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管理学工作范文

管理学工作全文(5篇)

管理学工作

第1篇:管理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就是承担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会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以及高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需进行创新改革,不能再习惯于沿用传统低效的管理工作模式,而是应从强制性严格管理转变为诱导性的教学管理状态,由粗疏管理模式发展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深刻意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对学生采取精细化管理,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制定工作计划和内容,这将有利于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对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概念内容及应用原则

高校辅导员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所施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联系工作实际将学生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细化,有利于明确工作计划,促使工作内容更清晰、丰富,这种管理模式将十分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短板,也将促使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标准化原则

所谓的标准化原则就是指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规章准则,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自身严格要求,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来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将这套管理体系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施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保证。另外,标准化原则还能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纪律严明,让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再杂乱无序[2]。

1.2程序化原则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程序化原则就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来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建立起内在关联,让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反映出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工作内容还有工作方式进行合理细化,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既完善又高效的管理程序,以此来弥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继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

2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精细化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将学生一直放在工作的主体位置,将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继而促使高校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实施者,需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自身的工作观念,对过去陈旧落后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摒弃和创新,结合当前的工作要求来构建出一套系统、全面的精细化人才管理模式,如此一来既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又能让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得到高效提升[3]。

2.2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如过去那么严肃、固化,应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是师生间形成和谐友好的相处氛围,如师如友。高校学生在大学的时间通常为3到4年,而这就意味着高校辅导员对其的陪伴和教育时间也是3至4年,在这一求学时期辅导员与高校学生可谓是亦师亦友。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建立促进这一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应以学生为主体,遵循精细化管理原则,将各个班级还有年级的班级建设等多种工作落实到实处,并高效开展。此外,高校辅导员要始终将学生的一切作为核心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并提供一切合理的帮助,除了关心重视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要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进行就业规划与指导,还需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促使高校学生获得全面健康成长。

3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多数任职高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应届毕业生,由于其社会阅历不足、工作经验欠缺,因而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种管理问题。一些年轻辅导员总是喜欢为达到管理目的而开展管理工作,并且对很多工作细节也不加重视,工作比较随性,认为在高校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自己能够对很多事情做到正确对待和处理,因而这些辅导员往往就形成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工作思想,具体表现为:第一,工作能力弱。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不是应届毕业生,就是之前从事别的工作,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因而其工作水平较为低下,要么墨守成规,要么就是沿用之前的工作经验来进行管理工作。第二,时间未得到合理安排。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十分复杂、繁重,难以有效安排时间来照顾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并且也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难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和生活状况。第三,未形成危机意识。当前部分高校辅导员持以敷衍的工作态度,总是尽最大可能地来避免处理事情,未正确正视学生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未形成一种危机意识,对于学生之间出现的相关问题还有各种矛盾也未做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就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

4.1构建出一套高效严谨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首先,约束高校学生日常行为,能够有利于促使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令其能够做到早学习、晚自习,让其通过形成良好的习惯来合理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提升其学习能力,增大其知识范围,让其学习内容变得广泛、丰富[4]。为了促使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校辅导员应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内容和管理计划,例如为了督促学生能够早晚自觉学习可实行点名制度,坚持早晨和傍晚进行点名,这样将进一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针对那些爱迟到早退和不来的学生,可建立相应的惩罚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能够自觉学习。其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高校辅导员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例如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和缺课请假制度、管理课堂纪律制度以及禁用手机的管理制度等,并且要做到严格落实执行。最后,高校辅导员需让每个学生都能对与自身学习相关、生活相关的管理制度做到深入了解,例如贫困学生填报制度、贫困生教育资助制度、奖学金计划制度等,同时要认真落实。高校辅导员完成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后,还需定期开展班级会议,鼓励学生共同进行学习、进步,还要教导学生要做到自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校大学生[5]。

4.2做好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学生管理工作的阵地建设

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接着就需重视如何高效地落实执行。高校辅导员为了促使这些管理制度得到更加高效地践行,应先做好相关管理机制的阵地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施行:第一,要进行课堂学风建设。为了进一步督促和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高校辅导员要全面落实执行点名制度和学习考勤制度、严禁手机制度等,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来确保高校课堂管理制度得到高质量实施,同时,高校辅导员还需与各学科教师建立起合作关系,能够及时沟通交流,这样将利于其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学习表现,对于那些性格上有较大差异的学生要做到耐心指导、循循善诱。第二,要做好课下学习活动建设。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课下学习活动时,可利用学校的操场和会议厅、演播厅以及多媒体教室等场所,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让高校学生的业余时间变得更加充实。第三,组织学生干部成立监管小组。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干部来成立监管小组,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彰显出来,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相互管理,也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从而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全面践行。

4.3创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丰富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

高校辅导员在落实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前,应善于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创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丰富的学习活动将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将促使高校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与高校管理者一起合作举办学校运动会、歌唱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也可为学生创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机会等,还可开展一些球类竞技运动、体操表演活动等,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高校辅导员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将有利于促使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6]。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还需做到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发展变化来落实执行,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来更新工作内容,不断研究探索出适合该校学生学习需求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方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升,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也能促使高校的整体教育管理工作得到高质量开展。

