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根据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本文在总结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工作学习方式和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从而总结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61-03

随着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旅游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从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师队伍现状出发, 结合自己深入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的工作体会,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和方式。

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教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术性和职业性上的不同侧重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培养目标上的学术定向性,主要培养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鉴于高职教学的特色,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高职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确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有效方式。

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调查显示,高职教师来源单一,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高等院校硕士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而旅游行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酒店中西餐厅的主管和经理座谈了解我校实习生的工作状态,了解酒店企业专业用人需求特点,学习酒店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2)在酒店中西餐厅营业运营期间,以实习主管的身份留意观察酒店不同岗位的员工服务用餐客人的方式以及灵活处理客人纠纷的技巧。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总经理座谈,学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行业经验,为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提供教学建议。(2)与旅游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如何依据旅游客人的需求计调制作旅游线路,并学习组团计调如何向地接社询问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价格,然后再把完整的报价和完整的线路行程汇报给旅游客人,从而为旅行社计调业务的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完善的思路。(3)与会议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旅行社如何向会议主办方提供完善的会议接待方案,具体而言包括酒店会议场地布置、参会人员的酒店住宿安排以及参会人员接送服务的车辆安排。(4)与公司财务总监座谈,学习了解旅行社在经营上的办公费用开支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从而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在财务方面的教学提供行业经验和建议。(5)参与旅游客人和参会客人的接送服务接待工作,学习旅行社在接送服务环节的接待要求和服务流程,为旅行社接送服务环节的教学积累真实的教学案例。(6)参与单位团队京山鸳鸯溪漂流一日游活动的跟团实习活动,了解学习旅行社在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旅游安排情况和旅游费用的支出情况与公司利润的获取情况。(7)参加公司每周日早上的例会,听取公司各位同事对旅游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公司总经理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本周工作计划的安排,依据自身的顶岗实践情况谈收获与体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8)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从而学习了解设立旅行社的法律程序和所需要的文件资料。(9)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公司在旅行社业务、人事、财务、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文件,从而全面了解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流程,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性制度,帮助公司走向正规化发展。(10)协助公司总经理与两个业务总监完成对我校2011级导游专业学生的校园招聘工作,从而学习了解旅行社的用人要求和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工作要求。

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在深圳宝利来大酒店中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天时间,在深圳宝晖商务酒店西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一周左右。笔者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酒店中西餐厅的经理和主管们学到了很多酒店餐饮经营之道和餐饮服务理念。(2)在餐厅里,笔者认真观察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深刻认识到餐饮部实习生的辛苦。(3)在酒店餐厅,笔者观察了对用餐客人的服务流程以及用餐客人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为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通过向酒店的经理、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学习餐厅经营和服务的方式和理念,笔者认识到酒店对实习生看重的是灵活性和开口服务能力,从而也培养了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在武汉臻航国际旅行社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周时间。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旅行社总经理学习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经验,完善了自身对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2)笔者向旅行社的计调和导游业务能手学习了旅行社计调业务流程和导游带团工作流程。(3)通过参与旅行社接送服务和跟团实践活动,笔者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高职教学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笔者协助旅行社总经理完成了面向我校大三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认识到旅行社行业人士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还得有在旅行社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

笔者通过在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收获颇多,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有必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我还认真思考了以下几种顶岗实践方式。

与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座谈,学习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是在不影响旅游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向旅游企业专业人士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和服务方式,从而有利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思路和指导高职学生对旅游行业有全面的认识。比如,笔者在酒店中西餐厅顶岗实践期间,深刻理解酒店餐饮主管所说的“分工不分岗”经营服务理念。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深刻感受到中小型旅行社通过长期经营已经积累了很多老客户,而且非常重视诚信经营和旅游服务质量。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笔者还了解到以组团业务为主的旅行社对待不同客户会收取不同的费用并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团款收取方式和时间。

参与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基层服务人员了解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教学案例 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期间,高职教师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基层服务人员了解他们在处理客人纠纷或带团过程中如何处理客人异议等,了解从业人员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生动的案例。比如,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认真观察了计调人员如何依据客人的要求与地接社、酒店、票务等旅游服务供应商落实旅游接待计划,还亲自参与了接送服务和一日游跟团活动,这些都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帮助中小型旅游企业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 经过暑假为期两周的顶岗实践工作,笔者感觉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深入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工作,不仅能向企业专业人士学习旅游业务工作流程和旅游服务方式,还可以依靠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向旅游企业走向正规化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笔者在武汉这家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曾经在旅行社总经理帮助下完成了公司在业务、人事、财务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化文件的撰写工作。

深入大型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不仅可以为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还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比如,可与大型旅游酒店集团合作研究酒店与学校“订单班”培养模式,为酒店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酒店实习生,可与大型旅行社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旅行社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等。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以课堂教学为主,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项目较少,所以可以借助顶岗实践的机会,与旅游企业合作完成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从而为旅游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高高职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笔者经历了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以后,在综合考虑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学队伍现状的前提下,感觉收获颇多,不仅完善了教学思路,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还与企业合作完成了横向课题的研究。希望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企业鼓励高职专业教师每年寒暑假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一段时间,对更好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陈永遥.基于企业顶岗实践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张君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实施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孟迪云.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4).

