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勤工俭学论文精选(九篇)

勤工俭学论文

第1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校勤工俭学制度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专业水平 实践能力 大学生思想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大军。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有高校毕业生630万毕业生,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高校毕业生,社会就业市场普遍“僧多粥少”,加上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波及国内经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伴随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国家就业分配体制改革,国内高校扩招等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已不像以往一样一毕业就有工作,庞大的大学生就业队伍使得就业市场上招聘岗位需求大于供给。如今的时代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零工资”获取就业经验;硕士生应聘环卫工岗位;2013年国考1万多的岗位,150多万人报考……从当前一系列的就业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这种“就业难”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化的现象。

竞争力原本是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常用概念,是指竞争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竞争主体对竞争目标实现的能力。随着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竞争力的概念逐渐借鉴到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上,学者们使用“就业竞争力”分析大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大学生就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道德品格素质、沟通表达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及知识掌握能力等。当前大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社会的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个人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面临着就业困境,就业竞争力逐渐弱化。综合各类文献研究结果及社会实践考察,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化主要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差,工作能力低下;互动能力较弱,人际关系紧张;人生价值异化,个人道德失衡等方面。

二、高校勤工俭学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高校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1.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都伴随着艰辛,因而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都要求员工能够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吃得起苦,吃苦耐劳是企业考察员工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缺,生活条件优越,平常生活中不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辛劳,也不能体验生活的不易。高校勤工俭学给予了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机会。勤工俭学是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通过勤工俭学,大学生认识到赚钱的不易、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中慢慢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互动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不可避免地各方联系,如学校老师、企业领导、顾客等。大学生在与各方打交道时,发现自己在互动交往能力中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提高交际能力。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更是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迫于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压力,内向型的大学生会试着与人互动,与人交往,在这些互动交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3.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盲目追求分数,将所有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大学毕业生工作时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自身就业竞争力大大弱化。高校勤工俭学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加强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实践工作中,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加强职业适应。

大学生如果单纯满足于象牙塔校园生活,不去积极了解和参与社会,那么在将来步入社会后,就会产生各种职业不适。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工作经验这一个门槛要求,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应聘岗位时更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参加勤工俭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参与勤工俭学,能够清晰、直观地认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势,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够驾轻就熟,加强自己的职业适应,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当前高校勤工俭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个高校纷纷设立了勤工俭学部门,当前勤工俭学在各高校办得如火如荼。大学生要么为了克服经济瓶颈,要么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抑或是为了全方位培养自身的能力,纷纷加入到勤工俭学的队伍当中。在大学生勤工俭学火爆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1)勤工俭学各项规章条例不完善不规范,没有很好起到指导作用。(2)勤工俭学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家教、促销,学校后勤等形式来开展,而且大部分是体力活,跟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没有多大帮助。(3)部分大学生纯粹秉着赚钱的目的参加勤工俭学,更有甚者为了钱铤而走险,打着勤工俭学的幌子,做一些违背法律、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4)有些大学生只是盲目跟风地参加勤工俭学,把勤工俭学当做是课余娱乐项目,工作马虎不认真,工效率低下。

四、强化高校勤工俭学制度,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要完善勤工俭学制度,搭建高校这一重要的社会实践平台,使得高校勤工俭学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1.健全勤工俭学体制。

尽管高校都建立了勤工俭学部门,但是受教学任务、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对于勤工俭学活动重视力度不够,设立勤工俭学部门只是盲目跟从,流于形式,缺乏组织管理。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勤工俭学发展缓慢。勤工俭学是高校社会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其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首先,要健全组织领导。高校要在设立专门的勤工俭学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学工处领导为副组长,“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勤工俭学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勤工俭学日常工作的管理、大项任务的筹划及各类活动的组长实施等,同时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参与组织管理,以提高勤工俭学工作的专职化程度。必要时,可吸纳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到管理中心,协助事务管理工作。其次,制定和完善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是管理的保障,高校要制定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勤工俭学项目联系制度、岗位设立制度、岗前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企业反馈制度等。简单落后的规章制度同样不利于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管理,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及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新问题、新情况对之进行一定的调整。最后,建立人才信息库。高校勤工俭学的岗位很多时候是通过辅导员通知、学校的宣传栏等形式告知学生,这样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高校应建立人才信息库,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将有助学需求的大学生纳入信息库中,随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将学生介绍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信息库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跟踪了解。

2.加强勤工俭学活动与学生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勤工俭学是高校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但是很多高校办勤工俭学部门停留在“勤工俭学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这一层面上,大多数贫困生只是把勤工俭学当做是赚钱的一条途径。大学生参加的勤工俭学活动大多是干促销、学校后勤等体力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不上,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高校应该加强勤工俭学的组织管理,注重勤工俭学活动与学生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将勤工俭学活动作为开展实践性教育的内容之一常抓常管。首先,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应倾向于与学生专业知识有所联系,例如设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岗位,将岗位类型又以往的普通简单型向专业型、知识型、技术型发展;其次,勤工俭学工作老师要加强引导和帮助,教导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尽量选择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就业时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3.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力加强勤工俭学教育与培训。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勤工俭学出现上当受骗、“勤工逃学”、参加不健康活动、工作马虎效率低下等现象,高校勤工助学部门应该加强组织管理,结合高校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联合班级辅导员、思想政治课老师、企业用工方等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同时,高校勤工俭学部门要把这种教育培训制度化、常规化,以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首先,要对勤工俭学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如向学生讲解合同法,教育学生要与用工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避免上当受骗;再如向学生讲解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不与不法分子合作,不参加不法活动。通过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宣传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教育学生不要本末倒置,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参加勤工俭学不能以影响学业为代价,让学生认识到勤工的目的在于助学,不是“减学”,更不是“逃学”。再次,经常对学生开展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教育,大力倡导吃苦耐劳、敬业的风尚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最后,大力加强岗前培训,当前很多勤工助学学生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上岗的,这样导致学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不明显。高校勤工部门可以联合企业用工方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沟通技巧、礼仪、团队合作方面培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抓好学生工作角色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如业务知识讲解、业务技巧示范等,让学生尽快熟知业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立足校园,加强外联,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期间都有好好锻炼自己的想法,抑或是对社会、今后工作充满新奇感,于是纷纷加入勤工俭学的队伍当中,只是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为了解决这种供求矛盾,高校应在立足校园的同时,加强外联,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不断拓宽勤工俭学渠道,扩大勤工俭学市场,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校内,高校要根据有勤工助学需求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针对低年级大学生,设立食堂管理员、卫生保洁员、校园治安协助员、图书馆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岗位;针对高年级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勤工岗位的范围可以相应扩大到教学科研辅助、实验协助等工作岗位上。同时,高校勤工助学不仅仅要立足校园,更应该扩大外联。勤工俭学制度无论对高校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有极大的好处,既加快了学生社会化进程,又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潜在员工,是一种双赢的活动。高校应主动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向其宣传勤工俭学的优点和好处,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固定的机制,逐步形成“基地化”的勤工俭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常梅,封竹兵.浅析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83).

