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命智慧教育范文

生命智慧教育全文(5篇)

生命智慧教育

第1篇:生命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翻转课堂;跨界课堂;智慧课堂

一、传统课堂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师服从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已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课堂上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双向信息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进度掌控有度,符合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其缺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配角,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又因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教学新常态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与学习资料,在学校特定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提前自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填补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的缺憾。当实施这种方式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是在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授课。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跨界课堂

跨界课堂是以跨界思维为指导的,促使跨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表现的集合,跨越自身定位、超越物理界限的跨界思维模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教育。在跨界教育中,学校提供的平台很重要。教师抓好软件建设、跨界教学机制建设,学生自带终端设备,共同参与跨界课堂。跨界思维下的融合实践有两个重要案例——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大跨界)与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人本跨界大课堂(校内师生、教学资料的重新组合式的跨界教学)。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同德国实行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不同,以铜都双语学校为代表的人本跨界课堂,正在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人本跨界课堂的核心内涵:第一,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即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第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是跨界的宗旨。第三,在充分解放教师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上述两例的跨界教育与跨界课堂,突出的是不同专业、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贯通,是新课堂的理想境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就要跨界思维,打破教室这个空间局限。新常态跨界课堂,以跨界思维引领教育,以跨界理念指导教学。

(三)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的最大特征是:教得睿智、学得优雅,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由教师向导师的转换,由学知识到知应用、练能力的转变,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课堂教学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智慧是目标,更是过程、方法。掌握了智慧的方法,就可以智慧地工作、智慧地生活。

(四)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面性、差异性、开放性、协调性、平衡性的意识,创设有生机、有生力、有生气、有生成、有生命价值的课堂情境,以理解、交往、互动等为教学路径。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探索者,生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师生生命价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生态课堂三类教学模式:第一,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一课堂;第二,以学校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二课堂;第三,以社会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三课堂。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树立大课堂观念,以第一课堂为主,以第二、第三课堂为辅,把三个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发展策略

(一)跨界融合

翻转课堂关注学的先后问题,跨界课堂解决学的时空拓展,智慧课堂探索学习效率与效果,而生态课堂研究人的精神培养、人格养成。课堂是教师提升、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教的都是有形的、显性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无形的、隐性的精神素质等内容,必须跨界融合、重点养成。教育与培养隐性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难点,也是当前教学改变的热点。如何显现这个精神层面的能力、素质,是智慧课堂、生态课堂所重点关注的。跨界与融合,是未来的新常态。

(二)顶层设计

职教课堂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学校为平台,依托互联网思维,实行“互联网+”行动,对本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统筹规划、全面梳理,提出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打造风格迥异的课室,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突出专业特色,彰显课堂活力,抓住人才培养本质,创造品牌课程和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生命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智慧;大学英语;教育

1引言

在东西方的典籍当中智慧一词经常被作为讨论的主题,古人认为,智慧是高级的复杂的令人追求的特定知识。也是人们对生命本质、现实意义以及天地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这些关系的理解在记者的言谈举止当中得以完美的体现。而很多有关智慧的典籍也是流传至今。智慧一词是一个十分难界定的词汇,古今中外也没有对智慧一词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不同的学说都有其侧重点以及特色,因此可以从智慧的特色来对于智慧这个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智慧应当包含人文,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更加是对于生命的关爱和关怀。在很多关于智慧的解释当中都包含人文色彩;其次,智慧应当彰显和谐,智慧虽然总体上是一个相对难以界定的概念,但是智慧是具有一定的有机性和整体性的,各个要素之间进行美妙的结合才能够展现出智慧的神奇;最后,每个人都有智慧的气质可以引导人类生成智慧。而正是基于智慧这个概念自身的特点,才使得智慧教育能够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当中,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大学英语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质量。

2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当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

