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期教育范文

早期教育精选(九篇)

早期教育

第1篇:早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天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44-02

早期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为其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早期教育是奠基性的教育、启蒙性的教育。反思我们当前的早期教育,注重对幼儿的专业培养,如社会上各种兴趣班的兴起,以培养“神童”为荣,可以说,早期教育已经是一种悖论式的存在。21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早期教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然而,恰恰是这种重视让儿童的学习潜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一、违背幼儿天性的教育

1.教育内容超前。幼儿园“小学化”是当前早期教育中突出的问题,即把在小学阶段本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有些农村幼儿园甚至从小班就开始教孩子学习拼音、做算术、写作业。这种不顾孩子年龄特点、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地伤害着我们的孩子。首先,孩子还没进入到小学就已经开始厌学,处在学龄前的孩子不能像小学生那样进行正规的学习,而成人这种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带给孩子的情绪体验是消极的,进而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其次,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的集中注意,会让大脑产生疲劳,进而伤害到神经系统的发展,同时,这种超前的规范行学习,阻碍了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展,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再次,对小学后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小学的内容放到幼儿园,重复枯燥的学习容易使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等不良学习习惯,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2.教育方法机械。很多人对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偏误,重视“教”、忽视“育”,认为教育就是教儿童掌握知识。这种理解缩小了教育的范畴,其教育方法必定是机械的灌输。在幼儿园中,有个常见的现象就是老师带领幼儿一遍遍地重复学过的汉字英语单词,经过这种不断的重复训练,孩子条件反射似的“掌握”这些知识,而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毫无益处。因为没有兴趣,也没有思考,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压抑,头脑僵化,反应迟钝,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幼儿的天性要求其在游戏中主动地、探索地学习,在游戏中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3.教育评价单一。因为成人教育观念的狭隘,导致其教育评价的单一。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迅速的地掌握知识就是最好的教育。在我国,这是一个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孔融4岁让梨,曹冲6岁称象,骆宾王7岁咏鹅:甘罗12岁拜相等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这种浓郁的“神童”情结下,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儿童的思想被忽略了。“迅速掌握成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不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评价标准把儿童赶出了童年的乐园。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注重的是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孩子潜力的开发搭建一个结实的平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在现实中,成人依旧把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指标。

二、透视天性缺失的原因

1.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儿童具有灵活性、可塑性,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致使很多人形成了这样一个理念,教育越早越好,学的东西越多越好。殊不知儿童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所有物种中,人类的童年期是最长的,人类延缓的大脑发育速率是个体认知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最主要的原因,这种不成熟的状态是不能克服的,是正常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具有适应功能。人为地加速发展就会扰乱儿童正常的发展顺序。正如卢梭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从根本上讲,儿童成长得太快,他们的心理过早地结构化、定向化,也就不可能为进一步的发展留下空间(Elkind,1990)。皮亚杰曾经睿智地指出:儿童发展的较慢速度也许有利于最后更大的进展。

2.教育资源的缺乏。由于我国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对优秀教育资源的竞争方式就是一次次的考试。这种国情和教育体制造成了人们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来应该是天真烂漫的童年,却被未来的一次次考试所捆绑。卢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不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社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成人的急功近利,从幼儿园就开始掌握所谓的“知识”,忽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掌握知识是成人认为的终极目标。儿童的发展是通过与周围的环境直接接触来完成的,儿童需要游戏,需要动手和操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抽象的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通过参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获得经验来进行学习,儿童的学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须强制。

三、正确处理天性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意义是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恰当的教育关心”。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早期教育与天性存在着失衡,天性和养育并不是简单地、平行地作用于儿童的发展,而是复杂的、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天性与教育”这对隐蔽矛盾,力求在获得对幼儿天性的清醒认识基础上,寻找更恰当的教育。

1.尊重天性。在生物学中,人的天性就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基因信息”,基因信息规定了儿童自然的发展顺序,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教育就是基于这种顺序提供合适的环境,而不是人为地去改变。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及其成熟理论、中国的“揠苗助长”的寓言以及“关键期”理论都说明了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教育应当立足于儿童本身,根据儿童本身的发展节奏施以适当的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无师自通,轻易掌握,为什么一定要在他不能掌握某些技能时,强迫他去苦苦训练呢?当代心理学也证明: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受机体内部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儿童成长中各种机能的出现都有一个内部时间表,外部环境虽然对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不足以改变机能成熟的步伐,某种机能尚未成熟时,若通过教育或训练,促使其提前出现或加速发展,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使这种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受阻(费歇尔“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理论)。因此,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应该解放儿童,同时也应该解放自己,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积极地等待孩子的成长。

