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04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新世纪以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这提高了医院的日常工作效率,为医院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减轻了大量负担。以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单一,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如今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向科学化、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发展,这促使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工作环境、患者的就医环境等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医院,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部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关系着医院的未来发展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如果医院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此相关人员要不断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以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未来发展。
1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殊性,要求医院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威胁着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1.1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信息的物理性质,包括中心机房、服务器、硬件设备和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等。中心机房作为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保障,一般容易出现恶意干扰,如机房的恶意断电,容易造成信息丢失。而服务器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服务器也不具有稳定性,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数据丢失或者系统瘫痪。
1.2 非物理性因素
非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协议缺陷、病毒侵犯和黑客攻击这几个方面。其中在非物理性因素中病毒侵犯是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病毒作为一种恶意程序,对计算机网络具有严重威胁。病毒的产生除了系统本身的漏洞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人为的恶意植入和感染,这种恶意病毒在传染过程中速度非常快,一旦被系统的某个计算机感染,就会迅速随着物理链路进行快速传播,这些病毒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服务器进行攻击,删除和感染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
1.3 医院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一些客观的物理性因素和非物理性因素的影响外,对医院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这会严重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医院内部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管理人员由于操作不当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如使用移动设备时不经过杀毒就直接拔出,加速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甚至导致数据丢失。再加上医院管理存在漏洞,如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维护措施,没有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和更新等都会造成医院计算机网络降低安全系数。
2 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不断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维护策略,对于医院提升竞争力、保持长久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维护策略。
2.1 物理性安全维护策略
对于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性安全维护策略,最主要的是控制中心机房的工作环境。中心机房作为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性基础,对其进行控制能更好地保障医院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物理性安全维护策略来说,首先要采取安全制度,保证中心机房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恶意操作。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服务器,其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要提高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全天候不间断工作,可以采用冗余设置,保证服务器的稳定性。在采取冗余设置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多机容错、多机热备份,使服务器达到高质量、高可靠性,且长时间工作不用切断电源的效果,为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提供一定帮助。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接口,要采用机柜加锁的方式进行有效保护,医院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2.2 身份认证维护策略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性安全维护策略有一定作用,而非物理性的安全维护策略,有效维护策略也能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其中,通过身份认证维护策略,有一定帮助,也就是对医院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进行更好的防护。许多医院计算机网络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是通过“用户名+口令”的方式来完成的,这种认证方式看似安全,实际上并没有将这种方式与工作站的IP地址、MAC地址和交换机物理接口进行连接,所以要进一步加大进入网络的身份认证,首先采用信息的绑定策略,有效增强对网络用户接入的限制。其次,要进一步提高系统自身的监控能力,引入相关的自动检测和诊断工作机制,这样一旦出现危险,就能快速切断病毒的源头,避免危险的传播和感染,以减少损失。此外,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相关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层进行漏洞修复和系统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病毒和一些网络不法分子的侵犯。应及时下载补丁,不断修复漏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2.3 多部门密切配合,不断提高网络安全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能够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所以,不断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医院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设置维护和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机制,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其次,要不断提升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维护人员的责任感,提升管理效率,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再次,医院要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计算机使用水平,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最后,要进一步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相关操作人员的操作,医院还可以通过在诊断室内粘贴相关安全海报等方式来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2.4 建立和健全安全的数据中心
医院有着众多科室和部门,为保证医院正常运行,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要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海量网络数据给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量数据损失,或者留下安全隐患。所以要保证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建立一个安全性较高的数据中心,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级别,避免医院信息泄露。医院的信息分布比较分散,每一个部门都有其重要信息,如果需要共享,就要集中整理,上传到安全的数据信息中心,这就需要医院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安全数据中心系统的管理,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系数。
3 结 语
对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来说,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维护。首先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管理工作,其次,国家也应当加大维护网络安全,打击不法分子恶意攻击计算机网络,共同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木又青.疗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7).
