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

探究式教学理论全文(5篇)

探究式教学理论

第1篇: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改 探究式教学理论 运用方法

文学理论作为中文系中关键的一门理论指导课程,课程内容具有显著的抽象性,学科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很大距离,造成文学理论发展滞后。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也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进而提高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突破教材章节格局的限制,科学设计教学专题

1.1培养学习者批判文学的能力

传统文学理论教学在选择教材中,通常都会选取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依据。但是很多文学学者认为,在当前编写我国文学理论教材中有很多问题。比如:著名的赵宪章教授指出:国内文学理论教材中有很多问题,很难适应国内文学理论、文学教材的发展,改革教材是大势所趋。有关实践结果表明,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不能根据课时要求,将各种理论知识讲明白、讲细致;另外一方面上,会引起学习者的反感情绪。所以,很多学者都主张突破教材内容章节的各格局,坚持从文学现象上考虑,以学习者知识需求为主导,对教学专题重新展开设计。教学专题应该考虑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学活动,并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相结合,将文学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相结合。如:结合“文学活动”中四大分支,将文学教学内容分为文学创作论、接受论、本质论和作品论四大模式,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都设定出一定的教学专题,在设计教学专题时,应考虑到学习者对天文现象感兴趣程度,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文学活动本质论专业是培养学习者对文学认知的能力,让学生提交出评论文学热点的文章;文学创作专题结合培养学生文学写作的实际能力,要求学生们积极和愉快的展开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专题注重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能力,引导广大学习者积极创作文学评论。

1.2设计教学专题

结合文学活动本质论这一板块,并根据学生文学学习情况,设计出如下几方面的教学专题:怎样进行文学活动?文学到底对于我们生活有怎样的作用?文学与哪种活动有关系?文学具有什么特征?结合文学创作论板块,设计出文学创作体会谈、名人创作体会谈的教学专题。结合鉴赏和分析经典作品这一问题,文学作品论板块与文学接受论板块可以设计出如下几种教学专题:文学伦理和情感、文学类型、文学作品的层次;文学语言特征;文学写作风格。上述所讲的在设计教学专题中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结合文学问题,有助于调动起学习者学习文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学习者深入探究文学;二是,既考虑文学理论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统一,也能与文学教学实际需求相符;三是,众多模块和教学专题促使整个教学思路都非常明朗,有助于引导教学者选择教学模式。但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完教学内容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学习者学习状况、接受能力、知识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针对性的选择或者修改教学专题。

2教学方式上注重“探究”的过程

2.1创设教学情境

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对比而言,前者完善了后者,后者注重推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强迫学生接受,而前者注重于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注重用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因此探究式学习又被称之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而“问题”被作为研究和探讨学习的核心。在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性的回答,这样才能制定出可行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显然“探究问题”贯穿于教学课堂的始终。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问题转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思考问题中,也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也在无形之间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促使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如:“文学的真实”教学专题课堂活动应该这样开展的:教师先对学生们讲述《农夫观画的故事》,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大家在讨论后得出:文学艺术的灵魂是真实性;教师在引导具体例子,果戈里的《外套》、卡夫卡的《变形记》,让学生们思考和研究艺术具有的真实性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的真实性有和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和归纳出艺术真实性具有的四大特征;教师结合学生对艺术真实性的理解程度,提出如何艺术真实性中存在的矛盾?即普遍性与个别性这一矛盾,在分析和研究后得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了解“艺术概括”的含义;然后教师在结合老舍《骆驼祥子》、托尔斯泰《复活》”等例子,对概括艺术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讲述实现艺术真实性这一条件时,特别是讲到“合情合理”时,教师可引出王实甫的《西厢记》,其主人公杜丽娘“死了又活了”、“梦里又死了”的离奇、古怪的情节让学习者思考:“为什么这一情节不是真的,很多读者都信以为真呢?”让学习者在思考后得出结论。所谓的问题主导式也就是从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着手,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其中,也有很高的热情参与其中,不但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而且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探讨问题中学习知识。

2.2开展文学辩论赛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文学的认识越发深刻,呈现出多元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从某一种程度上而言,探究式教学也就是要教学者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思考的能力还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新知识。所以,在文学理论教学中,重视通过“多方主体交流”的方式,引发学习者们观点相撞,这样既可以挖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也能够加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展开小型辩论赛作为观点争锋相对的关键环节。如:结合“什么是文学”这一教学专题,教学者可以设计出三个辩论题目:“网络文学与文学意义相同吗?”、“文学是否会消失”、“文学艺术具有美丑性吗?”,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教师可让学生自愿选择其中一个辩题进行辩论,在辩题确定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反方,在一星期的准备后,正方和反方分别挑选出三名陈词总结人、三名陈述辩论人,其他学生可以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发言,辩论赛之后,每一位同学都要写一份文学短片作业,字数不限。通过实践表明,这种准备充分的小型辩论赛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也准备了发言稿,在自由辩论时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发言,学生们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不但将自身的看法勇于表达,而且也从对方辩友身上学到了知识。