[5]张翠明.高职教师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2(8).

[6]王珊珊.浅谈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7]杨玚.浅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9上).

第2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途径

社会实践是高职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高职生择业、就业、创业的前提。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和培养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够就业、创业打下一个坚实地基础。

1.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涵义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反映个体合理运用自身已具备的知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反映个体主体性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一般实践能力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一般领域中,其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解决各种综合性问题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从事特殊或专业性实践活动所必备的能力,解决专业领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则是指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和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高职院校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本的培养模式,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以致用,深入实践”,高职生的学习重在实践,这对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推测与判断所具备的某些心理条件。80后、90后的学生从小在溺爱中长大,“蜜罐”里泡大,即使在学校,老师也是对孩子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所有人围绕着他转,学生一旦面临困难就无所适从,这就使得中国的年轻一代在对社会认知上存在较大的缺陷,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是让高职生以一个“准社会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因此,许多工作就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而不是一群人帮助他解决困难,这就使得他对社会、对自身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独立生活,独立生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练自己;其次,社会实践可以培养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不是高职生个人孤立地进行的,他必须与各色各样的人员进行交往,只有学会交往,才能正确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事业成功。

3.提升高职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

为了提升高职生社会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专业能力培养、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实践成果交流以及管理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促进高职生长才干、讲奉献、树品格、精专业,增强社会责任感。

3.1高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不仅是一种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应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高职生假期社会实践更应该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专业是高职假期社会实践的目标之一。只有这样高职生才具有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工作能力。

因此,需要积极分析研究社会实践与专业、企业的结合点,更好地搞好高职生的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对接。我们应在高职生社会实践立项中寻找与行业企业的切合点,调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才能真正地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的融合,达到社会实践增长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目标,使学生更快地成为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

3.2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提高高职生实践能力

以培养和提高高职生实践能力作为突破口,加强高职生就业和创业教育,将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增加高职生就业机会。高职需要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重视顶岗实习,引导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包含实验、实践、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1]

3.3交流社会实践心得,强化社会实践效果

不论哪种形式、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最后的总结和交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报告会、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让高职生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扩大社会实践的成果,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分享社会实践的成果,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同时,通过表彰先进和优秀实践个人的方式,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并在全校掀起参加社会实践的热烈气氛。

3.4构建高职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高职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主要从组织管理机制、全过程参与、全员参与和建立社会实践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构建,确保社会实践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下去。

3.4.1建立全员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

学校党、政部门要成立高职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党(校)办、院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单位为成员。其职责是部署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明确指导思想、实施方案、步骤和内容、划拨经费、制定考核办法等。同时各二级院系成立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由院系团总支牵头、党总支、教研室、学生会派代表参与、负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只有这种上到校领导,中到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下至普通学生,全体参与,才能解决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全员性问题,才能解决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问题。

3.4.2建立全面参与的管理机制

全面参与是指轮岗作业,即拓宽实践项目。目前,在高校高职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一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文体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如家教、货品推销员、餐饮店服务生等等。

3.4.3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的服务保障体系

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实践服务保障体系。[2]要建立一个部门、一套完整管理制度,保障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安全。同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学生维权,在实践过程中与用工单位发生劳务纠纷、受伤或者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要有具体的部门出面与用工单位交涉,尽可能的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总之,各高职学院应该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下转第50页)(上接第9页)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教育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科]

【参考文献】

第3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从本质上,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克服高职教育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组织不强、引导不力、形式单一、内容肤浅等缺点,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探讨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长效机制十分重要。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

实现思想教育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现观念构建中理想与现实的理性调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解构阶段,需要多方接触和积累,不断丰富与调节即将成型的价值观念体系。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感受社会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和张力,从而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并调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而不断矫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在这种理性的调节过程中,大学生即将成型的价值观念体系因为受到现实社会的检验而会变得日益成熟。

