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博物馆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博物馆活动总结

第1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据分析;细分市场;目标市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136-02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快速增长,旅游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旅游景点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游客选择的余地不断增大,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博物馆作为人文景观的旅游地,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的信息: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博物馆建设驶入“快车道”。

面对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旅游行业、各博物馆间的竞争,博物馆界要以自身的陈列内容设计、专业特长和地域特色等为依据,建立适合自身的博物馆产品,并将博物馆产品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和分配过程,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旅游目标市场。每个博物馆具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因而占有不同的固定观众或潜在观众资源,即目标市场不同。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制定营销策略、开拓营销渠道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才能将企业自身资源与社会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

确定博物馆目标市场需要经过以下步骤:一是细分博物馆市场,二是对博物馆各细分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三是预测博物馆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四是选择博物馆目标市场。以下浅析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海博馆”)的目标市场。

1 对2012年游客数据分析并细分海博馆市场

根据2012年来海博馆参观的20余万观众的情况分析,上海本地市场游客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94%,国内外地市场游客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5.2%,其中苏州参观人数占外地参观总人数的70%,嘉兴参观人数占23%,南通参观人数占3.2%,外地游客多数来自嘉兴、南京、苏州、绍兴、南通、扬州、杭州及无锡等地。海博馆接待各类外籍观众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0.73% 。2011年4月~2012年3月海博馆在荷兰举行“阴与阳:中荷航海交流展”临展,2012年1~3月参观该临展人数约3万人。

依据地理变量划分,综合考虑空间距离,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及不同地区来访者所占比例等因素,将上海本地市场,苏州、南通及嘉兴等江浙沪海洋文化浓厚或经济发达城市作为一级市场;国内其他港口或经济发达城市,荷兰等国外港口城市作为二级市场;来海博馆人数较少,但出游人数日渐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机会市场。

来海博馆参观的游客中,学生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40%,成人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23%,老人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10%,儿童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6%,其他人数(免费开放日,持赠票、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参观护照、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一卡通等)占参观总人数21%。

依据人口变量划分,主要考虑年龄结构,将海博馆旅游市场分为学生、成年、老年及儿童市场。2012年通过旅行社来海博馆参观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43%,通过预约来馆参观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22%,通过网络订票来馆参观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6.5%,自行来馆参观人数占参观总人数的28%。依据行为变量划分,主要考虑购买渠道因素,将海博馆旅游市场分为通过旅行社购票市场,通过预约购票市场,通过网络购票市场,自行来馆购票市场。

2 评价各细分市场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国家和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势必影响该地的旅游供给。随着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对海洋文化的日益重视,对海博馆的维护投入力度势必加大。目前上海正在实施国家战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硬件和配套设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方面,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建成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加速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建设。

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指出,上海市将显著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毫无疑问,加快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合2012年的数据及以上分析,上海本地市场应作为重点市场。江浙两省海洋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是中国海洋文化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后,两省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加强海洋文化工作。近年来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研讨海洋文化成果,建设海洋文化设施,发展海洋文化等一系列举措,加快了海洋文化大省建设步伐。海博馆作为凝聚优秀海洋文化的聚集地,势必对江浙地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结合2012年的数据分析,苏州、南通及嘉兴等江浙沪海洋文化浓厚或经济发达城市应作为一级市场,开拓的首要地区。

党的十报告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和海洋文化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海博馆在加大海洋文化建设与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各种海洋文化活动,促进海洋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入执行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博馆将加大在国内其他港口或经济发达城市的宣传促销力度,争取使得这些二级客源市场早日跨入一级市场的行列。海博馆2011年及2012年在荷兰鹿特丹博物馆和海博馆分别举行了中荷文化交流临展,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经过此次活动海博馆与荷兰王国驻沪总领事馆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关系,以此为契机,海博馆将荷兰等国外港口城市作为二级市场,积极创新市场开拓方式。

通过经常更新展览手段与陈展内容,做好馆内服务工作,广泛建立人脉资源网,与其他品牌合作共赢,在不同时期策划执行各类特色产品等手段及多级多层间接销售渠道,对成人、老人、学生及儿童市场进行针对性开拓。其中策划和执行各类主题活动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游客热情的直接有效行为。

