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标准化统计学范文

标准化统计学全文(5篇)

标准化统计学

第1篇:标准化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效果

ICU病房是危急重症患者生命维持的重要场所,ICU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标准要远高于其他患者群体[1]。在ICU患者的每日临床护理流程中,床旁交接班属于关键护理环节,该护理环节的质量高低能够对护理效果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2]。因此,为有效保障ICU患者的护理效果,临床上需对床旁交接班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以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探究分析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效果。

1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1.1样本选取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是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0例ICU患者。以ICU病房患者及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为纳入标准,以认知功能异常、沟通困难患者为排除标准。随机数字表分组,50例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50例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标准化护理。其中:(1)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21~65岁,平均(43.26±5.83)岁。(2)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22~66岁,平均(43.47±5.79)岁。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

常规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均参照传统床旁交接班护理模式进行。研究组护理方案为标准化护理,护理内容:(1)监护仪干预,护理人员需对监护仪情况进行检查,需确认监护仪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需确保监测导联线的位置适宜,还需对生理参数的监测有效性进行确认。同时,还需保证波形监测界面为显示界面,需确保监护的备用电极充足。(2)呼吸机干预,护理人员需对呼吸机进行检查,需确保呼吸器功能正常行使,需保证湿化器处于开启状态,还需对湿化液的水容量进行确认。此外,还需定时倾倒积水瓶中的冷凝水,需保证冷凝水容量始终低于1/3。(3)设备带干预,护理人员需对吸氧装置以及吸痰装置的有效期进行确认,需保证吸氧装置及吸痰装置的功能正常行使。同时,还需对其进行定时消毒。(4)患者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体位情况进行确认,需查看约束具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规范,需对各种管道的情况进行查看,还需对引流袋的有效期进行确认,并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查看。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具体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设备带以及患者。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院内自制调查问卷评估,评估维度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单项满分值为100分,分值越低,患者满意度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对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以及工作责任心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标准化护理,从监护仪干预、呼吸机干预、设备带干预以及患者干预四方面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监护仪干预的主要实行目的是为保障监护仪功能正常行使,以确保监护仪准确对患者生命体征状况进行反映。由此得以方便医护人员实时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能够在患者病情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保障患者护理安全[4]。呼吸机干预的主要实行目的是为确保呼吸机能够辅助患者正常呼吸,湿化器及冷凝水的干预处理则能够降低粘膜损伤、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该举措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5]。设备带干预的主要实行目的同样是为确保装置功能正常行使,吸氧装置及吸痰装置的干预能够确保患者护理期间呼吸道持续通畅,定时消毒能够有效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病情恢复有利[6]。患者干预则主要确保患者个人卫生、体位等多方面干预情况良好,以降低患者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7]。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以及工作责任心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CU标准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规范操作发生频率,提高护理质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护理服务。综上所述,ICU标准化护理在床旁交接班环节中的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晨.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2):48.

[2]邱琳,邱美芳.标准化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9):182-184.

[3]徐建华.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56-57.

[4]高莹莹,赖文娟,徐佳卿,等.“IPASSABCDEF”标准化交接班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6):125-127,142.

[5]王雪英.探讨标准化床头交接班流程在ICU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158,160.

[6]刘广芬.SBAR模式在ICU患者床旁病情交接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31,133.

第2篇:标准化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宣教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6月在我院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年龄26岁~36岁,平均年龄(30.09±2.11)岁;不孕年限2年~8年,平均(4.99±1.09)年。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年龄26岁~37岁,平均年龄(30.23±2.56)岁;不孕年限2年~9年,平均(4.78±1.34)年。2组均为首次接受IVF患者,2组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进入IVF治疗周期前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IVF的相关知识、治疗流程及注射促排卵药物期间需要配合事项;②取卵手术以及移植手术日需要注意事项,并发症的自我观察要点;③胚胎移植术后抽血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时间,对于成功妊娠的随访内容以及未怀孕患者下次就诊时机等内容[2]。