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很多专家学者在描述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时候,经常将其描述为费时低效。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系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由此也就导致了大学英语在大学教育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鸡肋”。既无法取得既定的效果,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很多学者提出要取消大学英语教育。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入手,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应当进一步的改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必须对症下药,从根源抓起。而结合现实的情况来看,当代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和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缺乏一个总体的清晰的教育导向。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育训练也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所适从,不知道应当如何有效的去开展英语教育。我说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师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话,那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这也就使得应试教学从学生的高中一直延续到大学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学的实用性。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也会将考试目标作为教学重点,将考试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以及各种考试技巧都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这些内容一味的模仿记忆。甚至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工作计划和年度计划当中,都会将CET考试作为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形成明确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水平以及质量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虽然当前国家要求大学教育进行改革,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这样的一种改革更加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更加忽略了内容的时效性,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后除了达到考试的要求之外,再无其他既定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大学生在出了社会之后,基本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使用到英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学目标的缺失以及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角色错位,对于一些应当拓展的知识没有及时拓展,而对于应当重点讲述内容却一笔带过。在大学英语教育当中,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英语翻译能力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现实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考点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因此应当给予大学英语教育更多的智慧广泛。通过利用智慧来引导学生追求更大的英语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会逐渐智慧起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会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提高。

3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策略

3.1知识习得是智慧生成的基础

3.1.1语言与文化的认知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各种语法以及语言知识,应当是学习语言当中所包含的文化习俗以及文化差异,了解到外语的思维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实现文化和语言的互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认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地把握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对于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认知,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他们自然不会想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含义,也就是说,一种语言当中的词语,一定能在另一种语言当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即使大学生学习了十多年的英语,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抱着这种观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对于大学生语言和文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更加清楚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语言,让学生主动认知到中国的语言更加重视习惯,而西方的语言更加重视理性,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进行分析,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够去仔细地分辨这两种语言的不同,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之下,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对于英语有更好的理解。

3.1.2知识的构建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几乎大部分的老师都会抱怨一些内容再重复地讲述,但是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其实教师所教的并不是学生没有理解,而且有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理解程度并不是十分的深刻,学生对于知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感悟探索体验的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特定的方式导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关注到这些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学生只有对于知识有所感悟,并且主动去探索,很能够理解,且记住这些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重点把握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是教育学的双重互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当中,往往很多教师只停留在孝和学的表面层次。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学生掌握知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应当多给学生留一些反思的机会,在认知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探索,在探索完成之后,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进行反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3.2思维训练是智慧生成的关键

3.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兴趣在创造的过程当中拥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创造。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忽略了创造教育。因此教师应当做学生兴趣的引导者,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点,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来源,在著名的“5I”理论当中归纳了兴趣的三个要点,也就是与自身的相关性、美学相关性以及创造相关性。这就是说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原则,需要掌握这三个要素,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从这三个角度来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无论是学生对于美的体验、学生对于话题内容的兴趣还是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创造性的启发都能够作为学生的兴趣源来进行授课,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呈现趣、发现美、创造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拥有更加充足的学习英语的动力。

3.2.2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向人们质疑是求智之道,也是让学生拥有智慧最有效的方式,是生成智慧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因为智慧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优秀的人才,必不可缺的一种重要素质,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当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引导,让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模仿记忆,不要把学生看作是毫无质疑意识的机器。在教授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结构等等内容的同时更多的委屈声讲解一些文化内容,让学生不仅仅知道是什么,还能够问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

3.2.3提升学生的直觉

直觉是不经逻辑不经意识的推理和识别事物的能力。在知觉当中包含了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直觉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感觉,也是生命深处最本质的内容。而大学英语的直觉也就是语感,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学习当中逐步协调的一种语言能力,是个人语言素质最为直观的反映,有了外遇是不是能力就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语言进行交际。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直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不应当是阅读和词汇,而是应当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故将语言翻译成本族的语言,就能够抓住文章的核心和思想,这样的阅读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则需要教师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让学生仅凭自己语言的直觉能够把握住文章的思想观点,有意识地通过组织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摆脱以往靠翻译来进行阅读的习惯。

3.3人格养成是智慧生成的根本

3.3.1开发多元化的信息信息化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需要掌握科学搜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手段来向学生分享更加有效的信息。大学英语教师还更加需要重视智慧的举牌发信息,把握信息的广度,丰富信息内容并且在信息原本的内容上进一步的创新信息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建立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能够对于信息更好地接受且理解这些信息,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搜集和传播能够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人格,从而将人格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英语教育过程当中,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

