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

第1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以《xx县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xx县教育局关于构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深入落实书香校园建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造农村文化名校。

二、活动目标:

1、推动学生自觉阅读,积极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沉淀文化底蕴,陶冶精神情操。

2、推动教师常态阅读,实现浅阅读向深阅读的跨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高效智慧课堂建设。

3、构建多元共读体系,营造读书整体氛围。引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推进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建设。

三、活动措施:

1、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要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凸显书香气。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各教学班要加强读书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建立阅读制度。

2、开展主题活动,落实评价机制

一是推动常态阅读,加强督导检查。

学生层面,要保障常态阅读时间,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阅读课、双休日大阅读。要求学生把阅读书目、页码记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并有家长签字证明。学生积累读书成长册。学生可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建议每学期积累一本。

教师层面,根据学校推荐书目,要求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各年级每月底审阅检查。

二是设立校园读书季,汇报读书成果。

除了常态阅读外,学校每学期设定一个校园读书季。上半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校拟定每年的4月23日为读书成果分享日,集中召开主题集会,师生分享读书成果,学校对读书成果进行评定表彰;下半年,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我校拟定在每年的9月28日,集中召开聊书会,结合师生暑假阅读成果,进行主题分享,并予评奖表彰。

除了每学期一次的集中展示评价外,学校还要结合县局整体工作部署,灵活开展各种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美文诵读比赛、古诗词擂台赛等跟进活动。另外,读书分享会、聊书会等活动,我们还要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加。

学校每学期末要进行读书明星、 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还要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到班级综合量化体系中。

3、开辟成果阵地,推动高端发展

为了推动读书活动深入、高端发展,学校要积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构建立足校本、走出县域、面向全国的成果展示体系。

除了有效利用校园聆听广播站和校园网的推介作用外,学校拟定重启校刊《青柏》的编辑出版,为广大师生搭建校本展示平台。

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县《古城文苑》《文化xx》《xx教育》等刊物的沟通联系机制,通过邀请辅导、改稿批阅等形式,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读写水平。

在条件、水平比较成熟时,我们还要增强读写自信,努力走出县域,鼓励广大师生向全国各级各类刊物投递读写作品。学校对公开发表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二为了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学习型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悟出人生真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校决定开展书香校园 快乐阅读读书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课改精神,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建内涵丰富,文明的学习型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学生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三、活动宣言

我读书,我快乐,让我们将读书进行到底!

四、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指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读书网络

1.学生在家中建立个人小书柜,提倡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与小伙伴共读;

2.每班完善班级读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每班藏书量要达到人均一本以上。各班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3.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每日的图书借阅工作,以确保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确保充裕的读书时间

学校将单周星期一第六节的校本课和双周星期五第六节的综合实践课定为阅读课,各班班主任负责下班指导、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 清晨一读、午间一看、晚间一记、双休日大阅读,每天自觉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三)明确具体的读书内容及要求

1.每班必读《弟子规》、《河源晚报》、《古邑学堂》,提倡学生精读或泛读古今中外名著。

2.每班成立读书小组。阅读课上,除了阅读必读的书报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如开展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等各类读书活动,力求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3.学生每周选读自己喜欢的一至二本课外书,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本读书笔记本,作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体会)。读书笔记每月上交一次,内容不少于四篇,每班每月选送三本最优秀的笔记上交教务处进行评比,(本学期上交时间定为十四周和十八周五,以后为每四周评一次)。

4.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开设读书俱乐部栏目,读好文章,讲故事、说读书心得、好书介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四)建立检查机制

1.检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检查内容

(1)图书借阅登记表(由教务处统一印发,各班每天填写,每月上交教务处检查一次)。

(2)阅读活动学生参与阅读和交流的情况。

(3)读书笔记。

3.检查形式

定期巡查与学生个别抽查相结合。

(五) 建立激励机制

1.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每月评比一次,每个年级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学校给予奖励,并不定期将优秀作品用展板展出。

2.评选阅读之星: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学期进行评比,评出阅读之星,学校给予表彰。

3.评选书香班级: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学校给予表彰。

4.学校将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成绩列入年度评优考核中。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从而好读书,读好书。作到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书香班级,塑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2、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向课外、向生活学语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走课堂内外相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3、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其中坚持每天睡觉前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4、周周有读书交流,月月有活动展示,定期向家长进行读书成果汇报。

三、活动主题:

以阅读故事类书籍为主题,伴随故事成长。

五、班级读书口号: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四、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筹备与发动。

1、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购买故事类书籍,建立个人和班级读书资料库

2、利用队会进行班级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读书热情,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本学期学生课外朗读的主要内容为故事。

2、每天的固定读书时间为早上8点到8点15、中午到校时间和周五下午第二节,以及在家睡前保证要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周末以及假期自我调整和安排。

3、每天早晨预备时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词语早餐活动,每天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3个四字词语,其中要讲词义和造句。其他学生要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读书摘抄本上。

4、采用师生共读、亲子家庭读书的形式,学生在校的固定读书时间老师要陪读,在家时家长要陪读,逐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5、每位学生要有读书摘抄本,记录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好词好句。

6、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近期读书收获(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等)。

7、周周有活动交流会。

(三)活动成果展示。

1、故事的展示可采用配乐朗诵、学生合作表演、家庭合作表演等形式。

2、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系列主题活动,如:程昱捷龙、有一个字来说词、串词说话、虚编故事、典型故事大讨论。

3、开展读书叙述和讲故事活动,组织学生叙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

4、期末读书总结展示会,请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5、把学生的图画日记装订成册。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做成自己的专辑。

五、活动措施。

1、每人要有读书摘抄本。学生要求每天在家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同时要把所学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摘抄本上,标上星期几。家长要每天签字。以此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坚持读书。

第2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一、从小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和体验

