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全文(5篇)

高中地理教学

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摘要:新高考理念是教师设计与实施地理教学的指挥棒,因而教师纷纷立足新高考理念去审视、评价与完善地理教学。教师不仅要以新高考理念为指导思想去发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要立足新高考理念科学地解决地理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努力提升地理教学的生活性、拓展性、创新性以及实效性,并以此作为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打造科学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高考;地理教学;问题;应对策略;高中生

新高考理念的提出,极大地强化了教师的责任观、质量意识以及效益诉求,因而广大教师纷纷立足新高考理念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力求借助高质量的地理教学环境科学优化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以及素质发展。为此,教师应深度考量新高考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立足实际问题,以新高考理念为指导思想探寻科学高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地理教学的设计性、策略性与品质性。

一、新高考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第一,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高中生的认知兴趣与探究意识,以此激发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交流中成为认知的主人[1]。因此,新高考要求教师实施趣味教学,借助趣味元素将高中生吸引到地理课堂趣味探究中。第二,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习惯,帮助高中生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推动高中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上的行为主体[2]。因此,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上积极培养高中生的主体能力与认知习惯,切实促进高中生主体能力、认知习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第三,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学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动机,推动高中生在积极参与、友好合作、亲密交流中互助成长,借助集体智慧以及合作快乐推动高中生的主体发展[3]。因此,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组织高中生合作探究与集体讨论,引导高中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快乐交流、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师应立足新高考理念,科学审视地理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深度总结出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全面掌握地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一)地理教学的生活性严重不足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知识探究与能力训练过程中仍旧存在明显的说教痕迹,课堂交流主要存在理论推演中,没有将地理知识引入现实生活进行实践验证。因此,高中生在接触到高考试题中的生活化问题时,难以立足生活素材提炼其中隐含的地理知识,无法实现学以致用,高中生仍旧处于纸上谈兵阶段。由此可见,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严重不足,主体实践活动明显滞后。

(二)地理教学的拓展性严重不足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地理知识的科学拓展不足,教学活动主要局限于照本宣科,限制了高中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拓展意识,不利于高中生思维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的科学培养。教师是高中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因而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循规蹈矩难以给予高中生良好的思维启迪,高中生在面对能力考核时也难以启动求异思维、拓展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三)地理教学的创新性严重不足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创新精神不够突出,既没有为高中生提供科学先进、直观高效的电化教学设备,又没有创造开放自由、快乐合作的主体认知环境,导致地理教学过程沉闷落后、枯燥低效。可见,地理教学并没有给予高中生充足的感官刺激与情绪感染,难以焕发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因而高中生难以进入大脑亢奋、情绪激动以及心理愉悦的良好认知状态。

(四)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严重不足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没有充分利用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又没有营造开放自由的愉悦氛围,更没有激发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因而高中生的认知活力与生命律动都难以进入高位运行。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地理教学缺乏足够的人性化、趣味化、先进化以及主体化,缺乏对高中生认知兴趣与探究动机的有效激发,从而表现出教学实效性下降,教学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三、新高考下应对地理教学问题的策略

教师不仅要立足新高考全面归纳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还要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为科学解决地理教学问题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4]。

(一)提升地理教学的生活性

教师应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学的生活性,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借助生活实践为高中生提供“二次探究机会”,以此实现高中生的深度学习。因此,在生活情境中“学以致用”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切实加强高中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探究广度以及拓展宽度,提升认知质量。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活,让高中生观察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转变为水蒸气,并与其他水蒸气汇聚成为云,云在上升过程中受温度下降的影响,而凝结成小雨滴,又落到植物、土地以及山体之上,滋润万物。这样,高中生就能够立足生活情境想象现实版的“水循环”,并感知到“水循环”中水的液态、气态、固态等变化,因而在脑海中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水循环动态变化图”,实现合理想象与高效学习。

(二)提升地理教学的拓展性

教师应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学的拓展性,不仅实现地理知识由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有效拓展,还实现地理知识的跨区域性拓展,以此提升高中生的认知效果。因此,教师应以教学智慧点拨高中生的拓展思维,引导高中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速积累,实现高中生主体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高中生利用物理知识探究“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隐含的秘密。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高中生能够亲眼看到太阳光中的热量使某个区域内的空气受热偏多,而使该区域内的空气发生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随即上升,致使该区域内的空气压强变小,进而导致其他地区的空气向该区域流动,形成风。因此,教师的形象展示能够帮助高中生进行简易认知与拓展探究,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帮助高中生掌握地理知识。