2012年海博馆针对成人市场做了大量的活动,如“上海迎新新玩法——免费游航海博物馆,观海迎新年第一缕阳光”活动,春节特别活动、情人节特别活动、泰坦尼克号100周年特别活动,“双轮双城:自行车与中荷城市生活”自行车文化节等;针对老年人举办了2012年“申城万名老人看发展”首发式等;针对学生市场推出了2012年浦东新区青少年海洋文化节启动仪式、沪台高中生夏令营、2012上海市建筑模型锦标赛、2012江浙沪青少年动手做大赛等;儿童市场的开拓,主要考虑到馆儿童基本上是以亲子团队形式,所以推出既能全面提高儿童素质,又能增强儿童与家长之间互动的活动,如现场教学荷兰木鞋舞、主题家庭日活动(包括制作船模、蜡染、软陶及彩绘等)等。成人、老人、学生及儿童市场是需要兼顾的市场。在今后的市场开拓中要注意从每个市场的需求出发,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如老人观众随气温变化而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参观量一般集中在4月、5月、10月、11月,针对老年人的馆内活动和前期策划就要考虑到以上问题。

间接销售渠道是目前最主要的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海博馆地处偏远的地区,海博馆的产品性质、种类档次等都决定通过旅行社来海博馆参观是主要途径,海博馆2012年的销售数据也说明这个问题。海博馆注重对分销渠道的管理,及时了解旅行社的不同需求,尊重维护其利益,给予必要的优惠与奖励;同时及时对旅行社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主要合作旅行社的优势与不足,适时进行渠道结构调整。

海博馆分别同驴妈妈、途牛、同程及携程等4家旅游网建立了网络销售合作,2012年通过网络购票人数相比2011年增加了50%,海博馆将与以上4家网站深入探索广告、电子商务、无线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及模式,并开发新的合作网站,积极探索微博营销模式及其他网络营销模式。海博馆通过合作网站活动信息、线上互动抽奖、回答观众提问、微博转发等形式,提高海博馆与观众的对话式交流,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通过预约购票市场及自行来馆购票市场主要是受博物馆的知名度、信誉度,以及博物馆不定期有影响力活动的影响。海博馆除了加强自身宣传,还要借助多方力量,与社会各界以及博物馆间横向联合,各尽其才,互相交流,与其他品牌合作共赢,增强活动吸引力和宣传力。

3 选择旅游目标市场

综上所述,海博馆在市场开拓中,应重点面向江浙沪市场,同时兼顾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及国内外港口城市市场,坚持以一级市场为主体深度开发,以二级市场为补充适度开发,以机会市场为辅助随机开发。

在开发的每个市场中要考虑到成人,老人,学生及儿童市场的不同需求。鉴于海博馆自身实际情况,重点关注间接销售渠道市场即通过旅行社购票市场,花大力气发展网络营销的建设与开发。选择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后,海博馆将努力提高整体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海博馆品牌。

参考文献:

[1]马勇,毕斗斗.旅游市场营销[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93-145.

[2]曹兵武,李文昌.博物馆观察: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78-122.

第2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自然变迁的一种见证。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教育、科学研究三大传统功能对传承文明、教育大众、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三大传统功能之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开始逐步培训其旅游的功能。随着全国范围内博物馆免费政策的实施,博物馆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也迎来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

本文以德阳市的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问卷发放的方式,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试图通过本研究,对德阳市的博物馆旅游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三星堆博物馆简介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约40公里,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馆区占地530亩,展馆面积11000平方米。博物馆融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职能于一体,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内出土的极富古蜀地方特色的珍贵文物。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 AAAA 级旅游景区,成功发行了“三星堆邮票”和“三星堆金银纪念币”。2012年,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70.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75.3万元,极大的带动了广汉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四川省旅游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中,三星堆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发展的十大精品旅游区之一,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将旅游列入全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这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战略发展机遇,也为加快该区域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三星堆博物馆调查及分析

课题组采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总收入、接待人数、客源市场、游客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三星堆博物馆总体经营状况

由表1、图1、图2可知,从2009年到2012年,三星堆博物馆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状态。其中2009年、2010年增长幅度较大,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2.7%、25.3%,旅游总人次增长率分别为38.2%、61.7%;2011年出现负增长,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为-1.95%,旅游总人次增长率为-1.3%;截止到2012年,旅游发展势头有所回升,增长率均超过15%。

