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精选(九篇)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

第1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引言

广东省深圳市北斗小学是深圳市罗湖区一所老牌省一级学校,是广东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罗湖教育信息网的综合信息平台。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物质基础上,学校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工作有机结合,开展了“学校的数字化知识管理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专题研究。在罗湖教育上级部门的引领和推动下,历经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在力促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有了成熟基础和积累,形成了数字化管理体系、数字化教师培训体系,涌现出一系列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亮点,形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有效模式。

有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有世界领先的管理制度,为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创新夯实了基础。北斗小学早在2008年就参与了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的整本书阅读项目的研发,最早开始研发了整本书阅读案例,案例和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课在全区进行推广,案例获得中央电教馆颁发的一等奖。整本书阅读课例分别获得了罗湖区一等奖、深圳市在线展播优秀课例质量奖,广东省优秀课例二等奖,全国新媒体新技术二等奖、三等奖。整合学校“智慧北斗”与“特色校本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两大核心竞争力,学校从战略高度出发,探究两者的结合体。探究“互联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的有效路径,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设计

背景 基于“阅读人口”的低比例,中国国民阅读量与世界阅读先进国家相比,阅读量较低。1941年,叶圣陶提出“整本书阅读”,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2001版实验稿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的课程标准都将整本书阅读写进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

现状 新课改以来,阅读课程正在努力寻求突破,从一本教科书突围展开大量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新教育的“阶梯阅读”,江苏扬州的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项目、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三叶草亲子阅读等各种促进阅读团体都在各个角度和运用各种方式对阅读课程进行补充和完善。越来越多地区、学校有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的意识,但缺乏作为承接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进行研发管理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套可供复制、可供操作的模式。

综述 本案例依据国家倡导儿童素质教育、推行基A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首先甄选出了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的阅读书目,开发整本书阅读的校本课程。再将隐藏在最佳案例中的“流程、步骤、方法、工具”归纳提取出来,形成策略/技术,显化隐性原理。进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本书阅读模式”。

设计 第一,整本书阅读实践与研究的目标定位。以人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为核心选择书籍,阅读者(教师+学生)围绕着书,有目的、有计划共同进行一段阅读的旅程,以彼此的经验和生活唤醒自己,激活自己;同时,书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阅读者的心灵之窗,将其营养化育为师生的文化积淀,精神养料。第二,整本书阅读实践与研究的内容设计。一是建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体系:班级共读、亲子阅读、拓展阅读。在此主要研究班级共读。二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选择:书目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三是班级整本书共读的组织形式:整本书共读选择何时进入课堂?以什么形式存在?课堂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四是从众多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案例中,提炼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流程、方法、工具,固化下来。

实施过程

陶行知倡导读整本书。学校将新媒体新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打造了一套全媒体化的阅读模式。结合书本的电子化、拓展阅读专题网站、阅读互动社区、写作博客等信息化手段,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立体化、数字化。

第一阶段:博客圈为“整本书阅读”铺路 教的方面:教师网络教研博客建立,使教学设计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取众家之长。阅读指导活动之前,教研团队在博客圈进行设计交流,制定实施方案。分别开展活动之后,进行反思教研,调整方案,制定下一步实施计划。

学的方面:班级“整本书阅读博客圈”的建立,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基础。教师、学生、家长分别拥有独立的博客,他们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文章,都会在博客圈中展现。这样教师、学生、家长的阅读活动、阅读进度、阅读体会、阅读疑难等信息就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展开。许多阅读交流活动,以博客圈为载体,教师在班级博客上发起阅读活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博客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密切了家长、学生、教师三者的联系,阅读活动的开展更为深入,交流更为频繁,提高了阅读的成效。

第二阶段:开发“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 第一阶段已开发出成熟案例,并普及整个语文科组,第二阶段建立覆盖一至六年级的阅读书目,设计“整本书阅读课程计划”,把阅读整本书从刚开始的文字书,拓展到绘本、桥梁书的阅读。小学六年从绘本入手,到中年段的桥梁书、童话,到高年段的文字书阅读,阅读难度呈阶梯上升的态势。紧接着开发整本书班级共读书目的方案。将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推向“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选书原则。儿童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寻找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解放儿童的心,保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承认游戏是重要的,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经典的:历经时间考验的儿童文学作品、名著名篇、语文教材里课外书屋推荐的书籍、与课文相关联、名作家相关联的作品、适合学生年龄段兴趣生活的作品。有阅读坡度的:与一般消遣和娱乐性书刊所不同的是,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书,读起来相对吃力,但吃力也有好处,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

第二,分类搭配。书目的搭配――指向不同素养(《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书目的阶梯则是绘本、桥梁书、文字书。

第三,整本书阅读案例写作模板。即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读进去;话题引领,带领学生读下去;书面表达,领着学生写出来;阅读延伸,引导学生读开去。

第四,整本书阅读案例话题设计。从形式的角度看,话题应该是适合儿童的,有情趣的。哪谌莸慕嵌瓤矗多提诠释性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话题,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读聪明,读成有思想的人。

第三阶段:国家资源平台:学习社区构建――为“整本书阅读”搭建共读社区 学校以“语文情境教育专题社区”为基地,大力推进信息化教研。早在2009年11月,学校就获得教育部电化教育主题社区一等奖,2014年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提名奖,并获中央电教馆立项。2014年作为优秀社区在全国交流汇报,2016年荣获中央电教馆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称号。借助“语文情境教育专题社区”学习社区将班级共读推向线上共读。社区有来自全国的助学导师,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可自行开展小组研究,并开设小组活动计划和流程控制。小组自行设计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规则和活动评价,使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学习社区真正实现交流、交互、共赢。

社区采用班级共建,教师与助学者指导的方式。学生个体加入社区,开展活动,但同时根据活动内容,增加若干个活动小组,学生加入小组开展阅读活动,助学者在不同小组指导学生,教师统筹全局,以班级为对象进行研究指导。

