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海洋产业发展前景

第1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海洋旅游;大连;可持续

一、大连发展海洋旅游的概况

大连作为沿海城市,三面环海,拥有长达约2211公里的海岸线和170个大小岛屿,具有我国内陆城市无法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南部地区的棒棰岛、老虎滩、付家庄、黑石礁一线海岸,经地壳变迁和海水冲刷,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海蚀地貌,人文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大连市在其海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以阳光、沙滩、海水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海滨景观,开展了多项的海上游玩项目。已开发的海水浴场有60多处,海水浴场海岸线约为111.7公里,占辽宁省70%左右。大连先后被评为浪漫之都、部级卫生城市、部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满足了游客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来大连的游客大多数都是为“海”而来,围绕“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因此海洋旅游在大连占据了绝对的市场,海洋旅游已成为大连旅游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大连游客数量不断增长,三星、四星、五星级酒店也由5年前的30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但是,随着海洋旅游的兴盛,大连的海洋旅游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海水污染,鱼类稀少,环境破坏等。为了使大连海洋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大连市要对独特的海洋旅游资源的进行研究,要兼顾经济和环境因素,塑造大连优美的海洋旅游文化。

二、大连发展海洋旅游的优势

(一)独特的海洋资源

大连是全国著名的滨海城市,有发展海洋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大连三面环海,一面环山,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滨风光是大连旅游资源的主体,海滩、沙景、山、岛、礁、路等精巧组合,浑然一体,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滨海旅游奇景,如温柔四射的滨海路、美丽迷人的星海广场、多姿多彩的海之韵广场等。大连的滨海景区多达100余处,景观奇特、精品荟萃。大连地处北温带,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因此海洋生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味道鲜美,大连的海产品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美誉,在国际市场中也具有很大的认可度。凭借丰富、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大连的海洋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环境

大连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和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大连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大连的城市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十分优越,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和舒适怡人的气候,使得许多珍稀动植物都在大连这块宝地上安家繁衍,因此大连的海洋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大连市的交通运输设施完善,各种交通工具齐全,已经形成了海陆空相互协调的运输体系,是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交通枢纽。大连的环境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且大连是中国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城市,用于发展服务外包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备。此外大连在旅游景点建设上,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各个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连市的交通、邮电通讯、水、电、气、路等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完善,保证了大连市人民群众和游客的需要。优美的城市环境、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使大连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四)较高城市美誉度,客源市场广阔

近年来,大连市的旅游业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大连的旅游品牌脱颖而出。大连在注重城市品牌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在充分考虑历史文脉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浪漫之都”旅游形象。大连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大连的旅游业,例如,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的槐花节、大连国际啤酒节、樱花节、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大连国际海鲜节、北海渔民节等。大连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一睹大连的风采。大连因此享有极高的城市美誉度,在国际上也是小有名气的旅游热点城市。

三、大连发展海洋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海洋旅游,使得大连不断开发更多的海洋旅游资源。盲目的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过度的索取严重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平衡。一些自私破坏的行为在大连屡见不鲜,不仅打破了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在一些海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污染,比如渤海主要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濒临绝迹。近几年大连海滨周围重工业及排放的气体和和液体都对海洋水资源造成了恶劣的污染。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大连的许多海洋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不顾景区的承载能力,使得带来的环境污染远远大于收益。旅游人数的增多也产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给景区的环保带来了问题。大连丰富的沿海湿地面积,在最近几年间急剧减少,大连独具的珍稀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和流失。

(二)旅游产品趋于大众化,没有特色

近年来随着诸多沿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大连海洋旅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连海洋旅游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其他同类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目前大连已开发的海洋旅游产品中,“海上看大连”专项旅游是大连最为知名的旅游品牌,它主要包括“看海景、购海产、品海味、游海水、娱海乐、行海路” ,但这样的旅游产品还略显粗糙,其开发更多是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仅能满足大众观光旅游的需要,却无法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和充满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与其他同类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这不符合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要求。

(三)海洋文化内涵不够丰富,缺乏深度挖掘

依山傍海的地理条件赋予了大连天然的海滨特征和浓厚的海洋文化。从目前开发的程度来看,大连有鲜明的海滨特征,但并没有将海洋文化充分渗透到各处海滨景观中。与海相关的景点比比皆是,但规模不大,海洋文化内涵也不够深厚。人们可以欣赏到海的浩瀚、浪的磅礴、滩的宽广,山与海交趣生辉的神韵。然而获得的只是短暂的视觉冲击感,对海洋文化知识的获取和思考等教育功能比较薄弱。大连的地区文化开放性与接纳度十分显著,同时大连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与海洋文化底蕴可是大连的地区文化缺乏本土精神与创新意识。

(四)旅游淡旺季市场差别明显

大连海洋旅游存在着淡旺季问题。旺季主要集中在5到10月,此时海洋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淡季主要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缺乏等原因,游客数量与旺季出现较大的反差。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大连尽管与东北其他城市相比,大连的海洋性气候更为明显,天气温和,但海风强劲,冬季较为漫长,因此大连海洋旅游的淡季比较为单调,发展较为迟缓。

五、对策

(一)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

大连发展海洋旅游的同事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努力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达到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利用宣传教育与媒体效应来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合理开发海洋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连市要想使海洋旅游能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开展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就破坏海洋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展对生态系统的监控,加强中带渔场的保护,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景区内的游客数量,采取多种手段和必要的修复措施,逐步恢复已受损或者遭严重破坏的渤海海域以及大连湾等南海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

(二)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

必须加大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以新、奇、特来吸引游客,满足现代旅游者追求新鲜和刺激的需求。应充分挖掘大连海洋的文化内涵,设计开发具有特色化,富有文化意蕴的海洋旅游产品,推出能体现大连特色的一系列精品海洋旅游项目,不仅要能够满足内陆游客对海洋旅游产品的观光需要,还要能够在与国内其他滨海城市旅游产品的对比中显现出大连的特色和优势,提高旅游产品的层次,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创造可供游客亲身参与的场所和道具,使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大连渔民曾经有过的生活和场景。凭借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大连可以开发观赏捕鱼、驾驶渔船、休闲垂钓、品尝海鲜、参加捕鱼活动、学习养殖技术等丰富多彩而又颇具特色的海洋渔业旅游产品。

(三)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与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创新步伐

大力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打造强势海洋产业。随着大连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开展海洋高科技产业专线旅游,相信这必将成为大连海洋旅游的又一亮点。大连海洋旅游必须进一步丰富海洋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味,使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海洋文化,增加海洋服务设施、游乐设施的科技含量,给游客以全新的体验。可考虑在极地海洋动物馆或圣亚海洋世界增设海洋科技馆、海洋历史馆、船只模型展示厅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海洋科普知识。设置更多游客可参与互动环节,并以特色海洋旅游纪念品为奖品。深入挖掘特色,创新海洋理念,创造鲜活的海洋文化氛围。在海洋旅游开发中,除了注重传统的海滨观光,还应结合海洋渔业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丰富海洋旅游产品的层次和内容。

(四)大力开展冬季旅游,改善淡季旅游局面

根据大连旅游资源禀赋,可以大力推广冬季旅游。大连有天然的地热温泉,40余家温泉疗养院,并建有辽南最大、设备最全的滑雪场;大连又是冬泳爱好者的集中营,每年可以举办国际冬泳节,吸引国内外众多游泳运动爱好者。大连拥有繁华的商业区,“冬季购物到大连”的口号已经叫响,大连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应运用多种媒体宣传方式,向国内外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吉新,谢春山,大连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A]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06.8

第2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海洋主题公园;发展阶段;空间分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marine theme park has rapidly developed. The paper think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theme park should go with the times, constantly carried out concept innovation and orient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d capabilitie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rine theme park by exploring spatial and location distribution of marine theme par from the macro-and micro-perspective, and summarizing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micro-layout, land us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west would become a key investment areas.

Key words:marine theme park; stages of develop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第一轮高潮后,又进入新一轮投资高潮。各地对主题公园的盲目开发与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造成大量的资金与土地浪费。海洋主题公园因其投资巨大、资金回收快而成为旅游产业的投资亮点,是主题公园类型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海洋主题公园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1月大约有70-80个,布局已覆盖20多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2006年在沈阳市周边同时建起沈阳海洋世界、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两家海洋公园。有些省份中一座城市就建设2-3个海洋公园,如青岛、大连、秦皇岛等,仅北京就有6个。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与微观布局到底有哪些特点?有没有规律可循?它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又是怎样?有何经验及教训可资借鉴?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海洋主题公园这种单一类型主题公园的研究却相当有限。据笔者搜索,只有对其发展概况(李原,1995)[1]、发展阶段及特征(刘庆余等,2007)[2]、时空分析与影响因素(张立明,2007)[3]等方面的研究,其它的大多是零散新闻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微观布局及发展趋势,初步总结海洋主题公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已经建设运营及拟建的海洋主题公园提供借鉴。

一、 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

笔者通过网络、书籍、期刊及实地考察等渠道,共搜集了69家国内海洋主题公园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国内海洋主题公园建设的时间跨度及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发展的萌芽时期,共有6家,占总数的9%,属于第一代水族馆(从名称上来看,水族馆已演变为今天的海洋公园或海洋主题公园)。这一时期的水族馆是博物馆式的,以海洋水产研究机构为主,将各种鱼类放养在玻璃水箱、橱窗式水池中展示,或者让游客参观药水瓶内的鱼类标本。由于水箱容量有限,鱼类品种单一,容易使游客感到枯燥乏味,不能与游客产生互动。这种单体水族馆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目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都已经关闭或者改造升级,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典型代表有青岛水族馆(1932)、北海水族馆(1978)等。

(二)盲目扩张时期(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是海洋公园发展的盲目扩张时期,建设的海洋公园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共有36家,占总数的52%,属于第二代水族馆。这时海洋公园的主体内容更加丰富,放养鱼类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增加了海洋动物的表演内容,注重珍稀水族的饲养、观赏和研究。海洋公园以水族馆为核心,兼有海底隧道、景观园林、海兽表演场、游乐园等,有的还配置酒吧、商店、餐饮等辅助设施。尽管国际上海洋公园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国内大多数海洋公园并没有紧跟国际潮流。水族馆主要是单体建筑,缺乏附属娱乐项目,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游览时间较短。目前,除了少数经营比较好的以外,其它的勉强经营或者干脆关闭。典型代表有昆明水族馆(1994)、青岛海豚表演馆(1995)、武汉新世界水族公园(1997)等。