(二)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特征分析

1、省内客源比重较大,市场集中程度较高。

通过课题组对三星堆博物馆游客人数的抽样分析发现,在2012年,本省客源占总游客的比重为56.73%。前5位客源市场分别为四川、广东、上海、北京、重庆,其游客人数占游览博物馆游客总数的81.53%。同时外省客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华东和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等省。

2、游客年龄分布较广,教育水平较高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旅游的游客以15—25、35—45、55—65这三个年龄段为主,比例占游客总人数比例的88.75%,这些游客是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参观的主体。15—25、35—45这两个年龄段的游客对于增长知识、教育子女有着很大的需求,而55—65这一年龄段的游客则对文物鉴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中游客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高,有55.78%的游客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

3、游客获取信息的来源较窄

课题组通过实地访问发现,来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游客多是受到他人推荐才得以知晓博物馆“值得一看”,这部分游客占到游客总数的48.93%,其余有33.75%是通过广告、新闻媒体推荐、网络推荐等方式选择到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通过旅行社推荐来旅游的游客不到2.35%。这就表明了三星堆博物馆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营销的措施也有限。

4、游客参观动机单一

课题组研究发现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文化游兴趣,其目的多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以此为动机的游客占到了总人数的59.72%,另外也有35.83%的游客已是多次参观博物馆,再次前来的目的是陪同家人和亲友一起参观,只有1.59%的游客来博物馆的目的是使用博物馆的设施和休闲空间。

(三)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游客认知存在偏差

三星堆博物馆是三星堆遗址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星堆遗址旅游区是及博物馆游览、园林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课题组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游客只在遗址区的园林游玩,真正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却寥寥无几。许多游客对于博物馆有一种敬畏的认知,认为如果进入博物馆却没有导游讲解或是没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就不会真正了解展览文物的主题与内涵。也有一些游客认为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旅游行为,相对于花钱买了门票浏览完后心中的不明不白,在遗址区的园林中休闲放松更显自在休闲。

2、博物馆旅游促销力度不够

三星堆博物馆所展的文物曾十余次出国展览,并激发了国内外数百专家的研究热忱,参观者均惊为“天人”,这都说明三星堆博物馆是深具旅游发展潜力的。但是课题组在调查中却发现到游览三星堆博物馆的大多为本省游客,其知晓三星堆的渠道也多为朋友推荐或介绍,鲜有自发前往游览的游客,而在广汉市的各大宾馆、车站这种游客聚集的地方也基本上看不到免费供游客取阅的宣传小册子。也就是说,这个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在业界评价很高的古蜀文明遗产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影响力,因此,加强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是当务之急。

3、展馆面积不足、展示形式单一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不仅量大而且制作工艺高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是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现在博物馆的展馆面积为4000M2,相对于同类的金沙博物馆的7588 M2的展馆,其基本的陈列需要远远不能满足,这就是博物馆不得不将大量的珍贵文物长期深藏于库,不得同游客见面,造成了极大的文物资源浪费。同时课题组也发现,三星堆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与之所匹配的文字解说也不够详细,并极少使用数字虚拟技术技术模拟展示,这样许多游客再游览完后多少会产生“懵懂”的感觉,这也是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重复游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对策

三星堆遗址旅游作为德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德阳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有着长远的影响。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三星堆博物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促进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研究游客心理,设计经典旅游产品

游览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许多都具有文物赏鉴、增长知识和教育子女这样的需求,纯粹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博物馆旅游并未为广大游客所熟悉和接受,因此,研究游客心理并针对不同的游客设计不同旅游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星堆博物馆可以在博物馆游览与遗址区内的观光景点的路线方面进行设计和搭配。在博物馆旅游参观和在遗址区休闲观光是动静的结合方式,在线路的设计上,要吸引游客在参观游览了遗址区(博物馆)后能有兴趣继续到博物馆(遗址区)进行浏览参观,使游客在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同时又能得到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增长。

(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博物馆的宣传

三星堆博物馆展品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三星堆博物馆需制定综合的市场营销战略,和成熟的营销团队合作,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举办主题节庆等方式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完善宣传影片、广告、书籍等宣传资料,并加强同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知名媒体的合作,来提升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辟传统和新兴的销售渠道,推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和不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有计划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民间资金,组织主题民间节庆活动和宣传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青铜文化优秀项目。