第四阶段:基于“互联网+”儿童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 现在,借助广东省教育资源平台“一起阅读网”和“一起阅读”APP开展“互联网+”儿童整本书阅读的案例研究。实现智能化评价与数据转化。教师每个学期进行阅读计划设计与推送,学生接受班级阅读计划信息,家长同时接收到班级阅读计划,方便亲子共读与鼓励督促。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在线上线下阅读共读书目,线上可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频率,每本书配备专家组团队设计的相应阅读检测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答题完毕,系统及时给每个学生出一份分析报告,从阅读的五个维度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于设计下一步的阅读计划。客观题平台实时呈现班级、甚至省内实验学校的阅读积分排行榜,评选“阅读达人”,阅读币可换取书籍,很好地促进了阅读。主观题,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学校利用此平台,将整本书阅读推进到智能评价与转化数据阶段。

在此阶段,大力推进APP在校园中的全时空应用,“为你诵读”“喜马拉雅”“一起阅读”都成为整本书阅读推进的辅助工具。

推进校本特色研究,学校还可以将校本课程电子化,网络化,如今学校正着手将“北斗人文星”“慧风雅韵――中国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上传到平台,教研团队进行课程的学生考察试题设计,完成了学生的阅读与诵读的校本特色。

实施成果

经过卓越绩效和“智慧校园”的双轮驱动,学校互联网+整本书阅读效果初显。学校被评为中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深圳市电教示范学校、书香校园、首批教育教研基地、现代教育制度先进校、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试点学校。六个科组获市先进、示范教研组。

在实施“互联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带动了系列小课题研究,并在区里成功立项和结题,其中《借助故事妈妈进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提升》获罗湖区小课题研究一等奖,《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堂话剧活动的常态化研究》《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获罗湖区重点小课题立项。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论文写作荣获部级、省级奖项数篇,教学设计在部级杂志发表。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了全体家长的参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书香校园氛围浓厚。

反思

第2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韩林

摘 要: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有成为全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学生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怎样在课外阅读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影响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等。作者就山区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区 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在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有成为全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学生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怎样在课外阅读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影响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等。所以作为一名山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对本山区学生做了此次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结果

1、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

山区学校比城市学校的藏书少,而且获取课外阅读的途径也非常窄,山区有些学生甚至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未曾读过一本课外阅读。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入学六年以来,一本工具书都没有的学生在一个班中竟占38%。可想而知差距之大,令人忧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并不高,不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山区家庭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并且山区图书馆不够健全、藏书较少,图书较为陈旧,使用率低,不能合理开放,同时加之某些经济因素不能满足,丰富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成为一句空话。同学之间互借阅读的比例虽大,但阅读面过于单一,有些书籍与学习并没有关系。租书方面本地区也没有类似的市场。从网上获知的为零,几乎没有学生接触过网络,所以一无所知,对于探究性的问题无从下手。

2、关于课外阅读的方法

类别

项目

六(一)

六(二)

阅读后做笔记的情况

经常作

27%

22.5%

偶尔作

33%

37.5%

不作

50%

40%

读书后与他人交流写体会读后感的

经常写

15%

10%

偶尔写

37.5%

30%

从不写

47.5%

60%

课外阅读有选择的

有针对性选择

17.5%

12.5%

无针对性选择

40%

45%

随便无目的

42.5%

42.5%

上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对于课外阅读有待正确的认识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还反映出多数学生选择的盲目性,有的学生随便拿到一本便相互传看,在我班我曾发现有些学生竟拿些星座运势类似于算命的书籍传看,由于山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城市的较差些,有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较多,对学生的教育相对松懈,学校的教育必定是有限的。社会之大,这样盲目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污秽。

3、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情况

项目

六(一)班

六(二)

认为有正面影响

37.5%

40%

认为有负面影响

35%

35%

无所谓

27.5%

25%

可以看出:有益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确,在调查时有的学生说对自己的作文,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也有很大帮助并能辨别是非等。很明显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表现极为活跃、语言组织能力较强、有较多的创新性问题提出。作文中语句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处事较为理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反映迟钝,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成绩平平,没能有选择性地去阅读。

三、反思

1、由于山区学生与外界交流较少,信息较为闭塞,对外界了解太少。我曾问过学生:“你们长这么大,谁到县城去过?”一个班中竟寥寥无几,而大城市更不用说。每次带学生参加县一级的竞赛很难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对部分问题闻所未闻。我虽然只是对山区学生的课外阅读单方面做了调查,但在我国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或不如这样的地区的学生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使他们与城市学生缩小差距,让基础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

2、小学生对童话较为感兴趣。对有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文学作品不太敢兴趣,加之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认为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处于发育期的他们好奇心较强,如果不筛选阅读内容,很可能影响学习。

四、建议

1、增强山区小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图书馆应加大建设力度,合理开放借阅工作。充分发挥好为教育教学服务,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2、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目的性教育,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摘录学习优秀句段,多写心得体会,从而有新的体会发现,以此提高。制定计划,教师有的放矢的去指导学生。多进行一些优秀作文展评,辩论、演讲、朗诵、主题班会等活动。

第3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阅读区;悦读区;阅读能力

一、问题聚焦

阅读区因其具有促进幼儿阅读理解、语言发展的教育价值。阅读区成为幼儿园各个年龄班在班级区角创设时必备的常规性区域,在阅读区中,教师通常会投放各类幼儿读物:绘本、幼儿画报、东方娃娃、智力画报等以吸引幼儿进区阅读的兴趣,幼儿在这个区域里,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图画书进行阅读。可就是这样一个摆满了许多图文并茂图画书的阅读区从开学初期的门庭若市到个把月之后的门可罗雀,阅读区渐渐成了班级众多区角中的一个摆设性区域,那么如何通过阅读区环境改造和阅读指导策略的调整发挥阅读区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对阅读活动保有持续的兴趣,成了我聚焦的问题。

基于此问题我对本班阅读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

1.典型现象描述

观察记录1

小薪、恒恒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书,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可是没过多久就翻来翻去没有耐心了,他们聊起了与阅读无关的话题,十分钟之后两人从阅读区中走出来,我问道:“你们怎么不看了?”小薪回答:“看完了!我们要去其他区玩。”说着两人离开阅读区。

观察记录2

泽泽、聪聪、贝贝来到阅读区,他们各自随手拿了一本读物开始阅读,过了一会儿,泽泽开始显得不耐烦了,一会儿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一会儿把书放在头顶玩开飞机,旁边的小伙伴看到,也跟着学样。不一会儿有的书撕坏了,有的书皱了,有的书掉在了地上,却没人捡起来。