3.3.2追求人文与和谐英语教师应当进一步地把握人文与和谐,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特征是人文,大学英语课程也是一门蕴含丰富的人文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和人本主义教育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英语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与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性格进行更好的引导,通过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加正确的信息,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格,只有人格的健全才能够生存智慧,学生的智慧与英语的学习真能够相辅相成。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用智慧来开启大学英语教育的大门,必须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的智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进一步把握人文与智慧、人格与智慧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格,从而促使学生的智慧得以生成并且辅助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明[J].外语电化教学,2010(s)20-2s.

[2]程晓堂,岳颖.语言作为心智发展的工具—兼论外语学习的意义闭[J].中国外语,2011(1):s1-s7.

[3]戴曼纯.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s8s-59s.

[4]戴曼纯.语言直觉的方法论意义闭[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2):16-20.

[5]高一虹.沃尔夫假说的“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182-188.

第3篇:生命智慧教育范文

所谓的单向度传授技术,是指大学体育和专业体育一样为了运动技术训练的目的,在其教育过程中,把一个完整的人刻意肢解成“碎片化”,只注重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诸如人的体质健康管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更不关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体育教育补充;时而为了运动竞技成绩和眼前考核之急需,体育教育的片面化、极端化更为凸显。这种因唯学生运动训练成绩、唯学生运动技术水平高超而认可大学体育教学成功的做法,已经将实现大学体育育人的作用荡然无存。反观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当下还有较多学校的体育教师仍然将传授于学生竞技体育的技术技能作为自己体育教学的一贯坚守,从课程设置到内容选择,从教学过程到最后评价,无一不透视出所谓的“能力本位”的体育教育偏好。究其原因,作为体育教师根本没有重视到体育对人性、人格修养的意义,自然也就不会起到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和人格品质提升的作用。文中所提到的“能力本位”中的“能力”二字,通常是人们惯性思维中的体育运动技术能力、体育运动竞技能力、以及在体育专业领域谋发展的特殊能力。从本质上讲,“运动”本身就是要使用体力,使身体最大化移动或运转、或劳作,关注点在于人体外在的表象而已。而“体育”中的“体”内含人之根本,彰显人之魂魄;“育”之本意是指向于妇女孕育和养育之事。现回归于我们所谈的“体育”,它是不仅是通过身体的活动锻造和看护人之根本,即“身体”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孕育和养育人的灵性各异的个性、本真本色的潜能、不拘一格的发展和进入社会的层次等任务。这就使得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实际上它是已经超越了人们通常对所谓“运动”的一般认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运动是外表的,也是好操作的,而体育则不然,除外表之外,还有“会意”之义。至于体育中“会意”之方法,这有待于通过体育活动所表现出的丰富情感、深邃的体育思想及精神,使人们为之感动、为之鼓舞、为之所动、为之所思,从而迸发出提升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的强劲动力。体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健康快乐,这主要是通过适量的和适当的身体活动,使人身体的各个器官机能达到和发挥出人机能的最佳(包括身体的、智力的和精神的)状态,促使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它完全有别于竞技体育运动追求名次或金牌的目的,这是在功利性极强的动因下,通过实施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的行动计划,奋力实现登上竞技体育比赛夺冠之梦想。理念影响行为,行为产生成效。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和目标选择,就其基本点及所有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而言,首先理应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发展,这也是最终归宿。如果大学体育仅从某种功利性的角度或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实施体育教育,那必将会使体育的发展定会偏离应有的引导人们达及其人生终极意义的责任当担。这自然提醒我们,要通过大学体育培育体魄与人格并重、具有强大主体精神和意志的、能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7],这就是本文所提及的所谓“完美的人”。只有这种“完美的人”,才有可能把每个个体生命所潜蕴的能量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能把所学体育知识、技术以及通过体育所培育的优良品格转化为他们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发挥永不枯竭的力之源泉的人。总之,完美之人是德、智、体、美、劳在他们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的人,是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建设需求的人。也唯有如此,才能够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论点,也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中得到很好的印证[7]。