(三)提升地理教学的创新性

教师应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学的创新性与先进性,尤其是要采用电化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展示地理知识,降低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效提升高中生认知的趣味性、形象性与简易性,助力高中生高效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提升地理教学的创新性,为高中生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实现高效认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的教学中,我国拥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空中运输、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丰富多彩的运输方式自然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高中生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交通运输方式,帮助高中生立足具体环境科学认识该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方式。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获得直观、具体、真实的环境信息与感官刺激,自然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理由。

(四)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应立足新高考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为高中生提供趣味诱因,还要为高中生提供科技化教学设备,更要推动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借助集体智慧实现高中生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师要贯彻执行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努力开发高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助力地理教学的提质增效。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高中生认识到农业生产不会凭空存在,而要受周围的土壤条件与消费需求影响。如城市周围的土地必然会倾向于“菜篮子工程”,以发挥临近城市、便于运输、快速送达的地理优势,而且城市人的果蔬消费偏好将会直接决定“菜篮子工程”的具体种植内容以及农业生产的具体活动方向。因此,高中生立足农业生产与大众生活之间的关系科学考量“农业的区位选择”,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剖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综上所述,新高考理念是教师筹备地理教学、规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与活动标准,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指路明灯。因此,教师应立足新高考理念,深度考量地理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通过提升地理教学的生活性、拓展性、创新性以及实效性而付诸实施,努力推动地理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拓展、科学创新,助力高中生快乐认知、友好合作、大胆探究、亲密交流以及互助成长。

作者:高腾宇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篇2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于重视课本知识传授,所以,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圈画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这就导致有些高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偏离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初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相融合,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就是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带给学生更大的心灵冲击以及震撼,加强学生对于人与自然的认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白荒漠化的严重威胁以及我国荒漠化的严重情况,笔者搜集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并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于我国土地荒漠化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明白了土地荒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也达到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

二、合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会利用地图或图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各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变化,让学生根据图表信息以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让人们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事物,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为了能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高效进行讨论和交流,每堂课上笔者都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论题,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例如,在教学《人口》时,我会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人口的增加是坏事还是好事?经过辩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培养综合思维很有帮助。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顺利进行。

作者:马清吉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铝学校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改观念深入人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翻转课堂下应用新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改善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顺应课程改革进程,在教学设计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

一、翻转课堂教学概述

翻转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不同于教师独立完成课堂授课、学生课后自己内化课堂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注重课堂授课的方式,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同时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改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和技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积极促进学生在有效的平台上良好地沟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翻转课堂设计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受到师生热烈欢迎,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也需要充分将知识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结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个性,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

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是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基础,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科特质,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在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展,做好教学任务安排,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热爱和兴趣。如在自学质疑和活动释疑环节中,教师应该明确不同教学形式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充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将自学质疑这一教学环节放在活动释疑的环节前,做好前后衔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就需要做好教学设计的准备和检查工作,确保整个教学设计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如在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课的设计安排时,教师首先需要设计教学方案,明确这一课时在整个高中地理中的意义,明确其价值,根据其意义和作用做好相关的安排。整体审视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情况,然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不同的组有不同的讨论题目,然后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汇报讨论的内容,教师再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小组如何分组、讨论时长、讨论的主题、汇报的主题等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积极的筹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对学生进行引导、讲解,在确保知识传达的同时注重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的优势

充分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的作用也是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重要教学设计方案。微课是新时代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将图片、视频、文字、音频等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能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让微课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活力源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并不是整节课都为学生提供视频,也需要警惕陷入这个误区,在微课教学中,微是重点,微的形式也较为重要,在制作视频时需要控制微的度,做到更具针对性、目的性。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过长的教学时间会让人产生疲累的感觉,人的注意力一般在45分钟左右,因此,在制作微视频时需要将时长控制在5~12分钟,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微课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丰富化,将微课渗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堂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在课前,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前做相关的了解和准备,同时,教师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水平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把视频播放给学生,并且将问题置入视频中,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由自主产生疑问,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或者综合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相关的网站上进行资料收集,进行知识的拓展,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后,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加深巩固学生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课后复习的微视频,让学生查漏补缺或者巩固练习。还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此外,教师发挥学生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了解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营造活跃互动的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中,当今了解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在授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口、耳、鼻各种感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活跃课堂氛围。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活跃课堂,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将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演绎出来,之后请学生上台进行知识点的标注和认识,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解释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让学生在课下做好积极的准备,如PPT制作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制作和展示,在课堂上将小组的成果分享在电子白板中,为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既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有效实现课堂翻转教学。