2.创造环境。早期教育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幼儿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和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多引导,多鼓励,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但是不能事事迁就,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作为教师,要用心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特点与差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苗雪红.预成论与生成论之争:历史溯源与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2]杨宁.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3]向琴,陈世联.审视幼儿规则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9).

[4]刘晓东.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J].幼教论坛,2000,(2).

第2篇:早期教育范文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保证经费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要按照“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保证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早期教育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基本项目经费需求,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第3篇:早期教育范文

    ■洋理论水土不服?

    ■培训效果如何衡量?

    ■谁有资格教孩子?

    提起早期教育,家长谈起来都“头头是道”,但真正选择早期教育机构时却有许多困惑。近日有家长给本报打电话反映,为了给孩子找到“放心”的早期教育机构,跑了很多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转遍了北京家政公司,换了四五个保姆,也没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给孩子挑选早期教育机构怎么比上大学还难?对此,记者采访了从事早期教育的培训机构和专家,就家长们遭遇到的诸多困惑进行了探讨。

    困惑一:从国外引进的早教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孩子?

    赵女士的孩子现在1岁零7个月,她曾经带儿子去过好几个专门给0到3岁的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培训机构。赵女士发现,这些早教机构的培养理念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多元智能”。赵女士困惑的是这些理论在国内没有经过本土化的研究就直接进入市场,适合其他国家孩子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指标是否对中国的小孩也适用?

    对此,早期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吴凤岗教授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共性很多,3周岁前的孩子有很多共同的特征,这一点中西方孩子没有太大区别。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等的差异越来越大,教育的方式会有很大区别。他赞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方法,但考虑到教育环境也应注意差异,比如国内家庭孩子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较多,而国外讲究小家庭。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和考核目标,都只是适合一定的人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姜勇说,“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大多拷贝国外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做法。”针对家长的困惑,姜博士指出,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多元智能”,都给中国早期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以模仿的范本,“可以肯定地说,适合国外儿童的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同样适合中国儿童,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ABLE教育机构教学总监郑天杨表示,无论是什么教育理念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教育学是年轻的科学,有很多新兴的理论。早期教育理论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系,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可取之处,但不能照单全收,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早期教育机构都会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之前应该清楚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

    困惑二:各机构推出的亲子课程为何大同小异?

    郑女士的孩子现在有两岁半了,她告诉记者:“现在早教市场上最流行的课程是亲子班,一般都是母亲和小孩一起上课,一周上一到两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常规,诸如:听音乐、蹦蹦跳跳、走直线、卷地毯、辨认颜色与大小等小游戏。”郑女士说,各种亲子班课程内容多有重复,并且各堂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后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是否有学习成效、到底有没有副作用都还不能肯定。

    吴凤岗教授介绍,亲子教育最初来源于一些着名的幼儿园,后来慢慢的有了亲子园、亲子门诊咨询。因为来源于较小的范围,各家的教材大同小异,使得这些亲子教材和课程存在很多共性,但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孩子,亲子教育不要硬搬教材,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但是,“亲子课程也不能特别个性化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姜勇指出,0到3岁的孩子,兴趣爱好等都没有定型,孩子的学习只是在完成家长的心理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亲子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只是家长的需求,对实施早期教育的机构来说,这样完成孩子的教育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郑天杨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能看出来的。技能训练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短暂地掌握一些技能,给家长一种满足感。亲子课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低龄儿童的教育目标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产生压力,强迫训练和无兴趣的教学对孩子有害无益。

    对于早期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价,吴教授表示,目前的评价系统确实存在问题,对于早期教育的评价应该是综合评价而不是单一评价。例如,在单项比较上,认字少的孩子可能在另一方面发展得好。应该是发展的评价,接受亲子课程一个月的时间,短时的效应和进步都不能说成是阶段的变化。对于过度看重效果的家长,吴教授建议对于早期教育的结果不要太重视,放轻松一点,顺其自然。即使老师对孩子强化了某方面的训练可以产生短期效应,但也可能会顾此失彼。

    专家们坚决反对目前在家长中刮起的“超前教育风”。他们认为,儿童在0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果人为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不仅没有必要,可能还会给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困惑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资格从事早期教育?

