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会计信息化综述

网络会计信息化综述

一、引言

作为电子商务进程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需求看,会计信息化都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2011年1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2011版IFRS分类标准》,完善了IFRS分类标准。2011年4月,商务部《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进一步保障了网上交易安全性,推动了电子商务发展。基于电子商务领域规范不断扩充的背景,探索中的网络会计必将再次引起广泛讨论。笔者借此契机,有针对性对网络会计国内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二、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起步阶段。1996年,因特网正式开通,为网络会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998至2000年,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始快速发展,我国名副其实的网络会计在这时才真正诞生。但此时,硬件建设成本与网络资费较高,网上业务起步尚早,实施网络会计的效益难以体现,网络会计遭遇发展中的首个瓶颈。21世纪头几年,网络会计发展遭遇第二个瓶颈。计算机病毒、木马在全球肆虐,给信息安全造成巨大冲击。会计信息收集者与使用者的防范能力偏低,与信息技术更新较快形成了矛盾,加剧了网络会计所受危害。此时,大量文献共同将“信息安全”的话题摆在首位,呼吁加强立法的声音也日益高涨,体现出对会计信息安全的强烈关注。同时,会计信息载体的电子化、财务软件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使得对网络会计提供的信息真实性的质疑频频出现在文献中。该问题进而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迫切要求。改进审计方法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审计,成为审计界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国内研究现状概述与分析

(一)网络会计的概念

关于“网络会计”的概念,说法各有不同,但主要观点不外乎两种。第一种:网络会计是基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种:网络会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两种观点都明确说明了网络会计的概念,没有实质性的错误。第一种观点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说明网络会计的性质,是相对静态的定义方式。第二种观点从过程的角度说明网络会计的涵义,是相对动态的定义方式。两种定义方法与“会计”本身的定义方法是相似的,各自反映了“网络会计”这一概念的不同侧面。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十余年来,国内学者指出了网络会计对会计理论、方法等各方面的重大影响,让人们看到科技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就其中一些观点阐述看法,仅供参考。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许多文献指出,网络会计的出现使会计假设变得不合时宜,会计假设已失去意义。笔者认为,会计假设是否不合时宜,应以理性的态度,立足客观事实,作出系统严谨的判断,而不应人云亦云、主观臆测。很多学者认为,网络会计主要为网络公司服务,而网络公司是虚拟的而非实体的,因此会计主体假设已不合时宜。部分学者认为,当今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改组兼并时常可见,网络公司等虚拟主体的经营期限短暂多变,因此持续经营假设也不再适用。以上观点说明了网络公司这一虚拟主体与传统实体公司的区别,并指出一个客观事实,即越来越多的企业无法或者不必要持续经营,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对会计假设的认识不深入,且存在逻辑错误。第一,两观点均以网络会计主要为虚拟主体服务为前提,但实际上网络会计的服务对象远不止虚拟主体,甚至并非主要为虚拟主体服务,因此这一前提是有误的。第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具有很大的外延,凡是有经济业务的独立单位,都可以是会计主体。换言之,会计主体不一定是实体,它可以是虚拟的对象,只要该虚拟单位是相对独立的即可。因此,虚拟公司符合会计主体的定义。第三,会计假设的有效范围是会计核算这一范畴,而虚拟公司只是网络会计核算对象的一小部分,即使大量虚拟公司不符合持续经营条件,也不能推出网络会计应建立在非持续经营前提上这一结论,更无法上升到该假设不再适用这一高度。

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环境等方面。网络会计需要依托现代科技来发展自身,唯有完善的技术支持,才能使网络会计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该层面的问题,大部分论文只是点到为止,指出诸如会计信息真实性、软件平台的稳定性等问题,而没有深入挖掘技术原因与措施。笔者认为,这一研究现象无法短期解决。无论从我国会计界人士的技术功底还是从网络会计现处起步阶段来说,都没有足够条件来提高相关论文的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该层面问题的重任就落到计算机、软件工程、通讯技术专业人士的肩膀上,而会计界人士更多参与到发现问题、承担技术顾问的工作中。

