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班级拓展活动范文

班级拓展活动全文(5篇)

班级拓展活动

第1篇:班级拓展活动范文

一、引入企业班组组织结构模式,健全班级管理体制

实施中,按照10~12人一组,把班级分成3~5个班组,分组时考虑人员的合理配置,便于在学习、生活、娱乐、文体活动等各方面顺利开展活动。完善班级大班长、班委会、班组长配置。在班主任指导下,班委会成员协助班长对接学校学生会各项工作。班组长分别负责在各班组落实学习、纪律、劳动、生活、文娱、体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在班级具体活动中,班委会成员服从各小组管理。

二、引入企业班组“7S”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7S”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安全、素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按“7S”要求来做,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落实在班级教室、实训室、宿舍、活动区、卫生责任区的自我管理。为了便于评比,7S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往往都是在班组长的组织下落实的,实施7S管理后,有利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规范有序。

三、引入企业班组之家模式,建设班级之家

让技校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让班级学生都参加到美化班级的建设中来,共同美化班级,感受班级就是我的家。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按照班组分工不同,发动学生购买彩纸、彩笔、剪刀等文具,共同设计、沟通、合作、布置班级文化墙;推荐班级名人名言;发动学生捐书,建设班级图书角;班级共同完成教室布置规划,班组长带领学生完成设计及材料的征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展示班级学生的才艺,逐步形成班级文化。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班级之家要布置定期更新。现介绍洋浦技校2015级化工2班班级布置案例。教室讲台右边彩色边框区域布置班委会名单与照片展示、课代表名单照片、班级各小组名单。讲台左边彩色边框区域设置学校规章制度与班规、定期更新的班级公示、班级图书角。班级大门对面墙设置班级活动照片,展示和班级名人名言。在班级大门旁边的彩色边框区域设有学生优秀作业展示和班级同学文艺作品等的展示栏。班级后墙黑板定期更新黑板报,黑板报上方是班级荣誉奖状展示。在教室右后角规划的区域规范放置卫生清洁用具用品。

四、开展班组活动及评比,提高班级凝聚力

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个性多样化,通过征集班歌,让班级学生经常唱班歌,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学生推选喜爱的歌曲包括《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感恩的心》《相亲相爱一家人》《团结就是力量》等。此外,还在班级定期定时开展传统文化诵读与美文欣赏读书评比活动,传统文化诵读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生活谚语》《经典励志名言警句》等。

五、引入企业文化讲座,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2篇:班级拓展活动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语境

一、为学生营造贴近现实的语境

为使班级学生敢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见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如何为班级学生营造贴近现实的语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语境当中,自如地发言。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班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对练习话题的选择和设计,不要选择那些对于学生而言过于“高大上”的话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语境和话题,学生因为对这样的话题十分熟悉,能够产生表达欲望。

二、善于借助教科书,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力实现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存在大量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教学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先行选出语文教科书当中带有对话的课文,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课文开发为能够让学生利用其进行角色扮演的素材,使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实现口语对话练习。比如,教材中的《我选我》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王宁,让两个人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即兴对话。这种方式可以令学生在情境之中学习口语交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可以朗读的篇目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每天早上都能够朗读一篇。经过长时间的朗读训练之后,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掌握不同场合口语交际的不同语气、语态、语速等。

三、为学生营造有助于其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为了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则需要让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对话。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班级学生之间展开充分地交流,并且自己也要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才可以使学生达到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目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口语练习,以此达到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拓展练习的目的。此外,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激起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兴趣及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进行实质性的口语交际,拓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及说话技巧。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口语交际任务,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打动陌生人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等,让学生的口语交际得到实质性的训练及拓展。

五、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采取多元化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之前,应当首先把握好评价的原则,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在采取了此种评价模式之后,能够确保教师所做出的评价活动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公允性。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的形式,要营造出较为轻松的评价氛围,并在评价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学生对于评价结果也将更易于接受和认可,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口语表达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六、结语

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交流的机会增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关键。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的启蒙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要从小学生自身出发,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

[2]胡新华.提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有效性的策略———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Z2).

