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优质高中教育全文(5篇)

优质高中教育

第1篇: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中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中涉及到了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政治教学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第三部分针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开展,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且连接着上下五千年各个朝代更替与发展进程,中华传统文化所映射出来的是一种永恒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芒。在数个朝代的检验与继承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定型”的教育资产,促进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儒家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主导。道家、佛家以及法家等多种文化以及各民族风俗习惯与儒家文化共同组成了特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备着教育价值。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中国传统思想所强调的是“积极入世”的政治思想,主张个体与机体的社会责任凸显,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具备着现代价值,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象征着其本身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规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为学术界、教育界等提供了文化发展背景。

2.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的高中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通过高中政治教育得以传承和弘扬,在这一层面上教育教学领域必须要成人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教学起到的引导作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开展的目的包含道德观念和思想观点的辅助树立,使学生政治认知保持在规定的轨迹中不断的提升,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政治教育属于一种思想引导和行为教育,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一个符合社会实践活动需求的思想品德。此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学生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方面的有效引导,在这一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起到了一个开拓视野的作用,帮助受教育者三观的自我更新。此外我国的《教育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教育教学的众多目标中应当包含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与继承。总体来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高中政治教育的结果存在积极影响,弘扬与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高中政治教育。

二.高中政治课中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1.促进高中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人文素质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个基础素质与学科素质相比人文素质的作用更为广泛,不仅能够保证高中生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于高中生的人格也起到了一个塑造作用,此外与高中政治教育相联系能够明确高中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中生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高中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就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上的事情和自己的人生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是我国以往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对人文素质予以重视,高中生一直以来都接受着智与德不平衡的教育模式,导致精神境界和精神生活极易发生偏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继承可以被称之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教材,与传统的教材课本相比更具威信,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传统模式,而这一传统模式对民族的发展存在着深远的影响,间接的促进政治教育成果的不断提升。

2.有利于高中生三观的树立三观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影响极深,且这种影响很可能伴随学生的一生,上文已经明确高中政治教育本质上属于一种思想教育,而三观所针对的就是思想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民族荣辱观等直接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形成,对于高中生而言只要他们能够保证自身对社会和人生正确的认知,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求得更好的发展,高中政治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式就是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为学生列举历史案例,引导学生针对历史案例进行反思和感悟,从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的民族精神,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增强高中生的道德素质中华民族对于群体价值和伦理道德极为重视,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涵盖的群体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理念对于后辈人也具备着较大的影响作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能够塑造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美德,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实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高中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高中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向逐渐复杂化,在复杂化的人际关系中高中生独立感和自尊心随着人际关系的不断增强而有所提升,在面对尊重与被尊重层面中高中生往往侧重于被尊重,不想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通过一定的阶段这种问题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与周围的同学、人产生距离逐渐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涉及到了民族精神教育、政治文化教育、美德与处世教育等,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逐一针对性的去影响学生,从而间接的改善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观念。其中处世教育多指忧患意识的培养和“贵和”思想的教学引导;美德教育方面主要涉及到修身、齐家、治国如果结合高中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将美德教育进一步细分,则可以分为仁礼信三个方面;而政治文化教育多指民本思想和为政以德思想。

2.高中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分析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具备着继承性、延续性,通过与高中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潜移默化的实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整个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传统文化教育又具备着指导性,指导着受教育者人生观念和荣辱观念的逐渐形成。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具备着时代性,当下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作为基础,赋予传统优秀文化时代特色,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效用的高度发挥。最后传统文化教育具备着增殖性,所谓的增殖性主要是指在时展的过程中思想与文化方面的增殖,当下高中的政治教育是文化科学素质为中心、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为基础的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性为创新型人才和具备民族精神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本身的增殖性。四.高中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1.教学内容的改进促进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学科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教育成果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在改进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环节中首先应从教学目标角度开展,将高中生德智美全面发展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作为政治教育教学开展的核心目标,结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将核心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素质三个层次,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价值。其次就是延伸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延伸的主要题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政治思想方面为学生渗透时政信息和当下的政治精神,在民族精神方面可以为学生渗透五十六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感悟的升华,在道德素质方面教师可以为将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事件,放到教学课堂中,以合作探究的模式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事件对之讨论。