观察记录3

小意、小铭、小薪来到图书区,小意兴奋地从书包里拿出《动物百科全书》递给小铭:“这本书借给你看。”小铭接过书本,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几页后,他开始朗诵书中的文字,小意和小薪被他的阅读吸引了过来,三个人边阅读边交谈。

观察记录4

转转和三个好朋友走进阅读区,几个女生在阅读区中环视了一圈,小睿说:“这些书都看过了,我今天带了芭比公主的书,谁想看?”女生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表示想一起阅读,小睿拿出了公主的书,四个小女生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分享芭比公主书中的精彩:“我最喜欢芭比公主这条裙子。”“我家里就有一条这样的裙子。”“看,这里有好几个公主,你们最喜欢哪一个?”……交流一直持续到了区域活动结束。

观察记录5

洋洋、元仔在阅读区中拿着一本幼儿读物,翻到了画满美食的一页,两人玩着美食买卖的“角色”游戏。

更多时候的区域活动,在其他区域呈现热热闹闹活动场景时,阅读区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2.与幼儿访谈调查的结果呈现

问题一:区域活动时为什么不喜欢选阅读区?

回答1.阅读区中的书都看过了,不好看 5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13%

回答2.看了书就不能玩其他区域了 5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13%

回答3.吃完点心(午餐后)也能看书 6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15%

回答4.阅读区太吵了,小朋友不爱护书,很多书都撕坏了 10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26%

回答5.我不会认字 4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10%

回答6.看书的时间太长,一直看书太无聊 5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13%

回答7.不喜欢看 4人 约占全班人数的10%

问题二:爱看的书籍种类?

回答1.公主类的书 9人

回答2.与动画片同步播出的书 31人

回答3.10万个为什么? 10人

回答4.幼儿画报 7人

回答5.绘本 7人

二、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对阅读区现象的观察和调查记录,我将其原因进行分析:

1.阅读区空间狭小,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阅读需求

大班幼儿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幼儿在阅读时喜欢一边看书一边与同伴交流书本的信息,一些会识字的幼儿喜欢在阅读时大声地读出书本的文字,一些幼儿阅读时则需要安静地、细细品味书中的乐趣,将这些不同阅读习惯的幼儿安排在一个狭小的阅读空间中,势必会造成阅读时的互相影响。

2.阅读区读物长期未进行更换,导致幼儿对阅读区兴趣渐失

开学初期,为丰富班级的阅读区,教师往往在阅读区中投放足够数量、种类丰富的幼儿读物,内容可分为绘本类、杂志画报、知识类等。由于教师一次性投放的读物较多,且更换频率小,有的甚至半个学期才更换一次,因为周期过长,导致幼儿对阅读材料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幼儿阅读区域活动的开展。

3.教师忽略了阅读区的教育价值,缺乏对阅读区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阅读区活动,不仅有幼儿参与,教师也要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使阅读区充分发挥其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教师的指导起着关键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但是往往因为班级区域研究的方向不同,教师关注的往往是需要研究或记录的区域,阅读区成了教师关注最少的一个区,认为只要孩子安静地看书就可以了,至于他们在看书的时候得到了哪些发展,教师没有过多的考虑。

4.在今天由电视、电子游戏及网络所构建的科技世界中,动画片成了陪伴幼儿成长的必不可少的“伙伴”,幼儿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

直观形象的角色互动,鲜艳色彩、夸张形象、视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让幼儿慢慢失去了对绘本阅读的兴趣,也削弱了幼儿捕捉静态画面信息的能力,幼儿甚至在区域进行阅读时,81.5%的幼儿还是乐于选择与动画片同步播出的书籍,如,赛尔号,巨神战击队甚至是植物大战僵尸。

5.幼儿一日在园阅读时间零散而频繁,导致幼儿不愿进区阅读

在我班的一日生活安排中,幼儿在早点结束、午餐结束以及下午点心结束时都可以在阅读区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由于阅读的时间零散而且频繁,在幼儿眼中区域活动中探索其他区域的时间变得尤为宝贵,很多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就不想“浪费”玩其他区域的时间来进区进行阅读活动。

6.阅读经验的匮乏使幼儿不爱阅读

从阅读区域中孩子们互相交流的情况看,幼儿对读物提供的信息的阅读经验非常匮乏,故事的讲述简单,基本流程就是故事开头是怎样,中间发生了什么?最后怎样?幼儿对于如何捕捉画面信息,丰富阅读内容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7.从上述观察的现象来看,由于阅读经验的匮乏使得幼儿在自主阅读区中常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互动交流,绘本中的画面给予的阅读信息不再是幼儿关注的重点,而是幼儿嬉闹游戏的起点。

三、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实施

基于上述对本班阅读区现象的观察、原因分析,我希望通过对我班阅读区环境的改造以及指导策略调整来改进我班阅读区域活动的现状,使阅读区真正成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阅读需求、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功能性区域。

1.阅读区空间的合理规划改造

(1)合理的空间规划,满足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同时段的阅读。扩大阅读区空间,将阅读区分割为日常阅读区:供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安静环节阅读的专门性区域;区域阅读区:供幼儿在区域活动选择的专门性区域。两个小区域的划分将幼儿日常阅读和区域阅读有效区分开来,消除幼儿的阅读疲倦,解决幼儿一日在园阅读时间零散而频繁的问题。

(2)合理的空间规划,满足不同阅读习惯幼儿的不同需求。在日常性阅读区中允许幼儿小声地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分享,在区域阅读区中,幼儿只能在区域活动的时间段,进该区进行小群体(4~5个幼儿)的安静阅读,阅读时间有效区分和不同类别阅读区的规则能满足不同阅读习惯幼儿的需求,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阅读材料的选择遵循幼儿自主选择与教师精选相结合,在幼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再筛选

根据阅读区的重新规划改造,教师对阅读区材料的投放有了新的调整:在日常阅读区中,阅读材料的选择遵循幼儿自主选择与教师精选相结合的原则,其中一个书架上分类放置班级为幼儿准备的杂志画报、绘本、知识类读物,而腾出一个书架用于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幼儿感兴趣的绘本,这样既能大大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分享交流的能力。

