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国土规划技术范文

国土规划技术全文(5篇)

国土规划技术

第1篇:国土规划技术范文

现实中,大家面对的两个思考:一个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与视角的碰撞最终结果如何?另一个是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怎样才能成为核心的突破?归纳起来就是如何回答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可信、可靠、可用三个问题。自然资源管理从技术角度讲是资源空间管理。自然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管控界线)是自然资源管理的两个主要抓手。以前的规划“图”很关键,现在“图数一致”更加关键。要理清其中的关系,需要理清两大体系,即自然资源基础数据体系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

自然资源部成立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构建新时代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调查体系是1+X的结构,1是基础调查,X是专业调查。基础调查就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X是多项专业调查。自然资源的基础调查十年一次,每年做更新,其他的专业调查以三调为基础,五年为一个周期开展。统一组织方式、法律法规、标准、数据,这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抓手。三次调查还要求,要把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区落到图上,通过这些数据建立三维国土空间上的相互联系。三调成果为我们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基础数据,效果很好。但是自然资源调查综合数据体系还需要建立一定的逻辑,形成横向内容关联、纵向时空关联、数据形态灵活、数据内容全面、支撑多元服务的数据体系。

融合国土调查数据,加入基础地理数据,形成地表数据体系,再加入地质矿产等数据,形成陆地数据体系,再加入生态数据、海洋数据等,形成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增加互联网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等,最后才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数据体系。有了数据体系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数据,这需要数据支撑能力,而数据支撑能力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决策支撑能力,其中包括数据产品、基础计算、业务规则、数据可视化。在自然资源数据决策支撑体系下,如何与空间大数据业务化计算框架进行按需调用与成果推送,形成完整的体系流程,这是行业内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数据的应用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太多,融合难度大,在规划中缺乏基于数据的决策机制,传统模型与新数据不匹配,以及数据支撑与现实之间存在差异。未来,对于数据思维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数据的关联和融合是大趋势,数字决策未来会成为空间管控型规划的基础,但基础数据体系目前亟待完善,多元数据的可用性挖掘方法也需要更多的范式探索。

作者:白晓飞 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研究员

第2篇:国土规划技术范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文明;建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多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无论在福建、浙江的治理还是任职总书记后,他都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治理之中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这都表明我国现在对生态环境十分重视,然而在这些举措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因而需要对国土规划和生态环境兼顾的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以生态文明为前提规划国土空间的积极意义

1.1树立生态视角,探索生态文明新模式

新时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生态文明视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路子,要统筹兼顾、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下的规划国土空间体系建设。例如,福建省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中处于重要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战略,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具备良好工作基础。按照整体协调推进和鼓励试点先行相结合的原则,支持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整合规范现有相关试点示范,推动一些难度较大、确需先行探索的重点改革任务,在福建省先行先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福建省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2以生态为先,完善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新格局。在我国规划国土空间的初期,对于环境并不是多么重视,因而导致我国在国土规划体系上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上的问题。因此,以生态环境为前提,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弥补之前规划中环境方面存在的缺陷,将会起到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作用。

1.3开辟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福建省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也仍会面临全国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生态环境问题。因而支持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探索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保护机制,有利于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多绿色福祉,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2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在认识上对规划不重视

在很多地区,对生态环境规划都存在于建设完工后,生态规划在整个体系建设中仅占很小一部分,这就表明在建设土地空间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不重视的现象将使生态在前期规划建设过程中,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在以生态为前提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中,是要求我们在规划国土空间时,把生态环境也考虑进去,在保护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将国土空间规划好,实现生态与建设的和谐发展,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更加完善。而一些人在规划中,对于环境生态的认识有误,使我们在建设与生态和谐共存的国土空间规划上走了弯路。

2.2在规划上导致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的国土规划工作者们,对于国土空间的规划认识还不够全面,在规划过程中的考虑也就存在不周全的地方,比如对生态环境考虑不到位,未将其完全纳入国土规划的考虑范围内,因此会导致国土规划不协调。由于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还不够成熟,就会使我们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复或者脱节的规划,而按照这种规划进行建设,则会造成有的地方建造过后又进行二次改造,而有的地方则是一次都没有建设过,这将使资源严重浪费,是不利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健康发展。

3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3.1在规划过程中应秉承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的认识论

若想要在规划过程中兼顾生态文明,就应当在建设之初就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的自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的认识论,将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一种习惯,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坚持底线管控,绿色发展。特别是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林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严守生态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例如,在规划和建设一条铁路线路时,如果按照最节约资源、最优化的路线建设,铁路沿线的环境将遭受许多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而绕行这条铁路线路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如今,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核心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因此面临规划时自然要选择绕行,尽管这种选择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但我们将规避未来因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这种选择将会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更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的整体利益。