[2]付中联.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VOL8(3).

[3]王大建,刘淼,关雪飞,王为其.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

第2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勤工俭学 对策

勤工俭学就是一边读书求学,一边劳动工作,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勤工俭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经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勤工俭学曾一度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后又在高校迅速开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了许多的特点。

一、勤工俭学项目的目的性分析

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各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工作、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长远意义来讲,开展勤工俭学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俭学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从而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俭学有体力型的,也有智力型的。智力型主要是提供专业知识或其他特长;体力型主要是提供体力劳动。无论是哪种类型,学校都要在劳动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2、保证大学生学以致用

学校在推出勤工俭学项目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学习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学到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拓型人才。通过勤工俭学,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得到锻炼,掌握一些专业技能。

3、改善大学生的经济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在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新生中,至少有10%以上的大学生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缴纳不起学费,最后只能很遗憾地放弃到大学圆梦的机会。而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得到的报酬,可以改善学习条件,贴补平时生活开销。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赚取相当的生活费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维持在校期间所需的部分生活费用,可以保障其在校就读期间顺利完成学业。

4、为学校节省了开支,弥补学校在人力资源上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实现了众多莘莘学子能够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愿望,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学校的许多岗位人力资源缺乏,诸如图书管理员、宿舍管理员、教室管理员等不足,招收太多的专职人员又会增加学校的负担,而学生参与其勤工俭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能为学校节省不少开支。

5、调节大学生的生活

勤工俭学,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毅力,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更能激发起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体验。同时,勤工俭学不但解决了大学生的经济问题,更是当今高等教育中一种新的育人途径,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不再“读死书”、“死读书”,收获了一笔无形的财富,使其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筹码

当下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的欠缺仿佛已成为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一个致命障碍。而勤工俭学的经历增加了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这往往是用工单位优先考虑的因素。

二、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勤工俭学在高校深受大学生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解决。

1、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1)勤工俭学的渠道、形式单一。供大学生选择的勤工俭学的类型其实很少,主要是以家教、兼职、零工这三种为主。

相对来说,家教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大学生们觉得最合适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但由于很多高校的女生比男生多,且女生从事家教比男生更加有优势,所以通过家教这种方式勤工俭学的约有70%都是女生。另外,家教不会耽误大学生们太多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能促进学业上的进步。

据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大学生会选择兼职。原因在于一方面能更好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酬劳也相对可观一些;另一方面为以后求职就业做准备。然而,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并没有大学生想象得那么乐观,原因在于不少公司希望更多招聘到的是全职,而不是兼职。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勤工俭学的方式以外,打零工也会被大学生们所选择,如到肯德基等快餐店做服务员、发传单等。

(2)勤工俭学岗位少且层次低。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一般都是图书馆的书籍上架、清洁卫生、部分部门的助理等等,大学生们都认为表面上是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增强了劳动观念,实际上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从事一些与专业对口的岗位,既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上的一些兼职就受到了热宠,形式丰富,供不应求,和社会接触也多,相对来说更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于是大学生们宁愿去选择社会兼职,也不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

(3)勤工俭学岗位出现空缺。多数高校勤工俭学岗位中,有工作相对轻松的办公室助理的岗位,也有工作环境稍差的食堂管理,但在岗位设置上,类似前者的比较少,后者的比较多,于是就出现高比例竞争的现象,大家都去申请环境稍好,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而工作相对繁重的就没多少人去了。

(4)勤工俭学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都是以挂靠在学工部的形式存在,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管理力度还不到位,因而项目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勤工俭学能增强学生的务实精神,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但偏偏有学生就认为勤工俭学就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不屑于参加,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还有些同学本末倒置,认为边读书边赚钱,何乐而不为,结果是大量的时间用到“勤工”上面,却忘记了“俭学”,把自己变成了一名职场人员,到头来,钱是赚了点,但耽误了学业。

(2)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无法自我维权。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只对专业课感兴趣,而忽视了一些公共课的重要性。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本来就是大课堂,一个老师面对几个班的学生,难免会影响上课的效率。再加上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同学们对老师讲授的法律、合同等普遍不重视,导致大学生在法律鉴别能力上相当缺乏,警惕性也不高。比如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一味地相信对方的所有承诺;很难鉴别用人单位的真实性等等。

对于合同双方,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地位,实际上,真正遇到法律纠纷,吃亏的还是大学生。现在在外兼职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社会能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报酬多,别的什么都不顾,很多用人单位就抓住这一点,只需要口头承诺给大学生,他们就会自觉签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在和勤工俭学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是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因此大学生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若不行就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很多时候,大学生往往怕麻烦,到最后都放弃了打官司。

三、对高校勤工俭学项目的一点建议

1、目标的优化

(1)开展勤工俭学的保障是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重视思想要从两个渠道着手。一个渠道就是学校。我们说有效的激励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手段,从而让激励对象顺应正确的方向达到最终的目的。那么高校的勤工俭学,就应该有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来服务于大学生。要让学生们对学校的管理存在信任感,要让他们认为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就可以让自己得到提升和发展。另外,学校要提供更多相关方面的信息,为大学生搭建宽广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后达到双赢。另一渠道就是大学生自己。首先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要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要知道勤工俭学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努力让自己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潮流、经济的发展,对以后求职、就业将会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2)保证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质量需要专业对口。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己的专业,很大程度上是想以后会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对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那些专业知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的大学生绝对会受到广泛青睐。而这一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大学生们不断地积累经验而从中收获知识。要想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到位,首先要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端正态度,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第一目的,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岗位,最后达到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用人才。

2、具体措施及对策

(1)学校层面。一是大力宣传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勤工俭学除了能让理论与实践两者更好地结合以外,还能让大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既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锻炼自身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还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清晰地给自己定位,为以后求职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需要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栏、班会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大力地宣传,并且要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从而让勤工俭学的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学校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别人选择的岗位不一定适合自己,大家都选择的那个岗位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岗位的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从个人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有主见地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岗位,全面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力求从勤工俭学中培养实践能力来顺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勤工俭学中心的设立。为了让大学生的权益得到维护,应设立勤工俭学中心(以下都简称为“中心”),同时配备专门的专业老师,让其全面跟踪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的一整套流程。中心要不定时地更新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方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时相互了解对方最新的动态。除此以外,中心还要为学生量体裁衣,给他们推荐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在上岗前给学生进行专业的相关培训,绝对保证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尽量避免学生被拖欠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中心为了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期间能够自我保护,要经常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海报等方式来宣传与勤工俭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心要加强对外联系,扩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就业渠道。

