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汽车技术论文

第1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1.1学校方面

(1)要求理论实训课程比例。高职院校为体现实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一定的比例,不少高校采用1:1的比例。然而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明1:1是最佳比例,何况每门课程内容、性质都不一样,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本校为提高实践课比例,规定教师不允许在同一个班连续上四节理论课,连续上四节实践课却是允许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出现老师在教室上两节理论,后两节转换到实训室上理论的怪相。(2)实训课。高校往往强调实训课程数量时,忽略实训课质量及效果。在高职里学生每星期还有一到两天整天实训,由实训老师专门负责。大量的实训时间并没有同样多的实训项目,导致一个简单实训项目也需要一个上午,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大量时间浪费在实训室。同时,实训老师与专业教师缺乏配合,整天实训内容与专业教师的讲授脱节,专业教师与实训老师的实训项目重复问题频繁发生。(3)理论课。大量高职院校采取“2+1”教学模式,实训实践占据了大量时间,且必须保留部分基础课程,学生在校的两年内学习的理论知识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浅显,而且连贯性差。这不仅易导致知识的遗忘,还限制了学生触类旁通能力的培养。(4)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水平。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前提——教师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技术技能型教师短缺的情况下,高校在招聘选人时往往会倾向选择技能型,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缺失。

1.2企业方面

(1)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确定各自权益与职责,学校负责根据企业用工要求招生,与企业人员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企业给予学校及学生场地或资金资助,学生顺利毕业后接收学生到约定岗位就业。如各地高校开设的“丰田班”,其课程按照丰田4S店的岗位需要和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开设,培养适合丰田汽车品牌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该地区丰田公司下属的汽车4S店会来校组织招聘。目前来看,不管是“丰田班”还是“大众班”大都只与大型的公办院校合作,民办院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偏少。另外,学生工作一年后仍留在工作岗位的不足10%。(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针对在校生而言,但要求学生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一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全职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国务院规定职业教育中的“2+1”教育模式,在校学习2年时间,第3年到对口专业的企业,顶岗实习12个月。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时,应要求专业对口,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上所学知识。现在有不少学校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到富士康等跟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做工,长时间的劳动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最终也会损坏学校的名声。不少学校并不能推荐足够的工作,第三年学生处于放养的状态,学生质量不能保证,这也就失去“2+1”当初“工学结合”的意义。(3)生产经营。利用学校的闲置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人力或其他现有设备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既能方便师生实训,又能增加学校收入。如不少院校汽车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汽车修理店、汽车保养店,但能够独立运营并盈利的少之又少,仅仅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或服务学院员工洗车场所。(4)积极性。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企业觉得吃亏,订单班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少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表层——冠名或是资金援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情非常高,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高招生就会越容易,学校口碑会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中在一直默默资金支持的企业,付出后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却留不住人,所以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2改革内容

2.1学校方面

(1)改变课程内容及浮动的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围绕培养高级技术技能性人才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重新设置实践课程课时。首先,加强专业基础课改革,拓宽基础,以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为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等。以上教材均由一线教师自主挑选,选取综合性强,汽车原理理论能满足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业需求的教材。注重技能的掌握,不设定固定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灵活设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培养学生动手“如何做”的同时,强调学生理解并思考“为什么要那样做”,“有没有其他方法”。(2)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提高教师质量”、“扩宽学生视野”、“提高知名度”,仅仅通过口号,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就需要与外界交流。对于教师,比如定期去外校学习、培训,去汽修厂或者4S店下企业锻炼。如我校要求教师暑期必须到相应汽车企业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参加一些技能比赛,在规模越大的比赛中学到的也很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差距,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进步。近两年来,我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汽车营销项目,均获得三等奖,通过比赛提高了师生的专业技能。(3)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和教学仪器。汽车的零部件很多,并且结构复杂,学生之前大多没接触过,如果依靠老师的描述、用手比画、在黑板上画图,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所以,充分利用实训教室,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学生学得懂,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更有动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个角度地观察对象,对于汽车的某些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呈现得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图文声像并茂,达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4)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前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题。一般来说题目都是一样的。笔者布置过类似“本门课程的期望及建议”的题目,结果反映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很严重。作为一个工科需要动手的专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作业本来呈现可能不是太完美。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从作业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学生来实际动手操作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可以更加个性化。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不同的任务,考核时询问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防止部分同学偷懒。(5)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众所周知,对学生能否做出准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付出的学生就要有收获,偷懒的学生必须能通过成绩区分出来。一般来说,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决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这种成绩权重分配对于需要动手的工科生来说分配不尽合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动手能力都需要进行过程评价。加大平时考核的分值,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在平时考核中,可将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发言积极性、发言的质量、实践活动参与等各个方面均纳入考核体系。根据实训课时的多少,可分配平时成绩占40%或50%。(6)甄选合作企业。自2002年国务院提出在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距今已过去十多年,校企合作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乱象。有一些企业,由于招工困难,把办订单班当做招工的途径;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安排教学课程时,要权衡企业的干涉程度,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企业的岗前教育。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方式,学校要注意甄别。对于愿意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优秀企业,学校应加大投入而不仅仅只是把企业当成摇钱树。有的学校改革订单培养,将订单班学生50%的学费交给企业,增强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同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2.2企业方面

(1)优化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等。专业负责人通过到企业实际走访调查,与领导、一线员工进行交谈,根据企业的需求修订教学内容,依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还增加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知识。积极加强与汽修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技能。企业对用订单班教师学生持续跟踪,设置相应奖惩制度。如北京现代对于有合作关系的一百多家学校持续检查考核,排名靠前的学校奖励的汽车越贵,排名中间的学校只能奖励一台发动机,垫底的学校就没有奖励了。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北京现代的培训,培训后考核教师学习情况,合格的教师可获得北京现代的证书。(2)共建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外运营承接生产任务或提供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来完成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生产性基地独立核算生产和管理成本,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对于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为企业完成一定的保养、检测、维修等实际生产任务。注意当学生给客户汽车进行维修保养项目时,一定要着工装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测,给客户留下不专业的感觉就容易永久性失去一个客户。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效果会远超过学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3)参与部分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其工作重点、难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授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又有能力处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具有双重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中:学校承担企业培训教学任务,负责新老员工培训工作;学校教师能够扩大视野、了解市场行情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成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过程。同时,企业的师傅给学生带来了最新的行业信息,也可在学生间增强企业的品牌力,学校与企业能够实现双赢。

