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法治教育教案全文(5篇)

法治教育教案

第1篇: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安全教育

儿童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者认知水平有限,安全知识匮乏,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做的不足,从而导致很多孩子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安全事故,威胁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积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提高思想重视程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安全重于泰山”,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都要付出代价。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地位,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使命,做好安全教育。那么,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牢牢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如今,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什么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考个好成绩,教育的本职目标是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其实也是在加速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安全教育也推动了学校治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不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够保证小学生健康发展。而且,近几年来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我们也发现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儿童安全意识和相关安全知识的缺乏。那么,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学校就有责任去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16年把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育工作者就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去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一些儿童常见的生活案例或者实际场景来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自救知识、认识一些安全隐患,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自我保护。

2.通过情景教学,传授安全知识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低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此时,如果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互动、实践活动来为学生们的学习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那么自然会事半功倍,诱发学生们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学路上》,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教学之初,笔者分析《上学路上》这个话题,发现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每天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于是,在设计本课时笔者没有采取传统的讲授方法,而是设计了“帮助小明安全上学”的活动情景,把生活引入课堂,引领学生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之中获取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教师:“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碰到了小明的妈妈,她父母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顾,小明的上学成了一个难题,妈妈让小明自己去上学,可是心里一直好担心,为此她想求我帮忙。你们愿意帮小明安全到达学校,让他妈妈放心吗?”同时,教师展示一个过马路的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明一路上要经过的地方,想想妈妈在担心什么。细心的学生们观察发现了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两条马路,马路上车来车往,看起来很危险呀!看来妈妈担心小明过马路被车撞呀!教师:“妈妈这么担心是有原因的。你们看一段视频吧!”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一个学生低头玩手机没有看到红绿灯就过马路,结果被一辆车撞倒在地。还有一个学生过马路不走天桥,选择翻栏杆,结果被车撞了。通过如此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学生们从内心认识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诫自己上学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情景教学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一些特殊活动的危害性,看到了这一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从而更深刻地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活动中,各种交流和互动也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培养了他们的助人精神。

3.多种互动方式,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议题。而游戏教学集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契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小学生学习中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巧用“游戏”,可以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目标,无形之中告诉了他们很多的安全知识,增强了安全教育效果。在日常的课堂上,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如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国家制定了《交通法》。我们也能够看到,在车辆穿行的马路上设立了很多交通标志,我们只有看懂他们,才能更好遵守规则,保护自己的安全!为了检验大家知道多少,我们来一个抢答比赛。”教师在课件上一个个出示交通标志图,如信号灯标志、步行标志、禁止跨越标志、禁止车辆通行标志、人行天桥标志、地下通道标志等,请学生们说交通标志的名称,并说明是在哪里见到的,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学生们认识了很多交通标志,掌握了交通的规则,那么他们在路上就更安全,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儿童防拐意识的训练,以表演的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教师可以来模拟一些陌生人利用各种方法引诱孩子的画面,如装成一个老人给学生分发糖果,假装自己迷路请学生帮忙带路等,期间教师观察学生们在接触陌生人的过程中的表现,检验他们被陌生人拐骗的可能性。随后,总结学生表现,针对他们的行为制定一些防拐技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家庭配合开展安全教育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家校共育工作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建立建立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有序有效实施家校共育工作,是新时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开展家校共育需要我们多与家长沟通,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共同合作、达成共识,在学习习惯培养、知识获取、品德培养特别是安全教育工作上开展沟通交流、工作方法探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部编版一年级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共包括了4课的内容,分别是《玩得真开心》《吃饭有讲究》《别伤着自己》《早睡早起》,本单元引导学生在“上学了”之后的新生活情境中反思家庭生活,引导学生们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状态,进入到文明健康、安全愉快、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上,一起开展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如在《别伤着自己》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例如,我们在马路上踢球,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和朋友们一起争抢玩具,结果打到了朋友;我们在准备十二条美术课的彩笔,结果被刀片伤到了手……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的情形,请学生们回忆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之中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在实践操作的环节,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拿出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剪刀、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等,由学生为父母展示伤口清理,父母在过程中给予指导,从而给学生灌输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安全教育的针对性,还加强了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一举两得。