第3篇:班级拓展活动范文

关键词:团队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五要素;三因素;路径探究

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所以,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这个任务的落实,不仅仅是高校顶层设计的教育理念,还必须依靠具体践行基础单元的功能发挥,也就是具有践行意义的优良高校班级文化的形成。高校是社会的缩影,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地发展,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和再生力量。当前,部分高校辅导员人员配备不齐,班主任制度不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意识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因此,从践行意义的方法上对大学生群体赖以成长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这对于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落地作用。

一、团队建设方法的形式五要素和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

团队建设方法是素质拓展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教练(教师)引导和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一种方法,是如何将一群人打造成一个由“队长”带领的,有着共同“队名”“队徽”“队歌”和“口号”的团队的方法。通过团队建设的方法,形成共同约定的成长计划,确立队规,树立长、中、短期目标,团队在一定时期内共同成长,因此团队建设方法具有创新、深记、探索、趣味性、自身素质拓展的积极作用。“队长”“队名”“队徽”“队歌”和“口号”是团队建设方法的形式五要素。这五要素,让团队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并通过团队建设的过程,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建设理念需要融入像家庭一样的情感交融因素,像军队一样的纪律约束因素,像学校一样的教育成长因素,从而形成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一起完成设定目标,进而培养团队情感、形成团队意识、打造团队精神。

二、团队建设方法的形式五要素和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团队建设方法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可执行的践行方法,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在确立后,通过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当前,对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方法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仅仅依靠单线条和班级管理粗放型的制度约束,很难形成优秀的班级文化。团队建设方法中的形式五要素和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可以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带来很多积极的践行意义和启示。团队建设方法中的形式五要素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践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让班级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班级成员自身的意识碰撞、讨论和最终确定属于班级自身的外在识别系统。在这形式五要素中,“队长”是班级的班长,“队名”是班级个性化称呼,“队徽”是班级的图案形象标志,“队歌”是班级共同认同的音乐形式的精神载体,“口号”是班级行动的精神动力和准则。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提供了指向性的微观引领,让班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位阶和校园文化中位阶的宏观指引下,为班级成员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各种行为,打造一个像家庭一样有情感、有温度,像军队一样的有纪律、有硬度,像学校一样有教育、有溶度的班级团队。同时,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团队建设从军队、企业向学校拓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助于团队建设与管理理论的延伸。高校班级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基础组织,是一群有着相近年龄和知识的人才,组成的可塑造的团队。在优秀的班级文化中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班级文化的外化表现就是班级中每位成员的日常行为以及班级形成的“班风”。

三、将团队建设方法的形式五要素和团队建设理念三因素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在思想层面上,重视团队建设大学生作为一个从中等教育踏入高等教育的群体,是一 个可塑性的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而这三观的树立,需要从他们每天学习和生活的班级中养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组织,都是在一个个团队中成长起来的。在班级团队的成长中,大学生懂得了“爱团队”“为团队”“认团队”和“做团队”,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只有在思想层面上,重视团队建设,增强团队意识,才能将“五要素”和“三因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才能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具体化落实,才能打破原来的重专业、重技能而忽视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最基础的学习和生活的组织文化建设的观念,才能跳出班级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工作部门任务的偏见。这是“五要素”和“三因素”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二)在制度层面上,嵌入团队考核实现方法的应用和理念的融合,离不开制度层面上设定。只有这样,才能使方法的应用和理念的融合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形成文化的连续性,并且得以传承。而这种融合,需要高校在院系考核、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学生各种评优评奖的制度中,嵌入团队考核要素。比如,在院系的绩效考核制度中,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考查院校班级中团队建设融入情况,通过抽样的问卷调查院系学生“五要素”和“三因素”的情况,形成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项考核评价。同样,在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和学生评优评奖的制度中,也需嵌入团队考核要素。在制度的保障下,全校各个层级共同努力,才能将团队建设的“五要素”和“三因素”具体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中。