在区域阅读区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则主要由教师进行筛选,由教师综合分析绘本中承载蕴含的教育价值,阅读重难点是否适宜,再进行有计划的阶段性投放。

3.重新商定阅读区活动规则

首先,由于将阅读区划分出两种类别的小区域,进区的时间和要求将各有不同。其次,因三年来的幼儿园学习生活让幼儿对各个区域的活动规则了然于胸,教师在大班后期就没有在班级的各个区域中明确张贴区域规则牌,显然这样的做法让原本约定俗成的规则被幼儿渐渐忽视。因此,我和幼儿就如何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幼儿建议像以前一样放一个牌子提醒同伴养成好的习惯,同伴间互相监督,并每日请一个值日生检查,在我的支持下他们利用区域时间绘制出了阅读区规则提示牌。实践证明,有了规则牌的提示和幼儿间的相互监督,本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改善。

4.通过教师在阅读区指导策略的调整,帮助幼儿丰富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1)教师阅读区的指导主要针对区域活动阅读区中的阅读,在阅读区中教师将阅读绘本分阶段进行投放,一个阶段投放5~6本相同的有阅读价值的绘本,周期为两周左右,遵循自愿与任务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观察、了解并记录每个幼儿的阅读情况。

(2)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考量班级大部分幼儿阅读情况,如,阅读过程中幼儿翻阅的技能、阅读的习惯、阅读的理解能力、对重难点的把握是否达到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集体的教学或导读。

5.为每个幼儿设立阅读存折:将阅读记录纸和小小阅读本同时投放

记录纸让教师了解幼儿读过哪些书、阅读的时间周期以及对书的喜好,小小阅读本则是通过详细记录幼儿阅读讲述的内容,让老师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讲述能力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阅读记录才能记录下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幼儿积极的阅读,这对幼儿今后进入小学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6.利用区域的位置设置,将阅读区与表演区有机融合

在对绘本读物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的地理位置,我将阅读区与表演区内容相整合,深化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幼儿在表演情景中不是简单、机械的再现作品,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头脑的加工,进行再想象和创造想象。在初级阶段幼儿在熟悉文本情节后再表演,初期要求幼儿按照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对话。到了后期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幼儿将作品内原型中的语言灵活地转化为更有创意、能代表幼儿思想的语言。幼儿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动作与表情、增减情节与角色、删改对话、替换词语等。将阅读与表演相结合能极大地发挥幼儿的表演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研究结果与反思

在阅读区环境调整的近两个月实践中,通过阅读区活动的实践和探索,我能体会到我班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讲述内容更加丰富而饱满。如,能用丰富的形容词分别形容讲述对象;故事讲述中的角色对话更加丰富多样,让故事增添了趣味性;故事情节更加连贯富有逻辑性;对故事重难点的思考更加合理。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实践和研究,丰富阅读区的活动形式,让阅读区真正成为幼儿快乐、发展阅读能力的乐园,使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强化全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内容,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请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课外阅读工作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全国政协常委、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但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外阅读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中,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加强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占有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就是从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反映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人们的生存发展、竞争抗衡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占有知识。阅读的过程就是开发信息知识的过程,阅读的材料越多,获得的信息知识就越丰富越有价值。通过阅读,既可以吸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果中小学生只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不扩大阅读面,那么视野就不会开阔,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发展。

2.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需要。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能够形成自学能力;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心智、拓宽学生胸襟、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够培养创造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通过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内心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孩子精神,让阅读最终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终身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书香型校园的需要。

各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社区、家长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标准,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课外阅读要坚持教育性、趣味性、全面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推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小学生每学期要阅读10本以上儿童读物,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一、二年级学生以阅读浅显的短文和画册类儿童读物为主,阅读量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2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以上。

2.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各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有益读物。一是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比较能力。二是选择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选择反映祖国历史面貌以及具有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读物,进行国情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四是选择中外名著,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五是选择科学普及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报刊类型主要包括:中外现当代童话、中外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传统道德和古代经典名篇等。

3.创新课外阅读的载体。各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一是要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二是利用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程表。三是要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维修阅览室,更新图书资料,及时采购新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杂志,定时为学生开放。四是动员社区、家长、学生,争取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藏书和社区、家庭的资源,在学校建立走廊书架或读书屋,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在社区建立社区书屋,在家庭建立家庭书柜,丰富学生的图书阵地。五是开展交换图书阅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与外班交换图书阅读的活动。六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漂入家庭,流进社区,在扩展学生读书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三、强化组织,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1.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系列活动。除全区性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外,各学校要创造性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通过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优秀读物报告会、主题读书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课外阅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及时组织学生建设、借阅、更新班级图书,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与讨论,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彼此交流读物和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喜欢读书。

2.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校要引导各科任课教师成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指导者。全校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树立学生身边勤于读书的榜样,介绍名家勤奋求知的故事,激发其阅读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博采众长并消化吸收,做到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3.大力提倡家长参与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关注和主动配合。要大力提倡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心得,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机会,召开动员大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时邀请支持课外阅读活动的家长代表现身说法。

4.科学评价课外阅读活动。

建立三级考核制。

班级考核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课外阅读档案,由教师统一管理,每个月末,由教师抽查一次,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课外阅读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

校级考核主要面向班级和教师。学校要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每学期末,学校专门考核班级的阅读情况。主要通过抽查档案并对抽查到的学生本人进行具体了解。同时,各校要将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年终评优、各种竞赛活动奖励的奖品以图书为主。

全区每学年分两种形式检查评估:一是由各相关科室根据具体分工联合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凡抽到的学校随机抽查课外阅读指导课任课教师及班级,检查学校课程设置、阅读指导课教师备课、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并听课。考察学生时从档案目录中抽查,并对学生进行具体了解。二是全区举办读书报告会。各学校自荐读书艺术节目与优秀读书笔记(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展示相结合,评委统一打分,评出奖次,排出名次。