幼儿早期阅读处于表征学习阶段,表征学习在于掌握单一符号或单词的意义;或者知道这些符号表征什么。任何语言中的单词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或者是社会上共同使用的符号:每个单词象征着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以及观念世界中单一的物体、情境、概念或其它符号。

成人在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时,应通过多次反复出声的指认,使幼儿对实物、与实物相应的图形及单词建立牢固的联系。

幼儿最早阅读的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翻翻那本书,对书封面及图画色彩的兴趣大大超过对书文字的兴趣;这是由幼儿普遍的心理特点―――喜欢鲜艳的色彩、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决定的,这种阅读方式符合幼儿的早期阅读心理,标志着幼儿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的一步。当幼儿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开端,成人应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些经久耐用、印刷美观、颜色鲜艳的硬皮图画书。这时期:成人对幼儿的阅读方式不必太在意,应让幼儿保持“阅读”的轻松与快乐,使幼儿在没有压力氛围中、在成人的有意无意的指导下,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阅读书目,培养幼儿选择图书的能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认知发展的需求,及时为幼儿选择补充好书。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来应付外界事物,尚未内化到脑中。因而:这阶段应尽量为幼儿选择一些有动感的、能发出各种声响的图画书,这时期要培养幼儿有翻阅图书的意识与习惯。在前运算阶段,幼儿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但突出的特点是自我中心思维。这一阶幼儿的审美感觉也从对客观现象片面的、零碎的反应逐步发展到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对象进行整体感知,即产生了审美知觉。其中,最初出现的是审美联想。学前儿童审美联想类型主要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接近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相邻近所引起的联想,相似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相邻近所引起的联想。因而,这阶段幼儿的阅读内容应从反映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题材入手(如:《娃娃理发》、《西瓜藤啊爬呀爬》等等):这些内容因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心理,接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所以往往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共鸣,并能起到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随着幼儿阅读兴趣的增强及认知能力的提高,应逐渐扩大幼儿的阅读范围: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儿童连环画、卡通画、漫画,儿童百科全书,儿童文学作品(传记、诗歌、散文、侦探故事等)。

三、通过亲子共读,教会幼儿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益及乐趣

幼儿对事物的早期兴趣来源于这些因素:有趣东西的吸引、父母及周围人们的鼓励、表扬和赞赏等等。有趣的东西带来的只是一时的生理上的兴趣,而父母及周围人们的鼓励、表扬和赞赏却是持久的,也是幼儿建立内在的社会性动机的基础。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幼儿一起看书,做幼儿的阅读榜样。同时,通过亲子共读,有机会与幼儿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幼儿把书中的故事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在一起分析、讨论。还可以一起朗读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把阅读活动变成相关的表演,在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学习组织自己的思考,体验语言的表达形式,累积自我创造能力。

随着幼儿认知的进一步发展,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会对一本书、一则故事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连结,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价值观。当幼儿能把书上知识、经历与自己的情感思考与经验联系起来时,阅读则从热情转化为一种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技巧,帮助幼儿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封面、书名、目录、页码、扉页、封底等)阅读不等于识字教育,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掌握许多字、词、句。

四、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行为更加迅速、准确、协调,无需高度的注意力就能顺利完成一系列动作,从而也就可以节省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反过来将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这些内容,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与幼儿商量制定出每天阅读的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幼儿准备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当幼儿还不会写字时,可以由成人,当幼儿会写字时,就要让幼儿自己做笔记,从每天摘录一到两三个词逐渐过渡到句子直至段落,从而使幼儿养成做笔记的意识。

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图书看完后,要放回原处并养成定期分类整理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通过逛书店及图书馆,培养幼儿学会选择及发现有益的图书,爱护及修补图书的习惯,当幼儿拥有第一本图书时,就要教育他要爱护图书,并与幼儿一起及时修补破损的图书。

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同伴间的图书应互相借阅并有机会交流,成人还要教会幼儿学写借条以避免因借书而引发的各种纠纷与矛盾。

第3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目的 任务 途径

对于早期阅读,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和识字联系在一起;还有人担心幼儿的接受能力, 认为不必操之过急;也有人大力推崇早期阅读教育,过分夸大其功用。种种的观点、看法,各有见解,缺少共识。笔者根据已有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目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其次,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和良好习惯。比如说,阅读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书要一页一页往后翻;又比如说,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这些都应从小班时就开始培养。第三,初步掌握阅读技能,那就是在文字与口语之间建立联系,让孩子认识到,就像我们讲的话一样,书上印的每一个字和词都有一定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语音、文字、词义之间建立了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巩固,孩子就“认字”了,就可以看着文字发音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的文字来获得意义。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任务

据了解,许多能熟练读和写的儿童都十分怀念早期阅读行为,幼儿期如果可以随心看想看的书,编自己想编的故事,通过各种活动,便能够初步建立“读”和“写”的信心,在正式学习书面语言时,不感到困难。

1.获得早期图书阅读经验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幼儿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幼儿也可以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配以相应的图画后装订成一本图书。

2.获得早期识字经验

通过阅读让幼儿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可与其他符号系统转换的经验,如认识种种交通与公共场所的图形标志,知道这些标志代表一定意思,可以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让幼儿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木”有关,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更好的识字。

3.获得早期书写经验

尽管学前阶段不要求写字,但是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主要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这有助于幼儿为进入小学后正式书写做好准备;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划。

三.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有效途径

1.精选阅读材料

老师、家长应从学前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而言,学前儿童阅读的图书应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图文并茂;主要感知对象要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幼儿注意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2.发挥环境优势

