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医学社区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医学社区工作计划

第1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模式。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从基层医院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计划生育单一技术服务拓展为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落实,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对基层计生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要经常与社区主任联系沟通,而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产后访视、计划生育服务的效果。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存在的模式是社区计生服务人员长时间在所在社区工作,与社区主任联系比较紧密,比较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利用计划生育的网底,与妇女同志走得近,沟通多,开展产后访视、妇女病普查及妇女保健知识培训配合较好、参与率高,开展工作效果很好。

晋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存在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模式有待转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没有摆脱旧时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忽视妇幼保健专业人员配备,致使上门服务率降低,计划生育工作浮于表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人员资质偏低。目前,我晋煤集团各社区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合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人才短缺。近几年来,我晋煤集团总医院虽然进行了社区内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但是基层领导和卫技人员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统一规范的社区人才培养机制和梯队建设计划,规范化培训过后的继续教育配套政策也没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短缺。现有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都是兼职,平时忙于大量日常医疗工作,部分仍未经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010年以来,晋煤集团把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为重要的实事工程,连续三年滚动实施,到2013年,将在全社区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与晋煤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建设的同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切实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晋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未来发展

其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辖区居民就医,方便及时采集居民的医疗信息,及时掌握居民的一些慢性病、妇女、儿童等信息的优势,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同时规范社区服务卫生中心(站)的诊疗服务,完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内涵,提高保健技术水平,在服务上要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和妇女的贴心人。让百姓少得病、晚得病,真正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社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第2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全科医师培训 进展 挑战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17-06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FANG Liu1, ZHANG Kan1*

(1.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ree sta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since 1990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 of GP training in Shanghai,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give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 team of GP who are willing to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and making good use of ”, it is not only to li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itself,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uil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is attractive to GP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ess; challenges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也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重要措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上海市通过积极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推出各项新举措,加大投入,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全力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1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回顾

1.1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自1994年起,针对当时基层医师全科服务意识淡薄、业务理论培训机会少的特点,上海市卫生局依托上海职工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根据上海卫生服务的需要开展了全科医师概念培训班,主要内容是40学时的全科医学基本概念,至1996年共培训500余人。

1997年开始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医师进行600学时的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使他们能初步适应上海开展全科化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培训主要包括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断学基础、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等科目。

2001年依托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成立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承担本市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任务。通过10多年的培训,本市的社区医师已基本接受并完成了培训,成为全国率先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至2005年前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目标的省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为本市社区实施全科化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底,全市街道地段医院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综合性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完成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市卫生局于2004年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04-2007)》,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科医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

2007年在完成技能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原定计划进度启动了新三年培训计划。市卫生局根据参加培训医生的职称和岗位的不同,组织专家分别制定了七个组别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实现了个性化和分层次培训。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7所区域综合性医院和43所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培训任务。

1.2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中通过转岗培训途径培养全科医生的指示精神,市卫生局结合本市已基本完成全科岗位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实际,与区县卫生局签订了责任状。由区、县卫生局全面负责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同时落实转岗培训临床实训基地,并由实施单位承担转岗培训的临床带教任务,以“导师制”或“一对一”的带教形式,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对学员进行培训。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临床医学本科的执业医师,到区县中心医院接受为期两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在各区县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共有95名医师参加了转岗培训,超额完成卫生部下达的90名全科医生任务,并按计划在区域医疗中心接受规范培训。

第3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近年来苏联医学科学院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科学委员会和它的五个专题小组进行了许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的社会卫生研究工作。例如,在苏联保健部的领导下,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制订了《1986一1990年加强预防疾病和巩固苏联居民健康的综合计划》,这里包括保护周围环境、巩固居民中各种社会人群的健康和预防最重要的疾病的2000多个具体课题.这个计划规定研究和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以保证:—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中的劳动安全和劳动条件的健康化;—综合性地研究、掌握和保护天然治疗资源,以便在治疗和顶防疾病的工作中广泛地利用它们;—发展群众性的、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和休息;—教育、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以保证从居民健康的角度最良好的生活方式。几年来与24个专业临床研究所、教研室和地方卫生机关在大规模的实验过程中,研究所还研究了逐步过度到全民防治服务的方法和组织问题。

确定了预防性医学检查在对居民的不同人群进行防治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各类医学机构在防治服务工作中的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类专科医师和诊断科室参加这项工作的程度。研究了进行全民防治服务和群众的性医学检查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有关防治服务的实验研究的一切重要结果已成为与一些研究所一起制订的发展防治服务的广泛计划的基础。刚开始进行的有关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卫生问题的综合研究是非常切合时代需要的.对居民在中不同人群的健康的研究,特别是由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苏联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和全苏妇幼保健中心进行的儿童健康状况的综合研究有着巨大的社会和医学价值。

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以及卫生学方面的各研究所在进行《工业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生态学问题》的综合研究过程中,确定了居住在城市中气候状况不同地点的居民的健康特点。发现的在发病率和其它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别使人们有可能根据居住地点、年龄和一系统社会条件制订更具体的预防措施。在人的生活范围内的变化的影响下,不仅在居民的疾病方面、而且在人口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头几年的社会卫生研究发现了有关人口过程的水平、规律和趋向,人口过程最重要的趋向之一是居民“老化”和6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重增加.据人口学家的估计,到20世纪末,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达到20肠。这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卫生意义,后者要求加快研究改善老年人医疗救护工作的医学组织措施。

