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班级科学管理范文

班级科学管理全文(5篇)

班级科学管理

第1篇:班级科学管理范文

班主任不仅担负班级管理的责任,同时也是班级的一名任课教师,不能将班级的教学时间和班级管理时间掺杂在一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掺杂班级管理,不仅挤占教学时间,还会扰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利教学。班级管理应该在班会、自习等等时间进行,不可随意在课堂教学中就班级管理问题教育批评学生。

二、控制情绪,把教学中的情绪与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严格分开

要注意不要将班级管理中的负面情绪带到班级教学中,学习就是学习,管理就是管理,要让学生明白班主任的两个不同的身份:管理者和教学者,在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职责:管理和教学。让学生习惯上课时班主任教学者的身份和职责,上课时不为班级管理的事担心,注意力一切都放到学习中去。班主任既要有意识地这样去做,也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以共同营造这样的氛围。

三、走入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高中生内心思想丰富,只有走近他,与之沟通交流,让学生亲近你,敬慕你,才可以引导他,帮助他。很多时候,只有少数学生主动地找到老师进行交流,而多数学生却是思想负担重重,不敢或不会亲近班主任,选择沉默。所以要班主任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结,有针对性的营造一个积极、高效、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四、多给予学生鼓励,减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笑着批评

第2篇:班级科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会课;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重要作用

技术性人才对促进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较为缺乏技术性人才。国家开设中职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性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提高教育水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有很多,有效开展班会课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1中职院校通过班会课促进班级管理的方法

1.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当前,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在看待一些事情时,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班会课上,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班会课中来,提高学生对班会课的参与度。在班会课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成为倾听者,还要让学生成为叙述者,在拉近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在班会课上的感受,从而加强班级管理[1]。

1.2明确班会课的主题

班会课应当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在开展班会课之前,应当明确其主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明确主题的班会课与无明确主题的班会课相比,学生在班会课中的热情明显得到了提升,并且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效果也较为显著。明确班会的主题即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增强对学生教育的透彻性。教师在班会课中的作用非常大,教师不仅是班会课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在班会课中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与引导作用,大力凸显班会课的主题。

2中职院校利用班会课促进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2.1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班会课在中职教育中出现已久,但是以往中职学校并不重视班会课,从而使班会课无法有效的起到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作用。在传统的班会课中,叙述者是教师,倾听者是学生,大多数教师会通过灌注的方式向学生传输学习内容,这种传输方法与班会课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班会课产生“听课疲劳”,导致学生对班会课失去兴趣,班会课自然无法起到提升班级管理的作用[2]。如今,中职学校提高了对班会课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开展班会课时,转变了传输方式,改变了课程形式,积极带领学生融入到班会课中。教师在班会课中,应当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作用,帮助其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中职教师通过班会课,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班级凝聚力增强

在想法方面与问题认知方面,教师与学生由于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想法与认知。班会课可以收集大家的想法与意见,提高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之中将班级凝集在一起,提高班级的凝聚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通过班会课,能够提升学生对同学、教师的了解程度,能够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3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所开展的文艺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并且学校所开展的文艺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主题内容也由学校决定,对此学生既没有主动性,也没有决定权[3]。班会课上可以开展文艺活动,教师可以将决定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上台表演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院校来说,班会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还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途径。班会课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职院校应重视班会课,充分发挥班会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崔珍珍,于燕.中职班主任促进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基于群体交往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4(08):65-66.

[2]刘莉.构建主题教育体系形成班会活动合力——中职主题班会菜单式管理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11(23):179-180.