幼儿期的思维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环境刺激物,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幼儿园活动室的物品上、墙饰上、寝室里、盥洗室里,凡是幼儿目之所及的地方,我们都贴上与之相对应的字卡,平时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久而久之,幼儿在这种多次重复的视觉刺激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在汉字与实物之间建立起相对应的联系。在室内,我们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区。这里应比较安静,光线充足,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喜爱的读物。阅读区的图书要定时更换,以保证幼儿得到有关书面语言的足够的信息量。在室外,操场上的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上,操场边的树木上、幼儿园的大门上等都可以挂上、贴上文字标签,让幼儿在户外游戏、来园、回家的过程中,频繁接触这些语言信息,加深记忆。

3.注重活动渗透

第4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根本;诵读;诵读时间;诵读方式;兴趣;课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80

一、语文课堂现状

诵读就是诵读和背诵。诵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课文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背诵是指凭借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背诵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记忆力体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进行长期适度训练。

诵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一种明智而主要的教学手段。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从蒙学教育到经学教育都特别重视讽诵,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地感受、品味文章。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乃至苦读苦记的历程,记忆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唐代韩愈自幼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他自叙“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如此“兀兀以穷年”。白居易达到了苦读苦记的程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领略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然而教学实践中的诵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反观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诵读教学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被弱化,学生诵读水平每况愈下。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走进高中校园,很难听到“书声朗朗”。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正课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这些教师的理由是: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进行了大量的诵读训练,已经具备了诵读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教学时数有限,大多数课文篇幅又较长,因此就用不着在正课课堂上让学生来诵读课文,只要训练好他们的略读、速读等能力就行了。更有少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连学校安排给学生进行课文诵读的早读课时间也经常用来进行课文讲解、题目分析等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校就很少有时间甚至几乎没有时间来诵读课文了。但是到了高三复习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少学生对语文新教材所选文章内容还相当不熟悉,更有甚者,对于教师复习时提到的文章是否上过都不清楚。一旦遇到文言文经典篇目,学生只能说出少部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翻译部分特殊句式,对文章内容也很陌生。特别是在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上,学生对于高中课文的记忆不深刻,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今天背了,明天就忘了。但是对于初中的却不然,只要稍加复习,学生就能掌握得很好。究其原因,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文的诵读有直接关系。

二、反思

语文是一门情感教育学科。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我国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诵读。诵读是字音清楚,声音响亮地读。它是将书面语言再现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诵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美国教师认为,大声诵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效果。记得“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老先生也大声诵读着,他“微笑起来,而且把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读。那鼎沸的读书声和先生投入的诵读情境是令人神往的。再有古今中外的名人们对“读”有不少精当的论述,广为人们所引用,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作注脚。如我国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强调“读”收到好的效果。可见古人语文教学的成就不得不归功于诵读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优秀诗文”。无论是古人的经验,今人的实践,还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无不在昭示着我们:应该重视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古人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但这并非是要彻底地“返朴归真”,回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读”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读书,启发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达到感情的升华。

三、笔者的做法

1. 保证学生诵读时间和切实的指导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诵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诵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如预习性的诵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就被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精彩小结而轻率的打断了,诵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可见,学生的诵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积累、感悟、熏陶、感染,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我们语文教师可利用早读、课堂以及晚读的时间,来保语学生的诵读时间。可如今的现状是早读及晚读课的形式和质量都还不尽如人意。早读时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搞卫生,其他任课教师检查作业,学生出墙报、做练习,只是齐读或刚开始大声、渐渐小声以致最后无声,只读课文、只读背诵文段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和部分教师不清楚早读和晚读课的目的、作用、形式及该选用哪些材料,以致于出现早读、晚读目的不明、形式单一、材料贫乏的局面。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早读和晚读课,笔者精心准备早读和晚读的内容,使之丰富多彩而不单调,笔者还规定当天早读和晚读的诵读任务,跟学生讲明要进行反馈的。因此,学生喜欢早读,也十分重视早读,这样的早读和晚读才是高效的。

要有好的诵读效果,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在保证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的同时,还要给予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诵读时首先应让学生养成准确诵读的好习惯,做到不漏字、不加字、不错字、不倒字、不改字,通过多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巡回指导,通过生生对读,师生评读等方法加以辅导,特别应重视中下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诵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读中有导,导中有读,真正把诵读指导落到实处。

2. 注重诵读的方式

单一的诵读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诵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既可教师范读,配乐诵读,也可全班齐读,学生分角色读等等。而选择与变换诵读方式,应该考虑到文章的体裁、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特点,比如说,戏剧或小说,带有多个人物角色且多有人物对话描写的,可以采用分角色诵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形象的感知与理解。笔者在教曹禺的《雷雨》一文,就采用了分角色读这一方式,通过读,周朴园、鲁侍萍鲜明的个性特征,就生动地展现出来了。而笔者在教近体诗,如绝句、律诗等,则采用个别读或齐读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体悟作品的情感。比如,婉约词,情感细腻,李清照的《声声慢》,笔者选择个别女生读;豪放词,境界奔放粗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选择个别男生读或齐读。再比如:《纪念刘和珍君》先范读出义愤、沉痛之情,再让学生读。《荷塘月色》采用舒缓的二胡曲营造出一种朦胧淡雅、忧喜交织的氛围,让学生轻声齐读。

经过反复的诵读,一方面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达到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熟练运用普通话表达之功效,可谓一举多得。学生诵读完后,笔者适当点评,也可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还要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从而通过评价,强化对诵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但评价要“因人而异”,如平时胆小害羞的人终于“登台亮相”了,应迅速给予鼓励性评价,而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交错运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提高学生诵读兴趣,也可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

3. 创设情境,激发诵读兴趣

兴趣是指良好的情绪,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心理学称为“兴趣”。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紧,学习压力大,对诵读重视不够等原因,对诵读,对学习无兴趣可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诵读方面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或多媒体的示范性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有人说:“一次成功的诵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诵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充满情趣,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