(三)转型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国内海洋公园的转型创新时期,共有27家,占总数的39%,属于海洋主题公园发展的第三代。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对投资大、占地多的项目有所控制,海洋公园的建设速度放缓了许多。海洋公园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市场风险。国内旅游投资主体向集团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国外各大娱乐业集团纷纷抢占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国内海洋公园由于盈利模式落后,收入来源单一,娱乐活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重游率低,游览时间普遍太短(大约2-3小时),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综合收益等,致使海洋公园的建设进入转型创新时期。 转型创新时期的海洋公园,无论从经营理念、项目设置、主题定位,还是从盈利模式、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比以前先进了许多,投资更加理性。功能分区已比较明显,注重游客体验,游憩活动方式多样化,娱乐活动日渐丰富,有的本身就是著名景区的一部分。如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黄金海岸旅游线上。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在部级风景名胜区——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多数经营主体都将海洋公园作为一处独立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和娱乐中心来建设,并向主题(海洋、极地)旅游休闲社区转型,更加注重海洋公园的规模化、主题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其典型代表是香港海洋公园(1977)、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2001)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2006)等。  二、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

(一) 宏观空间分布

1.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

从宏观分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海洋主题公园的数量占绝对优势,有53个,占总数的70%。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旅游发展成熟以及人们的旅游需求旺盛有关。西部地区次之,17个,占17%。这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的人们渴望去西部探求异域风情以及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有关。中部地区最少,10个,占13%。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逐渐在提升,但是相对优势略显不足,旅游发展程度低就是佐证,同时在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中也反映出来。仔细观察,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梯度①,并不一致,但是与陆大道(1984)[4]提出的T字型发展战略,基本一致,分布在由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构成的“T”型地域的海洋公园约占总数的85%。

2.按各省级行政区划分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已遍布25个省市区,台湾地区最多8个,其次是山东7个、北京6个,浙江、河北、辽宁各5个,海南、湖北、广西各4个,江苏、上海、福建、重庆、陕西各3个,广东、河南各2个,其它的1个。同为经济发达省份的江苏、上海、广东却不如山东、浙江、辽宁多。海洋公园是投资巨大、占地很多的旅游项目,需要有广泛的市场来支撑,近距离重复建设会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目前有1处海洋公园,当然它的周边已分布有多家。香港30年来一直只有1家海洋公园,2006年被国际著名杂志“福布斯”评为“全球十大最受欢迎主题公园”,位列第七,全年入场人次超过500万。

3.按城市类型划分

我国海洋公园分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约占总数的90%,其中北京最多6个;20个省会城市中各有1个,占29%;在非省会城市中秦皇岛、青岛各3个,大连、三亚、北海各2个,其它的1个,共占39%;台湾8个、香港1个,澳门没有。总体来看,分布相对合理,海洋主题公园投资巨大、日常维持费用很高,需要有较强的区域经济实力作支撑,省会城市居民游憩需求旺盛,客流量大;非省会城市大多数有1个,秦皇岛、青岛、大连、三亚、北海属沿海发达旅游城市,能够支撑多个海洋公园的运转。

(二)微观区位布局

(1)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大多数是依托著名旅游区、风景区、度假区。如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黄金海岸旅游线上。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在部级风景名胜区——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台湾野柳海洋世界紧邻台湾野柳风景区。(2)还有不少是座落在动物园内。如南宁市海豚表演馆、广州海洋馆、石家庄海洋水族馆均位于所在地的动物园内。(3)还有很多坐落在大型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宫、儿童乐园等公益性游憩场所附近。如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位于北京工人体育馆人工湖地下,福州左海海底世界坐落于福州左海公园内。(4)有的是依托大型节事活动而建,如沈阳海洋世界位于沈阳棋盘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毗邻沈阳世博园(原沈阳市植物园,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场地)。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距离沈阳世博园也很近。总之,我国海洋公园的建设主要依托著名旅游区、风景区,或者位于动物园、植物园内,或者坐落在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宫、儿童乐园等公益性游憩场所附近,或者依托大型节事活动而建。

三、 结论与启示

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具有一般主题公园的共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个性。投资海洋公园,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必须充分掌握海洋公园的经营特点,并将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盈利模式、项目设置,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城市性质、居民消费水平等多重因素考虑在内。

(一)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念创新与定位转型

目前,我国海洋公园呈现出第二代、第三代共存的局面,它们均需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理念创新与定位转型。最新的海洋主题公园主要是以极地体验或海洋生物探秘或两者兼备为主题,休闲娱乐、商务会所、运动养生、人居环境、酒店、景观地产等综合配套,以时尚休闲、亲近海洋、珍爱生命、动态刺激等为理念,集科普教育、游乐、购物、休闲、文化演出等为一体的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其经营理念大多数为“旅游+景观地产”,主题定位向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转型,收入来源多元化,娱乐活动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不断推陈出新,实施品牌输出和区域网络扩张战略。海洋主题公园的开发应该由单一的项目开发向区域整体开发转变,即从单一的“海洋主题公园”过渡到“海洋主题公园+ 景观房地产”再过渡到“海洋主题公园+景观房地产+商业游憩区”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张立明,2007)[3]。

(二) 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东部最多,西部次之,中部最少,西部将成为重点投资区域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东部地区占全国的70%;西部地区次之,占17%;中部地区最少,占13%。海洋公园的集中度与经济发展梯度不相一致,与陆大道提出的T字型发展战略基本一致,分布在我国“T”型地域的约占总数的85%。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量最多,但是分布不平衡,这与各省对海洋公园的宏观调控有关。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近海岸特征,这表明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开发海洋主题公园具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同时,西部地区将成为下一步海洋公园投资的重点区域,如陕西省将建设西安欢乐谷海洋世界,大连海昌集团计划建设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昆明极地海洋世界、成都极地海洋世界、重庆加勒比海水公园等项目。

(三)海洋主题公园的微观区位布局主要依托著名旅游区、度假区或公益性游憩场所、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地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都将旅游业摆在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位置,对旅游投资均给予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甚至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配套。海洋主题公园选址于公益性景区内或者政府有意开发区域,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享受政策优惠。海洋主题公园有很多是依托著名旅游区、风景区、度假区而建。还有不少是座落在动物园内,如广州海洋馆、石家庄海洋水族馆均位于所在地的动物园内。还有很多坐落在大型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宫、儿童乐园等公益性游憩场所附近。也有的是依托大型节事活动而建,如沈阳海洋世界毗邻沈阳世博园等。

(四)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要有充足的客源市场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 要考虑选址在主要公路干道旁(保继刚,1997)[5]。新建的海洋公园一般在大城市市区或近郊,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距离中心城区大约10-20分钟车程之内。海洋公园占地面积很大,城市近郊用地限制相对较小,地价便宜,即便建在城市内部也主要是与公益性游憩场所合作,往往布局在游憩用地或其附近,这样可以在土地使用方面享受政策优惠,而且有良好的客源市场作保证。

(五) 海洋主题公园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享受性。国外主题公园普遍采取一种循环更新的模式,在运营期间不断进行投资,将收益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根据时代变化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每年补充、更新娱乐内容及设施,以保持对本地、本国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海洋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战略部署、景区战略和品牌经营三个方面。(1)战略部署:综合开发,全面收益,向“大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迈进。例如大连海昌集团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进行纵向和横向拓展,业务范围涉及旅游、休闲度假和景观房产。(2)景区战略:“旅游+景观房产”联动,创新经营模式。在这方面,深圳华侨城集团、杭州宋城集团正在走一条“旅游+地产”的新路,以旅游休闲和房地产为主业,从单一景区向多元化大型休闲社区发展。(3)品牌经营:实施品牌输出,完成区域扩张。我国主题公园的连锁品牌开始浮出水面,主题公园产业已经从零散发展阶段进入品牌、资源整合时代。如大连海昌集团通过控制优势旅游资源,实施资产整合,品牌输出和区域网络扩张,通过对上海、重庆、成都、武汉、昆明、杭州等地投资高达百亿的旅游地产项目的战略整合,形成海昌在中国旅游地产行业的著名品牌地位。

注释:

① 我国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梯度,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原.水族馆——海洋公园[J].航海,1995(2):42-43.

[2] 刘庆余.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63-66.

[3] 张立明.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时空分析与影响因素[J].旅游学刊,2007,22(4):67-72.

