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操作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操作技术论文

第1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12级高职护理班的同学们,我了解同学们的成长状况,在座的各位大多为独生子女,且年龄较小,同时很大一部分护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本节课程中会采用适合她们的教学方法,期望大家对无菌技术操作方法及相关的知识体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2教学方法

2.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纠错竞赛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现代学校教育而言,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更是整个教学的合作者,教学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双方的有效互动与配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积极提出问题且主动探寻解决方法,这才是课堂教学所要形成的教学氛围。

2.2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无菌技术操作的大致过程,但要想熟练掌握该技能,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操作十分关键,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无菌技术操作过程的理解。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要在进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领会无菌技术操作的要点,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巩固所学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是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又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90分钟的教授与练习等环节来完成护理专业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内容的教学。为了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分解。其中,第一部分,即导入新课并引出本节课程的主题需要5分钟时间,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的播放来导出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所在,接下来,第二部分为复习理论知识及要点同样需要5分钟,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需要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即新课的学习与练习巩固环节,例如: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操作的同时,为学生讲授无菌操作的作用,即无菌操作可避免病人伤口的感染。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并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实操演练,通过分组练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推进教学,另外,设置“大家来找茬”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演示失误操作,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从而避免类似的失误操作在实践中发生。总之,教授新知识与练习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是整节课的重点,大概需要65分钟左右,分别为35分钟和30分钟,另外,评价达标与总结反馈为10分钟和5分钟。这便是针对无菌技术操作法教学过程的整体时间规划。

4资源整合

资源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将校内资源、行业资源及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学校的实验室及相关器材、临床及历年大赛经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内容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教学的优点较为突出,即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突出岗位技能,将实践过程在教室环境中模拟再现,并且,创设临床护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课堂的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课堂时间较短,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及练习的时间不够,学生要多在课下进行熟练操作。通过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教学过程的评估与反思,提出几点教学措施,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首先,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入学生的百分考核,并且,选几名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同学作为课堂纪律的监督员,这样就可以避免其干扰课堂秩序,另外,要增加无菌技术试验室的课外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演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

6结束语

第2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生 应用能力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67

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信息技术课。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时期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升教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

为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应该提升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尤其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更加积极的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对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起重视,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说教并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制作一些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图片,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进行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只有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了,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应用中去。

三、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

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想要有效进行操作,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学生的操作活动不可能是凭空进行的,因此,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更好的进行操作。一些教师积极的响应现代教学理念,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操作,而学生在对理论知识没有深刻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显得十分盲目。学生只有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进行操作,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理论,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创新也有很大帮助。

四、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为了使学生很好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首先应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以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容易走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结果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缩短,这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第二个极端是过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为学生留出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十分必要,然而如果在学生没有有效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也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十分必要。

五、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活动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的重要性,而且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鼓励小学生多参加一些竞赛活动。例如学校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本人就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为了应对挑战,学生的应用积极性就被大大调动,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讲,还会在课余时间对课堂上及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练习,同时学生还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探索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解的新知识。通过参赛学生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竞争的激烈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既能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当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竞赛的机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竞赛,组织几个班级进行竞赛;也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竞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练习

第3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健美操运动员 表现力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以第十三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团体五人操,混合双人操,有氧舞蹈为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调查、资料汇编、以及我国现阶段健美操比赛项目的法规文件等为分析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2.对比分析法

笔者通过对多次亲身参与的竞技健美操比赛中艺术表现力进行对比分析,直接以第一手资料作为研究依据,对比在不同的比赛中获胜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使本文的研究更加具有有效性与真实性。

3.录像分析法

本课题通过录像系统地分析了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构成影响因素、竞技健美操去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培养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并得出研究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研究必要性分析

1.第十三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比赛结果分析

通过对第十三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包括有氧舞蹈、团队五人操、混双操)三种不同类型健美操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有氧舞蹈比赛中,中国代表队在难度分与完成分均超俄罗斯代表队,但最终落后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力分值差距大。在团队五人操比赛中,中国代表队男子五人操蝉联前几届世界冠军,与罗马尼亚女子五人操相比,力量、难度均超过罗马尼亚代表队,但最终完成结果却截然相反,主要原因艺术表现力不如罗马尼亚胡五个女孩。在混双健美操比赛中,中国代表队艺术表现力落后前一名0.2分,难度落后前一名国家0.1分。因此,艺术表现力是取得竞技健美操比赛胜利的重要手段。

