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管理制度大全精选(九篇)

管理制度大全

第1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公司财务制度管理的建议

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竞争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符合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在公司内部怀集制度中:会计估计等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导公司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共组规范运行。适用范围专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践造作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加强日常会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二、加强资金管理

1、资金的预算管理

资金的预算管理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的收入最核心的内容是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通过公司有预见性的编制次月的资金预算计划。以及当月所接工程量所需投入的资金计划。针对具体单项工程所需投入资金的控制,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资金控制,节约公司的出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情况的发生。

2、资金的风险管理

公司的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风险,在无风险和或有风险,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公司对此类风险加强事先控制。

3、资金的日常管理

主要指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得审批管理、报表管理和跟踪管理。通过日常的报表了接全面情况,又通过专项检检查管理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得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合同应收账款日常开支支出账款、备用金使用账款。必须在首次借支备用金清帐完毕采矿再次支取备用金。以及其他应收账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

4、实际操作与建议

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财务部门应在每个月钱编制下二个月的自己预算,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 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见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在同城业各中主要以“货证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资金的日常管理方面,公司应定期、不定期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工程款及时收回,用出去的钱每一分在刀刃上。把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集中核算与控制

1、各分区、各班组在每月的二十五日应将各项开支经各主管负责人审核、确认,上报公司财务。财务部分每月应将公司签订的合同总价、每月已收回款项、个单项成本、开支、外部欠款等应打成表格给各相关负责人,协同监督各负责人同各相关单位、班组结算收款。

2、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职能部门、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外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公司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跨级制度与其他公司管理制度的各方面。公司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

3、实际操作方法与建议:内部控制制只要做到三点.①首先要确定公司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相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他们在外处理经济业务是所处的地位作用。②要明确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③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个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

总之,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规程,公司财务制度编制需从公司的实际出发,结合公司各项业务外理程序;体现成本挂历内部要求等。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

一、财务要加强对资金、资产、现金费用、开支的管理防止损失,杜绝浪费,良好的运用,提高效益

二、银行账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的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支、转账及套现。

三、银行账户的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对外泄露。

四、银行账户往来应笔笔登记入账。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抵支记账。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每笔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

五、根据已获批准签订的合同付款,不得改变支付方式扣用途,非收款单位书面正式委托并经总经理批准,不准改变收款单位或人。

六、严格现金收支管理,除报零星日常开支外,其余投资、工程支出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不得直接兑付现金。

七、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报总经理批准。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废支票必须放保险柜内,严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盖上印章。

八、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不得以白纸条抵作现金。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清。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月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账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库存数额相符。

九、因公出差,经总经理批准借支公款,应在回单位后其他内交清,不得拖欠。非因公事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借支公款。

十、日常开支。必须有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部分负责人签名。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付款。

十一、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会计人员对一切审批手续不完备的资金使用事项都有权且必须拒接办理,否则按违章论处并对该资金的损失过滞赔偿责任。

十二、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

十三、几级参与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通过资金的筹措活动尽量使合同应付资金的回收率。

十四、配合公司业务部分和工程施工班组对项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监督管理

合同管理

为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合同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一律适用本制度。

二、合同管理是正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合同管理,对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都存在极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人员、法人委托人级其他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执行本制度。各相关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合同管理工作

三、合同谈判须有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与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不得一个人直接与对方谈判合同

四、签订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对外签订合同,除去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人委托书的法人委托人。法人委托人必须对本企业负责。

五、签订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接对方当时人的情况,如是个人直接不是单位签订合同,必须有签订人的身份证号码。

六、合同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

七、合同签订应注意事项。

1、部首部分。要注意写明双方全称、签约时间及地点。

2、正文部分。报管工程的范围、施工工期、大小、孔数、单价、材质,工程造价,技术资料的交付,材料的供应,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及工程量的确认文件,违约责任,风险承担。

3、结尾部分。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同用章,原则为不用公章,严禁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注明合同有限期。

八、任何人对外签订合同,都必须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宗旨;绝不允许在签订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胞私,谋取私利,违者依法严惩。

九、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式可能收到的经济损失。

十、合同签订后,既其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及人员都必须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时间履行或全面履行。

十一、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应以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为准。没有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的,一百应以物资交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价款结清、无遗留手续为准。

十二、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及有关负责人应及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否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三、本公司对合同实行二级管理,专业归口制度,法人委托制度及班组管理制度。

十四、公司总经理总负责,归口管理部分为财务部副总经理。

十五、公司所有合同均由财务统一登记、编号、经办人签名后按审批权限由总经理或其书面授权人签署。

十六、财务部合同有关部门做好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如下:

1、建立合同档案。

2、建立合同管理台账。

3、填写“合同情况月报表”。

4、做好单项合同的成本核算。

人员生活费的管理

一、本公司规定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元的标准,计入工资内,生活费由班组长经主管经理签字在账支取该班组生活费,安排班组内专人掌管并计餐数,每月结算餐数级支出生活费相符,领取下月生活费。余额在下月领取时扣减。

二、夜宵费按加班的时间次数每人按元补贴。由二人以上证明人签字,财务发放到人。不再财务报销。

差旅费管理制度

结合本公司时间情况,本着既勤俭、节约开支又抱着出差人员工作与生活需要的原则,制订本制度。

一、出差旅费分交通费,住宿费及特别费三项;

1、交通费是指:汽车、火车、飞机。

2、膳宿费是指:膳食及住宿。

3、特别费是指:因公支付邮电费或招待费。

二、员工因公出差,应事先填明员工出差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出差,如因事情紧急而未及时填表,须事先由部门负责人口头报至总经理,等返回公司后应立即补办手续。员工出差报支表的外理程序如下:

1、出差前依单填明单位、姓名、出差事由、搭乘交通工具、出差日期、预支金额,经部门审核后呈报总经理批准。

2、出差人凭批准的预支金额填写借款单;向财务部预支差旅费。

3、出差人返回后七日内应填写差旅费报销单,注明时间出差日期、起始底单、工作内容、报支项目、金额等,由所属部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由财务部在报销是对冲销预支数。

三、差旅费按业务需要分成如下几个包干:

1、业务洽谈,宿费上限元/月

2、主要负责人在施工所在地宿费元/月

3、其他人员因工作需要宿费元/月

4、主要负责人的生活费标准元/月

5、公司人员出差期间确因工作需要宴请是,须报总经理核准,依票据据实报销。

设备、机具的管理

根据时间工作需要,公司按每台钻机配齐所需工具。由库房管理人员统一登记领取。由班组长签字统一保管,如因班组管理不善丢失,将从班组每个人工资中扣除。如因损坏须重新购置,必须将损坏后的旧件或工具交仓库领取新的配件或工具。否则不予报销。

班组长承包的办法

为了公司的发展,调整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从参与公司的管理特制制定如下办法:

一、经济责任承包

1、班长拿基本工资,年薪加纯利润按提成。

2、每班人员工资公司负责基本工资,班组长利润提成中给予不同岗位及工作技术性好,工作态度好、能吃苦耐劳的工人的奖励及加薪,所有费用由班组承包人自己负责。班组承包人对工人工资的发放不得低于公司制定的工资标准。年终由承包人造表,公司发到每个人的工资。

二、设备、机具的管理

1、每台设备由公司在设备运行正常时交付给承包人,由承包人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检查,对设备造作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交底,由承包人操作不当,不定期保养、维护,开机前不检查,对设备的故障没有预测所造成设备的损坏,所有费用由承包人负责。

2、所有工具及各种器材及公司的一切公司材料,承包人管理部善造成丢失及损坏由承包人负责赔偿。

三、材料的节约、保管

1、公司负责主材及辅材的供应

①主材的量不得低于每个单位工程的从甲方结算的量度,如不符从承包人工资及提成中扣除。

②辅材:承包人应安排到负责人管理,避免浪费和丢失。

第2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第一条 本公司是以储糖为主的大型物流企业,为切实加强仓库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国家财产及职工生命免受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内贸系统仓库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消防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公司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公司确定一名行政副职分管防火安全工作,推行安全目标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岗位职工均对本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确保我司消防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各驻司单位和驻司民工,必须服从本公司消防安全的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共同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 本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接受属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本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法人代表为本公司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第六条 为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我司建立了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成员和各部室负责人组成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保卫部是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公司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负有下列职责:1、根据公司实际召开安全例会,宣传、贯彻、执行消防工作方针、条例、规定和上级有关消防工作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推动、检查、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做好重点防火季节的专项治理工作。2、组织制定对电源、火源、水源及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3、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防消知识,提高职工的防火安全意识。4、组织防火安全检查,研究制定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并针对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达“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消除火灾危害。5、定期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并将消防工作纳入考评。

第八条 根据我司实际,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及实际演练,积极开展自防自救工作,做到“三懂两会”即:懂预防措施,懂储存商品性质和消防设备性能,懂防火灭火知识;两会:会灭火战术,会使用和排除消防设备、器材的故障。

第九条 我司实行安全值班制度,每天24小时对库区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视检查,行政值班由带班长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章 消防安全教育

第十条 我司各级领导必须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坚持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推动全员安全防火意识和灭火技能的不断提高,努力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确保国家财产和人身免受火灾危害。

第十一条 通过开展群防群治活动,组织职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摆现象、找问题、查隐患、定措施、搞整改,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目标的落实。

第十二条 防火宣传教育内容:1、深入宣传贯彻消防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部门消防工作的指示精神。2、教育职工掌握防火灭火常识和灭火技能,做到“三懂三会”。3、教育职工自觉遵守消防法规,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落实岗位防火责任制。

第十三条 防火宣传教育和要求:1、定期普遍教育:重点防火季节和重大节日前,利用会议、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全体职工进行以防火为中心的安全教育。2、针对性的教育:平时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上级机关通报的火灾案例及时进行教育。3、重点教育:对重点部位的员工,结合岗位特点进行操作规程和防火安全教育,对保卫卡口和巡逻人员进行提高专业素质教育。4、个别教育:对调入我司和内部调岗的职工,保卫部在其上岗前进行安全防火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外来作业人员随时进行防火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5、开展防火、灭火科技教育:通过组织“义务消防队”活动和举办消防技术训练班,聘请专业消防人员举办防火科技讲座,提高职工的消防技术水平,改进消防工作。