4.4针对学生建立精细化考评机制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时,除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进行管理关注以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管理,要善于结合高校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对其做精准评价。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对自己的考评方法进行创新优化,不再执拗于过去的考评方法。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举止、思想道德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创造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习惯、思想道德、自主积极性等进行精细化考评。其次,高校辅导员除了致力于学生管理工作,还应与学生时刻保持交流,能够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来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精准评价。最后,高校辅导员需结合各个学生的考评结果,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继而促使高校学生获得长远健康发展。

5结语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摒弃旧时工作理念,对自身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要善于结合高校学生的真实需求,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社交能力、价值理念、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下,来高效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要求,才能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得到高效与提升,让所有的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全力配合下,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落实执行,从而促使高校学生获得全方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新.新时代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优化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224-225.

[2]冯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12-13.

[3]叶钦龙.四位一体: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6):146-148.

[4]冯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12-13.

[5]耿品,彭庆红.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发展演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81-85.

第2篇:管理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公寓社会化;学生管;住宿问题

一、学校公寓社会化的有利部分

很多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和资源不足,帮助学生改善了学习和生活条件,美化了校园,优化了育人环境。后勤部门与学校剥离后,在经费使用和经营管理上有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各后勤部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从各自的切身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地筹集各方面的资金去改善自己的经营条件,扩大经营管理,改进服务态度。这符合学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原来由于后勤服务方面的拖、拉、硬等作风而引起的学生的不安定因素和不稳定隐患,在后勤改革后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公寓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随着公寓社会化的变革,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也都逐年增长,传统的学校后勤管理模式受到了来自各界的挑战。其次这种公寓社会化的出现也让学生自身的身份有所变化,由传统的学生到社会的。学生的思想也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复杂,因此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第三,学校后勤社会改革的实施,使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化和多元化,学生思想认识也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从而也会产生一些思想认识上的矛盾,这一切都给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主要依靠深入细致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对学生公寓管理提出了新任务和更高要求。

(二)随着后勤管理机制的转变出现的新问题

这种机制的转变意味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将会面临着很大的变革和挑战,并且现在学校的成本意识更强,然而这并没有将成本利益最大化。

三、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解放思想,端正认识,积极构建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一味地坚持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是无法满足这种新形式下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的人员解放思想,在管理工作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现新形式下管理学生的新思路,很多学校也是经过过长期有关于社会现象、学校的成本需求以及学生的住宿需求等考虑才推进公寓社会化的进程,这将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生公寓。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面临学生公寓社会化的改变,也需要积极的预测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建立健全学校的有关于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学长还应该定期的对管理人员组织培训,让学生的住宿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做出管理。这也是学校需要不断努力达成的管理目标。

(三)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

我们处于社会、经济等飞速发展和变化的大前提下,而“经济基础决定上曾建筑”,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断的变化就也需要我们学校的管理人员不断的更新观念,因为无论是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育理念相比于从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个提升,因此在这个环境下学校的管理理念也需要得到转变,学校的服务理念应该符合或者有助于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居住服务和居住体验。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教育中学生逐渐的回归了自己的主题地位,因此学生也是是公寓的主体,而学校也就应该在公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管理并且真正的参与到学校的公寓社会化的学生管理的工作当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三个自我”的作用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这也有利于达成学校的管理目的,这也有利于才能提高大学生公寓的整体管理和教育水平,通过这一方面就可以发现学校可以通过健全学生公寓对学生发到有效的管理。

(五)抓住机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公寓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现在已经慢慢脱离了传统中学生一张证书就能走遍天下的情况,这种观念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现和要求,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需要工作者不断的积极进取,因为房贷社会的发展现状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的进行学习,把握工作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四、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公寓社会化的有利部分,其中包括:很多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还有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和资源不足,帮助学生改善了学习和生活条件。其次本文也分析了公寓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其中会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以及随着后勤管理机制的转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我们从五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分别为:解放思想,端正认识,积极构建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还有抓住机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公寓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当然完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获得更好管理学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彭涛.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大众商务月刊,2010,(16):131-132.

[2]张雪萍.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研究——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D].南昌大学,2012.

[3]王德忠,吴宝利.学生公寓的物业化管理模式探讨——兼谈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C]//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2013.

[4]叶玉清.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14,(4):71-72.

