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

医学教学方法全文(5篇)

医学教学方法

第1篇:医学教学方法范文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

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

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

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

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

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第2篇:医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探索

0引言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多个临床专业的边缘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始终处于处理急危重症的最前沿。面对大量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处理原则强调“时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则,要求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这就对急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专科医师的首发站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针对我院的急诊医学教学情况,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现报道如下:

1课堂理论教学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急诊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均为副高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良好的医德医风。授课教师均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授课前先在教研室进行试讲,通过后方可给学生上课,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性和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院还加强了后备教师储备,要求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室备课、听课环节,参加教学比赛,对于青年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1.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我院于年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由于早期教学经验不足,基本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统,不同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培养,但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感觉是在重复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程,体现不出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②临床实习阶段,学生感觉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头绪,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动手能力较差。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发现以教学法结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拟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因为新型教学模式是以患者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常见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临床思维培养盯。

1.3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授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授课,教研室主任协同教学质量管理科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无记名反馈教师授课情况,并根据评分量表打分,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医院临床教学

2.1急诊入科宣教

急诊科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性,为了减少学生对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惧,尽快进人实习状态,我们安排具有丰富带教经验主治以上医师对实习生进行人科宣教,其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工作环境、急诊科规章制度、常见急症抢救程序、急诊病例书写规范及要求、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宣教,学生们能较快进人实习状态,学习兴趣较前明显提高。

2.2强化诊断思维

对于急症患者,首要任务是评估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首先要排除风险最高、威胁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检查,并在检查时做好必要的急救准备。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患者,在诊断未明的情况下,应坚持诊断与治疗同步,边抢救边检查,不能消极等待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体现“生命第一”原则。我院临床教学侧重以常见急症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为中心,强化鉴别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经过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在接诊病人时做到心中有数。

2.3强化技能训练

由于目前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很多急救技术还无法在患者身上实施,故急救技能训练更多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我们采用学生先看教学视频,然后老师操作示范,最后分组模拟训练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学生模拟训练时带教老师必须在场,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然后督促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技术要领。对于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老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与家属沟通的难易程度,适时让学生进行现场急救技能操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2.4参与诊疗活动

学生掌握了常见急症的鉴别和处理流程后必须参与诊疗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巩固三基知识。对于病情及时间允许的患者,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侧重让学生参与诊疗活动,如量血压、做心电图、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等活动,必要时老师予以指导、补充。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学生应对老师的诊疗过程做好详细记录,抢救结束后,作为危重病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可强化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现场反应能力。

2.5加强医患沟通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而产生纠纷的根本原因更多在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不满,而非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赢得患者满意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医患沟通,首要环节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位置,才能体会到他们对疾病充满了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很容易对医生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反复强调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并在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热忱耐心的服务给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整个诊疗活动在紧张而和谐的过程中进行。

2.6规范出科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时,带教老师需根据实纲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常见急症的诊断程序及处理流程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常见急救技术。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重新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罗学宏急诊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铁城,于东明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西北医学教育

刘树元,王立秋急诊临床教学中急救思维培养的探索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第3篇:医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大班教学;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每年招生120人,实行大类培养。近年来,都是大班上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1)教室偏大,教师视野过宽,秩序较差。(2)学生玩手机者众多,课堂管理难度较大。(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不好,往往一讲到底,学生兴趣不足。(4)教学对学生关注不够,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面狭窄。(5)忽视学生的深层体验,学生学习动机弱化。以上诸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学方法单调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所致。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从2015年起,本教学团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经过二年的努力探索,取得较明显效果。兹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把多媒体用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大班教学,对提高大班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做法:一是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做好课件,把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汇集到课件之中,图文并茂地展示知识要点;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与学生建立QQ群和微信群,将现代研究的新进展经归纳分类后不断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更多地接受专业教育,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精髓。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在一节课中可以同时运用几种方法。如我们在讲授“经络”一章时,一边采用人体经络立体教学模型,一边采用平面经络图讲解,这种直观的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又如对某些概念难点,则采用老师出思考题,课后学生查阅资料,在下一节课时请部分学生来主讲,这种“翻转”式的讨论课也受到学生欢迎。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针对部分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学不得法、费时吃力仍掌握不好的情况,我们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其基本的要点是善听(课内)、善记(课内)、善思(课内外)、善议(课内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医学基础的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学生,教师釆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经研究发现,学生对讨论式教学方法颇受欢迎,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可为自己提供主动学习和展示学习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作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导演”,对学生的思维要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中医思维探索及研究,如此则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大大提高,将学生的被动接收式学习变成主动思考。通过这种讨论式学习,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种无形而潜在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是对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所起作用最形象的写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与学生交朋友,取信于学生。学生对你信任了,自然就愿意听你的课了。