2.自2001年至2016年的艺术评分规则分析

调查可知,艺术表现力在竞技健美操比赛占有重要地位。竞技健美操规则对套路的编排、动作的完成、难度动作的数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其别强调艺术性,要求成套动作必须有创造性,动作设计必须展示竞技健美操特殊内容,动作变化以及音乐动作要与运动员的表演紧密相连,运动员必须通过自然和欢乐的面部表性来表现自信,不能伴随呼叫或歌唱。而近几年来,艺术评判得分在比赛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艺术表现力在竞技健美操中的重要地位。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影响因素分析

术表现力是健美操运动员通过将一套结构完整、动作流畅的健美操转变变具有艺术表现力、使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除了完成成套动外,还必须展现出美感,将健美操的体育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赢得观众喜爱与欣赏。根据评分标准,健美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包括质量、表现力与音乐的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成套动作的质量的完成决定着一套健美操比赛的成败。竞技健美操是一项体力消耗十分大的运动,它的专项素质一般包括力量、柔韧、协调与灵敏。是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周期性机能主导类运动项目。

2.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点决定的,它也体现了健美操运动员的表演功底,表演能力对于健美操运动比赛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运动员的自信心也能使一套成型的动作更具有感染力,从而使表演发挥最大的效果。

3.体育美学认为“节奏就是使不整齐、不规则的动作或声音,在单位时间里达到相对规则的次序。它是体育和艺术(尤其是音乐、舞蹈等)都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二)建议

1.提高健美操运动员专业素养与技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训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首先,提高力量的训练;其次是训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最后是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

2.提高健美操运动员表现能力,不仅仅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还要注重运动员自身气质与艺术修养的培养。首先要消除自卑感,其次要修炼自身气质,学习了解自已,自我欣赏。

3.提高健美操运动员音乐素养,首先,熟悉音乐节奏、丰富健美操的内容;其次,不断加深音乐节奏对运动员的记忆印象;最后,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艺术修养,加深运动员对于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从而使音乐与健美操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慧.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心理因素的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

第4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第5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医护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系统思考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60-02

目前,随着人们对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护理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不断增强。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科组成的重要部分,人文主义浓厚,理论体系独特。不论是现实意义还是长远价值,护理操作技术的简便性、实用性以及养生方法的悠久性,都把提高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这一任务推到医疗护士工作的战略高度上。

中医护理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在于提升中医护理技术,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重视中医药学科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实施护两个重要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促进中西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求同存异,相互促进。中医护理也同其它临床护理一样,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1 中医护理操作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中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较好,但总体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够。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较多的是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技术。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开展明显不如护理工作者对其它技术的掌握,并且开展比较多的科室大都集中在大型综合型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呼吸科以及妇科。

2 中医护理操作存在的问题

2.1中医护理人员配备不够

由于大部分的中医护理操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留守在病人的身边完成,除去主班、治疗的护士,中医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这与中医护理的性质相关。所以,要想解决好护理人力资源不充足的现象,各相关医院应当按照各个护理岗位任务的不同,实际临床护理工作强度的不同,所需护理技术水平有差异等因素进行合理编配,按需设立岗位,分层使用人力资源:改良医院输液体制,节约人力资源,把护士的时间留给患者,使更多的护士有效地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促进中医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升中医护理的人文内涵。

2.2临床中医护理操作的实施受约

其主要问题之一即临床上缺少相关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医嘱。护士条例规定执业护士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实施这些技术操作。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加强与医生的合作联系,使医生下达相关遗嘱,,医护合作首先在重点中医科室开展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突出其特色。同时,建议卫生相应部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使护士实施此操作技术的权利及义务更加明确,更好的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优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3.1加强中医科的基础知识训练,扎实理论基础