[2]唐尹.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
关键词: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现状难点管理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more than a certain scale greater danger division component projec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isk bigger engineering)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strengthening source an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isk bigger division component project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difficul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工程也随之增多,2011年至今我区就有深基坑81只、高大支模422处、在用塔式起重机427台、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287台。当前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矛盾十分突出,在全国范围内酿成较大以上事故也屡屡出现,2008年地铁湘湖站基坑倒塌造成21人死亡的重大事故,2008福建一人货梯下坠造成12人死亡的重大事故、2010年云南昆明机场引桥支模倒塌造成7人死亡的较大事故,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加强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管理成为履职避风险和安全管理的核心。住建部于2009年5月13日了《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笔者通过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二、目前安全管理现状
(一)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制度较为健全, 但制度执行不够强
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相继出台,旨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部分企业在对制度的落实上存一定的差距,未能严格按制度执行。以建筑起重机械为例,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管理办法》,我区相继出台了起重机械产权登记和起重机械从安装、使用、拆除三步走的强制措施,并在安拆前由安装单位对使用单位实时告知制度,但检查中仍发现无资质安装拆卸、未检测擅自使用、三步走告知登记程序流于形式等现象。
(二)危险性较大工程危险源已明确 但企业对危险源辩识分析能力较差
建质(2009)87号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工地现场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区及时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各企业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判定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各企业对工地现场存在危险性较大工程的辩识与分析能力较差,未能预先辩识与分析,往往是实施过程中才得以发现,其结果是施工的准备不足,给工地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也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
(三)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的编制、论证较为严密,但实施过程中刚性落实有待提高
目前我区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基本上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方案经过层层审批和论证都较为合理,但在实施中由于缺少与施工人员交底沟通,以及部施工者往往凭经验、习惯施工,使方案成为摆设,给施工安全埋下较大隐患。
(四)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程序较严谨,但实施过程中疏于管理,程序形同虚设
我区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实施从辨识、审批、旁站、验收等有较为完善的程序和管理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人员缺少责任心,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责任未落实,缺少危险性较大工程预控台账,出现记录造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使严谨程序成为虚设。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对建筑工地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重要性留于口头,从公司管理到现场实施,缺乏实效措施,对危险性较大工程从辨识、预控到实施的管理存在漏洞,未建立预控台账,未落实专人管理考核制度。
(二)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仍较为薄弱
一是部分企业的方案编制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对关键节点、危险点的处理不明确,方案缺乏针对性。二是一些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不到位,未能把好审批关。三是过分依赖专家,未对方案进行优化后再进行论证,往往是准备几个类似的方案进行论证,专家论证会成为方案研讨会和方案挑选会。
(三)企业存在重工期轻安全现象
部分建设单位为早日完成施工,早日投入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一味要求施工企业赶工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一些企业为了竞标成功而压低造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节约安全费用,在安全设施上能省则省,能不用则不用,冒险作业,铤而走险。
(四)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实施缺乏有效监管
一是在危险性较大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管人员不到位,造成方案与现场不符,理论与实践脱节。二是建设单位出于功能和经济成本等实际的需要,随意变更,特别是在作较大的变更后也未重新组织专家论证的现象缺乏监管。
四、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对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安全预控性管理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把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列入日常工作议程之中,作为施工安全管理重点和要点,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要求,企业必须落实各相关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督查、第一时间处置,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危险性较大工程”的良好局面。一是企业内部建立月报预控制度。企业部门安全负责人要定期组织专人巡查施工现场,排查“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月报制度,每月月初报企业安全负责人和项目监理工程师,由企业统一部署落实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管理;二是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台账。企业安全部门要根据本企业特点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台账,对危险性较大工程要逐项逐台设立管理台账,全方位掌握工程施工进程,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预防、管控施工情况;三是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危险性较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严格执行带班制度,部门负责人要全过程参与方案论证、交底、验收、旁站监督,直至安全隐患消除。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改革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应用性学科。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都作为管理类、经济类、文秘类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由于公共关系在传播信息、协调关系、塑造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换句话说,公共关系课程就是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跑出去能干”的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课堂教学存在着理论知识讲解多、实践知识应用较少,注重教师讲、不注重学生学,学生课堂积极性差的问题。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为了落实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应该在课程安排上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公关能力技能训练。即便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应尽量采取案例教学、学生授课、课堂辩论等方式。