和过去一样,在死亡率的结构中心血管疾病占有显著的地位。虽然近2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但这些疾病不仅对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和不可逆转的损失的规模产生明显的影响。沃罗涅日的研究人员得到了新的材料证明心血管疾病在形成农民最主要的健康指标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这些疾病在农村的发展超过了城市居民因这些疾病而致残和死亡的增长速度。这在处于能劳动年龄的男人身上特别明显.这些材料已成为农村居民对专科门诊服务的需求指标的基础。居民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是恶性肿瘤。在死亡率结构中占有明显地位的还有不幸事故,中毒和创伤,呼吸器官疾病.在40岁以下的人中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还发现了主要死亡原因的地区特点。所获得的有关人口再生产的医学社会特征的材料是在我国制订和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的先决条件之一。

近几年来进行了与制订提高对居民的医学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的综合措施有关的研究工作。在当前卫生工作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医务干部问题在数量上已得到解决的条件下,确定卫生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有着重妥意义.在对改进全国卫生计划定额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结构变化预测的不同,有区别地制订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各经济区的居民医疗预防服务的定额标准。还科学地制订了医疗预防机构网的布局原则。这些建议被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采纳运用于居民在消费预算的计划中。

苏联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计划的《保护居民健康》部分研究了卫生工作发展的预测,并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结合人口状况和周围环境因素,拟订了保护健康的基本发展方向.但是,卫生工作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必须达到更大的效果。苏共中央二月和四月全会(1984年)对‘医学科学和医学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巩固苏联居民健康的新的巨大任务。苏联保健部制订了苏联卫生工作的医学科学1986一1990年的5年发展计划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社会卫生学的专家们应当就全国保健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远景的科学根据方面进行大量的基础性质的研究工作。应当集中自已的注意力于卫生工作的各种根本问题。今天,属于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是:

研究在现代条件下发展预防疾病和对居民的防治服务的科学基础,并根据不同人群和全国各地区的特点科学地规定实施步骤。

研究在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居民健康的规律性:用居民健康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价卫生工作发展的最终结果的方法.

研究管理卫生工作,组织对病人的各种医学救护和治疗,保证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措施的科学基础。

卫生经济和卫生计划间题,以及预测卫生工作发展的科学基础,卫生工作物质技术水平的作用的科学基础和它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在卫生管理和卫生计划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建立有组织的运行图和工艺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

发展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理论和组织问题,对资产阶级有关卫生工作问题的理论的批判。—医学中的信息,科学管理基础的方法学和理论问题。

研究在国内各经济地理区域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类人群的行为的科学基础.在这些问题中,现阶段主要的是强化卫生工作,预防疾病和对居民的防治服务问题。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治疗个别人或个别人群的全部效果转而为解决提高整个卫生工作的效果问题,这可以在居民健康指标的改善中反映出来。#p#分页标题#e#

首先应当研究一级预防的科学基础以论证这样一些国家、社会、文化和其它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消除促使疾病产生和蔓延的条件、特别是决定当前婴儿死亡率水平的那些疾病。必须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各地区、人群、最重要的疾病确定这样的条件的因素,以便在预防计划的以后发展阶段可以大致上评价这些问题在各地区的社会、医学和经济意义,以及评价预防计划在防治这些疾病方面的效果。这就可以确定某些计划的优先地位,并可在国内各人群和地区中疾病的构成和形成条件的差别逐渐消失的期间用实施这些计划过度到采用目标计划和目标管理。

社会卫生学者还必须加强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的科学论证。当前提出扩大对最广泛流行的非传染性疾病,首先是心管病、肿瘤、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措施,以降低诱发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不仅改变居民的心理定向,泛引导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需的,而且在门诊部、住院部、疗养机构以组织形式,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医疗工艺,劳动组织等方面也需妥有一定的变化。在群众性医学检查中广泛运用自动化和其它技术,在评价健康状况和卫生工作活动方面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社会卫生学家和科学研究所的其他专家们在近期内应当制订出主要非传染性疾病高危因素分类的方法指导.在转入国内全民防治服务时期,卫生经济问题和医务工作者的物质和经济刺激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制订确定医学机构工作的不仅医学的、而且社会的和经济的效果的方法很重要。在这方面已走了第一步。高尔基医学院和苏联社会卫生与保健组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确定了医疗预防工作经济效益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评价卫生工作效益的经验证明必须完善这个方法。

可以在比较节约的方法条件下确定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结构的居民健康的研究工作对规划的实施满足居民对医疗工作和预防疾病的需要的计划特别有价值。在利用电子计算技术记录被挑选出来的人群的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应当特别注意对巩固地段服务、改进门诊部的诊断工作等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改进门诊部的咨询工作的组织,扩大医疗工作的规模和提高质量,预防科的工作,康复治疗,等等。社会卫生学者现实的任务之一是改进对农村劳动者医学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居民的专科服务水平。

