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

第1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 背景知识 获取手段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高考阅读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阅读的速度要快;二是理解的准确度要高,两者缺一不可。具体特点是:题材、体裁形式多样,选材原汁原味,长句、难句增多,生词量加大,注重语篇深层理解,知识面逐年拓宽,主要考查对全文主旨的领悟能力、内涵分析与逻辑理解能力、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能力,以及揣摩作者观点、意图的能力。因此,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文化背景知识,对确切理解文章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命题者往往要从常识角度,跨文化差异角度来考查考生有关方面的知识和判断能力。以下便是本人经历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及通过对历年高考英语阅读题进行分析所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一、 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考阅读中的体现

在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中,或多或少涉及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2003 NMET的阅读理解中就涉及了诸如介绍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小狗伴读的教育科学实验,日语中的外来语以及打印机、复印纸的科普知识等大量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考生,会轻松自如地根据文章所提供的逻辑推理判断。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广泛的阅读,逐渐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社会文化意识。

二、 背景知识的积累对高考阅读理解的必要性

纵观历年高考阅读题,选材十分广泛,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方面。因此,学生在平时有必要抽出时间读报、看杂志及各类课外书籍,有意识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也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跨文化词汇的积累也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碰到一些词汇,反映某个国家的文化,但我们却不能在汉语中找到它们的对应词。所以积累跨文化的词汇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 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

1. 加强“两读”,注意积累

“两读”指的是阅读和朗读。因为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就是积累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词汇及背景知识。在阅读时,应有目的地选择难易适中的相关读物。这样有选择性的阅读既能提高对英语的分析能力,又能训练自己的思维。同时尽量做到分类阅读,使题材和体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阅读。例如,每天限时(每分钟64字)阅读一两篇(体裁、题材不同)与高考难度相当的文章,尽可能多地了解社科前沿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保持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也可以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使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 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师除了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内容以外,还要精心备课,严格组织教学,适时给学生补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注意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时进行讲解,指明其文化意义。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语言。教师还要找寻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方面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3. 利用多媒体、网络

可以让学生访问提供英语学习的站点,广泛涉猎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接让学生观看英文版经典影片,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听世界政要、商业巨子的演讲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英语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通过看、听这些材料,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了解和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 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第2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关键词: 背诵教学 必要性 可行性 重要作用 现实意义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思潮,为当前的英语教学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同时我们看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教学手段,并没有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多大改观。这一问题引发了笔者对英语课堂教学上像背诵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探究。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背诵仍然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也必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从教学现状审视英语背诵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学生学外语几乎是没有天然的语言环境的,习得英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尽管在班级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尽可能创造习得的环境,但这充其量是一种artificial backgrounds。要想学好外语,离不开常规的听说读写训练。背诵就是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随着西方先进教学理论的引进,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标倡导的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各级各类学校对教改的非理性狂热追求的背景下,像“背诵”这样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教学法被忽视了。在一定规模的公开教学中,甚至在全国性的英语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我们几乎连背诵的影子都看不到。

二、从认知规律探讨英语背诵教学的可行性

从记忆过程看,不理解的东西,“死记硬背”难以奏效;理解的东西,不反复“死记硬背”也难以巩固,因为理解和记忆是一个不可完全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甚至可以说记忆本身就是知识的化身。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记忆力培养这个关键,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学生记忆。背诵不等于死记硬背,所以它与新课标要求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抵触。对我国外语教学历史上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我们的正确态度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批判,更要继承。此外,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固有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和语言环境,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象”和文字符号中的形义及已有的各种知识的融汇,共同作用于大脑而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判断和分析,这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

三、从教学实践看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背诵可生成成就感,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可以把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使学生具有征服感和成就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提议背诵后,笔者所执教的学生大多对背诵产生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课间和课后争先恐后地背诵课文,这无疑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是有利的。

(二)背诵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英语表达的流畅性。

随着背诵输入的增加,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不断增强,势必能促进其语言习得。在口语交际和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这些内化了的知识加以运用、活用。地道、得体的语言表达必定能增强其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背诵可强化语言输入,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熟练度。

