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通讯原理范文

通讯原理全文(5篇)

通讯原理

第1篇:通讯原理范文

关键词:一元;船舶动力系统;培训模式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的高速发展时期,船舶呈现海上作业时间长、密度大、状态转换快、人员流动快等特点。某科考船船舶动力系统,平均每年有3-4人离职,十年来人员几乎换了个遍,目前绝大多数船员没有参与过造船,对设备的掌握还不够全面,而日益繁重的海上作业要求岗位人员必须尽快的掌握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为了应对越来越繁重的海上作业需要,培训工作必须转换思路、改进方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人员快速成长、能力快速提升,为圆满完成高密度海上作业提供强大能力支撑。

1船舶动力系统面临的现状

1.1人员结构复杂,岗位配置不合理

某科考船船舶动力系统分为轮机、电工、油水三个班组,就重要程度而言并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然而轮机、油水各配备15人,电工只配备8人。随着人员流动,其专业能力令人堪忧。船舶动力系统是一个系统性专业,很多故障现象并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班组来解决,以空调故障为例,有可能是电路控制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空调器或者管路的问题,受岗位限制,电气方面归电工管,空调器及附属管路归油水管,这就导致在排除故障时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对于那些涉及到多个岗位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设备的使用,沟通、协调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如下图所示,为油水岗位启动油水分离器步骤和时间,如果油水岗位能独立的测绝缘、供压缩空气那么将大大缩短设备的启动时间。

1.2设备故障多发,设备保障难度大

船舶动力系统涵盖面广、设备多,其设备不仅关系船舶的行动还关系着船舶安全、船员生活等方方面面。有别于其他系统,其大多数设备不管出航还是停泊都是出于开启状态,随着船龄增长,设备故障频繁出现,设备保障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动力系统培训长期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员自主维修能力较为薄弱,只能局限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问题主要依赖厂所技术人员解决,不会动手,不敢动手,不愿动手的依赖思想普遍存在,这主要与平时培训过程中对设备了解不深入,动手机会少存在很大关系,新型船舶国外进口设备多,保驾费用高昂,如何提高自主维修能力,减少保驾人员,也是当前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较大考验。

1.3培训时间碎片化,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船舶动力系统组成复杂、设备数量众多,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长时间的海上作业和短间隔的出航准备周期,使得专业培训主要围绕海上作业开展,更多关注的是能否满足作业要求,培训更多注重设备实操、流程演练、应急处置等针对性培训,系统性的基础培训时间锐减,导致岗位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比较缺乏,遇到棘手的故障,认识比较片面,不能从整个系统的联系性处置相关故障。再加上海上模式工作节奏快,人员值班、倒班等因素影响,培训人员难以得到全面覆盖,目前的培训工作,主要依托班组组自行抽空组织,时间碎片化,人员难以全面覆盖,补训、补考等相应措施也很难开展,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2“一元”培训模式的实施

2.1“一元”培训理论的优点

“一元”培训理论原先用于体育竞技,它的核心思想是体能和技术在本质上是“一元”的,不存在没有体能内容的技术动作,也不存在没有技术形式的体能发放,体能与技术,如同形式和内容,在客观现实中无法分离。就船舶动力系统而言,从横向看轮机、电工、油水三个岗位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元”,从纵向看专业基础理论、设备操作使用、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修和应急处置,也是环环相扣,可以看成“一元”。建立了“一元”这种观念后,可以使培训的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施训过程中能更加贴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2.2“一元”培训模式的实施