二、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可分成两大块:理论和实务。而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公关实践能力,又是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既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抓住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于是在教学中开始尝试进行多元式、互动式实践教学的探索,经验从无到有,课堂从沉寂到活跃,学生反应越来越积极,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通过案例的解析变成生动的事实或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在理论阐述前将案例的背景资料先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案,从案例中引出理论。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法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陷入“奉送真理”的漩涡,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已经是很多课堂的常态。而小组讨论就是一种“教人发现”的教学方法。所谓小组讨论,就是教师针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拟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大家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轻松掌握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角色扮演法。除了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互动式教学,即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角而他们也会在其中找到参与的乐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4)情景模拟法。通常情况我会设定一个特定的危机情景,比如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案例来进行模拟,如棘手客户关系的处理、质量问题的应对、安全事故的频发等等的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将他们的方案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情景模拟中,学生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危机处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从事公关的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课后作业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我着重从实际需要出发,着手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一般,我们会布置一些具体的策划作业,例如情人节产品策划、体育赛事公关策划、社会公益方案策划、商业推广方案策划等,让学生在模拟作业中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和写作水平。
(6)社会实践法。课堂实践仅仅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校内进行,让学生自发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演讲比赛、美化寝室比赛、运动会等,既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把公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他们从中学到更多的公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突出知识内容的可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记者在成都一考点看到,考场纪律非常严格。考生一人一座,每列座位之间均隔开一定距离,除了考试必需的笔、橡皮、准考证、身份证等物品,其他物品都不准带入考场。每个考室都有两名监考老师,在考室的一前一后“分兵把守”,不时还有考试巡视组成员巡考。
上午11时,综合素质测试结束。刚结束考试的考生认为,上午的考试难易度适中,但紧扣民生、对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很高,没有一定的经验与积累,很难答出实质性的内容。一名走出考场的女考生大喊题量大、涉及面广,“特别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她举例说,考题中涉及到结合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来谈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光有理论不顶用,关键是你的工作经历能否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下午的考试分为A类卷和B类卷,其中A类卷主要针对综合类职位,B类考卷主要针对非综合类职位。“这是为了真正选出与岗位匹配的人,突出干什么就考什么。”省委组织部公选办负责人说。
B类考卷共有5道案例分析题。分别是关于成渝经济区、换届选举、网络危机公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征地拆迁。5个题都先给出材料、案例,然后让考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主要考察考生的领导能力、应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不久前发生在川西某县干部身上,曾一度令当地政府陷入质疑的“悬浮照”事件也出现在此次考试中。考生要回答“如何评价该县对事件的处理”、“如果你是县领导,遇见这类事情,应该如何处理”等问题。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public relations course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 公共关系;高职教育;互动式教学法
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activ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85-02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一门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已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均已开设公共关系课程。
通过营造多边互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教学环境过程,从而达到不同的观点碰撞交流,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讨性,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称之为互动式教学法。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中通常都会使用互动式教学法来教学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能真正用于实践的理论才是对学生以后工作中有帮助的理论。做到学以致用,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给从事公共关系教学的老师提出的课题。
互动式教学法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点。要求老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灵活运用。主要包括主题讨论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精选案例式互动和多维思辨式互动。这些互动形式具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优点,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生动化,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摆脱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师生互为课堂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阔思路。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热点上要求教师来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最好是最新的热点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师要自己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一定的重点性,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疑点上,要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③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显,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要激发学生的疑问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多角度思考问题。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能力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互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才能营造出新型的主动研究、探索,不断创新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公共关系的学科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课堂中具体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下几种为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中的具体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互动教学法最基本的方式。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回顾,提出一些问题,引入新的要讲解的内容。在课程开始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最终找出答案。教师通过对课程的一些要点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目的性,在一开始就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的问题。如在讲公共关系发展历程时,以子产不毁乡校、巴纳姆报刊宣传活动、艾维李的公关实践为例,慢慢引出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现在被广泛运用在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教学中。公共关系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解答案例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挖掘规律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获得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运用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增强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在授课过程中,每个专题都可以穿插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从专业报刊、互联网以及自身的实践中收集。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先采用分组讨论,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教师的重点指导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或争论上下结论,而是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样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模拟策划写作是公共关系人才必须具备的技能。在公共关系策划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框架、分析步骤、公关策略等知识培养学生策划写作的能力,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和能力。教师根据校企合作的单位可以设定一个特定行业或者品牌,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后,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相关的资料或者访谈,然后开始撰写公共关系策划,完成后在课堂或者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和成果评定。
