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浅析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浅析

摘要:在当前争创一流本科专业的背景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教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备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等方面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措施与实践,有利于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时代培养出一流本科人才。

关键词:应用化学;一流专业;综合改革;实践

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值此新工科建设进入创新发展时期,结合我校2020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以及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在一流本科专业的创建和专业创新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举措,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

1改革措施及实践

1.1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研究与应用相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创建于2003年,以有机合成与高分子材料方向为特色导向,立足安徽,支撑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华东,辐射全国。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通过充分调研社会和行业人才需求,以理为主,以工为辅,强化理工融合,以建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应用化学专业为目标,通过实施历届毕业学生和行业企业的反馈信息收集、整理及分析,提出本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建议,每两年组织专家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培养目标达成及本科教学改革提供质量监控保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此次修订2020版培养方案时,本专业学生应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分达到18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4.5学分,理论课程中包括通识教育模块63.5学分,学科基础教育模块31学分,专业教育模块40学分,因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增至45.5学分,实验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中。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基础化学实验,三四年级强化专业实验,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结合教师科研,特别强化了综合实验课程“应化专业综合实验”(80学时)、“应化专业专门化实验”(64学时)等。另外,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开设了“科研训练”课程,让三年级学生进入指导老师的课题组,集中时间独立完成一个小研究课题,得到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这样大四的毕业论文就能更优质地完成。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可以通过开放型实验室、创客实验室、科研训练周、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习实训等,获得充分实践的机会,达到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的目的。

1.2注重教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式等教学方法,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慕课、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按照“增加精、新内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科前沿”的改革思路,将教师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功能高分子”等专业课程,将每部分内容分解给对该部分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去讲解,他们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带进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提高很多。对于开设的“应化专业综合实验”“应化专业专门化实验”这些实践课程,实验项目绝大多数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既紧跟时展前沿,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点和能力的训练。例如,实验项目“水性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来自于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原位制备纳米金属/水溶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合成水溶性胶粘剂,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单体转化率、固含量、贮存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冻融稳定性、粘接性能、pH、粘度等性能的测试。实验项目“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来自于安徽省教育厅项目“纳米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超声制备及性能研究”,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树脂合成配方和合成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和吸水性能的测试,最终分析得出影响树脂吸水性能的因素等。采取课程负责人、教学考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考分离、青年教师助课、教研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以老带新,以评促教,评建结合,潜心教学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座谈研讨、助课、老带青的帮带等活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必须助教一年,而且在上讲台之前都需要在本专业的业务学习会议上进行公开讲课。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每位教授必须负责培养1~2位青年教师,主要从课程规划、教案编写、讲课艺术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本专业还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讲课竞赛,并规定40周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的提高。近三年来,本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年度教学质量奖占学院50%以上,指导学生获省内外各类竞赛奖3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平均考研升学率达30%以上;学生主持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6项,获3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90%。

1.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通过柔性聘请、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采取学科负责人、方向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赴美国、沙特、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高校访学,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聘请国际著名专家为特聘教授;引进名校的青年博士,以老带新,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负责制、考核制和“三助一辅”制,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入选省青年皖江学者1人,省自然科研杰青2人,省教坛新秀2人,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1.4广泛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保障

积极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交流,与大型化工企业加强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与海螺集团、安庆石化、华塑股份、山河药辅等大型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完备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专业获社会认可度和资助力度不断提升。拥有省级化学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新能源与化工材料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等校内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2结束语

综上,在创建一流本科专业的过程中,下一步仍要紧跟社会发展,全面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深化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方向为导向,切实保障专业培养计划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优化课程平台建设,强调理论与应用的交叉与融合,积极开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开设新课程,丰富课程模块,增加跨学科创新项目型教学环节比例;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促进理论向应用延伸,强化专业建设质量理念,完善专业质量标准,激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推动专业内涵的持续深化;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创新基础,完善实践平台,深化科研反哺教学,更新专业实验,促进创新创业,强化产学合作教育的校企联合指导;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为时代培养出一流本科人才。

作者:吉小利 王斌 邢宏龙 张晓梅 何杰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