5.强化师生交流,普及安全教育

小学生生长发育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那就是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试图亲自探索来满足自己的这一心理需求。很多时候,安全故事多是因为这个发生的。那么,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学生们好奇的新鲜事物,一定要及时告知他们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有义务做好教育和引导,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多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关心以及问候。如季节变更的时候,我们要提醒学生们一定要注意换衣服,不提倡为了好看去穿的很少,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其讲授一些知识,更要告诉他们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去保护自己。如购买到了劣质产品,我们要告诉他们消费者保护法的知识,鼓励他们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让学生们从内心感受到法律、安全知识是真正有用的,并自觉在生活中去践行。针对社会的安全教育焦点问题,我们也有必要开展专题的学习或讲座,定期为学生们分享一些案例和知识,帮助他们他们去知晓更多关于安全知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对安全有更高程度的理解,意识到身边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树立警惕意识,懂得自我保护。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叶林.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

[2]王晓蕾.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生安全教育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2).

[3]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7(04).

第2篇: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一、倾听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实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因此,小学生对安全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无法区别清楚哪些对他们来说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也只有当教师沉下心、放下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要,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才能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给教师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教师才能通过分析他们的问题,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自由地成长。例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他们在跟同学相处过程中感到焦虑,自身缺乏勇气去处理好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关心其他同学。从而导致该学生在班上被排挤、被孤立、不合群等。若教师不及时处理好这种现象,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学校感到恐惧,对学习感到焦虑,更为严重者出现逃学、厌学等现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发现这种情况时,要主动去跟学生交流,放低自己的姿态,倾听他们的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因为什么而导致了这种心理的出现,从而跟学生一起去解决该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从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中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学好好相处,懂得谦让;学习“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龟兔赛跑”的故事教会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等。从而让学生融于集体,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什么都很好奇的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自制力较差,碰到什么新鲜事、新鲜物都想着去尝试一下,而忽略了有些事物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例如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安全演习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基础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增强学生的避险能力,让学生学会珍视生命、关爱生命,进而达到尊重生命,从而远离危险,健康成长,只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成才,为学生之后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在跟学生强调一些行为规范时,可以开展一场关于行为规范的安全知识竞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对于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让小组内讨论,我们周围存在哪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能说出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过马路不看红绿灯、走廊里学生追逐打闹、随手乱丢垃圾、去摸已经掉落的电线等行为。教师在比赛的最后要将学生所讲述的行为进行汇总,跟学生强调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最好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不良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以此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

第3篇: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专册; 案例教学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为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中相关法律知识和行为要求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就法律说法律,就要求说要求,课堂枯燥而低效。案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法律意义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深入解析,构建还原社会生活的教学情境,让抽象的法律知识接地气[1]。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质疑、判断、分析、反思,自主建构相关主题的法律知识体系[2],并内化于心,生成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结论,涵养生活智慧,形成法治意识,促进行为自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儿童立场,涵案例以法治意蕴

小学法治教育案例的选择要力求突出儿童立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正面引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法治教育案例要立足儿童主体性、生活真实性、社会典型性、教学针对性,并力求语言简洁、叙述完整、条理清晰、指向明确。例如在第四单元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一课时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关于维权领域的认知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的事例1和事例2进行了补充,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的议题。案例1: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吕慧娴建议张彤爸爸依据《劳动法》申请劳动仲裁。对于这个案例,补充了去哪里申请劳动仲裁,以及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有效时间等关键要素。因为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很多人遇到类似纠纷都不知道去哪里维权,一拖再拖,一等再等,最后错过了劳动仲裁的有效期。这样的补充,有助于学生了解“劳动仲裁”这一维权方式的关键问题和核心要素。事例2:王晓蒙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有拴狗链的狗咬伤,吕慧娴建议他和家长依据《侵权责任法》向狗的主人索赔。这一案例牵涉到维权当中的“私力救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私了”,但是这种维权的前提是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有这种理性的态度和理想的方式,因此在教材所提供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活呈现了新闻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被宠物狗咬伤后,协商不成,物业、派出所出面调解,达成协议。律师解说,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进行诉讼。这样的案例选择,将维权的协商及调解、诉讼等方式进行生活化的呈现,帮助学生做到“一案多得”。教学中对课文中的两个案例进行补充和完善是基于儿童的认知基础和现实困惑,只有选择恰当、针对性强、完整的案例,才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后面的教学展开奠定基础。