教师在某个专题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尝试扮演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特定背景环境下进行换位思考,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实际工作的努力称为角色扮演。例如在讲授公共关系危机的内容时,将学生划分为代表不同利益的团队,有媒体团队、政府团队、受害者团队、工会团队、慈善团队等等,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危机管理团队需要根据资料对危机进行处理,应对不同的利益群体;而其他团队成员需要站在自己代表的利益角度换位思考、质疑或为难危机管理团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扮演以及自身扮演出现的问题,通过模拟后的指导,来学习各种交流技能,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企业互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特色。现在高职院校普遍与企业之间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不仅仅涉及学生就业实习对口的问题,也涉及到具体教学的互动合作。邀请相关行业或者企业的资深人士走进课堂,针对特定的主体展开演讲,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组织学生定期寻访相关的企业和公司,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运作和企业文化,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也弥补了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口头上交流提供机会,而且也是教学必要借助的一种手段。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设备的优势是声、光、电一体,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课堂书写工作,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由于公共关系学科实践性的特征,要求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中大量运用。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是互动式教学法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逐渐归纳出互动式教学法在《公共关系》课程中的心得和方法。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实践能力和课堂的把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反馈和评估,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居延安.公用关系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廖为建,余明阳,李道乎.公共关系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徐华.对职业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关键词:旅游公共关系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旅游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如今生源素质相对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说,既没有相应的公关学基础理论,又没有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加上职业院校对旅游公共关系课时的安排相对较少,且没有安排实践课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掌握旅游公共关系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目前,在高职旅游公共关系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授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严重脱离了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高职是要培养一线岗位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专业基础课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技能。因此,在高职旅游公共关系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既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又重视公关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有多种类型,如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模式、掌握模式等,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在充分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取得旅游公共关系教学的良好效果。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各种模式的综合应用,分别发挥它们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
(一)充分运用讲授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授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它的基本程序是: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记理解-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它是当前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讲授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没有相应公共关系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有关旅游公共关系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既可保证教学进度,又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公共关系学理论。例如,在“旅游公共关系概论”教学中,可采用讲授为主,讲解公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一些公关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再迁移到旅游公共关系运作的有关概念和原理上,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了。当然,在运用讲授模式时要贯彻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的接受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应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
(二)结合模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旅游公共关系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情景式和现场式模拟法。情景式模拟主要是模拟各种旅游活动公关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模拟不同角色的工作,从而亲身体验各种现实公关工作。这种模拟主要用于公关传播和危机公关等。现场式模拟是带领学生参观旅游企业、亲身参加旅游活动等,现场体会活动气氛,并根据所学公关理论对旅游线路推广、景点宣传、广告设计等工作进行评价,从而增强对旅游公关传播活动的感性认识,增强公关理论的真实性。所以,这种模式的运用最适合旅游公共关系中的旅游公共关系的运作和旅游公共关系的应用篇等内容中。模拟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旅游公共关系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应变能力,能全面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业的综合公关素质。
(三)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师生间互动平台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一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特点,精选出各种典型的旅游公关活动案例,诱导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辨析、论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要强调分析思路和运用的原理。二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布置学生搜集案例,如通过旅游报刊杂志、网络和其他课程实习的亲身实践等搜集案例,并对此进行策划分析。