第四章 火源管理

第十四 条明火作业管理1、凡在库区进行焊接、切割、烘烤、熬炼和喷灯等明火作业,由动火部门提出申请,保卫部在进行现场勘查后,负责办理“明火作业许可证”。“明火作业许可证”应注明动火级别、申请部门和动火部位、动(用)火人及监护人、明火作业理由、现场实施安全措施状况、动火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并经主管领导、保卫部共同审核签字后,组织实施。2、明火作业必须在“明火作业许可证”批准的有效时间内作业,凡提前、延期或变更明火作业时间地点的,必须重新办理相应手续。3、明火作业前,在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量的相应消防器材,明火作业负责人对全体作业人员详细讲明动火方案和动火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做好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清理工作,保卫部派人对现场监督。4、明火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动火设备、工具应安全完好,相应的附属设备、工具应安全、灵敏、有效,发生异常情况动火人必须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实施救助措施。5、每天动火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清理作业现场,熄灭余火和飞溅的火星,并及时切断电源,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6、动火作业完毕,保卫部应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监督作业现场的清理,确保安全。7、大风天(4级风以上)室外禁止明火作业。8、未经批准私自动用明火的,保卫部责令其停止动火作业,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9、外来施工单位在我司进行明火作业,必须履行我司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炉火使用管理1、使用炉火取暖的部门必须向保卫部提出书面申请,经保卫部审查合格后开据炉火使用证,方可按装炉具。严禁私自按装使用炉火。2、办公室在收到经保卫部批准的“炉火使用证”后,方可发放炉具。3、炉具按装后,必须经保卫部检查批准方可投入使用。4、使用炉火部门,必须有专人对炉火进行管理,并严防一氧化碳中毒。5、需提前或延期使用由所在部门向保卫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提前或延期使用。6、严格执行炉火管理办法:⑴应做到“两定、把三关、四有、五不准”。两定是:定炉型、定地点。把三关是:把宣传教育关、把炉火按装关、把检查验收关。四有是:有制度、有专人管理、有指定炉火安放地点、有消防器材。五不准是:不准用易燃液体点火、不准在炉旁放可燃物、不准在炉旁烤衣物和其它易燃物、不准无人封火过夜和看火人睡觉、不准任意挪动炉火。⑵热炉灰须用水浇灭无余火后,再倒入指定地点。7、对违反制度者,保卫部必须勒令停火进行整改,对劝阻不听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六条 吸烟管理1、我司库区、生活区内严禁吸烟,必须到指定地点(办公室)内吸咽。2、在指定的吸烟室内吸烟,烟头必须熄灭后放入烟灰器具内,不得随意乱扔。3、吸烟室必须保持清洁,无易燃物品,如有易燃物品,停止使用,待清理后再行使用。

第五章 电源管理

第十七条 我司生产、生活、库区照明用电线路必须分开。电线和电器设备必须由持有上岗证的电工安装、检查、保养维护。定期对线路、变压器、避雷装置进行检查测试,杜绝因电线老化、破损、绝缘不良,短路等原因产生火险隐患,确保仓库安全。第十八条库区铺设的配电线路,须穿金属管或用阻燃硬塑料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在库外单独安装电源开关箱,做到防雨防潮,安全用电。

第十九条 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严禁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照明灯头应装在通道上方,其垂直下方与储存商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米。对我司库房内配备的吸湿机、轴流风机等电器设备,必须就近配置电源插扳,电源连接线必须使用相应功率的护套线,确保安全送电,各种电器设备工作期间,作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离岗断电。严禁在库房内使用任何非作业用电器具。

第二十条 库区电器设备的周围和架空线路的下方严禁堆放商品,严禁在库区乱拉临时电线,不准超负荷用电,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对各种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防火装置。操作人员使用电器设备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使用,及时向专业人员报告(电工、维修工)。

第二十一条 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电器线路的,应由使用部门提前向保卫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按装。按装的临时电气线路,必须符合电器按装规范的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用电,用后及时拆除。第二十二条临时电器线路使用期间,由使用部门监管,电工负责维护,操作人员停止使用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临时电器线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过一周,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否则由电工按期拆除。

第二十三条 非电工人员严禁拆装挪移临时电器线路和设施,否则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

第六章 储存作业管理

第二十四条 我司库区、生活区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如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作业时,应按第十四条明火作业管理要求执行。

第二十五条 库房消防安全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管员为所分管的库房、露天垛防火负责人,对所管辖的库房、露天垛的防火工作负责。

第二十六条 我司储存商品实行分类、分垛储存,库房内储存商品每垛占地面积不大于100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8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5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露天存放的商品其垛与垛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2米,露天货区与建筑物等之间的防火距离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严禁将性质相互抵触、串味和灭火方法不同的商品混存,库房内要设立醒目标志,标明储存商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第二十八条 库区和库房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对散落的包装物、库区落叶、杂草等应及时清除,妥善处理。

第二十九条 进入库区的所有机动车辆,必须配带防火帽,并严禁进入库房及在仓库区域内停放和修理。

第三十条 装卸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对库区、库房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第七章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管理

第三十一条 消防器材的配置与使用:1、保卫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我司储存商品的性能和各部位的灭火需要,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做到配量充足,布局合理,使用有效。2、消防器材要悬挂在固定醒目处,做到防雨、防晒、防锈蚀、防霉烂、防冻。3、我司职工对配备的各种消防器材,必须备加爱护,对擅自挪动或做与消防无关使用的,应及时制止,对劝阻不听者交由保卫部按有关规定处理。4、消防器材周围不准堆放商品和杂物,不准堵塞及占用消防通道,不准在设施和器材上挂放它物,并保持整洁。

第三十二条 消防设施的配置与使用1、我司地处市政供水偏远地区,水压偏低,为此我司设立第二水源(即4000立方米消防池)和加压泵房一座。2、我司保卫部负责消防池的日常清理和维护,做到水面清洁、无杂物,遇有火灾时,消防加压泵的起动必须由卡口值班出一人和电工值班人员一起共同启动。3、保卫部每年对消防泵、消防拴、消防阀进行检查及试运行,以保持其灵敏有效。

第三十三条 消防器材的管理1、根据公司实际,我司对库房外的消防器材实行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并由保卫部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持其灵敏有效。2、各重点部位及库房内所配置的消防器材,由各部室负责落实到岗位,不得丢失、损坏、挪动,如发现丢失、损坏要查明原因并上报保卫部,及时补充。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制度,按有关制度规定处理。