二、厘清脉络,定案例之使用时机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使用是要明确案例教学的宗旨,用生活事例来诠释法律条文,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理解,形成观点。案例教学是基于每一课的整体知识体系的结构,在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厘清教材板块与脉络、知识点与话题,精准定位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例如在第四单元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关于法律规定的重要的年龄节点,学生知之甚少,特别对于“8岁是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这一法律规定更加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自主讨论“知识窗”中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通过互相讨论,自主探究,释疑解难,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重点讨论哪个年龄,不理解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用视频形式出示新闻案例——一年级小学生给游戏充值数千元,家长是否能追回?通过观看案例前半部分的叙述,引发学生思考,并结合不同年龄的法律意义进行分析,未满八周岁的儿童无民事行为能力,他的充值行为法律上不予以认可。最后做出判断,家长是可以跟游戏开发公司索回这笔费用的。通过开展这一生活案例的讨论,将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建构起来,理解不同的年龄节点享有相应的权利,也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三、开放对话,添案例以鲜活色彩

小学法治教育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开放对话,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思当下生活,从法律知识链接到现实生活,从单纯的条文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获得法治意识的成长。例如第四单元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第一个环节教学——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通过杜某某因违法被劳动教养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违法必受罚的道理。对于这一案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与案例文本进行对话,听故事,看文字,交流内容,并填写书上的表格,杜某某有哪些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什么处罚,促进学生读懂案例的主要内容,明白杜某某从小被家人宠爱,小错不断,终酿大错,悔不当初。其次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激发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对话,实现从文本的理解、交流到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判断。最后通过给杜某某上述行为亮什么颜色的灯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话,同伴的探究对话,启发道德评判与道德自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是否存在“黄灯”行为——喜欢打架、骂人、欺负同学;甚至曾经有过威胁低年级同学的校园欺凌行为。通过这样开放、多元的与案例文本、与生活经验、与自我行为的三次对话,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萌发和自主成长。四、价值引领,赋案例以生活智慧小学法治教育不仅给予学生法治知识,更关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素养的提升,着眼于学生知识获得背后的育人价值[3]。因此,我们在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阐述相关的法律知识,更要启发学生从法律知识看到生活智慧、做人准则,以及社会的道德规范、自律的个人行为。例如第四单元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第三个环节教学——防性侵,教师根据法律专题网站上真实的性侵案例改编了一个故事,完整地呈现了小学四年级的女孩童童遇到不怀好意的邻居叔叔这一事件的全过程。这个案例源于生活实际,以留白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中的活动园,互相启发,明白在生活中要提高警惕,遇到不正当的身体接触要远离,一旦发现有人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要尽快告知父母、老师等成年人。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区分正当接触与非正常接触,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将法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生活智慧深植学生心中。总之,小学法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案例,联接生活与课堂,融合认知与感受,整合知识与实践,促进学生围绕案例交流、讨论、反思、内省、表达,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认知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序,刘周灵润.如何认识案例教学[J].中国教学学刊,2020(04):77.

[2]连鸿霞.案例教学:让教材抵达儿童心灵[J].福建教育:德育版,2020(04):41.