1.2.2试验组使用标准化健康教育模式,宣教方法如下:①启针日:门诊护士介绍药物储存方法,注射促排卵药物期间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并且实地演示药物自我注射方法。②夜针日:注射室护士告知夜针注射地点、方法,以及手术前饮食活动注意事项。③取卵日:手术室取卵护士讲解手术配合关键,术后用药方法以及对取卵后异常情况的自我监护和胚胎移植手术前准备等内容。④移植日:手术室巡回护士讲解胚胎移植术后用药,抽血检测HCG的时间,将随访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介绍。⑤注意事项:整个宣教过程中使用标准模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统一宣教内容,重点一致。

1.3评价指标

根据宣教内容重点问题发放自制考卷调查,评估宣教内容掌握情况。由护士向患者提问5个问题,包括药物如何储存、药物如何注射,饮食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手术需要配合哪些内容,检测HCG时间。评价标准:完全答对为完全知晓;答对2~4个为基本知晓;答对0~1个为不知晓[3]。在移植手术后向2组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情况。评价标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标准化宣教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由于实施宣教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对知识重点认识等差异会导致每个护士的宣教效果大不相同。而标准化的宣教模式,让每个宣教护士在每个治疗节点上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重点保持一致,并且改进了宣教的时机,让患者在每个治疗节点都能得到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打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4]。

3.2标准化宣教对护士的要求

标准化的宣教模式不仅是对护士的宣教内容和重点进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宣教护士的授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授课技巧,语言表达,姿势与体态等方面的定期培训保证授课质量。

3.3宣教时机对患者的影响

第3篇:标准化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剖宫产;效果评价

随着高龄孕产妇的逐渐增多,胎儿窘迫、产程迟滞、胎位不正及骨盆狭窄的几率也会增多。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由于孕期腹腔压力升高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及术后卧床致血流缓慢等多种因素共存,容易诱发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继而影响产妇康复甚至危及生命。踝泵运动能够经济有效地预防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3]。但因文化及理解接受能力差异致其对踝泵运动的掌握及操作仍存在不足,因此,需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指导产妇进行踝泵运动。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本科行剖宫产的单活胎300例初产妇,经术前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27.33±3.2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2人,大学专科及以上108人;孕周37+1~40+5周,平均(37.62±2.54)周;体质量指数(BMI)26.1~28.8kg/m2,平均(27.36±0.46)kg/m2。观察组年龄20~41岁,平均(28.14±3.5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9人,大学专科及以上111人;孕周37~41+1周,平均(37.53±2.72)周;BMI26.2~28.8kg/m2,平均(27.52±0.37)kg/m2。两组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平均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由责任护士讲解并发放宣传册进行指导踝泵运动。观察组实施标准化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组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小组讨论设计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单并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1.2.2制作踝泵运动标准化视频、宣传册将踝泵运动的作用、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讲解和示范,结合图片、文字制作成视频、宣传册。1.2.3健康教育方式孕妇学校将踝泵运动作为产前保健知识必修课;将宣传册与母乳喂养手册一同发放;制作宣传栏内宣教资料;入院后由主管护士结合视频讲解具体运动方法,对操作不足之处立即指出并持续督导,直至其正确掌握。1.2.4实施踝泵运动具体方法:剖宫产术后,躺或坐在床上,大腿放松,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勾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10s,再最大限度向下绷脚尖,保持10s,每次练习5min,每天5~6次,反复伸屈踝关节,让肌肉持续收缩,并逐渐增加训练频次。在体力允许、无痛感的前提下,可将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进行环绕运动练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症状和体征;如肿胀小腿周径大于正常侧3cm、存在沿深静脉走行的局限性压痛等,及时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是否发生LEDVT;以及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LEDVT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LEDVT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明显降低了LEDVT的发生

由于妊娠期间雌激素分泌增加,血管壁损伤,血流减慢,LEDVT已成为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4]。踝泵运动是主动屈伸踝关节,属于主动运动,在进行踝关节运动时,小腿的肌肉会收缩和放松。通过跖屈和背伸,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前肌收缩时能够挤压血液回流,舒张时新鲜血液重新流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LEDVT形成。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能够让产妇认识到踝泵运动的重要性,认真理解,接受正确的指导,主动练习,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LEDVT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LEDVT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4例LEDVT,2例患者有下肢疼痛症状,2例患者有下肢肿胀症状,住院费用及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增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针对产妇血栓形成的机制,采取不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有效预防LEDVT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3.2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的实施,通过口头、床旁宣教,资料及视频等多种宣教形式,避免了因护士工作量大及表达的差异,统一了标准;通过训练的实地具体指导,减少因产妇知识接受及理解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实践差异,调动了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产妇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地配合练习;频繁的护患交流互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总之,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法适用于剖宫产产妇,能有效降低LEDVT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4.