3改革成效

第2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摘要: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是发动机性能,同时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包括汽车的构造、驾驶技术和道路情况等。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可以从改进汽车的技术状况、掌握一定的驾驶技术等方面入手。目前广泛采用的混合动力技术、先进内燃机技术、无级变速器、稀燃技术等;车身流线形设计,轻量化材料的使用等从技术层面上很好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关键词:发动机性能汽车技术状况驾驶技术

汽车燃油经济性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性能。它关系到个人和运输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汽车说明书中大概最引人注意的技术规格也是燃油消耗。如何节约能源和减少消耗能源时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副作用,降低汽车燃油消耗似乎就成了汽车制造者和使用者的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如何提高燃油经济性提出几点粗略的个人观点。

一、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1.发动机与油耗的关系

说到发动机与油耗的关系,有的人往往把油耗的大小与发动机的排量联系在一起,认为大排量的发动机的油耗会大于小排量的发动机。实事不尽然,大车和小车相比油耗相对较大主要是整车质量上的问题而不是发动机的原因。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影响油耗的两个最根本因素是空燃比和发动机负荷,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理论上的最佳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空燃比和发动机负荷的实际值越接近理论值,汽车就越省油。发动机在负荷为90%、空燃比为1.05:1时燃烧效率最高

2.轮胎与油耗的关系

轮胎作为汽车的关键承载部件之一,承受车辆负荷、向路面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等作用。因此,轮胎也能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操纵性和安全性。胎面上的花纹是轮胎与路面直接接触的唯一部位,从表面上看起来,它的形状、排布不过是简单的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事实上这里边蕴藏着轮胎科技的精华,直接影响着轮胎的抓地力和胎噪、滚动阻力等性能。

不同类型花纹的轮胎的燃油消耗率不同,折线花纹轮胎比一般花纹要省油。节油轮胎可省油。节油轮胎比起同规格产品来说,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滚动阻力值平均降低21%至24%。由于每减少3%-5%的滚动阻力就能节约1%的燃油消耗,因此,如果一部车使用四条节油轮胎,平均可降低约5%的汽车燃油量。

3.车重与油耗的关系

对一台车油耗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实要算车重。行驶同样的距离,越重的车做功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燃油。

4.汽车的传动系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

汽车的传动系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变速器档位越多,不但汽车换档平顺,而且使发动机增加了处于经济工况下运行的机会,有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因此现代汽车都是趋向于5档或以上变速器,或者采用无极变速,保证在任何条件下具有使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下工作的可能性。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接合高速档时,传动比小发动机转速低,接合低速档时,传动比大相应的发动机转速高。由发动机负荷特性可知,当发动机负荷相同时,一般是转速越低燃油消耗率越小。在一定的行驶条件下,传动系的速比越小,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越高,因此汽车的经济行驶都在高档位。自动挡变速箱,挡位越多越省油,无级变速CVT最省油。

5.风阻系数

由于现代汽车速度的增高,汽车的造型对燃油经济性也有重要影响,车速越快影响越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阻”。减小空气阻力主要是通过减少汽车的迎风面积和空气阻力系数来实现,一般而言迎风面积取决于汽车的体积,空气阻力取决于车身造型。为此,汽车车身紧凑化和流线型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径。目前许多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在0.28-0.3左右,对减少燃油消耗起到很大作用。很多人认为风阻只是一个微小的技术参数,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它与耗油之间的关系非常大。一般来说,车辆高速行驶中,最大的阻力就来自空气。因此风阻系数哪怕是0.01的降低油耗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

二、技术上改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

汽车发动机的节油和车身轻量化或者汽车风阻系数不同,后两者车主对其办法不多,但我可以采取很多办法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控制,以达到节油的目的。与汽车发动机相关的节油技术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司机的驾驶习惯,一个是发动机技术上的一些局部的改装。

相对而言,司机的驾驶习惯只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就可以掌握,因此,个人观点: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对策的问题上需要汽车厂商对技术的不断追求。

以北京车展为例,东风日产轩逸通过XTRONICCVT无级变速器实现燃油经济性。其所搭载的XTRONICCVT无级变速器不使用传统的齿轮传动,而是根据车速和路况自动连续调整速比,克服了传统自动变速箱加速时的能量损耗,实现无缝加速,既降低能耗,又能防止油耗水平的大幅变化,有利于稳定整个驾驶过程中油耗水平。采用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在保证扭矩增加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同时综合采用各种新技术,以达到高效节油的目的,这使CIVIC拥有2.0L级的动力,油耗却只有1.5L级。

借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自主品牌企业尝试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油耗。长城哈弗CUV柴油车匹配了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的“智能节油王”INTEC柴油发动机,较汽油机油耗降低30%-40%。奇瑞展出一款命名为1.9DTCI柴油发动机,它融合了TCI技术、高压共轨直喷技术、EGR系统等数项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气和发动机噪音。其燃油消耗量较点燃式汽油机减少40%-45%,满足欧IV排放标准。

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混合动力车无疑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降低油耗手段。油电混合动力车融合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优点,较好地满足了汽车低排放、低油耗、高性价比的综合要求。当然其他技术的出现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譬如先进内燃机技术、CVT无级变速器等。

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并不代表那些相对成熟的技术没有改进的余地,以下是几点具体例子:

1.在空燃比的控制上,采用空燃比控制系统

举一种空燃比控制系统的方案的硬件设计:空燃比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及驱动电路3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包括氧传感器、冷却水温传感器,并从与分电器断电器相连接的接线柱上取得转速信号。加热型氧传感器安装在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前面,这种氧传感器在汽车启动后能够迅速达到工作温度。执行部分为电磁补气阀,补气阀进气端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出气端接在化油器节气门后,是1种一定频率的占空比阀,阀开和关由占空比决定,占空比大,阀的开启时间就长,补气量就多;反之则少。因此调节占空比就可以调节补气量。

