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教学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农村教学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摘要: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凸显了多民族杂居条件下学生教育的复杂性。回汉民族杂居下的农村教学点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以回汉家庭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回汉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关键词:回汉杂居;农村教学点;习惯养成。

一、农村教学点回汉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忽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点和人格素养等。但是,在一些回汉杂居的农村教学点,很多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还有一些家长外出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这种由祖辈抚养的隔代家庭教育存在弊端,最典型的就是轻教重养,孩子吃饱穿暖就好,不懂得用知识来弥补生活的不足。其次就是溺爱过度,只要孩子不哭闹,提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使孩子变得自私而孤僻。

(二)家庭教育方式混乱,限制学生成长

不同民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这不仅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为了适应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在回汉杂居的农村教学点,很多家庭教育没有科学依据,家长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产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往往会适得其反,限制他们的健康成长。在一些家庭里,父母的不良习惯也对孩子造成误导,比如父母炫耀自我的习惯,让孩子变得傲慢,不知足;父母的错误思想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心理素质差;父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让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阻碍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形成。

(三)家校配合缺乏默契,习惯难以养成

回汉杂居的农村教学点家校配合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家长合作意识淡薄。家长将培养孩子习惯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不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孩子出现问题就认为是教师没有教好。第二,家校合作形式单一。目前只是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进行沟通,制度上没有保障,缺乏组织规划,家校沟通不及时,效果不理想。第三,关注内容狭窄。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单向地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致使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了解不全面,给家校合作带来阻碍。部分家长不愿意向教师反馈意见,担心教师对孩子产生偏见。

二、适合农村教学点家庭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尤其在回汉杂居的农村教学点,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想使农村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首先必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如果是少数民族,家长要适当调整宗教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比例,引导孩子多接触同龄人,确保不同民族学生的正常交往。同时,还要增强家长教育能力,当地政府可组织专业人员到农村去开展讲座,向回汉杂居地区的农村家长传递育儿知识,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促使家长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减轻教育负担。

(二)适时进行榜样教育,明确行为规范

学生时代是榜样的时代,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所以家长要适时进行榜样教育。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优化教育方式,明确行为规范,使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到责任、担当、感恩等品质。比如,对于学习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班级中的榜样,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形成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和家庭氛围。比如,对于礼仪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教给孩子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善待他人等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比如,对于生活习惯,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要认识到民族习惯的重要性,在回汉杂居地区,要尊重回族学生,不触碰回族的忌讳,使全体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三)提高家校协作能力,形成良好风气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越密切越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所以必须要根据实际学情,建立新型的家校协作关系,提高家校协作能力。家校双方统一认识,教师破除保守心理,家长通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撑。同时,家校协作要有制度保障,学校应该明确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职责等,定期开展家长沟通会,将家校协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活动中,鼓励家长对学校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家校协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家校合作载体,如班级QQ群、班级论坛等,形成教育合力。综上所述,回汉杂居条件下的农村教学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民族不同,习惯也不同,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回汉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的发生,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要注重家庭教育,营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氛围,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伯卿.回汉杂居条件下的农村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2018(2).

[2]李洪哲.回汉杂居地区薄弱学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与思考[J].教育革新,2013(9).

作者:张建学 李树杰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