    现在能够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并不多,即使是有精力实行这种早期教育的家长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这种教育,只有寻找合适的早教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徐女士家里的小孩快3岁了,她打算给孩子请个育婴师。考察了多家家政公司后,徐女士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她告诉记者,如今北京家政市场上大多数的保姆来自外地下岗女工,她们大多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已经很少。而所谓的育婴师大多是因为给家政公司交了一定的培训费当上的,在所谓的培训中并没有例如儿童心理学等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亲子班教师的资质家长们也提出了质疑。赵女士说:“一般亲子班的教师都是一些刚从幼师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她们能带着孩子蹦蹦跳跳做游戏,但是不是真正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胜任早期教育的工作呢?”

    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的制约,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或早期教育教师很难让家长满意。吴凤岗教授认为,好的育婴师首先要有爱心,愿意和孩子沟通相处,具备儿童保健、营养、心理和教育的知识,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他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着手开展育婴师的培训,但还没有足够的师资满足市场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指出,一定要澄清家长对早期教育在开发孩子智力上的认识误区。“不要一提开发智力,就必须是教孩子认字学知识,其实教孩子玩耍也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赵教授说,“0到3岁孩子智力的开发,就应该是蹦蹦跳跳、听音乐、走直线、卷地毯等。”赵教授认为,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是应该充满活力点好,“如果再经过专业的幼儿心理、生理等培训,这样的老师是最好的。”

第4篇:早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早期阅读;自主阅读指导;核心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具体指零岁到六岁的学前儿童根据图像、文字以及大人生动形象的描述来理解认识的一种活动过程。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经过科学论证:人从3岁到八岁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具有阅读能力的幼儿有很大的好奇心,能够运用语言主动与人沟通,知道如何的去学习,自信心很强,并且会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也就越多。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与习惯至关重要,让幼儿形成自主阅读意识,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幼儿早期阅读经验与今后的学校学习有着必然联系。国内大量资料证明幼儿期学会阅读与“早慧”现象挂钩,能够让幼儿更聪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早期阅读属于语言教育目标体系,从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简单的标记与文字符号入手,培养幼儿兴趣,通过幼儿读物与其它方式,激发幼儿对书籍的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早期阅读的误区

幼儿早期阅读与小学阅读活动不同,它没有文字阅读能力,它为正式读写学习的铺垫,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应根据幼儿独有的认知规律与语言学习规律,对幼儿进行视听阅读、口头阅读以及书面阅读多方面同步进行的阅读方式,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阅读逐渐向书面语言发展。教师要主动引导幼儿去理解读物的内容。早期阅读最大的误区是将早期阅读能力误认为就是辨认笔画、字词。因为它排除了幼儿学习的态度、期望、情感以及行为,是不完整的早期阅读能力。实际上,它所排除的才是早期阅读教育的核心,核心能力才是自主阅读能力。当前幼教师与家长对于幼儿的早期阅读的盲目指导与错误意识,导致孩子缺乏阅读意识,误认为认字就是阅读,只单独地追求幼儿的认字量,忽略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幼儿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教育缺乏科学性。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是先阅读再识字才是正确的方法,这是在早期阅读教育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早期阅读注重阅读的过程,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并不是看他认识多少字,用识字来代替阅读活动,是不可取的。

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增强内部动力

只有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早期阅读的起点就是对幼儿埋下阅读兴趣的种子,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开动脑筋并快乐地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力可以保障幼儿的阅读兴趣的持续性,并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幼儿喜欢看书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抓住幼儿潜在的内部动力,驱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好奇心,逐步形成阅读兴趣。因为,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增强幼儿阅读的内部动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与认知水平,设计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案,将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穿插贯穿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去,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将幼儿的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老师带着学生读、同伴之间你读一句我读一句的方式,让幼儿互动起来,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从开始的引导幼儿去阅读转换成幼儿自己主动去阅读。

四、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有关的系列活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从而促使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在陪读过程中适当去引导、指导幼儿,只有保证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表扬幼儿的阅读行为,暗示幼儿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幼儿阅读兴趣的积极性,使其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幼儿自主阅读习惯是长期性的,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幼儿以后的阅读与学业成就,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幼儿终身受益。教师要重视早期阅读培养,采取措施,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正确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使幼儿快乐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 丁诚中.试论早期阅读的基础价值及素材选择[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2).