第3篇:管理学工作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识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构建和完善,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改善。

关键词: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前,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生,都逐渐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从学生管理视角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高校心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和发展成长等,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挫折,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心理辅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和校园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生活学习诉求,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并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以达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区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诉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借助小组活动或者团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并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将心理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1]。

三、个别心理咨询与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并重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学校要注重将个别心理咨询和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个别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该教育方法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很强,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普遍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人,致使他们的参与度普遍偏低。全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相较于个别心理咨询模式,其具有良好教育效果和预防效果。同时,它的教育形式也比较多样化,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团体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学生,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

四、注重师生互动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要注重与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沟通,并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以确保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解决。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帮助,并将相关情况上报专业部门,与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一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参与到高校心理学社团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其进行指导,提高社团的专业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和疏导,以平等的形式与其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管理工作相结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要与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大学校园相对比较开放,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决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参与。首先,针对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学生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的判定,进而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疏导和解决,有效避免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其次,学校和教师要提高对违纪学生和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缺点,并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品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积极性。最后,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团组织成员等,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力量,与心理教育工作人员一起,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团体组织和座谈会中,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3]。

六、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其能够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有效解决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日常学习积极性,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员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有效避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李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07):60-62.

[2]范春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青少年学刊,2015,(04):26-29.

[3]吴艺.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再构[J].教育与职业,2010,(17):65-67.

作者:史鸿桦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锦城学院校内仿真实训平台的描述,分析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如何实现学生自主自助管理,探讨该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究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学生管理模式能否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可行性和可借鉴性新模式。

关键词: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学生管理;学生

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笔者以锦城学院为例,描述如何通过搭建校内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有效的学生管理。探讨仿真实训平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借鉴性,希望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模式。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管理基本模式主是以班为单位,通过培养学生干部协助管理,事务性工作中干部能发挥作用,同时出现的结果就是一个班级只看得见学生干部。高校里流行一句顺口溜:“一年级满校园跑,二年级找不到,三年级没法找,四年级别想找”。这句话充分反映出当前学生干部工作的现状。如何打破这种现状,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主自助管理,首先需要厘清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长期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目前以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1)职责不明,角色定位不准。在对任教班级进行调查发现,所有学生干部中能清楚自己职责的几乎没有。比如许多学生对班干部的认知还停留于中学阶段,对于职能、职责、权利没有清晰认识。(2)工作量承担严重不均,参与协作意识差。(3)工作能力差,工作效率低。(4)不会安排时间,无法做到工作学者兼顾。(5)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校内仿真实训平台搭建与现状

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常规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其实只能管理少数人,很难实现学生管理的全覆盖。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根据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校内仿真实训平台的概念,长期以来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实现了学生管理的全覆盖,一到二年级的全员参与,三年级骨干参与,有效规避了只能管理少数人的问题。这套管理体系从2005年开始探索至今已经有11年之久,建立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文传系针对文科学生的学科特点,结合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实现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提出了以校内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学生管理的理念,实现学生管理的全覆盖,形成了系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四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文传系已搭建24个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其中包括:3个模拟公司:鑫政会务公司、彼岸传媒广告公司、汉语国际推广公司;4份报纸:《锦城深瞳报》《青年观察报》《译林天地》《儒声》;6份电子杂志:《赫尔墨斯》《民俗文化》《女生》《我们》《零摄影》《锦城文学》;6个网站:民俗学精品资源课网站、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网站、应用写作精品资源课网站、新媒体概论精品课网站、新空网站、夸父网;;1个网络电视台:文传网络电视台;1个数字化平台:文传系数字化学习平台;1个APP:夸父网APP;1个记者团:文传系全能记者团;1个微信公众号:锦彩文传。

3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对学生管理的实现

实训平台实现了三个仿真,分别是:平台组织结构仿真;平台运作流程仿真;平台人员考核机制仿真。每个平台的组织结构均按照校外实体公司进行搭建,学生担任平台的CEO、社长、台长、总编辑、总经理、编委等职。成员来自系上六个专业,通过自愿选择录取优先和统一调整两种方式配合完成人员分配,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实训平台。每一个平台的均制定有详细的操作流程,要求参训学生严格执行。考核机制跟实体公司一致,以学分来计算,实训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实训期间可以申请更换平台。实训平台实行由系领导进行统筹安排和部署。专项老师进行分管,及时了解和掌控23个平台的运行情况,跟踪学生实训动态。学生负责人分管,聘大三的学生骨干作为各平台的总经理、CEO、总编辑……进行平台实训具体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具体指导,大二的学生作为平台内各个部分负责人,带领大一的学生参与实训。真正做到全员参与,由大带小,层级连续。辅导员可以及时各个公司的作品和运作情况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就会有存在感,严格的管理和激励制度能够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实践证明校内仿真实训平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具有可行性和可借鉴性。以学生管理学生,老师从旁参与和监督的方式进行操作,以完整的管理和考核系统运作。校内仿真实训平台旨在培养学生技术骨干,以技术和能力管理学生,开设平台既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又需要专业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内仿真实训平台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哪些效能,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权力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9(3):38-41.

[2]王一平.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中国教育导刊,2005(2).

[3]杨骊.解析“互联网+写作”的“锦城模式”[J].写作,2016(1):29-34

[4]王一平.人性化管理: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导刊,2005(2).

[5]张德荣.论高校学生干部的“抽屉式”管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2011(8):106-109.