(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尤其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能力是尤为重要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兴趣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学生提供探讨的知识点,设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小组成员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教师应控制小组人数,让小组成员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接着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旁仔细观摩、认真倾听,若发现小组讨论存在问题,教师要进行适时调拨和引导,让小组顺利讨论。在课堂讨论后,也需要让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全班再进行一次讨论,实现翻转课堂。如在“能源资源的开发”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能源资源开发的原因、可行性、开发方式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解决疑问,探讨出具体的方案和内容,树立正确的知识框架。

(五)拓展课堂的信息渠道

翻转课堂的形式并不单纯只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等,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地理是和生活紧密关联的一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和书本中地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可完全依赖教材,而应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课本的知识内容和生活密切关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分享,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分享,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就分享进行讨论。

三、结语

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突破

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文科教学中的难点,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难点的查找和教学突破,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高中地理教学的所有内容,实现更加全面和系统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也通过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重点难点突破办法:

一、疏通思路

任何一科教学教师都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要层层剥皮,步步深入,以严密的逻辑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学习中,有了清晰的思路才能实现轻松学习,避免理解混乱,知识零散,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案例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类型的确定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一内容安排在高中《地理》(必修1)这节课的内容中,气候类型的确定是其他相关地理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在各类考试中,关于气候类型的题目层出不穷,学生碰到这样的题目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很难准确地认识和做出判断,在这类题型中,最常见到的便是气温、降水量等指标对气候类型进行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实际,通过气候降水柱状与气温曲线图,根据气温变化认识南北半球,认识热量带,运用题目提供的降水量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以气温变化月份判断南北半球,以温度变化定热量带,以降水量定气候类型的办法,这样做学生思路就比较清晰,在教学中也容易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化整为零

面对较难的问题是教师可以将难懂的问题进行切割与划分,让一个大问题变成一个个小问题,学生再从小问题出发,先弄懂其中一些小问题,然后一个个逐渐解决所有小问题,积小成大,最终理解大的问题和知识点,这样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学习过程也顺畅自然,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阅读、小的地理概念的理解,大的有地理规律的认识和地理原理的掌握等等都可以运用这一“化整为零”的方法解决。教学案例2: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安排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中,风的形成原理便是教学难点之一。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了解大气水平流动的各种力认识风形成的原理,我们可以尝试设置这样一些问题: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气压梯度,气压梯度与水平气压梯度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风向的判断,风力的判断。风有哪些作用力,还有是不是所有风都受到这些作用力的影响。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从不同层次逐渐让学校了解风形成的原理,当以上三个问题解决时,学生对于风的形成原理便有了清楚地了解和认识.

三、搭桥铺路

在地理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知识存在的学习起来较难或者学生感觉有些知识断层,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做一些铺垫工作,降低学生认识的“坡度”,帮助学生对难点进行认识。教学案例3:“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在高中地理课本教学中的教学难点之一,安排在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关于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降低教学难度,减小认识“坡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该节内容。探究一:让学生自己画出“洋流分布模式图”,并仔细观察,标出南北半球海洋洋流分布的状况,可以使用数字标示,通过画图和标示,让学生对海洋洋流的分布有个比较清晰的印象。探究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和归纳各海区洋流规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探究四:让学生在自己所画图上标示出寒流和暖流,认识清楚洋流规律,最后把自己的图与课本示图进行比较并对自己的图加以补充,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记住并理解洋流的分布与海洋运动。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这些课堂研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积极认识地理知识,了解洋流的规律,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积极引导,为他们的学习多做一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尽可能实现学生热爱学习,高效学习。

四、直观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示意图或者地图,在教学中利用好这些图,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和认知地理教学的内容,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利用互联网资料,多给学生进行示意图的演示,比如在地理教学中黄赤交角、太阳直射、四季变化、月相交替、洋流分布、地月关系等等都可以运用直观图形来实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教师要耐心地教会学生学会读图,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会读图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教学挂图或者多媒体教学模型等等,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教学模式中学会地理知识,掌握教学难点。

五、联系生活

第3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和推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国地理信息技术随着发展不断更新和升级。地理信息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次,本文对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