第八章 重点部位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十五条 根据我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我司确定变电室、锅炉房和器材库为消防安全的重点部位(以下简称部位)其消防安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上级部门及本公司颁发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 部位所在部室主管领导应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消防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第三十七条 部位职工必须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器材配置情况,配置的消防器材必须做到会使用、会保养。

第三十八条 部位职工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外单位人员来检查工作时,必须由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负责人带领登记后方可进入。

第九章 建筑防火管理

第三十九条 我司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天津市建筑防火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建筑防火管理,建筑防火从建筑设计抓起,直至工程验收均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并自觉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监管。

第四十条 建筑设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设计,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天津市建筑防火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有与火灾危险性、建设规模、功能相适应的防火、灭火设施和器材等项设计,并经公安消防机关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四十一条 基建人员应配合保卫部向属地公安消防机关办理《建筑设计防火送审》手续,领取《建筑设计防火审批单》后,方可进行施工。

第四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搞好自审自验工作。

第四十三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消防监督机构核准的防火设计图纸施工,不准擅自更改;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和保卫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驻地的防火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边检查边整改,防止火灾事故和各类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须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依照工程防火设计等资料对建筑工程及消防设施进行验收,收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防火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应按公安消防监督机关《防火验收意见书》进行整改。

第四十五条 凡在我司施工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我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并签定“安全防火责任书”,承担相应防火安全责任。

第十章 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第四十六条 依照逐级防火责任制,我司实行三级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即公司月查、部室周查、班组日查。各岗位执行一日三查,即班前、班中、班后检查。

第四十七条 我司值班巡查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加强检查,做好当班记录;发生突发事件和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或人员报告。

第四十八条 保卫部应坚持开展经常性防火安全检查,并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监督机关适时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第四十九条 防火安全检查范围:1、贯彻落实防火安全规章制度情况。2、火源、电源、水源使用管理情况。3、消防器材、消防设施使用、管理到位情况。4、生产设备及要害部位的防火落实情况。5、火险隐患整改情况。6、其它有关情况。

第五十条 防火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火险隐患,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进行整改,对火险隐患,必须做出详细记录,建立档案,依照“三定”原则,即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限期整改,不准拖延扯皮。对不能及时整改的火险隐患,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并报上级备案。

第五十一条 凡有条件整改而拖延不改的,由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下达“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不按“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意见整改的,按消防安全奖惩制度执行。

第十一章 火灾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第3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论文摘要: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世行贷款”、“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专项建设资金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档次之高、数量之多、品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先进的物质保障,体现投资效益,必须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我院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状况

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状况直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由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延续,目前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仪器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维修环节薄弱等一类的问题[1-3]。

1. 1 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虽然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内容陈旧,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仪器规模、数量和档次的管理,从仪器购置到使用缺乏全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约束监督机制。

1. 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购置前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项目主持人经常会根据自己某个研究课题的临时需要或只考虑本学科使用上的便利而购置,没有全局观念,不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关学科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以致订购者没有全面了解本区域类似设备的情况,造成重复购置;尽管有可行性论证,但是设备购置后没有及时落实利用,例如没有及时开设新实验,对开放共享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暂时造成仪器闲置;有些专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功能单一,使用面窄,科研成果少。

1. 3 设备维修费用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维护和修理大型精密仪器的专项资金,维修人员奇缺,一旦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尤其出现较复杂的故障,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 4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技术梯队,素质不高,制约了一些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

2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2. 1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体现投资效益,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服务[4]。而建立健全一种适合学科发展的仪器管理运行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

(1)实践中,我们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实行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管理严格,充分激发管理者主人翁精神的激励机制。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工作制度。首先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向对购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其次是经过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等程序对仪器选型进行论证。申购者和审批部门都认真填写“项目申报审批表”,杜绝轻率申购、草率批准及仪器拥有者占而不用或少用的现象。

(3)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的工作制度。选定相对稳定的仪器专职操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操作使用仪器的专门技术培训。坚决杜绝用者不学,学者不用的情况。适当考虑各实验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均衡分配仪器的管理范围。

2. 2 重视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技术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批手续、订货合同、装箱单等原始资料或备件;说明书、安装调试报告、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等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增购配件、功能开发、效益考核记录等动态资料。专职管理人员要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如定期放电和更换老化元件,检查防潮防尘防震情况,有的还要定期润滑、加油,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

2. 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环节

为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转,经常需更换老化元件和升级软件系统,这些都要花费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更换一次质谱仪的电池需花去几千元,增添一个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就几千元。所以学校必须设立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修理专项经费,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筹措维修经费: 1.每年从购置设备经费总额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大型精密仪器维修基金。2.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面向社会进行创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各种仪器的测试收费标准,从对外测试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维修经费,做到以机养机,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学校或学院可以成立仪器设备维修部,担负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做到预防维护相结合,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

3 科学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 1 开发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些高要求又不断促进了实验室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型精密仪器的潜力,扩大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2 构建开放性的大型仪器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促进跨学科发展,加强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有偿共享服务平台是一项重要措施[5]。

将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收费标准和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供全校的老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查询,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校外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建立以来,仪器的开机率和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对优化资产配置,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3 促进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稀缺贵重、运行费用高,加上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制约,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限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很少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鉴定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依赖于质谱和色谱技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更新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精密仪器设备开设新的实验,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仪器设备,通过做大学生创新课题、君政基金、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工作来了解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使用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4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由于大型精密仪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技术研制而成的,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科技成果,通常被称为智力密集型装备,因此,对管理技术队伍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先进的仪器设备只有在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使用操作下,才能得到满意的测试结果,所以,要创造条件,培养管理技术人员,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

5 结束语

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大型精密仪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改革。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约束监督机制,促使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技术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仪器应有的功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资料

[1]朱西桂,彭小平,金嘉禾.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8): 84.