作者:姚茜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第三篇:中职教学中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仍面临生源质量差的问题,导致多数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深感疲惫。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管理的实际状况,多角度地阐释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指导教师正确应对教学中学生管理,以期通过教育带给学生和教师幸福。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生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逐年升温,大批初中分流生走进了中职学校。他们之中有的懒散成性,不学无术,不服管教,违纪行为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教师感觉上课像打仗,一天下来身心疲惫,好像在承受一种无法回避的痛苦与磨难。一线教师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视学生的现状,做到心里有数

目前,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厌学、网瘾、嗜烟、顽劣等。一些学生较为敏感,思想偏激,多疑多虑,常以想象代替现实,以猜测作为依据,处处戒备,事事警惕,对谁都不信任,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老师更是没有好感。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很笨,是坏孩子,被父母、老师放弃了。教师如果能体察问题的根源,工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知道了学生的特点,我们才知道该怎么教育学生,自然就不会再抱怨学生了。

二、正视教师的现状,热爱自己的工作

受社会大气候和长期繁杂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有了职业倦怠,不良情绪不自觉地表露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恶习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脾气急躁,不容思考;与学生沟通不讲方式方法,冷嘲热讽,甚至打骂。如果因为教育的不得法而把学生推向社会,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和一个家庭,从大的方面看影响的将是一个良性社会。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肩负的是社会赋予的大责任。拿出热情,播撒爱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工作中的每一个小惊喜而喝彩,唯有如此才会觉得工作是快乐的。

三、愉快地接纳学生,理解、尊重学生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一名学生在睡觉,笔者走过去,轻轻地拍拍他的背,他没有反应,再用力一点拍拍他,学生醒了,红红的眼睛怒视着笔者,凶巴巴地说:“我没影响你上课,你也不要影响我睡觉”。全班同学都望着笔者,似乎在等笔者发威。笔者平心静气地对他说:“如果你真的很困,还是去宿舍睡吧。”他一下愣住了,也不再睡了。下课后,笔者没再提起这件事。过了两天,他主动找到笔者,问为什么没有当众批评他。笔者只告诉他,在老师眼里没有差生,老师只希望他休息好,学习好,健康成长。这时,学生诚恳地对笔者说:“老师,我是坏学生。长这么大,老师除了批评我,就是不理我,只有您当我是正常的学生,让我找回尊严。谢谢您提醒我,以后您的课我一定好好听讲”。从学生的言谈中,笔者明白了,教师要接受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给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充分的理解,学生迫切地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改变处理问题的态度,学生自然会服从管理。

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永远给予学生正能量

有智慧地赞美学生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只有教师付出爱心、耐心,加上智慧才能达成。教师要用心解读学生,视每个事件为提高自身教育素质的机会,精心把握,创造教育新方略。教师要习惯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让他们学会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记得笔者接手新班级时,一名男生自我约束力极差,课上捣乱,课下打闹,三天两头犯错误且屡教不改,笔者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笔者罚他打扫卫生,几次下来,笔者发现他干活有板有眼,干净彻底。这是孩子的长处啊!笔者意识到这是个教育突破口。于是,笔者为他创造在班里表现劳动能力的机会,当众夸赞他。他越干越积极,大家都推举他担任劳动委员。笔者趁热打铁,找他谈心,告诉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可以成为好学生,所以老师完全相信他会更加优秀。在笔者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进步飞快,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五、修炼内功,德高为范

教师要想获得发展,就要有文化积累。文化积累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可以使人处乱不惊,还可使人气质高雅。教育并不是一方纯粹的净土,难免有世俗的困扰。只有保持宁静的内心,才能捕捉和感悟教育的睿智与深邃,才能进行心灵的叩问与成长。教师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才能逐渐成长。

总之,中职教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主动学习业务知识,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突破自我、提升自我。顺应时代,探索教育方略,正确做好教学中的学生管理,才会享受教育带给学生和自己的幸福。

作者:杨婕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四篇: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思考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其成效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服务、管理和教育是学生工作中的主题,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本文就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与人性化的融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人性化;融合

当前高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状告母校、学生暴力和学生自杀等事件的发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制度化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高校要想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缺陷与弊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融合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将学生参与和学校管理相结合,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前许多大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尊心,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无法做到关爱和尊重他人。如果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来管理学生,则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人性化管理则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将强制性管理变为服务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满足社会对其的素质要求。二是推动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常制度的制定原则为约束少数人、激励大部分人,因此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时,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与义务,自觉遵守相关的制度,而不是消极执行与服务。当然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适度原则加以准确把握,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灵活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人性化管理。随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改革以及时代的发展,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三是克服传统制度化管理的弊端。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对人的因素加以忽视,过于重视理性因素,学生管理工作相对规定化、标准化和程序化。这样虽然能够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便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会影响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导致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过于机械化,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能。因此学生管理需要因事、因时和因人而异,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的有效对策