第5篇:早期教育范文

    教育越晚,儿童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发挥。有的孩子出生后,家长忙于工作,或因条件所限,没有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能发展就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出生时早产或窒息,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正常甚至优秀。

    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

1-3个月,训练重点是在充分利用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同时,建立后天条件反射,且越多越好,如定时喂奶、自然入睡等。训练孩子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听各种声音,看鲜艳的物品。发展孩子的运动功能,练习俯卧抬头,抓握东西、做婴儿体操。

3-6个月,训练重点是手的抓握能力,全身运动功能,如翻身、打滚和爬行,练习发音。

6-9个月,训练重点是练习爬行,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孩子的模仿行为,发展手眼协调和认知能力。

9-12个月,训练重点是培养独站和行走的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1-2岁,训练重点是训练孩子走、跑、跳的灵活动作,教孩子说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说明事物,进一步发展认识能力。

2-3岁,训练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维、概括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4岁,训练重点是计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丰富词汇量。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要遵循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要揠苗助长,因为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

第6篇:早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阅读;分享阅读;语言学习

在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习中,早期阅读自然成为了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帮助幼儿看图识字,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培养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并且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使幼儿获得心智及语言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性

学习要抓住一个关键期,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期,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及表达能力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一个关键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学习起来将事半功倍。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可能,只要使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加以培养,孩子们都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记忆力是超强的,幼儿可以在这短短几年学好一门语言,有很好的背诵能力和模仿能力,这些对于幼儿个性及习惯的形成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早在五十年代有些国家就开始研究阅读,并对6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比其他儿童要旺盛,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理解能力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不会阅读的儿童则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没有自信。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列为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特别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前期经验的提供。可见幼儿早期阅读经验与幼儿本身的身心及智能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

在早期阅读阶段,幼儿刚刚开始接触阅读,无论是在已有的知识还是在已有的社会经验上,都表现得能力比较薄弱和不足。因此,在早期阅读阶段,要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的创设直接对幼儿补充一些社会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场所,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感受书面语言,使幼儿在有形和无形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例如,在布置活动区时配上适当的文字,诸如“积木乐园”、“娃娃的家”等文字标签,定期更新一些图书,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幼儿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阅读。教室内的墙饰和图画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和季节去更换,比如冬天来了,可以在教室内画上雪人、雪花、没有叶子的树枝,一些冬眠的动物,还可以画一些棉衣、棉帽、手套等,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和文字,联系真实的景象,比如自己身上的帽子和手套等等。这些的主要目的都是在与充实周围的环境,使环境中也含有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体会,去获得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他们都会主动去从事那些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行为。因此,创设一定的学习和阅读环境就显得很有必要,在阅读的同时,让孩子把阅读与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增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三、重视阅读材料的选取

鉴于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早期的阅读中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适宜,尽量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幼儿喜欢图画多的并且还是要五颜六色的,要有这些元素才能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我们要选取一些易于理解,便于阅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文字与画面结合,并且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文字在读本中重复出现,伴随识字。这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配上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

例如,“一字歌”的内容为:一颗豆,一粒米,一颗一粒要爱惜;一点油,一滴水,一点一滴都珍贵;一枝花,一棵树,一草一木要爱护;一分钟,一秒钟,一分一秒不放松;这些文字容易记忆并且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并且还配有丰富的图片来帮助儿童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这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四、重视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可以是朗读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去复述,我们强调的是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地多次进行,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语言、习得语言的过程。分享阅读可以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和“讲故事”,把书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知识。随着儿童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情景和语言,在老师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慢慢的,儿童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了。

通过分享,儿童从最开始的听老师讲故事,到自己阅读故事,再到讲故事给其他小朋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并模仿角色的声音和表情。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们正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因此,成年人应该对他们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多给机会让儿童自己讲,尽量不要去打断,让儿童独立进行朗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这时的儿童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

五、总结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个性、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重视早期的阅读学习,充分调动幼儿各方面潜能,抓住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努力为儿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2]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学前教育》,2005