实现技能教育课堂与社会的平稳衔接课堂教育强调逻辑的阐释、推理的论证以及间接经验的传承,并在阐释、论证与传承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授累积与技能的培养提高,使受教育者拥有一技之长和安身立命之本。而社会需求是现实和理性的,其运行遵循客观规律的指引,传统的课堂教育可能会偏离或者滞后于现实的需求,使课堂上所传授的技能在现实中不具备效用场,从而浪费了资源、荒废了时间,社会实践可以使师生在社会中感受技能的生命与潜能,获得生产一线的技能资讯与情报,使技能培养紧跟社会需求,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探求技能,掌握技能。

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

师资队伍建设功能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充足的实践经验,从而在实际技能的丰富与拓展上给高职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教益。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可能全部由实践第一线的熟练工程师担任,因此高职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是以员工角色顶岗工作,还是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实际操作,或者以参观学习和科研课题研讨等方式进行实践,都将促进其理论的丰富与技能的提高,从而体现出建设与高职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的功能。

课程体系优化功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将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或者带到课堂,可以实现课程体系优化的功能。如我院涉外秘书专业的学生在“广交会”上亲身经历贸易单证的填写以及报关手续等相关工作,对他们以后从事外贸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专业指导教师亲身感受“广交会”上的各种信息并将其反馈到教研室,在涉外秘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增加相关的外贸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环节,可使课程体系更具有社会适应性。

技术素养提升功能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其所培养的高职毕业生是介于工程型与技能型之间的技术型人才,社会实践可以使高职生将理论与技术嫁接到实际操作上并谋求一定的技术改良。例如,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公司人员的要求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相关案例资料,开发出网络营销商务平台,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评价,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相关的平台建设经验。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素养组建了可提供小型商务平台的外包制作服务工作室,这是实践可以提升技能的经典案例。

校企合作推动功能实现灵活的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校企之间的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也可以加快企业的技术革新,使两者均可受益。教师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学生在企业中接触一线设备与技术,使理论与技能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校企之间的友好合作与良性互动。在这方面,国内第一家校企合作的物流学院——南方物流学院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佐证。

就业品牌推广功能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就业品牌的打造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社会实践,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素质纠正企业的偏见,从而为自身正名、为院校增光、为高职教育立威。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良好素质使他们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也使学院在酒店业有了良好的口碑和魅力。

高职教育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

完善制度完善各项实践制度,既能促使各种力量共同关心、支持社会实践活动,又能确保实践方案落到实处,更好地完成设定的实践目标,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首先,应完善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制度。要将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和学分体系,将社会实践课程作为必修课和必修学分,制定出教学大纲和学分细节,明确实践环节的比例与计划安排,建立科学的定量指标,并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防止和纠正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随意性和不平衡性。其次,要探索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制度。高职教师只有经常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参与科研活动,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完善,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再次,要建立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综合基地,从制度上克服教学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断层等问题,使技能培养更具针对性。院系可与企业签订有关开展实践活动的协议,明确实践活动的项目情况、服务方式、后勤保障等具体内容和要求,规定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开发基地的资源功能,以取得人力、物质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基地应兼具教学、科研、生产、育人的综合功能,由基地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丰富内容要科学地界定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地位和作用,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首先,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主题。只有富有时代性、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赋予实践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其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体现个性。个性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宗旨,特殊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的,在实践项目的设计上要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践活动的项目上,应允许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所处年级、个人兴趣与特长自由选择,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实践兴趣。再次,要使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推荐相结合,使与高职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和强化其实践意识,使社会实践的效果更具长效性。

科学管理要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专业人员和辅导教师双重指导方式开展社会实践、以及时总结、常抓不懈的理念坚持社会实践,从而保障实践激情的长效性。首先,要点面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点上,从热点问题、专业实习的角度组织精干队伍,进行示范性实践,在面上,以各专业、各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广泛动员与宣传,形成全员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潮。其次,实践过程要实施双线指导。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由辅导教师进行思想指导。在考核上要听取专业教师、辅导教师、实践师傅三方的意见,摒弃以实践报告为唯一考核依据的做法,以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考核社会实践效果。再次,要完善总结制度,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应将实践经验总结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从时间上加以延伸,从内容上加以拓展,从意识上加以强化,力争实现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朱顺祥.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4,(6):18-20.

[2]马丽,周莉.加强高校社会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J].科技资讯,2005,(26):170-172.

[3]赵丽霞.对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性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2-125.