第3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海洋文化方面,赵一平等认为:大连海洋文化所具有的“三开四味”特点,预示着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应有价值,以及海洋文化内涵丰富的海洋旅游将成为大连新世纪旅游的热点[2]。王雪莲等认为:以海洋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不断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是大连发展海洋旅游的生命线;突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推出多元化海洋旅游活动,树立多品牌海洋主题形象是大连海洋旅游发展的重点[3]。张淑香等认为:科学构建特色海洋旅游文化,让文明发达的“值得向世界推荐的城市—浪漫之都”大连,在推进全域城市化新发展、新跨越的同时,辐射辽宁、引领全国乃至东北亚海洋旅游文化群的发展[4]。张韶华等认为:大连要全面推进海洋的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品牌,努力提高海洋文化的层次,带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5]。生态旅游文化方面,谢春山认为:若在传统的海滨风光旅游项目之外,将海岛的自然风光和丰美的渔业资源结合起来,开发、创意出一些自然、原始、参与性强的专项旅游项目,这种极具吸引力的休闲娱乐式的旅游方式,即突出了大海的特色,又符合“生态旅游”的潮流,应是大连形成海洋文化游的一个方向[6]。纪国明认为:大连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形成“大连市区—旅顺口风景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庄河冰峪沟省级旅游度假区—南部海滨风景区—仙人洞自然保护区—长海县风景区—金龙寺森林公园—安波温泉”等生态旅游热点和黄金路线,并以旅游区为节点,构建旅游资源区域体系[7]。休闲渔业文化,宋玮等认为:大连的休闲渔业开发应注意挖掘渔家民俗文化、海洋渔业文化等内涵,组成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产品。从文化旅游的终极关怀角度和文化旅游兴趣的转换角度,实现休闲渔业产品的有效连接,从而构筑大连休闲渔业产品体系[8]。

大连市海洋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连市海洋旅游文化发展现状海滨自然景观文化大连东濒浩瀚的黄海,西临一望无垠的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倚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的腹地。大连海岸线全长1906km,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1)海水浴场。大连海域面积2.3万km2,海水资源丰富,宜建海水浴场的岸线111.7km。目前有星海公园、老虎滩、大小付家庄、棒槌岛、金石滩、黄金山、仙浴湾等60余个海水浴场,海滩宽阔平缓,海水清澈洁净,自然条件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大连海域分布有黄渤海分界线自然奇观。大连老铁山前的岬角是观看黄、渤两海分界的好地方,此处与山东蓬莱登洲头隔海相望,黄海和渤海在这里交汇,蓝色黄海和黄色的渤海水泾渭分明,形成一道清晰的界线,天然地划分出两个海域。(2)海岸地貌。大连沿海一带的海蚀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各种海蚀平台、海蚀桥、海蚀洞、海蚀崖等地貌形成了大量的奇异的礁石风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州区大李家镇朱家屯一带,长达10km的海岸形态各异的灰色礁石构成凝固的动物园奇观;金州区黄海沿岸的金石滩,这里有我国罕见而完整的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地貌和沉积岩石,丰富多彩的生物化石。连绵20km的海岸线浓缩了古生代距今3亿~6亿年的地质演化史,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滨海路景区的西北部有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的“莲花山”的地质构造奇观[9]。(3)自然保护区。大连市现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①部级自然保护区4个。包括:辽宁蛇岛老铁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蛇岛蝮蛇、铁山候鸟,保护区面积为14595hm2;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海滨喀斯特地貌,保护区面积1350hm2;辽宁仙人洞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赤松-柞树原生系统等,保护区面积3575hm2;大连斑海豹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斑海豹,保护区面积672275hm2。②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大连长海海洋珍贵生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刺参、皱纹盘鲍等海珍品及温带岩礁生物群落,保护区面积220hm2。③市级自然保护区7个。分别为大连小黑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大连金石滩海滨地貌自然保护区、大连三山岛海珍品资源增养殖自然保护区、大连老偏岛-玉皇顶海洋景观自然保护区、大连海王九岛海洋景观自然保护区、大连长山列岛珍贵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大连石城乡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718929hm2,其中陆域面积为31076hm2,海域面积为687853hm2[10]。近代海洋战争历史文化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等近代战争遗迹是大连重要的文化景观[9]。大鹿岛至黑岛南海域发生的中日甲午海战,民族英雄林永升在黑岛南海老人石附近壮烈殉国,此处现已被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庄河花园口是甲午战争时日军侵占旅顺的第一登陆点。旅顺口区是我国日俄战争遗迹最集中地区:东鸡冠山北堡垒、日俄监狱旧址、电岩炮台、白玉山、军港公园、旅顺博物馆、苏军烈士陵园等珍贵的历史遗址等,被称为“半部中国近代史”见证的历史文化景观,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海洋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正以其独特的内涵和新颖的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11]。大连目前有老虎滩海洋公园和圣亚海洋世界2个海洋主题公园,是展示海洋文化,突出滨城特色,集观光、娱乐、科普、购物、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主题公园。老虎滩海洋公园是中国首个现代化海洋主题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珊瑚馆以及世界规模最大、展示极地海洋动物最多的海洋动物馆,全国最大的半自然状态的鸟语林,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群虎雕塑,全国最长的大型跨海空中索道,大连南部海域最大的旅游观光船,四维影院等,是首批由国家旅游局评定的5A级景区。圣亚海洋世界是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连本地成功建设并运营的旅游景区,该景区包括圣亚海洋世界、圣亚极地世界和圣亚珊瑚世界3个场馆,当年以拥有中国第一座海底通道闻名全国,如今已变身为让你感受惊奇、体验浪漫的情景式海洋主题乐园,以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海洋动物表演见长,是首批由国家旅游局评定的4A级景区。涉海工业文化大连涉海工业基础雄厚,海洋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地处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东亚经济圈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大连港拥有悠久的历史、秀丽的海上风光和丰富的现代港口设施,成为具有特色的工业旅游资源。近年来,大连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出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大连造船厂旅游系列产品。结合大连港东部地区搬迁改造,把有近百年历史的港务局办公楼、红色灯塔等代表性建筑景观纳入港口工业旅游的范畴,把曾接待过国内外诸多知名人士的“大连号”豪华游船,也投入港口工业旅游营运中,从而提升这个城市港口工业旅游的档次、丰富港口工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形成独具大连特色的港口工业旅游文化[9]。海洋民俗节庆文化海洋文化是大连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特征,挖掘海洋文化资源能充分发挥大连各大节庆活动的特色。大连的民俗节庆文化围绕海洋做足文章,很好地将服装文化、体育文化、海滨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会展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大连的海洋民俗节庆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如国际钓鱼节、冬泳节、沙滩文化节、长海马祖旅游文化节、长海渔家风情节、北海渔民节、龙塘海灯节等。节庆文化是大连概念文化“浪漫之都”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是大连旅游文化品牌的特色部分。大连海洋旅游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连有丰富历史、军事、商业、经济和科技的海洋文化底蕴,但挖掘开发不够,具有大连城市特色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不突出。与大连丰富的自然资源相比较,拥有众多文化形态的大连,文化资源的开发明显落后于自然资源的景观化进程,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也没有得到较好提升,与建设东北亚滨海旅游名城的目标还存在差距。

第4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产业紧迫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GDP战略

海洋旅游是指以海岛、海滨、海岸以及海面为活动范围的旅游活动,它是与陆地旅游相对而言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旅游业的发展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建设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中国旅游业呼唤可持续发展,已经十多年了。就海洋旅游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贡献日益强大。海洋旅游业成为绝大多数海洋旅游目的的支柱产业,为海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重大的经济价值,为海洋城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海洋旅游加快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升了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海洋旅游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提高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可谓为建设和谐社会切实添了砖、加了瓦。但是,由于中国本有的管理体制等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等因素,海洋旅游目的地在接受因海洋旅游经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恩惠、社会效益的同时,其旅游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正在缩短、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因对旅游业的近视症而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等等。在举国呼吁、重视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海洋旅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1.海洋产业构成及其对海洋旅游的影响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发展的海洋事业,是个区域性产业系统。它是与陆地产业相对应的。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是将产业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域场所的主要分类,它们均属于产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7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主要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海洋矿业12大产业。12大海洋产业,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各异,与海洋旅游业的密切程度也不同。目前,海洋产业对海洋旅游的主要影响产业及其影响状况为:

(1)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对海洋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

海洋运输、海洋船舶业成为很多海洋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如中国惟一的群岛型地区级市舟山即是。海洋运输业在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经常发生类似的如沉船污染事故、货油泄漏事故等海运事故,如舟山海域曾发生韩国籍化学品船因触损而造成货物泄漏事故、油包掉入海域等事故。船舶修造业主要经营船舶制造、修理、拆解、清仓等船舶业务。拆、造、洗产生的噪声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固体污染物的处理,油污直接排放对海水的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对大气、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产生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破坏性污染。各种污染对整个海陆空的生态环境系统直接产生影响,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影响颇大。

(2)海洋渔业对海岛旅游环境产生的污染

海洋渔业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港湾岛礁众多,浅海水域和潮间带滩涂面积广阔。沿岸径流流入量大,海区水质肥沃,营养盐丰富,这些自然环境资源,为发展海水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捷径,创造了经济产值,融洽了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但是,渔业养殖所产生饵料残留易污染海水,贝壳类养殖·加工所产生的壳类垃圾对海水、地面产生污染。如曾经发生在舟山附近的东海海域的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便是因海水养殖污染造成的。现中国近海海域,几乎每年都有严重的赤潮现象发生。海域面积的污染、休闲渔业旅游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对于海洋旅游环境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3)港口、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对海洋旅游环境产生的潜在安全隐患严重

建设港口、石油化工基地,投资大、建设期长,对国家经济、国防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托港口矿砂中转基地、石油储备基地、液体化工、成品油项目等发展港口物流,可产生巨大的区域国民经济收入。然而,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故,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对居住地居民的安全与健康产生的危害,也是无法估量的。此论文转摘于流星

2.海洋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短视症

(1)政绩化

政绩化是指相关部门领导人员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首要考虑的条件是开发海洋旅游是否有助于少数阶层的绩效提升、知名度提升。对于海洋旅游的发展,非从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层面考虑,非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这样的海洋开发与建设,势必是带着短视症的。

(2)功利化

功利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发展,急功近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重小投入大产出。所以,在策划海洋旅游项目,开发设计海洋旅游产品时,往往走入因小失大的开发误区。

(3)无知化

无知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带有随机性与随意性。不制定发展规划,或者,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仅仅是装饰品,没有付诸实施,或者部分实施。开发思路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变。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以权谋威,任意跟风模仿。不考虑开发后果,不承担不良责任。

(4)低层次化

低层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海洋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层次低下、规模小、重复性大、雷同性强,创新产品少;二是指旅游业管理、服务人员文化层次与素质尚需大步提高。旅游业是个属于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园林建筑、生态环境等各个行业,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要求都是较高的。

二、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1.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战略

政府治理理念是指国家、政府治理社会的指导观念。目前在中国,考核、晋升地方政府、政府官员的行政业绩,其中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看其行政期间所取得的量化经济指标如何。这种考核机制直接导致了评判政府治理效果中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只重视执政期间产业产值及增长值,无视产业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所以,转念政府治理理念是目前中国包括旅游业、海洋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2.国民素质治理战略

国民素质治理是个庞大、抽象而系统的概念。国民素质的综合提高也并非一年十年可以完成,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民、政府官员,会牢牢树立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念,具有强力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海洋旅游管理与旅游服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行业敬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管理与服务技能,热爱本职工作,保护海洋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成果;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全员参与与保护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者、海洋旅游管理与服务者、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共同构建了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旅游的人间美景。

3.加快实施绿色GDP战略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或者说,绿色GDP核算就是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国一地区的国民产值高低,体现了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划分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产业地位时,往往以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惟一指标,这是世界性判断标准,其准确性不容置疑?然而,根据各区域发展经济自然条件的不同,应将确定产业地位的标准,从经济性和生态性的角度综合考虑,建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顾的生态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在开发建设方面,以环境效益为主要指导因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中国应加快实施绿色GDP评价标准?