1.积极转变管理理念。要想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全覆盖化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理念。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生的呼声和愿望为工作重点,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建立完善和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依法治校和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果管理缺乏规范性或规章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则学校的管理将没有依托,缺乏制度保障,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强调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基本态度,采用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当然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与时展要求相一致,既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人,又要体现对人的要求。

3.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学生管理工作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十分之必要。一般管理人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和关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从思想和情感等方面与学生产生共鸣,敏锐感知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教育的看法。这样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和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平等地位,强化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

4.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乐于控制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因此需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以充分发挥。首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将学生自我教育和外部制度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使学生从“他律”转变为“自律”。其次可让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或参与宿舍管理等工作,让学生组织和参与相关社团与学生会等活动,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加以体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管理工作要想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需要将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完善与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管理工作形成和谐而高效的格局,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韩辉,黄伟萍.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融合[J].高教探索,2012,06:30-33.

[2]熊朝坤,刘敏,冯冬,米娜.关于实现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与人性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1:91-93.

作者:王雅 单位:汉口学院

第五篇: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理念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指导理念,高校的普遍重视。本文从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高校;学生管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落实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立德树人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还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管理者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1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淡薄

虽然高校的积极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采取立德树人理念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但是,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立德树人的管理意识,管理理念淡薄。首先,部分高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只注重学校管理中的事务管理,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关注;其次,在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过分重视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强求学生服从指示,采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个性及心理特征的重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1.2强制性的管理方式

当前,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式,过度强调对学生的管理和惩罚。但是,随着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常常采用命令的方式禁止学生的某些行为。这种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导致大学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抵抗心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1.3校园环境复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学生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其思想意识出现了巨大变化。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复杂多样的变化。例如,部分大学生将考试作弊视为正常现象,缺乏诚信意识另外,大学生在入党、评优工作中弄虚作假,道德沦丧。复杂的校园环境导致学生道德素质下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积极重视这一现象,采取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

2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2.1建立立德树人的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应将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纳入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对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视。为此,高校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道德的思想引导,明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积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最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中的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例如,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自己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相关建议,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2强化管理人员立德树人的观念

管理人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强化管理人员立德树人的观念。首先,高校应积极宣传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加强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参加管理讲座,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视;其次,高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参加管理培训,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要求和新动向,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高校应加强重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2.3改进管理方式

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高校积极改进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方式。首先,高校应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为此,高校要改进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适当减弱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威,增强管理工作的亲和力。在管理过程中,用平和的语气和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积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现状和心理特征为依据,探索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高校应将立德树人的观念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报和学校网站上宣传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和管理工作人员对立德树人观念的重视;其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积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校园风气,严禁学生出现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现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3小结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够提高教育者和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高校学生管理了工作的质量。虽然立德树人的理念受到高校的积极重视,被普遍运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但是,现阶段,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立德树人的意识、管理工作中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及校园环境复杂等问题。文章从建立立德树人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立德树人的观念、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我国思想政治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福才,解西东,乔柯.“立德树人”视野下“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J].学园,2013(23).

[2]杨坤,黄泽娟.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基于“五维一体”循环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6(10).

作者:罗美娥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第六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但是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相比,高校学生管理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面临许多函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改革对策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主张的是以服从、整齐划一为特征的价值管理取向,并非是以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矛盾。学校往往认为教师和管理者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管理、被塑造的位置,习惯于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并强迫学生服从和接受,却忽视了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职责。由于没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学生就是学校主体的理念,所以管理工作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色彩而缺乏“人情味”。二是高效管理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相矛盾。高校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往往从社会对人才的一般要求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准则,强调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挖掘学生多方面特长,使学生个人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多方位自主发展,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需要。这种管理模式表面上能强化学校有序管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生管理人员短缺,且能力良莠不齐。一是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人数比例应该在1:150-1:200之间,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比列在1:135以上,从而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难以保证辅导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或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或贴近大学生生活,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表面化、肤浅化,从而流于形式,甚者充当着高校“救火队员”或“及时雨”的角色;二是据调查,多数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都是本校留学生,大多数为本校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或是学生干部,只有少数管理人员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的科班出身,因此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等缺憾。而现在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个体差异很大,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繁杂,这些都对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滞后于形势发展。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我们高校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仍然相对落后,尽管有些高校在日常管理制度上有些变化,但是这些制度的变化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同时,制度的制定大多是由上而下制定,学生、教师、管理者以及家长参与的机会少,导致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管理者、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当出现问题时,无章可循,导致有些事情不得不对簿公堂。这都说明我们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滞后于大学生成长环境,滞后于形势发展,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4.网络的负面作用对学生影响很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信息容量大,传递交流便捷,具有互动性、全球性、多元性、虚拟性、无屏蔽性等特点,可以说“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了青年大学生无法回避且乐此不彼的“第二生存空间”。但是网络是一个利弊兼容的“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青年大学生学习信息开辟了新渠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思维空间,对学生的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也给腐朽落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高校中不断出现的一些现象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有的学生由于过度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而厌恶和逃避现实,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畸形和障碍;有的盲目交友、择偶,导致上当受骗;有的信谣传谣,丧失理想信念,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1.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要充分遵循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了解和熟悉大学生思想状态,尊重和承认他们的身心差异和个性特点。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权利,并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维护和满足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正当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行为、思想品德严格要求的同时,善于与其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和争辩,营造良好沟通平台,维护和信任学生;二是学生管理者要修身立德,言传身教。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社会要求我们不但要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同时还要求这是一些心理健康、遵守道德规范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学校还肩负着影响学生道德意志品质形成的任务。而要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遵守道德规范的劳动者,只靠说教式无法实现的,作为学校学生管理者必须站出来给学生做楷模,去影响他们,为他们的道德成长提供范例,因此,学校学生管理者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自觉履行职责,使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学生起引导作用;三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管理者应当多与学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智力、心理倾向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管理者的素质。一是要加强师德建设,立德树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校应聘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以其自己的知识、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使广大学生受到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领路人。同时,学生管理者要具有明确的分工,采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趋于科学化与专业化;二是要挖掘学生潜质,敢于让学生去摸索,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为自己所负责的岗位敢于担当。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3.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从意识上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充分体现民主,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制度的程序要合法,同时要对不健全的制度加以修订。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同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程序的合法性,比如要开除个别学生的时候,既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学生事务的处理要有理有据。