在船舶动力系统推行“一元”培训模式主要是建立“大轮机”的观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主要依托各班组实施,具体实施起来分为以下4个步骤。2.2.1整合多元的培训单元。目前的培训单元主要划分为三个岗位,其中每个岗位按照专业技术能力又划分为若干小组,新调入船舶动力系统的人员又有单独的培训方式,海上模式时又会分班组培训,各种单元零乱、复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方便人员培训,但培训效果和培训内容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整合多元的培训单元可以使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就某科考船动力系统而言可以划分为3个培训单元,每个班组为一个单元主要针对技术比较薄弱人员,对于技术较好的人员可以到其他班组学习跨岗位的专业知识。以油水技师张三为例,在油水岗位技术比较精湛但对于电工知识比较缺乏,他就可以划分到电工的培训单元中参加基础性的培训。2.2.2拓展培训内容。划分好培训单元后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行拓展,以往的培训主要是针对自己执掌的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进行,如上文提到的启动油水分离器,油水负责设备启动,但启动前准备工作涉及轮机、电工的相关操作,如果在培训内容上进行拓展,使油水人员能够正确、安全的供上压缩空气、测好绝缘,那么整个操作过程将大大缩短时间,也减少了多人操作过程中的误操、错操的概率。拓展培训内容,并不是盲目的求广、求深,而是依托目前的职责,理清执掌设备的整个知识脉络,从源头的基础原理到最终的检修及应急处置,都能了然于心。尤其是对那些多个岗位共同管理的设备,其专业知识每个岗位都要纳入进自己的培训内容中。2.2.3打破岗位壁垒,因材培训。培训单元、培训内容都制定好了以后还需要打破岗位壁垒,因材培训。打破岗位壁垒与以往“一岗多能”的区别在于,其岗位没有主次之分。以油水技师张三而言,其专业最精湛的岗位是油水,其次是轮机。当其划到轮机培训单元后,其专业水平并非是精湛的专业技术,而是普通的操作人员,针对他的培训也应当从基础的操作、维护开始。经“一元”培训模式培训一段时间后,仲涛能胜任到轮机值班,在某次出海轮机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仲涛同志完全可以划给轮机进行值班、参与轮机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打破岗位壁垒的好处在于,当人员的能力达到一定要求时,完全可以在人员职责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就能从船舶动力系统层面最优化人员的配备使用。2.2.4培训效果检验。科学的岗位能力评估既是岗位学习成效的检验,也是进行换岗、持续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岗位人员专业基础培训成效如何,则需要一定的量化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岗位能力需求,通过自我评定和考核评价的方式,全面衡量岗位人员的专业基础培训成效。根据岗位培训与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把不同的能力需求进行知识点细化,然后各岗位人员参照评估,形成对个人学习成效的定量评价。另外每个培训单元定期必须组织考核,掌握人员的培训效果,对那些培训效果不佳的内容可以适当的安排补训,尤其对不在位人员,以及新分配至船舶动力系统的人员,要重点关注,该补课的补课,该加训的加训。

3“一元”培训模式的预期目标

3.1提升整体试验能力

实践表明,一名技术骨干经过多个岗位的培训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对设备原理理解更加深入;对设备参数、任务要求的掌握更透彻;对岗位间的配合更默契;总体能力明显增强,整体试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2适应人员调整变动

某科考船组建以来,船舶动力系统人员已经换了一大半,新人员分配至船舶动力系统较少,以往按各自岗位培训的模式将很难适应今后的需求。采取“一元”培训模式,在最少人数为满员额的三分之二时仍可使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当部分人员岗位调整变动时,不会影响该岗位经验的传承和海上作业,不会引起整体能力的下降。

4结语

船舶动力系统被誉为“船舶的心脏”,岗位人员能力越强则这颗心脏就越强劲。“一元”培训模式,是在原有大岗位培训的基础上,根据船舶动力系统的特点而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对大岗位培训的拓展和深化,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更加规范、全面、有效,对于船舶动力系统培养一支人员结构合理、骨干作用明显、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发展的科技人才班组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斌.培训管理工作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李亚慧.培训管理方法与工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唐丽颖.培训效果评估及转化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第2篇:通讯原理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控制系统;CAN总线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但是近年来世界性缺水的问题日益严重,具体表现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是指存在地球上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并不充沛,整个地球仅有不足3%的水是可以为我们饮用的。这当中有一大部分存在于冰川中,还有一部分被分散的埋藏在地下深处,人类可以使用的水只是剩余的一小部分。并且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使资源性缺水现象更为严重。水质性缺水是指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水质受到污染,进而导致水资源量减少。工程性缺水是指工程用水的水质及水量难以满足工程需要,由于供水能力不足或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对企业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