(三)在执行层面上,践行全面融入第一,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培训,打造教练团队。团队建设方法的“五要素”和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一支教练团队进行引导和训练。这支教练团队的人员不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还应该是一支包含了高校领导在内的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团队。培训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暑假结束前一周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认识团队、团队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团队发展的周期等,培训的形式可以选择素质拓展与理论讲座相结合,培训的对象为涉及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的考核纳入参训者个人的业务档案。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培训,让受训者掌握团队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了具体的执行者。当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也可以作为教练团队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是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在具体的团队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融入中,辅导员可以培养团总支和学生会的学生工作者,班主任可以培养班级里的核心管理成员。这样便形成了一支由高校领导、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学生工作者和班级核心管理成员组成的教练团队。第二,设为入学教育的主题内容之一。高校在新生入学时,一般都会开设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入学教育,让新生进入校园时清楚自己的专业学习内容、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开展军事理论学习和军训。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最先接触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高校在新生踏入“象牙塔”现实碰撞时的重要教育环节。将“五要素”和“三因素”设为入学教育的主题内容之一,可通过主题讲座和素质拓展的方式开展,特别是在学生军训中后期融入“五要素”和“三因素”为最佳时机。军训时,教官统一动作、统一服装、统一口令,教官的团队形象就是团队建设有效的标榜。新生亲身经历了听口令、站军姿、走正步、队列练习和训练军体拳、匍匐前进、紧急集合、队列汇操、编方队、合练、团队汇操表演等科目,他们感受到的是军队的纪律和服从,对团队意识有着切身的体验。这时候融入团队建设的“五要素”和“三因素”,有助于引导他们对其更深的体会和认识,有助于新生在入学后就开始认识团队,埋下团队意识的种子,为“五要素”和“三因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第三,编入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学习。新生经历了军训后,对军训时的记忆深刻,很多学生甚至喜欢上了军训。此时,高校如果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类似于军训教学的团队建设和训练课程编入大一的专业教学计划中,作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学习,可确保每个学生都学习了团队建设方法的形式“五要素”和团队建设理念的“三因素”,这是融入班级文化建设非常有效的渠道。在该课程任课教师的选择上,可以倾向于已经接受过集中培训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比如辅导员和班主任。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团队实际操作为主,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的设计以两节课为一次授课单元,区别于传统的理论授课,设计一次课上一个故事、一个视频、一个团队训练游戏贯穿整门课的教学。课程的考核可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最终以班级大团队的形式开展,以团队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考查。课程的内容设计上,主要围绕“五要素”和“三因素”,再将团队概念、团队的发展周期、团队激励、团队沟通、团队冲突等内容融入设计中。授课的地点选择上,可以将室内和户外相结合。同时,课程与军训形成一定的连续性,有利于让新生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中整体性地接受团队建设意识的培养,为班级在接下来的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第四,创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团队建设的优秀班级文化遍地开花。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具体的活动平台搭建,才有其践行形成的可能,因此需要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过程。在搭建班级活动平台时,应结合大学生所在年级的阶段性特点和专业特点去创设。比如,大一新生通过军训和团队主题教育后,团队意识较为强烈,可搭建以“我的大学、我的军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我的团队,我自豪”为主题小视频征集活动等线上线下的活动平台;中年级的班级学生进入了已经适应大学生活的状态并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的领域,可搭建班级的兴趣小组、团队读书分享会、趣味运动会、专业技能竞赛团队等活动平台;毕业年级的班级学生进入专业巩固、面临实习和就业的阶段,可搭建分团队模拟面试,与优秀的工作团队面对面的座谈会等活动平台。

四、结语

高校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个人、一次讲座、一门课程、一个学期就能实现的,需要高校从思想层面上高度重视,在制度层面上给予有力的保障,在具体的实施执行过程中重视对班级文化建设引导者的培训,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打造,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全方位、多渠道地搭建践行平台。一旦这种融入了团队建设理念的优秀班级文化形成后,学生在班级中成长,团队意识增强,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整个生命的过程都有积极、正向、强有力的帮助,且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乐林会,李正周.团队管理视角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探究[J].戏剧之家,2020(15):142-143.

[3]王成,廖启云.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3):54-58.

[4]于盼.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人生的底色——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2):78-81.

[5]赵志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的逻辑、张力与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88-93.