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是,信息技术还没有实现在高中阶段很好的融合。现今,大部分的院校传授的地理信息技术称不上是领先的教法,只能是说运用了数字传输的形式,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所以,这样的技术是存在缺陷的。面对这些问题,下文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其应用价值

(一)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规律

信息技术一来能够被看作是一种规律,如: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均由动态的形式被呈现在学生面前。另外,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也能将地理现象表现的特性,以及其内部的规律变化很好地展示出来。其中包含着时空等三维知识。便于学生形成立体思维去分析地理知识的习惯,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整体架构。

(二)地理重难点轻松掌握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科并不是十分具体。因此它学习起来并不是很好理解。其要求学生们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那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这也决定了他们在课上吸收知识的程度,倘若其完全依赖教师所讲的教材中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而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很好地展现出来,紧跟教学的步骤,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具紧密联系

实践证明,观察和倾听两种形式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们得到高效的知识获取率,并且其效果要超过单纯听讲的效率的十倍以上。因而,在教学中“看”与“听”相结合,课堂效率也会成倍增加。针对高中生,自己在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完善自己的听讲过程。并且反复打下知识的烙印。所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务必要结合多种刺激方式,即视听结合,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看”和“听”效果。在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时。如,在汶川地震之后,讲授地震发生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们结合相关的课本知识,将地形的内容展示出来。进行震中,震中距和深度的知识的导学。那样,多媒体与传统教具的结合,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地震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建立地理教学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平台

让高中地理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更有效的办法还有,各个学校可以创建自己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立足于该系统,经由电脑系统和网络信息技术,将电脑与外设连接起来,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将各种资源更加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现有各种资源的很好的融合,在互联网平台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形成信息知识体系的网络,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更方便的条件。

(三)提高教师地理信息技术水平

伴随新课改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新世纪的校园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也一定要建立起将学习贯穿始终的理念,依据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更新教法,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实现信息技术的无缝链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更加多彩的教学情境。

(三)加强信息实验环境建设

通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也有了更好的结合。从现阶段的实际教学发展来看,大部分高中都在逐步开展和建设网络课堂,部分学校已基本完成网络课堂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我们要使网络课堂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地理教学。首先,学校可以将相关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复制到学校的电脑上,方便学生以后使用。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实验室中,不断更新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软件,完善系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老师讲的城市空间结构,利用地理实验室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多媒体解释城市布局,并通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让他们专注于城市布局的研究,通过分析一个城市,或是在另外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学生对它将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地理研究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独立地思考,以便于他们的地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学使得高中生学习该学科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已经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关注,所以,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不断改进和发展学生们的能力,全面提升其教育教学的水平,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该教学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喜生.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21(36):46.

[2]陈淑云.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3(14):111-111.

[3]徐尤滨.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5(4):242-242.

[4]江胜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27(12):37-37.

作者:黄良超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浅淡

摘要:地理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教师在教学时忽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背景,谈论教学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原因,高考考试的要求和学生答题失分情况都说明培养学生这项能力势在必行,对此,提出两点教学策略,力求改善当下学生的现状。

关键词:高中阶段;地理教学;逻辑思维

引言

在地理学习中,很多人认为其属于记忆性学科,只要将相关知识记住即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此亦是如此,不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随着教改的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教学已经行不通了,况且考试中逻辑性试题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基于这一状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刻不容缓,教师应当予以重视。

一、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原因

(一)高考逻辑性试题比重增强

高考试题中不仅仅对基础知识进行考察,同时还包含逻辑推理题,这种题目需要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结合题目信息得出答案,这需要对基础知识充分掌握,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况且,考纲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高考中的试题大多创新性较强,只有学生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答好试卷。而且,近几年的试卷中,这类试题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可见学生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仅仅靠记忆基础知识是行不通的。

(二)学生普遍逻辑性题目失分严重

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得分率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在一些逻辑思维较强的题目失分严重,基础知识性题目普遍得分较高,这一现象不是题目太难导致的,其恰恰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薄弱。比如,学生在解答一些题目时,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孤立,逻辑性不强;还有学生在解答时表述意思正确,但表述过于繁琐复杂,没有将专业术语运用到位;有的甚至对简单的地理方位模糊不清,仅仅了解记忆性的基础知识。这一系列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生地理思维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差的现状。