二、教育教学过程上,实现生命的被动维系向主动创造性超越的转变

对于生命属性,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实然”与“应然”两类。前者是指生命已达到或已具备了的属性(包括自然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后者是指现在还没能具备,但正是生命下一阶段追求的对象性存在。生命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从“实然”到“应然”,再到新“应然”的产生……这种不断地转换过程中,加之自身主动性超越而得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要立足于现实,但不可满足于现实,这说的是人一定要理想和追求。因此可以说,生命的品质中超越性是其属性之一,但所有生命的品质是不会无条件地自觉流露出来,而是具有它一定的潜在性的,需要在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展露和彰显,这其中包括社会条件,也包括我们大学体育教育所创设的条件。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需要我们对人的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既要要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也要以人的方式来认识生命的发展。人之所以称其为“高级动物”而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内在于生命本性的超越性。如果仍然像以往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只是注重运动技术、动作技能,甚至竞赛成绩这些外在的东西,无视于人的开放性、主观能动性、甚至视为“应然”追求者,其结果是失去了大学体育教育本真。大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觉醒,明确认识到,教育绝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改造,应该使学生以自我为对象,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来改造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建构、主动发展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有如下两个观点:一是体育教学过程应体现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和超越意识的潜力作用。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应在体育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制定和确立时关顾到学生的各种差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绝大部分学校体育均是采用固定班级授课制,在此授课模式下,貌似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实则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用并不乐观。因为这种固定班级授课对体育教育要求的统一性,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丰富而鲜活的个性。教师为完成学校所制定的统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育目的任务,只能对学生实施统一的规训,时而拿义正词严的语言和自己所掌握的所谓“精湛运动技术”来维持和树立其尊严和权威,学生只好面对教师的权威和控制,时常处于一种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兴高采烈、兴趣盎然,一遇上体育课,不去无成绩,去了没兴趣的尴尬境地。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有其难言之处,一则因保证完成任务不得不为,二则为应对大纲规定的考核项目不得不从。由此,至于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关照和人性的关怀就无所顾忌了。众所周知,大学体育是人生在校期间学习体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每个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最高层次,对于每个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而言,可以说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树立明确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大学公共体育的非专业性、多元性、动态性、主体参与和能顾及所有学生的特殊作用,把着眼点落在理论与实践、生理与心理、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今天与未来的结合上。内容选择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懂得怎么做,还要懂得来龙去脉。课程开设形式可根据学生需要,采取以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要求。总之,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体育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多一种体育锻炼的手段;激发学生踊跃参与高水平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激情;能够充分体现体育本身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性,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和所处环境的地域性等。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爱好。基于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材,具有极强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已成为大多数人终生坚持体育锻炼主要动因的基本认识,大学体育课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原有体育基础、体质状况以及健康水平的差异性,要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要始终作为其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待。因此,教师无论是讲解,还是示范,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过程,还是组织课余体育活动,都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和积极性的尊重,以此来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能力,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对自己身体、生活等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要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与学生未来生活结合。大学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公共课程,必须要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与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结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除夯实体育基础,积极培养学生体育的意识和兴趣,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工作、生活现场,考查并调研自己所学专业学科的劳动场景,听取现场专业人士结合所从事工作、生活实际经历和经验,介绍他们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体会,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和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使之对体育与他们所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让其有的放矢地参与大学体育教育。使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做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二是教师层面要从“运动技术型”教师向“生命型”教师转变。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理应是一种生命间的对话活动,即用教师自己的智慧生命不断开启学生智慧生命;用教师美丽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纯真心灵;用教师高尚的人格不断来影响学生人格更加健全或完善;用教师的满腔热情生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总之,体育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在于传授运动技术技能,而更多的是在于培育和创造新的精神生命。在此,我们提出体育教师要努力实现从“运动技术型”教师向“生命型”教师的转变。其一,关爱和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做一位生命型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自爱,自爱就是在为自己的发展负责。只有一个关爱和珍视自己的生命教师,才能充满热情和活力,才能达及由自爱推己至人,才可能去爱学生、才会去潜心地引导学生正面面对美好的人生世界,使其活出生命的风采和意义。其二,钟爱自己的事业。只有将教师职业视为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意义的不懈追求的教师,才能对体育教育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和热爱,才能把自己最大的快乐期待于学生的不断成长。同时,也能够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体的姿态,不断追求其专业持续发展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只把教师职业视为生计对待,必将从内心深处缺乏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感,自然对于理想、意义和价值等无从谈起,这自然在实际工作中只会敷衍,根本谈不上投入多大热情于教育教学,更不会主动关爱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在做误人子弟之事。其三,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人文情怀。生命型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高昂的激情、充满阳光的朝气和极具魅力的个性。因为,优秀的教师,营造阳光而活跃的课堂,而好的课堂才能沐浴阳光的学生。另外,教师不是审判官,无需过于条条框框,不动感情地威严端坐,而应该是关心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富有人文关怀的。惟其如此,学生喜欢你,施教肯接受,成效最丰富。其四,充满智慧,具有创造力。智慧是个体在知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灵活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变化的一种创造性能力。[8]在当今信息化的新时代里,人们应对接踵而来的大量信息,必须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知识作保障,同时,社会更需要有创造和智慧的思想家来为人们引领航行方向。所以,这就自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人们的智慧需要受良好教育的的培养,没有智慧教师也自然谈不上智慧人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学科专业智慧与教育智慧。学科专业智慧,是指对体育学科内涵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需要指数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专业智慧不能完全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体育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素质、方法及思维方式的迁移能力。教育智慧,是反映在我们的教育全过程中,是教师根据教学环境、教育对象实际所做出的灵活性地应变力和创造性地驾驭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就是教育的科学性与教师教育艺术性的一种有机结合。