第4篇: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公安职业教育改革;教学练战;打击犯罪;服务实战

一、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科学分析与正确认识

(一)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现阶段,公安机关一线民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业务理论知识匮乏、学历层次较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公安民警的工作方式、执法理念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改善,同时也使得警民关系短时间内难以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相对于公安基层,公安职业教育部门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则日渐完善,公安院校专业系部的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也相对较高、教学理论性较强、科研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同样面临着缺少实践锻炼,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甚至经常出现部分科研成果与公安工作脱钩等严重问题,因此公安职业教育改革是目前社会高速发展下必须实施的,改革公安职业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1-2]

(二)公安职业教育体系完备、改革条件成熟

目前,公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显著提高,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公安院校专业系部的专任教师对所授课程的研究比较深入,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全面,这些都促使公安职业教育院校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因此,随着公安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安院校紧跟公安改革时代步伐,调整了办学方向和职能定位,着力于公安警察职业素质的提升、公安专业的教育和警务技能的培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式和体系,这些条件的确促使了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驱动前行。

(三)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

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是被特定时代的推动不断向前迈进的。在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迅速腾飞、人文教育日益鼎盛的时代,大环境终将促使了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驱动,公安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围绕公安中心工作,从公安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出发,以公安队伍深化改革为目的。因此,公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从工作形势的更新、立体沟通机制的打造、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多方面入手,使理论服务于实战、完善实战理论,同时也使科研成果着重于实践,实现定向科研。当然公安职业教育改革要想实现完整成熟模式的建立,还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公安实践,让公安职业院校、公安科研院所以及一线公安机关形成密切合作,探索并逐渐健全一系列相关创新模式,如实战教学、顶岗实习、警务论坛等成熟模式,同时我们还要做到教学与实训互相结合,推进教学向公安一线延伸,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锻炼并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合理进行,有助于全面提高公安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公安民警的综合能力。

二、公安职业教育改革下多样化打击犯罪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一个高发期,再加上现代网络高科技生活的来临,不断迸发出媒体传播的便捷与高频效应,这都使得刑事案件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公安机关急需建立“科学指挥、合成作战、现场必勘、专业研判、分类侦查、准确办案”的打击犯罪新机制。[3]

(一)教学与实训互相结合,高效培养学员打击犯罪能力

现阶段,公安职业教育的改革给公安院校的学员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教学与实训捆绑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预备警官在面对严峻的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时,能够对公安工作、对刑事犯罪有着更丰富更透彻的认识。公安院校通过制定有针对性、有实战性的高强度课程训练,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为主线,坚持“一切围绕实战、一切为了实战”、“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理念,推进落实“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院校学员通过实践教学、训练,逐步掌握了犯罪心理的预测与预防、侦查讯问、视频侦查等多种警务技能。同时,多数公安院校确定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总体目标,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教学改革,构建了以法律法规为支撑,以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规范流程为主线的树形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且邀请在职民警走上讲台、鼓励优秀实习学员经验交流传授,这些改革措施手段在提高了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方便了学员迅速学习专业知识,更加熟练掌握公安执法工作的流程与公安实践作战的技能。

(二)科研技术高速发展,打击犯罪力度逐渐加强

进入新世纪,科技的发展速度惊人。然而与之相伴的即是刑事犯罪的高发,为了破案的高效与无误,打击犯罪的机制迫切需要得到改革创新。面对新时期新任务的严峻挑战,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紧随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正在建立“科学指挥、合作作战、科技支撑、情报导侦”的打击犯罪新机制,通过改变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方法,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以不断提升打击犯罪的质量与效率。公安院校以日渐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桥梁,研究攻克各类专业技术难题,并通过理论知识的研讨,精确指导了一系列一线公安打击犯罪迫切需要更改的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各类科研成果的不断创新,对一线公安打击犯罪的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作为当代专业科研人员培养的聚集地,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还积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科研力量与资源,找准定位,制订科研计划,通过教师科学教学与专业科研两方面的相互结合,为打击犯罪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优秀的警用后备人才和实用的高效科研成果。未来无论科技社会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公安职业教育改革都将紧随其后,始终成为一线公安打击犯罪的强有力的科技后盾。