1.水资源循环利用重要性

目前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的根本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节约水资源使用,构建节水型社会,提高我国水资源使用效率。目前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水资源利用率领域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工农业领域水资源利用系数普遍偏低,用水损失量较大。因此在节约用水方面,我国存在巨大潜力,但是尽管节约用水的潜力如此之大,限于其对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全民节水意识与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浪费水资源现象还很严重。二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特点,合理调配。我国水资源具有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等特点。在国家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下形成的“四横三纵”格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但是这种途径投资大、工期长、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三是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当今社会,世界性的水资源缺乏和水质污染都会引起全球缺水。增加水资源的使用率,进而节约水资源才是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工业用水占用水量的70%,而工业企业实现节约水资源的主要措施就是循环水利用这一技术的发展。因此要想有效的控制水资源浪费,必须要从工业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出发。

2.水资源循环利用工艺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水资源循环利用工艺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循环水主要用来降低工业产品温度,达到冷却的目的。循环水从集水池通过水泵抽送到换热器中对产品进行冷却降温,产生的饱和热蒸汽输送到冷却塔中,在风机作用下,对饱和热蒸汽进行降温回到集水池内。水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蒸发、泄露、排污等现象,不仅水量会减少,水中的离子浓度也将增大,不仅会对设备进行腐蚀,同时也将影响冷却效果。因此,必须对水的循环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循环水的水质、PH值、水量等参数,以达到提高循环水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1控制功能

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控制系统,要求通过本系统可以控制换热器入口温度、循环水流量、PH值等参数。例如在水温超过某一设定值时,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到偏差量,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通过控制风机转速,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同样在水流量、PH值等参数超过某一设定值时,系统自动进行调节,当控制系统没有达到控制要求或超出控制范围较大时,要自动报警,同时停止设备运行。该系统实现了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自动控制的目的。

3.2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应用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总体控制,操作系统是Windows98/2000/NT。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将生产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形成报表及曲线,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控制与管理。通过智能测控组件对实际采集数据的比较、分析、控制,实现水循环利用的控制功能。

3.3系统的采集量及控制量

为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控制系统的功能,我们必须对这个系统的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与控制。这些参数的名称及控制范围如表1所示。

4.系统的控制方案

4.1入口温度的控制

循环水进入换热器时的温度就是入口温度。如果这个温度发生改变,检测元件Pt100变送器就会把检测出的信号发送至控制微机中。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超出范围,系统自动加以控制。

4.2循环水流量的控制

将涡轮流量计安装在管道内,用以检测循环水的流量。当循环水流量发生变化时,流量计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工业控制计算机,经过与给定值分析比较,发出控制信号,通过调节水泵转速对水流量进行控制。

4.3开关量的控制

一是排污阀。循环水离子浓度高,导致电导率增加,不利于系统的正常运作。当检测到的电导率到达报警上限时,这时就要打开排污阀,使污水流出;当离子浓度降低到报警的下线时,关闭排污阀。二是计量泵。所谓的计量泵就是加酸泵。随着循环的运行,水的PH逐渐增大。为了防止换热器腐蚀结垢,循环水的PH值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PH值超过设定上限时,计量泵自动启动;当PH值低于下限时,计量泵自动关闭。三是补液泵。在系统运行期间,伴随蒸发、排污的现象会使水量减少,为了保证实验正常运行,要向水池中补水,因此补水箱内必须有充足的水源。集水池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液位高”的信号时,关闭补液泵,停止补水。四是冷凝水断流。冷凝水的作用是冷凝蒸汽,如果系统没有冷凝水,那么蒸汽就会挥发,若这个时候系统还在运行,就会影响设备,甚至影响安全,因此当没有冷凝水的时候,水流开关就会向延迟器发出一个信号,计时1分钟之后,情况没有得到控制改善,就会启动报警功能,停止电炉运作。