二、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合理安排授课目前的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总结性的知识点,教材中的案例材料简洁明了,实践活动不具备可行性,最重要的是这些内容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更具逻辑性的授课顺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连接性,不必完全依赖教材给出的编排顺序进行授课。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其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知,同时,在授课方面对言语表达做出适当改变,通过灵活语言表达将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加强板块之间的逻辑性,设计出一种切合实际逻辑性强的授课顺序和方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1]。教师应秉持依据教材而非依赖教材。以山地区域的交通运输影响因素这部分为例,依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使学生学习这部分的知识,但逻辑性存在欠缺,教材在这部分直接介绍影响因素山地地形复杂,交通建设成本高,而且修建较为困难,概括性强,但缺失了逻辑性,可对其做适当的调整,比如,首先,介绍地形地势的影响,接着以图片形式将其与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直接进行对比,最后,引入现代科技的应用为山地区域交通带来的影响,这样教学逻辑性较强。

(二)优化传统授课方式,突显学生主体

在教学期间,应加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识,在脑海中形成这种概念体系,这样可以为其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识,培养其正确的地理思维,使其在理解地理方面的知识时更容易。此外,抽象知识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但同时也是重点,难就难在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这是绝大多数学生不具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尽量结合实际,在备课时搜寻丰富的材料,将其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感受,教师则转化为一个引导者,适时点拨,适度引导,必要时进行讲解。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探索,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协助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用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还能够对其语言能力起到强化作用[2]。事实上,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逻辑推理都是基于图像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关注图像的讲解分析。比如,最常见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绘画这种导图,并选出典型导图进行讲解,这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十分有效。以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将引起荒漠化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这部分的各种因素绘画出来,这一绘画的过程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而且,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十分强,绘画的导图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理解这部分的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意识到传统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当下的教育环境,随着试题的比重发生变化,仅凭基础知识无法满足考试需求,必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以及教学的方式的改变着手,将教材内容以更加逻辑化的形式编排,并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城市地理,2016(12).

[2]赵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J].文理导航,2016(8).

作者:王力龙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一中

第三篇: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教师们越来越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为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们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对待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堂反馈、教学测评以及课外延伸,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笔者将要与大家进行探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探索实践

引言:

分层教学是高中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合理地将分层教学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理的教学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构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其学习成绩。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分层教学这一主体内容,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进行详细地阐述,希望以下建议可以对相关教育者有所裨益。

一、基本概述

分层教学法通常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将其合理地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再针对性地对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分层教学应用

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可以先对学生们进行地理知识水平的测评,并且根据测评结果将学生们分为三个组别,分别是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学生学习能力高、积极性强、地理学科基础扎实,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积极性较强,基础一般,C组学生学习能力低、积极性弱、基础差。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水平来制定最适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目标范围之内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教师在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A组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内容知识点的基础进一步查询课外资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B组学生应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C组学生应理解和掌握课本中基础知识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秉承着循序简介的基本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的目标,增加其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性[1]。

(二)教学策略分层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对教学策略进行分层:对A组学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他课外延伸问题;对B组学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对课程内容难点的点拨;对C组学生的教学重点在于详细地讲解该课程内容中的基础知识点。

(三)课堂反馈分层

课堂反馈不仅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措施,对于课堂反馈练习题目的选择,教师也可以进行针对性地选择。例如,教师在讲解《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对课堂反馈进行分层:A组学生的课堂反馈练习以综合题为主,如不同国家内商品谷物农业存在的异同点等;B组学生的课堂反馈练习以提高题为主,如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因素等;C组学生的课堂反馈练习以基础题为主,如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分辨等。

(四)教学测评分层

定期地对学生们进行课程内容的测评不仅可以暴露学生们在特定时期内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明确各层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2]。例如,教师在讲解《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对教学测评进行分层:A组学生的测评内容主要以对课本知识点的深入思考为主;B组学生的测评内容主要以对课本知识点的熟练运用为主;C组学生的测评内容主要以课本上知识点的熟练记忆为主。

(五)课外延伸分层

为了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们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地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课外延伸,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对教课外延伸进行分层:A组学生可以多了解一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书籍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B组学生可以观看一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纪录片,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C组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一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新闻资讯来进行课外延伸,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

三、结束语

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一般对于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这种统一性教学的弊端在于无法满足高水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让低水平学生很难跟紧教学的进度,长此以往会使得整体教学效率偏低,严重影响学生们对待地理学科的积极性。而分层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教学情况,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在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学习的最高效率,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马云飞.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J].名师在线,2016(09):34-36.