4.大旅游战略

大旅游战略是指旅游目的地经济建设与发展,应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先,将旅游业立为主导型支柱产业,要求各产业在开发建设时以旅游业为主导,开发建设要适合旅游开发要求进行?在项目选择?环境保护上,以是否保护生态环境为优先考虑条件,产业的开发建设从旅游产品建设角度进行,将旅游目的地视为一个大的旅游开发区,市域内的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维护专业功能的同时,兼顾旅游发展视野。工厂、企业、港口建设都应该建设成为旅游者旅游参观游览的风景区,美丽如画?

5.“规划非画”战略

规划是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旅游产业而制定的中长期计划,它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使旅游目的地能够科学而有计划的建设,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实施的战略举措。很多旅游目的地也花大力气、花高价、邀请旅游名家三番五次制定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但是,当把规划付诸实施时,常常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施,由此,规划也被戏称为“画画”,意指规划如画,成为仅供欣赏的艺术品而已。制定中长期海洋旅游发展规划并按部就班实施,是保证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总之,海洋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与各海洋产业密切相关,依托各个海洋领域的发展而发展。海岛城市、渔农村、海岛旅游景区的建设,走美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迎合国际化建设与发展。

第5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时代,而海洋旅游业则是前景广阔的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发达国家,海洋旅游业产值一般都占到整个旅游业产值的2/3左右。在我市,随着八仙过海口、海洋极地世界、蓬莱水城保护开发等景区(点)的相继投入使用和动工,海洋旅游业也已占据了蓬莱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弘扬我市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发展现代海洋文化,丰富海洋旅游资源,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也多达几十上百种,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人类拥有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一种泛文化意义和文化现象,是海洋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对人们生活、生产、价值观念、性格、习俗的物质的精神的总体文化现象和表现。西方学者认为: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就是典型的海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等等。

当代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青岛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商业文化。海洋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先进文化,其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开拓和进取。它是千百年来沿海人民顶狂风、战恶浪、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精神的结晶。

二、我国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及相互关系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早自秦汉时期,我国就已开辟了与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

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近几百年来,中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衰落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们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惠及包括我市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海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海洋文化得以逐步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为弘扬海洋文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反过来,先进的海洋文化又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也正是改革开放,才使得我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使得海洋文化得以重新振兴,从而在提高海洋意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海洋事业得以快速发展。2003年5月19日由国务院印发施行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我国海洋经济今后一个时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要想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必须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也必须弘扬先进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都是以濒临海洋为前提,以海上交通运输和商品贸易等为基础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共生共荣、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基础。没有海洋经济,就不会产生海洋文化;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只有大力弘扬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带动海洋产业和沿海各涉海行业的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会促进海洋文化的繁荣,二者相辅相承。

三、我市海洋文化的主要特征

我市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海洋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

研究蓬莱的海洋历史文化,不能不研究古老的登州海道和独具特色的港口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蓬莱的航海活动就已兴起。地近辽东、中贯群岛、补给方便、航行安全,这些适应古代航船逐程推进航行的有利条件,使古老的登州海道闻名于世。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登州古港一直是历代王朝开展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便捷通道。齐桓公在此大兴鱼盐贸易,秦皇汉武在此寻仙求药,汉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发轫,日本遣唐使在此整备转航。作为中国古代南北海运交通的重要枢纽,登州古港曾与扬州、泉州、明州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通商口岸”,享誉海内外。港盛城兴,登州古港的繁盛直接拉动了蓬莱的兴起,登州蓬莱被长期作为州、府所在地,成为胶东半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时间长达千年之久。

蓬莱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甲午抗日将领宋庆、晚清名医张伯龙、民族实业家丛良弼、一代枭雄吴佩孚、爱国将领于学忠、现代教育家杨振声等等。蓬莱有众多名人遗迹,朱处约、袁可立、戚继光王世贞以及冯玉祥、董必武等著名人士都曾留下诗文篇章。宋代诗人苏轼曾在蓬莱任过五日登州知府,写下了“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著名诗篇《海市诗》。

(二)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

北宋中期,登州古港的军事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州军民实施了大规模的港口改建工程,在登州古港入海口处筑沙堤以护战船,在港口东西两侧建寨城以安军营,建成了一个在古代难得的海防军事要塞,名曰“刀鱼寨”。以此为标志,登州蓬莱变成了北方最著名的海防要塞,登州古港的港口性质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自然港变成了人工港,繁华的商贸港口变成了威严的军事重地。“刀鱼寨”的海防建设不仅体现在港口建设上,同时也体现于常备水军的建设上,登州水师是北宋时期京东地区唯一的水师。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刀鱼寨”的基础上环筑土城,增设军事设施,名曰“备倭城”,俗称蓬莱水城,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明代伟大的军事家、杰出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操练水师,人称“戚家军”,为以后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独具魅力的海洋旅游文化

蓬莱拥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蓝天、碧海、金沙以及离蓬莱近在咫尺的长山列岛,构成了蓬莱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蓬莱阁和蓬莱水城、亚洲展示面积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拥有我国最大的海上园林和最长的海上长廊的八仙过海景区、在建的妈祖文化艺术公园以及与蓬莱隔海相望并一起被列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海上仙岛”长山列岛等,构成了蓬莱丰富的海岛、海洋旅游文化资源。自2000年以来,蓬莱市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全国帆板赛、沙滩手球赛等体育比赛,以及1988年、2005年两次海市蜃楼的全程拍摄和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的拍摄等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蓬莱的海洋文化内涵,开拓了发展海洋文化的新领域。

(四)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

蓬莱的海洋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渔灯节”。“渔灯节”是流行于山后初家、山后陈家、山后李家、山后顾家等渔村的节日,节期为每年的正月十三和正月十四。“渔灯节”是渔民的狂欢节日,规模最大的属山后初家和芦洋村。届时,渔民纷纷给龙王庙送灯、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建国后龙王庙渐废,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近年又同时举行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热闹,吸引远近众多的游人前往参观,充分展示了蓬莱海洋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此外,蓬莱的民间艺术渔民号子、大秧歌、剪纸以及蓬莱的饮食文化和土特产品等也都极富海洋文化特色。

四、我市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

旅游业是蓬莱的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是蓬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点。2004年,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2亿元,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对地方财税贡献率超过30%。随着2004年9月亚洲展示面积最大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正式开业,我市海洋旅游经济收入已经达到了全市旅游直接收入的一半以上,占据了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从经济收入方面,还是从对蓬莱旅游业的拉动发展方面,可以说,海洋旅游在我市的旅游业中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近两年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拥有我国最大的海上园林、最大的海上奇石林、最长的海上游廊、最高的海上楼阁的八仙过海口景区投入运营;2004年,拥有世界最大的展示圆柱缸、亚洲最大的热带雨林馆、国内最大的鲨鱼馆和海龟馆、亚洲展示面积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投入运营;投资5亿元、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军港——蓬莱水城明代古军港保护性修复工程目前正在顺利进行,预计2006底可全部完工并对外开放;国电聂家沙滩室内海水浴场项目开发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06年底投入运营。随着以上项目的逐步投入使用,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洋文化为题材的海洋旅游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我市的海洋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二)目前我市发展海洋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旅游项目不够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的海洋旅游项目主要有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等景区(点),以及部分海上观光和沙滩休闲娱乐等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市的海洋文化内涵,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海洋旅游经济要想达到一定的规模,仅靠这几个项目是不够的,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向海岸景观要效益,向海岛景观要效益,向海上景观要效益,向海底景观要效益,全方位、立体化地利用好各种海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海洋旅游经济的规模效益。

2、对庙岛群岛的海岛景观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与长岛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海岛景观资源是海洋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虽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海滨山岳景观、海洋历史文化景观等海洋旅游资源,但唯独缺少吸引力很强的海岛景观资源。长岛在中国版图上称为庙岛群岛(古称沙门岛),共由3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46公里,享有“中国的夏威夷”之美誉。这里一岛有一岛之奇,一景有一景之丽,因海蚀地貌形成的各种奇礁异石,古朴清幽,玲珑剔透。而其丰富的海岛景观资源正是蓬莱旅游资源中所欠缺的。如何进一步加强同长岛的合作,利用好长岛的岛屿景观,丰富我们蓬莱的海洋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经济的双赢,是需要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研究的课题。

3、海洋旅游淡季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何做到“淡季有活动、旺季有高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别强烈地吸引着久居大陆和城市的人们,纷纷走近大海,分享大海带来的无穷乐趣。蓬莱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海洋资源、纷繁的神话传说、优美的山海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约二百万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但由于北方地区气候等方面的原因,这二百万游客大多集中在4-10月份的旅游旺季,而在其它月份的旅游淡季游客数量相对较少。如何解决旅游淡旺季问题,做到“淡季有活动、旺季有高潮”,使我们蓬莱的海洋旅游资源在淡季对游客同样具有吸引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五、加快我市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探讨

(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

1、以游艇俱乐部为核心,推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

(1)游艇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游艇年消费额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将超过500亿美元。全球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一艘,就连内陆国家瑞士也达到每69人拥有一艘。中国虽然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但游艇俱乐部的数量却寥寥无几。在造船上,中国已占领5%的国际市场,但游艇产业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每年游艇出口仅有1700多万美元。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当今世界船舶市场上,游艇工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仅休闲豪华游艇一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的销售总额基本上保持在1600亿元上下,而最近几年更是上升至2000亿元左右,加上游艇配件和水上运动器材,年贸易额基本上达到3000多亿元,甚至超过商船和远洋发达国家的销售总额。因此,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游艇业发展的潜在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2)我市游艇业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条件