6.通过设立助教,组建课程学生小组

大班教学的学生数较多,教师不可能与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近年来为每门基础课(大班)设立助教1名,以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同时组建该课程若干个学生小组,通过学生小组把学生组织起来,平时助教可通过微信或QQ向各小组下达自学提纲、布置作业和讨论题,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7.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第4篇:医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核医学;问题教学法;物理演示

实验核医学是开展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学科,包括基础、临床、实验和分子核医学等分支学科[1],其是核电子学、核化学和生物学等现代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2]。然而,当前核医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习课程的问题,实习课程中主要集中在医学相关实习讨论,忽视核物理、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等基础核医学的见习课程[3],导致学生对核医学学习和理解欠缺,且易产生辐射恐怖,从而失去兴趣。问题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老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答案,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当中[4-5]。本研究通过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探讨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善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16名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试验组平均年龄(20.51±1.43)岁;男生49名,女生59名。对照组平均年龄(20.86±2.21)岁;男生47名,女生61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Р>0.05)。两组均使用张永学、高再荣主编的《核医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学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101064内容包括核医学物理基础、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章节。见习场所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拥有SPECT/CT、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药物合成器及放射性药物质控等设备。在试验教学前,已经对两组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学生基础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情况进行分组分班教学,因此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均等。

1.2方法

试验组理论课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概念熟练掌握知识点;②7~8名学生为一组,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制订问题并建立假设;③文献资料查找,寻找解决方案,提出假设;④由教师主持,组内讨论、归纳和总结方法,论证研究假设;⑤教师整合结果,进行总结、拓展及补充,点明知识重点和疑难点。见习课采用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由教师演示和学生参与、配合完成,具体如下:①放射性药物制备与质控;②ECT药物的制备;③放射性辐射监测核医学物理实验,引出放射性核素示踪及显像原理、特点、临床应用及辐射防护。对照组理论课教学采用传统面授版书教学,见习课以教师讲解-学生参观为主的传统见习模式:见习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核医学现场,对医用回旋加速器、PET/CT室、SPECT/CT室进行参观学习。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教学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各发放了108张问卷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已进行预调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接触核医学前认知调查(核医学了解程度、核医学了解途径)、教学效果[是否有助于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是否认为核医学工作及检查可怕(或不可怕)、对核医学工作、学习深造是否感兴趣]。设计基础核医学课的考核测试题(内容主要以核医学物理、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知识为主),统一进行理论考核测试(卷面100分)和见习课考核(50分)。理论考核内容包括核物理基础、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非诊断、治疗和体外分析等;见习课程考核内容包括核医学科现场的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显像操作及辐射防护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各108张),问卷结果显示,在接触《核医学》课程之前,学生对核医学认知和了解不多,两组学生教学前对《核医学》课程的认知调查项目:“核医学了解程度”“核医学了解途径”的认知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1)。通过试验教学,试验组对“有助于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认为核医学工作及检查不可怕”“对核医学工作、学习深造感兴趣”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认同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表2)。试验组的见习课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3)。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的独立医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各科医生对其知之甚少,甚至个别医生谈“核”色变[6-7]。在实际医疗体系中,核医学科被视为单独的医技部门而被边缘孤立[8],无形之中妨碍了核医学事业的发展。在一些院校中核医学只是考查科目而不是主流课程,课程学时少且普遍不受重视。然而,临床中核医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核医学》课程内容不断变化,但核医学教学方法依旧没改变,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学习、了解更多的核医学新知识和拓展临床诊断、治疗的新方法。核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生的主要课程,很多学生接触《核医学》之前对核医学并不了解,如本研究调查中发现,在接触《核医学》课程之前学生对核医学认知和了解不多,只有部分学生(试验组20.37%、对照组14.81%)对《核医学》有了解(P>0.05);学生基本都是通过网上搜索、学长交流及老师介绍等途径(试验组87.04%、对照组92.59%)了解核医学,很少通过图书资料等其他更专业的方式。加上学生对核医学的宣导和对核物理基础及放射性药物等知识匮乏,使其对核医学具有恐惧和焦虑心理,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重临床主科、轻小科的学习心态,极大影响核医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爱好[9]。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问题为中心目标,并由老师主导的授课模式[10]。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答案,并在学习和寻找答案过程中领悟和理解答案背后更深层次的拓展知识是PBL教学法的核心[11]。医学教育领域上通过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获得显著效果[12]。本研究中,通过PBL教学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进行基础核医学课教学,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试验与教师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核医学辐射防护知识了解程度、减少对核医学恐惧和焦虑心理,甚至产生对核医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P<0.05)。

4小结

PBL教学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核医学认知、学习兴趣和考核测试成绩,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是基础核医学课教学中的初步尝试,还存在许多不足,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朱高红,吴斌,张海波,等.PACS结合PBL/CBL模式在泌尿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60-61.