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并能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牢固掌握和理解与旅游公共关系有关的知识点,并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交际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出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特点,它的交互性、灵活性、全面性、形象性和多样性延伸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生动了教学过程、拓展了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利用CAI、PowerPoint和方正奥斯等软件,制作出旅游公共关系教学交互式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直观显示让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知识;在讲授新闻会时,展示一系列会图片,使学生很容易通过图片感受到会的特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旅游公共关系教学中,应注意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课件和视频的结合,从不断摸索使用到创新,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自学指导法和问题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学指导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自学、讨论、再学习、再讨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训练自己的思维,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在指定的自学时间内按要求回答问题,下次课时提问检查学习情况,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可大大地提高自学指导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公共关系概述时,事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合作来搜寻国内或国际著名的公关公司,并在第二次课的时候派代表向大家进行介绍,这样,不但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使学生明白学习旅游公共关系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主动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要真正提高旅游公共关系教学水平和质量,其开放互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主”地位得到充分重视的教学思想一定要在评估体系和考试策略之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旅游公共关系课程的目标和性质,构建以知识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考核为主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核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的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具体做法是:一是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包括课堂案例分析发言、回答问题、课堂笔记、课后查阅搜集资料等作为平时考察内容给予记分,加上平时作业共占期末总成绩的30%,上课考勤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这种评价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旅游公共关系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期末考试题型设计中有50%的分值侧重综合分析、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表明,这种评价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介绍了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改革,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公关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公共关系学;职业能力
引言
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时代大背景下,职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微观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深入探究《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关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契合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2014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建构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3月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在改革完成后,我国2500所高校中,会有1650所左右的高校将转型为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并且在培养方式上将突出专业的重要性,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举措将令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比重将会提高25个百分点。在新形势下我国将把突破口放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对教育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而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形成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中国的目标,在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以就业为导向。[1]笔者尝试的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将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这完全适应了教育部新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二)适应我院最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学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关系学》是文法公管大类的大类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设,涉及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在文法公管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换言之,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关系学》课程对于文法公管大类共4个专业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自然也就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了深入改革的要求。如何在《公共关系学》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全面强化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加强学生的沟通协调与社会交往能力,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是新形势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所需要完成的紧迫任务,也是笔者研究的重点。
(三)符合新形势下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要求。
根据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政策。这无疑有利于学生打下宽广的知识基础,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如在文法公管大类中,共有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四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之间相关度并不高,专业课程几乎没有共同点,这就很可能使得学生在第二学期进行专业分流时存在困惑、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就读哪一专业。如果盲目选择一个专业,日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学生往往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自暴自弃,极大地影响到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学年的大类基础课程不仅要实现知识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和喜好,在专业分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使得学生在后面三年的学习中充满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使我院的专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关系学》作为文法公管类的大类基础课程,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公共关系学》课程在我院已经开设14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根据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研究拟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以了解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专业对于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和共同之处,在课程学习中逐步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