三、学习目标上,努力实现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

体育是一项伴随人终身的事业,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首先,就生物学意义而言,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从先天到后天的量变至质变的发育、发展过程(包括身体形态和身体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发挥了其他行为无法替代的作用。单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看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身体健康不仅是人一生要坚持不间断的事宜,而且这种坚持和保障直接或间接地关乎着下一代人的健康问题。这种代际、代内协调发展问题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所关心的问题。其次,就发展生产力而言,人类为了生存,以及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叫生产劳动,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现实力量和实际能力(包括机体的、智力和非智力的)称之为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就人自身而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经过教育。[9]体育教育在对人的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即维护着人们自身的物质基础保障———体魄的健康。在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的社会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者无可厚非会被快速发展的历史潮流所淘汰,但我们也完全可以说高智能、低体能者同样不受新时代所推崇。高速发展的伟大祖国亟需大量人才,但这种人才肯定是能长时间健康地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绝不是高学历、高智商而英年早逝的人才。再次,就丰富人的文化素质而言,体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自主创造的社会文化现象。众所周知,在地球上与人类相伴随的一切动物都会运动,有些动物与生俱来的运动素质和技巧甚至比人类高超得多,而人相对于它们就生物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既没有坚硬的甲壳;也没有锋利的爪牙;力气不如一些动物;听觉、嗅觉和视觉能力甚至更低劣于某些动物。为弥补自己的缺陷,人类自觉地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启了自己的智慧,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积极地通过身体运动,来提高生存技能,改善身心机能短板,丰富社会生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了!进入新时代,体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作用和功能进一步延展,如增强人们的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提供和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等等。对于大学体育而言,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传授体育生活技术、技能,而更是通过体育,并借用体育向广大的学生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实践模拟机会。如通过参与和承担体育竞赛组织工作任务,亲身参与一些实际比赛(充当“社会角色”)来尝试社会角色的各种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知,人作为生物体,从生至死的区间内,保持不间断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必要的,一是为了个体发展;二是为了社会进步;三是为了文化丰富。因此,今日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当下的身体健康发展,着眼点更在学生未来发展之需上;对于学生来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或后天的进一步学习,要讲求当下的学习,更应注重终身学习。要实现终身学习,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必须要“学会学习”,我们说社会上没有不知道体育的人,而是存在大批不懂如何参与体育的人。因而,今日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要重点放在培养学会怎样学习,怎样锻炼的人上,必须把体育教育教学的对象培养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要始终坚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教育教学原则;重点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在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实战练习及训练中,不是一味进行技能强度上的训练,而一定要教会学生技能迁移、融通和贯通。大学体育的最终使命应该是建立在促使人的可持续发展之上寻求生命的发展。它不仅要以在校期间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基点,更要通过今日的体育教育关照到学生个体生命未来的长度、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参与体育作为其终极目的。惟其如此,大学体育更显其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国家环保局外事办公室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

