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风景油画艺术的本土化

中国风景油画艺术的本土化

关键词:本土化;白羽平;风景油画创作

1引言

油画传入到中国后,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相结合碰撞,表现出具有当代性的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探索。油画起源于西方,但这并不代表油画创作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一定局限于固定的西方绘画形式。当油画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对油画这一种西方画种,经过学习、吸收,再到改进,渐渐融入本土化艺术表现的过程ꎮ

2白羽平的作品风格

品读白羽平的绘画风格,从中看到既带有写实性也具有一定的写意性,以及白羽平的油画作品独到见解给后者带来了启发。白羽平«农家»等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见解。白羽平可谓是将黄色的变化用到极致,变化莫测,给人无尽的遐想和思考。他常常直接将白色加入光源中,来表现阳光映入山坡上的效果,而画面却不会让人感觉到一丝生硬苍白,对自然有不同的感想和见解。在这些高山崖谷中,有着一种沉着厚重的韵味。白羽平用笔简洁,没有琐碎的细节,只要沟壑的交界处有一些细节的处理,山川轮廓清晰,让人感觉到深远辽阔。

3白羽平油画的“本土化”

3.1特殊语言符号中的美学价值。大多的艺术家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表达出来的感情都期望与观众有所共鸣,白羽平的作品极具形式美,给大众的审美带来别样的感觉。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故乡的一种确认,以表现出白羽平的内心感触与遐想,白羽平的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在不具备这些形式上的美感时,只是对作品的一种浅面上的作品解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范畴无不外乎是形神兼备,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白羽平的作品中有简朴而宁静的老屋,也有日落入坡,突显别样的田园情怀,一种特有的天然质朴感在他的作品中使画风显得大气磅礴。画家注重形体刻画的同时更加在意神韵气势的效果,品读整幅作品可以观察到用的不是近实远虚的绘画手法,而是将最有神韵的地方以聚焦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它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具象性,彰显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让观者感受到这片土地中的洪荒气势。他所表现出的平和强劲有力的形象特质外还体现出一种浑厚淳朴的自然特点,在他的笔下诗情画意在他的画作下发挥的淋淋尽致,让人感觉时间静止,万物祥和而安静。白羽平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执着追求创作胜境,让观者不由自主的投入诗情画意之中,以形写神,惟妙惟肖,这就是表达了其意境之作。白羽平的油画作品,即在于生活,也高于生活,需要一个艺术家用心体会,不断探索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他的艺术作品让大家意识到,绘画不仅仅在于绘画技法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注重情感的表达,使人与之产生共鸣。从他的作品里仿佛感受到对自然的深深敬意,白羽平将绘画的感悟与家乡的怀念跟作品融为一体,显现出符合中国土地的文化艺术中的美学价值。

3.2“本土化”社会价值。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吸收和演变,渐渐形成我们自己所特有的本土化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变更,画家们的眼界不断提高也逐渐认识到让中国油画发展前景以更多的无限可能性唯有意识到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要性。本土化从自身来分析就是乡土,中国人的乡土情节是由内而发的本能思想,应该要意识到我们本土文化自身所拥有的价值,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在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上加入我们本土文化上的元素,当代的本土艺术需要有先行者去创造,契合当代艺术的新潮这将是全新的场面。白羽平在油画创作中通过运用油画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本土化,从作品中反映出中国的人文特色和民族精神。在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蕴中风景油画创作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彰显中国本土化。我认为在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前提下,不光要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保留些自己民族性的东西,正需要这样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去表现绘画中的民族化、本土化。坚守自己的绘画道路,才不会迷失自我,发展油画本土化先要扎稳自己的根基、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争得一席之地。汲取外来文化中有利的因素吐旧纳新,将中国文化的魅力很好的展现出来。

结论

对于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东方与西方的绘画艺术语言略有不同,东方更加注重将内心感受转向在画面上。走出西方绘画体系,它具有当代性,更能体现东方的本土性和审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发展中本土化创造占据重要的部分,应该要明确现代化与本土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画家,在足下这片依赖已久的土地,周边环境所遗留下的历史痕迹已变成无法消去的印记,在中国土地上生出的艺术脱离不了抒情,也离不开独有的本土化情结。

参考文献:

[1]李莹.地域性对油画作品风格的影响———白羽平油画艺术的本土化情结[J].大众文艺,2018(14):78.

[2]李琪.探究山西地域特色对油画风景创作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8.

[3]梁健.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写意性与表现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6.

[4]马建丽.论白羽平油画艺术的本土化情结[D].山西大学,2012.

作者:张甜甜 廖张妍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