医务工作者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可以开展相关培训班、加强医护合作、与中医护理相关的人员均可参加培训,要求对中医准段、中医基础、方剂学、中药学等科目有了进一步了解。编写相关书籍,形式由个人自学、科室集中、全员集中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培训,随后护理部组织考核,通过相应的强化培训,促进护理工作者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提高中医护理操作技能打好基础。推行适合各个公立医院的中医护理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中医护理操作考核与示范、中医基础知识训练,中医护理查房,并提高落实程度,记录入册。相关科室制定具有临床意义的中医培训计划。

3.2 普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展现优势特色

中医护理操作具备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但临床由于普及力度不够、护理工作者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掌握不够,使中医护理推行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普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护理部应当确定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和考核计划,要求护理工作者掌握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各科室常规开展适合本科室的中医护理操作,并搜集病例及完善相应登记。Uifan各科室操作物品及操作盘。护理部应统一规定,各科室建立常见中医操作盘,分别为艾条灸法、耳针法、穴位按摩、拔火罐、湿敷、刮痧、熏洗、涂药。加强常用中医护理用具完善配备,不断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护理部组织有相关技术的骨干护理带头人、护士长不管加强专业技术训练,形成一套规范化、标准话的操作流程,为本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示范。不断促进中医护理发展,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随着积极和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变化,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护理人文主义特色浓厚,护理理论古老又先进、操作技术简便实用、养生方法历史悠久,在现在和未来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中,中医护理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社区护理的开展,促使护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从公立医院发展到各省社区及家庭,并且广泛应用与中医护理操作中,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我国大型公立医院的中医护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护理工作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需加强与医生的合作,各科室应该协调医护配合,普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广大中医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大力推广优化中医护理技能,不断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瑾华.积极推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使用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3035-3036

[2]王杰俊,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0-1022

[3]贺霞,蒋谷芬,彭丽丽,等.我院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培训的探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1,17(4):139-140

第6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模拟教学;技能训练;口腔医生

[中图分类号] R856.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62-03

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建出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1],它不仅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职医生、专科医生学习的临床技能,尤其是学习一些新技术的重要途径[2]。而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是一套能够模拟临床真实操作环境、辅助临床前操作教学的口腔专业教学工具,其仿真模拟教学设计(牙齿、头颅等)缩小了实验室与临床之间的差距,使口腔医学生能够在临床实习前顺利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如医患的调节、支点的选择、口镜牵拉组织的手法、保护操作区邻近组织的方式、牙体预备及软硬组织手术操作等,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间的平稳过渡[3]。本文通过研究我院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培训前后的学员的技能评比,探讨该模拟教学操作系统的优越性,随着此系统的推广,一定能大大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培训中心进修学习的内蒙古各盟市口腔诊所的176名基层口腔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5岁,学历结构:中专生35名、大专生43名、本科生96名、研究生2名。

1.2主要方法

使用离体牙和仿真模拟头颅结合的方法对基层口腔医师进行培训。

1.2.1培训前对176名学员进行口腔临床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2.2进行规范化的口腔临床技能培训,同时辅以石膏牙雕刻、理论讲解和临床观摩。培训内容:口腔科常规治疗技术、牙体牙髓病充填术、根管治疗术技能的培训共计96学时;牙周病洁治、刮治治疗术技能的培训共计56学时;冠修复治疗术技能培训共计64学时,同时辅以石膏牙雕刻、理论讲解、专家讲座和临床观摩共计130学时。培训流程:教师结合临床并用实用且简便的方法示范规范操作过程;学员自行操作,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错误;每日结束时进行考核,学员互相打分,目的是巩固学习的内容;每个治疗技术培训必须保证每个学员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都提高并合格,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打分;全部培训结束后学员入临床观摩,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让学员体会模拟教学操作系统带来的真实感并使其掌握规范的接诊流程。