例如:笔者在讲《陈情表》一文时,不是用太多的讲解,而是身穿肃装,表情严肃,用低缓而常常的中音,饱含深情的诵读,来表达对亲人深切的怀念之情。音色深沉,苍劲,课堂沉浸在悲怆的氛围中。教师率先垂范,先声夺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诵读和学习的欲望就能被激发出来。

诵读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诵读录音教材是诵读大师经过认真揣摩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调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诵读水平。例如,在讲《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笔者利用录音教材,录音一播放,先声夺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今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如果到诵读课文的第二阶段时,再让学生一味机械的诵读课文,学生就会昏昏欲睡。这时教师要交给学生诵读选择权,诵读创造权,并应变着法子让学生深入细读课文,强化对诵读的激励功能。笔者对这一点应该说是很注意的,经常通过设计“课文诵读会”“诵读表演会”等诵读比赛,强化对学生诵读能力的隐性测试,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都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孩子们听教师读得很美,但自己却读不出味来,找不着美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必须趁热打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接着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最后达到清人唐彪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语文课堂啊!对于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文章,教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诵读,因为情感绝不是灌输讲解得来的。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带着兴趣去读,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4. 教师设计诵读课型

其实诵读教学有着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如:我们可将诵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对“课型”的最为简单的解释是: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所以,诵读课型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诵读,兼以品析、讨论、讲解等等。这种课型适用于诗歌、文言文教学,也适用于精短的散文教学。比如,笔者在教《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时,就设计了这样的课型。

第一步粗读。课前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们课前进行了积极的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都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的写在课本上,因为这一课生字较多,笔者提示他们可多写几遍记在脑海中,比写在课本上看上看下的轻松。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顿,就必须清楚这一句说什么,课下注释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翻译书工具书也派上了(下转第87页)(上接第81页)用场,让笔者高兴的是几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笔者自己,探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如何停顿,这使笔者窃喜: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读啊!正式上课时分段抽几个学生来读,读音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停顿的把握也比笔者预期的要好。

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笔者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诵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笔者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地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笔者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诵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笔者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诵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着实让笔者有些兴奋。

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不用教师多讲,已慢慢跃出纸面渗入心田。

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在《阿房宫赋》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笔者和其他几个语文教师共同商量并决定:几个班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诵读比赛和书法比赛,这对鼓励学生诵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之后考查这一课的知识点时,发现学生们记得比较牢固,极少丢分。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方法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荀子在《论学》中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采用反复诵读把所学的东西贯穿起来记忆,用深入思考把所学的东西贯通起来理解。北宋教育家张载也说过:“书须成诵,则学进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名言都点明了熟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的大量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解,默记来背诵还是远远不够的。经验证明,我们记忆知识,诵读,吟咏的效果远比默记,理解要好。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好阶段。多读多背,反复诵读,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得多了,积累声音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如果把高中语文课本中(包括课外)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尽可能多地贮存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那么,高考作文时也会文思泉涌,运用自如。

第5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提升我校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东岳中学2018年继续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让师生在阅读中放飞理想、感悟历史、体验人生、了解科学、拓展思维、憧憬未来。

二、活动主题:读经典的书,做知书达礼的人

活动口号:行走书香世界,塑造智慧人生

三、活动内容与具体要求:

(一)教师读书活动

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切实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认真选读有关的优秀书籍,自觉开展“各读各的书”活动。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

2.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并积极组织交流,将读书摘抄及读书心得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3.语文组进一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要在备课上有所体现。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开展创意读书卡评比活动。

2.结合上级部门,开展“读书”系列征文活动。发动全校学生撰写美文,并进行评奖。

3.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和中华古诗词默写活动。

4.举办国学小名士选拔活动。

5.开展五分钟高效诵写活动。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在黑板上积累两个成语。

6.作好“读书笔记”。各年级学生均需配备由学生个性化命名的“读书笔记”一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统一格式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每学期不少于20篇。

7.认真组织“主题阅读”读书活动。读书主题由学校、年段、班级共同确定,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有机结合。

8.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 “书香班级”将进行评比表彰。

五、本学年活动安排:

一月份:

1. 策划寒假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二月份:

2.策划寒假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3.进行以“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读书活动

三月份:

4.开展以“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5.推荐“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选手参加区级比赛

6.开展初一级部假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7. 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第七届地科杯“珍惜资源 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

四月份:

8.开展2018“泰山国学小名士”选拔赛

9.开展第七届“小哥白尼杯” 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五月份:

10.开展集体经典诵读比赛。

11.开展高效诵写活动。

六月份:

12.检查验收高效诵写活动情况。

13.布置假期读书活动

七八月份:

14. 开展教师“同读一本书”活动

15.开展学生假期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九月份:

16.教师读书笔记检查验收。

17.开展区第十届系列读书活动。

十月份:

18.组织红色征文。

十一月份:

19.读书交流会

十二月份:

20.评选书香班级

六、具体实施:

1.要提高认识,要把它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们要用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3.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4.各级部可在学校读书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各类班级读书活动。

第6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各位家长:

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请允许我代表学校,代表我们班所有任课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说实在的,当家长我是新手上路,在座的各位都比我有经验。但是,九年的教学生涯,每天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也让我对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就联系班级实际,对在座的各位家长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尽快帮助您的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天放学回家的这段时间,则是家长检验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

1.独立的学习空间

家长最好能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学习的小房间,有一张干净整洁的书桌和一个供孩子摆放课外书和学习用品的小书柜,让孩子每天都能在固定的地点用功,养成放学后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书桌最好面向干净的墙壁,不要摆放多余的物品,尤其是玩具,以免孩子分心。

2.简单实用的文具

①铅笔:

为孩子准备的文具要简单实用,最适合小学生写字的铅笔是中华牌HB铅笔。这个阶段,您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写规范的汉字,准备好合适的铅笔能帮助孩子感受运笔的变化,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千万不要使用自动笔,因为自动笔是写不出笔锋的。

铅笔要在孩子准备学习之前全部削好,现阶段至少每天准备6-8支,以免断掉重削,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带到学校里的铅笔也要全部削好,卷笔刀不要带到学校,否则有的孩子铅笔断了,上课都偷偷把手放进抽屉削铅笔,听课效果就会大受影响。

②橡皮:

橡皮形状要简单,不要有图案,以涂得干净为准,不要使用铅笔头上的橡皮,铅笔头上的橡皮不但涂不干净,还容易把本子涂破。

③直尺:

除了铅笔橡皮之外,准备一把直尺也是很必要的。一年级有很多连线题,孩子如果习惯用直尺,那么他的作业就能会更加清楚漂亮,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④书包、文具盒:

另外,书包也好,文具盒也好,都以简单实用为准,千万不要功能太多、太高档,否则,让文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就得不偿失了。

3.以身作则的家长

当然,以上几点只是物质上的准备,仅有这些还不够。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千万不要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或频繁地问这问那,而应该让孩子全神贯注地完成作业。家长最好也能在一旁看书、看报,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作业后,家长应亲自检查,不管是背诵作业还是书面作业都要及时签字,等以后发了家校联系本就请对照检查后再签字。如果做得好,必须及时赞美,让孩子产生成就感,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对的地方,则应及时指出,让孩子立刻改正,并举一反三,检测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天的内容当天掌握,不要有漏网之鱼。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家长应督促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2.专心做作业,不磨蹭。

3.书本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

4.周一到周五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每天做完作业后坚持看一点课外书,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现阶段以学会跳绳为主,我们班很多孩子已经能持续跳一百多下,但也有的孩子一点都没有学会,家长要引起重视。

5.自己整理书包,削好铅笔,带好课本、作业本及一切学习用品。该带的东西一律由学生自己带齐,上课时不要老是来给孩子送东西。

6.早睡早起,尽量在家吃饱早餐再来上学,千万不要让孩子把早餐带进教室。

7.准备一个水杯,每天带白开水解渴。

8.不要带玩具、游戏书、卡片、零食和饮料,也不要带零花钱,有的孩子带了零花钱,上课的时候,心都已经飞到小店里,根本没有心思听课。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书包里的物品,如果有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提醒孩子及时清理。

另外,家长最好能在帮助孩子在自己的物品上写上姓名,如校服、字典、橡皮等,很多学生的文具都差不多,写上姓名可以防止丢失。

三、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孩子一旦迷上了读书,那他自然而然就能静得下心来感受书本中的奇妙世界,还能减少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大,识字、理解、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各位家长来说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

暑假里,我利用空余时间关注了一些儿童读物,整理了一份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目,准备建立一个“隐形班级书库”。接下来的时间,我会让每个孩子从这些书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由家长陪同到书店或者通过网络购买。然后,所有的书籍和持有人打印出来发给大家,让孩子们看完可以互相借阅。每人一本,全班就有39本优秀的儿童读物,一学期下来,阅读量是相当惊人的。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并且在班级中定期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在此,我希望这项活动能得到各位家长的支持,更希望家长们也能投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一同分享读书的快乐,让书香溢满您的家庭!

四、重视作业的书写习惯

在学校,我们都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写规范。回家后,各位家长请坚持这一要求。从现在的写拼音、写数字开始,每一笔每一画都要求写到位,尽量按照书本上的样字来写。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孩子养成了把字写规范、写漂亮的习惯,以后将会一直延续下去,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拼音和识字教学阶段,我会经常有听写作业,都是规定一个范围,由家长随机报的,所以听写作业家长一定要批改并且签字,发现孩子有不会写的,就要求他记牢,然后重新听写,直至过关为止。

五、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小学低年级,我们一律要求家长接送,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从明天起,我们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就要开始活动了,以后每周二、周四的放学时间为5:00,一、三、五仍旧是4:30,我们一年级至少会提前十分钟放学,请家长务必记得准时接送,如果有事耽误了,一定要提前打电话告诉老师。

还有,不管是送孩子上学还是来接孩子,都请在校门口止步。让孩子自己背书包进入校园,出校门后才能接走。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校门口的畅通,有车子开来的家长,车子到红绿灯和桥头为止。

第7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读写习惯;培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71-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数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养成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读是花,写是果。读书能使我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汲取书海中的养分;而写作则是读书之后的升华,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思想相结合,创造性的发挥思维,得到新的理解与体悟。

一、质疑问难的习惯

这一环节是阅读的首要环节,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词,难理解的句子,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以提高阅读水平。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超越、善于创新。只有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猜想、批判。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再质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阅读能使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人不吃饭则|,不读书则愚,在教学中经常鼓励性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带图画的故事书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时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或圈出来,读完后问老师或家长,久而久之,不仅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学会了不耻下问,既开阔了视野,有增长了知识,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丰富的养料。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的写作灵感。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美感。多读书,多读书还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从书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并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明确指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使学生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让这些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力,还起到了训练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作用。在朗读时,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对文章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的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学生朗读能力不断提高,而且逐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教会学生摘抄好词句,好段,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只能是衣服空壳,没有充实的材料,没有丰富多变的语言。

积累作文素材要做到有心、有情、勤奋。有心,你才会留意好词、好句、好段落;有情,你才会被典型的事例和新鲜的言论所感染;勤奋,你才会把看到的材料精心整理。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不会出现生搬硬套,强凑字数的情况。