四、加强领导,健全完善课外阅读的保障机制

1.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领导。区教体局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科室分工负责。组建“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及阅读指导课研究中心组”,聘请年度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潍坊广文中学的赵磊老师作为中心组的专家顾问。通过研究小组的成立,在名师和专家的引领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外阅读教师研究队伍,并以这个团队为基础,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区课外阅读活动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最终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各学校要建立学校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要亲自抓,并指定管理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专门负责学生课外阅读工作。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放假前,要精心设计假期阅读作业,从选择阅读书目、安排阅读进度、运用阅读方法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前要向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报送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学期末和假期结束后上报总结,学期中间要报送至少一次课外阅读活动简报。学校要组织各班级和有关教职人员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班级、教师、社区、家长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分工负责的机制,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深入开展。

第5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QQ群;英语阅读学习社区;元认知策略训练;阅读获得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2-0085-06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v,VLC),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共同学习的平台,可突破时空局限性,实现个体间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学习。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发现,我国相关研究始于2001年,文献记录仅为281条(数据库更新日期为2012年2月8日),总量较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弱干预无尺度网络结构社区,该类社区结构松散,成员角色随意,以异步交流为主,信息交互程度较浅,无法完成专项深度学习。本研究试图以QQ群构建学习社区,以元认知策略训练为强干预方式,英语阅读获得为专项深度学习任务,探讨大学生英语阅读获得的推动机制。

QQ群具有即时聊天、消息记录、群社区和群共享等功能;而且在校大学生一般均具有电脑和手机,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QQ软件登陆QQ群,不仅能实现异步交流,也能实现同步交流。这为VLC的建构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而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英语阅读策略的认知和反思。Zabrucky等(1992),Taraban等(2000),Thiede等(2003)龚德英、刘电芝(2004)已证实其对阅读获得的重要促进作用。藉此,本研究可揭示元认知策略训练在QQ群VCL情境中对英语阅读获得的核心推动机制,也为有效发挥VLC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一 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集自QO群英语阅读学习社区中的53名成员,其中ed为教师,其余均为授课班级(3个班级共计106人)中自愿加入QQ群的本科大学生。在QQ群中,教师ed主要负责进行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布置英语阅读任务和解答相关疑问;学生成员可以就阅读任务进行知识信息的分享,按规定时间提交阅读作业。

本研究采用UCINET v6.357及其集成的NetDmw对QQ群英语阅读学习社区的学习主体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特征数据。采用SPSS 15.0for Windows和Amos 7.0进行数理统计和结构模型分析。

二 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

1.策略训练内容

根据Kouider Mokhtafi和Carla A.Reichard(2002)对阅读元认知策略的研究,本研究将QQ群学习社区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分为整体阅读策略(Global Reading Strategies,GLOB)、问题解决策略(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PROB)和阅读支持策略(Suppo~Reading Strategies,SUP)三个方面。

GLOB指学习者对文本进行整体分析的阅读策略,是明确阅读目的和阶段性任务的一般化策略。训练内容包括6项:(1)关注阅读内容的物理特征,做好阅读心理准备;(2)调用已知知识;(3)选择性跳跃式阅读策略;(4)关键信息的甄别和标示;(5)语境线索识别;(6)理解一致性原则。

PROB指学习者对阅读过程中所出现困难的解决策略,是一种针对性强的具体化修复策略。其训练内容包括:(1)精读技巧;(2)注意力集中技巧;(3)形象化技巧;(4)复读策略;(5)猜词技能。

SUP指学习者应用功能性手段(如,参考资料)激发和保持自己对阅读的良好反应的策略。训练内容包括:(1)阅读笔记;(2)眼动训练;(3)概括技能;(4)讨论技能;(5)资料查阅技能;(6)复述技能;(7)语篇分析技能;(8)命题技能。

2.研究方法及结果

在QQ群中,教师采取集中讲解和根据阅读材料具体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共布置32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阅读材料,时间为一学年。将Kouider Moldatari和Carla A.Reichard的量表译成汉语,用来测量阅读元认知策略,共30个题项,为5点量表,汉译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1。英语阅读成绩的测评,则使用大学英语四级水平阅读材料,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班级中未参加QQ群的学生)分别进行测试,共计7篇短文,35个标准化测题,总计35分。英语阅读成绩及其与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相关分析见表1、表2和表3。

由表1可知,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结果中,单项策略与总体策略得分均与英语阅读成绩呈非常显著地正相关关系(p

三 QQ群英语阅读学习社区的学习主体特征分析

本研究采集QQ群中成员的群内好友链接关系,构建英语阅读学习社区协作网络的邻接矩阵,进行进一步分析,数据采集日期截止到2011年9月3日。

1.协作网络整体分析

应用UCINET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NetDraw构建可视化网络结构图,共得到链接971条,平均度值为18.3208,网络密度为0.3523,结果见图1。由此可见,学习社区成员间的相互联系较为紧密,学习协作程度较高。对协作网络进行距离矩阵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学习者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652,即:每两个学习者仅通过1.652个学习者就可建立学习联系。距离最小为1,最大为3,后者仅占总数的0.4%。这同样说明,社区中的知识信息交流非常密切。

由图1还可知,在协作网络中,教师ed明显居于核心地位,紧密分布于其周围的学习者成员,其核心程度也较高,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称为意见领袖。他们在社区中活跃度非常高,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成员间互动过程中的重要倾听者、分享者和帮助者。意见领袖在信息的二级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是社区中协作学习的重要推动者。LASER、www、long等则明显处于整个网络结构的边缘地带,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点度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表明个体在网络中的重要性程度的测量指标,常用指标为点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

应用UCINET进行点度中心性分析,结果见表5。某一个体的点度中心性,指在网络中与该个体发生直接链接关系

的其他个体数量,包括点出度中心性(链接数量)和点入度中心性(被链接数量)。点度中心性越高,表明该个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越高,权力越大。由表5可知,学习社区协作网络的点出度中心势为64.053%,点入度中心势为66.013%,两者呈非对称关系。这表明,从协作网络整体来看,学习者的被关注程度稍高于关注程度,而其主动参与性稍低于被动参与性。

除教师ed外,点出度中心性大于25的学习者为:gog0(28)、seeker(28)和magic(27),_其主动参与度分别占到网络整体的53.846%、53.846%、51.923%,能够积极主动建立与他人的好友链接关系,是活跃的学习者。结合QQ群消息记录可知,他们是许多英语阅读话题的发起者,带动了整个社区的学习进程,可称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引导者。点入度中心性大于29的学习者为:magic(31)、tallner(30)、langock(30),其被关注度分别占到网络整体的59.615%、57.692%、57.692%,表明社区中的其他学习者有近6成与他们建立了好友链接关系。他们具有较高的被认可度。从群消息记录中可以发现,他们是许多英语阅读问题的解答者,其阅读测试成绩也较高,是社区中的助学者。