1.2.3培训后口腔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3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每位学员的每一科目的成绩评分均由同一带教教师给出,以便得到客观、有效的数据。牙体牙髓病治疗技术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考核(着装、坐姿、椅位、支点、口镜d的使用、无菌操作)和专业技能(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X线片)。牙周病治疗技术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考核(着装、坐姿、椅位、支点、口镜的使用、无菌操作)和专业技能(器械选择、握持、角度、放置;支点;用力方式和方向)。冠修复技能考核:牙体预备模型后计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牙周病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牙体牙髓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修复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我国口腔医师的需求量很大,正规大医院口腔科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量培养社区口腔医师。这属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国内个别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区牙病患者较多,缺乏对社区医师的系统培训,不利于未来口腔临床工作的开展。

制定规范的培养计划和模式,应用临床模拟实验模型,对社区口腔医师进行规范的培养,包括无菌观念、预防交叉感染、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但能适应当前越来越严格的病人诊疗要求和高质量的医疗效果,而且能给实习医师提供较为完满的临床病例类型和丰富充足的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临床技能培训。鉴于目前国内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必要对口腔临床模拟操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实验教学研究和总结。目前此类研究尚不多,因此本研究以更好地解决医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促进医学教学改革,同时使患者能够真正受益[4]。

针对社区口腔医师学历低、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差的现状,采用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为主的培养方法,既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又符合当下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我院口腔教研室完全具备开展此项目的软硬件设施,拥有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相对较完善的口腔实验室,因此本文研究并开展了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

仿真模拟教学被应用于诸多学科,并已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5]。培养方式包括4个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离体牙直观操作、仿头颅上真实体会操作及临床参观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老师通过多媒体等数字化工具依据教材现有内容,讲授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规范[6],使学员能顾温故而知新,再次领会经典课本中的经典内容,做到理论要点烂熟于心。离体牙直观操作是使学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并操作每一个经典操作过程,使学员能观察并体会到一些复杂或专业细节操作过程,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仿头颅的使用是近年来国内口腔教学中已被认定为非常有必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学工具[7-9]。研究表明,仿头颅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真实的体验临床诊疗环境[10],并使他们更加形象化的熟悉并记忆每个操作要点,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兴趣,加强更深的记忆,更好地完成学习[11]。最后学员被带入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培训中重点操作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能够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和记忆。四年的临床模拟教学实践成绩显示,口腔仿生模拟教学对提高口腔医生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12],使刚入科或不规范操作的口腔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能有效地运用口腔治疗技术。在以往培训期间发现单纯让口腔医生直接在仿头颅操作会增加培训时间,增大口腔医生熟悉操作流程难度,因此,在2011年~2014年我院改变培训流程,先让口腔医生在离体牙上操作每个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然后再进行仿头颅模拟操作。结果显示两者结合教学,使口腔医生较快地掌握每种技术的操作流程,对提高培训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应用临床实例模拟操作和临床实验室进行教学,并面对模拟真实的口腔各学科的相应病例模型进行学习和诊断治疗。通过反复的仿真模拟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通过模拟练习,缩短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时间,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将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将实验教学从实践探讨的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并可重点解决当前口腔医学中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针对我区口腔医生基础力量薄弱、动手能力差、无菌观念缺乏、治疗效果不理想、医疗纠纷多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而对社区口腔医生的系统临床模拟培训的缺乏,不利于将来口腔临床工作的开展。实践也证明仿真模拟的临床实验教学,不但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教师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仿真头模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做好当临床医师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学习,增加学生操作的真实感[13],具备比传统临床前期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有效的优势。相信随着此项科研的完成和成果的推广,会大大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巧玲,胡大一.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57-358.

[2]McKinnon M,Luke G,Bresch J,et al.Emerging allied dental workforce models:considerations for academic dental institutions[J].J Dent Educ,2007,71(11):1476-1491.

[3]Perry S,Bridges SM,Burrow MF.A review of the use of simulation in dental education[J].Simul Healthc,2015,10(1):31-37.

[4]施敏.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4):831-832.

[5]张铁军,李刚,任,等.放射仿真头模在口腔放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77-280.

[6]牛莹,刘健,刘为国.数字化导引系统结合临床模拟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15,36(6):125-127.

[7]张乾,苏雪莲,李志强.口腔仿真模拟系统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76):59-60.

[8]王丽.基于示范校建设的口腔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36-37.