必须科学地论证如何进一步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门诊和住院工作,评价目前正在进行的把农村地段医院改为医师门诊所和设立新的医师门诊所的效果,并根据农村医务地段的具体条件(服务半径,到区中心的距离,区中心医院的规模等)研究这种改组的效果。应当加强有关改进区中心医院和区间医院的工作的研究,这两类医院是向农村居民提供专科化医学服务的在农村的主要机构.在与改进农村医务地段居民医学服务有关的研究工作中,对区中心医院专科医师流动专科服务的组织形式的研究应占重要地位。这些研究工作对制订有效的人口改革是一种科学的贡献,由于劳动资源增长的减少而实施这种政策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对卫生工作先进经验的正确评价也有着重大的方法学和实践意义。建立新的医疗服务形式的工作大大加强了。研究机构应当制订客观评价新组织形式的效果的方法,为扩大和进一涉推广这些新的先进的工作形式应当研究出它们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这些问题与卫生工作领域中科研成果的运用问题紧密联系.应当研究对所提出的建议和联系预期效果运用这些建议的途径的评价方法(主要用居民健康指标,利用卫生资源的强度和经济性的指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认为科学研究工作结束,而实际建议已充分地准备在实践中运用.必须有更多的实验基地以便在实践中运用新事物并使卫生机构均掌握先进的工作形式。改进管理结构,工作作风,管理工作的组织和质量,运用规划—目标计划和形式,和运用新的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意义提高了。这首先在于研究在州、市、区一级管理卫生工作的最合理的形式,特别是使用现代计算技术。这有助于发现主要问题和使卫生工作的目的具体化,可以寻找发现医疗特别是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有效地管理医疗预防工作的形式。

第4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二)继续扎实推进“三名工程 ”。继续大力开展“招资办医、招医办院”工作,加大华大基因、康奈尔大学、麻省大学、金域检验等已签约项目的追踪跟进,做好__中心医院与阿尔弗莱德医院、宣武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区人民医院与南方医院、中山三院,区中医院与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安阳市博物馆等合作项目的落实推进,争取增加1-2个签约项目。

(三)认真抓好医疗卫生工作。做好区级重点学科评估及学科联盟工作,确定重点学科名单并开展资助,完成20个学科联盟创建任务。对全区公立医院进行医疗服务整体质量评估;对全区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整体质量评估及年度校验工作。加强医疗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力争达到省“十二五”临床路径工作要求。进一步实施医疗服务改善行动,不断丰富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内涵;推行品管圈活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分别至少建立3个、2个和1个品管圈。推进互联网+在就医流程的运用;开展新媒体、微平台等多种提示服务,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

(四)加强分级诊疗体系网底建设。按照成熟一家,建设一家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各街道办、社区工作站的配合,推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工作,争取成功购置2-3家社康中心业务用房。继续做好广东省家庭医生试点工作,100%的社康中心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较2014年提高10%。完成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心电图诊断中心项目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南联社康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五)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继续加强对人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开展大规模的卫生执法人员法律水平提升行动,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防控和消毒管理的监督,实现公共场所和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工作全覆盖,继续推进职业卫生“三同时”项目审批工作,加强重点企业和超标企业职业卫生监督。加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摸底工作,协调解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问题。

(六)强化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开展第二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做好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及电子婚育证明工作;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做到计划生育“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加强孕前型管理工作,减少政策外怀孕,保护育龄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计生技术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孕前优生检查工作;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工作,下半年全区增加配置111台全自动避孕药具发放机。强化计划生育宣传引导,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活动,推进优生知识百场宣讲、科学育儿指导和启智摇篮项目等优生健康惠民工作。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定期排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继续推进中国计生协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项目创建工作,继续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工作,继续拓展青春健康项目。

第5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为预防保健中心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保证了基本医疗,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群众就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二、明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3、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20**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社区预防、保健指标符合要求: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率100%,计划免疫接种率≥9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5%,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5%,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在85%以上,知晓率在90%以上。到2010年,全区形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社区居民比较满意的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达到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机构设置标准,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保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出行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实行登记管理,提供上门服务,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80%,居民到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60%,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得到提高。

4、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与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促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心向社区转移。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实行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在充分发挥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促进健康的原则。

三、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

5、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包括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包括为社区居民提供专项服务的康复院、护理院、诊所等。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依托现有基层卫生机构,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其它基层医疗卫生、医疗康复机构为补充,以上级卫生机构为指导,与上级医疗机构实行双向转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使各项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得到有机融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6、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可由基层医院(卫生院)或其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过大的,可下设适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

二、三级医院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健康教育所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加强统一协调,发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作用,从而逐步建立健全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有效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全科医师。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着重承担社区公共卫生职能,同时提供基本医疗,应重点予以建设,并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心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500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要配备能开展“六位一体”综合所必须的医疗、保健、通讯、信息、宣教等基本设备和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等以及社区医疗。其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8、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以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为目的。根据居民需求,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和康复“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并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家庭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居民需求,积极开展家庭巡诊、出诊及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服务。开展与医疗保健相关的各种延伸,探索合同式家庭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9、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重点选拔一批年富力强、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参加省、市部门的转型培训,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岗位。引进一批全科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大学毕业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结构。要把人员队伍建设作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久、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

10、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并纳入每年卫生经费预算,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施配备、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补助,补助经费应随着社会经济和财力的增长而增长。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提供基本预防保健和医疗等服务,政府逐步实现购买服务方式给予全成本补偿。

11、发展计划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这一健康促进工程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项目,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12、财政部门应按辖区人口人均8元标准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不含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力争到20**年达到人均15元标准。

1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参保职工在社区就医。做好辖区内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低于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费用的自付比例。