5.结论

第3篇:通讯原理范文

关键词:校园团体操;编排管理;模式;构建

运动会及大型庆典活动已成为中小学重要的体育与艺术盛会之一,而团体操表演在运动会及大型庆典活动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赛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人们对团体操表演也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与此同时,校园团体操的组织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其艺术性、安全性以及管理的科学性都亟待提高。本文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对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构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提升校园团体操编排的科学性、高效性提供参考。

1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园团体操在创编、团队参演人员管理、组织人员培训、编排任务执行等阶段都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整体构思及创作设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较前一阶段出现了“综合化、艺术化”的全面创新发展。但在组织形式上仍存在随意性、分散性的问题,没有形成团体操训练管理的系统性模式。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1)编排团队内部组织结构混乱,职责下放不够有效;(2)构成整体团体操的各节目负责人沟通少,合练少、难以形成统一联动机制;(3)团体操系统内部子系统衔接缺少优化设置。

2系统论思想在构建校园团

体操训练管理模式中的价值整体性原理、结构性原理、开放性原理是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同时校园团体操是一个多层次整体性的组成结构,系统论思想对校园团体操编排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面。

2.1系统整体性原理对构建校园

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完整性的价值系统论思想的整体性原理要求运用整体观、全局的视野、宏观的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特征,并注意加强各构成因素的联系,力求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系统整体性原理与大型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1)能调整团体操训练管理整体内部结构;(2)能有效控制编排进程、广阔管理视角、有效理顺各组成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3)第三系统整体性即强调团体操套路的完整性、执行任务的完整性,从而实现管理组织的整体功能。

2.2系统层次性原理对构建校园团

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科学化的价值系统论思想中层次性原理是指构成系统内部各要素在结构、等级、层次上表现出的等级秩序性。而校园团体操编排过程中对层次性的要求十分突出,这一层次性要求按其先后顺序,体现为编排内容创编、排练任务执行、参演人员培训、参演人员考勤、排练场地及后勤设备、器材道具的组成结构。因此,在团体操编排过程中需结合系统论层次原理,明确层次之间的差异性,理清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选择核心层次重点关注,针对不同编排内容,选择不同层次的“系统连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团体操编排任务执行的效率。

2.3系统开放性原理对构建校园

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实用性的价值系统论思想中的开放性原理是指系统在外部环境中所呈现的特征。开放性多指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而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本身需要获取外界编排内容资源、编排创意思路信息,以实现其编排的不断优化。此外,大型团体操编排还受到露天操场、天气变化、学校课程安排、参演人员的时间空档等开放性影响因素,这也与系统开放性原理中的功能性思想相契合。因此,以开放性原理为执导制定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排练规程,可确保各组成部分排练参与度的稳定性,增强管理模式结合现实情况的实用性。

3系统论思想下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探析

3.1校园团体操编排的“综合协调—分责调试—系统连带”管理组成结构

团体操编训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管理理论,要获得高效的训练成果需要组织保障,即组建在团体操编训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编训团队,并实施分级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科学管理措施。校园团体操编排是一个复杂、综合、专业的组织管理过程,校园团体操的节目与节目间、各层次人员间、人员与表演道具间都有着一定的职责划分和系统联系,结合此特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其在组成结构上涵盖“综合协调—分责调试—系统连带”的综合管理模式。图1显示,三大层次构成基础决定系统连带、系统特点决定综合协调、结构层次决定分责调试,同时三者之间相互包容与支撑。该模式是由总导演统一指挥、各层次统一协作、全系统各司其职的综合管理模式。在团体操编排过程中,常出现以下情况,如复杂的图案转换、队形变化、编排内容重新调整、编排节目间的上下场衔接、天气突变等。不同情况要采用不同的针对性管理方法,其中此模式内另涵盖一些常用辅助模块,如队形辅助方面的打点、信息传递方面的扩音器、音乐播放的音像设备等,而由于各高校的编排资源、方式的差异,结构内的显性要素以及未提及的隐性要素需要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