2.通过压缩比改善经济性

目前国内的轿车发动机都是高速汽油发动机,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燃油利用率越高,也就越省油。而发动机的热效率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现在轿车汽油发动机压缩比一般在9.3-10.5之间。同时,还采用配气系统可变装置(可变气门升程、可变凸轮轴转角、可变进气管长度等)和稀燃技术,来达到节油目的。

3.采用高强度、低质量的新材料也是降低整车重要

数据显示,车重与油耗的关系成正比,据说车重每下降10%,油耗也会相应下降若干个百分点。这也是日系车省油的一大原因。

三、驾驶技术层面上改善燃油经济性

由前说述,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措施决不仅仅如此,从汽车制造上的层面上,不断追求新技术无疑是提高汽车经济性的有效解决办法,从车主的角度,良好的驾车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燃油经济性。参考他人经验,有如下几点驾车习惯可以降低油耗。

1.杜绝不必要的轰大油门

日常行车,脚踏油门要轻缓,做到轻踏缓抬。轻踏油门所以能节油,这因为一般化油器都有加速装置和省油装置,若猛踏油门,加速装置和省油装置都会提前起作用而“额外”供油,使混合气过浓,造成汽车油耗量增加。测试表明,原地轰一次大油门,至少等于行驶一公里。在路口遇到红灯停车,变绿灯后起步加速跑500米。先用比较舒缓的方式换档,转速为1500~2000转之间,到500米计时点车速为86km/h,用时35.2秒,平均油耗相当于13.14L/100km;然后用相对凶猛的方式,额定转速5000转换档,终点速度达到114km/h,用时23.9秒,平均油耗几乎高出一倍,达到25.89L/100km。

2.避免长时间的怠速运转

一般汽车运转一分钟以上所消耗的燃油要比重新起动所消耗燃油多。根据测算,怠速运转4分钟的耗油量就大约相当于以60km/h速度行驶1分钟的耗油量。因此建议较长时间停车还是熄火更好。

3.减少汽车不必要的启动次数

汽车每启动一次的耗油量可以行驶3公里,对发动机的磨损相当于行驶50公里的磨损量;所以尽量不要让汽车非正常熄火,频繁的启动将会增加不必要的油耗。

4.避免不必要的紧急制动

汽车每紧急制动一次,所浪费的油可行驶2公里,对轮胎的磨损相当于行驶80公里的磨损量。

5.空档滑行不省油

测试表明,在60km/h等速下,完全抬起油门踏板,直线滑行至停止,在这个过程中空档滑行的耗油量是31.4mL,滑行距离为890米,而带档滑行(带挡,松油门)的测试结果是15.7mL,其滑行距离比空档短,是608米,但算起来还是省了油。空档滑行时最低油耗相当于怠速油耗,而带档滑行时,ECU会在一段时间内让发动机完全停止喷油,这时的最低油耗是零。因此带挡滑行更省油!

6.及时合理换档

由于骏捷的发动机是高转速发动机,所以建议一挡在2000转换挡,其他挡位在2300~2500转换挡。85公里速度以内不用五挡,市区行驶一般不用上五档,90公里以上一定换五挡。换档的动作要准确迅速及时,避免因动作过慢而使车速下降过多。不要把油门加得很大、发动机转速很高的情况下再慢慢换入下一个档位。而应当在油门开度不大,发动机转速不高的情况下迅速换档。换档过程的快慢直接影响汽车的油耗,试验证实两者可使油耗相差一倍以上。发动机的大部分时间在中等转速下运转,而且节气门开度适当(70%左右)时耗油量最小。在道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高速档行驶,避免在中间过度档位停留过长时间,这样会获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能。在高速档时不要拖档,在低速档时不要使发动机转速很高,这是合理使用档位的原则。

第3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虽然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侧重点及要求各有不同,但培养学生求变求新的意识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绝不只是简单的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时间以完成熟练操作工的基本训练,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培养更为重要。然而,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等因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亟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宜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以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们在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工程中,尝试改革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传统实训课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实训课之所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预设多于生成,不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

例如,传统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的一般教学模式表示为图1:

图1

在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详细讲解和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上,学生无须尝试去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该怎样做”、“还有无其他更好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冲动等内在动力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和阻碍,也就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其结果仅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技能。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现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难以运用已知求解新知,缺少灵活的智慧发现,难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对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种来自不同厂家的不同车型、不同结构以及不同的生产条件等,依靠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就业的需要,更谈不上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生产条件以便不断地学习发展。

以能力形成为目标,改造实训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在实训课中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入教学目标。其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该流程的前两步为教师备课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后几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该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完成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和修改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训练,取得的实际效果一是使学生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二是使学生掌握了同类专业技术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归根到底,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面对工作项目懂得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检查、评价工作结果,得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方法。

培训项目实例

按照新的实训模式,实训课的教学重点改变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组合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发动机起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课为例,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汽车起动系电路图诊断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2)根据实验条件、方法的变化观察起动系统相应的变化现象;(3)训练用组合思维方法分析现象的能力;(4)训练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理判断找出故障部位的能力。

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实训车型有解放1091、切诺基、桑塔纳轿车、别克轿车等。在实际教学中,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组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指定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全组制定实训方案。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熟悉各自的实训设备,查找相应的技术资料。对本例而言,需找出与实训车型一致的起动系控制系统电路图并讨论其控制原理。小组成员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系统故障诊断方案,实训方案及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这一过程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相互促进和发展。

第二步,两小组之间交流实训方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的差异和结构的不同,如别克轿车组与桑塔纳轿车组交流,两组成员对照两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图,需要找出别克轿车起动系比桑塔纳轿车起动系多一层起动机继电器的控制,因此,引起故障的因素也就相应地多了继电器故障、发动机ECU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线路故障,并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车型故障诊断的主要差异为:别克轿车还需考虑到怎样判断起动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让学生通过充分交流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各自的思维方法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基本功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步,动手操作训练并验证故障诊断方案的合理性。在学生的实训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只要不损坏仪器设备,教师都不必干预,而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步重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操作的条件,使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了验证,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协调并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第四步,引导学生形成所做车型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合理方案。该步骤要求所形成的方案必须与参考书所提供的诊断方法存在差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以上各步骤中,第三、第四步一般由学生在自习课中自主完成,没有时间的限制,但是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这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自觉性、意志品格和学习热情。