2.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体现———举例高中政治课必修三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政治课程的必修三文化模块是新增的课堂教学模块,通过对文化模块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明确了文化模块主要针对于学生对文化场景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帮助学生塑造和形成文化场景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现象的判断能力。首先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将优质的传统文化网络资源挖掘出来为己所用结合教材内容去分析网络资源的深层价值,从而实现网络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其次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接近文化、感受文化。(1)传统建筑的浏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中国世界遗产中所涵盖的建筑、自然景观等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调动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认知的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浏览北京的四合院并对北京四合院的背景进行分析和了解;再如敦煌莫高窟、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中发现的铜马车兵马俑等等。一方面调动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欲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不断的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2)了解文化习俗和文艺文化习俗方面教师可通过节日、传统礼仪角度入手,如春节、端午等,而文艺教师则应从琴棋书画入手,书法可将柳公权作为教学举例,一方面带领学生感受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另一方面与学生共同分析柳公权的优良品德和历史典故。(3)了解世界各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传递将中国奥运会作为实例分析,例如“舞动的北京”会徽所呈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共同领会会徽所展现的古老文字特点和民族思想。(4)适时开展教学诱导强调循循善诱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诵读儒家、道家经典,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验证儒家、道家经典中所涵盖的优秀文化,侧重于学生的心得体会和认知程度。五.结束语高中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渗透一方面有助于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对于教育教学存在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颖.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J].华夏教师,2019(24):39.

[2]张成泽.传统文化因素渗入高中政治课堂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69.

[3]张艳琴.中华传统美德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88.

第2篇: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一)有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3篇: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效性;策略

1“慕课”概述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不同,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目标是让任何人在合适的时间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能够学习到任何想学的知识。“慕课”以兴趣为导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和互动性,对学习人数没有限制,通过网络对全世界开放。“慕课”与以往远程教学简单的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录下来发到网上方式不同,“慕课”把内容细分成很多个知识点,每节课都是十几分钟的短视频。针对这些知识点,“慕课”还在每段视频的后面设置了测试题,学习者必须通过测试才可以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目前,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都开设了“慕课”,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慕课”。

2对教育有效性的理解

一般认为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是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研究教学有效性比较早的一个案例是1950年由美国印地安内务管理局组织的一项研究《为了更好的生活—关于松树顶地区教学计划的有效性研究》。2013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了其资助的周期为3年的教学有效性评测研究项目的最终报告--《确保合理、可信地评测教学有效性》。教育的有效性既关注老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从老师的角度来看,通过老师教,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学的更多、钻研的更深、学习更有兴趣,可以更快的接受新知识。老师制作一小时的慕课课程,背后是10小时或者20小时的时间做“慕课”课程内容准备,老师要不断的拓展知识,引导学习者的思维,想办法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者可以与国外名校以及北大、清华等名校学生同堂上课、讨论,同堂考试,接受名师教育。

3提升高职“慕课”教育有效性

目前,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慕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3.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慕课”教学可以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学习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没有独立的去思考钻研某个问题,没有办法很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慕课”可以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将学习者放在主体位置。针对高职教育面向就业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程需要讲什么知识点,在课前提供详细的学习资料如视频或者课件等,布置学习任务。基于“慕课”平台,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线上进行讨论交流,找出难点和疑点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解答。现在的高职院校,网络建设都比较好,学生借助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慕课”课程。随时随地参与“慕课”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提高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3.2利用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目前,在诸多“慕课”平台上,国际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加入,开设了丰富的“慕课”课程。“慕课”突破了本校教师水平和能力以及资源等的局限性,学习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本校老师的课程,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最优秀的“慕课”课程,作为在校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结合当前高职类院校的实际,可以以行政手段把全国的高职院校组织起来,结合每个学校的特色专业,联合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工程师、技术员和有经验的师傅,把师资力量最强、资源最丰富、教学最有效的几门课程制作成为“慕课”,形成符合专业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慕课”资源,供全国的高职学生选择。在网络上,不同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共享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3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慕课”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慕课”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真实需求,深入的了解学习者的特征,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来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创新,以便于提高“慕课”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对于教学目标来说,老师们对于教的内容应该有主次之分,一定要抓住学习者的专业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方向。在教学设计时要分为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要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否够强,二是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是否跟得上,这样的“慕课”教学设计才会更好的适合学习者。