第4篇:生命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消防安全课程;智慧学习环境;Unity3D

0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教育的变革。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电子书包等一系列应用与课堂相结合,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再到在线学习的普及和开放资源的共享,学习环境越来越智慧化、智能化,最终形成以智慧校园和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智慧教育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环境不同,10.3969/j.issn.1671-489X.2022.04.040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江婕胡珊珊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学习设备,可以轻松获得学习资源,互联网的支撑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同步进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游戏化教学能给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感,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有不少学者对游戏化教学有自己的理解。王洁琴[1]认为:游戏化教学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游戏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总结,将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与之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张洋洋[2]认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要遵循“四适”原则,即适当、适实、适时、适度;对于教学设计要有整体的规划,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同时,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通过对大量有关学习环境、游戏化教学和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的文献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无论是智慧学习环境,还是游戏化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用,都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上面的研究偏少。因此,笔者在智慧学习大环境下,将游戏化教学方式与小学消防安全课程进行结合,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保卫生命财产。

1相关研究现状

1.1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研究现状

本文以“小学消防安全”和“课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上查阅2014年以来的硕博论文和各类期刊,共得到10篇文献。通过筛选和梳理,总结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研究现状。智慧学习环境需要智能技术的支持,如物联网、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而智能技术大多离不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火灾等灾害。中小学火灾多发生在教室、实验室、宿舍、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地点[3]。小学消防安全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并没有单独开设,大多数消防安全知识放入其他课程作为插入章节,并且书本中也只是简略地提及,并没有非常详细具体地进行说明。我国中小学校的灾害教育多局限于诸如防灾教育、安全教育、应急教育等生命安全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灾害相关知识,提高防灾技能,学会灾害事件前的自我保护,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人的生命关照和灾害观养成教育[4]。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上讲解过后就不了了之,有些教师会提供视频讲解播放给学生看,并没有对相关灾害观进行详细讲述。小学生安全意识还不够成熟,自救和他救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在灾害发生时很容易受到伤害。

1.2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现状

本文以“智慧学习环境”和“游戏化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上查阅2014年以来的硕博论文和各类期刊,通过筛选和梳理,总结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现状。智慧学习环境是指装备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它能整合多种技术和设备,有效感知外部环境,支持学习者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5]。而游戏化教学提供了这种活动,教师和学生进行游戏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探知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2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消防课程的理论推演

2.1游戏化教学的一般过程

游戏化教学以其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6]。通过Unity3D开发的小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合作和自我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知识的学习成为探究活动的‘副产品’。”这是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的话。他认为儿童应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教学过程应该就是一种做的过程,而游戏化教学提供了这一“做的过程”。

2.2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根据小学消防安全课程的设计,智慧学习环境支持的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安全课程中可以发挥三大功能作用。

2.2.1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经网上查阅发现,消防安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是整合到自然科学课程中进行教学。其次,虽然校园角落都装有消防栓,但大部分小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消防栓的使用方法;即使掌握了消防栓使用知识,由于校园火灾并不经常发生,小学生也会渐渐地忘记。故培养小学生消防逃生技能以及加深小学生对消防知识的记忆是课堂教学的主旨。2.2.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认知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游戏化教学中要尊重这种差异性,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和游戏任务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提示[7]。这也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充分关注,因材施教。

2.2.3合作学习,重视反馈

在游戏开始前,学生可以自行组建小组,进行交流分享,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更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游戏做完后不代表这一堂课就结束了,学生和教师还要对这一堂课进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改进教学策略,完善课堂教学方案,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消防课程中的运用