[2]尹姣,秦云君,肖锐,等.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3,24:65-67.

[3]刘华,朱明华,张换春,等.不同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5):747-748.

第4篇:标准化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教学

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各科室中,儿科具有特殊性,收治的患儿年龄小,易哭闹,不配合,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患者的对象特殊性,患者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高从而让临床带教工作的不容易开展。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儿科护理实习人员很难展开实践环节;标准化患者属于一种全新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让一些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来复制真实的临床情况,以此来弥补护理教学中的缺陷[2],本文主要为了分析标准化患者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特选择了部分的儿科护理实习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1.33±1.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5名,有本科学历20名;对照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0.11±2.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6名,有本科学历19名;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依据具体的实习生入科后的实习带教计划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教学,使用传统的讲课方式予以儿科护理知识传授,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临床实习带教等[3]。研究组:(1)为护理实习人员准确好相关的学习资料,向学生普及教学大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张实习人员先自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儿科的相关护理基础技能,对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技术予以一定的了解,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并从中寻找出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2)让患者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并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主张讨论课程,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有: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论理解,对护理操作的基本思路和如何解决实际的护理问题等;在课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予以重视和讨论,对实习人员存在的错误护理概念予以纠正,之后,让实习人员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并由专业的带教老师予以点评[4]。

1.3观察指标

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成绩和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实成绩主要采用计分制,分值在0~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该种教学方式更优;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向学生发放统一的问卷调查,由实习人员自行评价,旁人不予以干预。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比较可得,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实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性有许多,如:可以让护患关系得以有效缓解,有效的解决了护理教学资料缺乏的现状等,不仅大大增加了实习护理人员接触真实患儿的机会,也更为及时的纠正了错误的护理理论概念和实践操作,有一定程度上的良好教学反馈作用;在儿科学的护理教学中,主要是让患儿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技巧的提高,也大大增进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5-6]。根据本次的数据显示,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实成绩(89.99±3.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价值更优优势性,能够满足实习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实习生教学质量,其实施可行性较为突出。综上所述,对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总成绩,且更易被实习护理人员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学带教中借鉴。

参考文献

[1]RamstedtC:ZurOperationderangeborenenPylorusstenoseMedklin1912:8:1702

[2]向泉.探讨护理教学中引入标准化患者(SP)对护生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66-68.

[3]吴安琪,李爱丽.标准化患者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92-594.

[4]武铁力.教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11.

[5]高洁,郑显兰,崔璀.简易标准化患者在儿科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3):162-164.

第5篇:标准化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综合系数;系数管理;绩效分配;绩效管理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绩效管理在强化医改政策导向、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1]。绩效分配作为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广大医院管理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很多医院对绩效分配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但因医院存在工作任务差异较大、工作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使得很多影响绩效分配科学性与公平性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妥善解决[2]。其中在绩效分配的系数设定方面,长期以来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即系数考量维度少,会使得人才价值体现不够全面;系数考量维度多,则又会产生放大效应而影响其公平性[3]。本文对标准化综合系数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绩效分配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为充分发挥医院绩效管理的功能作用提供支撑。

1标准化综合系数的概念形成

针对医院绩效分配中系数设定的两难困境,综合管理学理论与统计学方法而形成标准化综合系数的概念,即在系数化管理中,从多个维度按照各自规则分别设定独立系数,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上下限,利用统计学方法将各独立系数进行综合化和标准化处理,形成上下限适度、目标值分布合理、相互之间比例关系恰当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其中各独立系数值和目标上下限,可以根据管理需要、文献循证来设定,也可以利用德尔菲法等管理学方法来设定[4],各独立系数的综合化和标准化处理可根据数据特征选择适当的统计学方法。标准化综合系数不仅可以应用于医院绩效分配,也可以应用于涉及多维系数的其他管理行为。