[6]陶金.团队建设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班级拓展活动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农村学校;阅读教学

农村儿童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亟待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农村学校的阅读推广,激发农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儿童的阅读现状,使农村儿童有书读、爱读书、读好书。

一、信息时代农村学校阅读现状

第一,阅读环境缺失。由于课业繁重、升学压力等因素,农村学校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未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多余资金建设图书馆、阅读室,学生缺少阅读的硬件环境,根本没有机会大量地阅读,更别提阅读感兴趣的书籍[1]。第二,阅读资源少。一些农村学校没有配备图书馆、阅读室,即使有图书馆、阅读室,藏书也相对残旧,种类不全、数量有限,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阅读引导不足。农村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规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很多学生盲目阅读,严重降低了阅读价值。

二、信息时代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推动“书香班级”“书香学校”建设。为此,学校应采用有效策略营造阅读氛围,第一,农村学校认真落实贯彻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阅读室,开辟“读书园”,加强“书香班级”建设,建构一个符合“书香学校”构建要求的阅读环境。第二,始终坚持“教室是简易阅览室,学校是读书乐园”的校园读书环境建设指导思想,力求构建读书氛围浓厚的“书香校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第三,通过多媒体课堂、校园广播、微信群、校讯通平台等阵地进行书籍推广,分享一些有益的阅读经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第四,搭建阅读活动展示平台,推广交流阅读经验、过程,评议阅读成果,促进阅读优化与阅读推广。学校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建立线上阅读活动展示平台,如利用校园网建立“学校阅读活动展示”板块,展示各个班级每周的阅读主题、学生阅读书籍目录,以及所达成的阅读效果。此外,还可以展示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评比结果,营造竞争氛围,以带动学生阅读。

(二)拓宽阅读渠道信息时代下,阅读方式日益便捷,阅读资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实体阅读材料外,网络资源也是重要的阅读材料,农村学校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资源[2]。第一,基于信息技术搭建阅读活动平台,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数字阅读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和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共享阅读乐趣。第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开展节庆、节气等阅读实践活动,发挥数字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满足农村学生的基本阅读需求。第三,充分推广“考拉阅读”中文分级等互联网阅读平台,引领农村学生的阅读活动,使农村学生有大量的阅读平台。

(三)落实阅读内容积极落实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农村学生阅读推广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一,教师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组织各种各样的班级阅读活动,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书籍阅读。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晨诵、午读、暮享,利用节假日大量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的阅读习惯。第三,教师要开展实施以“三个一阅读”为主的常规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第四,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平台上阅读网络资源,拓展阅读面。通过阅读内容的积极落实,有意识地把阅读变成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与习惯。

(四)加强阅读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总结推广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分享高效的阅读经验,锻炼学生的阅读甄别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大量读物中汲取有价值内容,进而强化阅读质量。第一,学校建立“读书会”微信共读群,每周设定一个主题,由教师根据主题向学生推广阅读内容、分享阅读经验,指导学生阅读。第二,教师引领学生在“读书会”微信共读群中自由沟通,互通有无、交流经验,达到互相借鉴学习与经验积累的效果。第三,教师要利用每周阅读课围绕着本周共读内容在班内进行探讨交流,以写听后感或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巩固转化阅读成果。第四,教师要有甄别地让学生阅读网络资源,使学生浏览有意义的网络资源,从网络资源中汲取有益养分,避免学生被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的干扰。

三、结语

农村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阅读资源、拓展阅读渠道等,全方位助推阅读推广,解决农村学生阅读问题,优化改善阅读现状。同时,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引领学生的阅读活动,构建“书香班级”“书香学校”。

参考文献:

[1]陆俊,邓祎,罗冰雪,等.农村儿童阅读现状调查与阅读推广策略探析[J].图书馆,2018(7):63-68.

第5篇:班级拓展活动范文

一、双线结构的课程理念架构

1.“人文元素”走向。语文拓展性微课程试图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把认知素质的培养与人文精神、审美情操的提升结合起来,教学的视野从语言文字“小语文”的范畴扩展到“大语文”更加广阔的人文空间。人文元素大致有:社会参与、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力量、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审美情操、独立思考、文化传承等。

2.“语言要素”取向。“语言要素”是语文课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素养的基础,具体包括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理解、感受、领悟能力;口语跟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语言积累与语感等;突出表现在读写能力的提高上。读写结合语文拓展微课程,“语文味+综合味+实践味”融合并举,共同提升。