4.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的创新。对于网络出现的问题,首先学校要做疏导,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从各个方面宣传网络利用不当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同时,学校建立起自己的绿色网站。积极引导网络校园文化,建立起具有极度吸引力的校方网站,提高学生工作网站的利用率,提高点击率和吸引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晓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论文编号:C931.2.

第4篇:管理学工作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学生管理工作

一、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意义

从学校视角来看,通过工学交替,学校可以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方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学生视角来看,通过工学交替,学生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在相应的岗位上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提高学生适应执行和组织管理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竞争力。从企业视角来看,通过工学交替,企业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学生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家庭视角来看,通过工学交替,学生有了一定的收入,这就减少了家庭的教育支出,提高家庭总收入。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目标

(一)实习安全目标

在实习中,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所用的劳动力才有意义。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学生的努力才能有价值。因此,安全目标是第一个目标。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职业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中,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价。

(三)生活能力目标

除了工作,学生还应该学会生活。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有趣而优雅的人。

三、中职学校工学交替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与住宿分散,管理困难

笔者所在院校安排电气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学生在汇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实习,五个班约有160名学生。车间分为A厂和B厂,相距约1.5公里。学生居住在三个地方,几乎在同一条线上,男生住一个地方和女生住两个地方,分别相隔1.5公里和5公里。在学生工学交替期间,教师深入企业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但由于学生分散,教师不能顾及所有的实习地点。学生在实习单位休息的时间也不确定,有的是周一到周五,有的是在周六和周日,因此召集所有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更加困难。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的管理主要由实习指导教师来完成。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教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学生的监督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角色转变慢,不适合企业管理

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进入企业应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从学生转变为员工。由于生产繁忙,员工可能无法在节假日正常休息。与五天制的学校相比,有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出现了刚入职就要请假回家的现象。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容易感到紧张、恐惧和害怕踏入社会。学生的工作时间基本上在实习单位,工作时间较长,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减少,班主任不能及时跟进。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工学交替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解决[1]。

(三)工学交替的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不够,适应能力不足

在工学交替期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对数量和质量要求严格,对员工考核细致。突然从单一、浪漫的校园生活环境进入高度紧张和严格要求的新环境,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学生的管理与正式员工的管理相同,企业文化教育是学生管理的全部内容。然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入企业后,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面对新的环境,思想观念和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明显不足。

(四)在社会上面临各种诱惑,缺乏应对能力

学生在工厂里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而在下班和节假日,学生是自由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似乎不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很容易失去自我,因此有些学生容易误入歧途,这对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中职学校工学交替中的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一)建立岗前培训模式

在工学交替的前期,学校可以联系企业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岗前培训,将岗前培训纳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安全教育、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挫折教育。在工学交替期间,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必将完成其使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做好工学交替学生及其父母的动员工作

工学交替对职业院校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做好动员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第一,班主任要向学生的家长发出工学交替的告知书,介绍工学交替的内容和意义,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在参与过工学交替的学生中,教师要选择代表讨论他们的经验和收获,回答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说服力。第三,学校邀请企业管理者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各种情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校企合作在工学交替中的意义、学生的权利、义务和评估要求,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并帮助他们做好思想上的实习准备。第四,学校要让学生知道工学交替是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教育学生尽快转变角色,明确对企业的责任,展现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工学交替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在校外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安全事故。因此,解决实习安全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学生、企业、学校、家长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首先,在工学交替前,学校要做好安全动员工作,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其次,学校要求学生和家长签署安全协议,并且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及时跟进,调查安全隐患,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每个学生处于安全管理状态。再次,学校要为学生购买人身伤害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学生的权益。最后,学校时刻进行安全提醒,确保实习顺利完成。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学校应及时响应并及时报告情况。