[2]余孟华.切实做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1): 116-117.

[3]魏高明,郑合勋,赵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10): 89-91.

第4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 制度 提高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05-03

1 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

1.1 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概述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可以说,只要安全管理做到了位,企业就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为生产经营活动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为树立和提高企业的外部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管理重在人、机、环、管四个要素,人又是非常核心的要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所发生的事故,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要实现安全管理,管好人是重中之重。要管好人,安全管理制度是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安全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等,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充分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安全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安全制度。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严格执行的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几率就会减少。反之,会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委,安全生产工作就会出现无人负责,无法顺利开展的被动局面。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责任制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达到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要使安全工作得到提升,就要对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运用精细管理的思想,细化每个工作步骤。通过事前制定标准,事中控制过程,事后评价考核,实行对安全生产的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1.2 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

安全体现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体现设备、工艺、电气、土建等各专业的管理。其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维修制度、事故隐患与排查制度、工艺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行为安全管理、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特种作业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厂区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等。安全管理不但要从手段和技术上,使物处于安全状态,更是要通过制度来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在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斩断事故发生的各个链条,进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过程的法宝,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安全生产职责。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使全体从业人员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以及“由谁来干”,有利于避免相互推诿,有利于实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规范人员的安全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规定了生产操作时应“怎样干”,有利于提高操作水平和技能,避免因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企业明确规定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方法、生产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企业能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秩序。企业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药机制,能有效制止违章和违纪行为,激励员工自觉、严格地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2 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1)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目的是要让员工学会、读懂,并严格执行。但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针对性不强,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几百万字,作为企业的员工真的会去熟记于心吗。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他曾经到一个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企业负责人拿出一大本安全管理制度,但一尘不染,当即问他,这么厚的管理制度,大家都熟记于心了吗,都能熟记于心吗,我看这么新,估计束之高阁很长时间没有看吧,说得这位企业负责人“无地自容”,连忙承认确实没有熟记在心,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整改。

(2)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内容空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近年来上至国家,下到各企业集团、个体企业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为搞好本单位安全工作,在消化吸收国家、部委下发相关安全文件、安全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制定了大量安全文件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追根求源,就是在制定制度时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定、轻操作。

(3)安全管理制度面面俱到,操作性差。

现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谓是面面俱到,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标准等要求的要一个不漏的制定,别家企业有的也要仿照制定,唯恐差缺。其实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炼,在于实用、在于有用。当然国家要求的基本制度,适合企业自身的其他制度,必须制定,且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4)安全管理制度来源于上级,吸收不好,转化不细。

近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稳定,事故指标连续趋好,这与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分不开。在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连续不断地出台安全文件、安全标准,无疑为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企业在这些制度、标准出台后,往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初衷看,肯定是非常好的,也是必要的,但从实际来看,企业在吸收和再制定过程中,存在吸收不好、转化不到位的现象。这样一来,企业职工就对安全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5)安全管理制度仿照其他企业,照搬照抄,不切合实际。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一般不是“闭门造车”而来的,往往会到其他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初衷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实际上,可能没有认真地分析企业间的时间、空间差异,就盲目照搬照抄,存在不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可能性。

2.2 安全管理制度在宣传贯彻上存在问题

(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制度制定的再好,若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理解,也就无法落到实处,无法顺利执行。因此,安全管理制度若要得到员工的认同、理解,教育和培训显得格外的重要。但实际情况,往往不令人满意。制度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或宣传的力度不够,有的只是在报纸上走走形式,没有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真正的理解和认同,员工知之甚少,或根本就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吗?答案是明确的,不可能实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有必然的趋势。

(2)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制度出来后,要得到广大职工的遵守,除了要强化教育力度外,教育培训方式也必须多样化,简单的形式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输便捷,可供宣传教育的手段非常多,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宣传手段,更要利用好现代的宣传方式。形式多样化,更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能让员工在不经意中获得相关信息,且记忆深刻,员工也才可能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3)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

安全制度“只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安全制度人人平等。但是,安全制度的培训教育一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受教育和培训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且在分清对象的基础上,分重点进行教育和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分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进行分期分批地宣贯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

(4)宣传、教育形式主义严重。

制度要深入人心,只注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宣传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不能只就制度而制度,一定要从制度制定的背景、来源,以及结合没有执行这些制度而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宣传和贯彻,还可以辅以必要的考试来检查和督促宣贯的效果。只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教育和培训,一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且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和疲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不讨好”,后患无穷。

2.3 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1)领导没有以身作则,带头模仿作用未充分体现。

对于各项制度,首先应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和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更是离不开领导层的“以身作则”。这里指的领导,不仅包括高层,更包括中层和基层领导,甚至班组长。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领导的带头和模仿作用十分见效,但不“以身作则”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因此,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地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

(2)学习、宣传不够,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不理解、不知情。

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法宝。但是由于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认同,往往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罪魁祸首,这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因此,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职工理解和认同。只有职工学懂了安全管理制度,知道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才会主动去遵守和执行,才会有效地避免事故,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3)责任心问题,认为不严格执行也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责任心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了责任心,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在安全生产上会无穷后患。责任心注重细节,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也必须注重细节,细节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些“大而华之”“差不多”思想的泛滥,必将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后果。责任心的养成,在于平时的积累,在于做事的态度,在于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集团、一个个体企业,一定要重视教育,注重责任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达、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经久不衰。