[2]陈盛祖.医学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J].物理学与高新技术,2000,2(5):91-95.

[3]包宝亮,王雪梅.浅谈与核医学相关学科的教学体会[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教育版),2014,36(S2):403-404.

[6]杨卫东,王喆,李国权,等.PBL病例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3-94.

[7]王义亭.核医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卷首页.

[8]刘微婷,彭东.从中美对比中初探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1):133-135.

第5篇:医学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核医学;问题教学法;物理演示

实验核医学是开展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学科,包括基础、临床、实验和分子核医学等分支学科[1],其是核电子学、核化学和生物学等现代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2]。然而,当前核医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习课程的问题,实习课程中主要集中在医学相关实习讨论,忽视核物理、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等基础核医学的见习课程[3],导致学生对核医学学习和理解欠缺,且易产生辐射恐怖,从而失去兴趣。问题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老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答案,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当中[4-5]。本研究通过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探讨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善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16名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试验组平均年龄(20.51±1.43)岁;男生49名,女生59名。对照组平均年龄(20.86±2.21)岁;男生47名,女生61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Р>0.05)。两组均使用张永学、高再荣主编的《核医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学内容包括核医学物理基础、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章节。见习场所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拥有SPECT/CT、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药物合成器及放射性药物质控等设备。在试验教学前,已经对两组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学生基础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情况进行分组分班教学,因此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均等。

1.2方法

试验组理论课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概念熟练掌握知识点;②7~8名学生为一组,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制订问题并建立假设;③文献资料查找,寻找解决方案,提出假设;④由教师主持,组内讨论、归纳和总结方法,论证研究假设;⑤教师整合结果,进行总结、拓展及补充,点明知识重点和疑难点。见习课采用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由教师演示和学生参与、配合完成,具体如下:①放射性药物制备与质控;②ECT药物的制备;③放射性辐射监测核医学物理实验,引出放射性核素示踪及显像原理、特点、临床应用及辐射防护。对照组理论课教学采用传统面授版书教学,见习课以教师讲解-学生参观为主的传统见习模式:见习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核医学现场,对医用回旋加速器、PET/CT室、SPECT/CT室进行参观学习。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教学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各发放了108张问卷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已进行预调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接触核医学前认知调查(核医学了解程度、核医学了解途径)、教学效果[是否有助于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是否认为核医学工作及检查可怕(或不可怕)、对核医学工作、学习深造是否感兴趣]。设计基础核医学课的考核测试题(内容主要以核医学物理、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知识为主),统一进行理论考核测试(卷面100分)和见习课考核(50分)。理论考核内容包括核物理基础、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非诊断、治疗和体外分析等;见习课程考核内容包括核医学科现场的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显像操作及辐射防护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各108张),问卷结果显示,在接触《核医学》课程之前,学生对核医学认知和了解不多,两组学生教学前对《核医学》课程的认知调查项目:“核医学了解程度”“核医学了解途径”的认知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1)。通过试验教学,试验组对“有助于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认为核医学工作及检查不可怕”“对核医学工作、学习深造感兴趣”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认同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表2)。试验组的见习课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3)。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的独立医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各科医生对其知之甚少,甚至个别医生谈“核”色变[6-7]。在实际医疗体系中,核医学科被视为单独的医技部门而被边缘孤立[8],无形之中妨碍了核医学事业的发展。在一些院校中核医学只是考查科目而不是主流课程,课程学时少且普遍不受重视。然而,临床中核医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核医学》课程内容不断变化,但核医学教学方法依旧没改变,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学习、了解更多的核医学新知识和拓展临床诊断、治疗的新方法。核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生的主要课程,很多学生接触《核医学》之前对核医学并不了解,如本研究调查中发现,在接触《核医学》课程之前学生对核医学认知和了解不多,只有部分学生(试验组20.37%、对照组14.81%)对《核医学》有了解(P>0.05);学生基本都是通过网上搜索、学长交流及老师介绍等途径(试验组87.04%、对照组92.59%)了解核医学,很少通过图书资料等其他更专业的方式。加上学生对核医学的宣导和对核物理基础及放射性药物等知识匮乏,使其对核医学具有恐惧和焦虑心理,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重临床主科、轻小科的学习心态,极大影响核医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爱好[9]。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问题为中心目标,并由老师主导的授课模式[10]。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答案,并在学习和寻找答案过程中领悟和理解答案背后更深层次的拓展知识是PBL教学法的核心[11]。医学教育领域上通过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获得显著效果[12]。本研究中,通过PBL教学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进行基础核医学课教学,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试验与教师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核医学辐射防护知识了解程度、减少对核医学恐惧和焦虑心理,甚至产生对核医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P<0.05)。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