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训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教师根据各小组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观点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讨论问题的状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对小组进行评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只能引导、启发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实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演示讲解操作方法及学生机械地模仿操作的传统模式,教师扮演其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的创造主体,展示能力和启发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实践中,学生团结协作、互动交流,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既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第4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1.1汽车涂装作用

(1)保护作用。由于汽车特殊的生存环境:风吹日晒、雨淋石击,要求汽车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和使用寿命。(2)它的涂饰作用由于汽车不停地穿梭在公路、在城乡,人们希望它能给生活带来色彩斑澜,希望汽车美观舒适、色泽诱人。为此汽车涂装就要进行现代化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并管理好现代化大规模涂装生产线。

1.2汽车涂装常用涂料

(1)按涂装对象的不同,汽车漆可分为:①新车原装涂料;②汽车修补漆(2)按在汽车上的涂层由下至上分类:;①汽车用底漆,多为电泳漆;②汽车用中间层涂料;③汽车用底色漆(包括实色底漆和金属闪光底漆);④汽车用面漆,一般指实色面漆,不需要罩光;⑤汽车用罩光清漆;⑥汽车修补漆;(3)按涂装方式分类:①汽车用电泳漆;②汽车用液体喷漆;③汽车用粉末涂料;④汽车用特种涂料如PVC密封涂料;⑤涂装后处理材料(防锈蜡、保护蜡等);(4)按在汽车上的使用部位分类:①汽车车身用涂料;②货厢用涂料;③车轮、车架等部件用的耐腐蚀涂料;④发动机部件用涂料;⑤底盘用涂料;⑥车内装饰用涂料。

1.3汽车涂装油漆喷涂的基本原则

(1)喷漆前先检查工具与工作环境。空气压缩机内的水份、油质必先释出。彻底清洁、检查喷漆房、通风滤网。清洁喷漆房地面。

(2)表面干净。施喷表面一定要用水洗干净,有油质,蜡质要用出有剂出油,新焊接或除铁锈后的金属表面要用——环氧树脂防锈底漆处理以防生锈。

(3)正确的砂磨方法。使用砂纸不要太用力,尽可能用细一点的砂纸。

(4)用高品质稀释剂。对稀释剂不要打经济算盘,使用配套的稀释剂,油漆可发挥最高质量,使用廉价的稀释剂可节省数元,但将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使用高品质稀释剂,工作将会更顺手。

(5)硬化剂及稀释剂。要正确硬化剂及稀释剂比例,不正确将影响漆的效果。

2汽车油漆标准工艺流程

(1)车体作防锈及内部喷涂:视车身情况由钣金工完成。(2)打磨及修饰斜边:使用P60~180#砂纸打磨车身上经过钣金修补及需要原子灰的地方。(3)除尘、清洁:使用压力枪及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上的微尘及污渍。(4)贴护:使用反贴技巧贴上遮蔽纸。(5)涂装底漆:混合4:1红底漆及施喷1~2层打磨后露出金属的位置上,然后烤干。(6)填补原子灰:混合多功能原子灰填补于车身上凹陷位置,置于摄氏20度环境30分钟。(7)打磨原子灰:使用P60~240#砂纸打磨,用手感或打磨指示层检查平整度,针孔和印痕。(8)特幼原子灰:有需要时选用,填补针孔、砂纸痕等。(9)打磨:使用P280#砂纸彻底打磨车身上需喷涂中间漆的旧漆。(10)除尘、清洁:使用压力枪及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上的灰尘及污渍。(11)贴护:贴上遮蔽纸。(12)喷涂中间漆:混合多功能中间漆2~3层,每层隔5~10分钟,然后烤干摄氏60度30分钟,再喷上打磨指示层。(13)打磨中间漆:使用P320~400#砂纸打磨干燥后的中间漆。(14)检查:检查打磨效果,可做微填。(15)除尘、清洁:清除车身上的灰尘和污渍。(16)贴护:对车身做贴护遮蔽。(17)除尘、清洁:先用压力枪吹出车身上的尘点,用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污渍,用压力枪吹出车身缝隙的灰尘,最后以粘尘布粘除车身上的微尘。(18)面漆喷涂素色漆:喷涂2~3层,每层相隔5~10分钟,配合温度添加固化剂和稀释剂。(19)喷涂底色漆:喷涂2~3层素色漆、银粉漆或珍珠漆,每层间隔5~10分钟。(20)清漆喷涂:混合及施喷两层清漆,每层间隔5~10分钟,配合温度添加固化剂和稀释剂。(21)烤干:静置5~10分钟,摄氏60度干燥30分钟。(22)打蜡抛光。(23)遮盖汽车。遮盖汽车的目的是防止喷雾喷到不该喷到的地方,常规的基本遮盖材料是遮盖纸和遮盖带。汽车遮盖纸的宽度从7cm~91cm不等,是耐热的,一般可在烘房内安全使用,其湿强度好,可防止溶剂渗透(注意:不能用报纸遮盖,报纸耐热性不强,且含有印刷油墨,油墨会溶于油漆溶剂中,渗入下面的面漆,造成污染)。

3汽车涂装过程中注意事项

(1)漆前修补。对于车身部件上存在的诸如局部锈蚀、轻度硬损伤等缺陷,如果一概挖补、敲而有些得不偿失。若不加修补而直接以腻子填充,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均较差。漆前修补旨在卓有成效的弥补这类缺陷。常用的修补方法有:软金属填补,软金属填补(俗称挂锡)修补部件表面缺陷,具有附着力好、工艺简单和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铝箔树脂板填补,铝箔上预涂合成树脂中有含一定比例的金属粉以提高其强度,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2)砂纸打磨。手工打磨平面应将砂纸垫在手模板上进行,对较大面积的修磨则应换成大一些的打磨板,这样不仅修磨省力而且砂磨的打磨质量也好。打磨较窄的棱角部位时,宜用较小的打磨块,打磨型线或圆弧时,则应用与其形状相似的仿形打磨块。在没有打磨块只用砂纸的情况下,一般漆工是将砂纸夹在拇指和手掌之间手平放在表面。手工打磨动作应均匀,并不得为急于求成而用力过猛,手工打磨时的运作方向也应交替进行。否则,容易磨出凹陷,以致前功尽弃。