2.3延伸对文学的思考

想要顺利、有效的进行理论问题的研究,只靠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也只能停留在问题表层上,很难以深化理论。所以,注重收集课外的资料,探究式教学方式作为引导广大学习者课外延伸思考的主要环节。但教师应注意到,收集资料并不是简单布置或者告诉学生该收集什么资料而需要注意如下二个问题:一是,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最好选择开放性、有争议价值的论题展开,教师应指导学生们如何收集资料、收集资料途径等;二是,大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将自身的认知凝结成某种表现形式,做到这两点后,才能确保学生在收集资料时有足够的动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思考、自学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进行收集资料和延伸思考这环节时,需要学习者和教学者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较为适宜的教学专题中才能着手实施这项工作。如:围绕着“文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一开放的、有争议的话题,让同学们进行课外自学,在课外自学后课上发表看法,鼓励和支持同学们不要被教材内容几种观点所限制,要敢于发散自身的思维,主动思考自身对文学的发展有的看法。让学生们在课下时间寻找在经典文学之中,典型人物的事迹,并了解他们的成功之处,以便于深入的了解文学。另外,在课堂后,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古典诗词配画、配词等,各个小组组长负责用PPT演示,进而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美、意境美充分展现,这也就是一种较为可观和典型的课后延伸式的研究。

2.4学生成绩测评的灵活性

第一,期末考试方法应形式多样,考试题不但有名词解释、填空题,而且还要有论述题、分析作品题,既考察了学生对文学基本概念和理念,也考察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综合成绩的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包括如下几方面:意识,个人得分、小组作业合作成绩、参与辩论赛状况、参与网络平台状况等。学生所完成的平时作业,一方面是整理和反馈学生自身所学的知识;另外一方面上,将记忆知识扩展到知识的应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状况作为测评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其主要部分结合教师打分,有时也安排小组成员间互相评论,每一次成绩都将计入到学生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中。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习文学理论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既可以达到强化学习者学习兴趣的目的,也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结合文学理论这门课程实际内容而言,探究式教学改革是正确的,想要顺利有效完成改革,这不但需要文学教师坚定改革的信念,而且也需要教师长期坚持,进而提高文学理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5):76-78.

[2]吕佳.文学理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81):143-144.

第2篇: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

一、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谓“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学”又“问”,问从何来,从疑处来。“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恰当有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索、学习的动力,活跃学生思维。有的教师提倡“问题教学”,主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后,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解决问题,完成对文本的学习。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最后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最终也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探求欲很强,而且经过探究以后得到结论,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更好。

二、自主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问题,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而过去传统教学过于注意教师的讲解,轻视了学生的自主感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无法享受主动参与的乐趣,导致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过程性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中探知问题,亲自体会这一经历,感受与之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而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注重结论,轻过程。如今把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握知识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实际探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四、实践性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最主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切身的实践,要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只有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背景充分自主地理解,专心地感受,仔细地揣摩,才可能真正体味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学好数学。而且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其生活经验和情感,使其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会思考、探究,在乐趣中进一步学习知识,探究问题。

五、开放性

数学本身美感十足,面对同一个题目,同一种类型,往往“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理解能力不同,兴趣与个性差异,所以对数学模型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信任和尊重时,在宽容开放的环境中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智慧才智发挥得更好。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善待差异,宽容失误,为课堂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氛围,从而使学习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六、合作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数学教学强调合作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思想,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因此,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集体等合作形式,能改变过去的师生单向交流,使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学生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听取别人的意见,使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

七、创造性

第3篇: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理论指导;教学模式;初中化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答,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也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和综合表现。如何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摆在所有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本文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探究式学习相关理论为依据,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研究,以期促进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到能力素养的转化。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个方面。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以及科学观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学生要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科学,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尊重现有知识,同时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的真正实质、科研史上的重大发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各种假说不断被提出、证实和证伪的过程。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式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维果茨基、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这些都为探究式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学里的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如终身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也为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教学理论和逻辑轮廓的一种相对稳定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范式,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众多国内外典型的教学模式中,如何选取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理论基础。每种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要与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相一致,只有理论一致,才具有相同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

2.教学目标。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要与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目标相统一,即以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3.操作程序。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操作程序应具有明显的启发性、顺序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以真实问题为情境,以学科知识为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索与解决。

4.教学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正确定位。根据以上要素,笔者认为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学习循环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等。发现教学模式,以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思想为基础。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产品,学生要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就必须去“发现”。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