2标准化综合系数实现步骤

2.1各维度分别设置独立系数

所谓系数,从本质上讲是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效用评价[5]。因此,在标准化综合系数的实现中,首先要综合分析对特定对象效用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就医院绩效分配来讲,个人分配系数反映的是个人能力素质对医院绩效生成的相对价值。因此,在医院绩效分配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实现中,首先要综合分析与医院绩效生成相关的个人能力素质因素,以各因素为考量维度,分别设立独立系数。本文以医院绩效分配为例,假定与医院绩效生成相关的个人能力素质因素包括专业类别、技术职称、学历学位、工作年资4个方面,并分别为其设置独立系数(表1)。

2.2形成绩效分配综合系数

根据表1中的假设,将各维度的独立系数以“积”的关系进行综合,形成绩效分配的综合系数(公式1)。之所以采用“积”的关系进行综合,主要是因为每一维度内不同系数值之间是相对比的关系,如此处理可以使得在某一维度的系数值发生变动,其他各维度系数值不变时,变化前后综合系数之比与该维度的变动幅度保持一致。例如:1名工作9年的医技专业博士,由中级职称晋升为副高职称,该博士中级职称时综合系数为:0.85×1.0×1.2×1.1=1.1220,副高职称时综合系数为:0.85×1.1×1.2×1.1=1.2342,职称变化前后的综合系数之比为1.1∶1.0,保持了原有的相对比例关系。公式1:综合系数(MCi)=PCi×TCi×ECi×YCi

2.3确定标准化综合系数上下限值

对各维度的独立系数以“积”的关系进行综合后,必然会产生放大效应[6],造成不同系数值之间的比值明显增大。以表1为例,以“积”的关系综合后,最高综合系数值(MCmax):1.0×1.2×1.2×1.2=1.7280,最低综合系数值(MCmin):0.7×0.7×0.6×0.8=0.2352,两者之比为7.35∶1。因此,必须对综合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7],以使上下限适度、各标化值分布合理、相互之间比例关系恰当。在进行标准化处理时,首先要设定标化后的上限和下限。如前文所述,上下限设定可以根据管理需要、文献循证来设定,也可以利用德尔菲法等管理学方法来设定。本文以前述为例,假定经论证后,上限设定为:SCmax=1.5,下限设定为SCmin=0.3。

2.4综合系数的标准化处理

经上述步骤形成的全院每名工作人员的综合系数,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属于均匀分布数据,可采用同比调整的方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每名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公式2),其处理原理如图1。根据表1、公式1~2以及上一步骤设定的上下限值,将某工作人员的各维度独立系数值代入其中,即可得出该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值,所有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值将按均匀分布数据的特点合理分布于0.3~1.5。公式2:

3各维度系数之间关系分析与处理

3.1各维度在综合系数生成中的关系

在分析与医院绩效生成相关的个人能力素质因素时,每个因素相互独立,由此决定了各维度均是综合系数生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因素的变动都将对综合后的结果产生与本维度系数设定规则相一致的影响,也就是保持本维度各系数值之间原有的相对比关系。再者,系数的本质是不同层级之间的相对比,在对多维度系数进行综合的过程,应当抓住系数的相对比本质,保持原有的相对比关系。因此,以“积”的关系对各维度的独立系数进行综合,抓住了各维度之间互为独立因素的特点和系数随概念而生的相对比本质,体现了系数综合过程中所应有的科学性。

3.2各维度重要程度差异的处理办法

按照“积”的关系对各维度系数进行综合,体现了各维度之间互为独立因素的关系。但客观来讲,各维度所代表的因素对医院绩效生成的相对作用和重要程度并不完全相等,因此在标准化综合系数中,必须对各维度重要程度的差异有所表达。所谓某维度的重要程度,实际上是指各维度系数综合后的结果对某维度指标层级变动的敏感性,即某维度指标的层级出现变动,综合系数变动非常大,则谓之为敏感,也就是重要程度较高,反之则谓之不敏感,也就是重要程度较低。因此,各维度的重要程度差异问题应当从各维度每一层级的指标具体值设置入手来解决。重要程度较高的维度,合理加大其各层级指标具体值之间相对比,反之则合理缩小各层级指标具体值之间的相对比,从而实现综合系数对各维度指标层级变动敏感性的调控,并以此来体现各维度之间的重要程度差异。