第4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摘要】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真正需要的是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并非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的教学应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创设;有效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借助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出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可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构建教学情境时,教师可利用生活事件、示范演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效率也更高。

(一)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生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快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情境创设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创设恰到好处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知识应用能力[1]。教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的时候,教师可设计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情境:“沿着长江一路从上游游玩至长江入海口,你会看到哪些地貌呢?这些地貌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长江是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即刻被教师的问题吸引,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极高。

(二)情境创设能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如果依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感到地理学习枯燥无味,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感染,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境教学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认知和情感相互融合,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个人感情也能得到升华。这样不仅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互补,同时又让智商与情商默契配合;既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将情境教学融入高中地理课堂,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活跃,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地理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课堂教学变得真实而具有代入感,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脑海中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之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前准备的,因此,情境创设的效果非常好,在辅助教师地理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搜集相关地理知识,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例如,讲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五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运用视频为学生展示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相关新闻图片,展示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异常表现以及地震给这一地区造成的严重灾害。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其学习兴趣更浓,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运用课堂活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材中含有许多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教师可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并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讨论,进而提高合作探究能力[4]。例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此章节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从教材内部或者通过网络搜索,找到最近几年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等数据,带领学生分小组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饼状图等方式呈现这些数据,并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在这个生动、具体并且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全面了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兴趣。此时,教师要把设置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设计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挑战性以及真实性,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情境中的提问不一定非要得出所谓的固定答案,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例如,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外部条件变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逐步变暖,人类的经济活动以及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同时,这一热点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创设此课的问题情境时,教师可逐层深入地提出相关问题,先让学生找出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而指导学生依据文献、图表等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造成哪些影响。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全球变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哪些影响呢?你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影响?”同时,通过介绍马尔代夫目前的平均海拔只有一米,面临随时被海水淹没的危险,当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以及太平洋海域中许多珊瑚死亡等现象的频繁出现,表明气候在逐渐变暖,以丰富的实际事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全球变暖后给自然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一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慢慢融化。二是温度升高,海洋本身的热膨胀所致。

(四)运用地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从内容角度来说,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种,能全面反映区域整体特征的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着重反映某一地理要素分布或者某一主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种地图。其中自然地图又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等,人文地图则包括工业、农业、人口和交通等,这些地图描绘了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正确选择地图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选取的地图要图名清晰、经纬分明。图例中点、线、面事物的分类标注,使地图条理有序地呈现地理事物,便于学生准确全面地提取信息,快速空间定位,准确描述地理事象或者要素的空间分布,结合图例给出的要素分析区域空间,并能通过比较要素在区域上的差异,进而得出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地理事象或者要素分布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先给出地理事象或要素的分布图,并将焦点放在几个不同的区域,再将影响这一地理事象分布的各个要素的专题地图运用箭头的方式指向主图,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这一地理事象分布的因素,探究这一地理事象在这几个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这样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给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对各种地理要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中国自然带分布图展示出来,再分别出示中国气候、植被以及土壤类型图,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和各地的自然景观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能从气候以及土壤条件的角度分析自然带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五)运用生活化情境创设,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不少高中地理知识,特别是地理概念等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的情境构建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最实用,也是最容易创设的一种。天上的云、地上的雨,均是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与生活有关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昼夜交替现象,因时间差异出现的地球自转和四季更替等现象,帮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知识。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优化课堂导入设计,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如,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中工业、农业布局形成和交通布局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周边的地铁轨道设置情况,分析所在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布局,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其学以致用。

(六)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心理

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的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探究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究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从而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例如,讲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热情,教师可借助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首先,教师可介绍《三国演义》中“火烧上方谷”的故事:诸葛亮第六次讨伐魏国时,在渭水和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利用连环计将司马懿诱入上方谷,同时点燃在上方谷准备好的柴草,使魏军损失惨重。司马懿父子被火海包围,无处藏身,危在旦夕。此时,天降大雨,大火熄灭,司马懿及其大军逃脱。有趣的故事激发出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教师引入问题:使司马懿父子获救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那么,这场大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热水和冰块上方的空气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运动的原因,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这样的探究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之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地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标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想象,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高中地理情境创设中,教师应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开展问题式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使地理知识学习变得简单、轻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朱言言

高中地理教学篇2

高中地理是一门偏理科性质的学科,因此对文科生而言会存在难度。另外,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低,不愿意主动学习地理。教师要关注这种现象,并对教学计划做出改变。创设情境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效果。笔者在本文将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实践意义展开具体探讨。