第7篇:早期教育范文

一、儿童人格与品德的发展比知识灌输、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如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与人先天素质各异、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悬殊等因素,给如今的中国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在儿童教育方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就是教育的“功利性(或功利主义)”。家长和教师特别注重对儿童进行早期知识的传授和才艺的培训,如:读写汉字、背读外语、做加减运算、学画、练琴、习武等,而严重地轻视了对儿童在道德行为、人际交往、合作共事、社会公德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影响到儿童心智和心性的和谐发展。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思潮在西方形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使世人对儿童有了更为全面和完整的认知。儿童从其降生时(甚至于在母体内),他们的生命就被赋予平等的人类个体之地位和权利,年幼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权利也被视为社会成员应得的自由和尊严。尽管婴儿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不上动物,但儿童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在其社会性培育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今的教育现实却是:教养者把对正处于成长期中的幼儿的教育,等同于应试式“知识培养”和掠夺型“智力开发”,对于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中应该包含的“人格”和“品德”的培养则考虑甚少。对此,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指出:“我强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仅把教育的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人的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人的精神的培养或树人的另一半教育。”他认为,如果教育者仅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去实施幼儿教育是极为错误的,因为这种早期教育也许能让儿童成为某一专业方面的所谓“英才”,但他们却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他说:“教育的最重要之处并非是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从培养精神、培养品德开始。”他强烈呼吁儿童早期教养者“要把忘记的另一半教育置于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产业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对年轻一代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另一方面也对年轻一代的社会性养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环境既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漂泊无依、无所适从的迷惑。如今那些社会性发育缺失的年轻人,他们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把握自我、难以在社会交往中扮演适当的角色,他们时时产生一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危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要避免这种社会适应性危机将来降临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就应该把忘却的“人的另一半教育”重视起来,加强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培养,使儿童的身心自幼年起就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教育和发展。

二、了解儿童生活、应对学习的变化,才能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

以往,知识、技能、文化、道德、观念等的传递都是以学校(包括幼儿园)为中心来进行的。学校(包括幼儿园)不仅垄断文化传递的专门权力,而且也垄断着文化传递的专门能力。如今,在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型社会逐步到来之际,这种以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传递的特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其中心地位正在逐步削弱。

首先,以学校为中心的传递能力受到了家庭教育的挑战。如今儿童的家长都普遍地受过良好的义务教育,其中相当数量的家长还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从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了受教育早迟、多少、好坏与人生幸福与成功的关系,他们已经比自己的父辈有了更新的教育子女的意识、条件和能力。他们强烈地期望自己的儿女将来能享有超过自己在社会上的成功与幸福。他们在儿女出生后、入园前,就开始有意识对子女进行力所能及的教育了。不过,家庭对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传递能力的挑战还不是主要的,其原因在于:虽然家长已经拥有家庭教育的强烈欲望和具备家庭教育所需的一些能力,但却很少有人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实施对子女的教育。家长一旦将子女的社会文化教养托付给教育机构(幼儿园、学校),他们往往会在子女面前尽量维护学校的教育权威,尽量避免子女在教育机构中过多地产生对抗和抵触行为。因此,可以认为,虽然以往幼儿园、小学坚如磐石的教育中心地位正在受到削弱,但是家长的文化传递的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尚未从根本上威胁这一中心的地位。

其次,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即书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多媒体电脑及网络的逐步普及和发展,正在使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传递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经显露,而在我国则大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最初的威胁源自于电视的普及和收视频道增多所带来的目不暇接、纷繁多彩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莫大吸引。步入21世纪后,伴随着电讯、电子和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电脑迅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家庭中得到普及。由于电脑在多媒体方面的强大功能(如:玩电子游戏、上网冲浪、阅览电子书籍、观赏数码图片、听音乐、观看各种影像节目等),因而当代儿童尤其喜爱它们,电脑已经成了一些儿童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电视、电脑巨大的媒体传播容量与互动功能,儿童无一例外地迷恋于它们,因而过去幼儿园、学校在文化传递上的功能和能力,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削弱。那些所谓的“电视儿童”、“电脑儿童”,时下也成了儿童教育的烦恼和难题。

第8篇:早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早期教育;误区;危害;期望值;过度保护;粗涉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92-01

在早期教育问题上美国父母和我们中国父母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很早就让孩子去尝试很多东西。而我们的孩子在童年体验更多的是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面,而不是在情感、意志力和自我方面。其实,孩子天性是爱学习的,学习新东西就是在探索,能满足他天然的好奇心,从某种程度来说,学习也是玩。为什么孩子都不爱学习了呢?早期教育存在着那些误区和危害呢?