(二)监管层面

监管层面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建设、职能部门宣传、司法公安机关进行强制规范等方面。大量文献强调网络会计等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十分欠缺,但事实并非如其所述。自1986年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后,相继颁布《计算机病毒控制规定(草案)》等多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自1994年至今,我国也已颁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多部与会计软件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该层面,问题仍很突出。首先,职能部门宣传力度不够。“认为法律在电算化方面存在盲区”曾被列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十大误区之一。企业、学者对自身法律知识欠缺负有责任,但许多群体共同存在法律盲区,就涉及职能部门的宣传问题。其次,在打击网络会计信息犯罪方面,公检法部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力度仍不够。这体现在公安机关具备过硬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较少,司法机关对信息犯罪的执法力度不够严厉等方面。尽管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网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但网络会计这一领域专门、系统的法律还未见颁布。因此在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方面,相关部门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

(三)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包括许多方面,笔者选取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在网络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第一,论文互相之间的过度借鉴、缺乏创造性认识的现象较为严重。许多论文甚至某些语句一字不差,严重影响了理论研究的价值。第二,论文表意不明确、逻辑不严密、论述不严谨的现象十分多见。由此看出,进行深入研究的风气不浓,大而化之、敷衍了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理论研究是对实务、技术研究的指引提示,学术论文的水平偏低必然会制约技术研究的高效发展。

五、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技术层面

在强化系统内部控制方面,秦华(2007)列举了较为全面具体的操作方法。虽然其中的措施大部分仍是定性的、指导性的,但在会计理论文献中已属不易。在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方面,邓景毅、刘艺、张建华(2010)总结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权限控制办法,指出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而应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化再造。他们分析了依据业务流程图进行权限设置的合理性,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例,具有参考价值。在财务报告方面,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定义交换的标记语言XBRL,已经逐渐应用于企业管理、审计、证券市场等领域。使用该语言可以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将网络财务报告信息转换为一种可自动读取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批量需要与利用。我国于2008年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为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装上了加速器。

(二)监管层面

近几年,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立法、宣传等方面作出很大努力,对加快会计信息化起到推动作用。仅自2005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颁布的电子商务类法规就有十余部。2008年,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之后,财政部又于2010年《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公布了我国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名单,该通知要求所列单位按照通用分类标准编制其XBRL2010年度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我国企业XBRL进程由此进入新的高潮期。我国网络会计法制法规正在不断健全,但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具体与系统,增强战略的实施、促进指导意见的落实、完善新技术的规范是促进会计信息化亟需迈出的一步。

(三)社会层面

结合网络会计问题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近几年十分活跃。薛鹏、沈安厦(2001)认为,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规范人才培训市场秩序,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直到现在,这两点建议仍值得关注。董恒(2007)指出,可采取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提供了一种加强数据控制的思路,具有参考价值。宫雪冰(2010)总结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方法,为网络会计的实务操作与服务工作提供了借鉴。许多学者就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提出了有新意的想法。陈正、张扬帆、冯芸(2010)指出,在网络会计工作方式还未成型时,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得更加突出,调动单位的积极性,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大量文献指出应加大会计信息化在高校财会专业教育中的投入。笔者认为,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第一,网络会计虽然蒸蒸日上,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不具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能力。发达的网络会计体系仅见于少数大型企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刚刚普及甚至没有完成会计电算化。高校毕业生的最主要流向是中小企业,因此不必急于提高其网络会计功底。

第二,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育水平相对不低,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相反,高校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低,才是制约其技术水平的主要原因。

第三,高校毕业生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中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大对财会类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实务操作、科研能力的培养投入,其效果远大于加大会计信息化教育投入。综上所述,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务水平以及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能够为其在将来适应工作环境、参与网络会计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六、结语

20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会计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认识、新方法也陆续产生。以网络会计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方面的问题,都是涉及理论与实务,横跨会计、计算机、通讯技术等多门类的综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挣脱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束缚,融合各门学科知识,明确目标与责任,进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才能促进网络会计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