3.2校园团体操“五位一体”编排管理机制系统论思想的“反馈-控制”论

要及时地搜集、分析、加工、传递、运用和反馈信息资源,适时地采取控制措施进而主动驾驭和高度优化活动。校园团体操编排的管理机制是由决策指挥子系统、信息子系统、联动执行子系统、成果呈现子系统、物质保障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多子系统、多要素、多层次的综合管理系统,“五位”即由这5个子系统所构成,而“一体”是指以联动执行为纽带,通过科学划分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严格规定各子系统职能、隶属关系和工作流程,增强各子系统的合作交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校园团体操“五位一体”编排管理机制的决策指挥主管子系统主要由团体操创编团体构成,主要负责内容创编、节目联排、统一指挥、节目衔接优化,每次排练任务由决策指挥子系统发出任务指令。联动执行是关键的管理环节组成部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人员构成也有学生干部、班级文艺特长生,甚至是教师。集合在枢纽环节,连接决策指挥系统,直接作用于团体操成果呈现子系统,因此,针对联动执行子系统的培训、做到集所有优势资源于一体,通过联合多部门密切合作,执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科学化管理方式。(表1)

3.3系统论思想下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控制

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过程具有参与人员众多、操作复杂、形式多样、过程漫长等特点。因此,系统的优化、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高效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系统论思想为指导,通过设计校园团体操编排执行方案的预案、吸收编排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反馈意见,有效实现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的高效性。除编排过程之外,负责教师还应及时总结、关注参演人员的心理变化、使参演人员统一思想、鼓舞其士气,针对性地培养参演人员的思想行为、纪律性、团队合作的集体荣誉感等,优化团体操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自组织能力,有效控制整体的动作教授、队形训练、人员考勤等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校园团体操编排效率。

4结语

校园团体操编排是一个复杂、综合、专业的组织管理过程,包括编排负责教师指挥、组织人员配合、参演人员和器材道具参与3个层次,其管理涉及编排内容创编、排练任务执行、参演人员培训、参演人员考勤、排练场地及后勤设备、器材道具等方面。因此,以系统论思想执导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综合协调—分责调试—系统连带”的综合管理模式,能优化模式内部组织结构,加强模式内、外环境联系,有效控制编排管理过程,从而实行统一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伟.高校运动会团体操发展现状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2]闫二涛.系统论思想与大型体育赛事应急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5):188-191.

[3]黄宽柔.团体操高效训练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6):67-71.

第4篇:通讯原理范文

关键词:灯光;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

灯光告警计算机是某型飞机灯光告警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采集飞机危险级、警告级、注意级、提示级的告警信号,综合处理并按优先级次序输出,控制并点亮所有危险级和影响飞行安全的警告级、注意级、提示级告警灯。告警计算机内部电路复杂,亟需设计一套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对产品功能、性能参数、故障情况等进行检查。本文设计的测试系统支持对产品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检查,能够模拟产生上位机所需的输入激励信号,实现告警计算机检灯功能、离散告警功能、1553B总线告警功能、429总线数据接收功能、复位功能、灯光告警优先级逻辑、交联系统通信功能、软件版本请求功能等测试需求。