(3)第二次除油。汽车车身表面虽然经过清洗、除漆、除锈、修补等工序,但钣金修复后留存的污垢,工具上的油污以及原旧漆未去除部分的油污若在涂底漆前不清除干净,必将影响的气的附着力,甚至在面漆喷涂后,还会出现脱落或桔皮现象。因此,上漆前尚需要除油。最好使用除蜡清洁剂,用洁净的干布擦拭待喷漆表面即可。

4汽车清洗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使用专用洗车液,严禁使用肥皂或洗洁精,因为这类用品碱性强,会导致漆面失光,局部产生色差,密封橡胶老化,还会加速局部漆面脱落部位的金属腐蚀。(2)高压冲洗前,须检查车窗,前后盖板是否关闭良好。(3)高压冲洗时,水压不宜太高,一般不高于7Mpa。且先使用分散雾状水流清洗全车,浸润后再利用集中水流冲洗。对于可调压的清洗机,底盘冲洗时,水压可高一些,以便能够冲掉底盘上附着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特。车身清洗时,可将水压调低些,如果清洗车身的水压和水流过大,污物颗粒会划伤漆层。(4)使用调温式清洗机,注意热水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坏漆层。(5)擦清洗剂时应使用软毛巾或海绵,最好使用海绵以免其中裹有硬质颗粒划伤漆面。(6)洗车各工序都应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则,即由车顶、前后盖板、车身侧面、灯具、保险杠、车裙、车轮等。(7)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洗车。如果阳光直射,车表水分蒸发快,干涸的车身上的水滴会留下斑点,影响清洗效果。(8)不要在严寒中洗车,以防水滴在车身上结冰,造成漆层破裂,北方严寒季节洗车应在室内进行,车辆进入工位后,停留5-10min,然后冲冼。(9)发现车身附有灰尘或杂质,应及时清除,以免玷污漆面。

5注重日常养护

(1)车辆使用前、中、后,要及时地清除车体上的灰尘,尽量减少车身静电对灰尘的吸附。(2)雨后及时冲洗。雨后车身上的雨渍会逐渐缩小,使雨水酸性物质的浓度逐渐增大,如果不尽快用清水冲洗雨渍久而久之就会损害面漆。(3)洗车时,应待发动机冷却后进行,不要在烈日或高温下清洗车辆,以免洗洁剂被烘干而留下痕迹。平常自己动手冲洗车辆要用专用洗涤剂和中性活水,不应使用碱性大的洗衣粉、肥皂水和洗涤灵,以防洗掉漆面中的油脂,加速漆面老化。(4)擦洗车辆要用干净、柔软的擦布或海绵,防止混入金属屑和沙粒,勿用干布、干毛巾、干海绵擦车,以免留下划痕。擦拭时,应顺着水流的方向自上而下轻轻地擦拭,不应画圈和横向擦拭。(5)对一些特殊的腐蚀性极强的痕迹(如沥青、鸟粪、昆虫等),要及时清除。对此,必须用专用清洁剂清洗,不要随意使用刀片刮削或用汽油消除,以免伤害漆面。

第5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进入汽车电子、汽车服务等领域,就职于汽车生产、维修、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企业单位,从事汽车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设计、技术支持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开办专业之初,我们选择了本地22家汽车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数据,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高职毕业生,83%的企业比较重视电工电子专业基础知识,94%的企业认为高职生应具备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知识与技能,超过60%的企业强调了软件使用、设备维护、电工电子、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而且十分重视汽车检测与诊断能力。根据调研结果,基于就业面向岗位的需求,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确立了四大专业核心能力目标:汽车电气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电气系统拆装调试能力、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处理及检修能力、汽车电气系统辅助设计能力。

2专业课程体系确立

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市场对汽车电子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基本素质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专业的适应性。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支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课外实践环节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专业支撑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这三个课程群,分别对应着公共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特色能力这三个能力层次,专业课程群又分为专业支撑与专业核心两个递进的层面。“通识课程群”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具备专业学习需要的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能适应岗位需要的1~2项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技能;“专业支撑课程群”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需要学生一定的素质作保证,又为后续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持。

3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的内容重构与教学设计

3.1课程内容重构

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作为专业支撑课程,如何支撑?课程必须为后续专业学习与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基础。课程内容如何构建?是继续按照传统的电路分析知识体系还是按照岗位需求构建项目化内容体系?一成不变肯定不可取,基于既定的课程体系,项目式教学又宜在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中展开。故课程最终形成情境化的案例教学内容,整合原模电、数电、电路分析等多门课程内容,每个教学情境中既有普适的专业基础知识铺垫,又加入了汽车真实电路案例,将电路分析能力的培养融于各任务中,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融于各任务的实践环节中。课程教学内容分为8个情境,23个任务,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本专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每个情境任务的展开都将所学习的电路专业知识应用到汽车相关应用的分析与实践上。这样的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使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能学以致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3.2课程教学设计

为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课程在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1)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设计。

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采用的教材中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以能力为中心,采用问题教学法,首先通过提出问题,或虚拟演示、或动画演示、或实际器件和电路的测试作为课程的引入,然后介绍其工作原理、特性等相关理论,再回到实际中来验证学到的理论。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验证”的情景之中,把教师知识传输“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学”的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寻找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虚拟技术等教学手段。开放实验室、专业机房,除课内基本要求实验以外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外自由地完成,有利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利用EWB等分析和设计软件的强大功能,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中,作为电子工作平台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无逢连接。在讲解各种电路时,利用电子工作平台可以用其给出的各种虚拟的仪器和器件进行连接、仿真和测量,或进行各种现场演示。

(2)评价方法的设计。

第6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学生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了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经历了职业素质的熏陶。通过三次学校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的转换,让学生不断认识工作,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之路。