(三)加强创新力度,丰富展览方式

三星堆博物馆可以通过创新展览的表现手法、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隔着玻璃看,耳听旁人讲”的传统平面、静态的展览方式。应跟随现代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新变化,重视高新科技在陈列手段中的运用,应用现代的声、光、电等手法和信息多媒体等技术,丰富展览的方式。并缩短展品、藏品的展示周期,多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展览,保持展览陈列的灵活性和新鲜感。同时还可以提高展览的互动性,通过情景模拟、观众参与等多种形式,是展览陈列剧情化、场景化、立体化,以提高游客的参观激情,以达到游客多次参观的目的。

四、结语

在西方,博物馆旅游是民众常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但在我国博物馆旅游却仅处在起步状态,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休闲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也在飞速的增长,这就给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和绝好的机会。所以三星堆博物馆要以三星堆古蜀文化为核心,以三星堆形象为品牌,以三星堆遗址为依托,将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旅游资源,在让游客在赞赏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神奇的同时也将三星堆古蜀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更远。

参考文献

[1] 戴昕,陆林,杨兴柱,王娟.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2007(3):84.

[2] 余健. 博物馆文物馆藏环境调查研究——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为例[J]. 科技资讯,2010(30)186-187.

[3] 窦引娣. 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与构想[J].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5) :65 -68.

[4] 陈朝隆. 城市博物馆旅游浅议[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361-365.

第3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建设理念;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生态博物馆理念的不断深入、创新和拓展,安吉生态博物馆在建馆的过程中本着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理念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同时,安吉县于2008年开始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计划通过十年时间将187个行政村打造为“美丽乡村”,争创中国美丽乡村样板。美丽乡村的创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与十提出的“美丽中国”理念不谋而合。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与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当下随着安吉“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立体式格局的建立,生态理念得到了切实的拓展和贯彻。

本文就对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理念进行分析。

1.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人提出的,其中的“生态”的含义不仅包含了自然生态,同时也包含着人文生态。其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强调的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中的真实性、原生性和完整性[1]。目前,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的非常迅速,其中安吉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生态博物馆群。

2.安吉生态博物馆的概况

2.1地理、人文优势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这是唐朝诗人周朴对安吉的赞颂。安吉地处长三角的中心位置,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竹乡”,“中国转椅之乡”,“中国白茶之乡”,2012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安吉”取自《诗经》“安且吉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吉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形成了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昌硕文化;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子文化;扶贫帮困,和谐发展的孝文化;雷厉风行、不辱使命的邮驿文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竹业椅业文化。

2.2馆群介绍

安吉自2008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以及浙江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根据浙江省委打造生态浙江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立足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宏观布局和实际,在浙北安吉进行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创新实践。根据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及《安吉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和《安吉生态生态博物馆建设实施方案》,安吉生态博物馆采取“中心馆+专题馆+村落馆”格局(见图一)。

中心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项目选址于安吉县城昌硕公园区块。中心馆总建筑面积15414㎡,主要建设集收藏、展示、研究、休闲一体的功能。中心馆建设满足山水园林城市定位相一致的要求,是一座既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功能的城市会客厅,使之成为研究南太湖、西苕溪历史文化和中国竹乡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中心馆的设计理念为“城市方印——承呈吴越遗风,镌苕溪历史,神隽味永,浑穆古朴”和“章法自然——以绿为底,以水为墨,写就灵动山水”。

12个专题馆,包括①上墅生态农业博物馆②天荒坪生态能源博物馆③安吉竹文化生态博物馆 ④上张山民文化生态博物馆⑤鄣吴竹扇生态博物馆⑥安吉白茶文化生态博物馆⑦安吉移民文化生态博物馆⑧郎村畲民生态博物馆⑨马村蚕桑生态博物馆⑩ 永裕现代竹产业生态博物馆⑪龙山古墓葬生态博物馆(在建)⑫安吉古军事防御生态博物馆(在建)馆。专题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内容涉及安吉的茶文化、书画文化、蚕桑文化、扇文化、造纸文化等多种具有安吉地域特色的工艺、传统。