从发展游艇娱乐业的条件来看,我市已具备了发展的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基础。蓬莱是全国著名的海滨度假旅游胜地,海岸线长65公里,与由30多个岛屿组成的庙岛群岛相距仅6.6海里,海岸景观和海岛景观资源丰富,为游艇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蓬莱市2004年人均GDP水平已达到30000元(3628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9649元。同时,蓬莱也汇集了相当规模的外商投资群体、企业成功人士和每年约二百万左右的游客,这更为我市海洋旅游业的大发展、游艇消费步入到中产阶段家庭提供了消费群体基础。可以说,目前我市发展游艇娱乐业的时机已经较为成熟。

(3)以游艇俱乐部为核心,开发系列海洋旅游产品

A、观海旅游产品。蓬莱海域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南望可看到“仙阁凌空”的蓬莱阁、怪石嶙峋的田横山、山峦叠障小泰山,北望可看到群岛罗列的庙岛群岛,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虚无缥缈、亦真亦幻的海市蜃楼。在开发上可以“游艇俱乐部”的形式向俱乐部成员推广专门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向国内外游客宣传各种形式的观海旅游。

B、海洋体育竞技旅游。蓬莱沿海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体育竞技旅游条件优越。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水上飞机和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运动。游艇俱乐部会员一般为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在长期的商场、官场生涯中,培养了一种敢于正视挑战的冒险精神,而海上体育竞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特点,正符合了游艇会俱乐部会员的消费品味。并且,海洋体育竞技旅游符合国际旅游潮流,海上体育赛事具有轰动效应。可利用游艇俱乐部会员的名声、资源,迅速提升游艇俱乐部的知名度,使游艇消费更深入到普通消费者的心中,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还能够迅速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塑造蓬莱海洋旅游的品牌效应。因此,应优先将其开发成为蓬莱海洋旅游的拳头产品。

C、海洋夜生活。旅游夜生活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游艇俱乐部会员生活中的一块重要空间。开发海洋夜生活文化旅游,除了在游艇俱乐部建造和完善具有现代气息的舞厅、卡拉OK厅、高档夜总会以外,还应从蓬莱特色出发,开展具有海洋特色的夜生活文化旅游产品,营造一种蕴涵着丰富海洋文化内涵的夜生活氛围。

D、海洋渔业旅游。蓬莱海洋渔业旅游业的开发,可以开展参与性旅游。一方面,可以游艇俱乐部为核心,举行各种形式的钓鱼、钓蟹等活动,另一方面,也可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旅游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蓬莱海洋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E、海洋食文化旅游产品。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海味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蓬莱海域盛产鲍鱼、对虾、海参等各种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蓬莱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还有驰名中外的加吉鱼,更是蓬莱的传统拳头水产品。“食”是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目的不仅为大饱口福,更重要的是体会异国、异地的风情与文化。

F、以游艇俱乐部为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可以游艇俱乐部为核心,组织“游艇俱乐部发展与海洋旅游业开发国际研讨会”和“国际游艇拉力赛”等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发挥蓬莱市游艇业的消费带动作用,为沿海地区游艇业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形象作用,将游艇俱乐部精心打造成蓬莱海洋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海内外的游客在蓬莱享受全方位的海洋旅游服务,并为在蓬莱的成功人士和外商提供集休闲运动、办公、商务、联谊于一身的高档次的游艇消费活动,使游艇俱乐部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业务交往的俱乐部,事业发展的平台。

2、开发水下潜艇观光旅游项目

海上蓬莱的秀美景色早已为世人所目睹,海底蓬莱是什么样呢?水下潜艇观光无疑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据新浪网六月十九日报道,我国首艘民用全潜式观光潜艇在大连完工并通过国际论证,而这艘被誉为“水下豪华客机”的民用观光潜艇造价仅为200万美元,远远低于国外同类潜艇,但其安全系数与在陆地几乎无异,技术性能优越。观光潜艇的国产化为乘坐潜艇观赏蓬莱海底的神秘景色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国内只有海南三亚有一艘自芬兰引进的全潜观光艇,每位游客水下观光50分钟,收费近300元。我市如果能抢抓机遇开展水下潜艇观光旅游,必将成为胶东半岛乃至北方地区的又一个旅游热点项目。

3、以蓬莱水城为依托,建立海上影视基地

蓬莱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民间风情浓郁、神话传说纷繁、滨海特色鲜明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蓬莱阁、蓬莱水城、戚继光故里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丰富。登州古港曾与扬州、泉州、明州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通商口岸”,享誉海内外。北宋中期,蓬莱变成了北方最著名的海防要塞,登州古港也由繁华的商贸港口变成了威严的军事重地,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目前,投资5亿元的蓬莱水城明代古军港保护性开发修复工程正在顺利进行,预计2006年底可完工并对外开放。工程完工后,蓬莱水城将重现明代古军港的原貌。以蓬莱水城为依托,结合蓬莱阁、戚继光故里、八仙过海口以及蓬莱和长岛海域的海洋景观资源,把旅游文化与影视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海上影视基地具有优越的条件。基地可以影视拍摄和旅游观光为主要功能。既可以拍摄以古代港口商贸和海洋军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拍摄反映现代海洋文化的影视作品。游客除了可以在片场看到明星拍戏外,影视基地还可以不定期地举行明星与影迷的见面会,让游客“零距离“接触明星。观影视拍摄,邀明星合影,请明星签名,与明星互动,以明星的名人效应来宣传蓬莱,推动蓬莱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二)加强与长岛的合作,充分利用庙岛群岛的海岛景观丰富我市的海洋旅游资源

长期以来,长岛与蓬莱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旅游业方面,长岛对蓬莱的依存度较高。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长岛与外界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蓬莱。蓬莱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与长岛的海岛景观资源呈互补关系。蓬长双方应该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对长岛的岛屿资源开发方面,更应该开展深入、有力的合作。蓬莱可以借助长岛的岛屿资源开发丰富自己的海洋旅游资源,长岛也可以借助蓬莱巨大的旅游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形成旅游经济的双赢局面。

第6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国务院20__年2月正式批复《__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__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海洋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海洋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__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能够有力推动北仑海洋经济的发展。

__位于宁波穿山半岛——江南大陆最东端,与世界著名的海洋旅游胜地舟山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处于宁波沿海的核心枢纽,是__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龙头。在宁波乃至浙江海洋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北仑海洋旅游的现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一是北仑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洋洋东方大港——北仑港天下闻名,是宁波的闪亮名片,也是未来北仑海洋旅游的王牌。北仑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如距离宁波市中心最近的洋沙山沙滩,沙细、坡缓、浪静;北仑的梅山、大榭等岛屿周围环境优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游泳、垂钓、冲浪、风帆、游艇、滑水、潜水等休闲活动和海洋科考、度假等旅游项目的良好区域。

二是战略区位十分突出。北仑位于东海之滨,我国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东临东海,与舟山隔海相望。洋洋东方大港北仑港是宁波—舟山港的主体港区,是宁波乃至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建成之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在宁波市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宁波海洋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是海洋旅游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迅猛发展,北仑海洋旅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涉海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明显。现已建成有北仑洋沙山旅游区、凤凰山海港乐园、北仑港-北仑发电厂工业旅游点等一批海洋旅游景区,其中凤凰山海港乐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名阳农庄、原野滨海休闲中心、洋沙山餐饮排挡等一大批海洋餐饮、海洋娱乐、海上运动和渔家乐项目,涌现了一大批涉海旅游企业。中国港口博物馆、梅山港游艇基地、梅山水道工程、世茂五星级酒店等一批海洋旅游项目进入启动和建设期,截止20__年底,全区涉海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到 亿元。

四是体制机制较为灵活。北仑作为省、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拥有5个部级开发区,梅山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五个保税港区,享有更加有利的开放、开发政策。北仑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体制机制高效运转,市场信用建设持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旅游开发领域,成为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问题

一是北仑港口资源优越,但是世界级的东方大港需要港口岸线资源和临港大工业支撑。因此造成用于工业化发展的港口众多,而旅游、客运码头缺乏,繁忙作业的港区对发展游艇、游轮、游船有较高安全要求。此外,由于工业开发、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渔业活动稀少,渔村搬迁较多,不利于发展渔家乐。

二是与周边滨海的先进地区相比,北仑海洋旅游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高规格的海洋旅游开发大项目支撑,海洋旅游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海洋旅游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海洋旅游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都需要未来加以解决。

二、海洋旅游的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北仑旅游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引,把握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大好机遇,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的布局、开发和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海洋旅游需求,力争把北仑建设宁波乃至长三角重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一岛一城一带”的海洋旅游空间格局。梅山港两岸(梅山岛、滨海新城)这一重点区域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游艇基地、港口博物馆、梅山水道、洋沙山海滨旅游区、高星级酒店等等重大项目建成或者获得重大进展,成为宁波乃至浙江海洋旅游的重要门户,对全区旅游发展发挥出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优化发展格局

根据北仑旅游十二五规划,海洋旅游产业可分为梅山港两岸(梅山岛、滨海新城)和海上巡游带。加快滨海新城建设,打造现代时尚的滨海旅游新城。完善梅山水道的旅游功能,加快梅山岛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洋沙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凤凰山海港乐园的景区品质,发展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开发春晓湿地公园和工业港口观光旅游项目。

一是大力推动梅山港两岸(梅山岛及滨海新城)海洋旅游开发

依托梅山保税港区的政策体制优势,应突出山、海、岛、港和生态优势,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渔盐、地方民俗等特色文化,积极推进国际邮轮、港区陆上观光、海上巡游、免税购物等高端、大能级的旅游项目,使梅山岛成为北仑乃至宁波海洋旅游的龙头。继续实施梅山水道工程,加大旅游招商和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发展游艇、高尔夫、海水游泳沙滩、潜水、海上帆船、高端休闲度假酒店等多元化旅游项目。