(2)学生层面。一是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首先,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和真实情况后再去作选择。另外,学校既然设立了勤工俭学中心,就应该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再确定劳动关系。

其次,选择了用人单位后,接下来就是签合同。大学生不能一味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要为双方之间存在关系留下字据,不管是合同还是协议,必须要有一项,而且要确定在合同或者协议中有对劳动内容、时间、报酬及双方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不要只看重报酬多这一点就盲目签下合同。

最后,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要及时向勤工俭学中心反映情况。中心再和劳动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处理劳动纠纷。

二是大学生应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勤工俭学这个项目可以提升自我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了学业。学校也不能无条件的一味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应该有所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彤: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研[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第3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俭学 调查

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社会所广泛认同。由于全国各省市及其所属高校发展情况不一样,从而各地区所属高校学生勤工俭学发展的现状也不一样。那么,现在赣州市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出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8份。在调查对象上包括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学院及赣南医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其中涵盖师范、医学、工科相关专业的学生;涵盖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得到大量的相关信息,经归类统计后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一、勤工俭学的原因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全国各地高校办学成本不断的升高带动收费标准的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整体社会认识度不断加强,更多的低收入人群也渴望通过高等教育以改变命运, 随之带来高校的贫困生、特困生大幅度增加。为实现“只要分数够,决不让你辍学”的承诺,国家和高校从“奖学金、贷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杂费减免、特困生补助和勤工俭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勤工俭学。

通过调查发现,赣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 主要原因是主要生源地江西省经济收入偏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这部分学生所含比例最大,达到64%。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⑵对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群体则是为丰富课余生活,积累社会经验,提高抗压能力,为通过勤工俭学丰富自己的履历为将来就业增加了筹码,此比例达21%。

二、勤工俭学的方式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赣州高校大学生想参与勤工俭学比例达61%,但赣州地区学生勤工俭学可选择的方式不多。主要集中在学校勤工俭学、家教、兼职、临工等几种方式。

其中学校勤工俭学相对其它方式来说工作环境较好、时间合理,比如做图书馆管理员、各实验室值助理员、宿舍管理员、卫生管理员等。但收入较低。家教是最广泛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尤其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兼职和临时工则涉及到各个行业,现在最流行的是网络兼职。

家教:从学生自身条件和相应报酬、辅导对象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家教可能是最适合学生并开展的最广泛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据调查分析,通过家教这种方式勤工俭学的约有68%是女生,因为女生从事家教比男生有优势。赣州三大高校中赣南师院的学生所占比列最大(62%)。这也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家长更愿意请专业更为对口的师院学生进行家教辅导。其次由于江西理工的地理位置较好,处于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家教需求较大使得江西理工的学生在理科学科的家教辅助中也占有一定的比列(27%)。而赣南医学院受到专业、认识度、交通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以家教的方式进行勤工俭学所占比列很少(11%)。

兼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手机移动终端的运用,传统兼职逐渐被网上兼职取代。信息覆盖面大幅提高,各式兼职项目方便,学生可以快捷地从网络当中选取时间合适、报酬相当的兼职项目。目前,赣州高校就网上选取兼职的比列高达90多,成为第一选择。相反传统的兼职信息的方式将最终淘汰。主要的方式有:派发宣传单、商品的促销、网上购物管理员等。

三、勤工俭学的现状

赣州地区勤工俭学的大环境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勤工俭学岗位太少,报酬较低;家教市场被专业的家教公司占领,市场饱和度太大,僧多粥少是制约大学生家教的主要问题;兼职偶然性较大,时间限制大,并不稳定。问卷调查显示,赣州三大高校中有31%的学生想勤工俭学,但由于不放心而不敢去,更有11%的学生曾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碰到有损自身利益的事件。

同时,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功利心太强,问卷中有77%以上的人承认赚钱是主要目的,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正是在认识上存在这种偏颇,以致很大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勤工逃学、勤商助学等现象。长期如此,既耽搁了大学生的学业,更使其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勤工俭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由于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使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大多由学生工作处或辅导员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且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勤工俭学的秩序混乱。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又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的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四、勤工俭学管理建议

根据赣州三大高校的问卷调查,以及部分采访谈话内容综合分析,本人认为赣州高校就勤工俭学的有关问题、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专门的勤工俭学管理部门。针对勤工俭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成立一个专门的勤工俭学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指派专门的指导老师,纳入学生会的管理之中。联系用工单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通过网络建立比较专业的勤工俭学工作网站,及时相关的招聘信息,规范招聘信息的来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勤工俭学环境。

2.健全完善学生勤工俭学专项档案,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单位的联系。学院在每学期初举行的勤T俭学招聘会上为每位申请者建立一份信息档案,这份档案将随申请者一起进入学校勤工俭学管理部门。每个学生到岗后的丁作状况、劳动纪律等都将由相关部门――记录在案。勤工俭学管理部门与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家长保持一定联系,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共同监督学生的勤T俭学活动。

3.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学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优先考虑安排勤工俭学岗位:父母双亡或丧失劳动能力,单亲且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来自老区、边区、贫困地区的困难家庭;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经济来源单一,负担特别重的。申请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须先向院学生部门递交勤工俭学申请书,并附有家庭贫困情况证明,核实后学生处帮助安排勤工俭学岗位。

4.开辟学院内的勤工俭学岗位,最大限度地从校园内部消化、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内勤工俭学,风险小,工作稳定,时间灵活,学生自己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因而可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同时,有利于建立安定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5.组织专门老师定期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引导。杜绝任何以勤工俭学为借口来逃避学习,甚至是旷课、翘课。要教育广大学生克服“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赚钱”的偏颇认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将勤T俭学与提高实践能力和掌握成材主动权相结合。要教会学生在选择勤工俭学的工种时,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材的角度出发,寻找自己新的人生价值坐标。

五、总结

勤工俭学将不仅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带来的契机,培养创新意识、凝聚创造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得到并将一直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职能部化的前进方向。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有活力,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意的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将决定着他们的创新观念和精神,直接关系到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大学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在新世纪大学教育中思维训练的新方法,不断改善大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学生来讲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也应注重与专业学习、课外科技活动和个人特长的结合,真正实现既勤工又助学。

参考文献

[1] 郑彩莲.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6)

[2]邓演平, 张帆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2)

3]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发展途径[J] .高教探索, 2005, (4)

[4]刘峥,王婉瑜,林红.浅析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法律规范及立法保障[J]. 法制与经济,2009,(8)