(4)由于人的经验、懒惰、逆反、侥幸等心理,故意不严格执行。

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和千差万别的习惯,对事、对物、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也会千差万别。管理制度对于个体的人来讲,由于经验、懒惰、逆反、侥幸心理的影响,确实存在对制度执行的差异,认为过去的经验、不严格按照制度也没有发生事故,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忽视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虽然,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一旦事故链条被全部接通,事故的发生肯定就是必然的,因此一定不能报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次未发生,下一次也一定不会发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5)人的素质较低,无法完全落实制度。

人的素质有高有低,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能力的大小,但不应是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的借口。但人员素质的低下,确实有可能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格执行,尤其是企业承包商外聘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物质精神需求较低,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认识不到危险的存在,认识不到危险有害因素,工作常常是我行我素,不按照有关的规定和制度办事,无法完全落实相关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务必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不厌其烦地讲解制度、规定,让他们真正懂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内容,并严格执行。

3 如何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1 安全管理制度在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

(1)安全管理制度应精炼,且具有可操作性。

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约束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办事的程序,因此务必做到精炼、精简,容易理解,利于操作。制度要有层次,要分类别,既要顾及全面,也要分清主次。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真空,不留死角,力求做到不交叉、不重叠,责任明晰,职责分明。注重岗位职责,不管个人喜好,只要你是这个岗位,就应当履行这个职责。务必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过程一视同仁。

(2)安全管理制度要切合企业实际,不能照搬照抄。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特点。企业务必根据装置要求、工艺要求、人员结构、原料性质、产品性质等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绝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

(3)安全管理制度应严谨,决不能模棱两可。

制度既然是约束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做事的程序,务必要做到科学、严谨,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考验,决不能这样也可,那样也行,这是制度能严格执行的前提条件,否则既不能约束人的安全行为,也不能规范做事的程序,还会适得其反。

(4)安全管理制度前应充分征求意见。

安全管理制度在前,应向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征求意见,并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把符合的意见写进制度。制度正式后,需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一旦正式实行后,就应当不折不扣的执行。

3.2 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要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制度已然制定,决不能束之高阁,一定得让职工学习、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折不扣的执行。为了让广大职工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宣传贯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贯彻的方法和形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强化,注重内容的同时,注重外在形式,采用寓教于乐、案例结合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宣贯工作。

3.3 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必须重视,才能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使各级管理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是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务必齐抓共管,照章办事,坚持原则,做严格执行制度的典范,给员工树立榜样,做到上行下效,才能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3.4 安全奖惩制度应做到奖罚分明、奖罚及时

安全绩效考核一定要奖罚分明、奖罚及时,严禁奖罚失衡、时效滞后、避重就轻、考核不公和尺度不一。企业务必按照奖惩的相关条款,进行及时有效的奖罚。

3.5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持续、持久、固化

制度一旦,务必持续、持久执行,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严格,明天松懈,这边严格,那边松懈,更不能“搞运动”,一定把制度进行固化,在执行上一视同仁,并逐步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3.6 安全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情况发生了变化,制度也会存在过时或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状况,因此,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旦存在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一旦与国家新的制度相抵触时,务必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

4 结论

总而言之,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安全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安全制度的好坏以及安全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而关系到企业的整个管理水平。只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控制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必定能实现安全生产,获得持续、稳定的生产经营业绩,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毛海峰.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关键词】尾矿库;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安全管理

前言: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不安全的状态下运行的尾矿库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也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严重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环境也构成了相当的威胁。我国尾矿库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那些触目惊心的事故灾难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尾矿库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

一、榆木沟尾矿库简介

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榆木沟尾矿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榆木沟,属于山谷型尾矿库。初期坝为碾压堆石坝,坝顶标高1270m,坝高60m,后期采用尾砂上游法筑坝,1270m标高~1370m标高尾砂平均堆积边坡为1:4;1370m标高~最终堆积标高1470m尾砂平均堆积边坡为1:5,总堆高200m,尾矿库总坝高260m,总库容4272.7×104m3,有效库容3845.4×104m3,可为选厂服务17年。

二、立项背景: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在安全管理上,很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漏洞,安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居高不下。

榆木沟尾矿库运行管理难度较大,尾矿库安全管理一直局限于一般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系统性差;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为改善安全管理水平,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

三、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一)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为了规范榆木沟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配备并以书面形式任命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尾矿库负责人。被任命的人员持有相应资格证,并按要求参加了《金

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系统内部评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安全生产岗位职责、事故、事件调查技术等培训。

(二)制定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规定了为完成生产管理活动所使用的方法和过程,对影响安全生产效果的各项活动作出规定,使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程序文件阐明与安全生产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作为执行、验证和评审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

程序文件规定了各项安全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方法,当然也包括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一工作,因此优先进行程序文件的制定。

针对尾矿库安全标准化9个支撑要素,38个子要素,共制定25个程序文件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

(三)制定管理手册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建立了标准化系统文件,并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共 62项,包括《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并下发予以实施,根据榆木沟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及自评结果,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标准化自评得分为79.85分,百万工时伤害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均为零,综合分析表明:自评等级符合尾矿库安全标准化三级标准要求。

(四)制定作业手册

作业手册包括安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三大部分。根据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要求,针对尾矿库13种岗位,制订了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对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风险级别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结合尾矿库现场作业情况,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作业程序,在对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加以防范。

(五)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按照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了识别、监测、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机制或制度,对员工安全意识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安全意识提升计划,安全意识提升的效果良好。