村落馆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为丰富美丽乡村内容,挖掘乡村文化记忆,反映乡村特色的多个乡村“民间博物馆”,如①安吉桥文化展示馆②大河皮影戏文化展示馆③安吉古驿文化展示馆④鹤鹿溪名人文化展示馆⑤黄杜白茶诗书文化展示馆⑥龙王山根雕文化展示馆⑦上墅龙王手工造纸文化展示馆⑧尚书垓尚书文化展示馆⑨杭垓竹帚产业展示馆⑩桐杭军事文化展示馆⑪孝丰孝文化展示馆⑫吟诗农耕文化展示馆⑬孝源孝文化展示馆⑭银坑影视文化展示馆⑮迂迢农民书画展示馆⑯中张畲民文化展示馆等。

安吉生态博物馆群将县域范围内最具特色的人文、生态资源纳入展示范围,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较好地融合,以系统的观念展示安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一:安吉生态博物馆馆群结构

2.3建馆意义

故宫博物馆院长单霁翔先生对安吉生态博物馆给予了高度评价:安吉县从传统博物馆的“馆舍天地”走向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面对多样化的文化资源,进入无限的发展空间,这种将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融于一体,将馆内宝贵的藏品与馆外原真、活态的陈列品紧密相连,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与环境之间、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物品之间、信息与实物之间的障碍,让全县人民成为博物馆管理的主人,是中国博物馆建设模式的重大创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使我国的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整体上、原始中的活态的保护,将这种保护的到不断的延续和持续的发展,同时对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的魅力进行着优良的展示。

主入口透视图

3.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理念

3.1文化景观原状态保护理念

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的使命和宗旨就是将安吉原有的景观状态进行保护,将当地在文化、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很多方面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互动,在活动中融入自然景观,培养当当地的居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从而改善安吉居民的生活环境氛围以及自然景观的品质,在此基础之上来满足安吉生态博物馆在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不是将安吉的生态环境搬入到馆中,而是将一个自然环境保留在原生态地,以博物馆的管理方式进行运营,这表现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保护含义,才是生态博物馆的生态内涵,其所体现的才是正确的文化内涵。安吉生态博物馆在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承和普及中,一直是以当地的居民为首要的推动力,动员当地的居民通过应用本地区的资源、技术来对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3]。

3.2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理念

安吉生态博物馆所倡导的是对整个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理念,保护的是安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从对安吉生态博物馆和当地的民俗来看,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是按照整体的保护和科学发展的原则来实施的,整体建设的思路是将生态文化和文化生态相融合,注重对安吉人们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将自然和文化、传统和现代、物质和非物质的生态文化进行整体的保护。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所体现的是安吉居民在长期生活中的生存智慧的成果,处处展示着他们在生活中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极具当地的民族特色,这不仅仅是作为包含着安吉的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技术,同时还包含着人们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些都是需要保护的,对其中的一项没有做到位就会影响整体的效果。

3.3文化景观的动态保护

博物馆一般所展示的都是一些文化古迹,生态博物馆也不例外。安吉生态博物馆中所展示的内容就是安吉居民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珍贵的文化财富。从安吉的文化特征来看,其生态环境极具多样性,这是安吉的地理特征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所遗留下来的,当然在社会的发展中它们还会跟着变化和发展,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不可能说这些景观处于一个一直不变的过程,同时生态环境也是一个活的姿态,它为大家所展示的是安吉的生产活动、人文活动,以及生活中相关的诸多因素,人们在视觉的享受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走进这个社会,在体验这份感受中就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的社会影响力,以此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从这些情况中就可以看出,对文化景观实施动态方向上的保护是非常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景观的保护[4]。

3.4文化景观的传承保护

在安吉生态博物馆中,竹和茶文化的保护是最为突出的,这和当地的生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浅层次来说这就是当地景观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安吉生态博物馆中,竹文化和茶文化都是安吉的老前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他们对这些生产文化的传承都有一定的流程。就像茶叶的制作,不同的方法所制作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生态园中的这些文化都需要传承,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根据每个生态中景观不同的特性、生产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自然生态区、历史文化区和现代生态区,系统的划分形成独具安吉特色的生态博物馆模式,在对安吉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做好传承的工作。