3.3标准化过程对各维度系数值相对比的影响

在以每个维度各层级指标具体值之间相对比大小来体现本维度重要程度的基础上,以“积”的关系对各维度系数进行综合,不仅保持了每个维度各层级指标具体值之间的相对比,也实现了各维度的重要程度向综合系数的科学传导,但同时却带来了多维系数综合所致的放大效应。从数理上看,保持相对比必然会产生放大效应,两者在系数综合过程中相伴而生,无论以何种关系综合,有其一必有其二。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克服放大效应,同时尽可能保持各综合系数值的原有相对关系。因此,对综合系数只能从数据分布特征入手来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按照均匀分布的数据特征进行等比调整。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在实现克服放大效应目标的前提下,虽然损失了一定程度的相对比例关系,但却按适当比率保留了其相对大小关系。概括起来就是,综合过程解决了相对比的保持和重要程度的传导问题,标准化过程则最大程度地解决了保持相对比和传导重要程度所带来的放大效应问题。

4标准化综合系数的特点分析

4.1科学性

标准化综合系数在保持各系数值原有相对关系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各系数值的分布区间,实现医院绩效分配各维度系数的科学整合。尤其是可以利用管理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让维度选取、各维度独立系数值设置和目标上下限值设定更加科学合理,体现了标准化综合系数的科学内涵。

4.2开放性

本文为了阐述方便,仅假定设置了4个维度的独立系数。在医院绩效分配或其他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可根据管理目标及需求,利用管理学原理及方法系统分析与系数相关的各种因素,科学设定系数维度的数量和各维度的设立独立系数值,体现了标准化综合系数很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

4.3可控性

标准化过程是依据统计学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规范处理的过程。从上述步骤来看,标准化综合系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个环节均可根据管理目标及需求灵活调控。例如,通过上下限设定,可灵活调控最高标准化系数值与最低标准化系数值之比。通过此调控点,能够有效克服系数综合后的放大效应。

4.4便捷性

按照标准化综合系数的思路,完成维度选取、各维度独立系数设置和目标上下限值设定后,根据每名工作人员各维度的信息,利用公式可迅速得出其标准化综合系数值。如人力资源部门利用信息系统对员工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则可依据个人信息直接生成每名员工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值,其过程非常便捷。

5标准化综合系数在医院绩效分配中的应用价值

5.1有利于从绩效分配上体现人才价值

人才的价值包括医疗、教学、科研、学术影响、医院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8-9]。绩效分配系数作为与个人绩效份额直接相关的具体指标,直接反映了个人能力素质对医院绩效生成的相对价值。标准化综合系数为评价个人能力素质的维度拓展创造了条件,并能够灵活应用管理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将各个维度的独立系数科学综合起来,将其应用于医院绩效分配中,对准确评估和充分体现工作人员在医院绩效生成中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2有利于绩效考核结果的标准化处理

在当前各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包括很多基于RBRVS管理工具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大多数以科室人数或科室某特定人群人数为条件之一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以计算各指标的人均完成值来实施绩效考核[10-11]。这种方法虽然消除了人数因素给有关考核指标带来的偏倚,但却忽略了不同科室之间人员构成差异对绩效生成的影响。在绩效考核中,以科室人员或某特定人群的“标准化综合系数和”代替“人数”来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必将大大提升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5.3有利于科学核算各科室的绩效份额

科室人数作为体现科室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室工作业绩密切相关,因此被很多医院作为科室绩效份额核算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有的医院在绩效分配中采用下列公式:某科室绩效分配额=[(某科室类别权重×某科室人数×某科室绩效考核得分)/∑(各科室类别权重×各科室人数×各科室绩效考核得分)]×全院绩效分配总额。该公式虽然考虑了科室人员规模因素,但却未解决不同科室之间人员构成差异问题。如以科室人员“标准化综合系数和”代替科室“人数”,则可让科室绩效份额核算更趋于科学合理。

5.4有利于准确评价院科绩效补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