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网络工程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贺州学院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现有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或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改革探索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行业对人才需求变化日新月异,这给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适合新技术和新方向发展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2018年9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国家政府逐步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即让“部分本科高校”重视社会服务职能,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关键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贺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发展高校联盟成员之一,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且已有所进步,但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新工科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在此背景下对网络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可是,由于贺州学院在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仅仅依靠我校单方面力量培养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存在很大的困难。尽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科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但是贺州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质量整体欠佳,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校外的实践基地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及贺州学院的实际情况,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相联系,对贺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或措施。

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2.1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尽管贺州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秉持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但是大多数授课教师主要是讲解理论课,甚至大部分教师占用实验课时讲授理论知识,并没有落实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贺州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依然存在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不足,在讲解和演示实践教学内容时,存在底气不足的现象,为了避免课堂出现“尴尬”,直接采取用理论知识的讲解代替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二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整体偏差,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一到创新实践环节,大部分学生处于“磨洋工”的状态,对整个课堂氛围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使得很多授课教师不愿意开展实验课程,这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相悖[2]

2.2专业定位相对比较滞后

网络工程专业建立之初,网络应用与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如何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因此,最初建立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大一部分的专业发展定位都是侧重于网络的组网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组网技术和信息安全两个方向展开。如今,我国已逐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不再仅限于组网技术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更多的在于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保障海量数据信息的安全,并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逐渐发展为重点信息产业。而网络工程专业陈旧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得贺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多数缺乏与信息技术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这导致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转行,甚至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2.3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效果欠佳

目前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直接形成校企合作关系的有思科网院和华为ICT学院,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依靠思科网院平台和华为ICT学院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已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网络技术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网络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软件知识和硬件类知识,因此,我院的网络工程专业还应当积极寻求其他知名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思维跟上时展的需要。此外,尽管我校与思科网院和华为ICT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从当前来看,尚无学生考取相应的网络工程专人认证证书,这说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与思科网院、华为ICT学院的合作深度远远不够,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发展还有很大差距[3]。

2.4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缺乏连贯性

目前,在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大多数开设的课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相近,贺州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也存在这一现象。这样,在课时和学分的双重限制下,就无法开设具备网络技术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不仅如此,还存在课程内容交叉过多、重复开设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视角[4]。此外,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培养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比如,对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集中开设了C语言、C++和Java等之类的程序设计课程,但从大三开始,就不再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到了大四,很多学生会选择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通常需要用到某种编程语言。如果能在学习期间,一直贯穿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选择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时,相对就比较容易。除了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存在这类问题之外,网络技术的培养也存在连贯性较差的问题。

2.5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贺州学院仍采用相对比较陈旧的教学观念,大量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尽管我校近两年在积极开展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法,网络工程教研室也有老师积极申报该类项目,但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并没有将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法融入实际教学活动中。而采用普通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被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与我校发展宗旨完全不符,更脱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或措施

3.1理论与实验和谐化,突显创新实践特色

贺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部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上,应适当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技能训练。要想切实做到理论课和实验课和谐化,可以重点考虑从以下两点着手:(1)紧密结合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实用性和前沿性,深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重点关注网络信息企业普遍关心的核心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授课教师动态调整实验课程内容,所讲授的实验内容尽可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的着眼于培养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讲授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机会,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还可以委派教师到网络信息技术企业挂职锻炼,使负责实验课程的主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经验。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队伍在保证实践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还能将理论知识升华到具体应用中。

3.2深化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认识,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有效改革,首先,我院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需要充分认识产教融合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贺州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积极探索各种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和谐发展;其次,需要调动企业参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策给予引导,积极制定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案,努力形成“政府引导、校企对接、部门协调”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最后,需要围绕贺州当地及周边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带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网络工程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3.3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进行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力量很重要,因此不能忽略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时,可派遣教师到网络信息技术企业实践锻炼,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行业技术研讨会,鼓励教师专业认证考试、学历提升等,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适应并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到切实培养应用型网络技术人才。

3.4提升综合实力较弱的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应用型高校,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应当结合地区经济产业发展优势来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合理、科学地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这些学校还应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重点加强师资力量,为骨干教师提供完善的进修平台,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培养机制。只有全面提高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小文,夏建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107-110.

[2]龙奋杰,邵芳.新工科人才的新能力及其培养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35-40.

[3]胡元闯,王凤领,谭晓东,张波.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5):40-41.

[4]刘国买,何谐,李宁,梁俊平.基于“三元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型产业学院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62-66+98.

作者:赵方珍 袁淑丹 吴东吹 单位:贺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