[9]陈乃玲,穆玉,吴文慧,等.口腔仿真模拟实验室与口腔实验教学[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74-677.

[10]李贤玉,梁登忠.KaVo仿真头模在口腔牙体牙髓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4):70-71.

[11]任旭,王菲,黄强生,等.试论口腔教学引入多媒体后的利与弊[J].职业技术,2011(4):51.

[12]周洪,王春燕.口腔仿生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95-397.

第7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文版式 开发 实操教学 Word的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24-03

一、办公自动化时代公文写作教学现状

办公自动化时代,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工作,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文书的写作和处理大都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进行操作。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一体化教学要求,主张有条件的院校在同时并行理论与实操教学。一体化教学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相关写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这就满足企业对新员工“一到岗就能上岗”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公文写作学科一体化教学开发严重不足,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结构字句训练,轻word版式设计

目前公文写作教学依然停留于旧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操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注重公文结构安排、语言的顺畅程度,培养学生时一般训练公文结构安排、遣词造句等。许多老师认为公文写作就是公文结构的安排和字句的排列,故实操教学就是写作训练。站在发展的历史观来观照这个认识,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计算机时代对公文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重手稿写作训练,轻计算机操作训练

部分教师受传统习惯影响或教学设备限制,公文写作教学及作业批改时仍采用手动形式。然而,办公自动化时代,文书的写作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若写作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习惯于手写、专业于理论,外行于办公自动化下的写作实际操作,被用人单位贴上“眼高手低”的标签。办公自动化时代,公文实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公文内容的写作训练,还应包含基于word的公文版式处理训练,只有结合word的处理技术开发公文实操教学,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学生懂理论、懂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公文实操教学内容不完整的原因及改进思路

多年来,应用文写作教师实施教学时局限于学科特性,认为公文写作仅仅是写作的问题,只要把写作之道传授给学生就了事。殊不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Word的广泛使用使靠一张纸、一支笔撰写公文的历史逐渐远去,换言之,当今社会在深谙应用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对秘书提出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之一:娴熟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处理文稿。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制定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并重理论和实操教学。很遗憾,无论是公文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施,都过于注重理论介绍,而忽略甚至无视实际操练,导致实训教学得不到全面落实。办公自动化下,公文写作实训应当包含文书写作和版式设计两部分。笔者详细查阅了100余种应用文写作教材,发现实训安排都只停留在写作的层面,丝毫未涉及版面设计。又查阅将近百种文秘办公自动化书籍,也未发现有哪一种讲述版式设置,只是照搬计算机基础有关Word处理技术的章节,与公文写作的实际操作的特殊要求完全不符。

(一)版式实操教学缺失的原因

造成公文格式实操教学缺失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个。

1.传统作业下,文稿写作、版式设计跟文件印刷的脱离使秘书不必负责版式制作。“由于原稿(特别是手写稿)与正式发出的文本在格式上有所不同,为此,需要在付印之前根据标准的公文格式对原稿各部分的排列次序与位置做出设计。”传统版面设计不是直接对页边、字型、字号、行距、字句、图表进行规划和调整,而是“将版面设计的结果逐项签批在原稿或版式设计说明上”,再交由文印部门排版和印刷。既然排版和印刷不是秘书的职责,是否掌握排版技术就无关紧要了。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下称格式)》的限制。当下,公文几乎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写作和版式设计的,我国竟然未制定电子公文格式标准,只能“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有关规定”,但《办法》缺乏操作标准,还得参照《格式》。《格式》虽然“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却非建立于Word的处理技术,不能精确指导基于word的公文版式制作。国家参照《格式》编制公文写作教学大纲时就不可能不忽略了计算机处理的内容。

3.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文稿写作、版式制作、公文印刷一体化的出现使原本由文印部门负责的工作一并成为现代秘书的工作职责,业界却未编著结合三者的教材,教师只能囿于现有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展教学,侧重文稿写作,而忽略版式制作的实操教学。从教务的角度看,Word的处理技术已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不需要专门开设基于Word的版式设计课程,殊不知《计算机基础》对Word的处理技术仅只作简单的介绍,还不足以实现公文版式的制作。这两种落后的教学观导致学生得不到必须的技能培训,以致不能胜任工作。笔者广泛接触多家单位的公文,出现版式错误的绝非少数。

