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能力培养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培养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为例,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主线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剖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逐渐迈入老年期,中国正全面迎来“421/422家庭”时代。这种家庭结构的转变,使传统的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社会养老将逐渐成为主导[1]。养老护理员作为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实施者,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我国养老护理员被认为是无须技术、“低人一等”的职业,而且养老从业者普遍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专业能力缺失,即使是学历教育从业者也因职业认同感低、待遇较差而流动性较大。因此,大力建设养老护理队伍,提升其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1研究背景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100万,按照国际公认的失能老年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需要近1300万护理人员,然而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共有从业人员58.3万人,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为加快养老护理队伍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将入职门槛降低,大量40~50岁有就业需求的下岗职工或家庭妇女进入养老行业,但只有少部分参加了职业资格培训,专业程度普遍较低[2]。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服务领域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2019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增了高级技师等级,畅通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也对护理员工作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3]。自1999年我国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至今已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保健)与管理专科专业,部分院校还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方向)本科教育以及从社会学和人口学角度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生教育。在这些毕业生中,高学历人才主要从事老年相关研究性工作,一线的养老护理员仍以中高职学历为主。但是由于各校教师人数、专业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与养老市场需求不能有效衔接、缺少实训基地、实训学时不足以及养老行业薪资低、人才晋升机制不完善等,多数学生对自身职业定位不准确,缺乏职业认同感,学生到岗后流失率随工作年限增加呈递增趋势[2]。因此,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

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自2017年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三年制专科专业,目前已有毕业生40名。作为黑龙江省首批开设养老专业的学校,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学校组建专业团队,深入养老行业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养老服务现状,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共同培养精技能、高素质、全方位的符合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1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开展老年保健人才职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4]。我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自招生起即与华录健康养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简称“华录公司”),华录公司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管央企———中国华录集团,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参股,是一家以智慧养老、康复辅具租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为支撑,全面打造高品质养老综合服务的专业养老企业。华录公司引进日本养老服务培训体系,以“自立支援、尊重长者”为核心运营理念,搭建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结合校企特点,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开放共享、协同育人”为主线,我校与华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华录实验班”。从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习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保障校企合作有序开展。

2.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是为养老行业服务,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更希望从事管理岗位,而不愿意从事一线护理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而要以“职业能力为本,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为出发点,依据养老服务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还要结合养老服务行业特色,充分发掘专业优势,增加专业认知教育、人文素质课程,将敬老、爱老、创新、创业的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归属感,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我校对黑龙江、北京、山东、湖北、广东等开设养老相关专业的院校及养老机构进行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内容结合企业精神及国际先进的养老服务培训体系,由学校、企业、行业专家三方协作,共同探讨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2.2.1专业岗位分类。根据养老服务行业对养老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分为3类:(1)老年保健领域: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老年保健服务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专业化的保健服务与指导。(2)养老机构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掌握养老行业的宏观政策和发展趋势,能够参与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策划经营,促进养老机构快速发展。(3)社会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掌握老年社会工作通用理论与方法,结合民政部的相关行业标准,解决老年人实际问题,从而恢复和发展老年人的社会功能。2.2.2职业能力目标。针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人员及一线护理员共194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87人(96.39%)选择长期照护能力,166人(85.57%)选择实践操作能力,152人(78.35%)选择情感慰藉能力,106人(54.64%)选择老年人健康管理,78人(40.21%)选择养老行业事务管理,62人(31.96%)选择老年产品或机构推广,44人(22.68%)选择老年人活动开展,15人(7.73%)选择临终关怀。各养老机构多注重服务技能的提高,但是对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相对重视不足。根据调研结果,结合老年人的需求、专业岗位任务,专业建设团队提出,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3个方面,即:(1)职业知识:计算机、外语、医学基础知识、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等。(2)职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养老服务实践及管理能力、健康信息采集及整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3)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尊老爱老、勇于奉献、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2.2.3课程体系构建。围绕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框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进行同步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5]。课程建设团队对开设老年相关专业的数所院校及国内多家养老机构进行调研,专家多轮函询论证后,除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外,最终确定2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多模块岗位—能力匹配课程体系(见表1),共计968学时。在这些课程基础上,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日本老年介护必修课程一门(96学时),使用《实用日式老年介护培训教材》,以日本的介护理念指导学生的照护实践。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不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内容紧扣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要求,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扩展,同时将职业道德、创新教育和华录健康养老的核心理念“自立支援”融入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入学后,循序渐进地了解企业,建立专业认知,学习相关技能。第一学期实践课程主要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树立以老年人自理为前提的照护理念;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实践课程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养老机构结合进行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照护技能、常见老年病的健康管理等技能的学习;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老年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管理、老年活动策划等实训项目和为期20周的企业跟岗实习。2.2.4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所医学院校,我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下设在护理学院,教师多为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专业,缺乏养老行业工作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引入华录公司提供的日本养老服务培训体系课程,由日本SOLASTO公司培训部讲师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日本介护理念及实践培训,用先进的照护理念指导学生的养老实践,提升养老护理质量。对学校教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组织教师深入一线进行实践学习,了解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学习如何基于“自立支援、服务长者”的理念去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同时吸纳企业优秀人才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将机构实践场景搬入课堂,加深学生对养老行业的认知和理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节约企业培训成本。

3人才培养效果

3.1就业反馈

对我校2020届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40人)进行就业信息统计,结果显示3人考取专升本,1人进行智慧养老销售,18人加入华录健康养老,1人进入医院,12人选择其他养老机构,1人考取“三支一扶”,3人从事与养老无关的行业,1人待就业。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选择从事养老相关行业工作,这也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而且从养老机构单位反馈数据来看,各机构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岗位胜任力的满意度达88.24%。

3.2岗位—能力匹配课程体系反馈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及我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及课程满意度调查。其中对自身所欠缺的职业能力调查中,77.5%(31人次)选择沟通协调能力,62.5%(25人次)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27.5%(11人次)选择学习能力,45%(18人次)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5%(2人)选择不满意,60%(24人)选择一般满意,35%(14人)选择非常满意。经调研显示,不满意的学生均为在武汉某养老机构实习,因受肺炎疫情影响养老机构封闭管理,建议学校应增加肺炎疫情老年人心理调适线上课程。因此,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可更多引入养老护理案例,调整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内容并能灵活运用。结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养老行业发展特点,增加养老服务安全管理、养老机构危机处理与防范等课程。

4结语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行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后校企双方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探索一条适合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关庆 李英丽 吕雨梅 李佳楠 孟丽娜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