(四)建立顶岗实习学生三方监督制度

在工读交替期间,必须建立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实行班主任跟班制,指导教师、学生、班长、班主任、学校部门负责人、企业业务经理等建立QQ、微信等网络联系,方便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3]。班主任熟悉学生,在指导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绝对优势,如安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其次,企业需要指定一名管理者与学校进行沟通,包括学生违纪、出勤、生活等。最后,在班长的领导下,学生按要求进行实习和生活,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反馈他们的日常工作和思想状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总之,为了圆满完成学校交替任务,中职学校要不断规范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主要行为,让学生、企业、家长认识到工学交替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工学交替教学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晓波,聂恒凯,臧亚南.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学生管理问题探析[J].化工时刊,2013,27(5):54-55.

[2]葛永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6-37.

第5篇:管理学工作范文

1.1内容

教学秘书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管理起到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的作用,教学秘书的工作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通过教学秘书的服务工作,可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班级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等。教学秘书担任着信息传递员和加工员的工作,可以反馈教学状况的信息,传递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教学秘书工作从属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教学秘书负责管理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包括:①向教学基层传递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例如教学秘书需要及时向各个教师传递教学改革政策的内容。②协助部门领导,完善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③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安排各个专业的教学课程。④制定每个学期不同专业的教学课标。⑤统计高职院系各种教学教材,有序落实教学工作。⑥负责安排和协调期末考试。⑦协调安排学生的补考和重修等。⑧审核毕业生。⑨日常评估和检查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教学工作。⑩面对各种校园突发事件,负责协调工作人员妥善处理。总之,高职教学秘书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1.2性质

高职院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性质就有个性化特征,第一方面具有辅助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联系各种教学因素,教学秘书负责联系各种因素,对于高职教学工作起到辅助作用。第二方面具有从属性,教学秘书的所有工作都要为教学提供服务,工作目标是促进教学运行,提高教学秩序的稳定性。第三方面具有服务性,教学秘书具有服务性,不仅要向高职院校领导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向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服务。

2高职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

2.1全面性

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负责安排教学课程,同时还负责监督和控制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各种实践教学,甚至也可以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整理和保管学生的学籍档案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都需要教学秘书的参与,因此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与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各个环节和部门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2.2服务性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于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学秘书需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服务。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单元,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一线工作,因此教学秘书涉及每个教师和每个班级以及每一堂课。同时高职院校工作的主体和核心就是教学秘书,教学秘书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手段等关系到高职教研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都和教学秘书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

2.3沟通协调性

教学秘书负责协调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各项工作的时间,配合行动和数量。教学秘书协调处理多个部门和成员,使其可以相互配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教学秘书负责沟通协调院系部和教务处以及各个职能部门,为了巧妙处理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教学秘书沟通协调能力,准确处理部门之间的工作。

3教学秘书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的作用

3.1促进教学常态化发展

高职教育不断发生变化,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教学秘书需要协助和执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升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实现常态化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高职教学工作也面临着转型机遇,教学秘书提升自身素质,有利于规划高职教学工作,建立成熟的教学方案,落实互联网+教学模式。例如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秘书需要提供准确的教学信息,利用调查反馈制定互联网教学平台。通过教学秘书工作,可以加强高职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秘书负责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学秘书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性。

3.2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秘书需要承担教学管理职能,利用教学秘书保障高职教学质量。首先教学秘书需要全过程监督和控制高职教学的整个过程,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教学秘书属于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的缺陷,接受学生和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反馈,教学秘书向领导反映建设性的建议,最终提高高职教学水平。教学秘书需要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秘书负责沟通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教学秘书直接面对着学生,和学生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秘书需要参与到课程调整和教学活动当中,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开展教学秘书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

3.3协调上下级

教学秘书负责沟通各个职能部门,通过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以及教师学生的沟通,落实学校下达的任务和工作。教学秘书不仅需要检查评价各位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又要接受学校的监督,通过院系的竞争考评。教学秘书在高职院校当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可以沟通上下级,畅通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教学秘书需要保证工作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充满热情地完成相关工作。

3.4规范化管理教学档案

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教学档案,教学档案记录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秘书负责整理和收集教学档案。因为教学秘书长期处于教育管理的一线,他们熟悉各种基层教育活动,同时又负责沟通上级领导,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当中,教学秘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学秘书可以接触各种教学资源,确定教学信息资源的价值,使教学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不断提升。例如教学秘书可以利用岗位优势,在档案当中纳入教学政策调整,及时保护各种教学信息。另一方面,因为教学秘书工作面非常广,涉及很多工作岗位,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这样有利于教学秘书整合教学信息资源,极大地提升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4高职教学秘书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领导不够重视