3.4通过“慕课”开展教学评估,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各大高职院校可以应用“慕课”,来进行对教师的工作评价。在如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上,大数据非常关键,参与者回答的题目、做的作业、参与论坛的讨论都会记录在数据库中。平台会隔一段时间给教师发送报告,分析那一堂课是有效的,哪一堂课是无效的。在“慕课”平台上,每一道题目多少人回答正确,多少人回答错误,都会记录清楚,这些反馈帮助老师分析课程设置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分析之后对比发现自己教学时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当前,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慕课”的出现,让高职的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在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通过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几方的共同努力,搭建一批高水平、适合高职学生学习、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慕课”课程资源,使高职学生的选课范围更广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松林.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王志强.“教学有效性”视阈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5).

第4篇: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 教育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许多优良品质和教育资源,比如说爱岗敬业、精诚合作等职业精神,不屈不挠、爱好和平等民族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高职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民族精神,对高职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和人才培养比以往更为迫切和需要。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高职院校应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此助推我国企业加快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这就对高职教育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培养出高精尖的专业技能人才,还应当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素质品质。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许多优良品质和教育资源,如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精诚合作等精神,对于指导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当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开展高职教育,以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高职教育中,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跟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二者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提升,同时都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养成,以此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千百年以来,我国古代圣贤遗留了大量的爱国优秀文化,其中包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警句,同时也有许多仁人志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优秀文化运用于高职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其肩负起中华民族崛起和发展的伟大使命。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有效融合,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下,仍然存在着学生文化观念较淡薄、教师学科知识受限制以及学校考核评价存偏颇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文化观念较淡薄,学生认知待加强

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高职教育重点放在了技术学习与实践运用方面,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力度较小,致使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断层现象。一方面,部分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较为淡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一些学生热衷于抖音小视频这些的快餐文化,青睐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形式。对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不高,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职业发展毫无关联,甚至还形成了“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必再读那些羞涩难懂的文字”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认知偏驳。虽然一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有支持赞同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去,但是其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掺杂着功利性目的。无论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增加自己学业学分,不能够真正做到将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哲学思想内化于心。

(二)学科知识受限制,教师素养待加强

新时期背景下,在高职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有效举措。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其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要结合当下的就业环境和学生实际需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76%的相关教师觉得自身专业知识仍然需要不断扩充和填补,有60%的相关教师无法充分掌握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致使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上,存在着教学内容有欠缺、实践教学较少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限制,部分教师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现实脱离。其教育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和基础层面上,无法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学科知识欠缺,部分教师无法将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跟现代就业环境形成良好对接,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差的情况产生。

(三)考核评价存偏颇,管理机制待改进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往往根据市场需求来展开,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较为严重,成为了学生放松娱乐的“第二课堂”,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仅建立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尚未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在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业绩考核指标,往往是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技能教学实践成果等专业教学成果。同时在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的监督制度和评价标准,无法有效监督和评价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也以其自身专业技能能力为评价标准,极少涉及职业道德素养、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有效路径

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教育的有机融合,应当从丰富实践内容、开展专业培训以及完善考核制度三个层面入手,以此实现思想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共同发展。

(一)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以此培养出高水平高技能的现代人才。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素养和思想品质的提升,因此要让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正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方面,高职院校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比如说举办传统文化纪念节,将优秀传统文化跟与之相关的重大纪念日有效结合,提高传统文化学习的仪式感。再如说举办传统文化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力量表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应当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展开宣传推广活动,比如说通过新媒体平台构建相关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以此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二)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关乎着优秀文化教学实践的质量和实效。如果相关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或者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存在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如果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中,应当注重提升专业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力度。高职院校应调查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水平,以此制定切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计划。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自主打造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制造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的良好环境,为专业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创造共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促进专业技能教师和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此使得优秀文化跟现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思想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共同发展。

(三)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完善的制度措施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前提保障,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和评价,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提高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将其跟优秀教师评选、经济扶持等物质奖励相挂钩,以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对评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主体作用,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以及监督评价有效融合,以此细化教师教育课堂效果的测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将学生文化素质加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专业技能能力。应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文化教育课堂特点,制定出相关的评价考核标准,并实行学分制,以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任。新时期背景下,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让提升技能水平教育逐渐转化为综合素养教育。以此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赵晓慧2006《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第23期。

