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医学专业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专业技术

第1篇: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危重症医学;进修医生;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专业拓展;教学模式

危重症医学专业飞速发展,却面临着基层医院危重症专业缺口断层[1],基层危重症专业人员“非专业”的尴尬[2]。继续教育--危重症专业进修医生培训无疑成为基层医疗结构青年骨干们提升专业知识最好的捷径[3]。因此加速危重症医学专业医生的高效培养,是目前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有效可行方法。作为一家大型教学医院,怎样让进修医生满载而归、学有所得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2017年在我科进修的学员中开展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已取得不菲的教学成绩。

1具体教学方案

1.1教研组成员

所有教学组成员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重症医学科主治级别以上医生。具备重症教学师资要求。

1.2学员组成

全体2017年度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医生。

1.3教学方式

多媒体理论教学,仿真模具实践技能操作练习。

1.4教学内容

总教学时长为半年,进修医生进入临床后,以临床一线医生身份参与管床及科室倒班。并在前两月时间内利用下班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系统培训,要求掌握重症患者早期识别、评估与转运,及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每周一次新进展理论报告会(外文综述或文献新进展研究),使学员了解最新学科研究进展及新技术临床开展情况。每周一次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要求学员熟练掌握病理生理基础理论,学会索引及目录,学会文献查阅及制作PPT病例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并指导临床科研及论文书写。使用仿真模具进行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深静脉置管等技能教学,要求学员能熟练进行紧急临床抢救。

1.5教学评估

包括进修结业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了解学员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结业晚会PPT汇报及论谈会了解学员对进修期间教学安排认可程度。

2讨论

随着教学体制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阶段性分专业的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对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要求日益逐高,学习成为一线医生永恒的话题。基层医生们参加学术会议[4]、前往上级医院接受系统、专业、精细化的业务培训等受教育方式称之为继续教育[5]。是基层医生们就业后提升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方式之一[6],为基层医院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是上级医院向基层渗透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也为普通百姓接受更好、更精的医疗资源提供了宝贵机会,为搭建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更好造福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将继续教育最大利益化,关于进修医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深化改革在各大教学医院逐步开展[7-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每年将接收专业大量来自全国各省市及县级单位进修医生,对如此大批的进修医生们进行集中、规范的教学管理充满了挑战性[9]。实现选派单位、进修医生与教学医院三方之间合作共赢,共同进步既是教学单位的教学初衷,也是教学单位与选派单位、进修个人的行动目的[10]。危重症医学专业起源较短,即使目前关于危重症领域先进治疗理念及专业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但现对于危重症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仍然相对较贫乏。尤其是基层医院,危重症医学专业医疗人才凤毛翎角。这使得基层对于危急重症处理仍然存在一定欠缺、不足,而这种细小的差别对危重患者的打击却可能是致命的。危重症医学专业的继续教育能培养基层医院危重症医学学科骨干人才,为医疗资源向基层输送及再分配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医学教学模式发展演变至今,多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并各自取得了可观的教学成就。目前广为认可的有PBL[11-12]、CBS及PBL联合教学[13]、CBL[14]等教学方法。基层医院危重症专业组成来源混杂,其危重症医学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学员结业将回原单位成为科室的中流砥柱,然而受进修时长限制,无法再像基础医学理论及毕业后继续教育一样享受漫长的求学旅程,半年之内必须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因此其教学应该更全面、系统,才能达到教学要求与进修初衷。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能提高进修医生专业理论知识,危重症医学是一门以病理生理为基础的学科,了解疾病发展的病生机制,更有助于加深对疾病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应用。患者到ICU病房来,往往是疾病导致了器官功能障碍,需要强化的监测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以急性肾损伤[15]为例,急性肾功能损伤大致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其中肾前性肾损伤多为血容量不足所致,此时往往补液解决休克问题可改善肾血流供应,而肾性肾损伤多有肾脏基础疾病,此时应关注肾脏本身。而肾后性肾损伤多为尿路梗阻所致,解决尿路梗阻、通畅尿液引流可能对治疗更为获益。由此可见即使是以上三种原因导致了相同的后果,但我们处理的原则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准确的将书本理论熟练应用于临床及根据个体化差异恰当调整更是一线医生征服临床的关键。而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仅靠闭门造车是没有办法获得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专家教授临床上的亲授是医学路途的捷径,更是通向罗马的大路。医学这条漫漫长路,要想达到目的的彼岸。一个人的摸索与探寻,任重而道远,继续教育给小医生提供了插队的机会,而我们已开展的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光让学员们接受系统全面专业的理论培训盛宴,通过一线管床、值班与病例讨论、文献分享,让学员们直面临床问题,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同时,文献查阅既锻炼了学员们查阅、索引的能力,也提升了专业英语水平。此外,引申而来的论文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指导对学员们的职业生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3结论