二、实施“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员工”之间角色的转换

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下,切实体验作为一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氛围,在生产工作中学习,是开展“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然而,从学校到企业,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常常以“学生”的身份来对待工作任务,而以“员工”的身份来对待报酬,无法顺利完成“学生——员工”之间角色的转换。

(二)企业需求量与学校学生数不匹配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面向各汽车4S店或售后服务企业,这一类企业往往规模不会很大,且所处地方分散,能容纳的学生数量不高,很难实现大批量学生进入。汽车4S店或售后服务企业作为直面客户的大宗商品服务行业,其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大部分岗位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学生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无从下手;企业也因学生顶岗时间周期过短而不愿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工学交替时间与学校教学计划相冲突

一般来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学生入学前就已经制订完成,而企业的生产工作计划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而工学交替是由学校与企业一起合作完成,在内容上有灵活性,在时间上有机动性。在时间安排上,学校很大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必须服从于企业生产安排,这就导致教学计划与工学交替时间产生冲突。

(四)工学交替期间的学生管理问题

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属于“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所以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当两种制度相冲突时,就会造成学生对规章制度产生选择性遵守的问题。而且当学生处于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的转换交替时,容易引起心理松懈,自律不强,学习积极性下降。这些都是工学交替学生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形成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是广大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五)企业实现效益,学校实现教学之间的矛盾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除了承担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希望学校提供的全部都是优秀的学生,而学校希望企业能培养学生获得实际经验,由于两者的目的不一致,往往会产生矛盾。

三、优化“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形成企业的工学交替理念

通过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各种行业企业活动的积极参与,不少教师已经在本区域的汽车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经过多年的培养,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甚至成为企业的管理层。以此为契机,向相关企业宣传工学交替模式优势,强调企业对此应尽的责任与获得的利益,灌输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

(二)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与种类

三个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不同,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多样化的实习岗位。而不同的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接收能力也不同,因此需要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发新的实训基地,构建多方人士共同参与实施的实训教学体系,以满足各阶段学生的实习要求。同时,学校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服务支持,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期深度合作关系。

(三)与企业巩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与企业合作进行工学交替活动应该是长期进行的,可以与合作企业签订关于工学交替生产实习的合作协议,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工学交替的实施方法、时间安排、考核管理等内容。

(四)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评定工作

第7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产业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066

1引言

中国绿色科技将清洁交通定义为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将交通运输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为最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中国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很多问题,包括汽车尾气排放、石油消耗和交通堵塞。新能源汽车集节能环保于一身,应运而生。但尽管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销量仍不尽如人意。有观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重视远不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导致我国居民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度较低,因而,应尽快加大力度向消M者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理念。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不够,导致整车成本难以下降,所以,应尽量加快人才的培养,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使造车成本下降,才能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但是这些探究都只涉及了单一向度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对技术扩散理论的探究,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很多高端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技术并没有扩散。本文调查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并整理了有关文献,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扩散现状,认为技术扩散机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结合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扩散机制的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整理法,案例研究法,二手资料调查法。资料整理法,文章中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及整理,进一步总结了相关文献中对于技术扩散理论的解释,技术扩散的类型和技术扩散的模式,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方面的政策及经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扩散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扩散理论对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资料整理法利用文本分析析取出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专利数量并进行分析。现有的研究多针对于定量分析。很少有对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现状、程度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通过对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法,以技术扩散理论为依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分析,并从技术扩散类型、模式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二,通过特定案例研究法研究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公司发展战略过程、研发技术现状,我们能够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福田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较高,技术创新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更好地利用技术扩散,通过强强联合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22案例选择

本文最终决定选择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福田公司与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比较对象。依据是,因为目前在我国,福田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企业,将其与我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企业群体进行比较能够很好地看出技术扩散的程度,所以本文将以上企业进行对比使结论更可靠。

23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一是案例企业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如公司简介、要点新闻、历史沿革等,大致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二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事件;三是新华网、汽车之家、中国汽车报网、中工网等媒体网站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新闻,了解福田公司的报道新闻、分析和访谈文章;四是CNKI、百度学术等学术网站上对技术扩散理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文献。

3技术扩散理论

学术界最早对技术扩散进行研究的是社会学领域。现在技术扩散被定义为是一项技术从首次得到商业化应用,经过大力推广、普遍采用阶段,直至最后因落后而被淘汰的过程。根据我国学者傅家骥的理论,技术扩散是创新的推广、辐射与接纳相统一的过程。1904年,法国社会学家泰勒发现模仿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传播过程遵循S形曲线轨迹。20 世纪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其传播曲线呈现S形。罗杰斯认为,新技术被潜在采用者采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周围新的潜在采用者产生影响,成为新技术信息的提供者或传播者,从而加速了扩散过程,这样,这项新技术的未采用者不断减少,最后为零。

31技术扩散的概念

国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熊彼特创立的创新理论中的“模仿”。Mansfield较早提出技术扩散规则,他于1961年提出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Smith(1980)认为技术扩散是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里传到另一个使用者手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官建成(1995) 针对高技术扩散的特点,针对蔡莉(1994)的高技术扩散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扩展,并论述了用确定型扩散模型描述创新扩散的局限性,指出了进行随机性研究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若能得到很好的扩散效果,它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方向。

32技术扩散模型

本文着重分析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此模型表明在技术扩散的初始阶段,关于新技术的信息来源很少,企业就会减少对应用新技术的信心,此时的技术扩散速率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扩散程度会不断加大,企业对技术了解也会相应增多,技术扩散速率变大且处于加速阶段。最后仅有一些少数落后企业尚未采用该技术,技术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中,主要了解了技术扩散的概念、类型和模型。由此可知,技术扩散经历了一个由缓慢扩散到快速扩散乃至最后衰落的过程,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进与技术扩散的速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4案例分析

41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24万辆,美国占比最高,为366%,中国次之占据231%,德国、法国、日本、荷兰、英国总占比为221%,和中国持平。而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到全球总销量的60%以上。到2015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26万辆,各国中挪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国家,高达233%。荷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97%,超过1%的国家还有瑞典24%,法国市场占比12%,英国市场占比103%。