通过背诵,学生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过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形式,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扎实基础。要流利地把课文背诵出来,离不开反复的朗读。在老师和同学的检查帮助下,学生的语音、语调和不良的口语习惯都能得到纠正与提高。大量的朗读和正确的语音语调,无疑对英语口语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四)背诵可提高表达能力,避免学生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目的语输入不足,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因而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学生在英语使用过程中难以摆脱汉语的负面影响。他们在使用英语交际时往往使用汉语思维,生搬硬套汉语的句型和语法规则,这种负迁移现象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尤为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和监控意识。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背诵输入,学生可以逐步积累交际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可加强对英语使用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监控和修正,从而逐步消除母语干扰,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四、从教学展望看背诵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背诵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与背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安排背诵时,笔者的做法就是对教材中的典型句子、交际用语和精美段落要求必背,同时,精选部分优秀的写作范文要求学生背诵。背得多,输入量大,储备也就丰富,这样才能在交际场合和写作中选择适当的语句,引经据典,有备无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精读深,必须熟读成诵,即过背诵关,正所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背诵这把令人文思泉涌的金钥匙,每人手里都攥着一把。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写作 学困生 背诵式语言输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37-01

1 背诵式语言输入的理论概述

“输入假说理论”是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所提出的,该理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是背诵式语言输入的基本借鉴基础。所谓“输入假说理论”是指语言学习者需要亲身融入到语言交流情境氛围之中,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接受语言的熏陶,增强学习者对所学习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过的更进一步的语言学习兴趣。因此,语言学习者如果想要提升自身对所学语言的综合运用水平,就必须增加所学语言的信息输入量,提升自身对所学语言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语言应用水平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高中英语老师必须在参考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强对英语教材和资料的研究,例如,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句型转换等,精心选择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理解能力相匹配的的英语资料让学生背诵,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输入量,为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 背诵输入对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背诵输入对高中英语学困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2.1背诵输入可以降低英语学困生英语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焦虑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情感焦虑心理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提高二语习得能力,为此,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法消除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焦虑心理。背诵输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大众学习法,背诵内容也都是经过英语教师精心挑选之后的优秀学习材料,学生背诵记忆之后,可以将记忆内容灵活的应用在英语写作中,降低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中的抵触情绪,而且随着学生背诵输入量的不断增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英语写作信心,提高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写作积极性。

2.2背诵输入可以促进英语学困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语法和词汇

背诵本身是对可理解性输入的强化,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内化为隐形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语法知识大都是借助理论讲解来实现,并通过在英语写作中灵活应用来加深对语法词汇等的理解。背诵输入则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英语材料的过程中深度理解语法知识,而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深入理解,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2.3背诵输入可以帮助英语学困生消除母语干扰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不仅包含了正迁移而且包含了负迁移。除此之外,由于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所以学习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实现对语言输出的二次思考。在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写作学习中,高中生通过背诵输入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修正一些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的内容,以不断克服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避免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表达。

2.4背诵输入可以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英语输出熟练程度

根据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分类可以知道,只有当语言学习者的隐形知识达到一定数量时,学习者才可以更流畅的使用目的语;显性知识存在于学习者意识层面中的对语音、语法等知识可详细阐述的语言知识。隐形知识也称语感,其存在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学生在背诵输入的过程中会将意识中的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感。背诵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的方法,在英语写作中,学生的语感会在背诵中逐渐形成,语感越强,背诵速度越快,效率越高,背诵的内容也会随之增加,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对目标语的掌握也会越来越好。

3 背诵输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背诵输入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积极性,在背诵输入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更合适的背诵材料。背诵过程是学生主动输入的过程,学生占主体地位,要想实现较好的背诵最佳效果,英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正确选择英语背诵材料。教师要坚持背诵内容的难度适中,不要选择过难的英语背诵材料,打击学生的背诵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要坚持背诵内容的多种多样,让背诵材料符合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英语背诵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背诵输入在英语学困生写作中的积极影响,教师还必须发挥自己在学生背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防止学困生在背诵中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并定期对学生的背诵内容进行检查,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将英语短时记忆转化为长久记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热情。

4 结语

背诵输入对提高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反复背诵是对可理解性输入信息的强化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理解程度,并逐渐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减少母语对学生写作中负面影响,提高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赵素妮,邓铁.二语词汇习得中背诵法与附带习得法的实证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05).