第4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主导;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即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这一思想反映在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形式上,则表现为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及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课程改革,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下面结合作者在承担社会医疗保险相关教学活动时进行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就医疗保险而言无论是理论教学体系还是实践教学体系,都应建立在对医疗保险具体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职业能力一般分为关键能力与一般能力、综合能力与具体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对学生就业和今后在某医疗保险职业岗位上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能力。学生缺乏这些能力,就无法胜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因此,将社会医疗保险设置为实训主导型课程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重点保证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本课程将社会医疗保险分成了理论部分与实务部分。其中实务部分采取实训的形式,课时超过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1 总体设计

本课程的显著特征是和社会医疗保险实践运行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在教学应注重社会医疗保险的实践性和实务性。《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并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训部分相互关联、相互结合,以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该课程分为9个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医疗保险概述、系统构成、基金管理、政府管制、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并且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规为依据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课程目标

通过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知识,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

职业能力目标:能明确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知道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参保人、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熟悉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能阐述几种医疗保险的模式及特点;能明确医疗保险账户是怎样进行划分和管理的。能说出杭州市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药品目录是如何规定的;能明确杭州市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部分内容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分成了9个工作任务模块,每个工作任务中都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总课时合计54个,具体安排如下:

(1)认识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阐述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和作用等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信息。(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教师讲解和浏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认识社会医疗保险;b、通过浏览卫生部农村合作医疗网及其他相关网站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任务作用,清楚社会医疗保险各方关系。(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以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b,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3)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基本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能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以医保部门近年来对于医保基金进行查处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了解政府如何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进行管制(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讨论、对比不同政府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系统的管制方式。

(5)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了解医疗保险的几种模式及几个主要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收集资料,比较几个主要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6)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学生能了解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观摩浙江省及杭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让学生建立关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基本框架,为后面相关的实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参考课时:l 2)

活动设计:a,以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医疗保险账户的划分及其管理;b,查找杭州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c,查找国家及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d,查找杭州市级医保关于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及费用支付的相关政策。

(8)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了解我国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制度。(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为基础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9)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了解杭州市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进行实践操作(参考课时:12)

活动设计:a,查找杭州市关于企业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老年居民、少年儿童、城镇居民等各类人员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并能进行实践操作;b,查找杭州市关于医疗困难互助救济制度的相关政策。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训练过程。这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训练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实践经验表明,财经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训练体系,应该包含基本技能的训练、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综合

技能的训练三种类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以编写实训报告作为载体。

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着重解决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从事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实训报告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学生以自身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体的风险和保险需求的分析,那么在以后从事医疗保险相关工作时就能运用这种技能对客户进行相应的分析,这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效的考核体系

1 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 强调目标评价。

3 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述内容进行评价:认识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能力,评价分值10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评价学生整体认识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能力,评价分值15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评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保基金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评价分值10分;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评价学生对不同政府管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评价学生对不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学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操作能力,评价分值5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评价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10分;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评价学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分值10分,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对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30分。

说明: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综合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3:7的方式记分。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四、教学实践反思

自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应该有更多的影像资料、配套软件引入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效果。结合教学情况,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 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高处理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第5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摘 要】中国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学校实践育人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正逐渐成为当下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实践育人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型更是值得思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我们应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出应用型、知识型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快发展出力献策。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学校 实践育人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化,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实践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职业学校工作的主题,也是事关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一次考察时曾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实践育人,非常关心年青一代的成长。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目标

构建创新性职业学校实践育人体系的目标是以德育教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学生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宗旨,以安全着陆、稳定就业为基本导向,注重教学中思想教育、知识技能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结合,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并且能适应当代职校生发展的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它是一种思想政治理论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结合,把职校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去,突出政治修为,提升素质修养,构建职校教育实践新体系。

二、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内容

职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实践,加大对社会的认知度,组织各种社会调查、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性工作。职校学生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就业,步入社会,走进企业,所以职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体系可以从企业的五大组织体系(即:价值观、机制、技能水平、企业文化、企业职工)中进行剖析、学习与借鉴,转化为学生实践育人教育所用的:育人价值观、培养合格人才、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全面开花,进一步得到人才的有效转型,促进育人体系的早日实现。

(一)育人价值观

职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对学生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政治修养。职校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有针对性的去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现行政策及新形势,了解国情、认清形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合格的人才

实践育人体系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所用。所以,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实现他们的理想报负。

(三)构建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社会实践育人的基础,必须要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有序的进行,防止脱节。要树立德育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的工作制度,筑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也就是说,构建社会实践育人工作要以学校党支部、团委为基点去带动其它工作的进步,在各项工作进程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关注职校生的信息反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顾全大局,促进职校生的茁壮成长。