(六)事故及应急管理

为加强各类事故的管理,减少和防范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根据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要求,制订了《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事故事件报告制度》、《事故事件调查制度》、《事故事件统计分析规定》、《事故事件回顾规定》等管理制度。明确了事故、事件统计、上报、调查、分析、处理、回顾的机构、职责、程序等相关要求。

为规范应急管理程序,针对重点危险源和重点防范部位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制订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扩大,消除或降低事故影响,制订了《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应急计划管理制度》、《应急保障制度》、《应急演练及对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并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榆木沟尾矿库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漫坝事故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垮坝事故救援现场处置方案》。明确了应急管理机构、紧急事件的范围、分级与响应程序、处置方法、应急物资配置要求、紧急事件演习要求等。

四、创新亮点:

该项目全面、准确地把握了安全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以及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原则、核心内容和运行控制要求等, 确保了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工作在我公司不断深入、有效地开展,从管理上保障了尾矿库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了公司的本质安全。建立尾矿库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尾矿库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现是一种先进的、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入安全标准化,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全面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基础建设,促使尾矿库安全管理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对推进金属非金属行业安全、规范生产、实现全行业本质安全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管理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给国内其他未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尾矿库,从创建方法和推行实践上提供了参考,给全国诸多尾矿库对这一重大危险源的放矿作业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借鉴。

第6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安全评估

中图分类号:U29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逐步深化,基层站段的管理跨度和管理纵深都在不断扩大。作为铁路基层生产单元的中间站,由于其所处位置偏离管理中心,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往往成为行车事故高发、铁路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

一、中间站安全管理特点

(一)安全管理的动态性

机车、车辆在繁杂线路上不分昼夜、24小时持续运动,是铁路运输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在动态的调整和变化之中。一系列铁路运输安全问题都是围绕机车、车辆或列车在轨道上的动态变化而展开的。

(二)安全管理失控的严重性

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列车,一旦发生设备异常或人的操纵失误,可供纠正和避免事故的时间很短,可供选择的应急方式也很有限。加之铁路线路、机车车辆等硬设备的成本很高,列车对旅客和货物的承载量很大,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而且由于运输中断将波及路网,打乱运输秩序,影响社会生产和运输全局。

(三)安全问题的反复性

铁路运输生产具有连续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伴随着生产的各种事故和不安全状况常常都是重复发生的,我国铁路年复一年的春运、暑运、防洪、防寒、防暑等安全问题反复存在。

二、中间站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基础薄弱是影响安全稳定的主要症结

近年来,尽管着力推行了精细化管理,但部分车站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安全基本制度没有及时进行整合规范,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叠、过时空档现象;职工培训教育的激励制度不健全,培教质量缺乏硬性约束;主要行车设备修管用制度不落实,隐患整治不到位,运用质量不稳定,从日常检查的发现的问题看,都不同程度上暴露出管理不扎实、制度不落实、职工素质不过硬等问题。

(二)车站管理弱化是造成现场作业失控的关键因素

车站层管理粗放、现场控制乏力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安全精细管理深入推进的“短板”和“节点”。相当比例的车站落实安全工作停留在表面上,落实安全重点工作质量不高,安全机制运作不畅,专业技术管理弱化,有效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最终导致现场失管失控引发事故。

(三)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梗阻是制约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部分车站安全责任制不明确,管理职责界定不够清晰,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作落实力度逐层递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热下冷、上下脱节现象,结合部管理存在空档。

三、强化中间站安全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健全安全机制,提供安全保障

结合车站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局、段规定,规范完善车展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一是完善以明晰安全责任、提高管理效能、规范管理行为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分析制度、技术规章管理制度、铁路交通管理制度;二是完善以有效控制安全危险源、安全薄弱环节、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危险源控制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三是以提高班组、岗位技术业务素质为重点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标准化中间站和自控型班组建设等制度,构建完整、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强化系统控制,打造闭环管理

运用系统论方法,强化车站、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控制能力,打造闭环安全管理链条。一是强化管理层,在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干部充实、配强中间站管理力量的同时,给予中间站充分的生产组织权和安全考核权,增强管理层工作的主动性。二是以自控型班组建设为载体,和班组党支部、党员示范区、先锋岗创建紧密结合,建设班组安全责任区,联责考核,形成“荣辱与共、利益关联”的岗区互控网。三是通过安全分析会、班后总结会等形式,强化三个层面的沟通、交流,促进安全问题、隐患在整个安全管理链条的流动,形成闭环管理。

(三)完善安全评估,促进良性循环

第7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关键词:企业 内部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制度 必要性

一、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1)、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企业发展非常的迅速。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企业高速发展的障碍。主要就是表现在: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深刻,对于财务管理的看法还是仅仅停留在了成本控制,会计核算等这些基本的功能上面,并没有与时俱进。对于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很积极,导致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甚至一些小型的新型企业甚至还没有考虑建设自己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央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不断认识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已经开始逐步的在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中小型企业的思想并没有到位,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障碍。

2、财务管理可以迅速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是否盈利主要就是要靠财务来反映,另外及时的核算,分析,财务数据也可以检查企业在某一段的发展历程里面是否出现了问题,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财务数据的权威性,也为企业领导制定一系列的决策的提供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财务管理通过对于企业的价值形态和资金活动的管理,达到了对于事物形态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师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另外财务管理活动几乎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的盈亏状况都需要通过专门的财务和核算来反映,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境当中。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企业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通过这些活动要让企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当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领导人员都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要把他们同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深化企业的改革联系起来,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生命力。