[5]刘全财.勤工俭学中大学生权益法律保护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1,(16)

第4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勤俭;公民个体道德;独立人格;品性素养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这其中,勤俭被列为十个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一方面表明当今我国社会呼唤勤俭道德的急切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勤俭规范在我国公民个体道德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包容着不可分割的两层意思。勤就是勤劳、勤奋、勤勉;俭就是俭朴、俭约、节制,勤和俭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从词源上分析,早在《尚书》中已论及勤俭的思想。《大禹谟》篇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君陈》篇有:“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官》篇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许慎《说文》释勤日:“勤,劳也。从力,堇声。”《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勤:“勤,做事尽力,不偷懒。”这说明,勤与劳动、出力、努力和认真等有着密切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也创造了人自身。没有劳动,人就不可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先秦典籍《左传》对此似乎早有所论及,《宣公十二年》讲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说,勤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只有勤劳,才能使人免受饥寒。后来《汉书·王莽传上》进一步对人们提出要求:“晨夜屑屑,寒暑勤勤。”可见,勤不仅是对个人劳动态度的描述,还是个人安身立命、尽心于职事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素质,更是个人同他人相处、同社会相处、同家人相处、同自己相处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条件。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言亦常道:“天才出自勤奋”。人要能够建功立业,必须如《苟子·修身》所云:“劳苦之事争先,饶乐之事能让。”《孟子·告子下》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味懒惰是不可能获得事业成功的。  

俭,一般多指在生活、用度上的俭朴和节约。许慎《说文》释俭:“俭,约也。从人,佥声。”《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俭,节省、不浪费。”俭的本意就是与奢侈、浪费相对立的。中国古人深谙此道,《易·小过》云:“君子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墨子·辞过》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论语·学而》则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八佾》篇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说,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侈豪华,宁可节俭朴素。  

针对道德个体来分析,节俭在个体道德修养中常常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左传·庄公二四年》有一句著名的议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文正公传家集·训俭示康》对此议论做过精辟的解释:“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日‘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故节俭是所有德行中共同的,奢侈是所有邪恶中最大的。放眼现实生活,有些人在生活困难时、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做到俭朴;而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就容易追求奢侈和豪华,在生活上铺张浪费,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潭,从而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庸庸碌碌,以致最终走向毁灭。这充分说明,道德主体要真正做到节俭,必须端正自己对待生活欲望的态度,自觉自愿地表现出对自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自觉自愿地表现出对物用的精打细算,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勤和俭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勤和俭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勤的本质在于尽己之力,勤勤恳恳;俭的本质在于对劳动者的尊重,对资源和劳动成果的珍惜。勤的反面是懒,俭的反面是奢。勤而奢侈不能算是美德;俭而懒惰更不能算是美德。勤是俭的基础,俭是对勤的回应。勤因俭而贵,俭因勤而诚。假若只勤不俭,就像漏器盛水,即使创造再多的财富,也难免终将一空;反之只俭不勤,就像流水断源,没有活水源头,最终也免不了干涸。勤和俭作为做人的美德,它在人们个体道德完善中的辉煌成就不仅不会被无情的岁月掩埋,恰恰相反,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场景中,其越发绽放出了光彩夺目的耀眼光环,更加呈现出了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公民个体道德的当代价值。  

(一)“勤则不匮”、“勤能补拙”,勤是形成公民个体独立人格特质的奠基石。中国古代思想家苟子在《劝学》篇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说:“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勤实际上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勤的精神常体现为一种积极上进、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勤的精神状态不是消极落后的恶的懒惰散漫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积极上进的善的精神状态。勤属于人的精神的外显,从勤的言行可以推测出行为主体的精神境界。  

第5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勤俭;公民个体道德;独立人格;品性素养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这其中,勤俭被列为十个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一方面表明当今我国社会呼唤勤俭道德的急切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勤俭规范在我国公民个体道德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包容着不可分割的两层意思。勤就是勤劳、勤奋、勤勉;俭就是俭朴、俭约、节制,勤和俭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从词源上分析,早在《尚书》中已论及勤俭的思想。《大禹谟》篇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君陈》篇有:“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官》篇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许慎《说文》释勤日:“勤,劳也。从力,堇声。”《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勤:“勤,做事尽力,不偷懒。”这说明,勤与劳动、出力、努力和认真等有着密切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也创造了人自身。没有劳动,人就不可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先秦典籍《左传》对此似乎早有所论及,《宣公十二年》讲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说,勤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只有勤劳,才能使人免受饥寒。后来《汉书·王莽传上》进一步对人们提出要求:“晨夜屑屑,寒暑勤勤。”可见,勤不仅是对个人劳动态度的描述,还是个人安身立命、尽心于职事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素质,更是个人同他人相处、同社会相处、同家人相处、同自己相处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条件。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言亦常道:“天才出自勤奋”。人要能够建功立业,必须如《苟子·修身》所云:“劳苦之事争先,饶乐之事能让。”《孟子·告子下》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味懒惰是不可能获得事业成功的。

俭,一般多指在生活、用度上的俭朴和节约。许慎《说文》释俭:“俭,约也。从人,佥声。”《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俭,节省、不浪费。”俭的本意就是与奢侈、浪费相对立的。中国古人深谙此道,《易·小过》云:“君子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墨子·辞过》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论语·学而》则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八佾》篇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说,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侈豪华,宁可节俭朴素。

针对道德个体来分析,节俭在个体道德修养中常常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左传·庄公二四年》有一句著名的议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文正公传家集·训俭示康》对此议论做过精辟的解释:“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日‘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故节俭是所有德行中共同的,奢侈是所有邪恶中最大的。放眼现实生活,有些人在生活困难时、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做到俭朴;而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就容易追求奢侈和豪华,在生活上铺张浪费,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潭,从而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庸庸碌碌,以致最终走向毁灭。这充分说明,道德主体要真正做到节俭,必须端正自己对待生活欲望的态度,自觉自愿地表现出对自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自觉自愿地表现出对物用的精打细算,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勤和俭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勤和俭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勤的本质在于尽己之力,勤勤恳恳;俭的本质在于对劳动者的尊重,对资源和劳动成果的珍惜。勤的反面是懒,俭的反面是奢。勤而奢侈不能算是美德;俭而懒惰更不能算是美德。勤是俭的基础,俭是对勤的回应。勤因俭而贵,俭因勤而诚。假若只勤不俭,就像漏器盛水,即使创造再多的财富,也难免终将一空;反之只俭不勤,就像流水断源,没有活水源头,最终也免不了干涸。勤和俭作为做人的美德,它在人们个体道德完善中的辉煌成就不仅不会被无情的岁月掩埋,恰恰相反,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场景中,其越发绽放出了光彩夺目的耀眼光环,更加呈现出了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公民个体道德的当代价值。

