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教育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

职业教育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教育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具有重要的职业意义,学前教育专业将来面向的是学龄前儿童,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儿童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培养优秀的幼师教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尤为关键的,在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中,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其实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所以在现代的职业教育背景之下,积极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开展途径,转变教学思路,探究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本文将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模式创新

一、存在的问题

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和创新,在创新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在教学理念方面,学前教育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也比较陈旧和落后,课堂化、理论化、整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音乐教育模式的讲台化

教育模式的讲台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忽视了学前教育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在音乐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是由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导致的。学前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如果教学的内容是较为枯燥的乐理知识的话,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就会更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二)音乐教育模式的理论化

教育模式的理论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超过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重理论轻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实际进行操作的教学内容,比如进行幼儿钢琴的伴奏练习时,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大量的和声、乐理的有关理论知识,虽然在课堂教学的后面部分加入了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际练习的内容,但是实际操作还是没有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高,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很难适应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三)音乐教育模式的整体化

教育模式的整体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集体性的教学,忽略个体性的教学。比如:在音乐课中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中,都是通过电钢的集体性教学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由于音乐的教育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学生之间因为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练习时长的不同,对于课堂教学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延续之前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教学的内容,从而影响了课堂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音乐教学模式的课堂化

教育模式的课堂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开展,忽视了音乐课后的辅导和巩固。课堂化的教学模式存在于很多的中职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在课后就不能得到教师相应的辅导。这样的课堂化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2]。

(五)音乐教育模式的技能化

教育模式的整体化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技化要求工作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选用的教材多种多样,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每个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有自己的教材,导致音乐课教学模式难以科学化、标准化。二是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过于重视音乐的表演技能训练,忽略了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这种以技能教学为主,不注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的技能化教学现象,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

二、目的和任务

中职学校要想在实践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开展进行创新研究,就必须明确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音乐课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中学前教育工作培养具有综合、全面能力的人才。通过艺术的教育,将音乐的基本素养在社会上进行普及。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音乐知识、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快乐中养成对音乐的兴趣。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明确了音乐课开展的目的和任务后,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3]。

三、创新途径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提升学生在音乐专业知识上的学习,还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实际进行学前教学工作中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能够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坚定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来针对学生实际的心理认知、情感、学校态度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在音乐课学习中的学习质量。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分组谈论等互动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用学生能接受,能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反馈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学前教育音乐实践能力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在实践的能力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开展音乐游戏,表演音乐节目,举行小型音乐会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理论和能力两方面共同发展。因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所以教师还应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教授学生有关的知识,避免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面对学龄前儿童手足无措,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三)分层进行教学工作

针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对于音乐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教学,用逻辑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授的内容较多,较难。对于音乐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按照从容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先巩固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再逐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这样的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潜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4]。

(四)重视课后辅导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中和课后的指导和巩固进行有效结合。如果教师的实际工作不能满足学生课后的学习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制作微课、云课堂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通过互联网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在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教师的音乐教学实践工作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来提升音乐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在音乐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上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

结语

可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积极进行音乐课的创新发展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在音乐素养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可以适应学前教育的工作。所以,中职院校必须持续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教学研究,并积极将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

注释:

[1]周宇.浅析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J].经贸实践,2017(14):221.

[2]曹宗楠,谢春玉.浅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发展[J].职业,2017(31):120.

[3]马金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与任务[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74.

[4]周娜.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改策略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34.

作者:邬文娟 单位: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