3.1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

3.1.1开发设备

智慧学习环境对计算机等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但是这些设备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能达到更理想的课堂效果。智慧型环境一般由应用模块、教学资源、云业务管理、服务器集群组与交互管理、基础设施、学习终端等部分组成[8],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线课程开放平台、学习移动终端等。本文开发的是一款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消防演习游戏,该游戏主要运用的硬件设备有PC机,软件方面主要以Unity3D为开发引擎。Unity3D是由UnityTechnologies开发一款游戏开发引擎,有着完美的跨平台程序开发生态链,依靠精简直观的操作界面、完善的功能插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9]。3.1.2开发过程首先用Unity3D设计游戏发生的场景和人物,如火灾发生地、角色和消防工具等,如图1所示游戏场景图和图2所示车辆和人员调度图。游戏规则设置:房屋着火后,房间中有多处火苗,要扑灭这些火苗,而每处火苗要扑灭就必须选择相应的灭火工具,如灭火器具、消防栓或破拆工具等。游戏者必须按照消防工具正确使用顺2014序和方法进行灭火,若消防工具选择和使用方法正确,则灭火成功,完成任务;若消防工具选择错误或者使用方法错误,则灭火失败。

3.2游戏化教学的实施

3.2.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在课前先将火灾真实发生的视频留给学生,并布置学习任务,例如:视频中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才能进行自救?学生在课前查阅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回答。

3.2.2课中实施阶段

对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提问,请学生回答并询问其他学生的看法,最后对学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游戏开始前,学生自发分为三组,每一组都布置消防游戏逃生任务,每位学生和教师都要对这三组在消防游戏中的表现或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任务完成度最好的那一组进行奖励。而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游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游戏过程评分项目包括:火灾发生时,逃生者的自救方法是否迅速?救援人员的措施是否正确?灭火设备使用是否合理?部分场景如图3、图4所示。

3.2.3课后反思阶段

游戏系统可以将学生的游戏过程生成视频记录下来,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教师可以找出课堂中每位学生的不足之处,完善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表现,在下一次任务中做得更完善。由评价表和上课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学生都将课前学习的知识在游戏时间加以利用,并且上课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因此,教育小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更能让他们体验趣味性学习,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4结论

综上,在研究过程中让小学生运用游戏化学习方式,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以及自己动手运用灭火知识扑灭火苗,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游戏体验感,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强化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并且都能较好地掌握逃生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洁琴.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张洋洋.基于注意理论的初中物理游戏化教学探索[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4.

[3]裴蓓,潘荣锟,王健.浅谈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88-89.

[4]杨洪亮.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5]李葆萍,江绍祥,江丰光,等.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近十年国际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5):111-119.

[6]申煜.基于核心素养的游戏化教学评价体系初构[J].教育导刊,2017(3):52-55.

[7]张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以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82-85.[8]王利巧,李姗姗.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智慧教学环境”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7):109-112.

第5篇:生命智慧教育范文

人类是为了生存而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而生存。人不仅是自然的生物存在,更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存在,是超越性的存在。超越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弊端主要源于人类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只有通过教育,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将其转变成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不断地追求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理想,人类社会才有希望。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生存教育是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性视阈下的生存教育是一个深刻的时代主题。

1.生存的前提是肯定生命与价值的创造

人是社会的主体。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与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生的全部内容。生存是人类社会文明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论题。生存的本质追问生命的意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离不开人的生存和发展。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个人的生存,不仅仅是遗传使命和自然生命的延续,在生存过程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的生存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作为自然的、生理的生命存在,人必须学习获得维持生存的技能;作为社会的存在,人必须接受社会的生活,实现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交互作用中生存的。人在生命中生存,在生存中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生命与生存的价值。如果人的生存不能满足,也就失去了生命和生活的桥梁。

2.生存过程是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

生存是生命与生活的要求。现代人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马克思超越各种纷争,努力揭开现代性之谜,找出人能够超越现代性困境的道路。他强调实践,认为人的对象性的生存实践活动是对象人化的活动,也是人对象化的活动;人的对象性的生存实践活动是人生意义的源泉,也是人合理地对待人生的智慧之源。人生命的社会属性,改变了人类自然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生存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由于人的生命具有生物属性,因此,保持生存就成为其首要的需要。然而,现代性社会成果与喜悦、困境及危机交织。社会主体性责任意识缺失,其生存智慧被侵蚀,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存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命是自然、本真的存在,是人在世生存的基础和追问生存意义的根本前提。