(三)打破原有传统机制,高效精确打击犯罪

目前,无论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还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力度的严格要求,这些因素都强有力地推动了公安机关对寻求新的打击犯罪机制的迫切期望。反观原有的、传统的打击犯罪机制,更多的都是单一定人定案的侦查方式、追随案件全国查找、片面追求打击数量等模式,倘若再不进行改革,势必被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科技所摒弃。随着公安工作的深化改革,随着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行,这种迫切需要改变新机制实际需求引起了各大公安院校科研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新时代信息化、数据化以及网络化的具体研究,针对新型犯罪手段类型进行重点剖析和研究,建立了高效务实的打击犯罪新机制,为一线公安提供了最有效的科研支持。公安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促使了基层公安机关与各大公安院校的密切合作,尤为突出的是让一批优秀的学院师生深入刑事案件,协助基层公安机关处理案件,学院师生通过实践将理论更为透彻的进行了理解;而基层公安民警也会通过与学院师生的密切沟通与交流,将经验性的散碎知识上升归纳为系统性的知识理论,形成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并指导着具体案件的办理。伴随着公安职业教育的改革,公安院校通过与各级公安机关的深入合作,共同创建了新的打击犯罪机制,通过对新理论的研究分析,着力解决了一批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举措。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的经验累积,探索并研究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为一线公安的现实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对于犯罪机制的研究,就是需要不断打破原有传统机制,紧随科技时代的发展,提升一线公安打击犯罪能力,做到高效、精确的打击犯罪。

三、公安职业教育改革下全面性服务实战

(一)改变观念、找准定位,全面服务实战

为了紧随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前行的步伐,各大公安院校都应转变各自传统的教学观念,遵循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重新探索与规划新的教学方向,找准定位,以服务实战为目的,全面性回归公安职业化、专业化教育本源。[4-5]公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公安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其重要程度直接决定了公安队伍科学化、质量化的快速建设。回顾我国公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从1953年时任国家公安部部长兼公安学院院长罗瑞卿正式提出正规化、高等职业化教育起,我国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历经挫折,经受部分因素干扰,起步晚、发展缓慢。但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安工作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公安职业教育经历了有层次、有深度、有质量的发展,以绝对数量的高学历高层次的科研人员与师资队伍为基础,以日趋完善的公安专业科目建设为构架,同时在一项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以及各公安院校实战能力设施建设日趋完备的强力推动过程中,公安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鲜有的“井喷期”,在此优势基础上,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快改革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科研、师生力量全面性服务实战,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为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提供有力支持。

(二)积极探索,多样化、全面化服务实战

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行势必会给公安队伍和各大公安院校带来新的挑战、新的任务,这也预示着我国公安工作走向了新的道路,需要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勇于探索,更要坚信不怕失败、坚决执行的信心。当前,各公安院校发展历程显著加快,专业教育理论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限制提高、硬件设施建造相应齐全,为公安职业教育改革输送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通、警务技能熟练掌握的优秀学员。同时,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模拟派出所、实弹靶场等一系列教学实训场所的建设使用,打破了旧的传统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并完善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制定新的教学方案,突出实践,注重实践,由讲到练,练战结合,着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6-7]伴随着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各公安院校、公安机关紧密合作,加大教师学员入驻基层单位锻炼的力度,加快对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内容的改革,切合实际,进行认真调研,汲取一线公安警察的工作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8]公安职业教育改革紧随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公安院校紧密围绕服务实战,多样化、全面化发展服务实战,坚决实施教师基层调研、学员岗位实训、校局协助合作等多项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挥公安院校学报的积极作用,树立并强化为公安实战服务的意识,针对当前公安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急需变革的问题,利用公安院校职业教育资源高密度、高层次集中汇聚的强大优势,进行深入地调研探究,并做到合理规划、科学选题、精确提炼,以达到精准把握读者心态,科学解决学员、公安实战单位学习、工作所面临的问题。[9]在公安职业教育改革下,勇于探索改革创新道路,全方位、多角度的重视改革,多样化、全面化的服务实战都将极大提高公安队伍建设的素质和战斗力。