五、留心观察,勤于练笔的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文章来的,而材料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老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读后感等,使读、观、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给学生布置练笔任务的时候,还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练笔活动。初期,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展示优秀的习作给学生以借鉴。定期进行练笔训练,对写的精妙之处加以鼓励性评语,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与之多交流。久而久之,学生边养成了记录身边点滴,书写生活百态的良好写作习惯。

总之,读写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然而这种读写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老师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状况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将读写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经意间便养成了良好的读写习惯,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善于倾听、开展新颖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家园合作等途径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教育策略。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是指导和评价幼儿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早期阅读 创新 思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1.时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也强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今社会,人类已走进了21世纪,这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正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课程改革的呼唤。

当前,围绕《纲要》精神,广大幼教工作者正在大力着手教改工作。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幼教改革强调活动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给予幼儿自由探索、尽兴表达的机会;倡导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行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重视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3.我园早期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园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注重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即以背诵诗歌、复述故事为主,忽视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因此,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对于探索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1.早期阅读:一般是指0~6岁学前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识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本课题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中,按照《纲要》精神,引导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呈现多元的文学作品,提供有趣、感性的学习素材,开展情境表演故事、自编自画故事书、接龙游戏、听录音讲述等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2.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课题的“创新思维”是指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纲要》的要求,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主动思考能力、想象力等方面。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论认为,认知发展系源于幼儿对环境的探究,经由个体与环境互动后扩展其认知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受个人兴趣爱好、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自身原有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幼儿为主体,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探索互动的情境,适时给予支持、鼓励,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激发创新灵感,发展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创新素质的形成。

2.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应更加统观,涵盖的面应更为多元。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即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幼儿教育者的启示是:教育旨在提供幼儿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与刺激,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多种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真正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内容。

2.大大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全面落实幼儿素质教育。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更新教育理念。

4.形成我园的办园特色,提高我园的办园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建构具有本园特色的早期阅读课程体系。着重进行早期阅读内容的选择、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2.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有效提高幼儿创新思维。积极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倡导师幼互动;一日活动中渗透早期阅读活动;推行家园共育,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3.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搭建教学观摩平台;开展教学比武;组织参观、培训学习;开展园本教研。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强化理论学习。

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教师以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学研究》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早期阅读活动方面的论文近100多篇,推荐教育理论专著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给教师的建议》《环境启蒙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创新教育》《创新学习与教学设计》、《教育新理念》《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学习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育》《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等10余部。要求每位教师精读2-5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1万字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在每周教研活动中开展十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并且每学期末,在全园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阅读环境。

(1)营造自由、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尽量为幼儿提供实间、机会,让他们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内容、地点,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激发幼儿阅读后的想象与创新意识。

(2)各班级布置图文并茂的阅读区,如“小小阅读区”“快乐书吧”等,把图书放置在安全、宁静、明亮的地方,并张贴许多幼儿喜爱的照片、图画等,让幼儿感受文字、画面等阅读材料无所不在,并不由自主地去看看、想想、说说,并且适时更换环境内容,更多地吸引幼儿去观察与思考。

(3)设置多元化的阅读后表达区。在表达区里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表演道具、图片、绘画纸、笔等,当幼儿读到兴奋处可以选择道具与同伴再现故事情节或创造性表现故事情节,也可以拿起笔、纸绘画阅读后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3.专家引领,参观培训。

近日,幼教专家谈亦文副教授来邵阳做专题讲座;以及市教科所综合科主任赵健军先后2次来园,对课题研究进行现场指导点拨;我们特邀南京凤凰康轩教学研究部的曹焱娟讲师在我园做了专题讲座――“做探索观念的幼儿教师育主动学习的幼儿”;

为使培训学习活动收到实效,外出学习的教师都会将学习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执教优秀案例让大家观摩学习,力求达到拓展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4.搭建教学观摩平台。

我园还组织了全园青年教师语言教育教学比武,有15位教师参加,全体教师观摩了比武活动;在资江学校观摩了南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观摩了周丽亚老师执教的阅读活动《家》;陆续开展了阅读活动的观摩;并就科学领域的教育教学组织了园内观摩。同时,以播放DVD光盘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大家观摩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5.推行园本教研。

“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而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通过园本教研来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中之中。

我园以轮流主持、互动研讨、专题辨析等多种形式,通过互动游戏(集体体验)明确研讨主题,集体研讨,围绕课例展开对话,归纳总结,理论提升等几个研讨环节,让教师与理论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后开展了《如何营造支持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早期阅读环境》《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听说游戏的组织方法与策略》《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家园共育》等内容丰富的园本教研活动。

我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力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人人参与、主动讨论,发扬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态度,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教研的讨论和互动中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6.一日活动之中渗透早期阅读。

(1)有计划地开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阅读经验活动,(大小图书阅读活动、听赏、排图活动、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等),帮助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阅读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一日生活中,坚持每天20分钟晨读,采取“欣赏――跟读――朗读――评价”的模式,在幼儿朗读时,教师时常让幼儿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有感情,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幼儿的鉴赏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在集体面前敢想、敢说、会说、愿说。

(3)在自由活动中,鼓励幼儿在图书角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方式(独立阅读,结伴阅读等)。

(4)在语言区角放置画笔,引导幼儿在仿编诗歌、续编故事的基础上,用图画的形式表现,逐步引导幼儿由欣赏――跟读――仿编到创新的过程,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充分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也逐步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成长故事讲述、旅游趣闻讲述、漫画讲述等),通过感受与体验,积累阅读经验。

7.倡导家园共育。

在家园联系栏中设“早期阅读”专栏,在这个栏目里张贴大量有关早期阅读的文章,宣传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介绍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并交流部分家长的亲子阅读经验,推荐一些适宜家长和幼儿阅读的书籍。如《让孩子爱上读书的N个理由》《说来听听》《朗读手册》等家庭早期阅读指导书籍,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观念、方法,给家长切实有效的指导;教师把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及亲子活动建议写在周计划上,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反馈上来,共同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在家长会上通过亲子趣味游戏、阅读活动展示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情况,引导家长有目的地观看阅读活动,捕捉发现自己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将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意识、方法转化给家长,使之体会到幼儿的生活中处处有创新思维培养的契机,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认真学习国内外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积累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