(一)“勤则不匮”、“勤能补拙”,勤是形成公民个体独立人格特质的奠基石。中国古代思想家苟子在《劝学》篇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说:“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勤实际上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勤的精神常体现为一种积极上进、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勤的精神状态不是消极落后的恶的懒惰散漫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积极上进的善的精神状态。勤属于人的精神的外显,从勤的言行可以推测出行为主体的精神境界。

具体而言,勤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力量,首先来自崇高的理想,因为理想的实现要靠勤奋学习和勤奋工作;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次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因为美好的生活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勤奋劳动去争取、去创造;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还来自对他人、对自己的爱,因为高尚纯洁的爱需要勤去呵护和维系。正因为勤是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人在艰苦的工作中,才不感到苦,才不感到累。革命志士和劳动模范,之所以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一年能干几年的活,吃糠咽菜也不叫苦,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就是因为有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有个远大的理想牵引着。如果只是为物质利益驱动,也可能很卖命地干活,但是一旦物质利益得到了,勤奋也就随之消逝。为了生存,为了赚钱,人可能显出一时的吃苦耐劳,一时的艰苦奋斗,但那与勤是有本质区别的。勤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有目的理性活动,是出于对责任的尊重和敬畏,是为强烈的责任意识所支配的。正因为勤是一种理性的活动,所以勤是一种生命的基调,不是一时一事的冲动。

作为德性的勤,自始而终贯穿于人生的每一时期的每项重大活动。由此古人才说:“勤则不匮”、“勤能补拙”。所谓“勤则不匮”,是说勤劳就不会匮乏;“勤能补拙”,意谓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一个人能否成就自己的事业,最重要的就是看他能否竭尽能力、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礼记·中庸》有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持之以恒、勤奋努力,就必然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一个本是“柔弱”的人,只要能勤,就能够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本是“愚笨”的人,只要能勤,就能够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勤的基调是让人不断追求、进取。人的生命的自然过程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这有限时间的潜能,就靠勤了。勤能增加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勤能使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勤和美好、正义、进步、善良、崇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勤是对美好、正义、进步、善良、崇高孜孜不倦的追求,勤是实现美好、正义、进步、善良、崇高的艰苦卓绝的实践通道。通过勤的铺路,人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便能逐步得以形成,勤的过程就是完善自我的实践过程。

(二)“俭可助廉”、“俭以养德”,俭是成就公民个体优良品性素养的催化剂。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典籍《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反映了君子勤奋不已的劳动态度,厚德载物则外化了君子俭朴惜物的精神本质。俭者,节省也;朴者,实厚也。生活中的俭朴之人,往往能珍惜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果实。而劳动果实是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劳动果实是人的情感和心智的物化,所以对物的珍惜,实际上是对人的珍惜,对人的劳动的珍惜,对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的珍惜。可见,俭的显现和实施并非一种无灵魂的活动,而是一种崇高精神的体现。俭的行为既是一种实践精神,也是一种崇高的德行。俭朴之人,必然表现为心存谦虚,不事张扬,与人为善;俭朴之人,必然表现为兢兢业业做事,诚诚恳恳待人。

同时,俭在实践中还表现为行为主体的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活动。俭是人修身养性、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品行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物质上的欲望,还是精神上的欲望,无节制地任其发展,则是恶的滋生与蔓延。常言道欲望难平,膨胀了的欲望会把人性淹没,会把人的善行和良知无情地吞噬。理智的俭,自觉的俭,才是理性对欲望的最有效的限制。

以此为据,古人提出“俭可助廉”、“俭以养德”。所谓“俭可助廉”,是说节俭可以更加促进廉洁;“俭以养德”,意谓节俭容易培养和形成淡薄享受的品德。一个人在生活上厉行俭朴和注重节约,就不会被各种物质欲望所引诱,也不易被一些腐朽思想所腐蚀。唐朝宰相卢怀慎可谓典型,他以身示范,厉行节约,从不置家产,不穿华美的衣服,也不用金、玉器物。身处相位,妻子儿女却如同生活在贫寒之家。

在洛阳主持选考官员,随身带的用具,只有一只布口袋。招待客人时,桌上只有蒸豆两碗,蔬菜几碟。他死时,家中竞没有一点积蓄,身边只有一个老仆人卖身为他办了丧事。宋代著名政治家范纯仁,也是一位封建社会的清官,他说:“惟俭事可以助廉。”他的一生,对他人总是慷慨无私、解囊相助,而自己的生活,则一直十分俭朴。正是因为俭朴的作风和廉洁奉公的精神,才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

当然,“俭朴”不同于“吝啬”,“吝则不俭,俭则不吝”,《孟子·离娄上》说:“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颜氏家训·治家》也讲:“可俭而不可吝己。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今有施者奢,俭者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太和》中更加强调:“俭者,节其耳目口体之欲,节己不节人。……吝者,贪得无已,何俭之有。”这就告诉我们,对遭受贫穷之难的人不肯用济,就不是节俭,而是吝莆了。节俭是“省约之礼”、“节己不节人”、“不夺人”。这是一种美德,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特别是对限制人们过多追求物欲有很大的精神制约作用,是人们修身的法宝。节俭者主要是自身节俭,但并不伤害他人利益,在特定的时候,甚至可以无偿地贡献出自己的财物以帮助他人。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在应当花费的地方,必然会恰当而大方地用钱;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不但不会以“俭朴”为“寒酸”、为“吝啬”、为“低人一等”,相反,他常常能够把俭朴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境界,并从中培养和陶冶自己“以奢侈为辱、以俭朴为荣”的品德。

以上分析表明,勤和俭都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勤和俭共同铸就了人的独立人格和优良品性,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德都能从勤和俭中找到其根基。勤和俭是个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勤和俭是个人责任意识和责任心的外显,也是个人实现责任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中华民族向来勤劳有素、节俭成习。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没有节俭,即使“家有万贯”,也会坐吃山空。可以说,勤俭美德之所以能够从古至今传扬不衰,就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不乏有勤俭美德的践行者。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木填海,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大禹忘我治水,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司马光“人地乘凉,典地葬妻”,诸葛亮“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无一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精打细算、生活朴素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文精神。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勤俭作为一种上承先贤、下启子孙的风尚同样展示着巨大魅力。勤俭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了这种精神和作风,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理想的目标。即便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也能使人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懒惰奢侈,而是保持勤劳俭朴之风,继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勤俭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人便能够积善成德,日臻完美。否则,人就可能既不会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创造价值,又不会自觉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是为了一夜暴富,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贪污受贿,抢劫盗窃,走私贩毒,乃至杀人越货;或者为了追求一时享乐,放望:不顾国情国力,居则华屋广夏,食则美酒佳肴,衣则披金戴玉,行则宝马香车,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铺张和浪费。

第6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让我们同心协力,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勤养志,以俭修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美丽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节约资源学生倡议书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节约资源学生倡议书一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力量。在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铺张奢靡之风盛行的今天,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要求,____也专门做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作为首都高校的教职员工、青年学子,我们理应率先垂范,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为此,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建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文明新风,弘扬正风正气!