4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了长期、结构式的扶持政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近两年的年增速都保持在300%以上。2015年,中国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1万辆,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55万辆,中国占比已超过50%,保有量上中国已经占全球30%,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方面的研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原材料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并有能力产业化。在动力电池制造技术方面,已从半自动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开始转变,并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具备支撑电动汽车开展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技术和产业条件。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技术上并不差,但是为什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是如此缓慢?其原因正是我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只掌握在少灯笠凳种校没有得到扩散。

4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现状

以北汽福田公司为例,北汽有两个新能源生产模块,2011 年,福田汽车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1113 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454 件。2012年,福田汽车研发投入166081万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843件,同比增长8568%,其中,模具工厂申请的专利数量和质量连创新高,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虽然北汽福田的专利数量与质量都在进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福田公司在研发、生产等环节中都是依靠本企业的一条龙服务,没有合作。也就是说,没有进行技术扩散。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的来源并不在于国家对产业不够重视,也不在于技术不够先进、创新动力不足,而主要在于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扩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一定的技术保护措施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并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故步自封。政府也未从宏观角度制定合理的模式与机制。这是造成今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中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成功的技术扩散、滞后的技术扩散、未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扩散、不稳定的技术扩散。作为北汽福田这种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前端的企业,显然不是成功的技术扩散,从专利数量来看,北汽福田的技术扩散是滞后的、没有达到预期的,也就是说,在新技术出现的开始阶段,由于竞争关系,一些企业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技术专利,导致技术扩散滞后,最后不能达到预期。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角度看,这并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虽然北汽福田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企业是产品研发和生产一条龙,相反,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代表特斯拉的技术却是来自多个国家及科研院所。目前,特斯拉公司公开了企业的所有技术专利,其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扩散,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中的问题

技术水平差距越大,技术扩散所需要条件就越高,技术扩散发生的难度越大;技术水平差距越小,技术扩散所需条件相对越低,技术扩散发生的难度越低。目前我国各企业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做大做强的企业只有很少的几个,存在很多技术薄弱的企业,这就增加了技术扩散的难度。在政府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政府补贴占总政策内容的12%,税收鼓励仅仅占4%,是政府补贴的1/3,财税政策支持严重不足,导致技术不能有效地扩散。虽然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但是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研发投入都侧重于整车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重视不足,使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导致技术扩散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目前,我国几家大企业还是对于自主产权保护度较高,不愿与其他企业共享自己的专利技术,企业之间缺乏强强联合。在这一点上,政府也没有出台合理的政策与机制。这是造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原因。

6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的建议

61政府积极引导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难度大,很多技术缺乏相配套的产业支持等原因。此时,就需要政府在技术的研发上起到支持、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尚须完善的技术进行研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将已经完善后的政策合理有效地扩散出去,对科研技术人员重视培养,提供补贴,培育带头企业,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做大做强。

62构建完整产业链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整车销量依然远远落后。通过分析,国家应继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支持,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国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数量保有量大,且增长较快,但国内现有专利利用率却不高。说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扩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继续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使生产形成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应该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基地,大、中、小合作研发生产,分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更快地增加汽车销量,使政府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政策。

63国外技术扩散政策参考

631德国

德国为促进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技术扩散的具体措施,建立统一的研发平台。德国将以其经济部、交通部、环保部、教育研发部等政府关键部门的多项资金援助政策为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积极配合从而更好更快地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632美国

美国促进其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政府直接参与,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平台。截至2008年,美国能源部在资助企业研究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的资金达到了3000万美元,并在之后又进行了多次资助。

参考文献:

[1]赵浩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隋梦晴,李英集群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2(5):710-715

[3]郭兴磊,史乐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4):37-39

[4]韩晓芳,解学芳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创新扩散机制的互动关系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6(1):16-21

第8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汽车 维修特征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31-01

汽车维修是指对汽车的修理和维护。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汽车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自身变得更加智能、能耗更低、性能更好,价格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与此同时,汽车维修技术必须紧跟汽车发展的脚步,需要更高的科学技术,更新的维修理念,更多的维修人才,才能够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需要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融入到汽车维修的技术之中,未来必定会蓬勃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 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

1.1 汽车故障诊断的精确化

现代汽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也不再是原始的交通工具,而是将现代的高科技融入到原始汽车之中的产物。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电子悬挂系统(ECS)、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巡航系统、动力转向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以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电子系统均由电控单元(ECU)控制,电控单元能够将出现的故障记录,并存储在电控单元的存储器之中。因此,当出现故障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存储器中的记录,准确的确定故障的位置,进而确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1.2 汽车维修工具的设备化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迅速的增长,也带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增长。各种各样的民族品牌的迅速崛起,外国进口汽车也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的汽车数量迅速增长。伴随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维修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传统的维修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庞大的汽车维修规模以及现代化汽车的维修要求。因此,汽车维修工具也必须得到提高。

1.3 汽车维修技术的高科技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带给我们更多便捷与舒适。汽车维修行业也是如此,原始的硬件控制的汽车系统已经被可以由编程人员远距离操控的软件系统所取代。当汽车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只需要将电子计算机接入软件系统,就可以确定故障所在并对其维修,维修人员也可以借助最新的网络信息知识来维修故障的汽车。这也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化

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人员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培训的方式还是在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模式,因此很难达到会电脑、懂外语、机电一体化等对现代化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知识的要求必然更高,汽车维修行业也不能仅凭借老技工多年汽车维修的经验去判断及维修。

高科技的现代化汽车对维修工人的理论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化维修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不断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其次,现代的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汽车的各个系统都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因此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再次,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更多的进口车辆以及零部件进入中国,所以维修人员需要掌握更高的外语水平,对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需要更加专业化和高素质的维修人员。

2 汽车维修技术的改善措施

2.1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的理论基础

汽车维修技术伴随汽车科技的发展而发展,汽车的故障检测设备、维修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若要求维修工人更加快速的更高效地使用这些设备、仪器,就需要维修工人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也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汽车故障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更好的维修方案,也能够加强维修人员对汽车故障的理解,举一反三,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网络数据库的普及,也有了专业的汽车维修技术数据库可供汽车维修人员学习最新的维修技术和设备,也可以使维修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与技术的交流和分享。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2.2 加强汽车维修质量的监管