3.5文化景观的居民自我保护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规划管理,但是生态资源却是当地的居民在不断的保护、不断的传承中所留存下来的,所以建馆的决策需要当地居民在共同决策的基础上才可以实施的。生态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将居民的力量进行了凝聚,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当地居民的共同实施和决策,这是生态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将文化得以发展的一项必要的条件。在这个生态博物馆建设中,当地的居民通过对自己思想的传达和规划,体现了自己、展示了自己,让当地的居民知道自己就是文化的主人,这种主人公意识的培养对安吉生态博物馆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的交流使当地的居民对当地文化的保护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

实景照片

4.结论

综上所述,安吉生态博物馆的的建设理念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的保护,在这个理念之中,安吉生态博物馆发挥了多方的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安吉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中的遗产都进行了保护,将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一直以“坚持生态立省,推进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为指导,激励着全社会在生态意识上的培养,这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着一份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博物馆》博物馆管理资料索引(1—25卷)[J].中国博物馆.2010,(02):134.

[2] 单霁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3]胡骏.中国博物馆事业宏观管理中的一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9,(02):267.

[4] 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J].中国博物馆.2011,(04):79-81.

[5]《《安吉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

第4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73-03

美国是全世界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博物馆类型多样,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家博物馆的建馆宗旨几乎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已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也非常重视发挥各类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阵地,从幼儿至18岁以上成人都能在博物馆内参与适合自己的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年龄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差异化,在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一)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密切融合

美国目前是全世界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融合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补充。中小学生是其非常重要的群体,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合乎本国政治制度的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美国博物馆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许多大学一贯坚持教导的一种思想是爱国家、爱自由。美国博物馆与学校在教育目标上承担着共同的使命,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国许多博物馆馆员进入学校课堂,为在校师生提供第二课堂服务。博物馆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教学大纲,量身定做了各方面的教育活动;每年博物馆提供1800万小时的课程,在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诸如公民学、历史学等课程,博物馆根据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学校的课程目标相结合,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参与学校历史课程或科学课教材的编写或制定;在课堂里,经常会有历史打扮的讲解员进行表演或讲演,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美国历史的深刻认识。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为了配合学校的历史课程,许多博物馆都为教师准备了课程教案,包括图片、复制品模型、手册、活动建议以及额外的网上资料。

博物馆实地参观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参观这些教育基地和场所,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领会到美国精神,也使广大学生在这种不同的生活和环境的熏陶中,无形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博物馆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比如,博物馆教育人员应该制定一个参观计划;参观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后面的课堂教学也应扩展建立在参观的基础上;规定学生每周在博物馆的时间必须满2小时等。首先,在博物馆开设课程,在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一些历史课诸如“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史”等专题,很多都在博物馆进行,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博物馆教育员进行授课,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去查询。其次,举行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差异化。美国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广泛,包括历史教育(美国史、世界史成就史、苦难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反映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美国有些儿童博物馆普遍反映历史和社会问题,如西雅图儿童博物馆里陈列着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严格变迁;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不像别的历史博物馆那样仅仅陈列展品或图片,而是别出心裁地让参观者用“考古”的方式,懂得自己国家曲折的历史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有的儿童博物馆里展出一些环境污染、无家可归的失业社会阶层等题材的作品,让孩子们从身边事物开始,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从小就灌输这种爱国、务实的美国精神。又如,美国工业博物馆有专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学生讲授美国在世界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领先水平和辉煌成就,以此来教育中小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公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再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定制不同的活动,每月学自然历史探险、每月举行征文大赛、每月亲子家庭系列活动等。

(二)美国博物馆努力探索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实物体验的教育。即在做中学,注重学习者的实际经历和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观察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认知。博物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课本与博物馆相结合,透过三维空间的实物造景、情景塑造,使遥远时空的历史得以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受到震撼与感动,让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在博物馆里亲身体验,如美国麻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有实物资源或模型来展现历史,更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让你去亲身感受,一旦你踏下那个木制纺车的踏板,上面的液晶屏便开始播放那段历史,从种麻到纺织的全部过程都将呈现在你面前。旁边那一连两排4个液晶屏则通过一系列小视频故事反映着那个时期的普通人的故事。通过点击触屏,自己根据兴趣选择一个人物并和他一起面对那段时期,每讲述一段事件背景,屏幕就会以提问选择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你可以选择回到任何一个时代、或是参加战斗等,每次选择之后故事都会按设定的新选择继续讲述,既尊重历史,又活灵活现。

