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

摘要: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人生智慧与思维方式。需辩证的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明确与厘清人才培养的主要层次后,应产生新的育人思路与教学目标。而后,教师通过拓展专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巧妙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与丰富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手段,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与标准。企业更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由此使得高校需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符合新时代背景对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要求。教育工作者需结合社会发展态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等,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教师需对文化资源做好融合与渗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确保他们具备显著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即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本土文化建立正确的认识与深入的了解,还需具备正确的文化融合意识。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教师需基于文化自信的建立为核心,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层次高校所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活动,在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过程中,应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有效应用汉语言知识与文化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相关院校应需了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确保学生具备显著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且将吸收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的能力,令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因此,教师需对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做好层次性的处理,循序渐进的开展专业教学活动。

(二)辩证思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更侧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文精神的构建。相较理工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像理工科知识那样,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但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口径来看,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可胜任语文教师、推广策划、文职等工作。因此,教师需辩证的思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果。不应过度强调专业课程的应用性,而应借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特征,以及就业岗位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适应能力等进行科学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专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教师需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进行扩展,并逐渐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结构。即教师通过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课程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层次,并提升他们的文学底蕴。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基础课程进行精简后,融入更具有教育价值、研究价值、应用价值的文学内容。例如,教师将茶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等,科学的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课程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了解基本的汉语言理论知识,还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系统化、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基于核心教学内容,对课程结构进行完善与优化。即教师应以现代教育视角,对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不应基于学科发展的过程,审视专业结构的完善工作。教师需对目前社会对汉语言人才的需求标准等,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基于文化融合视角,将加大不同课程间的关联度。如教师可将写作学与文学概论进行结合,对学生的文体学知识进行丰富,并将西方优质的文学思潮融入其中,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维度出发,思考与反思目前所掌握与学习的知识。由此,使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与文化的过程中,可产生更深入、多维的思考。确保学生未来能够真正利用汉语言知识、独特的文学思维等,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教师需善于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变化进行全方位掌握,并通过及时引进最新的专业知识确保他们的知识面获得有效拓展。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取其精华融入到专业教学中,确保学生文学底蕴获得不断提升。且课程结构的优化与完善,应做好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迁移。避免过于机械式的记忆与背诵,可在不同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进行内化吸收。由此,切实培养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汉语文学专业人才。

(二)巧妙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与丰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科学与适应程度,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对学生思想成长规律、信息获取渠道、认知世界的视角等,形成新的认识与不同程度的了解。当下当大学生受互联网影响较大,导致他们的思维较为跳跃,且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学生更明确自身喜欢阅读何种类型的信息,且基于自主的判断与选择,利用网络平台满足个体探索知识的需求。在此形势下,教师若想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势必需利用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丰富。教师需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且能够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进行课程的融合,基于更具有趣味性、交互性的教学空间,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系统化的传授给学生,由此预留更多实践讨论与文学研究的时间给学生。基于线上教学平台,教师致力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借助线下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对学生的文学探究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利用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获得大幅的提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展开的专业教学,更易于迎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他们基于自身喜欢的形式学习与内化学生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即将传统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节省理论教学时间,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此,使学生在课下大量实践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将复杂难懂且富有极强哲理性的专业知识制作成微电影。依托生动、直观性更强的画面与声像加强学生理解,并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思考力,对文学知识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电子化的黑板,为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即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和参与情况,即时获取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电子课件。这样,使学生更加灵活的探讨与应用知识。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需求,构建更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可围绕专业实训、课外实习为核心,形成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学校需与对口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大力提升实践教学成效。教师严格秉承汉语言文学原理,科学展现实践教学的根本价值。如教师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可具体、深入的进入到文化产业的管理工作中。或是参与企业的文职工作,使他们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汉语言文学知识。利用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工作的流程,并培养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学生处于高级文秘实习岗位上时,他们能更深切的感受汉语应用的巧妙与魅力。且在实习的工作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令他们在反复的理论训练、企业实习训练中,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将企业实习转化为理论教学的助推力。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自身专业上的不足。以此为驱动力,使学生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查缺补漏。由此,可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而教师利用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训进行科学的融合。而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且能够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基于专业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总之,教师需对学生成长规律、认知能力进行全面了解。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式等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学生系统化学生理论知识后,帮助他们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且基于现代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专业教学各个流程中。由此,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动性,令他们主动、积极的进行实践锻炼。最终在教师提供的实训平台上,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基于此,依托于集理论与实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家思.“四元融合”和“四维协同”———“汉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建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03):38-42.

[2]包庆芳.高校图书馆汉语言文学专业藏书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青海教育,2019(06):56.

[3]李青松,于银如.现代汉语试题内容构成与题型分析———以山西省专升本选拔考试试题为例[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5(02):63-69.

[4]叶官谋.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四个维度[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0(03):56-60+109.

作者:姜晓洁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