1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灯光告警计算机通过主控板模块和从控板模块同时接收来自机电系统和飞控系统的离散告警信号、告警灯盒的复位信号,结合输入输出板模块传输过来的RS485总线告警信号,进行告警逻辑判断,并输出离散点灯信号到告警灯盒。同时,通过HB6096总线传送至多功能显示器,供其在应急时备份显示。从控板模块为主控板模块的热备份,一旦主控板模块失效,立即切换至从控板模块。输入输出板模块通过GJB289A接收来自综合任务处理机的总线告警信息,然后通过RS485总线传至主控板和从控板。输入输出板模块还充当综合任务处理机与照明管理计算机、告警信号电源装置之间的数据中转。电源板模块接收机上双路+28VDC电源,给主控板模块、从控板模块和输入输出板模块供电。告警计算机通过RS232总线进行程序在线升级。灯光告警计算机系统交联框图见图1。测试系统支持告警计算机各项性能检测,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元器件、验证产品电气性能指标,具有通用化、模块化的设计特点。通过对告警计算机工作原理、外部接口连接关系的分析,确定测试系统需要达到的测试指标要求,具体如下:(1)离散量输入:48路地/开离散量输入信号,接地有效,开路为无效状态。(2)1533B总线:2路双向、直接耦合的1533B总线需求。(3)ARINC429总线:2路双向、直接耦合的ARINC429总线需求。(4)串口:3路双向、通讯速率可配置的RS422串口总线,3路双向通讯速率可配置的RS232串口总线,2路双向通讯速率可配置的RS485串口总线需求。

2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2.1测试系统电气设计

测试系统电气原理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设备主要包括程控电源、电源总控箱、调理箱、工控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工控机是测试系统的数据处理核心,接收调理箱送来的离散量信号、模拟量信号和总线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发送至调理箱。工控机与显示器、键盘及鼠标组成一个人机交互系统,通过人机界面,控制实现对被测对象的功能/性能测试。

2.2测试系统主要电路

2.2.1工控机工控机采用集成设计方式,基于cPCI总线,使其满足测试系统功能需要分析的目标要求。工控机主要包括机箱、控制板、离散量输入输出板、1533B通讯板、ARINC429通讯板、串口通讯板等组成。

2.2.2控制板控制板选用cPCI-3510D/4700E/M8板卡,该板卡是基于cPCI总线的系统主板,支持Win7/8及32/64位等多种操作系统,具有四核处理器,支持IPMI对系统进行系统健康监控,支持系统/外设槽。

2.2.3离散量、模拟量板卡根据功能需求分析,测试系统选用1块HK-H5121A-S3离散量输入板卡、2块HK-H5121A-S2离散量输出板卡和1块HK-H5176模拟量输出板卡。

2.2.4通讯板卡根据功能需求分析,通讯板卡选用1533B总线通讯板卡(HK-H5273)、ARINC429总线通讯板卡(HK-H5272)、串口总线通讯板卡(HK-H5276)等各1块,且留有余量。

2.2.5调理箱电路设计调理箱包括电源调理分配模块和对内对外接口电路。电源调理分配模块对两路28VDC电源进行调理分配,然后分配至测试系统各功能模块使用和被测对象供电。对内对外接口电路用于被测对象的供电、离散量信号、信号、以太网和总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图3为地/开离散量输入实现原理图。

3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采用Windows7操作系统作为开发背景,主程序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C++/LABVIEW进行开发,软件模式为生产者消费者,底层调用通用化测试驱动进行数据采集。软件基本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4主要性能测试验证

4.1告警功能自动测试

如图5所示,告警功能自动测试是检测设备软件根据用户选定的测试任务文件,按步骤自动执行每一步测试操作,并自动记录数据、判断分析显示测试结果等,最终形成测试报告。整个测试过程由检测设备软件控制实现,不需要用户手动控制。

4.2离散告警信息手动测试

离散告警信息手动测试用于用户选择功能项独立测试。该测试方式提供独立的测试界面,通过测试界面的人机交互,用户可选择单个或多个功能项,手动操作完成测试。检测设备软件将测试的结果显示在界面供用户查看。

4.3MFL和PFL信息传输测试

在“维护信息/性能指标手动测试”界面和“1553B告警信息手动测试”界面内,用户可选择单个或多个功能项,手动操作完成测试,检验灯光告警计算机MFL和PFL信息传输是否正常。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灯光告警计算机信号接口、功能结构以及性能测试指标的分析研究,设计研制一套告警计算机的测试系统。通过试验验证,该测试系统能够满足灯光告警计算机各项性能参数的测试要求。目前,该系统已用于某型灯光告警计算机修理测试中。