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观察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机智等,积累研究的具体素材,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分析积累的资料,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研究报告。

四、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践研究,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对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一)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和幼儿认知水平的早期阅读创新思维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题组在确定目标前,首先,对我园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状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我园培养在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目标,并围绕目标展开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A.教学模式

1.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1)支持式互动――激活感知,积累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唤起丰富的想象在幼儿创新思维活动中至关重要。幼儿的想象力越丰富,对阅读的理解就越有创见,而想象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幼儿对阅读内容、知识背景越熟悉,与他的生活经历越密切,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内涵就越深,想象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我们尝试在早期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建构阅读经验。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随着认知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发展,对阅读的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与连结。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层次。如:在开展阅读活动“亲亲晚安”前,教师与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谈话,激活了幼儿的感知。当孩子对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时,教师出示图书,孩子的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孩子们理解体验作品并迁移作品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体验创编出了优美的儿歌诗句:“爷爷,亲亲晚安;奶奶,亲亲晚安;星光从窗户外溜进来,痒痒的,像爷爷的头发;星光从窗户外溜进来,暖暖的,像奶奶的怀抱,星星也想跟宝宝亲亲晚安”。(附原诗歌:爸爸,亲亲晚安;妈妈,亲亲晚安;月光从窗户外溜进来,痒痒的,像爸爸的胡子;月光从窗户外溜进来,暖暖的,像妈妈的嘴唇;月亮也想跟宝宝亲亲晚安。)

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为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2)诱导式互动――分析点拔,循序渐进。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阅读时目光常常被图书中生动形象或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出现跳跃性的特点,思维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影响阅读的理解。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经常性提醒幼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让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判断。再如受经验、思维的局限,幼儿准确识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对于一页单幅图重在引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进行细心观察;而一页多幅图,重在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并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3)合作式互动――拓展空间,自由创造。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积极参与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创造性地开展制作阅读小书或绘制自编儿歌图画书活动。通过“编编、画画、记记”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幼儿备感亲切,既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体验到创造性活动的快乐。

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因此,幼儿在阅读之后,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看看、说说、演演”的方式,展开想象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如:在阅读活动《给大象穿裤子》中,为了更好得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先让幼儿看图书,在理解图书的基础上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表演完以后再进行讨论:“小动物们给大象穿了什么样的裤子?如果你给大象穿裤子,你想给它穿什么裤子?为什么呢?”孩子们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纷纷阐述自己的原因,在孩子们看看、讲讲、演演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又激起幼儿创新的积极性,让幼儿时时都有成功的喜悦。

2.注重教师的倾听、幼儿的提问,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

教师的倾听具有亲和力,可以增强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还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肯定(“你讲得真好听”)、赞赏(“你真会动脑筋,讲的和别人不一样”)、激励(“你进步真快,编的儿歌越来越好听,继续努力吧”)、鼓励(“想一想,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奖励(五角星、苹果娃娃等小贴画),这样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幼儿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在阅读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糖果雨》阅读活动中,教师问:“你们还有哪里听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吗?”幼儿提出:“天上为什么会下糖果雨呢?糖果雨以后还会再下吗……”在《给大怪龙洗澡》阅读活动中,幼儿提出“大怪龙那么可怕,灰灰鼠和黑黑鼠不怕吗?大怪龙为什么要和它们交朋友”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早期阅读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培养、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

B.有效的教学方法

1.绘画创编法。

通过绘画、纸工、泥工等美术手段,让幼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出笔,你一言,我一语,积极性高,想象丰富,能创编出许多成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如诗歌教学《味道》,让幼儿根据“××酸酸的,××也酸酸的”的句式创编出不同的诗句,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出了“草莓酸酸的,挨骂后泪水也酸酸的;西瓜甜甜的,爸爸的拥抱也甜甜的。”

2.续编故事法。

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把故事继续编下去,为主人公创造出新的生活情景、不同的结局。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教师提问:如果大老虎下次再来,你们认为小动物会怎样对付大老虎,结果又会怎样呢?如此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表演法。

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分角色表演把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演能力。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幼儿用石头砸老虎、用树枝抽老虎的动作,表现了小动物勇敢的品质。

4.游戏多变法。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好玩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加深理解。将一个游戏灵活多变地开展,幼儿在变化式的游戏中会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当然,游戏的设计应合理有效,结合阅读内容开展。如阅读活动《许愿小仙女》,教师开始设计了“我是小仙女”的游戏,每个幼儿手持魔法棒自由选择教室里的某一物品或某一个人,帮助其实现愿望,这个愿望由幼儿自己设想。接着,教师让游戏变成 “我的愿望”,幼儿变换角色进行游戏,各自对小仙女说出自己的愿望。孩子们在变化着的游戏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感受,他们说出来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二)给孩子们提供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内容

对幼儿来说,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是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根据了幼儿年龄特点、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更注重内容的多元化,除了书本阅读,还有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多媒体读物。同时提供题材文体多样化:如有关儿童生活、科学知识、环境问题以及亲情、友谊、历险等多方面的内容;儿歌、童谣、故事、传记、散文、知识性图书都成为孩子们的阅读内容。通过多元化的、符合幼儿特点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幼儿阅读兴趣及创新思维。

(三)通过研究活动,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素质教育

1.幼儿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教师组织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体现的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教育理念,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更加培养了幼儿健康开朗的个性。