(二)开发公文版式实操教学的思路

教育界大张旗鼓地倡导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操教学同时开展,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公文版式教学的指导方针。在理论与实操教学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学生掌握理论,掌握技能的终极目标。笔者在该思路的指导下开展了公文一体化教学实践,收效甚好。

第8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3S技术;生态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31-03

“3S”技术,即遥感(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统称[1],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2],并具有获取信息及时、准确、宏观等优点[3]。目前,“3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军事、通讯等行业和部门,成为世界各国角逐尖端技术的热点[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5]。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而诸如能源消耗、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失调等世界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均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6]。“3S”技术由于具有快速、实时地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与资源环境有关数据的能力,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态学研究领域。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研究方法与手段的掌握,《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也因此作为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此,本文结合“3S”技术的综合性,突出生态学的学科特点,在概述“3S”技术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在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今后实践教学的方向,以期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3S”技术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在生态学研究领域,“3S”技术主要涉及全球变化、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生态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等[1,7]。目前,“3S”技术的结合与集成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3S”集成系统中,RS在生态学上的应用包括收集数据信息源、大面积的生态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间接应用包括预测预报和灾害危险等级确定等。GIS在生态学上的应用主要是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分析生态实体与其他生物体或环境的相关空间定位对其自身功能的影响,分析多种空间尺度下的海量数据。GPS则主要用于生态调查和定位。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丰富,学时数有限

“3S”技术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泛的学科,通常包括空间信息技术基础、遥感系统和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GIS的组成和功能、空间数据的结构、空间数据分析、GPS的构成、GPS定位方法和测量以及3S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适时扩充“3S”技术的前沿知识。可见,《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但在课程教学中,为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协调,本课程仅安排了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较难理解与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难掌握相关的软件操作。

(二)缺乏基础,理论掌握难

“3S”技术是测绘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学科的有机集成,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的基础学科多[8]。但生态学专业侧重于向学生讲授生态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计划中较多设置体现生态学专业领域(主要为微观和中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课程,而未开设与“3S”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如地理学、地图学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学科术语及理论知识缺乏而较难衔接和掌握。

(三)学生畏难,动手实践少

实践性强不仅是《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更是“3S”技术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以及应用与地理、空间分布相关数据的关键技术手段的要求。在《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中,RS、GIS软件操作和GPS仪器使用是掌握3S技术的必要环节,也是“3S”技术的丰富内容和广泛应用的实现方式[4]。但目前因相关软件均是英文版本,学生通常从传统的中文版本软件转到用复杂的英文版本软件,加之软件的操作步骤较平常使用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复杂,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来适应。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学生畏难而不愿在课后花时间熟悉相关软件,最终导致动手实践少,软件操作能力差,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应用。

三、教学内容选择

根据“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可知,《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1)遥感图像处理及生态学应用;(2)遥感解译与应用;(3)GIS空间分析及应用;(4)GPS精确定位与导航应用等。但“3S”技术的集成或融合目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研究项目中实施,国内外均没有相应的专业教材作为参考[9],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地讲述“3S技术及其应用”显然不切实际。因此,针对《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操作性以及实践的综合性等特点,及其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重点提出了具体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环节(表1)。即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RS、GIS和GPS的基本理论和三种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又要选择性地进行重点内容的讲授。由表1可知,在《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中,RS和GIS理论与软件上机操作是教学的主体内容,其中RS理论讲授安排了6个学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g实践操作6学时;GIS理论讲授7学时,GIS软件ArcView实践操作8学时;而GPS则作为辅助内容讲授,理论与手持GPS的操作分别安排了3学时和2学时。

四、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讨

鉴于《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操作性以及综合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上述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加强的一些环节。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在各高校得到普遍推广。而“3S”技术涉及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裁剪与拼接、虚拟现实、计算机模拟等操作,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软件的上机实践操作