全力推进滨海休闲度假新城建设。依托北仑滨海新城建设,协调发展综合性商务会议休闲和海洋旅游功能,加快推进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及港口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项目建设,以旅游、休闲、居住、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主导,重点整合洋沙山滨海旅游资源、港口博物馆等,推动国家4a景区建设,改造整合景区及周边城市设施、农家乐、海滨餐饮、购物等形成综合型海滨旅游胜地。全力推进高尔夫、游艇、湿地公园、高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利用优美的田园生态风光在民丰、三山、干岙、民丰等地大力发展滨海乡村旅游。

二是加快打造海上巡游长廊

沿甬江、东海和沿象山港的航道和海域,布局、开发最具北仑特色和优势的海上巡游长廊。加快提升北仑港口工业旅游产品品质,提升完善北仑发电厂、吉利汽车工业旅游,开发海伦钢琴等新兴工业旅游项目,使工业旅游融入北仑的城区港区建设。在穿山半岛,积极发展风电旅游,规划建设海上巡游接待服务设施。力争先期开通北仑电厂工业游-北仑山-大榭岛-白峰四期码头的海上夜游,积极推进沿巡游线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此外,在该游线成熟基础上,进行

海上巡游的延伸:增加旅游休闲功能、提升改造舟山宁波间的轮渡为游客观光游船,从而使北仑与舟山成为共同旅游目的地圈;规划串联北仑至象山、宁海、奉化的海上巡游线路等,使北仑成为东海海洋旅游的枢纽。

(三)构建海洋旅游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一是依托凤凰山海港乐园和海上巡游,推广东方大港旅游。大港旅游是北仑的核心旅游品牌。积极将海港乐园与北仑港-北仑发电厂、吉利汽车工业旅游点、体艺中心、国家运动队训练基地等捆绑合作,形成近期对外推广的大港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实质性推动海上巡游项目的策划和开发,力争“十二五”期间能够成功开通一期游线:北仑电厂码头至穿山四期码头的夜晚海上巡游,使得东方大港旅游品牌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

二是依托洋沙山景区,形成综合型的海滨旅游胜地。加快规划建设海滩游憩、港口博物馆、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以及游客中心、星级厕所等服务设施,力争“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到北仑春晓——看海亲海享海”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将洋沙山在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的基础上,打造成为北仑人气最旺的旅游景区和华东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三是发展时尚高端休闲的海洋旅游项目。“以梅山保税港区、春晓滨海新城的邮轮母港、游艇基地、保税商业街、高尔夫等为龙头项目,此外,借助北仑体艺中心赛事和部级运动队综合性训练基地的知名度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积极发展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型休闲基地,培育发展滩涂运动项目、海湾体育公园、帆船运动基地、国际海钓基地、滑翔运动基地等项目。

四是对原有滨海乡村(旅游点)进行转型升级。加大对民丰村、干岙村、下阳村等村落以及滨海原野山庄、名阳庄园、海梦圆等旅游点的培训、引导和扶持,鼓励其开发新的经营项目和提升服务品质。对上述地区鼓励新开发乡村民俗、主题酒庄、乡村会所和俱乐部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争取政策和资金对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予以补助,对乡村旅游节庆和营销活动予以大力支持。

(四)推出精品海洋旅游线路

一是北仑精华旅游线:凤凰山海港乐园-九峰山旅游区-洋沙山景区。

二是北仑港口港城旅游线:北仑港/北仑发电厂-吉利汽车-体艺中心-国家运动队训练基地-凤凰山海港乐园。

三是北仑海上巡游线:北仑城区-北仑港(一、二、三期)-大榭岛—白峰穿山港区(四、五期)-梅山港区-春晓。

四是积极开发区域合作的游船邮轮线路:省内游艇游船线路:杭州-嘉兴-宁波(北仑)-舟山-台州-温州;国内游轮线路:采用中型游轮,以游轮体验为主,推进国内沿海游轮游线的开发合作。国际邮轮旅游线路:以豪华邮轮度假为主,采用大型邮轮,重点开辟通向韩国、日本、东南亚的海上邮轮航线。

(五)办好两大海洋旅游节庆

一是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是北仑区的核心节庆和宁波市代表性节庆活动之一,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每两年举办一次。

二是洋沙山美食观潮节:不断提高办节水平和影响力,整合海鲜美食、民俗文化、土特产、体育健身等,成为北仑海洋旅游的招牌和名片,促进滨海新城开发。

(六)推进产业要素协调发展

一是增强海鲜餐饮美食特色。巩固和扩大北仑海鲜餐饮美食的传统市场影响力,做足、做精、做大海鲜美食餐饮业,建设各重点区块的海鲜美食街区,形成海鲜美食新品牌,营造海洋旅游新亮点,着力开发北仑洋沙山、白峰码头海鲜美食长廊、排挡。

二是优化海洋旅游住宿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休闲度假旅游住宿业,统筹规划建设海陆联动、形式多样、空间均衡、结构合理的海洋旅游住宿产品体系。逐步建立滨海度假区酒店、滨海城镇商务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滨海乡村民宿和特色酒店、海洋运动基地特色化露营地四大住宿体系。

三是增加海洋旅游购物供给。加大对海洋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的支持力度,形成销售网点布局合理、市场管理科学的旅游购物网络。重点扶持具有北仑海洋特色的土特产系列、工艺品系列、文化用品系列、旅游用品系列等四大旅游商品系列开发。

四是丰富海洋文化娱乐内涵。加强海洋民俗文化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结合,依托滨海城镇和海岸乡村,发展酒吧、茶庄等消费场所和特色娱乐休闲街区,丰富“夜海洋”的旅游活动内容;开发旅游文化演出活动,创办出富有地方海洋文化特色的品牌性演出。

第7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 海洋旅游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48-01

纵观全球,世界40大旅游目的地中有37个是沿海国家或地区,其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海洋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时尚、放松心情的新兴休闲生活方式。放眼全国,沿海各省市都已认识到海洋旅游的价值,纷纷抢占海洋经济至高点。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蓝色海岸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天津滨海经济区、河北沿海经济带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

1.辽宁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辽宁省地处太平洋西北岸,受地形、气候影响,拥有丰富的海洋、海滨、海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1.1拥有优厚的资源

辽宁拥有2292km的大陆海岸线和628km的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岸线长度的13%和岛屿岸线长度的5%,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是中国海洋旅游资源大省,拥有海滨城市、海滨海岛、阳光沙滩、盛夏避暑、历史文化、温泉冰雪、湿地生态、民俗文化、边境风情、港口工业、地质奇观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东北亚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区域,能够形成组合优势,具有打造我国北方海洋旅游度假中心的坚实基础。

主要体现在:一是拥有大批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如气候资源、海岛资源、温泉资源、边境资源、近代历史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港口资源、城市和商业资源等;二是具有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如生态资源、水产资源、滩涂资源、沙滩浴场等;三是商务会展、文化与体育旅游、节会旅游等产品不断开发和创新,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四是可以整合海滨城市、海滨海岛、阳光沙滩、盛夏避暑、历史文化、温泉冰雪、湿地生态、民俗文化、边境风情、港口工业、地质奇观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形成组合优势,打造旅游产业集群。五是全省共有848个海岛(其中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441个),特别是大连长山群岛具备培育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其海洋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海洋旅游度假中心。

1.2交通优势明显

(1)辽宁省处于东北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结合部,拥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

(2)辽宁省毗邻日、朝、韩、俄、蒙等东北亚国家,处于多元文化交接碰撞的地带,具备打造成多元文化交流中心的条件。

(3)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是东北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4)辽宁省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港口资源条件好,海上运输便利;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路网便捷;省内城城互通高速公路,城市与景区道路畅通;特别是全长1430km的滨海大道为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交通条件。辽宁沿海地区有大连、丹东、锦州和长海4个机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北美、欧洲和国内几十座大中城市有定期航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辽宁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

1.3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近几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强力推进,加快了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形成了海洋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沿海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形成了有利海洋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辽宁沿海地区(6个市)现有各类旅游景区和度假区400多处,其中部级景区130家;有国家A级景区92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35家(分别占全省A级景区的38.8%、4A级以上景区的55.6%);有星级酒店286家,占全省星级酒店的57.3%;有旅行社646家,占全省旅行社总量的57.3%。2011年,辽宁省沿海六城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83亿元,分别占全省(14个省辖市)总量的42.0%和47.5%。旅游业已成为沿海地区国民经济、海洋经济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辽宁省非常有条件打造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中大有作为。

2.辽宁省海洋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的海洋旅游产品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足。

(2)海洋旅游的起步较晚,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许多岛屿旅游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可进入性较差。

(3)海洋旅游受气候条件制约比较严重,产品季节性强。

(4)重经济开发、轻资源环境保护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部海域污染问题;大规模的围填海导致1/3的沙滩岸线遭到强度不等的侵蚀,海岸、海岛的保护治理亟待加强。

3.海洋旅游发展的思路

整合滨海大道沿线旅游资源,以海滨海洋海岛旅游为内涵,以滨海度假为主导,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快建设辽宁沿海旅游带,构建“一轴多心多岛”的旅游空间布局;打造“国家北方海岸”、“国家海洋公园”和“国家海岛公园”等旅游品牌,培育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带。

(1)坚持政府主导,把旅游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规划先行,制定海洋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近几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5省市联合中国城市规划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编制了《环渤海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省及沿海六市分别编制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省旅游局已委托东北财经大学编制《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辽宁省海洋海岛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3)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发展旅游产业聚集区。引入大连万达集团、大连海昌集团、广东天沐集团、港中旅集团、香港嘉里集团、香港金泰集团和香港佳兆业集团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4)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包括机场、码头(包括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游艇基地、自驾车营地、游船游艇制造等。

第8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文化资源非是船文化而是文化产业的其它资源,如人才、资金,但船文化要素提升产品吸引力有重要作用。典型的有迪拜帆船酒店。在实践中,一个地域的船文化产业同时存在强地理型、一般地理型、弱地理型及延伸型船文化产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分类激励、整合资源,发展壮大船文化产业集群,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在提升强地理型和一般地理型产业的吸引力与自身竞争力时,也通过产业关联性推动一般地理型产业与弱地理型产业的创意环境改善和创意能力提升;同样在促进一般地理型与低地理型的创意环境改善与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通过产业关联性提升强地理型与一般地理型产业吸引力,提升地理垄断效益。