汽车维修的质量是汽车维修人员应该首先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汽车维修质量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汽车维修质量的监管,加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形象,促进行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的质量的监管,首先,要确定一个严格的检验手段来对维修质量进行检验。可以利用最新的高科技设备进行检验维修质量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必须检测出失误的环节,维修人员也可以进行高效地有针对性的弥补,使汽车维修达到最好。其次,要加强对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的监管。汽车维修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应该对症下药,不同的故障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维修。所以,应该加强监管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学习与创新。最后,加强对汽车综合性能的检验。汽车可能会存在一些隐性的故障,不易被发觉,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高效地检验手段进行检测,准确的进行排除或预防,增强汽车的可靠性,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延长汽车寿命。

2.3 积极创新汽车维修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汽车维修技术的进步,相应的检测技术、维修设备、电子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汽车也在不断升级,不断出现新的类型,因此,维修人员需要认真学习。认真实践、积极创新,加快维修技术的提高。此外,维修人员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积极改进现有的维修技术,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蓬勃发展。

3 结语

当今世界,科技无处不在,科技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离开新的科技,因此,要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汽车维修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的研究;加强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培训;改善原有的维修技术,保留精华,去除糟粕。使科技的发展带动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维修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兵.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改善措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6:50-51.

第9篇: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技术类课程;维修技师;课程建设;构想

士官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是需要重点建设的“四类人才”之一[1]。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岗位是汽车修理工、维修技师,通过在校两年培训和一年部队实践,应能组织完成常见车辆二、三级保养及小、中修工作,应能人工和利用检测工具分析汽车技术方面出现的较复杂的问题,利用专业工具完成车辆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并进行汽车安全检测、调试、质量检验等。

针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岗位,结合部队车辆装备实际,并借鉴地方职业技术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经验做法,下面笔者从指导思想与原则、课程体系及配套建设的构想来阐述一下汽车维修技术技术类课程建设情况。

1 指导思想与原则

对于新增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来讲就是要为部队培养适应岗位需要,训用一致的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实现院校培训与岗位贴合的无缝衔接。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即围绕一条主线(增强岗位生成能力为主线);落实两个要求(落实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和增强贴岗强能的本领);畅通三个培训渠道(院校、部队、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建立院校部队一体,军地融合的培养机制);优化四个环节(理论教学、实装教学、网上模拟仿真、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来组织实施。

2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技术类课程建设构想

2.1 课程设置

汽车维修技术为新增专业,经前期部队调研和借鉴地方职业技术院校成功经验,课程设置个人认为应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落实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评定标准为抓手,以新车型、新技术为研究对象,以规范操作为切入点,以专业技能生成为落脚点,坚持培训与需求相结合、训用一致的原则,突出修理特色,抓好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使技术类课程紧扣岗位需求,形成有效链条、有效支撑、有效互补,实现训用一致、无缝衔接。围绕汽车维修工、技师岗位我个人认为技术类课程可开设以下课程:

2.1.1 专业基础课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性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理论基础等。

2.1.2 专业方向课程

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保养、汽车保修设备、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工艺、修理质量检验、汽车野战维修、车辆器材保障、汽车维修组织与实施等。

2.1.3 选修课和自修课

选修课和自修课可设:军车装备、汽车配件知识、新能源汽车、汽车维修英语、汽车空调、汽车美容、汽车改装、汽车排放与控制等课程。

2.2 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可在借鉴地方职业技术院校示范校的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修理工、维修技师岗位进行编写。课程教材应包括: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及电教教材和网络教材。

2.3 教员队伍建设

为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组训能力,因此,必须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员队伍。“双师型”教员队伍应树立“教、做、研”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2.3.1 走开部分技能型实习岗位由士官担任的路子

探索如实习场地的管理、实训台的操作、特种车辆装备的驾驶等岗位由士官组织实施。站在讲台、实训台教员岗位的不仅是干部教员、文职人员,而且还应有士官,这样可以拓宽教员队伍生成渠道。

2.3.2 迈开院校、部队和地方交流的步子

通过集体培训、集中培训、岗位培训、推荐人员培训、参观见学、科技服务、送学深造等多种方式建立院校、部队、地方“三位一体”共育人才,军民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学习新装备、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增强教员和操作技能的组训能力,形成技能型人才大批生成的良好局面,以适应士官教育的需要。并尽快形成新装备专业培训以军队院校或训练机构培训为主,以工厂、科研单位和地方院校培训为补充的培训模式[2]。

2.3.3 推开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交流机制

将教员与部队干部“双向代职”的要求和成果引入职称评审、军官晋升的必要条件。“双向代职”使院校更深入了解部队实际、岗位需求、装备发展,并使“双向代职”的成果,惠及教学实践,惠及人才队伍建设,惠及人才质量培养。

2.3.4 打开培养“专型”教员,以点带面的局面

2.4 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士官教育的特点要打破学历教育条件下,教学内容注重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的模式。士官教育教学内容要紧扣岗位实际、紧贴部队装备,建立需什么,训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教学理念。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建构,体现岗位指向性,体现新装备、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新训法。

2.5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岗位能力生成这个主线进行,为此,要调整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实践教学不低于本课程总学时的60%,精讲多练互动,提高教学效益。

2.6 创建教学条件

为保障汽车维修技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在完善汽车电工电子专修室、汽车构造教学区、汽车保养教学区、汽车运修教学区、汽车声响教学区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应新建汽车维修中心。

2.7 强化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我们装备技术系的强项、特色和亮点。为适应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应依托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为信息化教学平台,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建立、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

2.8 完善考核评价方案

技术类课程考核应根据课程定位、性质、特点来制定考核评价方案。采用闭卷与开卷、理论与实操、实习与综合演练、平时作业与撰写论文等相结合的评价方案,科学、综合、全面考核学员的学时情况。

3 结语

针对新增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要高起点谋划顶层设计,高标准完成配套建设,高质量抓好人才培养落实工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强势推进,使汽车维修技术成为我校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倍增器”,为使我校建成全军特色鲜明的士官学校提供有力支撑,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