第2篇: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基本沿袭前苏联进行,即课程设置以传统五大卫生为专业主干课程[1]。此种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范畴也不断扩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群体观念,以及岗位胜任力方面显得薄弱[2]。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革新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全新的、深度融合各种学习资源的教学学习模式。它不再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课后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定步调,教师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3]。翻转课堂翻转了学习过程的教与学这两个阶段,从师生角色翻转、流程的翻转到学习内容的翻转、学习目标的翻转,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面对面的教学时间,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最终聚焦对深度学习的促进[4]。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还可以和众多移动终端、市场应用,以及微课、慕课相结合,使得两者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因此,将翻转课堂实践于预防医学教学领域,逐渐为人所重视。

一、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自2013年开始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课程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对课程的满意度上有积极的正面效应,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核心材料的掌握程度[5]。在加拿大的大学生中,Galway等人[6]在环境与职业卫生课程上设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现翻转课堂组的学生在学习体验和认知、测试成绩等方面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国内个别学校在关于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初步尝试。南京医科大学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实施多学科融合翻转课堂,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3,7]。

二、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其成功的实践推动了更深层次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为我国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施方案。

(一)分解知识难度面对预防医学专业中学习内容复杂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时间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例如卫生统计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翻转课堂通过在线视频等形式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观看所学的知识内容,遇到不懂之处可以暂停、倒退,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重复观看学习材料,便于随时随地学习,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8]。

(二)促进课程融合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中好的课前学习素材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统筹安排。开设综合性、设计型的案例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冷静思考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面对讨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需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9]。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从而更加符合通科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加强师生互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大多数课程涉及的记忆点繁多,例如卫生毒理学,涉及较多的生物学机制,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时间花在讲解相关知识上,为核心知识的讲解作铺垫,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但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提前了解相关内容,课上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迅速进入各个知识点的讨论。多变的课堂活动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强。

三、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虽然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但是由于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距离广泛使用仍有一段距离。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大学的学习管理系统也是很耗时的,而这是翻转课堂所必需的。平衡课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评价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方面,现有的评价系统尚不能满足要求,而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翻转课堂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观看学习材料后的提问率,回答问题的采纳率以及课堂的参与率,是否能清晰准确地与同学沟通交流,是否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团队协作,是否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等[9]。另外,翻转课堂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这对网络硬件资源的配备和使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阶段,教师虽然可以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但录制和制作精致视频短片的技术还很欠缺[10],这大大增加了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实践的难度。

四、结语

根据国内外教育者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并提炼普适性的措施,以推动高校预防医学领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克敌,杨世秀,欧阳宁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4-25.

[2]李忠,唐少文,赵丽萍,等.公共卫生整合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67-369.

[3]柏建岭,陈峰,赵杨,等.以慕课为基础的生物统计学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5):829-831.

[7]唐少文,周明,张怀平,等.多学科融合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1-2.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9]李颖,侯绍英,宁华,等.基于微信平台的预防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3-4.

第3篇: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第4篇: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第5篇: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67.81%,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59.81%。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3.4%,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28.73%,未就业率32.1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经验,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