参考文献:

[1]李行善,左毅,孙杰等.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5篇:通讯原理范文

关键词:石油勘探;卫星通讯技术;运用思考

一、石油勘探中卫星通讯技术的组成

(一)卫星通讯网络管理中心。网络通讯管理中心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平稳有序的运行卫星通讯整个系统,网络管理一般是由软件管理和硬件管理组成,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借助两台中心站,具体环节是通过石油勘探现场的工作设备把各类信息收集和备份,然后再通过卫星通讯设备将已经分好类的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同步管理。(二)卫星通讯网络空间站。通过卫星通讯技术来传输信息的原理是采用发射程度不同的地载波,卫星通讯的上行、下行极化分别是水平、垂直极化[1]。在地载波发射整个过程中的带宽主要是44Hz,指明了地载波的实际有效宽度,进而开始计算石油资源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地理条件。所以,卫星通讯的传导设备需要调整地载波的带宽数值,从而达到缩短数据信息传递范围的目的。(三)卫星通讯中心站。通讯中心站是石油勘探网络中心的基础站台,主要是依靠时分复用的模式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包含的设备数量不同,功能不同,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管理中心和电路接口,可以实现多组基带设备的相互连接,有利于全面收集各个分站和中心库的数据信息,并将所有数据信息汇总传输到中心网络数据库。(四)卫星通讯远端站。远端站的连接可以通过多部有线电话来实现,将局部网接口连接到计算机网络,这样连接的原因是由于远端站的设备数量有所限制,所以能够提供的局部网接口以及其他接口数量相对较少。

二、石油勘探中卫星通讯技术的运用

(一)网络通讯。卫星通讯技术在石油勘探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富含石油资源的地理信息,将该地理位置的实际条件和地形构造上传至中心管理层,有利于相关技术人员更加科学地判断、调整工作方式并能提供相应的内容指导。之前由于地形和天气情况而造成了勘探工作的缓慢,勘探工作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很大制约导致信息传输相对延迟,而卫星通讯技术通过中心站将管理中心和远端站有机连接,有利于更加快速稳定传输信息,同时也能保证信息的科学和可靠,为石油勘探技术人员提供了全面的依据。另外一点,卫星通讯系统还具有信道编码的功能,能迅速准确地完成翻译工作,降低了问题发生的风险。(二)语音及图文通讯。卫星通讯技术通过对管理中心和勘探现场进行调整,可以把它们规划到同一网络中。因为中心站和勘探现场的交换设备可以相互连接,所以任意端点都可以与其他端点相互通信。这种相互连接的优势,能够把网络和卫星通讯有机融合,进而形成完整的卫星通讯系统,提高了卫星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使得拨号上网的功能更加完善。另外,语音及图文通信能够防范信息传输的风险,高效还原了石油勘探现场的实际情况,给管理中心处理数据提供了便利[2]。(三)远程数据传输。卫星通讯技术可以做到实时监测、控制设备状态和出现的异常问题,针对设备故障,通信受阻等问题,可以立即将问题信息报告给管理中心,同时也会将问题出现到问题上传的整个过程备份储存到中心网络数据库中。总的来说,卫星通讯系统可以保证远端站、信道利用和连接等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极强的业务执行能力。(四)电视会议。卫星通讯系统的网络管理中心支持中心站和远端站的有机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各个会议站点的有效沟通交流。沟通的主要形式为电视会议,在实际交流阶段,控制会议的设备将传输过来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整理,但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规定只有高级别站点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模式进行网络访问,最终实现对其他站点的控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社会背景下,勘探出更多的石油资源无疑是最要紧的,而卫星通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为石油资源的开采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也能更加高效地处理空间与时间限制,扩大了覆盖范围,也可以更加灵活地完成数据传输工作,有效规避了通过网络访问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也为技术分析人员提供了可靠根据,所以说,卫星通讯技术是提高石油勘探效率的主要手段,更是优化石油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博.油田数据传输工程中卫星通信技术模式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