一、借助不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热衷于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练习和背诵以巩固所学知识,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能否将教学计划完成,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育与锻炼。所以,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由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气候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对当日天气进行描述,由此总结当地的气候特点。另外,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地区的天气情况,并总结气候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气候,由此引入当堂课的主题———气候。可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地理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二、借助形象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形象化的问题,从而改善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知识的情况。高中地理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因此对于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完全领会其含义。因此,教师应当采用一些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我国地形的内容时,通过一些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形存在怎样的特点、其在我国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在立体的模型中全面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并加深印象。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答案,从而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学生偶然发现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不同于教材上的描述,便向教师求证。此时,教师要反问学生是否知道原因,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出于自己的疑问,更为积极地查阅资料,由此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与当日所学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设计一些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大城市内部空间的情形,并提出如“家乡城市的空间结构具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时代不断发展,多媒体已成了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具有体验感的教学情境,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其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同时,可以培育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总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中的有些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使其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有效平台。

作者:索未然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篇3

教学中的思维侧重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对各类知识信息进行接收转化、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完成内部认知更新过程的思想活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不局限于基于课程知识的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在此基础上,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多元化思维的延伸、反思、创造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高阶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情境

处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学习偏好与个性心理,所以,在其思维活跃性与课程学习兴趣关联性较强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多元化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框架中有效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将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元素,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融入情境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情境内容的引导下,可自发调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地理知识储备,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从整体地理知识层面出发,整理归纳课程内容,并形成新的内部认知,在锻炼高阶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优化课程学习活动形式

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不局限于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完成各项课堂学习任务的特定学习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机制不利于教师开展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要求,通过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思维延伸途径,达成相应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堂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先自主探究,后进行汇报,由教师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相较于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该教学活动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延伸空间,使其在自身地理思维的驱使下,选择适当的地理资料,完善小组学习内容,有效提升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灵活运用课堂问题

第5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教师身上。当然,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在教学中渗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关注。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着莫大的关联。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实际上,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质量的提高,绝不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能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就会想方设法寻求进步。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在教学中灌输的是应试教育理念,一切教学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实际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强制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显得那么的按部就班和毫无理由。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那些在某一学科上取得优异表现的学生往往对这门学科怀有兴趣,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言。学生学习是需要动力的,以往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强制,或者是考试成绩带来的压力。我们认为,这些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从长远角度看,并不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反,兴趣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动力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能够主动地求知和探索。尤其对于高中地理这样的学科,在兴趣的激发下学习是无比重要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我们认为,有三个必要措施必须采取。第一,教师转变观念。教师要深刻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切不可再以应试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这一点尤为关键,因为只有教师的理念转变过来,才会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选择上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采取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对高中地理的接受程度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得学生对地理感觉枯燥,也不能涵盖所有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提问,而是平铺直叙地进行授课,从头讲到尾。第二问题是,虽然有一些教师也会进行提问,不过问题只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思考。可见,提问俨然不能发挥使学生思考的效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把握提问的作用,创设一些有思考空间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如何才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呢?实际上,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这个能力,因为所谓创造性的问题有的时候只是在普通问题的基础上稍微提高那么一点而已。举例而言,教师在讲授地轴和黄道面夹角这部分知识时,不要直接就问二者的夹角是多少,这是很基础的,应该在此基础上问,如果二者的夹角变大或者变小,会对太阳直射有什么影响。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去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深化理解的过程。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问题能否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发散性的问题能让学生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而从多个维度阐释自己的思考。我们认为一个有着发散性答案的问题是有利于开展教学的,因为这种问题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开动脑筋。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等温线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

三、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仍然摆脱不了教师不断授课的教学模式。从对多名学生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自习时间,因为自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消化知识、提升能力的阶段。而实际中,我们的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自习的机会,相反,很多教师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在于“教”而不是在于“学”。我们很早就知道一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送“鱼”,而更应该教会学生“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独立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即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渔”是不是真的已经内化为自己能力。总而言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要将学生的“学”摆在教师的“教”之前。教师提倡学生自主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涵盖的知识是丰富的,既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既涉及星空,也涉及大地,以此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地理知识对于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课余时间对地理进行摸索和探究。比如,教师在讲授生态环境和治理措施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并且告诉学生们在学习哪些地理知识的时候,适合用实地考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时静.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