RS、GIS和GPS仪器的使用以及软件操作是掌握“3S”技术的重要环节。因此,上机操作应重点练习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裁剪与拼接和几何校正、计算机自动分类、GIS的数字化及数据库构建、空间叠加分析以及专题图制作、GPS定位及野外数据采集与导航。此外,由于上机实践学时数有限,还需要学生课后自行安装相关软件,加强软件操作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操作软件的目的。

(三)突出案例教学

在“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色,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为突出“3S”技术的综合性,任课教师可结合相关研究课题,选择能反映本专业特色的典型案例,以更好地把研究中的细节问题讲透。例如,“生态学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分析的综合应用”较适合用于生态学专业的教学案例,通过此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GPS的坐标定位、RS的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GIS的景观专题图生成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等。

五、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当前《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在生态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教学改革建议。

(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加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学时数

由于“3S”技术涉及的基础课程较多,故建议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增加一门与“3S”技术联系紧密的基础课程,如地理学或地图学,让生态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完地理学或地图学课程后,再学习《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将会更加轻松且易掌握。此外,“3S”技术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3S”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关软件操作,建议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可将总学时数增加到48学时。

(二)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目前,在本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除《3S技术及其应用》外,还有《生态规划学》和《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等课程,这些课程均与《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计划设置中,可考虑在《生态规划学》课程实践和《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中增设“3S”技术的相应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如可在“生态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把“3S”技术实践融合进去:确定生态规划项目和规划区域学生收集RS数据(可从Google Earth下载)野外现场调查时用GPS对特定点进行坐标定位室内对RS数据进行几何纠正等处理提取基本信息和用地分类拟定规划初步方案方案讨论确定方案利用GIS进行专题图制作。但需注意的是,相关课程实践的结合必须在课时上进行统筹安排。

(三)与校院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相结合

为了建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良好氛围,学校和学院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如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农学院金穗计划等,以鼓励本科生结合课程学习内容,申请课题,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而对于学习《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生态学专业学生而言,可以鼓励他们走出课堂,积极申请与“3S”技术相关的科技创新课题,以科研实践方式,激发和鼓励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了解和熟悉“3S”技术及其具体应用,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10]。

参考文献:

[1]汤洁.3S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0.

[2]曹月娥.3S技术综合应用的教学与实习方法研究[J].中国教师,2013,(S1):224.

[3]任德智,潘刚.高校“3S”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1,(1):71-74.

[4]刘健,余坤勇,赖日文,等.“3S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72-76.

[5]骆世明.普通生态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10.

[6]明素华.3S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224-225.

[7]聂呈荣,李明辉,崔志新,等.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70-73.

[8]余坤勇,刘健,赖日文,等.《3S技术》课程引进科研成果的教学分析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31-133.

第9篇: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技能人才 成长阶段 竞争力 核心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42-02

竞争力是指在各种竞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和某种熟练程度。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一名技能操作型员工,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实现自身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竞争意识和竞争力。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大体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入门阶段、成长阶段、操作骨干阶段、高技能人才阶段和技能大师阶段。不同的成长阶段,在竞争中所体现出的能力也有所区别。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不同阶段技能人才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技能操作人员参与竞争的核心能力,是加快技能人才成长速度的捷径。

一、入门阶段

入门阶段是技能操作人员由外部进入企业到能够独立顶岗开展工作的阶段。初到企业,对企业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设备操作、业务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特征等所知甚少。因此,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认识企业、熟悉工作、提升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参加各类上岗资格证书的取证培训与考核,取得上岗的有关资格,力争做到早日独立顶岗。本阶段,应重点对其开展入厂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生产业务基本知识、仪器装备操作技能培训及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强化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与灌输,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融合。企业要多为初入厂的员工创造各种参加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与环境,帮助其快速熟悉业务,提高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新入厂员工也要认真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尽快熟悉环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做到能对企业文化的初步认同,在业务方面能够独立顶岗并开展工作。