二、针对目前存在问题,如何进行《公关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很强,因而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才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熟练地协助企业或单位策划公关活动、用公关方法较好解决危机、制造公关奇迹,并处理好同事间、上下级间各种关系。但是在传统《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公共关系学》课程要朝着更完美的目标前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新模式。那么针对目前《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专题式教学+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改变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思路,采取专题式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笔者把公共关系学课程划分为四大专题: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公共关系的概念和涵义、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共8个学时)、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共6个学时)、公共关系实务(包括网络公关、公关礼仪、危机公关、公关专题活动,共12个学时)、公共关系实训(带领学生参与班级、系部或学院的各类主题活动的组织、策划、执行等,共6个学时)。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了对应的实践项目:第一个专题:以公关团队为单位成立公关公司;公关主题演讲。第二个专题:撰写公关策划方案。第三个专题:公关辩论赛;公关礼仪课堂实训;危机公关案例分析。第四个专题:依托公关团队和学生社团让学生参与组织、策划、执行班级、系部、学院的各类主题活动等。根据学生今后从事的专业制定出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文法公管大类的学生主要可以选择的专业有四个:法学、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和城市管理。通过对这三类专业相应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这三类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所必须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各有侧重,法学相关工作岗位侧重逻辑思辨能力,广告学相关工作岗位侧重策划设计能力,公共事业管理和城市管理则侧重沟通协调能力,以上这些实践项目中有三个就是分别围绕这三大核心职业能力进行设计的,其余的实践项目主要是围绕这三类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所通用的职业能力进行设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以上各种不同的实践项目,可以明晰自己更擅长哪一种职业能力或者自己的兴趣点在哪个方面,进而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分流做好充足的准备,减少专业分流的迷惘和茫然。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每个专题都有相应的实践项目来支撑,实践项目的设计也是围绕三类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的。笔者将运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以上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内容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之中,让“教、学、做一体化”落到实处,从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项目式+合作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讨论小组,积极进行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尝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研讨,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礼仪技巧、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职业素养。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是在分析及研讨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的历史、现状,从而提炼出公共关系活动内在的规律和理论要点。[2]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总结了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经验。首先应在课前精心选择最佳案例,要保持对与公关相关的热点事件的敏锐度与关注度,案例库应持续更新,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编选,编选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案例编选的原则是要真实、典型、有趣、新鲜。其次要合理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授课教师应在课前把案例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这样上课时不会感觉突然,课堂上授课教师再进行详细介绍,鼓励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围绕某个切入点开展热烈的讨论,若讨论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其他问题,教师应马上协调,使讨论方向更加明确、讨论效果更好。再者分析案例要透彻,在学生讨论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恰当地点评和分析,深化整个课堂教学,为了做好这一步,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案例有全面的认识,并找准案例的细节与所讲理论点相切合的地方,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法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公关素质,仅靠课堂实践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校园内外的各类公关实践工作,进行实战模拟。这种模拟演练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实地观摩考察,教师要积极跟校内外相关组织机构做好沟通,然后选择恰当时机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公关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观摩开学典礼、校招聘会、校动动会开幕式、学校周年庆典等公关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第二种方式是亲身实践演练,教师在课堂里传授基本的公关理论知识及组织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也十分希望能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尽快加以实践,在学生有着浓厚的实战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推出系列的亲身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内的各类主题活动,包括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3]合作研讨法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团队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鼓励提问、鼓励对话、鼓励创新。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建公关团队,每个团队5—6人,尽量保证男女搭配,以增加团队合作的趣味性。团队活动将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的情景模拟与分组讨论、课后的实践项目等。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开展合作研讨法,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能力和风采的良好平台,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每堂课的具体任务,然后通过任务的准备、参与、总结,使学生懂得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领者,教师首先应设定好每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然后带领学生围绕某一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最终通过共同努力寻找解答问题的最佳答案。通过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以下三个作用,分别是:一是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二是通过解决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把握今后学习方向。
(三)“多元一体+形成性考核”的评价方式改革。
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兴趣点的导向。在《公共关系学》课堂教改实践中,改变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建立起重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评价方法,形成一种创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与导向,围绕“两个结合”的策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有效地进行与落实。首先是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课程开始之初,任课教师把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详细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在实践项目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展示项目成果的情况;最后通过把教师打分和学生代表打分相结合,得出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再者是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考查,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参与实践项目的表现和贡献等,着重关注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而期末考试主要以闭卷的形式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要点进行考核与应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两相结合,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法,使学生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的具体方法如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等于期末考试(40%)加平时成绩(60%),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封闭式卷面考试成绩(50%)、开放式案例分析成绩(50%)。平时成绩包括四块,分别是:团队实践项目完成情况(50%)、专业选择意向报告(20%)、课堂表现(20%)、考勤(10%),其中,团队实践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标准考虑到公平性,主要由个人自我评价(15%)、组内成员互评(25%)、任课教师评分(60%)三部分组成。团队实践项目包括课堂内外开展的各类实践项目,每个实践项目所对应考核的学生能力是有所侧重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情况和个人兴趣爱好,总结出专业选择意向报告,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分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通过以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笔者力图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专题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明晰自身特长和兴趣,为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分流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通过构建重职业技能培养和重实际操作的全新模式,从而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公关技能和职业素养。