1.提出问题。问题可以从教材引出,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引出,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

2.提出假设。假设是给出前面所提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是科学发现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直觉思维,允许各种猜测想象,引导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分析、整理。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去伪存真,得出结论,实现“自我发现”。

4.评价、验证。将发现的原理或概念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释新现象,并能够以此证实结论,最后解决实际问题[1]。“做中学”教学模式,以杜威的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杜威认为,只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做中学”。“做中学”教学模式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1.真实情境。教师需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和生活、社会相联系的真实情境。

2.确定问题。当真实情境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就形成了问题情境,即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提出假设。以知识为载体,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资料与思路,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

4.推理。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列出问题解决方案。

5.验证。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实验验证[2]。学习循环模式是由罗伯特·卡普拉斯及其同事在“理科课程改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学习循环模式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基础,同时运用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划分为概念探讨、概念介绍和概念运用三个前后相连的阶段(如图1),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3]。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模式是由温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的。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镶嵌式教学及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凭借自身的自主学习,体验从发现目标到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抛锚式教学中整个教学活动围绕“锚”来进行,其教学的主要环节有:

1.设计真实宏观情境的“锚”。

2.围绕“锚”组织教学。

3.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4.解决问题,消除具体的“锚”,即学生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类似新情境的问题。

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解决“锚”中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及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4]。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研究

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决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结合上述教学模式可以发现,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相类似的教学环节,具体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讨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根据以上环节,教师应主要采取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安排,可分为课程、学段、单元和课时教学设计四个层次[5]。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例,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并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重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最终形成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例如,初中化学中探究微粒运动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如下。【实验演示】在烧杯A、B中分别加入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剂,在烧杯C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烧杯A、C,几分钟后发现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溶液仍为无色(如图2实验一所示)。【提出问题】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做出假设】烧杯C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进入烧杯A中,故使烧杯A中的溶液变为红色,烧杯B因隔离在大烧杯外而无现象。【实验探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下列活动:

1.吸取少量烧杯C中的溶液,滴入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变红,同时嗅到有刺激性气味。

2.向烧杯C中滴入2~3滴酚酞试剂,烧杯C中溶液变红。

3.在锥形瓶中放置一小瓶浓氨水,锥形瓶瓶口盖一张经酚酞溶液浸泡过的滤纸,几分钟后发现滤纸变红。(如图2实验二所示)【获得结论】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获得以下结论:

1.氨水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该微粒慢慢进入烧杯A中,使烧杯A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引导反思】还有哪些实验能证明微粒的运动?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6],努力创设与生活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研究,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帮助学生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齐春霞,王培三,梁晓露.“发现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20(6):133-136.

[2]朱凌虹.“玩中学、做中学”互动教育提高化学课堂效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32-133.

[3]陈海涛,罗琬华.“探究”与“合作”从分立走向融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学模式发展趋势[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42-44.

[4]张雪昀,申扬帆.基于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化学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24):59-62.

[5]周平.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7(29):66.

第4篇: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

1.1科目教学。

在现在的大学教学中,尤其是工科的学习,理论教学内容多,进度快,而且概念性的抽象知识占知识体系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导致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疲于应付考试,最终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科目,更没有真正学会如何使用所学内容。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在中途就放弃了学习。

1.2学生学习现状。

在高中,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一般是重复性的灌输式教学,而到了大学往往是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凑,课堂主要是以教师引导性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性。另外在高中学生有高考的压力,有学校老师24小时全方位的管理,而到了大学,主要是自我管理,压力小了,表面的“空闲时间”多了,外面的诱惑大了等等,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上,学习效果差。对于实验课程更是不重视,认真程度不够。

1.3实验课程安排。

很多大学对于实验课仍然是传统的安排,尤其是实验课程受到场地、容量等各方面的影响,很难与理论教学同步,往往比较滞后,时间上又比较固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1.4教学内容。

大学的教学,由于受到部门分类的影响,往往是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无法统一。以致于理论课上讲解的内容与实验课上验证的内容之间缺少有效联系,学生很容易将理论学习与实验分离开来,无法达到两者共同提高的目的。

2方法探究

2.1实验场地和时间安排。

将教室、实验室结合起来,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将实验搬上课堂。只有不受时间和场地的影响,教师才能将实验和教学统一安排,边学理论边做实验,相互验证。这样就使教学的方式多样化,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们边学边做,看似减缓了教学进度,实际是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学习兴趣提高了,内容理解深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提高了。通过实验,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2.2设置开放实验室。

对于工科的学习,实验室应该比教室更加重要,不能让实验室只是摆设,要让它真正成为学生的工具,成为随时可以“触碰”的东西,让学生养成实验的精神和探究的精神,真正成为“大学生”。