3.2提高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技术

由于我国的国土规划体系建设者对于生态的概念理解不完全,对于在体系建设中保护生态方面的技术自然也不全面,因而要想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规划好国土空间,就必须提高我国规划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让他们认识到环境生态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所在,进而去研究探索环境生态保护,提高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技术。同时,我们在规划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方法,取长补短,完善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为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3.3增加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规划分析方法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全国各地都套用一个方法,应当具体地区具体分析,即强化环境导向的分析方法,让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体系完整,而且内容全面。例如,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环境差别很大,南方沿海地区多炎热湿润,北方地区干燥寒冷,这就要求南方规划者在规划城市道路时,着重考虑道路的排水以及道路铺设材料的耐热性;而北方的规划者则应对防滑和防冻的问题更为重视。总之,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地区环境特点,强化以环境为导向的规划分析方法,多记录一些不同环境的案例及解决方法,为今后不同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办法、积累宝贵经验。

3.4国家应当提高标准,加强监督

对于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国家应当在其技术提高的同时,也提高对其工作质量的要求,使规划质量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得到提高。当然,仅仅有高标准也有可能使一些人钻制度的空子,不作为。这就要求国家对国土规划工作加强监督的力度,在规划的期间,定期评估督查,督查工作是否负责,规划是否落到实处等,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这样才能真正地建设好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我国的土地空间资源安排得井井有条,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发展。

4结语

总之,在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对于生态文明的问题多加考虑,将会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更加完善,也更为和谐。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许破坏它,我们可以得到一时的飞速发展,但破坏残留下来的问题将会让我们在今后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修复。因此我们不如在建设体系之时就将其考虑进去,虽然比只考虑规划要麻烦许多,但是这样才能在规划建设完成之后,不留下难以解决的生态问题,真正利用好国土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董珂,孙娟.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19(04):16-23.

[2]茹小斌,祖健,张力文,等.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德国经验启示及海淀区的探索[J].国土资源情报,2019(5):8-14.

[3]张侃,杨青,宋晗.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机制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7.

第3篇:国土规划技术范文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空间发展的重要指南,是各类开发建筑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据获取方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可靠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优势,其在数据类型应用中具有多样性与互补性特征,是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工具。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可以为国土资源利用及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多样化选择。

1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基于地理环境、社会需求及历史条件,对特定地区的国土空间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调整,以保证国土资源的利用率与开发率实现最大化。国土空间规划涵盖了对物质空间的划分及资源分配,并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应的经济活动与空间承载能力展开分析与评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要秉持环境保护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增加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为人们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令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更加合理[1]。但是由于大自然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及开发时,不能超出自然界的承载能力,需要对国土空间及生态布局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既要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也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也被称为3S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其实质是通过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及计算机软硬件的系统操作来对地理空间系统展开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与分析。2.1GPS基础应用GPS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准确性,能够高效完成对空间资源信息的搜集。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通常会选择使用GPS技术对国土空间规划图像进行精准控制及测量。该技术能够利用R7IX技术对图像的控制点进行精准定位与测量,是绘制国土规划地形图、搜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

2.2RS基础应用

RS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收集资料方便、资料及时且新颖、探测范围较大、成图速度快等。当与目标距离较远或是无法与目标直接接触时,可以利用RS技术对目标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判定、测量与分析,并进一步将真实、直观的遥感图像进行实时传送。RS技术是土地规划获取数据、更新数据的主要手段[2]。一方面,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手段对数据进行高效妥善的处理,形成4D产品,将其合理应用于规划底图或专题图件的制作中;另一方面,其能够以多元化的数据获取和时态分析来对国土空间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全面地了解土地的使用现状,基于土地空间变化规律,结合遥感技术,为土壤、水质及环境污染监测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数据。

2.3GIS基础应用

GIS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输入、查询、储存、运算、分析及表达空间信息等方面。其主要负责对我国国土规划数据展开相应的存储与动态管理,具体应用中,经常会将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与土地规划绘制模型及分析算法等功能相结合,以提供更加直观和专业的数据信息,这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3.1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区分

对于国土空间规划而言,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获取土地两权数据底图时,可以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中的不动产测绘技术,通过航测与GPS定位方式完成精准定位,以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调查数据[3]。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借助GIS技术完成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并以数据为基础,对其展开相应的整合、统计与分析,以实现对土地归属权的区分。

3.2评析结果的展示与监督检查

图纸绘制得准确与否对于国土空间规划来说非常重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对规划图纸的精确绘制,可以选择使用3D或GIS等虚拟图形处理技术来制作出相应的三维立体规划视图[4]。与GIS空间技术相结合,对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展开实时的动态评估,以最终的评估结果为依据,完成对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这样既能够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精确性与动态性,还能够为规划方案的制定与评估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3.3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管理

在进行耕地保护及建设用地管理时,可以借助3S技术实时地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发,以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配置、基本农田划定及增减监控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大数据准确分析和及时提醒,为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4国土空间规划设计

在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应用GIS技术与RS技术,这两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还能够确保外业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近几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其是实现信息获取与准确定位的重要手段[5]。在面对大量的复杂的地理信息数据时,要展开全面分析,利用GIS技术展开相应的空间信息查询、分析和评估,以准确地评价该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土地进行分析与规划。对于多类型的土地来说,可以利用相关的土地数据制定合理的规划管理方案,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完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除此之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够在一些复杂的条件下完成地理信息数据收集,有条理地对土地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4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备了数据资源搜集能力、整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是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要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从区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评析结果的展示与监督检查、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入手,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配置,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志艺,张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0,(01):6-8,16,133.