第3篇:班级科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管理由班主任一人做主。班级管理,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其实就是所有的一切均以班主任的指示与要求为准,只有得到了批准才能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不然就是违反班规班级。而这一模式也是班主任所期望达到了班级管理目标,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所管班级的学生私自行动,脱离自己的管理范畴,所以他们一旦发现有学生私下里的娱乐活动均会给予其一定惩戒。但是,这一模式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师生应是平等的,而班级管理的主体更应该是学生,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应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二)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突出。我们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经常会看到班主任忙于对学生和任课教师间的矛盾进行处理。因为任课教师与学生有着不同的认识水平,再加上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学生不喜欢任课老师等,所以经常发生学生与任课老师闹矛盾,有冲突的情况。在学生和任课教师发生问题,甚至冲突时,就需要班主任施以有效解决,若班主任只考虑到教师,则会激化师生矛盾和冲突,让问题的解决再次陷入僵局;反之,若班主任只站在学生的角度,则也会让任课教师伤心,进而失去其在工作上的支持,因此班主任管理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突出矛盾。(三)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与交流。溺爱孩子是当前大多数家长的通病,由此也让一些孩子在学校与家中是两种表现。但因为教师未和家长建立起良好有效的沟通,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等生,或许在家就是一个任性、散漫的孩子。而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家长与学校没有在教育观点上达成一致,且沟通交流较少,则会让班级管理难有成效。

二、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相关的策略

(一)改变管理模式。处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将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充分挖掘出来,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进行班干部管理时,需不再采用过去的“钦点制”,而是以学生轮流值班的模式取代,尽可能使所有学生均可以管理班级事务,为他们提供机会与平台展示自己。教师在学生值班过程中需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学生的想法与管理方式。(二)转变师生关系。班主任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任课老师明白,学科教学、学生发展以及班级管理均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合作,应充分结合教书与育人,使学科教学为班级管理服务。班主任需将班级整体与个别学生情况经常向科任老师报告,同时在制定、执行与完善班级管理计划时也邀请科任老师参与进来,不定期举办一些科任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班级活动,使科任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均做到平等以待。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对任课老师的权力地位予以维护,树立任课老师的微信,引导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尊重爱戴每一位老师,如此将对任课老师管理课堂起到积极作用,保障课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对任课老师之间以及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予以协调。需知,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班主任应发挥中介作用,耐心听取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并积极将这些问题处理好,进而让教育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三)增强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以往小学班级管理强调的最多的内容。教师在班级中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为了让自己的管理目标实现一些甚至选择了体罚的方式。虽然经常有很多人在批判这种方式,但其仍然存在于课堂中。需知,班级管理手段应多样化,比如采用语言手段、网络手段和计算机等,而并非是一味的控制。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身体语言恰当合理,则可将教师的情感、态度与意向较好的体现出来,且也可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增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被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中,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试着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校园网在大多数学校均以建设完成,班级主页、教师与学生个人主页等均可在校园网上看到,在网络的帮助下,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之间以及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学生的班集荣誉感与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建立起班级主页后得到显著提高与增强。提高班级管理成效需依靠多样化的管理手段。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将“承包责任制”运用于班级管理中,成效显著,于是许多班主任纷纷效仿。不可否认,这种班级管理策略创新方法非常独特,且行之有效,但并不是所以的班级都适用。当我们在运用某种方法时,其实只是对别人成果的借鉴,而并不是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我们改造这些方法,使之赋有我们自己班级的管理特色。(四)重视家校合作。班主任应不定期联系学生家长,同他们进行交流探讨,围绕共同目标(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积极协调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一起督促学生改掉坏毛病,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障其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与家长之间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一定要相互包容和理解,所有都要为了孩子的发展,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同时尽量将各方教育力量发动起来,为孩子的发展出谋划策,万不能出现各自为政,相互对立的情况。尤其是家长不能因为爱子心切就不采取相应的惩罚教育。家长与老师的配合非常重要,其将保证学生在校与在家受到相同的教育影响。

