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析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析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拓展和思维养成的重点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将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未来的人生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外国文学作品是学生接触到国外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为初中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外国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一、前言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地了解到国外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能得到知识面的拓展,为未来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当前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进。现将对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初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品选择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实施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会出现一定的内容选择问题。也就是说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教师缺少对文学发展史的全局性考虑,同时也没有选择一些国外的重点作品或者代表作品进行功能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的设定显得极其的不合理。虽然初中语文中也涉及到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二)教师水平急需语言提升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思维定式混乱的现象,一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比较看重对文本的语言赏析,但这种方式在进行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却是不适用的。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是翻译形成的,已经不具备原有的情感或者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样的作品教学中教师如果再进行语言的深入剖析,那么就会导致教学更加偏离原本作品本身的韵味。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的转换教学思想,更多的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内容研究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到作品中的本身含义和异国风情。其次,教师对于作品本身就存在着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多本身偏向于汉语言方向,因此对于国外的文化是缺少热情的,从而也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很多的初中教师对待文化的多元化态度上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地做到尊重文化多样性。

(三)教学体制限制

我国虽然当前实施的是义务教育,但在初中阶段来说一直都很难摆脱传统的教育体制限制,仍然受到中考的限制和束缚。这在无形中就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在中考当中对于外国文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了名著的考察上,但在考试过程中仅仅要求学生对此进行了解,并没有更加深入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在初中阶段很多的教师会选择在课程教学中压缩对外国文学的教学,只对当中的一些精品部分进行适当的电波,导致教学中学生无法真正地得到知识性学习,对文学作品难以深入理解。

三、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一)正确取舍文学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合理的目标,对课文的讲解需要有取舍。例如在初中的语文中有“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和真正的英雄”三篇文章,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前两篇文章的浅要讲解,让学生能对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重点讲解第三篇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情感上的认同感,促使学生真正的能理解文章中的含义[2]。

(二)提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外国文学素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将一些外国文学的使用语言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提升自我对于国外文学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认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程度,把握好时代特征。

(三)积极改革考察方式

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为了能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当前一定要积极的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在进行语文课程的考察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的整体所占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察方式来提升学习的效果,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心目中提升对外国文学的认识度,达到真正的重视性。

四、结语

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初中外国文学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促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提升自我能力,使其能够真正地了解到国外文化,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新福.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用现状分析及教法新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1):66~68.

[2]张慧云.现代语境下外国文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琼州学院学报,2012(01):22~25.

作者:张旭 单位:秀山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