(四)实践育人体系要保证全面开花

1、在育人体系的实际工作开展当中,要学会充分利用基层组织的先锋模范和协调作用,使职校的校、系(专业部)、班之间相互依赖,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之间相互依托,但又各有侧重,能凝聚合力,营造和谐气氛,去吸收更多的积极分子,共同进步。作为职校老师及领导干部人员有责任参与到学生的工作实践中来,为他们做好正面的指导,提供正能量的服务,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职校生带着理论的头脑走入社会,体验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把各种情况做好预测,防止突发事情的发生,也增强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且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网络来为育人体系服务,因为电子网络传递快、方便实用、交互性强等优势而受到当代学生的偏爱,可以运用这种先进的交流工具作为实现学生相互沟通的桥梁,深入学习的纽带。

三、职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具体要求

实践育人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活动等形式,在加强实践育人时,要将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当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实践教育中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积极组织职校生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和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技能,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认识劳动的意义,树立劳动意识,把劳动看作是最光荣的。努力培养热爱科学技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社会调查中提高思想觉悟

职校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能够深入认识社会,对社会有客观准确的认识,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而加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社会调查中,职校生会发现一定的问题,会看到我国进入新时代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三)在志愿者服务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要求志愿者本身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职校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包括义务劳动、文化培训、时事政策宣传、科技咨询服务、技术攻关、科学普及等。职校通过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职校生自觉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

(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树立自立意识

第6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实践

一个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但更要锻炼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我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渠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高职学生应在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四种能力。

一、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这是一种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同一个教学班,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同。由此引出如何学习这个问题?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的是追求“记住”知识,而高职学生应当追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突出问题,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多提几个“为什么”,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和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才能激发出来。高职院校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课堂,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当老师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与发言:一是用自己的的语言概述上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二是针对老师留的课堂作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是根据课本的知识点联系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组织协调能力

无论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每一名高职学生都要踏踏实实,增强自己在团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作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才能不是空洞地挥舞手中的权力棒,而是依靠自身的工作成绩去影响身边的人。要学会与人协作,锻炼自己在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经验表明,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就一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品行端正,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善于与人合作,会与别人交谈,这样做就为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实践锻炼中,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尽量多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做工作的有心人。

高职学生已经脱离了少年的稚嫩,逐步走入成熟,高职校园这个平台正好给了我们这个过渡的桥梁。在高职院校中有学生会、各个社团组织,高职学生可以参加各个学生组织,在集体中学习,在集体中合作,在集体中进步。也可以在集体内部组织积极有益的活动,在组织、策划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总结该次活动的亮点和不足,在总结中不断进步。例:学生会的学习部监管同学们的学习和课堂情况,督促同学们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体育部,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各种运动竞赛,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增强身心健康。在学生会和班级中积极参加各种工作,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与人交流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增强开放心理,提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与人交往沟通不仅仅需要真诚、勇敢,需要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还要有技巧与方法,尤其需要在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并总结经验。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组织来说,通过交往沟通,能够保持组织系统的活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当代高职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客观真实地评价他人,学会与组织沟通,增强自己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组织对自己的认可度。同时,要学会与社会进行沟通,在社会实践中科学地认知社会,有效地参与社会,积极地影响社会。

高职学生要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同学一到公众场合就说不出来话,本来自己挺有想法的,但是却不能流畅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今年亚青会在南京召开,各大院校开始招收亚青志愿者,这对高职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加入亚青会志愿者团队,不但可以增强高职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开阔视野,同时还可以接触来自亚洲各个国家的友人。高职学生团队组织的支教活动,部分高职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投身支教活动中去,在边远的云南、广西等地支教,亲身接触那里的乡亲们、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和那里的人们亲切的交谈,传授给小朋友们知识,这所有的经历对高职学生的交流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又叫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一是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前者是指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作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后者指一般人的创造能力,是多数人的创造能力。虽然每个正常人都具有创新的潜力,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社会需要科学家、发明家,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因材施教”,爱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改变在个性问题上的陈腐偏见,把培养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学生学有所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当“老师”,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创新富于问题之中,即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解决问题,探求新知识,开发智能潜力。鼓励、尊重、保护学生探究问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先用常规的办法理解和解决问题,尔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联想中浓缩精确的结论。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鼓励师生间展开真诚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胡思乱想”,尽量去想最佳的方法,去找最优化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那闪光的智慧的火花,尽管她是幼稚的。

社会实践是一个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获得成功,是正常的情况。高职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的态度,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受挫归因。挫折虽然能够给人带来心情的不愉快,但同时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竞争不仅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友放.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2]杨健全等.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学教育研究,2006(3).

[3]刘加宁等.经管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2004(5).