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教学秘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秘书可以保证高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教学秘书的岗位,但是却不够重视教学秘书队伍的素质提升,因为高职院校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轻视管理工作。很多高职院校领导不够了解教学秘书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教学秘书只需处理一些日常工作,这种错误的思想不利于高职教学秘书工作队伍的发展。高职院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配备和考核管理以及学习培训等方面,这样极大地降低了高职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他们缺乏工作动力,不利于顺利开展高职教学管理工作。

4.2教学秘书素质有待提升

高职教学秘书素质参差不齐,高职教学秘书很少是毕业于秘书专业,这样降低了高职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性。针对教学秘书的人员配备,一方面是从事多年的老员工,另一方面是刚刚毕业上岗的年轻人员,此外还包括身兼两职的专业教师。教学秘书来源广泛,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很多人还没有熟悉工作环境就开始转岗,降低了整个高职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因为高职教学秘书岗位人员配备不充足,无法深入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秘书工作常常流于表面,不利于顺利开展其他教学管理工作。

4.3管理水平比较低

高职院校近些年不断扩大生源,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教学秘书的工作量。教学秘书不仅需要管理教学工作,还要辅助其他行政事务。教学秘书需要深入了解教学工作流程,协调处理学校各部门和师生的关系,合理安排各种事务。因此教学秘书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需要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软件,这样才可以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因为教学秘书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又缺乏培训机会,导致教学秘书管理水平不断降低,在日常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疏漏。

5建设高职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高速发展,带动了教育功能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把握当前教学工作的新形势,因为学生数量增多,工作量也骤增,教学事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高职教学秘书需要充分发挥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实践工作当中不断实践和创造,探索出新的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教学改革,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为高职院校日常工作有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1提高教学秘书的自身水平

(1)提高教学秘书的信息资源处理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每天需要处理很多文件和资料等,这些信息资料涉及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而不同资料的时效性和指导性都是不同的,教学秘书需要迅速处理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地收藏存档材料,及时向院系领导汇报,并且要及时通知有关教师。与此同时,教学秘书需要全面地采集基层反馈信息,及时整理之后向领导汇报,对于教学管理决策作进一步调整和补充,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学需求。(2)提高教学秘书的沟通能力:教学秘书经常参加各种高职院校的会议,需要和各种人员交流信息,因此教学秘书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秘书总是和各方面人员沟通和交流,为了畅通地沟通,教学秘书需要提高沟通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3)提高教学秘书的协调合作能力:教学秘书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多个成员,需要协助领导处理各种事务,因此教学秘书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应急情况,避免发生意外。教学秘书帮助领导处理好各种事务,才可以顺利落实院系工作。(4)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当前各个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开始利用计算机办公,逐步实现了网络化综合学科管理目标。因此教学秘书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教学秘书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教学工作的电子归档、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设置试题库等。

5.2科学配备教学秘书队伍

教学秘书在高职院校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教学秘书工作量比较大,因此需要注重教学秘书的能力修养,高职领导需要重视教学秘书工作,给予教学秘书工作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教学秘书队伍稳定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优化教学秘书队伍结构,科学配置教学秘书任务,实现教学秘书工作的量化考核,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比例配备教学秘书数量,通过科学的设置教学秘书岗位,才可以有序高效地落实教学秘书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工作水平,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5.3加强培训

高职院校需要制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科学规划教学秘书的职业目标。确定了工作制度之后,教学秘书可以根据岗位内容和职责完成工作,并且可以获得合理的待遇。此外需要重视绩效考评这一方面,恰当地利用这一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降级离职,慎重对待教学秘书的特性。同时需要充分尊重每个教学秘书的需求,完善岗位需求,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要保证教学秘书和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拥有同样的待遇,甚至可以向教学秘书岗位倾斜。例如高职院校应该优先考虑评聘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学秘书,对待在教学秘书岗位达到一年并且有意向转岗的教学秘书,应该优先安排转岗,在政策上鼓励教学秘书工作发展。此外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学秘书进行学历进修,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利用各种制度保障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教学秘书工作。此外可以利用培训活动等,促使教学秘书接触更多的相关人员,这样有利于高职教学秘书积极学习他人的先进工作经验,使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5.4完善评估和奖励制度

当前很多教学秘书的工资待遇都比较低,在职务晋升等方面面临着很多阻碍,这样增加了教学秘书队伍的不稳定性,降低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近些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这样也大规模地调换了教学管理人员职位,导致教学管理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的工作水平,稳定教学秘书队伍,才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学秘书的工作,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当中投入充分的热情,发挥出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教学秘书工作比较繁杂,他们每天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高职院校要肯定教学秘书的工作业绩,以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量化教学秘书的工作,制定科学的薪资标准,利用多劳多得的方式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学秘书所得报酬符合他们的工作贡献。

6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拓展教学秘书的服务职能,满足高职新常态发展的需求。高职教学秘书人员需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辅助高职教育系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万里.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建议———以广东省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4):28-32.

[2]杨恒月,李凤,张小蒙.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80-81.

[3]何双,冯水莲.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