二、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是技能操作人员由独立顶岗到成长为熟练技能操作者的阶段。本阶段,技能操作人员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生产施工等业务操作,对企业文化也有了大体的认同与理解,这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企业生产工艺、管理思路、企业文化等方面深层次的了解与熟悉,增强处理应急事故和发现、诊断和排除日常设备故障的能力。因此,应重点对其开展生产流程、设备操作、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相关业务理论与企业文化的培训。企业要更多地为他们创造各种扩充知识、提升技能的机会与环境。员工个人也要注意善于利用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竞赛活动等机会,虚心学习,强化锻炼,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请教,在实践中、学习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增强个人的内在素质,包括吃苦耐劳精神,随机应变能力,职业道德等,并深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加快个人全面发展的前进步伐。

三、操作骨干阶段

操作骨干阶段是由一般技能操作人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操作骨干的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持续提升个人从事较高难度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使自己具有较强的技术攻关能力,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提升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与协调能力,并在本职业领域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化,能将个人的探索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应重点对其开展难度较大的操作技能与理论培训、生产流程、设备操作、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相关工种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拓宽其视野与思路;要多为他们创造各种技术攻关、工艺改造、设备故障排除、技能竞赛与展示等机会,增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员工个人也要争取多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竞赛活动,多与周围专家切磋交流,在实践中、学习中、竞争中锻炼自己,并提升个人影响力与操作技术方面的威望。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反思,将自己深深融入企业,做到个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四、高技能人才阶段

高技能人才阶段是指由操作骨干发展为企业高层次的技能人才的成长阶段。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是由其在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作为高技能人才,至少要发挥以下四种作用:一是生产施工操作中的业务骨干及设备操作带头人;二是对现场生产施工操作难题进行攻关的主要力量;三是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主力军;四是对新进员工进行带徒传艺的教练。要发挥好以上作用,就要求具备以下能力:较高的生产劳动的操作与指导能力,相当的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较强的技术攻关能力,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带徒传艺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与协调能力,前两种能力是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最浅层能力,是技能操作人员的基础能力,为一般生产操作人员的必备能力。中间三种能力是作为技能操作骨干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后两种能力是企业对技能人才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较强的技术攻关能力,新技术、新思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带徒传艺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与协调能力,是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本阶段,企业应重点对其开展高难度的操作技能与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一专多能”复合型操作人才相关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加强从事生产流程优化与改造、技术攻关与创新、新引进设备操作与探索、生产设备复杂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相关业务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开展沟通、协作等处理较复杂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训,以及传艺带徒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工作中要注意加担子、给信任、赋权力,要多为他们创造各种难度较大的技术攻关、工艺改造、重大故障会诊与排除、指导新人成长等机会。通过强化工作实践达到锻炼人才、提高层次的目的。技能员工个人则应积极配合企业参加安排的工作与培训,在技能操作领域的“博、精、深”方面下大功夫。同时,还应注意对个人人格、品德等方面的修养,学会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化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办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强化个人抗挫折、战胜逆境的心理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技能员工中的先锋与典范,在企业中发挥技术领头和典型引路的作用。

五、技能大师阶段

技能大师是由企业高技能人才发展成为在行业、国家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师级高级技能人才。技能大师是企业中高技能人才的佼佼者,处于企业技能人才结构的最上层。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肩负责任最重。对于技能大师类高级技能人才,技能操作培训已经不宜再作为主要的培养手段,因为他本人就是技能人才中的资深教头。在高技能人才向技能大师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提升其个人发展能力,通过内在动力推动个人的发展,即由过去的“外因促成”式培养转变为“内力驱动”式培养。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持续提升他们强化其成长的自信心与成才欲望,提高个人立足点和眼界,重塑价值观与理念,健全个人人格,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其钻研业务、开发新技能、开展创新创效的业务工作能力及个人在企业、行业的影响力。对企业来说,应加强对其责任意识与规范能力,运用学习与工作方法的能力,计划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深化对本专业及“一专多能”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提升其在本专业操作领域作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的能力。对个人来说,则应主动加强个人学习力的提高,强化个人修养,提升人生价值观、注重人格重塑,提高个人影响力,扩大自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在操作技能与本工种理论素质的培养上,以个人学习、探索和钻研为主,企业推动为辅。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