[2]龙献平,黄光大.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

第4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关键词: 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学习 重要性

一、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意义

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中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

1.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里面包含丰富的知识,这里就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对于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你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2.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例如,在中国,当我们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开始吃饭前,主人经常会说:“饭菜不好,请大家随便吃一点。”吃完饭后,总会说:“招待不周,请多原谅。”这就充分表现出中国人好面子,过于谦虚,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不够真诚,既然请人家来吃饭,为什么不给客人准备好的饭菜呢?然而,在西方国家,主人会说:“These are the best dishes we can supply.Please feel at home and help yourself.”这表现出讲英语国家的人们希望了解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客气话。

二、如何在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到目前为止,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可以说,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杂学,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点的一些基本知识。从教学角度看,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它应是实践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应密切结合语言实践,不能脱离实践另搞一套。换而言之,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因此,我认为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学习中的重点。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的障碍。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下面就中西文化中个别色彩词象征意义的不同,从而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黄色象征权力、地位、吉祥,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在中国古代,黄色为封建帝王专用,天子的龙袍称为“黄袍”,天子的诏书称为“皇榜”,清朝皇帝赐于文武大臣的官服称为“黄马褂”,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称为“黄帝”。同时,黄色还象征着色情、黄色录像、黄色书刊等。然而在美国,黄色象征着期待与思念。据说在南北战争期间,有一位妇女脖子上系着黄色缎带,每天站在路旁,等待着前方作战的丈夫归来,于是,黄色便成了怀念和等待亲人的象征。美国的yellow book并不指汉语中的黄色书刊,而是指常见于美国商店和家庭用的黄色纸印刷的商业分类电话号码本,相当于yellow pages;同时yellow book在法国称为“黄皮书”,是一种法国政府的官方文件。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然而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就要多一些。blue可以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有势或者出身名门的贵族等,比如blue blood(名门贵族),blue book(蓝皮书,是指英美政府文告或者外交文件,因为书皮为蓝色而得名);blue stocking指有学问、有才华的女性;blue ribbon更是荣誉的象征,源自英国最高荣誉Carter勋章的蓝色绶带,因而它代表的是“荣誉,实力”,译为蓝绶带,最高荣誉。同时blue又象征忧郁、沮丧、猥琐、下流,例如feel blue(感到不高兴),blue outlook(悲观的人生观),blue movie(),blue talk(下流言论),blue revolution(性解放)等。

2.材料和学习资料的选择很重要。

学习者在学习中应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材料,多读英美原著文学作品、报刊,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英美出版的质量较好的课本采用了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材料,有些话也是探究文化差异的好材料,因它有文化洞察能力。对话特别适宜于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因为说话人都遵守规定的文化行为。对话表达了他们的正规的相互的响应,对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较适宜。英美原版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教材。学习者应主动选择一些能够在短的时间内提高交际技能的文学作品,其中词汇和结构能与学习本民族语形成明显的对比的,以及学习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因素与他们所学的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的差异的。

3.注重应用和实践,多与母语为英语的人士交流。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千方百计为自己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学于乐的形式,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成俗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多去学习,了解中西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而且要注重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做到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

[1]肖亮荣.浅论英语颜色词文化上的不等值.汕头大学学报,1999,(6).

第5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例如,到欧美留学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均掌握了非常丰富的英语词汇和非常准确的英语语法。可是到了欧美国家,却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活动,或在口语交际中Chinglish(中国式英语)频出。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最起码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校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原本就不具备英语社会环境和英语文化环境,况且缺少社会阅历,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要想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就必须在授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再授予学生英语交际规则、英语交际知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例如,可以在讲解英语课文内容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告诉学生:在欧美等国,人们认为13这个数字非常不吉利而对之非常忌讳。也正是出于这种忌讳心理,在欧美等国的宾馆与高层建筑中,既不存在13层楼,也不存在13号房间,12之后就是14。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培养学生在与对方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根据文化背景、语境、话题等说出恰当得体的语言。