14、物价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对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放开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加强价格管理,规范价格行为。

15、民政部门要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把支持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创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的考核内容,要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16、人事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合理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资总额,要支持和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帮助引进全科医学人才,建立全科医疗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制度。

17、建设行政部门在社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协调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凡街道要求配套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居委会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不得收取房租。在城市新建或扩建以及旧城改造居民小区时,须按规划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18、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将计划生育服务与生殖保健工作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一并落实。

19、区税务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五、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0、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审批、业务指导以及服务监管等工作,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实行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监管。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新晨

2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取信于民。

22、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要从严管理,依法处罚违反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人员。

23、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管理,实行价格公示制度、规范价格行为。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

24、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各部门、各街道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把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第6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yz1119”为你整理了这篇卫生健康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10月,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93间,较去年底增加12间,约占全市26%,数量在全市排名1。其中公立医院10间,民营医院16间,社康中心146间,卫生监督及疾控机构7间,慢病院1间,血站1间、诊所937间、门诊部中医馆141间、医务室33间、医疗服务站1间。

医护人员总数15043人(执业医师7354人,同比增加765人;护士7689人,同比增加765人),其中千人口医师2.20,全市3.01,在全市排名第9;千人口护士2.30,全市3.30,在全市排名第9。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全系统累计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超过1000人次派驻隔离酒店,近6000人次参与机场防疫,2000余人次参与深圳湾口岸防疫。

全区病床总数9493张,较去年底增加589张,千人床位2.77(常住人口按照342万计),全市3.83,在全市排名9。

市级以上重点学科方面,全区有1个部级、10个省级、3个市级和1个市重点建设单位等中、西医类重点学科。

预计2020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836万人次,同比下降18.8%,占全市18.5%。

全区社康全科服务662.16万人次,同比下降17.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6.9万人,同比上升5.0%;基本公卫服务703.8万人次,同比上升2.0%;在管健康档案390.6万份,同比上升33.0%。

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40650例,同比下降30.0%,占全市21.8%。全区建档有效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29919人、48319人,任务完成率分别为91.7%、81.4%,同比分别增长65.9%、67.5%;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329人,占全市21.9%,同比上升0.5%,规范管理率96.2%,服药率87.5%。

全区分娩量为45162人,同比下降9.7%,占全市分娩量的24.3%。

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4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危重及重症病例。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新冠疫情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主动担当、提前部署,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成立局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防控方案,储备防疫物资,加大监测预警,强化发热门诊管理和预检分诊制度落实,按一线二线三线统筹医疗、公卫、社康医务力量,构建起排查、检测、救治、流调、消杀队伍全员投入。用时12天完成新冠应急处置中心建设,紧急采购/改造14辆负压救护车,新改建48间负压病房、358间隔离病房;加快8家区属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压病房规范化改造;统筹全区18家核酸检测机构,投入4646万元加强14间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单管单份日最大检测量可达3.1万份。2019年12月7日率先推出“罩你出行”活动,在全区安装口罩箱300个,发放口罩50万只,号召患呼吸道疾病市民戴口罩文明出行;省一级响应期间累计发现96.9%的确诊病例;离鄂通道开放后,在全市率先发现湖北来深无症状感染者;境外疫情暴发后,持续做好涉外航班疫情处置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全面落实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区内人口占全市1/4,确诊病例64例,不到全市1/7,实现社区“零传播、零扩散”。

(二)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明确2大临时议事机构规则,编修2大专项预案,组建12支卫生应急专家队伍和10支专业队伍,联合多部门构建“制度+科技”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网络。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进一步加大严重创伤救治基地建设,全区公立医院实现急救设备统一采购,基础实施建设统一标准,急救专业人员统一调配。新增负压救护车14辆,新申请院区急救站点4个,加大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力度。启动区内创伤相关专业专家联合值班制度,建立ECMO快速反应小组、血管小组、脑外伤小组、胸腹联合小组等专业技术组,配备急救必须小型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实现紧急救援资源共享高效应对。成功举办“院士高峰论坛”系列活动,陈薇等5位院士齐聚宝安,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建言献策。举办应急救护培训班337期,培训学员24056人,安装AED469台。在全省率先建立社区红十字工作站,成立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三)医院建设进一步提速增效。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区“9+4+3+1”医院项目规划。发挥区医院规划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作用,重点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第二阶段建设,启动二期前期工作;年底可完成区人民医院原计生中心业务用房、区人民医院过渡业务用房、中医院(集团)西院区和石岩人民医院(二期)等装修改造工程,以及航城、福海、新桥、燕罗4个街道社区医院的建设,新增病床1000张。完成空海救援医院、儿童医院基坑与基础工程前期工作以及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上部主体工程、区中心医院整体改造(二期)、沙井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前期工作,并将在年底开工。推进松岗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区中医院扩建工程(二期)前期工作。推进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

(四)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得到提高。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医院目标合约考核机制。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区中医院在全国中医类医院排名第42位、广东省第6位;2019年度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荣获市级表彰的区内单位3家,优秀率占全市21%。设立478个专业技术岗位到高校招聘医疗应届人才。宝安人民医院(集团)急诊医学科和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评为新一轮市医学重点学科,入选数全市各区第二。对接树兰医疗管理集团,筹建由院士团队运营的社会办高水平医院。

