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总量也逐渐增多,加强此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准日益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的分类,并通过调查与研究归纳了此类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加强动态管理、增强管理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健全资产核算方式及设置现代化管理模式五项优化此类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部门的资产管理水准。

关键词: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固定资产总量的规模随着经济增长而获得快速增加,其管理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应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合理,在增加管理投入后提升固定资产的整体运用效率,从而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的分类

通常来讲,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的总体特征多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1年、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等。若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具体来说,交通运输部门的固定资产拥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其可主要分成带有国家财政性质的资金购置、交通自筹的资金购置、上级部门调拨及交通项目建设完工后的固定资产。与此同时,根据管理主体的区别,财政部门、省、市交通的主管部门、国资委管派的交通部门的固定资产也会被归入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管理内。此外,依照国家标准的固定资产代码与分类,一般分为六类:(1)房屋及构筑物;(2)专用设备;(3)通用设备;(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档案;(6)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当前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管理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有缺失,相关人员难以有效监管各类资产。具体来说,在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后,在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上达成有效规范,在各地方部门中仍存在管理缺位现象。比如,在开展上级无偿调拨资产的过程中,由于部分资产未拥有原始价格凭证,其实际价值不仅难以估量更较难确认。财务管理者在整理此类固定资产时多以难以入账为由,没有将其纳入资产管理计算范围,因而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出现。此外,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范围较大,且牵涉的部门职能较多,在受到地方财政限制的情况下,部分设备的使用并没有体现在资产账面上,因而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存有问题。

(二)缺少统筹规划事业部门中的固定资产多源于自筹资金购置与财政拨款购置,部分资产在生成后被各类部门或单位无偿使用,其再运用过程中缺少对该类资产的监督与评价。交通运输行业的部分部门没有精准的估计出其客观需求,在购置固定资产期间较为盲目,使部分资产发生了闲置或重复购置现象。一般来讲,交通运输行业带有公路建设或养护职能,其采用到的专业设备或仪器需达到国家设置的技术标准,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对运输质量要求的提升,该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统筹规划性不强,且部分采购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在购置过程中更为看重设备价格或单一指标,导致整体性能难以达到使用要求,使部分资产处于闲置状态。

(三)责任监督不到位在完成购置后部分管理者会将固定资产直接交付到资产的保管者或使用者手中,在进行后期跟踪检查时由于制度的落实性较差,难以达成更为有效的监督效果。部分单位在开展责任追究的过程中,由于保管制度的使用不严格,造成了多项财产损失,且相应责任难以落实到当事人身上。针对大型资产设备的使用与监督状况,部分保管或监督者多为临时指派,其难以实现动态监管效果,给交通运输的管理带来不良效果。

三、优化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动态管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若仍采用传统手工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时展与当前工作需求。由于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且规模庞杂,只有合理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才能提升资产管理的总体水平。财政部门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时会借用信息管理平台,将静态管理调整为动态管理,利用多角度、多部门的监控与管理来掌握固定资产的需求、购入与使用等内容。针对上级无偿调拨类资产,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需进行同时监督,若与资产调拨相关,应利用专业化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单独协调,在收到上级调拨资产的各项手续后,管理人员需将该通知单传送到财务部门,其内容主要包括该固定资产的名称、价格与性能等要素,并通过财务部门将此信息及时入账,资产接收部门、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需完成科学监督,提升固定产管理的专业性。

(二)加强管理意识若想合理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应增加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即加强所有员工的主动性与责任感,不断提升其管理认知水平,不仅能有效保障管理水准,还能保障国有资产的总体价值,改善其应用效益。一般来讲,交通运输部门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借助专业化的教育能更好的让员工了解到固定资产从购置、调拨、验收、对外处置到报废的整个使用流程,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或某一科室中,确认使用者的运用范围或相关责任人。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可依照当前的工作需求来合理配置资产,在接收采购申请以后,其应主要考虑该资产在各系统内的调拨活动。在购置设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关注该设备的性价比,即质量、性能与价格三项指标并重。在开展公路养护建设期间由于此项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如治超检测等环节会采用到不同类型的大型设备,技术人员与管理者需进行专业化研究,并论证该技术运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切实增强该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此外,在购置专业性设备时工作人员需严格审查其内部参数与性能,确保该技术能适应当前交通建设,防止其过早淘汰,在交付与采购设备的过程中还应聘用专业人员,其可对相关设备的整体性能实行严格测试。

(三)健全内控制度在固定资产的内控管理上,管理人员需设置专业化的卡片账(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按信息系统要求处理),在卡片账上明确资产的使用者、购置日期、存放地、资产价值与使用寿命等,对固定资产应当贴上标签,标签的内容与卡片账类似,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即使该项资产调拨到其他部门也可凭此依据增强管理。交通运输系统内会涉及到部分重要资产,如危险资产、贵重资产或带有特殊保密要求的资产等,应由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部分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也需定期监督与检查账务处理状况与固定资产的应用情况,从而利用合适的内控制度有效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准。

(四)规范资产核算依照交通运输部门的会计准则,管理人员需根据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的折旧。具体来说,针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人员应依照相关制度内的详细规定进行科学处理,若没能进行计提折旧,则无需设置累计折旧项目,在开展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对其他项目中涉及到的累计折旧项目可不予考虑。若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或事业收入较少,管理部门可不必提取相应的修购基金,也就是说,针对其内部的固定资产可利用计提折旧替代计提修购基金。此外,在后期改良固定资产期间,相关部门可参照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在完成改良后对相关资产实行重新评估,并利用评估后的价值进行统计与计算,从而获取到固定资产的实际账目。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方式为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准,一方面,管理部门需增加责任追究系统,即设立专业化的奖惩机制,在原则上需建立“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的基本策略,针对与固定资产浪费、损毁或丢失的相关责任人,在查明原因后可依照情节的不同对其实行对应性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还可设置多重管理责任制制度,即确认使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或实行单位的主要领导,只有三个方面的管理者统筹安排,才能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变得更为专业。若固定资产出现损毁、流失,不仅要追究该过失人的直接责任,还需对其相关领导开展问责工作。此外,现代化管理方式还包括了多种信息技术或设备的使用情况,比如,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内设置RFID读写器,即借助该技术内部的读写功能数字化盘点其内部各项资产的整体使用状况,了解各类资产的应用现状,并将该结果呈报给管理部门,使其做出更为清晰与明确的判断,促进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加强交通运输中的固定资产时,当管理发生问题时,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与会计准则难以切实解决所有问题,因而部门内部管理人员应加大重视力度,利用科学、缜密的管理制度提升固定资产的管控水准,并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与沟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春.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118-119.

[2]洪舒琦.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40-41+77.

作者:王大莉 单位:河南省卫辉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