王珉2016《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教学论坛》第31期。

第5篇: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策略

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能够实现学生智力与体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作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体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积极研究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时间较短,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游戏的趣味性问题,还要注重体育游戏的相关性和适度性等问题。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体育游戏的相关概述

1.1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属于游戏的一个分支,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很多体育游戏都来源于民间游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增强游戏的竞技性。随着体育游戏功能的不断完善,体育游戏被广泛运用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成为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游戏既有体育运动的特征又有游戏的特征,使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将人体的基本运动创造成多种多样的,具有教育意义和竞技性质的游戏。

1.2体育游戏的特点

首先,思想性和教育性。体育游戏需要学生严格按照组织纪律进行合作,以取得游戏胜利。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其次,广泛性和选择性。体育游戏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的体育项目够可以改变为游戏形式。并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剧烈运动,也有健身运动,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再次,娱乐性和趣味性。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实施过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人们的体育运动,而且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体育运动和游戏的乐趣;最后,体力性和智力性。体育游戏需要团队之间进行体力和智力的抗争,加强人们的体力锻炼和智力锻炼。

1.3体育游戏的作用

首先,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参加体育游戏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体育游戏需要分出胜负,学生的求胜心理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学习体育运动技巧,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需要团队之间相互合作,为了游戏胜利而努力竞争。这个过程会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最后,体育游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体育技巧的锻炼的,当熟练掌握体育技巧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体育技巧创新体育游戏的新方法。

2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2.1趣味性问题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娱乐身心。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则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如果游戏太过枯燥乏味,学生便没有兴趣参与体育游戏。反之,如果体育游戏充满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之中。

2.2适度性问题

体育游戏使人体的运动,其游戏项目和游戏过程需要考虑人体的承受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适度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的删减过程,就会减弱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且,如果体育游戏的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游戏中取胜会严重削弱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体育游戏产生抵抗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如果体育游戏适合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认知特征,便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相关性问题

体育游戏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形式和内容都不能脱离体育教学。只有保持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相关性才能够实现体育游戏的辅助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运用体育游戏的时候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相关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则学生能够自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如果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无关,则会浪费体育课堂时间,导致体育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

3.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例如,在篮球课上,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真对某项篮球技能开展竞赛,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掌握篮球技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如,针对学生都不感兴趣的跑步运动,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接力赛、追逐赛拍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加强学生的跑步锻炼。另外,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游戏。例如,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学生的热身为目的开展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要注重学生心态的调整和兴奋度的降低,使学生从激烈的体育运动中恢复到常态。例如,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舞蹈动作形式的游戏,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3.2科学组织游戏

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科学组织游戏,使体育游戏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能力等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并且,在做游戏之前,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体育游戏的规则、目的以及游戏技巧,并为学生做出正确师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操作开展体育游戏。另外,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随时观察游戏的进度以及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避免学生因在游戏中受到心理打击而退出游戏。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的方法,使体育游戏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最后,体育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注重力量的搭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技能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实力相当,增强体育游戏竞争的公平性。

3.3加强安全教育

体育游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向学生宣传体育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避免危险性较高的体育运动。并且,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体育要游戏中保护生命安全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另外,体育教师应教育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对同学造成安全伤害。

4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1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首先,在课堂常规组织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开展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学习状态。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报数字游戏、人手一球游戏等提高学生兴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的体育游戏;其次,在一般化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跳皮筋、跳绳、听号抱团等游戏,加强学生的热身锻炼;最后,在专项体育运动准备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创编一些有利于学生热身的动作性体育游戏,使学生进入专项体育运动的学习状态。

4.2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运用在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将单调的体育技术变得生活活泼,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兴趣。因此,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一味让学生针对某项技能进行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规定在比赛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技巧,加强学生的乒乓球技能练习。并且,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强的自我表现心理和求胜心理,在这些心理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鼓励自己努力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能。

4.3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身体素质练习动作比较单调,单独较小,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抵触心理。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能够增强身体素质练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立定跳远、推人出圈、打龙尾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上肢力量和身体的灵敏度,既达到了练习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朝福,宋雁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3]刘建兴,王助国,李圣傅.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