1、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2、实施“光盘”行动。制定文明用餐规范,大力弘扬吃多少打多少,吃完每餐食物,不留剩饭剩菜光荣,倒掉剩菜剩饭可耻的优良品德。

3、珍惜爱护水资源。做到人走水断流,避免“水泛流”现象发生,无论谁看到未拧紧的水龙头应及时拧紧,漏水的水管及时报修。

4、节约用电。拒绝长明灯,做到人少灯少、人走灯灭;尽量使用节能灯并减少使用时长。

5、爱护公共财物,珍惜校园一草一木。不破坏校园公共设施,看到被损坏的设施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修理.

6、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大力开展废旧物资、物品的分类回收利用,爱护图书,提倡赠书和捐书活动,鼓励图书的循环利用。

校长王飞强调: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建设节约型和谐校园活动,为建设美丽、和谐校园不懈努力。要把此项活动引向深入,各班要继续加强学习、督促检查,从今天中午起学校要进行检查,对倒剩饭剩菜的要照像要严肃处理。

节约资源学生倡议书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一位南师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在我们身边,浪费水、电、粮食、纸张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久前,____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学校党委也向全校党员师生提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坚持勤俭办学的具体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响应____号召,结合我校实际,现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发出如下建议:

一、节约用水。做到人走水停,杜绝长流水;合理使用水资源,循环使用自来水,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看到跑、冒、滴、漏现象,要随手拧紧龙头;如有损坏及时向管理部门联系报修,减少水资源流失;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脸洗手。

二、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不开室内照明灯,门厅、走廊、通道、卫生间等地方尽量减少能耗;电脑主机、显示器、饮水机等办公及生活用电设备在长时间离开或下班后要关闭电源,降低电耗和防止火灾隐患。正确使用空调,合理设置温度调控,杜绝无人房间或下班以后空调仍在运转的现象。

三、节约用纸。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倡双面用纸,大力开展电子办公、减少纸张消耗;充分利用各类设备和办公资源,尽可能实现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办公用品消耗,对使用过的复印纸和信封等,能重新利用的应重新利用。

四、节约用餐。珍惜劳动果实,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食堂买饭买菜要适量,做到节约食物,不超量点餐,提倡剩餐打包,不浪费粮食,科学饮食,注重膳食均衡,提倡绿色消费,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形式的浪费现象。

五、生活节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文明理性消费,不超前消费,不攀比吃穿,减少一次性物品,如纸杯、纸碗、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的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约电话费用,长话短说,不用办公电话闲聊、办私事。

六、积极广泛宣传节约。节约是一门课程,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节约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传承。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七、党员师生和学生干部要带头节约、以身作则,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争做节约先锋。广大团员青年要互相监督,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坚持勤俭办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使厉行节约之风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老师们,青年朋友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义务。“居家不得不俭,创业不得不勤”。南师是你我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同心协力,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勤养志,以俭修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美丽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节约资源学生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浪费现象较为常见,不少人认为,既然是自己购买的物品就有权自由支配。

作为消费者,我们确实有权使用自己的财富,但是作为社会人,我们无权浪费有限的自然资源。

不久前,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学校党委也向全校师生员工提出了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具体要求。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为响应__的号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向全校青年同胞发出如下倡议:

一、从自身做起,树立节俭意识。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可补拙,俭以养德”。

当代大学生要结合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进入社会都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俭约生活、艰苦奋斗、提升品位。

将“勤俭”作为我们人生发展的奠基石,与锤炼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追求高品质的幸福人生统一起来。

二、从现在做起,倡树节俭新风。

新学期伊始,全校青年同胞要从即刻做起,履行节俭义务。

我们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用我们的身体力行去感召、影响和带动同学、朋友、家人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三、从细节做起,把握点滴之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勤俭节约,贵在每个人以身作则,贵在做好每一个细节。

“勤俭节约”说起来不难,但真正做好,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在点滴之处杜绝浪费之源。

(1)节约用电,拒绝长明灯,做到人少灯少、人走灯灭;尽量使用节能灯并减少使用时长。

(2)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人走水断流,避免“水长流”现象发生,看到未拧紧的水龙头应及时拧紧,漏水的水管及时报修。

(3)节约使用学习用品,打印纸、信纸尽量双面使用,提高利用率,用完的纸制品不随意扔弃;提倡自带水杯,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杯具。

(4)节约粮食,倡导“光盘行动”。

在食堂就餐时按自身实际饭量购买饭菜,珍惜每一粒粮食,杜绝剩饭剩菜的行为。

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要文明消费、节约用餐,避免过度饮食或剩菜剩饭,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5)爱护公共财物,不破坏校园公共设施,看到损坏的设施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修理;要有主人翁意识,看到损坏公物的行为应及时劝告并制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更多的是责任。

青年同胞们,请立即行动起来,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及行为注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从细节出发,“莫以善小而不为”,点滴汇成江海,断绝浪费源头。