在VCL中,教师是组织者,但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完整地参与每一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引导者和助学者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推动了有效教学的真正实现。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宋代朱熹则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出疑问者,促进学习者的思考;解答疑问者,则帮助学习者实现长进。两者最终推动整个社区共同进步。

在统计中也发现,alex、LASER、long、Angela、Ⅵww、doudou的主动参与度低于18%,其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LASER,long,Liz,alex,www,honeyed、Angela,suzie、coy、Jael的被关注度低于18%,处于学习社区中被遗忘的地带。这与其低参与度、学习信心不高有关。针对这些学习者,应重点关注,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

3.中介中心性分析

中介中心性,测量的是每一个体处于其他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程度。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学习者,在其他学习者中的中介程度较高,对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力,可称之为学习社区的联络者。应用UCINET进行中介中心性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教师ed的中介中心性最高,是学习社区协作网络的核心,标准化值达到17.656。除此之外,中介中心性大于40的学习者有:magic、yemen、helium、fancier、winsome、seeker、lavrock、tanner、gogo、zone,他们对社区中知识信息的流动有着较大的控制作用,标准化值总和达到18.772,其整体作用超过教师ed。中介中心性低于10的学习者有:doudou、coy、ren、Liz、suzie、www、Angela、alex、LASER、long,其标准化值总和仅为1.849。该类型学习者仅占全体成员的18.87%。总体来看,学习社区协作网络的中介中心势指数为16.69%。该指数较低,这表明该网络的知识信息垄断程度低,成员相互间的直接协作较多,符合网状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4.k-核分析

本研究选取k.核指标进行凝聚子群分析,以寻找学习社区中的核心成员群体,结果见图2。k_核分区,意味着在该分区中,每一个体的最小点度值不小于k。由图2可知,16-核分区为协作网络中链接关系最密切的核心成员群体,共包括43人,占到成员数的81.13%。核心成员群体的形成,从侧面也反映出社区中英语阅读学习的主题非常集中,学习任务的目的性明确。

四 元认知策略训练在QQ群学习社区中的作用机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集点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数据作为QQ群英语阅读学习社区成员的特征值,导入Amos进行结构模型(SEM)分析,以探讨VCL情境中大学生英语阅读获得的推动机制。由于QQ群学习社区的特殊性,成员间关系较为私密,造成采集样本数量较小,故本研究在SEM分析中,采用Bootstrap反复抽样法,抽取样本1000个,数据共迭代6次得到收敛,以保证结构模型中参数估计的预测力与解释力。对结构模型进行多次模拟修正,结果见图3。

整体拟合模型的卡方检验表明,卡方拟合指数为6.104,概率值为0.866,其拒绝模型拟合数据假设的概率不显著。绝对适配度指数RMSEA=0.000,GFI=0.968,AGFI=0.919;增值适配度指数NFI=0.971,RFI=0.945,IFI=1.024;简约适配度指数PNFI=0.509,PCFI=0.524;AIC=40.104(饱和模型值56.000,独立模型值227.256),CAIC=90.275(饱和模型值138.635,独立模型值247.915)。该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各路径参数C.R.值均大于1.96,达到显著性水平。

2.作用机制分析

由图6可知,各变量总体可以联合预测和解释英语阅读成绩67%的变异量。这说明,VCL情境中大学生英语阅读获得的推动机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问题解决策略、整体阅读策略以及点入度中心性对英语阅读具有直接效应。

阅读元认知策略中,阅读支持策略以整体阅读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为中介变量,对英语阅读有间接效应。这说明,问题解决策略和整体阅读策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更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应该成为训练的核心内容和短期训练关注的重点。而阅读支持策略的作用较为间接,可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

而点入度中心性,代表社区成员在英语阅读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被认可度,即是英语阅读能力的反映指标,所以对英语阅读也有直接影响。

中介中心性对点入度中心性、问题解决策略和整体阅读策略有直接效应,即社区成员对知识信息交流的控制力,对英语阅读策略和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在VCL中,社区成员应主动通过即时聊天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或通过消息记录、群社区和群共享等QQ群功能,积极追踪知识信息在协作网络中的流动。这实质上就是个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可较为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点出度中心性只对中介中心性有直接效应。社区成员的主动参与会逐渐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过程,最终提高对协作网络中知识信息流动的控制力。

点出度中心性和阅读支持策略间有共变关系,两者呈弱度正相关。阅读支持策略的缺乏,会导致社区成员的主动参与度提高,以寻求帮助;主动参与度提高,也恰恰说明成员缺乏阅读支持策略,需要提供帮助。

从本研究来看,大学生英语阅读获得的核心推动机制,共有4个要素:

(1)以QQ群为平台构建英语阅读学习社区。QQ群的同步与异步架构,使学习社区成员联系紧密,可实现深层信息交互。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

(2)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在学习社区中,进行阅读元认知训练,可为阅读学习提供策略支持,也可以此确保信息交互有明确目的,并督促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核心机制和组织保障。

(3)社区协作学习四类主体的构建。在研究中可以发现,有效的社区协作学习需要四类主体,即组织者、引导者、助学者和联络者。在学习社区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担当四类主体。同时也要选取积极主动性强的学生组建固定的核心群体,保证协作网络中知识信息的积极流通。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主体保障。

(4)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在社区学习中,成员只有积极参与,才可逐步提高自己对知识信息流的控制力,即完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内在转化机制。

五 结语

第6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价值;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阶段中的语文教学,作为发扬和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加高效的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视意识,进而全面激发班级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此,笔者在文中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当前阶段,民族地区小学由于受客观因素(家庭、校园)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实际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问题主要表现小学生并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尤其是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管教和教学进而造成的。同时,民族地区小学应用的语文阅读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不够丰富,另学生喜欢看的、想看的、可以看懂的书籍数量不是特别多等。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力还比较薄弱。为此,需要语文教师及时的进行提高自我的教学意识,并以此作为支撑,科学有效的进行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方法,进而使得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健康发展[1]。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民族地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小学生,阅读的文章体裁大部分都是同类主题的体裁。班级中的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阅读喜好进行选择,并在不断选择过程中逐渐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在此种文学涵养的积累活动中,学生也会自觉的扩宽自我的阅读视野。主题阅读教学,要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少进行阅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全新的不同类别的文字会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真正成为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笔记式阅读