本文系江苏省高职学生创新项目“基于实践导向的帮助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01312679002Y)的阶段性成果。

第7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在**邮政引起强烈反响。各基层党委、总支高度重视,各单位迅速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要求,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一、充分认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邮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局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做的工作。正在进行的企业改革,任务繁重,涉及到全局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正确面对改革,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全局干部职工在新时期新阶段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构建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邮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提高职业文明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邮政精神文明建设,加快**邮政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争创全国文明单位目标,做好奥运会的邮政服务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贯彻**邮政争创全国文明单位规划和奥运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弘扬正气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正气。深入人心,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理解“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熟知“八荣八耻”的行为规范,使“八荣八耻”人人皆知,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广泛共识。联系实际,就是要立足自身,注重言行,着眼养成,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贯穿到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中,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成为全社会的道德规范。弘扬正气,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践行“服务人民,造福职工”的企业宗旨和“用户是亲人”的服务理念,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加强**邮政的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全社会树立**邮政文明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宣传教育

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中心组理论学习和职工奥运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局总体工作安排。广泛开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宣传教育,利用党团员活动日、班前班后会、职工培训等方式,采取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向劳模学习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邮政周报》、《**邮政电视月刊》、《**邮政党建网》、《学习与实践》和《班组学习材料》等局内宣传教育载体,要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力度,运用言论评论、理论文章、通讯报道、劳模访谈、职工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报道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的进展和实效,及时宣传推广各单位富有成效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总结和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注意发现和宣传普通职工中的道德楷模,发现和宣传职工身边的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激励职工见贤思齐、积极向上;要制作播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光盘并向全局下发;要在全局办公场所特别是支局所等对外营业窗口设立宣传荣辱观的标识,让职工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

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三创建一争当”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和邮政奥运培训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局干部职工参与道德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贯穿创建活动全过程。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表率。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在本职岗位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职工要立足岗位做贡献,创造一流业绩。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向王顺友和“爱心邮路”学习相结合,与向东四邮电局、百万庄共青团邮电局和许国富、沈智慧、韩伟等先进单位、个人及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以先进的思想凝聚职工,以模范的事迹激励职工,以身边的典型带动职工,培养和造就一支知荣明耻、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诚信服务、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

要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局干部工作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方面有明显进步,全局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五、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各基层党委、总支要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责任机制。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职工创造的新鲜经验,动员全局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责任,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级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

第8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金融学专业三本学生是许多财经类高校的重要学生群体,其数量在一些高校甚至超过了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人数。相关学校对金融三本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基层金融机构培养业务人员。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素养,更要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与社会交际或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就业能力,也关系到相关院校的竞争力与发展前途。由于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偏差,目前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社会实践评价指标规定不完备、不合理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针对金融三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激励与规范,已成为院校决策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行实践做法与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金融三本学生的社会实践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结束时的暑假,[1]第二阶段是毕业前的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实习形式或集中、或分散。集中实习由学院或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由老师带队统一组织与管理。由于带队教师少,经费不足,特别是可利用的社会实践单位数量少,接收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一般只能选择分散实习。即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独自进行实践。实习前,学院或系会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对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与注意事项做出说明,其中硬性规定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写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总结或实习报告,实习结束由实习单位签署实习表现评定意见。最后由专业教师或实习带队教师依据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总结给出实习成绩。从实习成效看,集中实习优于分散实习,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社会关系资源丰富,加之个人对实习较为重视,实习收获较为明显。但对于多数学生,由于联系实习单位难,加之个人重视程度不够,实习过程缺乏专业指导,整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使实习过程甚至流于形式。从制度设计角度讲,学校对实习规划设计不周,缺少一套完备的实践评价体系,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

1. 评价对象狭隘,仅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对相关职责部门的约束与考核。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相关职责部门、班主任和实习单位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要让实习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当事人也要做好服务、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如学生会、就业中心及院系领导等应该利用自身的一些便利条件,为学生联系适宜的实践单位。班主任和专业教师除进行组织协调外,还要就实习有关问题进行综合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标,了解实习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或事项等。使实践考核指标的设计既要针对学生,也要针对有关职能部门与责任人员,只有调动各方围绕实践活动相互配合、发挥协同效应,实习活动的育人效果才可能充分体现出来。基于现实情况,实习实践考核指标主要是针对学生单一主体而设计,对学校或学院(系)各有关责任方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职责规定与要求。由于对相关职能部门或责任人的考核缺失,导致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实习接收单位难以落实,或因相关知识缺乏等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实习活动难以按计划正常开展。