第7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勤俭节约;美德;教育

一、群众勤俭节约思想文化教育的基本现状

(一)用铺张浪费的方式显阔斗富心理比较突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遇到与礼俗文化有关的节日时,刚刚过上富裕日子的人们,常常不惜以大肆铺张浪费的方式来显摆自家的富有。在人人效仿之际,于是各种礼俗文化节日就渐渐地变成了铺张浪费的代名词。有人给他父亲过七十大寿,光前期准备花费了三个多月时间,宴请助兴单位三百多家,给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发请帖三千多张,还请了省级文艺演出团体和影像制作单位,其规模空前宏大,其浪费的人力之多、物力之广、财力之大、时间之长,都令人无不惊叹:孝心成了显阔斗富的虚荣心,淳朴无华的孝道文化彻底变了味。还有人更为奇葩,为举办婚礼请了一百个美女伴娘、一百个帅男伴郎象征其婚姻百年和和美美,还以高价请了明星司仪为其主持婚礼,请来豪华车队为其演示无限壮观,承包五星级酒店为其显示高贵,邀请省级摄影团队为其全程摄影、制作纪念册,等等。为一个仪式不惜挥霍浪费重金,至于能否把婚前百年和好的山盟海誓变成苦心经营幸福家庭的现实,却从不去考虑。效能一般是指工作的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个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凡事要讲效能。孝敬老人要体现在行动上,关键在于老人的获得感有多少,而不在于给他们办祝寿宴花钱多少。婚姻在于善于维护和经营,婚姻之花才能长盛不衰、幸福永存,而不是婚礼投入资金越多它就越能天长地久。相反,人们为了满足那些没有必要的虚荣心,把每一件事情都非要搞成争强斗富最终演变成铺张浪费不可。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危害深远。(二)勤俭节约美德被异化为吝啬小气的同义词。改革开放富了中国。随着交通的更加便利和网络覆盖的全民化,群众的社会交往更加频繁,群众的思想交流更加广泛。这为“五位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要警惕群众中间一些及时行乐、铺张浪费、生活奢靡等不健康思想的传播。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人在放纵的同时,还把具有勤俭节约美德的群众视为吝啬小气。他们一面以铺张浪费的行为示范他们所认为的“新潮生活”,一面还看不起勤俭持家的人们,久而久之,勤俭节约美德被异化变味。(三)铺张浪费思想行为缺乏家庭社会约束机制。有钱就任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富裕起来的人们,他们中间有一些人以为,“我挣的钱,我想铺张浪费就铺张浪费,谁也管不着”。人们都称这些人为土豪。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现象确实存在,比如有人点了一大桌价格比较昂贵的饭菜却没有吃几口就浪费了,理一个发阔绰出手消费9…999元,买一件外衣就消费66…660元,等等。大家都看见人家在大手大脚地搞铺张浪费,可是家庭、社区以及社会却都没有反对铺张浪费的有效约束机制,只能听之李有红/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勤俭节约美德教育策略任之。铺张浪费蚕食着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铺张浪费侵蚀着勤俭节约的社会美德,铺张浪费吞噬着经济建设成果,急需建章立制才能加以遏制。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铺张浪费正是钻了制度缺位的空档。因此,在群众当中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时,需要科学的制度机制才能取得关键性效果。

二、加强群众勤俭节约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闪光点,也是古代仁人志士修身养性锤炼自身品德修养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们教育子孙后代必不可少的一门德育课题。三国时期,54岁的诸葛亮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清心寡欲看淡眼前的利益就不能明确志向抱负,不平静下来学习就无法到达高远的思想境界。俭以养德,就是勤俭节约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无比远大的理想志向。勤学习、勤做事、生活俭朴才能品德高尚纯洁,才能创造人生辉煌价值。德者,才之帅也。勤俭节约的美德是成就一番学业和事业的核心品德,因此古往今来一直被作为品行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被严格要求。新时代,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其公民的勤俭节约美德更应该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勤俭节约的美德是不忘初心,完成时代赋予公民神圣使命的品德保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富裕越是勤俭节约的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集中在“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这个中心上。相反,越是富裕越是奢靡无度的人,他们或许会因为失去上进心而走向堕落。(二)发展新时代健康社会风气的需要。勤俭节约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环境。在物质生活日渐富裕的社会大背景下,能不能一如既往地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美德是抵制奢靡浪费、形式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不良社会风气蔓延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国家崛起中华复兴健康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体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勤俭节约的社会就没有超强的社会生产力,没有勤俭节约的政府就没有为人民服务可言,没有勤俭节约的国风民风就没有民族崛起的动力。因此,勤俭节约美德是新时代健康社会风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三)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社会使用价值。勤俭节约美德是提高自然资源社会使用价值的主要措施。人多资源少的大国国情,就要更加倡导勤俭节约美德。过多地毫无节制地浪费自然资源会导致经济发展乏力,社会发展失去强劲动力,人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大量地铺张浪费社会资源还会助长好逸恶劳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进度,给各种不健康社会思想传播创造有利条件。自然资源是被人们用以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这些资源按照是否能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都要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千万不能铺张浪费。可再生资源有它的形成周期,对它们的浪费就会造成短期内无资源可用的窘境;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铺张浪费就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经济社会发展受阻的严重后果。

三、加强群众勤俭节约文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群众勤俭节约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水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样,在加强群众勤俭节约文化思想教育方面,也可以因地因时建章立制,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性、权威性、稳定性,让勤俭节约美德能够代代相传,永葆青春活力,并能变成勤俭持家、勤俭理政的实际行动,变成为实现群众美好生活追求而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变成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各地在学习践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纷纷出台了《举办红白事制度》《公民勤俭节约规范》《社区勤俭节约美德建设规划》《村民勤俭节约细则》等等。这些形形的规章、办法、条例、规则、制度等等,都非常好,能从规定到落实,把勤俭节约变成一种活生生的行动,极大约束了铺张浪费和奢侈之风,为群众勤俭持家、勤俭强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二)制定群众勤俭节约行为规范基本内容。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继承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建设勤俭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各地要针对当地铺张浪费的实际情况制定勤俭节约行为细则,更加具体地规范当地群众的行为,约束铺张浪费。比如《餐饮业勤俭节约内容细则》《光盘行动具体内容》《某小区反对十大铺张浪费的具体内容》等等,更加明确地确定哪些行为属于勤俭节约应该提倡,哪些行为属于铺张浪费应该杜绝,让群众勤俭节约活动更易规范操作。(三)在公民道德评价系统中引入勤俭节约。铺张浪费是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活开放的一个负产品。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充足的同时,一些极端主义、奢侈浪费、生活放纵、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因此,经济越发展,物质越富裕,就越要做好忆苦思甜、勤俭节约和反对铺张浪费等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教育工作。把勤俭节约作为道德评价的一个要素能够达到正向引导教育的良好效果。因为道德评价具有道德价值裁决作用,把铺张浪费作为不道德的思想行为进行谴责,能够让行为人产生内疚、自责和悔改的效果;同时,把勤俭节约作为良好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进行宣传、赞扬,能够让更多的群众来效仿学习,并使勤俭节约蔚然成风,变成一种人人都竞相追求的时尚。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19-10-10].

[2]戴彩云.关于社会工作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01).

[7]王存河.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焦阳宁.探析唐律中的服制[J].法制与社会,2014(18).

[9]沈蕾.“准五服以制罪”在两晋司法中的应用[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24-27.