(五)中医药事业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以区深改委名义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建立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纯中医治疗医院“5+5+3”学科发展,促市卫生健康部门初步形成了纯中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年度医疗质量评审标准,争创部级纯中医传承创新示范医院。宝安中医院(集团)成立全省首家针灸医院;打造全市首家中医医养融合医院燕罗社区医院,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创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举办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云集1名院士(国医大师)、10余名博导授课,近400名中医药从业者参会。加快筹备成立区中医药协会。

(六)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夯实。推动区政府成立健康宝安推进委员会,印发推进健康宝安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公共卫生现状调研,摸清“家底”,研究制订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全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例数同比下降30.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同比提高65.9%、67.5%。在全市率先开通7*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上线“宝心爱聆”心理服务微信小程序,推行线上复诊、配药到家和服务补贴“指尖”办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分别达96.2%、87.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组织冬春爱国卫生、爱国卫生月暨清洁宝安月、全区大清洁大扫除大消杀、秋冬爱国卫生等活动。加强省卫生村巩固创建,全区创建通过率100%,启动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在“宝安第一课”开通“健康第一课”,开展健康公益讲座300场。新申报创建市级健康促进场所60个、健康家庭24420户。在50个社区、50个学校开展健康素养知识及烟草危害大巡展。

(七)社区健康网络进一步筑牢。完善社康网络,社康中心新建14家,升级改造12家。在所有社康中心推广“全人照顾”服务模式,推行预约就诊,实现计免门诊全预约。在2个医院开展双向转诊信息化建设市级试点,打通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在市第十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及技能竞赛市级决赛中,宝安区选手夺得全部4项竞赛中的3个冠军和1个亚军,包揽全科医生组前4名、社区中医组前8名、社区护理组前2名。

(八)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建设深业U中心托育园、区妇幼保健院婴幼儿照护中心2间普惠性托育机构示范点。承办市首届产科危重症救治技能竞赛,个人奖前8名中宝安区斩获4名,区妇幼保健院、宝安中医院(集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荣获团体第3、5、6名。区妇幼保健院被列入2019年度部级和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通报表扬单位。优化优生优育服务,做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推进医养结合,社康中心与48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签约合作,签约覆盖率达100%。发挥卫生健康兼职副园长、副校长作用,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能力,视力筛查学校153所、覆盖355603人。完成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测3231间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订阅者近4万人,日均学习3000人次。

(九)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应急突击队,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结合防控工作开展党建培训,印制《宝安卫生健康党建疫情防控特刊》,拍摄《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党旗下成长》党建宣传片。疫情期间收到入党申请书600余份,确定积极分子40人,发展对象20人,一线发展党员4人。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配合区委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调研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严格执纪问责,强化纪检信访查办,落实廉政审核190人次,办结信访件9件,开展谈话提醒26人次,小额工程招标现场监督45次。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内部审计7项,配合区级审计13项。

(十)全年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初步完成“十三五”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编制。选派58名医疗技术人员赴广西开展对口帮扶。接收广西都安29名、大化30名进修人员跟岗学习。对创文工作进行网格化、表格化管理,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和闭环整改机制,顺利通过国检考核。推进“厕所革命”,抓好公厕卫生。年底可顺利完成青少年脊柱侧弯与近视筛查、中小学校直饮水质检测、育龄夫妇孕前优生检查、健康公益讲座等民生实事任务。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毫不松懈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强化新冠核酸采样队伍建设,形成疫情分级分类新冠核酸采样机制。做好实验室核酸检测相关物资与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流行病学技术培训。发挥哨点监测预警机制,严格执行医院、社康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发热人员跟踪闭环管理。提升医疗救治和集中医学观察服务能力,继续落实发热人员、涉疫人员等重点人员健康管理。优化及时发现、精准管控机制,严守医院、社区、机场、酒店、学校、市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防线。加强应急演练,提升紧急处置战备能力。

(二)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对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细化责任分工,推动街道辖区责任落实,抓好行业指导监管。健全工作动态反馈机制,建立问题清单,强化检查督办,全面抓好问题整改。多形式广泛开展主题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居民对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确保高标准通过复审。

(三)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建立和组织实施社区健康设施清单、健康活动清单、健康环境清单和健康执法清单。围绕健康素养66条、传染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重点内容,引领群众自我教育,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大赛、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完善“健康社区”评估标准。至2021年底,全区健康社区覆盖率达40%以上。

(四)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二期)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配合区建筑工务署推进深圳宝安空海救援医院、儿童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区中心医院整体改造(二期)、沙井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建设工作。推进松岗人民医院扩建(二期)、区中医院扩建工程(二期)前期工作。完成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协助遴选单位推进前期工作。加快社区医院建设。

(五)推进中医药发展高地建设。抓好《宝安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中医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医院服务模式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建成深圳岐黄师承学院,建设全国纯中医治疗医院典范。推动宝安中医院(集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医疗服务打包收费全市试点,加快中医传统诊疗项目药物打包收费模式、中医住院综合诊疗服务打包收费模式创新。发挥中医药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打造粤港澳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

(六)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诊疗工作规范,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推进区妇保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加强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挂钩。实施“凤凰涅槃”计划,探索建立现有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激励政策。以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学科为导向,研究开展重点学科培育工作。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与辖区优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作新模式。开展“智慧健康一体化”项目,完成“三协同”、“公卫一体化”、“应急管控指挥中心”和“互联网医院”建设。