[2]王伟,金贤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数据成果服务应用展望[J].测绘通报,2020,(12):7.

[3]刘志刚.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研究[J].地矿测绘,2021,4(01):105-106.

[4]刘敏.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建设[J].资源导刊,2019,351(05):49.

第4篇:国土规划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大数据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从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来说,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更要符合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发展策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推动城市规划和经济建设的稳固发展。

1地理信息大数据概述

地理信息大数据是指在一般地理信息数据规范的基础上,更具灵活性和精确性,数据涵盖广泛,包含各方面,如地理地貌的精准度、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人口流动等,也可以认为地理信息大数据是多元数据的结合体。它的特点是数据庞大、数据来源广泛、信息零散碎片化等,通过大数据采集的信息有着非常高的社会价值,因此,在采集地理信息大数据之后,要利用管理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这个平台就是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储存和管理采集的数据,可以随时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合理分配归纳数据,减少重复工作,提升处理数据的速度和质量,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内部数据逐步整合和同步,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利用率。

2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依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实际发展的情况,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适当的调整,并保障其开发和合理利用。其中包含对物质空间的重新分配和规划,也有社会经济活动对空间承载能力的评估。要牢固树立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色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严格保护自然资源,不能过度开发整理,自然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超出大自然的承载范围,对农业空间和生态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在经济社会空间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在善待和保护自然资源中实现绿色发展,在顺应和尊重自然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让国土空间规划更具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3.1提供基础数据

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每天会收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信息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实时更新和变化,大数据平台运用相应的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得出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外部联系,分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评价国土空间的利用程度和地质灾害的预测、生态建设的整体分析等。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应用,就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参考信息和数据支持,在应用时,运用“3S”技术(GIS、RS、GPS)对地理信息、地理资源和地质情况进行规划和调整,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开展综合评价时,适当进行权重选择的考量,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在高效高质中进行。在进行规划分区时,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准确直观的分析,并为分区划定提供有力依据。在划分住宅区和商业区时,可以通过合理分析参考交通数据或者人们的出行大数据,完善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区域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灯光数据,也能够确保分区配比的数据可靠,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要此类信息数据资料的支持,用来对地理信息相关规律进行处理和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

3.2耕地管理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是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制定的,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在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耕地是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赖以生存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国家着力于乡村振兴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时也对耕地的保护、实施和监管将更加严格,而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耕地的保护和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采、闲置和浪费。在保护耕地的过程中,运用“3S”技术(GIS、RS、GPS)进行实时监管,减少耕地破坏和非法占用耕地等情况的发生。耕地的有效保护,对保证安全的粮食生产和稳固的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有效完善规划管理机制

在地理信息大数据的背景下,科学准确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快速更新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对数据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估,使数据的检索和分析变得更加简洁和方便,而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显示出困难性和复杂性,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和编制。首先,应该提高数据信息分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协调统筹能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其次,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估手段,逐步调整检测评估机制,配合大数据平台和“3S”技术保障,增强数据的利用空间。最后,必须加强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和真实性,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过程中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自然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的科学依据。

4结束语

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仅要紧跟科学和时代的进步步伐,也要提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掌握扎实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技术知识,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就必须运用数据信息和科学技术打好基础,提高国土规划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关国土数据的采集。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升使地理信息大数据快速发展,也提升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率。必须合理利用两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土地资源分配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辉,李娜.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21.

第5篇:国土规划技术范文

01进一步明确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应当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空间规划意识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说过,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新《条例》进一步规定,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应当坚持规划先行。土地是国土空间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要求,新《条例》特别强调在土地管理领域应当强化空间规划意识,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布局作用,对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做出科学安排。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禁违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国土规划一经批复,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防止出现换一届党委政府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坚持按法定条件和程序修改规划,严格审批。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02进一步明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

落实“三条控制线”的要求,构建空间管控边界“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2019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新《条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保护优先,首次将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写入法规,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细化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底线约束方式体现了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的要求。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安全底线,对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是粮食安全底线,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必须对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实行永久特殊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体现了国土安全底线的要求,划定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目前,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正在牵头开展“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下一步,要运用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切实落实好以“三条控制线”为基础分类分空间的管控措施。

03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