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作用探析

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作用探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和具体,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视野和教具的适当使用,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有效把握。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融合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几乎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肩负着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使命,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社会的信息化必然需要教育的信息化。像信息技术一样,作为探索新世界的工具,数学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可以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构建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此外,人们可以使用数学来交换信息和思想,完成一系列实际任务,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必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优势

1.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始于生活的学习。对于视觉思维能力极其发达的小学生来讲,要想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是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讨厌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便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进而爱上数学。比如使用信息技术的动画、视频、声音和其他功能,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活情景再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将知识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展现到学生眼前,让他们深刻感受学习的乐趣。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同学们纷纷举例,比如课桌、黑板、书本、圆形、长方形等等,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中,那些轴对称结构有什么特征?引申到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进而对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1.2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有趣。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及个人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充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认知水平,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圆的图形认识”学习时,很多学生对圆的半径、周长认识不清楚,因此对这一知识内容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圆心、半径的规律,画多个相同半径长度的圆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发现原来这些半径一样长,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半径相等,从而建立起明确的知识认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尊重学生的想法及观点,对于学生自身提出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产生偏离主旨的想法时,教师不要武断的进行否定,而是要积极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产生正确的认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但教师一定要给予恰当引导,不能任其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要给予一定的限制,不能偏离教学主体。

1.3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多样化功能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是衡量课程有效性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功能,使很多数学问题更加具体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难以吃透的数学概念更为有效的掌握,进而促进重点难点的突破。

2.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2.1开展情境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层出不穷。而情景教学是当今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创造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大多采取单纯的讲授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偏低。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丰富,将其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多媒体形式更为直观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使知识变得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理解。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意愿,从原本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才能够很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量创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习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引发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激起他们挑战难题的决心与信心,进而充满激情的投入到数学知识探究中来,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进行“年、月、日”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为学生展示日历的照片,然后让学生对照着日历找出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日期以及对应的星期几和农历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年月日的知识,知道了一年365天,一个月分大小月有30天和31天,2月有28天,一个星期有7天等,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通过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形象的画面进行展现,更为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及记忆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满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适度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多媒体播放器的应用,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会感到毫无新意,进而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掌握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的及时和适度,是指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基础上,不转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独特的思维模式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及使多媒体课件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在“线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不同物体解释线段,从而使学生对线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指出射线的概念、比较射线和线段的不同,指出通过观察,同学们就会发现,线段有2个端点,有具体的长度,而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是无限延长的。通过多媒体与板书、口语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内化,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3恰当运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特别是对于思维模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阶段的小学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及知识点理解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及具体事例加以展现。例如,在进行“质数与合数”的教学时,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对学生来讲与生活实际偏差较大,因此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材料,加以展示,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逐步实现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对一些知识进行清楚的阐述,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为形象直观的对知识进行展现,以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内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束语

简而言之,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原本对学生来讲枯燥生涩的数学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静态的问题变成动态图形展示,简化复杂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欲望,进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同时也对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陈水葱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