(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新建区疾控中心、组建区公共卫生医院研究论证,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改革卫生监督体制机制。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全程化服务管理。加快“以医为主,医防融合”新型慢病管理服务模式建设。加强数字化建设,适应疾控系统管理和疫情应急管理新要求。完成400场健康公益讲座,申报健康家庭20000户以上,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3%以上。

(八)持续织密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制订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2020-2030年设置规划,新改扩建社康机构10家,根据全区社区区划调整社康机构服务责任区域,全面加强社康人员招聘和培训,完善医院-社康双向转诊机制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7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以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科学规划和设置社区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实现社区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积极稳妥地将社区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等问题;强化执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主要职责如下:

1.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负责接诊、出诊、巡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指导残疾人康复;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及区市级医疗机构。

2.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鼓励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3.开展爱国卫生及健康宣教。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促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宣传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协助社区居委会制定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计划;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村”的建设。

4.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职责。协助开展新农合工作的政策宣传、参合费用的收缴等;负责收集、填报有关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全面落实社区卫生室布局规划,合理配置乡村医生。

1.社区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和建设标准。按照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和《关于村(居)卫生室布局规划及建设方案调整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的通知》明确的设置要求和建设标准,按规定时限完成规划内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划内社区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应不低于8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实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四室分开”。完成规划内社区卫生室考核验收,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2.社区卫生室的命名。社区卫生室名称统一为××街道××社区卫生室。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在规划内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原则上按每服务1000人不低于1名乡村医生配置,居住分散的行政社区可适当增加;对于乡村医生人员相对富余的地方,鼓励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选用。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选配女性乡村医生。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规范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的准入。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

对一村多室的卫生室人员进行整合,实行街居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参加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男不超过65周岁、女不超过60周岁,健康状况良好,无不适宜乡村医生岗位的疾病。有条件的社区可对超过年龄以及超出配备比例的乡村医生进行返聘,所产生的费用由社区自行负担。对不愿参加一体化管理或经考核不适合参加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可自愿保留原卫生室,自主经营,但不能享受推行街居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卫生室的相关政策。具体人员整合管理办法由区卫生局制定。

在社区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参照乡村医生执业类别执业,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程序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2.严格乡村医生的执业管理。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新进入社区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等行为。乡村医生执业实行动态调整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各社区实际医疗服务需要,定期按年度在规划框架内进行适时调整。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强化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责。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社区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科学划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将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安排给社区卫生室承担。加强对社区卫生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其服务的社区公示,并将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

4.加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社区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对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社区卫生室的财务和资产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分帐管理、独立核算。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5.加强社区卫生室信息化管理。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完成社区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逐步实现社区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采购配备使用、新农合报销等业务工作一体化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电政办)

(四)将社区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年年底前,全区规划内社区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不得配备使用非基本药物。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负责供应。根据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创造条件,逐步将其他符合全区规划要求的社区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其补偿办法按照《关于印发<区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实行新农合门诊报销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执行。

(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药监分局)

2.将社区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年年底前,规划内社区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社区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一般诊疗费结算实行“总额控制,据实结算,超支不补”方式支付。加强对新农合支付社区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

(五)完善乡村医生补偿、退出机制。

1.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不低于40%的比例统筹安排社区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并按照绩效考核、以考定补的原则予以核拔,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新农合支付政策调整。在综合考虑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村卫生室设立一般诊疗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为6元/人次。将所有参合人员到社区卫生室就医的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采取总额预付方式,新农合基金支付90%,个人自付10%。预付总额暂按社区卫生室服务参合人每人每年就诊2次进行计算,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工作量,考核后拨付,具体拨付方式由区卫生局会同区财政局研究提出意见,报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社区整体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的居民,其在规划内社区卫生室就诊产生的一般诊疗费,由医保定点的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纳入医保门诊统筹统一结算管理,除参加新农合保险之外的一般诊疗费由卫生、物价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按照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关于印发区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实行新农合门诊报销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执行。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

2.建立乡村医生动态退出机制。在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核中不合格者或本人自愿申请退出乡村医生队伍的,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予以注销乡村医生执业;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逐步分流,逐步实现乡村医生的新老更替,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建立一体化卫生室乡村医生管理体制。凡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自年龄到期当月停止发放政府补助,不再办理相关聘任手续,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列》规定,不得以机构法人和负责人名义独立执业;已加入一体化管理卫生室但不到规定年龄,本人又申请退出的乡村医生,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列》和区域卫生规划规定执行;本次未加入一体化管理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或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在政策范围内允许继续执业。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

(六)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区卫生行政部门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对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结合实施“卫生强基”工程,选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室带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要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乡村医生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促进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摸清并动态掌握本区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有计划的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定向委培的要优先及时补充到社区卫生室。通过后备力量建设、吸引适宜人才到基层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室工作。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

(七)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乱收费、摊派、集资。支持乡村医生依法执业,坚决打击非法行医,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卫生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落实资金投入。

区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完善对乡村医生补偿以及社区卫生室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8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我国,城市社区指街道和居委会,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政府领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卫生健康为目标,提供健康促进、卫生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等有效、便捷、综合、连续、系统的基层卫生服务。