2.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2.1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推断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扫除阅读障碍既需要具有大量的词汇储备,更需要从文字阅读的层次上升到理解的层次。高层次的英语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厚重的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之上。唯有如此,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流利与晓畅,才能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因为,作者在创作阅读文本时,对于某些他认为是众所周知的信息便会惜墨如金,对于某些不宜直接表白的信息,往往会采用比较含蓄委婉的手法来表达,有时作者还会将深刻的含义隐藏于文字的背后等。如此,则在无意中给学生设置了程度不一的阅读理解障碍。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与文本创作相关的背景知识推断文意,可以有效地排除上述阅读障碍。

2.2背景知识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英语言语的应用能力

第6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102-02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的必要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二、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 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 “吃过了吗?”但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 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是在对他/(她)发出邀请。又如问“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 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 ” (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2.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甚至有些没教养,在英美国家却是得体,亲切的。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年轻人称老年人, 可在其姓氏前 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应该把Mr、Mrs、Miss 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3.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但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Are you ill?”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等等。

4.赞扬与祝贺

当他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 。”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是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的赞扬, 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

5.其他社会礼节

中国人使用“谢谢你”远不及英美人那样频繁。中国只有在别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时,才说“谢谢”,而且是真正表示谢意。英美人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上下辈之间,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内之事都会说:“Thank you ”。这里“谢谢你”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表示多大的谢意。例如:每次上完课后,英美学生习惯说:“Thank you”。 在回答时中国人往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把这句话直译成“It's my duty”,英美学生听起来就不会那么愉快,因为对于他们来说“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想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所以这里适当的回答应是“It's a pleasure(我很乐意)”,或“You're welcome(不用谢)”。

三.怎样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文化背景知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杂学,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点的一些基本常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

1.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做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

后者要为前者服务,而不是取而代之。文化背景的介绍是在传统英语教学基础上的拓展。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3.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文化背景教学中的重点。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语法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研社2000版。

[2]平 洪:《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研社年2000版。

第7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摘 要:英语做为一门语言工具,其基本功能就是交际。所以,英语教学应该是教育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进行 交际,即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文化背景 教学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更是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初中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语法、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交际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而完全地获得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

一、初中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实施意义

(一)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就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桥梁。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因此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课外的、与英语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就可以使学生明确英语在当今世界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二)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有趣的英语背景文化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解单词“trip”的其中一个意思“与众不同”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解trip在俚语中意指吸毒后产生的幻觉,在20世纪60-70年代,反潮流行为盛行,如当时嬉皮士文化的代表——美国的披头士乐队。生动有趣的背景文化知识不但让英语课堂不再枯燥,而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译是初中英语学习五项基本技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才能实现顺畅的英语交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因为缺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以至于在和外国朋友交谈时要么找不到话题,要么一张口全是中式英语,如“人山人海”翻译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小心台阶”说成“Pay attention to the steps”。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英语学习

英语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的英语能力还需课下的自主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会给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带来一定的障碍,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例如碰到生疏的单词、习语等,如果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广泛,在进行自主学习时,他们就会根据上下文语境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对这些词汇、短语进行推理判断,掌握它们的准确含义,从而跨越过这些障碍。同时,也节省了学生去翻字典、查资料的时间,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效率。

二、初中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讲解,使学生直接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灵活穿插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讲解,不但学生可以轻易而据地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要点所在,直接而有效,而且还可以避免初中英语课堂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点的枯燥和乏味,激发起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完成了对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的输入。

(二)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记忆

由于学生自幼处于母语文化氛围当中,经过耳濡目染,长期熏陶,熟知中华文化。如能在英语教学时将英语背景文化与中国文化加以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文化之间明显的差异,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跨越文化障碍进行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导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时,注意捕捉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之处,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进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并养成得体的英语语用习惯。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

(三)抓住汉英文化的差异

中学生总喜欢把汉语和英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英语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汉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汉英文化的差异。比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当人家称赞:“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 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会用“thank you ”来回答。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从英语文化角度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

三、总 结

为了使学生更完全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多样的思路,锐意创新,不断尝试,及时准确地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在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思路的必然结果。只有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英语语言天赋的人士。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深入挖掘英语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5).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李顺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

