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班级育人目标促进家校有效沟通探究

班级育人目标促进家校有效沟通探究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髙家庭教育水平。为此,要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引导家庭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增进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使家长和学校、班级形成统一的育人目标,采用正确的育人方式,共育学生的美好未来。当前,家校协同育人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一理念已被学校和家长逐渐接受,但因家长与班主任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上存在差异,在实际的家校沟通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家校沟通单向化、流于形式;班主任单向指挥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路径,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其实,学校和家庭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秉持这一理念,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探索形成基于班级育人目标的家校沟通策略,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汇聚家校育人合力,获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基于初中班级育人目标促进家校沟

通的策略家校沟通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笔者在建班育人过程中,围绕育人目标,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确立班级育人目标,达成家校共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从家校深度合作育人的角度来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好在新生入学初期就召开家长会,以便让家长准确、深入地了解班级育人目标、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发展与学习指导等方面的具体思路和要求,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此,笔者通过新生家访,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家庭情况,形成“一生一档”,加快对新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笔者以学校的育人目标“有良知、会学习、爱生活”为根本,以学生档案为基础,初步拟定班级育人目标,并在开学初召开的第一次家长会中进行讨论,鼓励家长自由发声,确保家班育人目标统一,共同细化与完善班级育人目标,促进家长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意志力、感恩之心、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经过讨论,我们形成了以培养五项能力为主线的育人目标,即自主自律(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诚信自信(包括勇于承担、信守承诺、积极乐观)、责任合作(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创造创新(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感恩怀德(包括感恩长辈、感恩社会、助人为乐),力图将班级育人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格、外显为良好行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笔者在落实学校多层次的家校沟通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家校合作育人工作,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观交流,共同探讨有效的育人方式,增进亲师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家长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学习做一名合格与优秀的家长。1.聘任“家长观察员”。为了顺应初中生向往独立、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真实想法,班级聘任“家长观察员”进入校园参与常态化活动。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阶段,而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加之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相对欠缺,导致家长对孩子缺乏了解,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开展这一活动便是给予家长走近孩子的良好方式。为此,笔者在班级中组建了一支“家长观察员”队伍,每天由两位家长组成一个“家长观察员”团队,主要职责是辅助班主任进行早上笫一节课前这段时间的班级管理,观察学生晨读,査看保洁区的打扫情况,并及时将掌握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家长对孩子的校园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逐步认同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懂得如何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愦。2.设立“家长班主任”岗位。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与了解,根据他们的意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设立了“家长班主任”这一岗位。家长班主任,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尝试体验班主任工作,进行班主任跟岗学习与实践,助力校园“最美和声”行动(早晨有读书声、课间有欢笑声、午餐时有碗筷轻触的叮当声、集会时有响亮的歌声和呼号声等)的推行,并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共商建班育人之策。通过角色体验,家长能够进一步理解与认同班级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式,并根据自己的领悟与实践,现身说法,与全班家长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带动家长们共同进步。3.开设“家长微课堂”。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为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基于班级育人目标,我们开设了“家长微课堂”,助力学生自主自律、诚信自信、责任合作、创新创造、感恩怀德五项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通常家长会结合自身所长或工作特点走进课堂,举行专题讲座或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如:学生小J家长以“保护眼睛,爱护牙齿”“正确刷牙,预防龋齿”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龋齿是怎么产生的,学习科学用眼与爱护牙齿;经营饭店的小Z父母,以自家饭店作为教学场地,带领全班学生和家长志愿者包馄愧和饺子,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小L父亲以“多肉种植和养护知识”为主题开设课程,指导学生认识与种植多肉植物,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开设“家长微课堂'密切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进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4.召开班級交流会。为了提升育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笔者会组织家长定期召开班级交流会,围绕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商定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会后,笔者还会针对一些存在突出问题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个别化交流,加深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了解,共同协商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育人方案,并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与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强化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合作的质量与效果,各个击破,实现班级育人目标。

(三)建立有效保障措施,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1.组建班級家委会。为了强化班级民主管理,增强家校之间互相信任与支持,接任六年级新班时,笔者以家长推荐和自荐的形式组建了班级家委会,由六名成员组成,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职责(见下表)。每学年8月下旬,笔者还会组织全体家长参与新一轮的班级家委会选举,确保每一名学生家长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班级家委会除了履行上述职责,还参与班级管理和各项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尤其是参与和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举措与抉择的落实。如:学生校服样式设计与选择、校服材质选定、学生伙食等。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从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尊重与吸纳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2.丰富家校沟通载体。信息化时代,为促进家校沟通提质增效,我们不断丰富沟通载体,优化家校沟通方式。除了依托上门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之外,我们还借助QQ、微信、钉钉等平台进一步促进家校沟通。如,笔者充分利用钉钉群的优势与功能,在保留班级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各个子群组。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发展需求建立分层分类辅导组,或者围绕专题活动建立活动组。这些髙效、便捷、通畅的新媒介拓宽了家校沟通渠道,调动了家长作为共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家校合作力度与针对性,为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搭设平台。

三、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

通过上述举措,家长通过走进学校、走近孩子,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新了家庭教育理念,逐渐认同班级育人目标,大力支持建班育人工作,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共育者,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建立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也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使学生个个阳光正气,成为自主自律、诚信自信、责任合作、创新创造、感恩怀德的学子,优秀学生比例逐年提升,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也稳步提升。

(二)进一步思考

在建班育人工作中,合理汇聚家长力量,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未来,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宽思路’进行以下探索与实践:1.家校社联动,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各种资源。如,吸纳社会力量,融合线上线下教育,实现家校社联动,打破教育时空限制,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策划与实施育人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社会教育的支持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如,组织班级亲子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环境之中,参与社会实践,体会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竞争,接受社会考验,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2.关注全员_导师制,加强育人团队建设。当前,上海市在着力推行全员导师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建班育人工作中,班主任还要依靠学科教师力量,依托相关政策及学校支持,加强育人团队建设,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师资保障。3.优化家校沟通策略,增强育人合力。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家长是“80后”和“90后”,他们身上打上了一定时代的烙印,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此,我们还应加强研究与实践,立足教师、班级、学生、家长等主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家校沟通策略,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为学生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邵丽琴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