作者:夏慧夷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晨.公共关系学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51.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关理念;公选课;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以内容的广泛性、针对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关注和欢迎。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可分为专业的公关职业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关教育,专业的公关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高校还不多见;非专业的公关教育由于学科设置不同,可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校级公选课。
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共关系课大多属于非专业普及性公关教育下的专业课或公选课。开设公共关系专业课的学校往往有自己的专业教师和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而公选课教学往往是由相关专业课教师担任。同一个教师在同一学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课时设置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对公选课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公关活动,改变传统的公选课学生专业化公关教学模式,是公共关系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公关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满足公众需要而使公众满足自身需要的一个信息传播过程。通俗地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公关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自觉的、真实的信息传播过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首先明确组织的公众对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首先要了解、认知教学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公关。对公选课学生讲授公共关系学更应如此。
在对公选课学生讲授公共关系学时不能像对待公关专业学生那样过多地讲授公共关系的活动模式和工作技能。对于公选课学生来说,公共关系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也就是说,这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来认知并接受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传播关系理念,强化公关意识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改善关系,具体地讲就是改善社会组织和与其相关的公众之间的关系。不重视改善关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公共关系学中的改善关系注重主动、真实、公正、双赢和互动,与传统社会实践中庸俗的人际关系改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选修公共关系学公选课的学生尤其是个别理科学生社会文化观念薄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正常关系的交往现象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从低级、庸俗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尝试。因此,在这些学生中进行客观的关系理念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关系交往理念,就显得很有必要。
公关意识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服务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教师要重视公关意识在公共关系学中的教学地位,因为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所特有的理念,是公共关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整个公共关系学科理论的精髓和灵魂。没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就没有对公关现象的敏感;没有对公共现象的敏感,即使公关理论掌握再多,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很难从公关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因此,在对公共关系学公选课学生开展教学时,应重点强化公关意识,使学生具有一种系统、客观的公关理念,进而去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情商教育
公共关系学以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贯穿学科始终,在实践上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组织领域。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关意识的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组织,没有公关能力的组织也不可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赖。同样,没有公关意识和不重视公关活动的个人也很难在社会组织中脱颖而出。在公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公关理念的教学,还要针对大学生的需要开展情商教育。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或情绪商数,是指一种情绪的智慧,是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情感心理素质和处理情绪的能力。情商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智商理论的挑战,也是对“聪明”和“人才”全新的诠释。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领域不同,对世界、社会、人生等相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同样,不同的情商也能造就不同的人生,甚至“情商决定命运”。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除了讲授公关理念,还应重点强化学生个人的情商教育,以提高学生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重视情商教育,就应重点从以人为本、交往技能和交往礼仪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对国学思想进行总结,以自己的感悟影响学生,同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良好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
在进行交往技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正确、有效的处世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前根据不同的专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开展讨论,然后教师再对这些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
教师在讲授礼仪知识时要有针对性,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礼仪知识,要做好总结性互动教学。
一般来说,公选课的学时设置都比较少,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商教育时针对性要强,教学内容设计要合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要引导学生重视自身修养和交往技巧。
四、丰富教学方式,追求互动教学
公共关系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循环的持续传播过程。因此,公共关系课的教学也应重视互动教学。目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课后任课教师与学生互不相识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与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互动,缺乏关系的改善。
公共关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学公关过程,如果教师不主动创造条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积极、团结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很难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师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公关工作者。因此,丰富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案例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和更新,还要明白案例分析不是案例故事介绍,而是要通过介绍案例让学生分析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公关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具体实践中,教师可按照“阐述理论――导入案例――激发思考――讨论分析――提出结论――总结归纳”的步骤开展教学。
2.分组PK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教师可策划一次模拟公关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己选出组长、设计团队名称和标志、安排工作、进行公关策划。
3.角色扮演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情绪。