笔记式阅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的进行记录阅读笔记,进而不断积累和掌握优美词句,同时记录自我的读后感。学生在进行实际记录阅读笔记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进而进行语文阅读内容与美术学科艺术内容的整合,让其在记录过程中不断进行添加特殊的标记来进行图文结合。此举非常有利于学生将精彩的阅读内容进行转换至图文并记忆,进而不断加深自我的学习印象[2]。

语文教师为了更加的突出笔记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需要为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制定记录学习笔记的要求,同时需要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及时的教学评价。不断进行明确阅读内容的中心主题,按照其中给出的文章主题进行阅读一部分相关的文章,并进行收集和记录相关的比较好的语句,做好阅读批注。通过班级中的学生自我,不断寻找文章内容的关键字词以及叙事手法、联系文章前后故事情节等,进而切实的记录下专属于自我的收获。

(二)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标记记号,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留下自我的思维印记,还可以通过不断记录自我的读后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读、注、批”不仅是学生运用眼睛进行观察,还需要将心、脑、手进行完美的配合,记录自我的对文章内容的独特见解[3]。

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过程中,将自我的真实情感全部填充至与文本相对应的空白处。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比较直观的对话。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前,要求班级中的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批注方法。进而有效的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自我提炼文章的阅读观点,并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表达自我的见解。

(三)互动式阅读

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为班级中的学生细致的进行讲解互动式阅读的各项流程。首先,阅读文章,用心的教育文中的字句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可选择一些必要的辅助阅读的工具。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文章隐含的中心内容。通过勾选出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填充自我的真实情感。其次,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对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大力的举荐,并说出自我喜欢的原因。再次,运用辅助阅读工具,彻底的解决文章中的字、词的理解问题,然后运用略读的形式来进行简要的分析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通过集体的诵读、背诵、提出学习疑问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学习引导,以此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首先简要的分析了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随即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主题阅读的的具体价值,最后着重的分析了主题阅读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此来全面推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杨玮,1982年12月31日出生,男,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海量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4.

第7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获得新知识,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1.要学会边阅读边做简要的笔记或标记

常言道:“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学生在阅读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要动笔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这样学生既借住笔集中了自己的阅读注意力,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要学会边阅读边质疑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教育学生要有质疑精神,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养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多质疑多发问能在问题的寻求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思维定势。

3.要学会边阅读边感悟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要善于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品味、去感悟。学生在感悟中可以提升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能深刻地体会和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根据数学不同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系统、严谨、分散,给初学者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安排特点,分类指导学生阅读。

1.数学概念的阅读指导

在数学教材中,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首先,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利用旧知识来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推理来理解提出的新问题。其次,数学概念的文字。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让学生明白概念自身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要深入理解,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二是教材中的概念用语,书写都有严格要求,要多读、熟读、理解其义,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三是对一些易混淆不清的问题,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加以判断。对一些相似的概念,指导学生将它们罗列在一起加以比较,弄清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2.定理、性质、公式等方面的阅读指导

数学教材中的定理、性质、公式等都是经过先辈们的实验积累和论证推理得出来的。因此,在教材的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从探究中分析问题,导出公式、定理、性质。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归纳、类比、猜想、比较的方法,归纳、类比、猜想、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类比、猜想、归纳、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能区别事物的异同。

3.要学会图形、图表信息的阅读指导

首先对于图形的阅读。一些数学理论,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形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性质、定理。要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性质、定理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其次对于图表信息的阅读,由于一些问题内容多、篇幅大,阅读起来比较劳累,引用图表信息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性质,便于理解概念、性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培养学生从图表信息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性质。

三、在阅读过程中我认为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适当在课堂上安排阅读时间。教师在课堂中,要坚决改掉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要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然后对其内容作一些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指导阅读精要。

2.控制阅读的时间和节奏。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2~3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在阅读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节奏。对内容不同、难易有别的教材,阅读的速度和节奏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

第8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一、概念方面的阅读指导

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

1.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讨论、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

2.化学基本概念的文字阅读。着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阅读。

①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实质上是要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

②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加以判断。有些概念往往罗列在一起,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也只有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才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③概念用语。化学教材的用语,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阅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二、图形的阅读指导

1.对于理论图的阅读,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2.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1)实验内容;(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3)实验装置图的原理;(4)实验要求的条件;(5)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并回答:a、化学实验的原理;b、实验结论;c、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当然,有关实验图的阅读必须与实验的操作结合起来,要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三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往往把描述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他们往往只注意理论,而忽视实验。要指导他们勤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特别是要使他们能迅速而敏锐地注意到有关事物的各种极不显著,但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

3.对于曲线图的阅读,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三、数据方面的阅读指导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要在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可能区别事物的异同。在指导方法上着重比较以下几个方面:

1.看数据的大小。

2.看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化学教学中还有有关表格的阅读、化学方程式中各种条件的阅读、实验现象的描述阅读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做出简要的标记或笔记

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控制阅读的时间和节奏

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

在阅读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节奏。对内容不同、难易有别的教材,阅读的速度和节奏,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对易懂的内容、节奏应当明快,速度可适当加快。对抽象费解的内容、节奏则应当重缓,速度可适当放慢。

第9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在调查过程中,有两种特殊群体。第一种是功利性的读书。这类同学喜欢读书,但因条件限制,更迫于升学考试压力,时间较紧,精力有限,长篇读物基本不能涉及。阅读范围限制在一些短小时文,像在同学们中间很有市场的《读者》、《意林》、《智慧背囊》等书刊,主要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短平快阅读,功利色彩较明显。至于与读书有关的一些活动,差不多都是应付,如读书笔记等,谈不上能有什么实效。第二种学生是除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阅读的,而武侠电视片、流行音乐等视听形式是闲暇消遣的主要方式。没有阅读兴趣,缺少阅读动力,即使勉强读了也往往是不知所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七~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距这个起码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数量上需增加,阅读范围也有待扩展。