二、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人类本身的体力、智力能够构成生产要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财源泉。相对于物力资源而言,它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含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包括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成与败、兴与衰,无不与“人”有关。现代管理学普遍认为,要搞好一个企业需要四大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为活跃的资源,它可以迅速转变为其它三大资源。因此,一个企业的人员配备工作是举足轻重的。

2.人力资源管理

就一般意义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培训与发展,业绩评估,制定工资和福利制度等一系列活动,向组织提供合适的人选,并取得高绩效水平和职工最大满足的过程。通俗地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

开发人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指改善营养和卫生条件使人民体质增强;二是智力投资,指普及教育和加强训练以提高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并改善他们的劳动态度。本文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智力投资。

三、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管理模式现状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中,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由主办医院派出人员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同院本部。二是由社会力量主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管理具有随意性。三是由个人承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实施监管。目前,84.2%的大城市实现了主办医院管理的模式,有28.9%的城市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由社会力量来管理的模式。

以深圳为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部是由主办医院派出,实行“院办院管”,医疗队伍由全科医生、护士等组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必须是主办医院的正式职工,而且必须具有中级以上的卫生技术职称,其他工作人员(约占2/3以上)都是由主办医院聘用的临时医务人员。人员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和经常性的专题培训相结合方式。

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和原因

1.社区卫生服务的防保人员缺乏先进知识的更新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防保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医疗实践,使得他们的医学知识萎缩、技术退化,缺乏社区预防保健的能力及公共卫生常识。

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与对外学术交流有限,素质难以提高

社区医生在岗人员参与医学知识领域交流的机会非常欠缺,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机构就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很难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很难持续发展。

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吸引不到很优秀的人才,所以只能招一些素质偏低、学历偏低、技术水平偏低的工作人员,以应付工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放心,实质是对人不放心,人员素质低,不稳定,居民就不认可。同时,没有服务量,社区卫生服务就难以为继,人才更留不住,这种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

4.人员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存在隐患

就拿深圳来说,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名医生,而只有1名护士,护士比率偏低。此外,由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专职药剂人员,所以医生、护士常常要兼做发药工作,容易导致一些错误。

5.人均服务对象较多,“全科医生”难以适应

美国大都市中的家庭医生通常每日只需诊疗5—10名已预约的患者,而我国大城市社区医生平均每日要看20—30个病人。以深圳为例,甚至有的社区医生每天要看50多个病人,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到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从孕产妇保健到儿童疫苗接种,从节育手术到外伤缝合、骨折复位固定等,真可谓“全科”。因此,全科医生和社区专职护士严重不足。

6.福利、奖金等待遇较差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聘用人员的福利、奖金等没有做到与正式员工一视同仁,甚至有少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本就不给聘用人员发放必要的福利及奖金待遇。

五、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管理对策

1.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对组织现今和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进行科学预测、综合平衡,以保证获取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人员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源计划包括:分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制定满足人力资源需要的行动方案。

(1)认真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首先,要做出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规划,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数。每个城市都应把社区卫生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数量(根据情况,可做适当调整)。比如,深圳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规划是在1996年制定的,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于2000年又进行了部分调整。计划共建800个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覆盖1000多万人口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其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规划,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基数。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人员管理应以岗定人,而不是以人定岗。目前,深圳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下一步应结合医疗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以岗定人”的措施。再次,根据岗位数,确定人员基数。在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核定人员配置基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核定人数要有一个基数,而且必须严格执行。以深圳市为例,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需加强。比如,同样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的是3、4个人,有的是5、6个人,人为的因素较大,不利于管理。要真正做到“因事设人,量才任职”。因事设人,量才任职是要求就事择人,就能授职,使得组织内人事相宜,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所以,要核定人数,不能盲目用人。

(2)预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据统计,在当今现代化大城市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好坏与其供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在英国,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机构的设置和全科医生的分布等)主要是通过规定全科医生的注册居民数量(1800—3200人/全科医生)来实现的。注册居民多,全科医生就多设置。拿深圳来说,1997年就开始实施“每6000—10000名居民的社区可建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社区医生再平均分管这些居民。由于我国的国情与欧美等国不同,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所以,不能简单照搬欧美等国的做法,而应当成立社区居民组,每组为500—1000人,按组分别安排相应全科医生。通过预测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可以有计划地招聘或安排全科医生,做到有的放矢。

(3)制定满足人力资源需要的方案。重点包括职务说明、职务规范和招聘选拔要求等。在深圳,一般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等。

2.人力资源的储备

(1)各医疗机构的储备。一是医院人事管理部门,要及时发现和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有社区卫生服务经验的人员要给予“绿灯”待遇。二是要注意在医院工作的人员中寻找适合做社区卫生工作的人员,然后给予培训,使其能够胜任社区卫生服务岗位。三是各医院之间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共享信息,满足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

(2)后备力量的储备。就像足球运动,每个俱乐部除了一队队员外,还一定要有二队队员作为储备,否则,足协不予注册。同样,搞社区卫生服务,为了保持连续性和工作后劲,也必须有人才的储备。这种人才的储备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二是在校的卫生学校学生。三是医院的进修或实习生。

(3)加强大专院校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并给予开设绿色通道。

(4)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目前,深圳大城市都在努力实现退休医护人员的价值,但是在鼓励支持方面还有待加强。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管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目前人员的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严重影响社区卫生发展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也有一定特色。但是,社区卫生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社区卫生的人员管理更是问题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关注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管理问题,以不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中办发[2000]2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2]深圳市政府文件办公厅文件(深府办[1996]101号).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方案的通知