四、结语

随着公安工作的深入改革,面对公安队伍建设急需公安专业人才和警务实战人才的迫切需求,各大公安院校应精确定位教学方向,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科研教学大纲,搭建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频繁紧密的研讨交流平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改革道路,为公安工作改革提供有力帮助。同时还需充分发挥公安院校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同公安实战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实践出发,提升教学效能,积极服务公安实战部门,促使了公安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达成共识,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开展警务技能教学训练,加强实战化教育力度,统筹院校教学训练和警务实践资源,推进院校教学向公安实战延伸,以此达到全面拓展院校教学范围、优化公安后备人才培养和提升公安实战部门综合实力的目标。最后,公安院校应准确理解公安职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回归于服务实战的本源教学中,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科研优势,有深度、有层次、有针对的进行调研,形成常态化、规模化以及多样化,深入公安实战部门,汲取一线公安人员的实践经验教训,完善教学调研理论体系,攻克钻研公安实战部门日常工作的难题,提供实效化的公安理论支持和科研成果,实现信息常沟通、资源多共享的有利局面,达到互助互赢。

参考文献:

[1]胡立强,罗长胜,邓棕耀.不断深化公安改革严厉防范打击犯罪[N].人民公安报,2015-10-08(007).

[2]梁治中,乌日嘎,罗威丽等.全面深化公安刑侦改革大力提升打击犯罪能力[N].内蒙古日报,2016-01-01(003).

[3]叶峻荣.公安高等院校科研服务警务实战问题探讨[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02):109-114.

[4]杨彤勇.深化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公安院校服务实战效能[J].公安教育,2014,(01):8-10.

[5]杨骏.协同创新培育警务人才融合发展服务公安实战[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6,(01):100-115.

[6]林少菊,王勇鹏.突出实际能力训练服务公安实战需要[J].公安教育,2010,(11):57-60.

[7]王磊,徐畅.公安教育改革的“实战化教学”假定与行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7,(02):109-112.

[8]史兴旺,王敬政.浅析公安院校专业系部提高实战服务能力的途径[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02):77-79.

第5篇: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案例教学法的融入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创造生命的价值”的讲述中,教师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案例,如小兰资助汶川、最美乡村教师等生动真实的案例,使学生可以贴近生活,感受到创造生命的价值,以此更好地突出教师讲授内容的主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深化学生的政治了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主要以老师讲述为主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教学。学生尽管可以记住理论知识,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缺乏对思维的深入理解。并且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单一的、刻板的,因此讲述的知识很难使学生贴近生活,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展现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率。例如,在进行“财产的继承”讲述时,老师讲了如下案例:父母去世后留下10万块钱,哥哥说妹妹已经出嫁了,不能继承财产,将父母的遗产占为己有。随后以此为背景提出问题:第一,财产是什么?第二,法定继承的范围。第三,继承人的范围。第四,女儿有继承权吗?问题逐步深入,深化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了解,达到法治教育的效果[1]。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步骤,以此逐步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案例教学法具体划分步骤。

(一)准备案例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述时,寻找合适的案例是当前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对于案例来说,应该源于现有文献资料或者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挑选。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需要明确目标,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案例的编选,同时也需要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获得知识。案例需要具有启发性,包含问题,使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判断推理,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除此之外,案例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需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通过现实问题进行案例的逐步深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并可以应用到实践中。

(二)提示案例

案例教学必须根据现有初中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对于案例分析来说,必须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述,该种方式不可以脱离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区分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不同,不可以混为一谈[2]。

(三)自学案例

案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讲授时,为了更好地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师设计自学案例并放在讲授知识之后,这样既有利于完成任务,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进行案例自学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除此之外,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视角,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为之后的讨论案例打下基础。

(四)讨论与评价

课程讨论是必要的。因此在讨论案例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分析案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性地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反思。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以此归纳总结案例中的道理。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起步阶段,如果老师没有进行良好的教导,学生就很难有正确的思维,也很难拥有对道德与法治的敏感。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格外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贴近生活,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仕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呈现和问题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