2. 成绩考核过于依赖学生的实习汇报与总结,忽视对实习过程的跟踪、检查与指导。长期以来,主要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评价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习成果汇报而设计,对实习过程的考核往往重视不够,可谓是“究其一点,不及其余”。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一般是在实习结束,由专业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或汇报进行一次性评定。由于校方对三本的学生要求相对较为宽松,出于为学生毕业考虑,教师对实习成绩大都会判定为及格或中等水平以上。这种不问过程,只考核实习”结果”的实习实践评价方式,使得不少学生滋生了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如有的学生虚构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不愿参与实习或找不到实习接收单位,为了取得实习单位证明甚至不惜伪造单位公章等,导致社会实践完全流于形式,严重削弱了社会实践对学生强能力、增知识、长才干的积极性,诚实守信的金融理念无法有效确立。

3. 部分考核指标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考核指标既是实习实践行动的指南,更是评价实习实践效果的依据,如果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就会让当事人感到无所适从。指标内容抽象、实际操作难是实践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在实践部门或单位中引起良好反响,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有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等,这些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因标准过于抽象,在实施评价时需要融入太多的人为主观因素,评价结果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导致评价本身固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实践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实习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应该以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宗旨,本着“权、责、利”相统一、激励约束相融合的基本原则,对实习工作筹备组织、实习内容规划设计、实习过程的协调指导、实习成绩评定等一整套工作进行系统的筹划、设计与安排。基于这种考虑,实习考核指标的设计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全方位与全过程相结合。要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不仅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也需要学校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与热情参与。全方位是指考核指标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也要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当事人列入考核对象。全过程是指考核指标设计要涉及实习实践全过程,包括实践前的准备、组织协调,实践过程的跟踪指导和实习实践总结交流三个阶段。

2. 一般与重点相结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应满足指标的完整性,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审视、分析实习全过程,比较明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公正地对实习质量和实习情况做出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但是指标设计也要避免面面俱到,在强调多方位全过程的同时,要突出实践中每个环节的重点与关键问题。

3. 指标含义明确具体,具备可操作性。明确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通过考核指标对有关当事人在实习过程中的职责与工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评价指标明确,简单易行,既能为被考核方所理解接受,成为被考核方的激励因素,又便于评价过程操作实施,定量处理,比较容易的获得综合性结论,以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指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对于顺利推进实习实践就越有帮助。

4.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社会实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空间离散(晨曦,石新明,2008)。虽然学生所学专业相同,但个人的家庭背景、实习单位不同,加之兴趣爱好、职业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考核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学校的总体要求,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大的问题和总体目标上,要统一要求,在细节问题和具体活动方面,可以灵活变通,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所在单位工作与业务特点,对实习具体目的、实习进度和实习内容自行做出安排。

(二)指标体系结构与评价标准

基于上述原则考虑,我们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设计内容汇总到表1。

关于评价指标的几点说明:

1. 评价量化结果实施百分制,每一个二级指标的评定包括A、B、C、D级次,四个级次的分值权重分别为1、0.8、0.6、0.4,把每一个二级子项目的分值与相应级次的权重值相乘就得到该项目的得分,所有项目的得分加总就是总的实践考评得分,总考评的成绩级次分优(85~100分)、良(75~84分)、中(60~74分)、不及格(低于60分)四档。表中每一项评价指标都给出A、C级标准,介于A、C级标准之间者为B级,不足C级的为D级。

2. 该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当事人在实习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综合考核,如果要对学生进行单独考核,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实习规划(事先)、实习日记(事中)和实习总结报告(事后)进行综合评定。

3. 考虑到三本学生总体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强化实践督导是保证实习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对一级指标“教师指导”的子项目――“教师指导方式与指导频次”给予了相对最高分值。

4. 在一级指标“组织协调与管理”项目中,我们给予其二级子项目“联系实习单位情况”以最高分值,理由是拥有实习单位是完成实习的最重要条件,因此为学生实习联系接收单位应该成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个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

三、配套措施

第9篇: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模块式教学 实施策略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基础。

近年来,“基础”课加大了课程改革力度,重要尝试之一是运用模块式教学。它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模块内又分成不同专题,从感受——认知——分析——把握——训练——实践等几个环节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模块教学解决其思想深处的不同问题;强调在“做中学”,通过不同模块的实践,提高其在职业活动中必备的思想政治法律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强调学习道德法律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的三位一体。因此, 运用模块式教学能有效地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法律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基础”课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式教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全面了解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思想状况