[10]脱脱.宋史:卷十六:本纪第十六:神宗三

[11]脱脱.金史:卷十七:礼志九

第8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一、要客观地看待勤工俭学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勤工俭学也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前,老一辈革命家远赴欧洲求学,在勤工俭学中完成学业,在勤工俭学中参加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建国后到七十年代,勤工俭学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得以健康发展。这个时期,学校以工农兵活动为主要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中期,在下海经商的浪潮中勤工俭学有些偏离宗旨。这一时期,因为狂热的经济浪潮,业务部门淡化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一些工农业生产活动、拣拾采集、收旧利废等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活动被舍弃了被冷淡了。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勤工俭学逐步走上了正常的发展之路,那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育人为宗旨,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稳步推进。学校积极认真地组织学生通过生产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和独立、创新、有益于社会的完美人格。这个时期的勤工俭学已回归到了教育方针的主渠道上。

二、要科学定位勤工俭学

在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实践活动就是勤工俭学的最主要的内容。勤工俭学有三大任务。一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完全的合格的道德品质;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开展活动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三是通过活动适当创造物质财富以改善办学条件。

开展勤工俭学,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重在育人,它是大教育观的一个分支,是教育形式的一个补充,是培养学生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人格健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报道说,日本和中国的小学生在搞野营生存比赛时,日本学生埋锅造饭跋山涉水样样能行,而我们的学生只能无助的大哭。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认真严密地组织、积极稳妥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显而易见。

三、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有其广泛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校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贪大求洋;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投资;要真正突出育人功能,不要一味注重经济效益。活动内容要根据本校本地实际,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育人创收双赢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又是监护人,要抓来去路途安全,抓过程管理,抓活动讲评。

第一,农村定点学校可以在校园基地里开展活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里开展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活动。要利用现有的校园边角地、花园、围墙边科学规划开展植树种菜栽花养草活动。通过开展植一棵树、养一株花、种几棵菜来体验劳动的艰辛,以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道德品质的目的。

第二,开展“走出学校门,融入大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春天秋天时节与工厂农户联系,参观产品生产过程,帮助农户插小苗秧、采茶、锄地、收割、晒粮,帮助农场植树造林,采集中草药、回收废旧、清理垃圾,制作蝴蝶等小昆虫标本,写生,写植物观察日记,宣传环保及科普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劳动。柳屯镇赵寨小学的果园,一年下来就为学校增收几千元,学校为食堂添置了电饭煲,更换了灶具,学校更换了破旧电线,排除了安全隐患。

第三,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校内房前屋后空地合理布局植树种花。对校内树木花草划分责任挂牌管护,通过开展“我与小树一起”“人人争当小花匠”“争做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的情操。学校还可以利用大扫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班主任在指挥学生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时要制止家长替孩子劳动,要教会学生洒水扫地擦桌关窗锁门等简单劳动。还要利用一定时间教孩子自己洗衣服洗手剪指甲,这对于小学低段学生非常重要。也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体育娱乐用具。如板羽球、板,跳绳、垒球棒、沙包、毽子、实心球等。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脑思考,然后写成日记或作文。老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及时讲评,要不断树立好的典型,表扬先进,使同学们在活动中身心得到锻炼。

第四,结合当地工农业生产实际和地方特色,聘请农技师、工程师利用劳动课时间开展工农业生产、养殖加工、工匠技术等理论知识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使他们人格得以健全健康发展。

总之,勤工俭学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彩的,意义是及其深远的。只要我们勤想、勤说、勤干,勤工俭学工作就一定会发挥出育人的功效。

第9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勤俭教育 必要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28-02

随着社会和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群体中滋生了劳动观念淡薄、日常生活浪费这两项危害自身健康发展的不良风气。为了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健康发展,杜绝远离这两种不良风气,笔者认为勤俭教育需提上日程。本文试分析中职学生勤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开展中职学生勤俭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中职学生勤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中职学生勤俭教育现状

(一)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勤俭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天然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二合一的家庭里是独苗宝贝,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极易造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手大脚的坏习惯。部分中职学生从初三毕业进入中职,连衣服都还不会洗。在经济上,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情况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比较宽裕。许多家长给予子女最大满足,有求必应。这些都造成一些中职学生穿名牌、用高档、玩新奇、乱花钱等等习惯。一些中职学生大手大脚惯了,坏习惯也由此渐渐养成。比如灯开着人走了,用完自来水,水龙头不关紧就走了,等等。很多家长认为这些都是生活小事,自己帮忙处理就算了,殊不知这样养成了孩子浪费的坏习惯。

(二)中职学生学校教育中勤俭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接受的勤俭教育存在诸多欠缺之处。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最明显的例子是“雷锋活动月”在许多中职学生那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三月来四月走”,甚至是“雷锋周”都难以维持。这就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中职勤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喜欢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心理。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了质疑,甚至产生“劳动可耻”这一错误观点,从而造成中职学生群体劳动观念淡漠,甚至是没有劳动观念。在中职学校,男生宿舍的卫生就很能突出地体现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一些学生不打扫宿舍,或者是几天打扫一次,打扫出的垃圾也不清理,就堆放到门后或收藏在角落里。

(三)中职学生社会教育中勤俭教育的现状

受到一些社会不良舆论的影响,诸如,某某儿时穷得没裤穿,嫁了个大款,成为了富婆,一家人跟着享福;某某买了几支股票,成了百万富翁;某某小学没毕业,到外面混了几天,成为了大款,等等,一些中职学生因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能力而对不劳而获十分向往。

在经济消费上,一些中职学生虽然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和来源,却十分追求时尚,以“哈韩”“哈日”为荣,做头发、戴首饰、配手机,已成为当前中职生中的一种时尚。虽然学校对此类问题三令五申,控制严格,但基本上屡禁不止,导致校园内奇装异服,爆炸头、染发到处可见。

二、开展中职学生勤俭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勤俭教育是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正因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不断繁衍、日新月异、兴旺发达。然而,现在这些优良传统渐渐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人中间出现比阔、斗富、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做过时的概念不予理睬,“不劳而获”占据了整个心田,“俭以养德”的古训被抛之脑后,习惯成自然的“全民浪费”坏风气正在不经意地形成。办公室里大白天灯火通明人去灯不熄、空调无论有人没人都开着、办公室桌子边和打印机旁的废纸张,洗碗时的长流水……这种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影响到在校读书的中职学生群体,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是无穷的,攀比、炫耀性消费在中职学生中比比皆是,懒惰享受随处可见。在此情形下,为保证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勤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决定了勤俭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是职业教育体系(下转第43页)(上接第28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责任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成就其业”。而中职生也有自己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接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是要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有职业准备性,毕业后基本上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就业意识。在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品德就显得更为重要,“俭以养德”也深刻地表明了勤俭教育的必要性。

三、加强中职学生勤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学生自身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恩格斯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劳动在人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和引导,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动手的兴趣。可结合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特点,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使他们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突出显现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校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应坚决反对攀比、炫耀性消费;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事做起: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人走灯关;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要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淋浴水可用来冲厕所等;节约每一张纸,不要乱扔白纸,用过的纸反面可以写草稿等;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等。

(三)家长应转变观念和做法,社会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