结语

第4篇:班级科学管理范文

一、德育的渗透,强化班级管理科学性

“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班级是基本的单位体制,没有一个规矩为主导,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组成了一个班级团体,每个人都抱有对班级制度的个人想法,因此,制定一个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也充分体现了德育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个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是体现在学生的个人意志中,每个人各抒己见,为班级建设、班规制定提出自身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投票选择,并结合实际,制定出一套科学民主的班规。由于是学生们进行自主选择的,是不同学生思想的结晶,那么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们就会更加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自觉地维护班规。这充分体现了德育与民主的相融合,充分渗透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德育的渗透,完善课程资源科学性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授课方式的单一性,只是照本宣科。要注重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可以将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语文课堂中,朱自清的《背影》,书中的话语“我买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主要叙述了父亲送儿子到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教师可以用这一课本表达出的亲情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是情境代入式的,也可以是教师个人经历的,以培养学生对于亲情观念的重视。比如,有描写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课文,如“延安,我把你追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自豪之情。这种对于课程资源科学的合理安排,与德育的相互结合,是在课堂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它在于质与量的积累。课堂形式的灵活多变,有别于传统授课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没有积极性,它是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尤其是道德教育本身就是范畴较广,如果不加以新的形式,那么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于定义的理解中,而没有停留在深层次的心灵中,更加不会实践于实际生活中。因此,要注重德育培养形式的科学创新。它的创新机制,更为班级管理带来良好的稳固性与创造性。

三、德育的渗透,提升习惯养成科学性

第5篇:班级科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现在学生生活在日益优越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愉悦,但同时也损失了许多,如缺乏热情、责任、同情、感恩等。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加强,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学生的思想,特别是独生子女、留守孩子、单亲孩子的普遍存在,其受教育的不全面,可能导致其思想行为的偏颇,所有这些,给学生的德育教育,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方式,班级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成长的园地,其教育的好坏,事关学生的健康发展,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形象。现在普遍感叹学生难“管”,班主任难做,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的专门学科,理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德育优势,强化德育功能,促进班级管理,发挥更大作用。从多年的探索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自我完善,提升形象,引导德育教育,做班级管理的榜样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道德引导力量是任何教材、任何制度都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教师无小事,处处显修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意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展现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最佳的行为表现。以强大的正能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以德育人,以德树威,要做学生榜样,感染学生,“润物无声”,促进班级管理。

二、依托教材编排体系,做班级管理的服务者、引导者

思想品德教材从心理、品德、交往等各方面展开,这本身就是班级管理的教科书。丰富的教材内容,例如: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承担班级责任,如何与教师同学交往,如何在班级中竞争与合作等就是加强班级管理,共创优秀班集体的直接教材。更为有利的是,思想品德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每学期的时间变化来编排,如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围绕走近新同学,认识新教师,创建新集体来展开,九年级下学期最后以树立正确成才观,克服考试焦虑等来编排,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有节奏的管理安排表。思想品德教师可依托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班级实际有效开展。增强团队意识,积极承担责任,从而促进班级管理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三、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班级管理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

首先,深入学生、班级,研究学生、班级情况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眼光,深入学生、班级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学生、班级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动向,一般来说,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共性,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初中生的早恋、考试焦虑、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问题等,对于共性的问题,大多可以依托教材的相关内容安排集中解决,只有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润物细无声”,很自然地解决学生和班级存在的问题。其次,加强与各科教师的沟通,全面了解形成合力。思想品德教学要义不容辞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所有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思想品德教师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学生的问题、班级的问题,只有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更准确地把握情况,才能形成合力,才能齐心协力予以追踪、观察、督促、教育。

四、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地促进班级管理

现在学生彰显个性,乐于参与,期待他人认同,让课堂教学动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活动多,特别是专门的活动实践课,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是种有意义的活动,唤起学生对班级问题的关注,对自我发展的关注,解决一些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在活动中密切了同学师生关系,增强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会收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开始“同学自由论坛”,搭建加强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的专有平台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用性,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班级存在的共性或典型个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活学活用,特别是对少数思想品德学科优秀、在常规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吃不饱”的学生,或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的思想情况特别热心的同学,让其对某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探索研究,然后在每堂思想品德课之初三分钟或一段时间单列一堂课,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自由论坛”向全班自己的观点或发出倡议。这样一来,对于“自由论坛”演讲者来说,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因为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演讲,是一种难得的荣誉,同时也加深了认识,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对于全班来说促进了同学间的沟通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共鸣,更易接受,形成多方面积极的影响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