3.生存教育是实现教育生命价值回归的一种责任

生存教育是解释生存困境、引导人走出生存迷惘的重要路径。任何物种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都有历史限度,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生存不能只是对“自然生命存在”的苟同,而是生命本身的超越。强者不可以扼杀弱势群体的生存需要,抢占弱势群体生存的需要与生存利益。人类不可以戕害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侵犯自然界其他生物体的生存利益。生存教育可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发挥和释放生命强力,使人智慧地化解生存困境,超越平庸,保护自然及其他物种,把握生存规律,走出生存危机,实现生命价值。善是生存合理化的彰显,教育要“以人为本”,首要是关注人的生存和生命价值。

二、强化理性生存与责任教育

人不仅是生物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存在,是超越性的存在。现代人生命价值的失落与生存境遇和命运的问题,引发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考。对现代性及其生存困境的反思,解决现代性背景下人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建有利于人的生存环境,应当落到人们最日常生活及教育之践履和担当中。揭示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困境,关注人的现实与未来成就,认清和反思人的生存境遇,唤醒对生命与生存价值的珍重和敬畏,构建和谐生存环境,成为现代教育的必须和责任。

1.强化主体性教育交流与探讨

人是摆脱危机的主体力量和希望所在。教育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个体的生命活动。教育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的活动,成为人生活和构成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以及实现人的社会生命和意义的基本途径,对人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主体性教育是主张人本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性生存教育的本质是理性,注重对人的塑造,使之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注重现代人格培养,对自己和社会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活、实践于现实、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是利用社会历史形成来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教育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价值视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将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和完善人的主体性。教育要实现人对生存本身境遇的超越,实现这种超越,必须要解释和克服生存的困境。生存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命题和责任。教育作为人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和完善人的生存的教育目标。生存教育应强化人的主体意识,突显主体生存的美德与善良、公平与正义,节制人的欲望,规避人的恶性,提升人的理性,将德性与法治以及破解人类生存危机与人主体性地位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善的生存意识,使主体的行为更加合乎社会整体利益;引导人们走出生存异化,寻找对生存的本质回归,实现生命价值。加强主体性教育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育之责任。生存教育应当教育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使人成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科学精神和道德素养、有生存能力和生存价值的社会人。现代性教育能引发人的理性精神,提高人的主体性意识,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确证人的主体地位。社会可以在人的理性支配下进行塑造,展示人为的建构性。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确立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人不可以失去生存和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基底。生存责任的教育应当基于善的生存论诠释,实现教育生命价值回归。

2.正确处理价值观教育与现代性社会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教育与现代性社会的关系息息相关。现代性社会问题与危机引发了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危机。同时,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会加速现代性引发的社会生存危机而产生的生存困境。教育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当今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改变世界的外显性价值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意识、价值意义和价值精神的养育。从人与社会的维度考量,普遍存在着人为物所役的社会现象。现代性的问题及其导致的后果引发了人对生存的焦虑与担忧。人作为精神存在,要求其超越自然存在,明确人的生存意义。人的生存要实现“生命的存在”,更要实现精神和价值的存在。人作为自然存在,要满足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人是社会危机的承担者,社会危机会以一定方式内化于人的生命个体的生活中。现代性社会有义务建构健康的价值观教育与发展的平台。在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途径上,通过社会化、大众化的先进性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走出现代化社会的迷茫和浮躁,从功利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中解放出来,以主人翁的地位姿态,负责任地学会生存。价值观教育应当服务于现代性社会的前进性发展,以“真善美”和“仁、信、爱”等价值观教育来摆脱人类的中心主义和贪婪的欲望;要密切关注现代性社会现实和发展的趋势,培养人具有适应与超越现代性社会生活的价值技能与价值知识,提升人的生存能力、生存智慧,开拓生存空间,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崇高的信仰和品德,实现人类生命发展、文明发展的最终追求。

3.拓展理性而智慧的生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