[3]潘云良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1):101

[4]吴照云等著.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4):315

第9篇:医学社区工作计划范文

====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

××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纺织路=号之=,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岁以上老人数====人,=岁以下儿童数====人,育龄妇女数=====人。中心下设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工作人员==名,其中全科医师==名,全科护士==名。

今年我中心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的契机,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力度进行中心的改造和软硬件建设

(一)开展中心的装修改造工程

今年,××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认真制定《创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及实施步骤,从基本设施建设、人员配备、完善六大功能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对中心进行了规划。在正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万元对我中心及下属站点进行装修改造,完成诊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室、预防接种等室的建设,配备了健康教育、康复器材等基本设施,经过改造,我中心采用了全市统一标志,整体环境简洁、宽敞、明亮,温馨,科室标志及路标清晰,能较好地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符合××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标准,得到居民普遍认同。

(二)开展====年××街社区诊断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街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六位一体”的功能,我们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保健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我中心以××街辖内常住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个居委会,再从每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户共===人进行了上门问卷调查,现已本稿件属于完成调查工作及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通过调查及社区诊断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和需求;确定社区中哪些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继而制订出社区健康促进规划,为政府制定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策略,社区综合干预计划和措施,合理利用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中心着重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积极开设特色门诊服务,建立专病档案

中心开设有日常的门诊医疗,向社区居民提供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中心还对外开设家庭病床,提供急救、转诊、出诊、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项目。中心与各站均配备了急救设施和急救药品,同时还与××区第一人民医院及三甲医院订立双向转诊协议,在就诊流程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将急救及疑难病人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并将康复者及时转回中心(站),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

依据====年的社区诊断情况,××社区居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此,我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成为××区卫生系统社区慢性病防治示范点。我们实施了==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并开设心血管病专科门诊和继续办好糖尿病专科门诊,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就医。一年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门诊服务======人次,为==岁以上的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次,全年心血管专科门诊达到====多人次,糖尿病专科门诊达到====人次,系统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新建高血压专病档案===多份。累计健康档案总数达====份;我们还开设家庭病床==张,并通过医生联系卡==小时电话预约、签定社区卫生服务合同等方式,提供送药上门、导尿、膀胱冲洗、插胃管、伤口换药、针灸、洗婴、孕产妇保健等特色服务。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已发生变化,肿瘤、心血管疾病成为辖区内人群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因此,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占==.==%,通过报刊杂志接受教育者占==.==%,发放资料占=.=%,上课占==.==%,其它占==.=%。针对这些情况,我中心与××街健康学校紧密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听健康教育课达到===多人次,举办义诊咨询=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处方==余种====多份,充分利用中心的宣传阵地共出+了==期健康教育墙报。

=、出色完成预防保健任务

我中心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提供规范的计划免疫门诊服务,我中心拥有宽敞明亮的计免门诊,接种室、儿保室、体弱儿室、体检测量室、健康教育等室布局合理,环境温馨舒适,做到了医防分开,减少交叉感染机会。计免门诊采用登记、划卡、收费一站式服务,从人员流向、消毒防护、药品分发核对等方面整合了注射服务流程,减少了家长排除时间,避免差错的发生,使流程更趋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中心除对辖区内居民完成计免工作外,还对流动人员进行追踪管理,每月与街道居委密切配合,抓好儿保建卡率,对外来流动人员坚持每月查漏、补缺。使每年接种率达==%。目前,辖区内外的居民都愿意选择中心的计免服务,这充分体现了计划免疫门诊服务拥有实力上的优势。今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妇女、儿童保健任务,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其中系统管理率为==.=%,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

=、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今年我中心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新修订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制订了发热门诊就诊流程,传染病报病流程,并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做到人人知晓,事事落实。中心还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会,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同时我中心加强了传染病信息网络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发热门诊、死亡病例、肿瘤病例等网上直报系统,全年中心无发生传染病漏报。

=、拓展社区康复服务

今年我中心积极拓展社区康复服务,与××街办事处一起成立了××街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康复指导员每月值班制度,完善了社区康复的各项工作职责,有五名医务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社区康复服务。开展了精神病康复、作业治疗训练、康复功能指导训练等==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全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康复服务达到====多人次。全年从上级医院转入社区中心或站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达到==人次。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中心开展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达到====人次,门诊产检达到===人次。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在中心和各个站都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专柜,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加强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今年我中心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促进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除了培训费给予报销外还在制度上确定所有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全年共派出==名医务人员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至今年年底我中心共有==名全科医师,达到了每万名社区居民拥有=名全科医师和==%的医师接受过全科医师岗位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三、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

今年初,我区启动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对此我中心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中心发展的重要契机,全力以赴,力争将工作做好做实。=月,多次召开办公会议和中层干部会,研究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发挥各自职能,确保完成任务。=月,将创建活动的任务分解具体分配到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主任手上,并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形成了以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各科室共同参与的创建活动管理系统,使我中心的创建活动每条线有人管、每件事有人负责,层层有人落实。在区级评估中我中心取得了一般的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先后招开了=次创建活动工作小组会议,对存在的问题逐条落实解决办法和负责人并进行整改。通过创建活动使我们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使全院职工改变了观念,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向着“创最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目标前进。

四、加快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困难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