二、“海上福州”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福州水体、海岛海岸景观资源与游艇产业发展

1.水体景观资源丰富。闽江是海西经济区水系中最大、流域最广的河流。穿城而过的闽江即为福州创造了“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闽都记》)的奇景,更使福州真正成为海纳百川,汇聚闽山、江、海精华于一体的有福之州,成为昙石山文化、黄土仑文化、闽越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生存空间。福州其它的重要河流还有大樟溪(234公里)、梅溪(78公里)、鳌江(137公里)等,其中鳌江的潘渡一带山青水秀,又有贵安温泉,宜于发展旅游业。其余还有起步溪,三溪、龙江、太城溪(石睦溪)等河流。福州市的主要湖泊有人工湖“西湖”以及东张水库、山仔水库等。西湖是福州历史最古老、最为重要的园林景观类文化遗产。西湖位于福州城区西北侧,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开凿,唐末五代时被辟为园林游览区。西湖公园现有陆地面积14公顷,水面30公顷。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以柳堤及玉带、飞虹、步云3桥接连。园内有开化寺、桂斋以及古堞斜阳、湖天竞渡、荷亭等景点20处。

2.海岛海岸景观丰富。福州海岸线漫长曲折,自罗源的鉴江至福清的江兜长800公里,海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远大于陆域面积。福州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岛屿有545个,面积520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137公里,分别都超过福建省海岛总数、总面积和岸线总长的1/3。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岐岛、粗芦岛等。江阴岛面积7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岛屿由于长期受到海浪的拍击和侵蚀,形成奇异多姿的海蚀地貌,如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桥、海蚀崖、海蚀平台等。

3.水体、海岛海岸景观资源开发。福州游艇(制造与休闲)产业发展有巨大潜力与优势。福州水体、海岛海岸景观资源极为丰富,传统的陆路休闲观光旅游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水上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发展很有限,主要是闽江一日游。福州游艇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但有巨大潜力与优势。与国内游艇产业发展最好的厦门相比,福州游艇业起步略晚,对台对外交流弱,设施建设也滞后,但福州游艇产业发展有巨大潜力与天然优势,除了前述的丰富的水体、海岛海岸景观资源外,还有优良的游艇码头等设施建设条件。福州港由闽江口内港区与江阴、松下、罗源湾3个海湾海港区四部分组成,海湾海港区大多内有山峦环卫,外有岛屿屏障,港阔,水深,建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甚至可以形成天然的游艇停靠点。再加上闽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停放游艇的条件,在内河建设游艇码头相对海上要便宜很多,周边的配套设施也非常成熟。这一优势在省内别的地方并不多见。除外,福建最大的游艇消费市场在福州,福州的消费潜力远超厦门。

(二)船文化遗产类资源与福州旅游和影艺业发展

1.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郑和下西洋文化资源——世界古代最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船文化资源。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自汉以来,福州一直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国际性港市之一。汉时,福州港(东治)为中国东南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唐时福州为中国三大港市之一;宋时与泉州同为中国四大港市之一;在元时泉州港成为世界性大港之时,福州港依旧是中国繁荣而重要的国际性港市;明时福州成为郑和下西洋的基地和朝贡贸易的主要港市。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光辉历程。它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通往欧、亚、非大陆的海上通道,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福州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基地。从1405年到1433年的短短28年里,郑和船队先后七次共计近19万人(次)从福州长乐出发,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驻泊的长乐太平港的时间,短者二、三个月,长者则达十个月以上这对于驻泊地福州尤其是“十洋成市”长乐的影响是难以言表的。[5](1)“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世遗申报点):海港设施:迥龙桥与邢港码头、东岐码头、圣寿宝塔,见证了福州港作为海上贸易港口的地位与重要作用;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怀安窑址作为,是福州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外销瓷产地之一的重要佐证;文化交流产物——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天妃灵应之记碑,真实记载了当年海上贸易盛况、当朝对外贸易政策、海内外民族生活习俗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历史信息,是见证当年经贸文化交流之繁盛情景的重要证物。(2)郑和下西洋文化遗产资源: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史迹馆、漳港显应宫、西关天后宫及郑和广场与郑和开洋节等。(3)福船与郑和宝船(大号福船)文化资源:福州是福船技艺重要发祥地,福州传统的福船技艺因先进的福州船政的兴起而中断承传,但福船所承载的海洋文化精神却因福州船政的继承而进一步弘扬,福船是“海上福州”文化标识。福船与郑和宝船是福州极其重要的船文化产业资源。

2.“船政文化”资源: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最有影响力船文化资源。福建船政局建筑群占地40万平方米,是我国近代化过程中“洋务运动”的产物,1866年,左宗棠、沈葆祯在马尾设“船政局”,创办马尾造船厂、船政学堂。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与近代科教文化摇篮。福州船政与船政学堂创造了许多第一: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先河;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之倡首;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科技专科学校即高等职业学校,创立留学生制度,派遣中国第一批成人留学生);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中国近代海军第一艘军舰,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等等。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包括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和船政遗址等的景点,以及船政创始人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雕塑,造船浮雕,展现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船政群贤的石雕等。主要遗产类型有:(1)船政建筑群:造船厂、船政学堂、轮机厂(车间)、绘事院、飞机滑道、钟楼、一号船坞、海军练营等;(2)船政题刻群:船政环境保护碑、马江昭忠祠碑等;(3)船政史迹馆:马尾船厂史迹馆、昭忠祠、中国船政博物馆;(4)其它相关文化资源:中坡炮台、英领事分馆旧址、圣教医院、梅园监狱、喇伯顺洋行旧址、罗星塔等遗产景观公园。

3.其它重要船文化资源。见证福州源经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港市繁荣发展的三坊七巷、朱紫坊、烟台山与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水师旗营琴江满族文化村、梅花古镇等海洋军事文化街区;源自汉的水上居民(疍民)文化;及海洋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级的福州陈靖姑民间信仰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等3项,省级的福州陈文龙信仰民俗、福州疍民渔歌、福清新厝车鼓舞、长乐琴江台阁、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滩涂泥撬制作工艺、福州民天虾油制作技艺等7项,以及市级的连江文武太平王民俗、长乐马头林闰端阳龙舟竞渡传统习俗等。

4.丰富独一无二的船文化遗产类资源:福州船文化休闲旅游业和影艺业大发展的核心资源与优势。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郑和下西洋文化资源及船政文化等船文化资源的内涵之丰富和历史地位之重要毋庸置疑,资源价值不可限量,其目前的发展并未“物尽其用”,资源的价值远远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影响。在遗产旅游上,景色优美、内涵丰富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吸引力远未发掘发挥出来,享誉世界的“海丝”文化、郑和下西洋文化缺乏富有创意的表现载体而失去吸引力;在影艺业上,《船政风云》电视剧的吸引力与对船政文化旅游的促进都较一般。《郑和下西洋》电视剧本身有较强的吸引力,且对福建、福州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表现,并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郑和与福州、长乐的特殊历史渊源。但电视剧没有给福州、长乐增加新“遗产”(演视)。在未来发展中,能否整合周边各类旅游的资源,能否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体系中加以发掘和利用,形成既有协同效益产业集群,又有引领发展的拳头产品,是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海上福州”船文化产业发展若干建议

(一)船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定位:

把福州打造为世界船文化旅游之都和“海丝”人文交流合作重要枢纽“海上福州”船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福州船文化产业发展资源丰富,以船文化为基础的福州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发展潜力巨大。福州船文化资源及其产业缺乏有效整合,缺乏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海上福州”船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就是把握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海西”建设与“海丝”建设的机遇,把福州船文化产业发展与福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与福州新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及与福州“海丝”战略枢纽城市建设相结合,以充分整合发挥福州船文化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船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和市场,以世界级船文化旅游项目(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把福州打造为世界船文化旅游之都。使船文化旅游同三坊七巷、温泉、永泰青云山云顶、鼓山鼓岭及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等发挥山、海、文化、生态、养生旅游协同效应,促进福州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海丝”人文交流合作重要枢纽。

(二)船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重视和加强福州船文化宣传:把福船作为“海丝”文化与“海上福州”文化的象征与标识,将其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之中,加强对外宣传。福船是福州文化、还中国海洋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以船文化为基础的福州海洋文化是福州居民几千年“面向四海、建永福家园”的实践中承传与创造的文化,不仅是闽都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且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杰出代表乃至集大成者,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一元。她继承发展了闽越文化、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侨文化及海外文化等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福州海洋文化形成的“开放包容、团结开拓、务实创新、居安思危、为天下人谋永福”即“海纳百川、开拓永福”核心特质与现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福州海洋文化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全球化和海西建设,也必将推动“海上福州”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向四海、乘风破浪、集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福船形象可以很好地体现福州“海纳百川、开拓永福”的核心特质与现代精神,也很好地体现“海上福州”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时代实践。

2.把闽江口船文化景观群打造为超5A级旅游景点——建3个协同的5A级品质的旅游景点:——建设闽江口船文化遗址景观群:加强闽江口的海丝、郑和下西洋、船政等船文化遗址群与港口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中国船文化博物馆(福船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外名船展览馆);以市场化方式筹建郑和广场(城市综合体)或宝船酒店等。——仿制(古代)中外名船,建设独特的船文化风景风情:以市场化方式仿制(古代)中外名船(用现代材料与动力)用于福州河湖江海岛吃住行游购娱及商务等的多元旅游;建设闽江口古代中外名船风景风情区与现代名船(游轮、游艇、帆船)风景风情区。——建设海洋影视基地(国内外不少影视基地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海洋影艺产业(影视剧、舞台剧);扶持和重奖反映福州船文化内容的优秀影艺作品,不断提升闽江口船文化遗址群景区吸引力。

3.举办“海丝”文化节:与泉州、莆田联办,把“海丝”文化节作为国家“海丝”建设的战略新平台和新载体,福州创办好“海丝”船文化旅游节、“海丝”电影节,进一步提升“郑和开洋节”,举办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纪念活动(2015年)。