4.情境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组织学生模拟公关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并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和交往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参考文献:
[1]周安华,苗晋平.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余明阳.公共关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袁海燕.公关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谈非公关专业的公关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0,(10).
关键词:《现代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教学内容;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76-02
随着风险的普遍性与危机的常态化,目前国内高校讲授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课程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课程主要集中于风险或危机单一主题。有必要抓住风险与危机的内在联系,将两者融会贯通构成为一条主线下的有机体。国内目前只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周春生教授在高层管理培训项目中开设过《风险与危机管理》课程并且出版了相关教材。但是,该教材只是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加以简单地综合,并且是面向MBA学生。周德文等(2009)根据多年的企业咨询实践编写了一本面向中小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的工具书,较好地统合了风险与危机管理。本文尝试以普通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为对象开发一门《现代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课程,并就该课程的逻辑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本课程借鉴国内外教研成果,同时结合授课对象特征,在内容体系上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有机结合,将风险与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将风险和危机的特征、风险和危机的识别与预警、风险和危机应对方法、风险与危机管理决策等知识进行有效地综合集成。
一、风险与危机管理的逻辑框架
首先,应当理清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边界和交叉,构建风险—危机—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根据风险在“风险—危机”逻辑线路中的地位,从危机管理的视角来组织风险部分的知识点,并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资料调研和内部讨论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教学大纲。
二、教学内容要点探讨
(一)基本概念
首先必须界定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机?风险和危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风险是因为各种内外部原因给企业各项利益带来损害的可能性,危机是因为各种原因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风险与危机之间的区别在于对企业危害的大小不同,发展演化过程不同,形成原因不同,范围不同。两者之间也有着联系,即危机都是由风险转化而来,危机的早期都表现为风险。在教学上应当阐述危机的特点和层次,危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并通过课堂案例讨论和课后思考来加深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理解。
(二)风险与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1.企业危机产生和演化规律。如果能够掌握企业危机产生和发展演化的规律,无疑能够有效防范企业危机的产生和控制危机造成的损失。这可以从企业危机产生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规模和危机演化的阶段来把握企业危机的规律,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借鉴已有成熟观点,企业危机演化的阶段可以分为风险酝酿期、风险发展期、风险扩大期和危机爆发期,应当围绕每个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结合现实案例客观描述危机发展的周期和过程,使得学生了解企业危机发展的特点。
2.企业危机的根源。企业危机的根源可以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角度展开,只有明确了企业危机的形成机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可以从规模化、多元化、融资行为、运营模式、违法违规行为、领导素质、核心团队、管理体系、政策变化、经营环境变化等方面挖掘企业危机的原因,每种原因都可辅以实际案例。
3.危机管理的原则和法则。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企业危机管理也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守,企业危机管理原则是企业在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则,规范和框架性、总体性的要求。在这些要求指引下,企业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就不会犯大的错误,就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总结危机管理的原则可以方便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在总结危机管理的原则时要兼顾全面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三)风险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几个互相联系、层次递进的方面:
1.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从识别和确定风险开始。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要发现问题。这部分主要阐述危机管理中风险评估的有关理论,流程和方法。参照国内外风险评估程序,可以按照五个步骤来介绍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调查与诊断、风险确定、风险量化、撰写风险评估报告。(1)风险的识别,按管理的对象、风险产生原因、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管理自身过程、企业风险与行业风险的关系、风险与危机的关系进行风险的划分。(2)企业风险调查的方法包括企业内部资料挖掘和外部资料挖掘。(3)企业风险确定是风险量化的基础,主要的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分类列举法、案例分析法、排除法、类推法。风险确定有三个步骤:企业风险的分类汇总、企业风险的合并与拆分、企业风险的排序。(4)风险量化的方法主要有指标量化法、风险信号列举法、专家法。
2.风险防范的前期准备。在经过科学评估并明确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后,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在风险发生或者扩大之前需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达到防患于未然,事半功倍的目的。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风险防范的准备可从四个方面入手:舆论准备;组织和人员准备;人脉关系网络的储备;外部服务机构的储备利用等。
3.风险的防范。风险转化为危机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化和累积的过程,因此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制定应对策略,建立防范体系。风险防范的过程是企业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资源来预防风险产生,预见风险发生的过程,是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定策略,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内部管理的过程。风险防范包括三个体系:风险的防范体系、风险的预警体系、风险处理的措施体系。风险防范的总体思路包括四个方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建立风险防范预案、进行危机防范的日常训练。企业风险虽然无处不在,但是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导致危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找到一些在实践中常见的,有可能转化为危机的风险。比如资金断链风险、回款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核心团队流失风险、市场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担保风险、人身安全风险,应当针对这些企业共性风险介绍风险防范的策略与技巧。
4.危机处理。在介绍了风险相关知识之后,应该从风险的角度来论述危机应对方法。危机处理即风险和危机管理部门采取各类风险处置预案,整合内外部资源降低损失的过程。总体来说,危机处理阶段有四类可以采取的措施:各种危机处理预案的采取、危机公关、媒体管理、法律援助。主要内容是围绕资金断链风险、回款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核心团队流失风险、市场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担保风险、人身安全风险阐述具体的危机处理方式和策略。
5.后危机管理。后危机管理就是企业消除危机造成的各种影响,理顺各种关系,重塑企业形象的过程。后危机管理和危机处理是相互连贯的过程,为了教学的方便有必要把它们划分开来。重点教学内容包括后危机管理的内容,如危机的善后处理、危机管理经验或教训的总结、危机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责任的追究、相关人员心理修复、企业形象或品牌的重塑。
参考文献:
[1] 周德文,张建营,张振宇.中小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5.
[2] 佘升翔,陈丽.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教学融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98.
[3] 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劳伦斯·巴顿.危机管理:一套无可取代的简易危机管理方案[M].许瀞予,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