一、 期望值太高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从小就让孩子学各种技能,认为早期教育让孩子会认字和写字、会背诗词、会弹琴、会算术。早期教育越来越变成一种学习技术的教育,唐诗宋词、双语、学琴……占据了不少孩子生活的绝大部分。这些就是早教的全部,或者主要的内容吗?4岁的孩子要学会2位数加减乘除,5岁的孩子要懂得如何操作键盘……超前教育的起跑线在前移,把小学教育挪到了学龄前教育。有些父母认为只有培养出“神童”才是成功。他们不惜重金投资,把孩子送进各类辅导班、培训学校等等。这些小小“神童”们,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业余时间被“学”和“练”所占有。“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权力就等于剥夺了幼儿的天真与纯洁”,可怜孩子们一双稚嫩的翅膀被缚上了虚荣的枷锁。有这样一件事:一位父亲陪女儿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女儿学琴,父做琴童;女儿学棋,父做棋童……到后来,父亲感慨地说:“唉,几年下来,孩子什么也没学成,我到学了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个例子发人深省。

智能的总量是相对守恒的,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升高必然伴随着相对应的另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降低。而这种降低往往体现在心理调节能力上。处于超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往往有超人一等的优越感,舆论的作用也使孩子必然产生虚荣心,从此,求知不再是为了满足源于兴趣的自然渴求,而是为了超越别人、赢得荣誉。这些“聪明绝顶儿”一旦完成了辉煌的学业而在工作中无醒目的建树,实际境遇的强烈反差必然使昔日的优越感变成失落感引发出各种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些由于超前教育而被一度视为“有天分的孩子”,到更高的学府时,由于失去优越感,竞争激烈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例子不难见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苦无宣泄压力之处,最终选择了走向死亡之路!他们向世人敲响了警钟―――难道家长还想上演这样的悲剧吗

二、 过度保护

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因为害怕孩子出危险,或者觉得孩子根本做不好,我们常常替他做一切。我们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不让他受风,不让他的手碰一切脏的东西,不让他爬高爬低,不让他和可能欺负他的孩子玩……于是,孩子果然干净体面,少了许多吵闹和麻烦。可是,如果离开了我们的照顾,孩子会怎样呢?如幼儿园每年新生入园时,入园幼儿的年龄已达3周岁,但他们当中能够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者却寥寥无几。入园后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大多数幼儿便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父母们是否也应当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溺爱妨碍了孩子某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现在很多孩子在处理事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就是溺爱造成的后果。

因为害怕孩子受批评,我们会给他检查作业,把他忘记带的东西送到学校。于是,孩子避免了许多错误,避免了许多因错误而带来的批评、难堪、内疚、自责……可是,一旦离开了我们这些忠于职守的父母,孩子会怎样?我们能替他承担责任,但是能替他生出责任心吗?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没有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摔倒了,明明是自己不小心,大人却打着桌子说:“打死你,谁让你把我的儿子给碰倒了!”这样,孩子长大了,出了问题就赖别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负责任,就是因为爸爸妈妈把责任都承担了。现在孩子的作业写完了以后,有4个人来检查:妈妈不在,爸爸检查;爸妈不在,爷爷奶奶检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人给他收拾。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负责任:都是你干的,没我的事儿。这是最大的害处。

过度保护,事事对孩子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所以要提倡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已动手、让孩子自已承担责任、将来才能适应社会,自由驰骋。

第9篇:早期教育范文

关键词:早期教育 胎教 婴幼儿教育 儿童早期教育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更多地依赖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靠科技人才来实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头,它将引领世界的潮流。现今各国为了占领世界教育的制高点。纷纷进行教育的改革。我国也不例外,为了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由于历史原因,较为落后,共和国成立之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时期耽误了宝贵的十年时间,自恢复高考制度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但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其中大部分人口是农民,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近几年才刚刚完成青壮年扫盲工作。要把这样一个低素质的群体培养成为适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其难度前所未有,我们要走的路很长,任务很艰巨。