4.大力发展游艇(制造与消费)产业,构建游艇产业集群。将船舶游艇产业作为福州对台和对东南亚合作重要项目(争取成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福州)项目内容),积极举办游艇、船模产品展览交易会,加强对台对外合作交流;加强游艇码头等水陆设施建设,充分发掘水上旅游资源优势,鼓励游艇消费,大力扶持游艇休闲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船模创意产业。

5.加强闽江口旅游景点与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海洋旅游文化特色产品。大力扶持发展海洋渔业(海钓、养殖、捕捞、运输及加工)生产体验与观光、海洋美食与海洋民俗生活体验旅游项目;开发水上飞机低空飞行观光福州港市、水下潜艇光观等水上体育休闲观光旅游项目。

第9篇:海洋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中,先人为了向大海讨生活而辛劳开拓,开展了晒盐煮盐、捕鱼捞虾、围海造田、航海运输等产业,从而创造了上海特有的海滩湿地、海塘堤坝、渔港村落、海港码头、海防要塞等多元的海洋文化类型,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经济与生活发展历史中,孕育产生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内容。这笔宝贵财富,在以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文化产业的今天,是十分珍贵的海洋旅游、影视产业的文化资源。为此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旅游文化资源上海作为一个临海国际大都市,和海洋文化有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吸引着游客的到访,如外滩作为上海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正因为它蕴涵了海上交流的文化底蕴,其万国建筑群和迷人的夜景令游客喜欢,根据初步统计,外滩平常日客流量在50万人次左右,节假日在100万人次左右。坐落于浦东小陆家嘴黄金地段的上海海洋水族馆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馆之一,更是人们了解海洋生命的博物馆,每年平均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被授予国家及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3]。金山城市沙滩位于上海西南,是长三角最具有海派风格的城市海岸景观,海水处理采用物理沉淀、生物降解、人工造浪、自然循环外,辅以陆上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水中的动、植物链,同时科学改造沙滩,打造金沙碧水的城市景观岸线,是海岸线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崇明岛拥有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为3.6m2,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再加上东滩候鸟保护区、西沙湿地公园、瀛东村渔家乐等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丰富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今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从已知的考古中发现,上海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是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接着是50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其后是距今约4000年的良渚文化和距今3000多年的马桥文化,随后上海开始逐渐向海洋不断延伸和发展。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上海海洋历史文化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在上海沿海滩涂逐渐东扩的漫长历史中,沿海居民长期从事海洋捕捞,这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上海简称“沪”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拦住。这种工具就叫做“扈”。

当时称江流入海处的喇叭形海湾为“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后来又简称为“扈”或“滬”(简化后即为“沪”)。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来历[4]。煮盐晒盐也是上海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海洋经济生产方式。上海的南汇地区在隋代建立后,就有人利用濒临大海的条件,在下沙一带煎土盐。唐代已有零星盐场分布,宋元时期、明代上半叶南汇地区的盐业生产达到顶峰。海洋盐业经济的兴盛,使古代上海产生了大量的盐文化,例如盐业制度、盐场地名、盐民歌谣等。上海因为地处中国沿海地区的中部,交通便利,依托江浙地区发达的农业和工商业,自古就曾在长江口一带大量使用被称为“沙船”的平底海船,沙船的结构比较独特,方头方尾,船宽而吃水浅,船上装有可以调节的多桅多帆,适合沿海海岸和内地江河浅水水道航行。“沙船”将各地的商品运到上海,使上海成为商贸的集散地,又通过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上海悠久的历史发展经历,充分见证了上海先民与海洋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展示了上海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传承性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反映人们价值观念的文化表现形态[5]。上海的先民们在长期与自然、海洋的生存博弈中,总结并传承了大量涉海的生活经验、智慧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以利用海水制盐为例,古代上海市的盐业生产行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上海沿海地区的民俗习惯。在南汇,民间煮盐晒盐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民俗习惯。旧志谓:“朝往暮归,洹寒时,海飚迅烈,头面皲烈;酷暑聚煎炼,火气熏烁,立赤日中,反觉清凉。掘地得水,掬饮辄尽”,充分反映了当时盐民煮盐晒盐的艰苦生活。古代上海沿海地区的妇女也承担了大量晒盐、挑盐的工作,她们常常耐饥受寒,挑盐行百余里,在古代上海盐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6]。天妃信仰是上海人的一种重要海神信仰形式,它的产生源于当地渔民对渔业生产、远洋航运等海洋活动的祈福。早在宋咸淳年间(1265-1274),上海即有南圣妃宫,是为最早的天后宫,是供奉海上保护神林默娘的庙宇。传说天妃名叫林默,自幼会仙术。因其父出海遇险,她驾坐神云拯救其父而被渔民尊为神。天妃信仰早在南宋时已传入上海,为渔民、船民所信奉,众多船家、商贾将天妃奉为行船的保护神,祈求在“天妃圣母”的庇佑下风平浪静,舟顺人安[7]。还有其他的一些海洋民俗,例如穿戴饮食习俗、祭祀制度、海洋谚语等等,都是沿海居民海边经历的生活总结,是海洋文化中的绚丽花朵,上海海洋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节庆文化资源海洋节庆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南汇地区沿海渔民每到“谷雨”时节就要出海捕鱼。渔船经修理过或打了新的渔船第一次出海捕鱼,都必须进行祭海神(俗称“斋老大”)。“斋老大”仪式在渔船船仓中进行,事先购买好“马张”(一种印有神像的黄纸),将它作为海神张贴在船栏上,然后点燃香烛,并在马张前供奉猪头、水果、酒肴等,由船老大首先磕头跪拜,口中念祈祷词,其后由伙计们依次磕头跪拜,最后焚烧锡箔折成的元宝,有的还燃放高升鞭炮。南汇沿海“斋老大”习俗,从清代、民国一直沿袭到1956年建立渔业高级社后被取消。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习俗又在渔民中悄然兴起。南汇居民还有节日里以海鲜为礼物,向长辈至亲送礼的习俗。清明节送黄鱼,“七月半”送叉片鱼、乌轮鱼,“十月早”送鲥鱼,“年夜盘”送马钢鱼、淡香河豚干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世代流传于上海沿海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不成文的民俗节庆制度。崇明岛的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崇明荷花节”、“渔家欢乐节”、“环岛驾车自助游”等海洋节庆活动,丰富了崇明岛旅游的内容。建筑海塘的历史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为了向大海要良田和阻挡海潮进入沿海土地及房屋,在沿海筑堤修塘防潮,已有悠久的历史。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同时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围海田的重要设施,而建筑海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因此也反映了上海人民为了向大海要良田和阻挡海潮进入沿海土地及房屋而付出的艰辛。上海构筑海塘历史悠久,上海人民大约从唐开元初年(713年)开始兴筑海塘以御咸潮。上海市海塘分布于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沿岸,海塘工程范围涉及所属的6个行政区、县。据统计,目前上海市国家一线海塘总长为510.4km,其中位于长江口崇明县范围内的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国家一线海塘共长307.7km,占海塘总长的60.3%[8]。历史上曾有“钦琏为民筑海塘”的佳话在上海广为流传,并将其所筑海塘称为钦公塘以示纪念。一部海塘史,也是一部上海史,海塘文化是上海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防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现在,有些海塘堤坝已经被修改成为郊区公路,海塘堤坝两边的防护林因为植树时间已久,高大整齐,郁郁葱葱,是开发作为游客散步和自驾游景观道路的旅游通道[9]。海洋科技文化资源和海洋教育文化资源上海市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近20个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个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科学试验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船集团研究院所、国家极地研究中心等涉及海洋科技和教育的研究所和大学。上海还建有上海海洋水族馆、长风海洋世界、中国航海博物馆、海军上海博览馆等多个大型海洋展览馆,全面反映了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丰富和航海历史文化的悠久,展示了深厚的海洋科技底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10]。以上所列举内容反映了上海的海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均可以作为开发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加以利用可以开发出各种形式的海洋文化产业产品。

利用上海海洋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动力和经济构造转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上海海洋产业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下,上海市海洋经济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从2005年到2009年,平均海洋经济总量增长率为11%~12%,据统计,2009年上海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43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9%[11]。由于上海具有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和长江入海口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最著名的入海口和最活跃的河口造就了上海航运十分发达。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以洋山深水港为核心,南汇新城和崇明三岛为依托,江浙沿海地区为两翼的长三角滨江临海产业带,带动了海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其中有关海洋文化产业的比重还有待更好的提高和发展。从上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上看,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空间十分广阔,因此利用好上海的海洋文化资源,对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扬和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推移和岁月的流逝,很多文化方面的遗产已经被遗失,或者正处于濒危的状态,如何保护、拯救和发扬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12]。这既需要我们对濒危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复原、再传承和保护,形成一定的保护措施,又需要我们对发展良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可持续的利用。海洋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也面临着相同的发展现状,例如上海一些传统渔村渐渐消失,许多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传统海洋民俗和信仰,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将海洋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将文化与经济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通过经济为海洋文化提供“造血功能”,利用实现文化产业募集资金进行自救,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并且借市场的力量和手段发展壮大,促进自身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仅能为上海提供投资经商的机会,还会带来大量的消费群体,促进消费。这些对带动上海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业已进入到一个由传统的资源消耗、投资拉动和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创新推动和内生增长模式的历史转折时期。同样,利用海洋文化资源来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功能,改变以往仅仅局限于利用海洋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局面,同时还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以文化引领经济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将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海洋文化产品或服务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还能带来精神享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海洋文化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数千年中,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潜文化,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导致人们对于海洋文化的了解甚少[14]。随着海洋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可以更多更直观地了解海洋及海洋文化,享受海洋文化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崇明岛的瀛东渔家乐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居民利用独特的渔民文化将瀛东村建设成一个海滨休闲度假村,把十几年前的“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芦苇荡”的荒凉之地,变成现在的“朝上海堤观日出,夕下芦荡捉螃蜞”,游客在享受惬意生活的过程中,感受渔村历史的变迁。上海海洋水族馆和长风海洋世界更是直接将海洋生物搬到陆地上来,将世界各地的海洋生物汇集在上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