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确立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性决策,加速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进程。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具有真正内涵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三创”人才,既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更是助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现实需求。文章主要针对地方院校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探,以期为地方院校培养药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复合型;药学人才;双一流;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国内外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药学与临床的结合日趋紧密,其与医学、环境等社会问题关系日趋紧密。一些发达国家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成熟。例如,英国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药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充分整合,推行为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系统中各专业水平的药剂师提供非全日制在职培训,对考核合格者可颁发药学实践专业文凭[3-4]。而美国药学专业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6+2职业化”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在药学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新加坡则要求充分体现药学实践和职业化的特点,以达到卫生保健必备的能力,并根据药剂师提出的反馈可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最大限度地适应药事照护需要。日本的药学院校则根据社会的需求,转变以知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置,以“知识—能力—态度(KAA)”等因素为主线的教育模式[4-5]。因此,国外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将“社会药房药师—医院药师—药学院校”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极大提高了药师的终身学习理念、增强了药学学生的临床意识,以及培养了药学人员的职业素养。

2我国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政策提出了《“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指导性文件,均要求要加快医药人力资源保障和提升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由此表明,国家已经把药学人才培养提上重大区域战略和产业战略需要的重大日程。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6-7],如培养模式和理念陈旧、药师人员严重不足、药学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缺乏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尤其是我国目前的临床药学办学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目标,以及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求不相适应[8]。因此,亟需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更新培养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和体系设置、重视教学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3复合型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3.1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和理念

药学教育早期多以“学徒制”的培养方式进行,即在实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以前,医院药剂科多由医院其他非专业人员组成。直到1996年,我国逐渐开始实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后,才涉及药学基础、专业、综合知识及药学技能和药事管理与法规四大模块[4]。迄今为止,我国医学院校药学学科建设前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由最早的以药剂人员的系统理论培养,过渡到执业药师的准入考试改革,最后到现代医疗改革的纵深发展,对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等院校的药学专业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虽然,大部分药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其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对一些地方药学高职院校采取了强化毕业后教育的措施,从2017年开始,如四川省要求药学大专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参加一年的规范化培训,主要训练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素养。另外,浙江省的某些高校采用“医—教—研”协同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将药学专业融入产业,构筑了一个“政—产—医—教—研”协同育人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药学专业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植入创新的理念,建立适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医疗、卫生、药品生产与研发、社会药房等机构。这就决定了药学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岗位胜任能力”的“双能力”型人才,制订与“生物—工学—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模式。药学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职业需求,专注对药学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的研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以“化学—药学”为主干,知识体系主要为科学研究服务,忽视了实践教学。依据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药学课程设置应坚持“重基础—强技能—重实践—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首先,应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出发点,多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化学—药学”培养模式,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调整医学和药学等相关课程比例。因此,地方院校更应结合当地特色,开设实用型及前瞻性的相关专业课程,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建立理论实践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胜任为导向的药学课程体系。

3.3采用“双师型”模式的师资结构,培养高素质和应用性人才

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确保学生质量的前提,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它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9]。首先,学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借助药企、药检、医院等部门,丰富和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学校可以每年定期公派部分教师赴国家、省、市药监局和医药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既为监管工作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可以学习一线的实践经验,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建立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其次,学校也可以聘请药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优化和充实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药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4结语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药学专业口径的拓展,生物医药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0];社会对复合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巨大。而药学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药学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学习,更涉及到当前社会药学发展的前景。根据国家《“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与药学类专业人才数量紧缺的现状,必须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结构、统筹协调、注重创新、强化工程特色,走以“质量为核心、创新为驱动”的内涵式、特色的发展道路,按照实用、优化、科学、发展的原则制定强化社会需求与职业驱动的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1]。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和就业质量高的药学类专业人才[12]。因此,药学人才的培养必须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政—产—医—教—研”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传统的“化学—药学”课程体系改变为以“实践和岗位需求”为主体的实用型和前瞻性课程体系;另外,一支稳定的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复合型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可通过将学校与学院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药企、药店、科研院所、医院、药检所等联系合作;搭建长期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实践平台;丰富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逐渐从“理论型—实践型”,从“模仿型—创新型”,从“单一型—复合型”发展,达到最佳的培养模式[13]。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推进大学科教融合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成才之路,2015(21):1-3.

[2]王玉琨,辛春艳,何炜,等.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举措[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19-821.

[3]马哲,赵启苗,张满柱,等.独立院校药学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7):196-197.

作者:胡霞敏 王丽萍 高寅苹 黄剑坤 孙宇飞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