总体而言,大多数同学的读书范围狭窄,品种单一。除了教辅书外,动画方面比较集中。从读书动机上看,大多数都是为了课内学习,也有的是为打发闲时,而拓展视野作为读书重要功效之一,却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另外,读书途径较为单一。鉴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靠自己买书,就大大限制了广泛阅读的可能,从而很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最后在读书的期待方面,需要教辅书的占了第二位,看得出同学自觉良好的阅读意识还没有形成,没有分清楚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区别,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还极其有限。本文就本次调查发现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学生阅读兴趣高,但阅读时间少

在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高达90%的学生表示“酷爱读书”,5%的学生对读书“较感兴趣”,4%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而仅有1%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同时在阅读数量上,平均每周读课外书“不足1本”的学生占44%,“1本”的占31%;“2本”的占10%;2本以上的占“15%”。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学生自身还是有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受限于种种原因,少有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综合调查结果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课业负担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调查显示,每天阅读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64%,“1个小时左右”的占14%,“1.5小时左右”的占10%,“2小时以上”的占4%,“几乎没有时间读书”的占8%。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读书都带有被动性。现在我们平均每天学习近11个小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疲惫,以至于一旦有空闲时间,同学们都情愿把它用于休息和娱乐。较多的同学都希望学校能“每周开几节读书课”。

1.2课外阅读缺乏师长指导和支持

调查显示,在课堂上读课外书的学生占16%;在写读书笔记方面,有42%的学生表示“从来不写”,有48%的学生表示“有时写”,仅13%的学生表示“坚持写”;有89%的学生表示阅读课外书缺乏师长的指导;有不少同学反映,学校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闲书”。

从上述的调查情况来看,部分中学生在阅读习惯与阅读品位上都还存缺陷。这就反映出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引导方面的缺位。如何理解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困惑,有效引导孩子们回归精英文化阅读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担忧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家长和教师以“耽误时间、影响成绩”为由,不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也成为了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客观条件的制约因素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中学生,为使研究结果有普适性,我们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调查对象的地域范围。正因如此才发现不同客观条件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的学生有十分强烈的阅读愿望和兴趣,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是十分支持,但是受限于客观条件,学生的阅读愿望很难得到满足。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和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公共图书资源严重匮乏的学生。

2文学类作品更受学生欢迎

在“你最喜欢读哪一类书?”的问题中,有34%的学生选择“文学类”,有33%的同学选择“娱乐类”,接着是“漫画类”13%、“科普类”9%、“艺术类”8%、“辅导类”3%。在文学类书籍中,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经典名著。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阅读课外书是为了缓解、释放学习压力,于是乎选择轻松的、贴近自己年龄的书籍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对于名著,较多的学生只知道相关的题目,对作品内容了解甚少,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喜欢看的书中提到了古典文学名著。

虽然经典名著在同学们最喜欢的书籍排行榜中地位不高,但是在“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书籍”排行榜中却位居前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简・爱》等都是学生喜欢看的作品。由此可见,名著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全人格的功能,是其他流行读物难以替代的。

3阅读教学的功利化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高考“指挥棒”使得很多教师把阅读和语段训练划了等号,常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干训练内容,学生必然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阅读,就使得读书本应具有的启迪心灵、感悟人生、陶冶情操、获得美感的特点荡然无存。

4课堂教学的程式化

阅读是扩展我们视野,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一项活动。而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的大致程序是:介绍作者、背景,划分段落层次,总结中心思想,领会写作特色。这种教学环节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它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弦。而批注评点则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直接对话,是兴之所至、随感而发的个性化解读,是对文本由品味理解到联想认同甚至到批判重建的过程。特别是批判重建层面,学生的眼光至少是平视的,抛开顶礼膜拜的心情代之以从容淡定的目光,保持着独立的判断和思考,真正实现“站”着读书而不是“躺”着仰望。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整个过程,阅读所得才能真正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并逐渐培养起阅读能力。

5学生解读的肤浅化

当前的语文教学虽然较之于以前的模式化教学有所改观,但一些教师的精细化讲析仍占去了大半课堂时间,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时间独立走近文本,这也就剥夺了他们的个人话语权。学生的讨论又往往流于泛泛,且只局限于部分思考比较活跃的同学,这就使不少学生淡漠地对待语文阅读。而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则是一种把阅读的独立自由权、解读自完全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不拘一格的抒发个性化独特阅读体验的教学方式。正如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的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得到了。”

综上所述,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反常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广泛阅读是学生求知的天性,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权利,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阶段是读书的最佳时间,不仅因为此时更益于接受知识,更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上的欠缺,是终生无法弥补的,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影响就更大了。一本好书能照亮人生方向。缺乏人类的优秀文化营养的滋养,缺乏健康精神思想的导引,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我们再也不能漠视中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了,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笔者结合调查结果和自己的思考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质量观,靠拼时间、拼体力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以牺牲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换取高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原则,不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出题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其次,促进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社会引导策略和阅读教学策略。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原著畅销就是个例子。全社会在这个方面应担负起责任,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都应给予特别的关照。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积极进行推介引导,特别是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同时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我们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权威部门规定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或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座谈会、演讲会等。这样做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又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应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正确处理课业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沉醉课外书籍而荒废学业的例子也不少,这有悖我们的初衷。

第三,建立有利于阅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文化氛围。社会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会对中学生课外阅读产生深刻影响。要努力克服大众文化极度物质化功利化商品化的消极影响,发挥主流文化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精英文化的人文精神,使社会文化的品位得以整体提升。把学生从一味追逐时尚和寻求感官刺激的休闲娱乐方式中唤醒,使他们更多地走进书本、亲近文字、感知人类理性、体验精神抚慰。家庭是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微观社会环境,家庭的娱乐休闲方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同时,社区组织应该引导更多的家庭展开读书活动。

第四,丰富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建立青少年读物等级制度。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图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这需要政府投入和社会公益力量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图书市场缺乏约束机制,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在学生中流传。美国加州对青少年读物建立了完整的等级制度,这种显示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年龄层次和与之相应的阅读能力要求。这些值得我国青少年图书出版机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