研究组成员通过孩子活动前后的对比观察、分析,教师与家长一致反映,自从开展活动之后,幼儿的个性变得开朗活泼了,愿意与成人、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主动、自信、没有胆怯、与教师的关系特别亲密,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喜欢并善于观察、探究,愿意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幼儿全面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2.我园制作出了一本幼儿创编的儿歌集。

经过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大批幼儿自创诗歌、散文,幼儿的作品凝聚了孩子的智慧与创新,也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与汗水,这本手册内容生动形象,充满着童趣、充满着爱,是孩子创新的结晶,它让教师与孩子共同体验了创编的快乐。

(四)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讨,我园教师特别是研究组成员自觉学习幼儿教育科学理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集中研讨一些教育现象和问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表现为:

1.教师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幼儿为本,研究幼儿、尊重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能考虑幼儿的需要和认知水平,特别注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注重幼儿想象力,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觉撰写教育反思、活动实录,积极参加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教师的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近年,我园都写出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论文,一改研究前教师一提起论文就头痛的局面,提炼出了“优化环境、尊重兴趣、贴近生活、积极互动、创新整合”的早期阅读教学原则。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出台了一批优秀早期阅读及其他学科的优秀案例、撰写出了一批优秀论文

1.优秀案例。

卿茜老师组织的早期阅读活动《难驯服的马》在2009年省婴、幼、特教优秀语言教育活动比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彭小婧、李莉老师组织的科学活动《统计各种水果》、《认识风》在2010年省婴、幼特教优秀科学教育比赛中分别获省二、三等奖。

下列语言活动获市级奖励,并在全市观摩交流: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在哪里》、大班早期阅读活动――《月亮像什么》、大班语言活动――故事《快乐的口袋》、大班故事活动――《蜗牛城的故事》、中班语言活动――《快睡吧,小田鼠》、小班语言活动――《小手小手拍一拍》、中班阅读活动――《数一数》、大班阅读活动――诗歌《快乐》、大班阅读活动――《数花灯》、大班阅读活动――《鳄鱼怕怕 牙齿怕怕》、早期阅读活动――《小螃蟹找工作》、中班语言活动――散文《家》。

2.优秀论文。

教师论文《让幼儿音乐教育“情趣”化》《规范语言 重在创设环境 乐在交流之中》获省一等奖,《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网络与幼儿教育》获省二等奖,《浅谈蒙氏阅读的好处》获省三等奖,《让爱在音乐活动中悄然升华》《让美术成为孩子的乐趣》《艺术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点滴思考》《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浅谈幼儿园如何创设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获市一等奖,《如何让孩子畅所欲言》《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我对教研工作的新思考与新实践》荣获市二等奖,《融入爱心点滴谈》《幼儿挑食的成因与矫正》《浅谈孩子在快乐中学数学》获市三等奖。

(二)“书香”充满了园所,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阅读,也提倡教师阅读,结合教师现状,实行了三个通过:通过为教师订阅报刊、书籍创造阅读条件;通过“读书品文”“好书推荐”等促使教师去看书;通过阅读心得交流、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组织、案例式研讨让教师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逐渐在园内形成一种“书香”氛围。同时,“书香”也浓厚了我园的教研氛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园本教研和交流活动,并在学习――实践――研讨――再学习――再实践――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形成了我园的办园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早期阅读已成为我园办园特色,受到了上级部门及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每期的早期阅读活动汇报中,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十分开心。在每次的家长问卷调查中全园家长的满意率达到了97%以上,早期阅读在我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要求入园的孩子络绎不绝。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课题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思考。

1.在课题探索中,我们的教师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设计活动,另一方面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幼儿的创造“火花”,从而产生“中国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创造而创造,为结果而创造。

2.在创新过程中,当幼儿的一些思考与成人经验相违背时,(即幼儿的思维和想法不符常规),教师有时会被幼儿的这些“奇思妙想”弄得束手无策,还缺乏一些机智的、灵活的应对能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如何使家长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上和幼儿园形成合力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没有有效地开展游戏阅读活动,制约了早期阅读中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9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范文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继续推广读记习惯及写字习惯,而本学期的养成教育工作重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认真制定计划,严格执行方案

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制定了《柳毛石墨学校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重点对朗读习惯、写字习惯、作业习惯进行了细致规定。

1.在培养学生读记习惯的过程中,我校将重点结合我校的校本教材《古诗词赏析》,并规定必须保证每天早晨15分钟左右的诵读古诗词时间,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地朗读,每周至少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在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过程中,我校挑选写字教师平时上好每一节写字课,低年级以笔划及简单字为主要内容,练习铅笔字;中、高年级以语文教材中的写的字为内容,练习钢笔字。并规定每天下午20分钟的写字时间,班主任重点指导、写字教师巡视,重点对学生的写字身姿、坐姿、执笔进行细致指导。每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写字展示活动。

3.我校本学期将开展作业习惯的培养,重点对学生的各种作业、预习笔记、读书笔记、日记、学科笔记、作文等课内外作业的完成、书写、自我检查、独立完成、错误修改及教师的批改、评价等情况进行系统指导,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加强日常管理,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通过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长期熏陶养成的。所以,我们注重平时的教育从常规入手,从基本行为入手,常抓不懈,循序渐进。宣传教育与教学、培训、活动相结合,做到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我们还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学校检查,强化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通过学生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三、注重活动开展,促进习惯培养

1.4月9日,全校开展了“古诗词背诵”活动;5月28日,我校开展了全校写字比赛活动,并将信息成功上传鸡西教育网。

2.我校每月月末,定时开展写字习惯的展示活动,写字本学校进行检查,要求有教师评语、学生自评、家长评语,并选出自己较好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展示板上。

3.我校还将每月的教导处作业检查作为教师对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的重点检查,全面对学生作业的质和量,及每位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情况做系统检查,提高作业的质量,真正达到通过作业学生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