第8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一、 文化背景知识在词汇教学中的渗透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区别,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有时一个词汇就含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既要让学生了解熟识该词的基本知识,还要适当延伸,介绍一下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母语和英语的区别,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对文章问题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该词汇的正确运用和更准确更流畅地与人交流。英语和汉语在词语的意义上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多词没有对应关系。例如竹笋,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汇;第二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表面上表述同一种概念,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三方面,相同的概念在一种语言中或许只有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另外一种语言中这个概念却有着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语言中存在微小的差别;第四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词汇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它的引申意义或附加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此外,一些关于颜色、动物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千万不能简单地按照词语的字面意思翻译,这样不但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而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一个词汇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积淀了深厚的背景文化内涵,有的词汇要么产生于典故中,要么产生于神话传说,要么产生于文学著作,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词汇的背景文化知识,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该词汇的理解,更有利于词汇的记忆,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增强了学生根据语境和社交背景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 文化背景知识在语法教学中的渗透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语法的结构和运用,往往在讲解完语法的功能和结构之后,会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句,这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例句或带有文化内涵的例句,这样结合学生已知的知识所举的例子更容易被学生熟记和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所举的例子往往缺乏内涵和文化内容,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师在讲解英语过去式句式的时候,可以举一些古代的名人轶事,不仅可以充分地让学生理解过去式的用途和结构,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过去式的印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模拟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造句,如让学生用被动语态描述小偷被抓、房间被打扫等,这样通过学生身边具体的事例学习语法能使学生对语法结构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以往的语法教学中,一般认为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很少将文化背景知识应用到语法教学中,但外在的英语知识要转化成大脑中的知识则需要一些看的见摸得着的线索来引导,像这样为学生模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引导,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三、 文化背景知识在听说训练中的渗透

在外语的学习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不单单是对所听内容的翻译过程,而是学生用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思考的过程。在听力训练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对某个单词和某个句子的理解上,这对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是很不利的。这就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来提高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目前,英语教材中所给出的听说内容都围绕原文的话题展开,这两部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听力的训练来增强说的力度,并在说的过程中强化听的能力。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听力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铺垫,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总结主要句型和词汇,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这样听说思相结合,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听力内容的表面上,而是融入了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摄取不能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听英语广播、看英文原版电影等,增加学生获取更多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而对于口语的训练,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上创造训练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让讲的学生锻炼了口语,而听的学生练习了听力,一举两得。

四、 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体,从考试分值和时间的设置上不难看出,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非是一些固有的单词或句子的排列组合,但是文字所表达的信息使其具有了内在的涵义,这些涵义包含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被学生理解并接受,反过来,当学生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时,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将随之提高。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阅读关键靠理解,它注重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即使有些生僻的单词和句子没有在课堂上学过,但只要了解了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推理,也能较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完成题目。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推理和预测,从而猜测不熟悉单词的词义,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讲解,把给定的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转化成具体的语言教授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就学生而言,这些材料的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话题,这样可以用相互讨论的方法,经过彼此交流后进行阅读文章,借鉴对方提供的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形成一种逻辑关系,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二是学生们不熟悉的话题,教师们可以通过事先补充、展示图片、运用PPT等多种途径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对该文化背景知识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上,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不可少,但更多的还是靠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从中获取不同类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查阅一些资料,不仅使学生获得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五、 文化背景知识在写作练习中的渗透

英语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对一个命题的写作过程,是通过自己的思维综合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等因素的创作过程。虽然英语写作练习主要侧重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作支撑,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内涵,显示不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只是简单词句的拼凑。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在传授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注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如果某些写作材料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则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的写作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要借助自己的认知器官去感受、归纳、总结,不仅仅从阅读书籍、杂志和收看电视节目中获得,还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生活经验,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总之,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是教师提高写作训练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和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文化背景知识,恰当地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白莉.背景知识、语境与听力教学.考试周刊,2010(17).

[5] 易军宜.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宜春学院学报,2008(S1).