2、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

要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定期的进行各种的业务培训,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研讨班,培训班,会议以及学习班等各种形式,要加强对于会计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学习,从而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

不仅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要不断的宣传那些先进的事迹和先进的任务,让公司的财务人员都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做好本职工作。

3、财政部门要给予企业指导,促进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

国家的财政部门要将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落实企业的自主权,建立企业现代化制度结合起来,要从思想的高度指导,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4、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合规性

这指的是,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要把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现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当中去。这是因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企业经营必须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同时也是可以引导企业进行工作的重要因素。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不同的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和组织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他的财务活动也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所以公司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是不能够盲目的照抄照搬的,但是可以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关于企业进行财务政策制定的时候,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管理的要求和可操行来做出具体的规定。

(3)、全面性的原则

我们必须明确,企业的财务活动的贯穿在公司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当中,因此公司必须要全面的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要全面规范各项财务活动,使得财务的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使得企业的整个制度系统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完整制度圈。

(4)、要进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注重这个原则,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是如此,在组织和处理企业的财务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用权利来作为保障,要以责任作为中心,要以利益作为手段。

4、大中型的企业要全面的推广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的经贸委已经明确的提出,企业必须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要对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都要实施分析,执行,考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规范内部运行,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企业整合和公司治理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了,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收益,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必须的,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的。

三、 总结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慢慢的凸现出来,为了让我们国家的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的大市场占的地位,必须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合理,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使得我们企业拥有更多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企业不断的长期发展下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企业必须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建设企业自己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劲松. 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J].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10(03)

第8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多由企业内部职工、新分大学生及农民工组成,一般内部职工及新分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所以他们的安全意识较高,能够自觉遵守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但是作为施工现场的农民工,首先是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其次是在施工现场作业面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工种做不同的教育方案,使员工快速的接收安全教育知识。

2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建立规章制度也能有效控制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要将安全生产事故降到最低需建立以下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承诺书、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风险评价控制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制度、进洞挂牌制度、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工器具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管理制度、仓库管理规定、巡回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防火防爆及动火作业管理制度、禁火禁烟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规定、生产专项应急预案、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要做到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要做到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要做到对危险源的控制管理;要做到有奖有罚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防范意识。

3加强职业病的防治管理

企业内所有人员包括:职工及协议工上岗前都应该持有体检证明,证明职工及协议工上岗前身体是健康的。在洞内施工可能引起矽肺、水泥尘肺、电焊尘肺、电光性眼炎、有害气体中毒、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职业病危害,所以想要保证员工不受到这些职业病的危害,加强洞内通风排尘工作,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积聚。在噪声较大的场所应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振动作业应佩戴防振手套;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佩戴防毒面具,不可时间过长。对可能产生职业病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施工中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职工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劳动保护用品齐全,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如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应立即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工具及设备进行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工具,发现施工设备存在异常的应立即停机修理。对高处作业人员检查安全带是否佩戴,杜绝有高处作业佩戴安全带不挂现象发生,对起重设备吊装、重点工序施工进行旁站监督等。安全巡查是一种安全动态管理,它涉及到施工现场的全部工作内容,这种管理可以很好的管理施工现场,把安全隐患扼制在摇篮中。

5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职安全人员每周应定期对洞内进行隐患排查,排查应按照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漏点、不漏面的原则,严格排查;查出隐患必须登记在隐患检查记录台帐上,针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应有专门的安全人员监督。同时对发现的隐患作出通报,提醒员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定期对整改过的隐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结语

第9篇: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2015年,公立医院仍然是医疗改革主旋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切实提升了医院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面预算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大影响。

一、全面预算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在医院管理模式中,全面预算制度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医院科学地完善全面预算制度,可以更加平稳有效地开展工作,促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面预算对医院发展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是协调各部门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医院的发展规划和方向;通过全面预算统筹规划医院工作,促使医院内部各分院区科室的预算相互协调、环环紧扣。全面预算有效统一医院各分院区科室之间的发展目标,全体职工能充分了解岗位职能以及自身工作方向,分析预算执行率的差异,促使医院各科室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二)全面预算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过全面预算,建立有效的业绩考核标准,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完善,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发现差异是评定工作业绩好坏的重要标准;分析偏离预算的程度和原因,奖罚分明,促使科室为完成预算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

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附属医院应主动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在医院管理中,将全面预算制度结合到财务管理模式中,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经济活动提供基本依据,保证财务收支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一)预算编制内容全面

医院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医院四个院区一切收支纳入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确保医院经济管理安全。医院全面预算编制涉及到医院运营的各个层面。医院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分工合作将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目标,重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并采取“二上二下”的预算管理流程,各科室合理进行预算编制,预算办公室进行汇总分析,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发预算指标,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条不紊地实施。

(二)实现预算全员管理

医院采取全面编制预算,具体预算编制要求人人参与,切实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全体员工关心并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医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预决算情况,并经全体职工代表表决通过,形成下一年度预算,落实到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中,督促责任人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责。

(三)预算管理的全程性促进医院管理方式转变

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现实时监控,按时进行分析预算执行率,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论证会,确保年度预算合理有效的完成。医院的全程预算管理,实现了院内一切经济活动围绕医院的目标实现并开展,把医院的管理贯彻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促进了医院在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发展和进步。

三、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医院卫生事业的改革相对落后,大多数的医院都继承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仍处在初级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创新,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编制不够严谨

至今,国家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不够完善,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性与约束性。如今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在对医院管理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需要重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医院仍处在全面预算制度实施的初级阶段,三级科室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考察不全面,全面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导致预算调整量过大,多次上报而被管理机制束缚。

(二)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