如何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同志曾说过:我们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不打破常规,不足以获得快速的发展。我认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终止新文盲的产生。要使我国的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从教育的源头抓起,从母亲腹中的胎儿的教育抓起。让我们的新生代有一个高的起点,这应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要点。不这样做,就无法快速地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的现状,赢得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主动权。要实现教育快速发展的目标,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从胎教抓起

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是从学校开始,而是从摇篮里开始。”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但我认为应从胎教开始。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用进废退”。人的天资从哪里来的?从人类的进化史看,人在劳动中学会了使用工具。开始有了思维的萌芽。人的天资在不断的社会实践劳动中不断地进化,一代一代相传而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材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况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复杂的较高级的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以外部的动作形式表现出来,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才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胎教就是让母亲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跟胎儿进行有效的交流。训练胎儿的感觉器官,如抚摸孕腹,训练胎儿的触觉,听音乐,训练胎儿的听觉。通过有效的训练,胎儿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会得到有效的加强,为胎儿开启心智之门,使他们的感觉功能优越于未进行胎教的胎儿。

二、抓好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成长,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搞好早期教育就是在这一时期为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打下基础”。无数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作了深入的探索。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发现,智力的发展有两个规律,第一,先快后慢规律。假定十七岁时达到的智力为100%。那么四岁就可达到50%,八岁达到80%,剩下的20%在九至十七岁时获得。环境对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以人的年幼时期最快。第二,递减规律,智力成熟后减退缓慢。日本的一位学者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生下来就进行理想的教育,那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教育得十分出色,也只能成为八十度能力的成人;从十岁开始教育,教育得再好,也只能成为六十度能力的成人。美国一心理学家,为使其子赛达斯成为天才。在刚刚出生的儿子的小床周围挂满英文字母,并不时发出读音。六个月后孩子就能读出全部英文字母,并不时发出读音,接着他又用教科书取代玩具,赛达斯被数学、物理、化学、语言等科学知识包围,两岁学中学教程,四岁写作,六岁,十二岁进哈佛大学。美国人斯特娜夫人对女儿维尼夫雷特进行了良好的早期教育,维尼夫雷特三岁即写诗歌散文,四岁会用世界语写剧本,五岁时她的诗歌散文被各大报刊刊载。综上所述,婴幼儿教育很重要。由此可见,抓好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实现我国“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关键,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

“婴幼儿期不仅是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婴幼儿的智力教育,而且要对婴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其形成良好的个性,使婴幼儿的身、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是抓好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

儿童的早期教育离不开父母,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要努力地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由此可见,提高家长的素质,是抓好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来看,我国儿童的教养义务已正式列入法律条款,但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父母对儿童教养问题的认识普遍存在只重养而不重教的现象。因此,对儿童的教养义务要从法律上重新细化,使我国的国民认识到教养子女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其次,我国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城市优于县城,县城优于乡村,能接受正规的儿童早期教育的人数仅占儿童总数的25%,因此,要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有条件的可以优先发展,条件差的改善条件发展,无条件地创造条件也要发展,实行全面开花。

四、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

(一)政府加大投入,以地方计生委和妇幼保健院为组织机构。成立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创办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开设胎教学、婴幼儿心理学、婴幼儿教育学、婴幼儿卫生学、营养学、保健学、儿童计算、语言、音乐、美术等课程。指导中心集家长培训、科学育儿咨询、儿童早期教育指导、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等任务于一身,切实地抓好儿童早期教育工作,使这个工作长期化、正规化;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普及培训,开通热线电话,开设电视教学频道,创建专用网页,将培训内容制成教学光盘免费发放给婴幼儿父母或孕妇。全方位多形式地普及培训。各级政府领导要把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好坏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确保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加大宣传力度。动用社会一切可用的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彻底转变家长的教养子女的观念,由“养儿防老”转变为“为国教子”,使儿童的父母切实认真地履行教养子女的义务。

(三)持证生育。严格把好准生证的发放关,对申请生育的年轻父母要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发放“儿童教养合格家长”证书,对有证书的发放准生证。要求孕妇怀孕期间要与指导中心经常联系,接受正规指导,确保胎儿期教育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