第9篇:高中语文必背知识范文

关键词: 背诵 英语 输入 输出

1.引言

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说:“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热诵。”著名语言学家叶蜚声先生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也曾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由此可见,背诵在语言学习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绝对不容忽视,对于英语学习尤其如此。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陷入误区。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交际法,重理解,而轻背诵。尤其是近年来对“死记硬背”的批判,使得一些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必要的背诵不屑一顾。英语老师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学生当然也会对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毕竟背诵是个苦差事,需要极大的恒心与毅力。但事实是,甚至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十年的英语,他们仍是听得迷迷糊糊,说得结结巴巴,不知所云,写得错误百出,空洞无物,这就是典型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其原因何在呢?还是因为背诵输入太少,导致输出质量低下。

2.背诵输入的理论基础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这三个过程可谓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强调,“外语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目标语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也就是说,习得者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还需要连续不断地通过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只有大量输入了语言信息,在目标语语料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输出。而背诵恰恰是有效输入语言信息的好手段,能加深学习者对外语语法的理解,强化他们词汇、句型、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从而使得他们的语言输出规范化,养成标准而流利地使用外语的习惯。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个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储存及输出的过程。人们掌握任何系统的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忆,就是指有预定目的并经过努力和极大的耐心而进行的识记。

3.背诵的好处

3.1背诵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指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简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感性的反映,即通过直觉对语言领悟和概括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语感绝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起来的。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我们通过反复诵读,能对语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语感。由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练习口语的条件受到一定限制,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背诵一些英语材料。背诵能够加深我们对所学英语语法知识的理解,强化词汇、重点句型、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从而最终顺利地进行语言产出。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

3.2背诵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背诵是出口成章的前提。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强弱往往与其掌握目标语材料的多少成正比。目标语输入越大,我们在表达时才越有东西可说,才表达得越流利。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如此,“熟背英语三千句,不会作写也会讲”。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要做到说话切题,言之有物,语音语调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洪亮,表达流利。我们可以淋漓尽致地多举例说明,并充分使用自己背诵的成语或典故,为口语话题增辉添色。

3.3背诵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汉语负迁移的现象,语法、词汇及其表达方面处处留有汉语干扰的痕迹,严重妨碍了他们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究其根源,还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背诵输入对排除母语干扰、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任何语言,在初学阶段都有一个模仿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如果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背诵,那么他们面对英语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必定会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4.背诵需注意的问题

背诵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为了使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背诵,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4.1理解是背诵的前提

理解对于背诵至关重要。一方面,如果学生对背诵的材料缺乏理解,就难以将它背诵下来。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被理解的材料,即使当时通过死记硬背下来,以后也难于加以运用。简单机械的背诵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学生应对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该材料的理解。

4.2正确、流畅的朗读是背诵的必要准备

背诵应建立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句子的语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停顿和句子重音等语音现象,增强诵读的节奏,强化背诵的效果。否则,背诵不但达不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错误的语言习惯,特别是语音形成一种定势,很难得到纠正。

4.3选择合适的背诵内容

英语文章千千万万,是不是每篇都值得背诵呢?当然不是,英语课文里的精彩段落和精彩篇章学生必须背诵。另外,课外老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体裁多样,既具有实用性,又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文章。但是,切忌把眼光仅仅放在名篇佳作上。一旦他们记住了这些语言材料,还务必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4.4加强背诵的活用练习

背诵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多种活用练习,才能活化语言材料,最终,背诵才不至于成为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我们精读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对课文进行缩写,或是根据课文完成模拟作文。这些都是通过口头和笔头的形式对背诵材料的活用练习。学生通过这些练习,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有用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又能对背诵的材料进行二次加工。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对英语活学活用。

4.5及时进行背诵检查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不进行督促检查,则必然会使得背诵最终流于形式。笔者采用如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一是普查抽查相结合。在班上成立背诵小组,由每个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同学的背诵情况,在每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抽查,抽查的结果与平时成绩直接挂钩。二是定期开展背诵比赛。以一个月为限,谁背诵的材料最多,就会被授予“背诵大王”的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确实能够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5.结语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大量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加以灵活运用。只要能将背诵坚持到底,就能提升英语水平,最终“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参考文献:

[1]崔丽花.高中英语背诵教学的实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