二、多向链接的课程内容选取

1.从“教材深处”选:作为语文拓展微课程,首先姓“语”,所以必须保持该有的语文味;其次,不能游离语文教材漫无边际地选取拓展课程内容,而是应该依托语文教材、立足语文教材,链接真实世界中的课程资源进行辐射性拓展内容选择,主要选择方向:文本重点处链接生活素材选取;教材特色处联系生活资源选择;文本疑难处联系情境资源选择;文本空白处拓展全域信息确定;教材欠缺处整合实景资源筛选。

2.从“教师特长”选: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应有目的、有方向、有层次地将自己的特长转化为微课程,如喜欢灯谜文化,可以开发灯谜微课程:教师出灯谜给学生猜,喜欢灯谜的学生出灯谜给同学们猜,师生共同创作灯谜给同学们猜,学生寻找灯谜的小历史、小传说的微课交流等;喜欢字理文化,可以开发字理微课程等。

3.从“地域文化”选:很多学生对养育自己的家乡毫不了解,对家乡民俗文化更是认知不多,以致无从热爱。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家乡的山水特征、风俗习惯、特产美食、文化名人、特色项目等信息开发成微课程内容,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4.从“教育问题”选:教育管理方面、教学实践方面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聚焦问题,通过开发微课程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课堂常规的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管理问题,开发“新生常规学习”系列微课程,帮助一年级新生较快适应小学生活;一年级拼音落实是难点,开发“突破拼读”微课程,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拼读技巧,并运用拼音开始阅读。5.从“时政信息”选:作为当代小公民,学生应该具备“社会了解力、世界参与力”。鼓励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拥有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襟。

6.从“四季时节”选: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化的特别体现,将其开发成“读写节气”微课程,沿着二十四节气时间轴,“品读节气诗词、普及节气常识、参加节气活动、抒发节气感受”,让学生在节气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敏感的诗心和科学的态度。而有着约4000年历史的中华春节传统习俗活动、春节特色事物亦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发“读写春节”拓展微课程,凸显语文要素、强化综合元素,再配以“春节项目学习”寒假任务,引领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春节、多活动体验春节、多方式探究春节、多形式表达春节。激发学生对春节仪式的关注度、对春节活动的参与度,提升他们对春节传统文化的探究力、思考力,增强对春节感受的表达力,最终热爱春节、继承传统、传播文化。

三、深度走向的课程项目设计

1.微项目之分类安排。课程项目初步分成三大类:人文主题类、系列微写类、阅读策略类。共20个主题微课,每个主题微课都有相应的“人文目标、语文目标”侧重落实,时长大约15分钟,由“图文信息、视频信息、教师讲述或学生讲解、学习任务设置、配套作业跟进”等整合方式呈现(见表1)。引导学生专题性阅读、综合性拓展、实践性写作,达到读写融合、知行合一、学做结合。

2.微活动之捆绑跟进。(1)实践体验活动与综合性读写相结合。在拓展性微课程学习中,要努力实现重心转移,即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转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移。有的语文拓展性微课程,适宜将实践体验活动与综合性读写紧密结合,让身体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2)综合性读写与主题探究活动相结合。有的语文拓展性课程不适宜开展实践类的活动,但可以设计成基于综合性读写的主题探究活动。聚焦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设计出若干小专题,又为每一专题设计探究型活动,不仅能降低读写难度,激发起学生深度读写的兴趣,更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等。

3.微作业之立体设计。课程必须有配套的作业跟进,才能有效落实学习成果。读写结合语文拓展微课程配套语文作业通过“体验性创作、实践性作业、分析性作业、应用性作业、研究性作业”五大类型立体设计和布置,几大类作业更多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语文味、情境性、创意性。

四、线上线下的课程实施路径

1.利用“空中课堂+实践任务”线上推进。微课程以信息技术手段线上推广使用,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分解成读写思行等实践性任务与作业线上布置,完成后线上提交,教师及时审阅,然后通过“线上反馈+直播互动”等方式及时指导学生修改学习成果。学生优秀拓展微课程学习成果,由语文教师在“班级线上课堂”及时展示,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展示更多精彩的学习成果。

2.通过“实际课堂+校园活动”线下落实。教师组织学生将语文拓展微课和真实语文综合实践课堂对接,发挥线上微课资源与线下教师自身资源结合的突出优势,将语文拓展微课程教育元素落到实处。同时策划语文拓展微课程校园专项活动,将语文拓展性学习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