2.3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信息平台,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到平台上,让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查找答案,对于平台上没有的问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让课堂成为研究问题的地方,真正实现反转课堂。只有给学生提供可以发现问题的场所,才能使反转课堂不只是一个口号。

2.4提高学生能动性。

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学习上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比如,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补充问题库,设置积分制,对于优秀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给予积分,在期末考试时可以替代一定的分数。

2.5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5篇: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流体力学;理论;实践

0引言

以航空为特色的滨州学院的航空专业学生,流体力学是后期学习气体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构造、航空发动机原理等等课程的基础课程,航空发动机分为活塞式和喷气式,目前大型飞机多采用喷气式发动机产生飞机向前运动的推力,其原理是从外部大气中吸入大量的气体经压气机压缩后部分气体流入燃烧室和燃油充分混合燃烧后形成高温高压的热气流入涡轮,最后所有吸进发动机的气体由尾喷管喷出,吸入前和排除的气体发生了变化变为高压高温高速气体,根据力的反作用,由尾喷口喷出的气体可在发动机上产生强劲的推力,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在设计阶段会根据相应的流体力学原理设计不同管径的流道,设计压气机和涡轮的叶片,因此理顺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及学习思路至关重要。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数值方法[1-2]。因此在教学时,可将3种研究方法贯穿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学习目标有如下4项:①了解流体力学与其他力学的本质的区别;②掌握最基本的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点,如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等;③具有应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基本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④利用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整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1理论方法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时的基础环节,而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注重公式的推导。本文以流体力学的三大方程之一的连续性方程为例,讲解该公式学习的具体的过程,连续性方程式是质量守恒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式。首先学习连续性微分方程。需要建立流体的模型,在空间坐标系下选取一个微小的直角六面体A,并假设六面体内流体的密度ρ有梯度,六面体内流体的流动沿着x、y、z轴向,速度为ux、uy、uz,如图1所示。dt时刻内微小的直角六面体A的质量流量该变量驻M可分解为在x、y、z方向上质量流量的改变量驻Mx、驻My、驻Mz。以x方向为例,dt时间内,流进六面体A的流体质量流量Mx为ρuxdxdydt,流出六面体A的流体质量流量Mx′为。因此,dt时刻内在x方向上的流出的质量流量驻Mx可表示为:根据上述推导,可知dt时刻内在y、z方向上流出的质量流量驻My、驻Mz的大小表示为:因此,dt时刻内流出微小的直角六面体A的质量流量驻M: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出dt时刻内直角六面体A的质量流量的变化量的变化关系。质量流量与密度、体积、速度的变量有关,又因为体积及速度没有变化,因此只和密度有关。控制体内密度的减小而减少的质量流量:然后学习恒定总流的连续性微分方程对总流的积分。从恒定总流A任意截取出来的细微的一段管道称为控制体[3-4]。其控制面如图2所示。过流断面截面积为A1、A2,平均流速为u1、u2。在单位时间内,经控制面流进流出控制体积内的液体质量流量应相等。因此可得:u1A1=u2A2即可知截面处的速度与面积成反比关系,截面积越大速度越小,反之亦然。

2实验操作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强力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地方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此能力。而结合现有的设备,适当的跟进实验,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及时互动。因此设计了基于截面积改变,流体流速变化情况的基础实验。本实验室采用了气体动力学试验台模拟风速,斜压计测量截面处的动压强,斜压计顾名思义就是液压管倾斜放置的测压仪器,与桌面存在夹角,因压强变化量相对较小,倾斜放置可比竖直放置的管路读取的压强数值更为精确。如图3所示。根据斜压计的读值,由下列公式计算流速。试验前先做好准备工作,如连接好皮托管与斜压计的橡胶管,皮托管可感受来流总压和静压,从而得到动压差,皮托管如图4所示。把斜压计根据基座上的校正气泡调成水平放置,在斜压计内适当的放入部分无水乙醇,纯度为99.7%,它的密度为0.790*103kg/m3。液面和斜压计0点重合。静止时斜压计读数为0mm。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出风口截面积的大小,观测斜压计内读值(流速)与试验段截面积的关系,截面形状示意图如图5所示,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在模拟风速不变的情况下,流速与截面积的大小成反比,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现象和此原理有关,如河道突然变窄的区域水流速度很大,山谷里的风比平地上的风大。

3总结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环节,而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注重公式的推导,所以必须把公式的推导讲清楚,给学生理顺思路。在学习完深奥的理论公式时,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带领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其中的科学奥秘。兴趣是学习最佳的导师,结合滨州学院此类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点,在理工科课程学习时,可结合课程及实验条件,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拓宽思路,便于理解及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鹤年主编.流体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韩占忠,王国玉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