实施模块式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较为详细的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专项能力分祈。首先应去产业界进行咨询,确定构成某职业的各种工作岗位,按复杂程度说明职业范围内的具体工作;然后说明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最后描述每一专项能力的标准,并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排出顺序。其核心是职业能力分析。基于此,“基础”课实行模块式教学需要首先做好学生的职业分析和能力分析。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专业系部合作,在他们去企业调研的时候一起做好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能力要求分析。为此,我们要做好两种调研,其一是企业相关调研,目的是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其二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明确学生思想现状与职业能力相关要求的差距、课程改革的方向。根据我们的调查得知:不同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在思想道德法律修养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能力要求大同小异,都是要求职业者具备基本的公民素质、较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态度、必备的法律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专业的从业者还应具备对本专业发展所借重的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力。另外,所有职业都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关键能力,如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二、按照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块

基于以上分析,在对中央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统编教材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对“基础”课内容进行整合与构建。从加强高职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法律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应确定以下三大模块十个专题六大实践主题的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思想道德教育(简称道德模块)。

包括理想情操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特别要结合职业理想,重点解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使高职学生具备初步的自我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提升实践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块中,采取专题式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七讲:

第一讲,转换角色,定位自我,大学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第二讲,承担人生责任,确立崇高理想信念。

第三讲,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四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五讲,养成良好品德。

第六讲,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与家庭观。

第七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第二模块:基本法制教育(简称法律模块)。

包括法理、宪法和其他部门法,旨在帮助高职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初步学会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领域法律问题的能力。另外,重点要针对不同专业,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讲解不同的相关法律规范。

这一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各专业共同的必讲部分第八、九讲,选讲部分的第十讲,一共三讲:

第八讲,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第九讲,了解基本法律制度,实践法律规范。

第十讲,针对不同专业,重点讲解不同的相关法律规范(如:环境法、专利权法、合同法、商法、保险法等)。

第三模块:实践教育(简称实践模块)。

马克思认为,实践首先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实践模块教学是实现受教育者社会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内化和外化相结合的中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上的融汇贯通,时间上的交替进行,使学生在正确认知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提高综合素质。根据现有的客观条件和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实际需要,可以确立以学生成长需要、不同职业道德要求和相关政策理解力为重点,包括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两型社会建设、专业服务社会生活及调研等在内的五大实践主题。

第一实践主题:实现角色转变,规划学业生涯,重建人生理想。实践活动方式:参观校园、座谈交流、心理游戏、写学业规划书。实践目的:通过上述活动,帮助学生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理解,学会接纳自己和学校的现状;帮助学生重新定位;制订具体可行的计划,实施自我监督,踏实走好入学第一步。

第二实践主题:“两型社会”建设及各专业社会发展状况调查。实践活动方式:个人或多人合作,了解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相关产业政策,同时在校园周边及所在城市开展社会调查、宣传等,为社区、学校、家乡“两型社会”建设出谋划策。实践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政策理解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实践主题:走出人生观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关注与学生利益休戚相关的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由学生收集多元案例,开展班级大讨论。实践目的:通过各抒己见的讨论或辩论,增强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实践主题: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案例辩论。通过相关法律知识学习,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实际,搜集相关案例,开展课堂辩论。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法治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第五实践主题:假期“三下乡”、社会服务回家乡。高职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城镇,利用假期回家之际,向家人或乡邻宣传科技、卫生、法律等知识,开展专业社会服务活动,并完成相关调查报告。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大模块均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方面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将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彻底打破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在现有课时条件下,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去学习、实践,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制订模块教学大纲、整合模块教材

教学模块和主要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就需要写出新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设计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条件、教学方式,开发模块课程课件和教材。必须要强调的是,“基础”课要求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我们应该对现有教材按照模块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整合,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

四、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全过程指导

在模块式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负责按各工作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编制模块学习指南。尤其是实践模块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当年国际、国内和行业形势发展,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工作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践行式等方式方法,将课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心组织,严密部署,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又坚持全过程的跟踪指导,做到既有前期的指导,中期的跟进督促,又有后期的总结。期间还要不断给学生注入信心,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定与鼓励,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改革评价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考核成绩的构成也应该是模块式构成。具体包括理论知识模块考核和实践模块考核。评价方式进行相应改革,理论考核主要是道德模块和法律模块的理论知识考核,主要由期末测验(开卷或闭卷考试均可)和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组成。这两个模块的考核可以占到总评成绩的60%。对于实践模块的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是学生的“知行统一性”,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是否和谐统一;考核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合;重点是提高学生实践的参与度、实践效果和平时道德法律遵守情况等在考察评定中的权重,使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总之,模块式教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基础”课中实施“模块式”教学,重点增加实践内容,既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只要对教学内容研究透彻,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情况了解清楚,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宪章 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

[2]王洪生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3]陈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块式教学的实施方法[J].考试周刊,2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