探索式教育。最早提出探索式教育的是杜威,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例子和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根据心理学家指出透过探索式的方法学习,比传授的方式更让人记忆久。美国很多博物馆都设有探索室,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加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很多探索室在儿童博物馆里出现,里面有很多设备都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和发现,启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把他们和科学、历史、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感知、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想和象力。在美国很多艺术博物馆经常举办以此教育形式为指导的历史课程。首先,教育人员会向学生发送任务卡片,上面写有与本次课程主题相关历史藏品的提示或问题,然后学生分成多组到展厅内根据提示观察并合作寻找藏品。最后,教育人员组织学生将找到的结果与同学分享。两位合作者的一位读出提示,另一位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很默契,气氛活跃,而导览员只起到指导的作用。

(三)美国博物馆拥有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服务

美国博物馆的教育设施设备齐全,不论大小博物馆都设有公众教育部或服务部,新媒体技术在美国博物馆应用很广泛,如手机App软件、二维码、多媒体互动课程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等。而实体博物馆和网上博物馆线上线下的互动,更是给现代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吸引力,并将使得公众的学习体验得以拓展延伸,专门栏目提供信息与资料服务,包括各项历史资源介绍、活动项目、教师教案、教学媒体等,博物馆也开设了网络课堂,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资料信息和咨询等在线互动服务。通过网络服务让教师和学生不必到博物馆就能享用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同时,美国博物馆非常重视对教育人员的培训,配备专业的、积极主动的导览员,在展览中注重教育对话,加强学生的体验,无形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美国博物馆重视终身教育

博物馆成为进行成人终身教育的好地方,是普通人教育的场所,在美国博物馆里,假日里常可以看到父母子女一家人来参观的情景,老人坐着轮椅慢慢欣赏艺术品的情景,游客往来穿梭于各种新奇事物中。每逢周末,博物馆总是人来人往,参观游览成为一种家庭休闲方式和社会习惯,美国博物馆秉持“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理念,加强与社区、社会组织和公司的联系。社区作为社会教育功能实施的主体,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经常与社区联合组织活动,美国有许多社区博物馆,社区里的博物馆是社区民众从事文化、教育、科技与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满足特殊人群学习与接受教育的需要。美国博物馆充分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特殊情况,为其提供专门的服务。如为聋哑人提供手语讲解、为盲人提供盲人说明牌和可触摸的展品等,使残疾人在博物馆中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博物馆会经常举办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活动,邀请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文化生活,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美国文化,携手特殊人群,共享博物馆文化。

二、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正是由于美国博物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也对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培养了美国人较为丰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鲜明的爱国意识,形成了牢固的社会凝聚力,因此,我们应该从美国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中受到一些启示。

(一)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协同教育

我国博物馆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协调教育部门建立馆校联系制度。其次,博物馆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校的学生来参观博物馆,结合他们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服务计划,为教师编写教材,提供资料。博物馆的内容,不是重复课堂教学,积极增加博物馆学习环节,把课堂教学中比较深奥的知识,通过实物和活动器材等形象的表达出来。对小学生注重讲解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从小培养他们酷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而对中学生来说,则应当让他们更多的熟悉历史,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使他们更多的认识到博物馆里蕴含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无价的艺术珍品,结合特定的节假日、纪念日例如抗日战争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等开展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最后,博物馆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博物馆要经常开展针对学校老师的讲座,依托博物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老师探讨、交流,打开教师们的视野和思路,并且提供给教师素材,包括实物、文字、网络资料等。

(二)优化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

首先,加强博物馆教育设施和设备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设施设备,如建立一些探索室、教室和工作坊等。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供师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博物馆历史文化等。其次,加强博物馆管理与服务。良好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对观众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服务管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加强博物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讲解员的培训,提高讲解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巩固讲解员的文化知识以及对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在讲解中有效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探索创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立体式体验,让学生去看去做而不是光听,让他们身临其境,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活动中去。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展览内容,深化对展览的了解如三维空间造景、情景渲染与塑造、历史遗址复原与再现,使学生加强对遥远时空的人类历史情景或自然风貌的深刻理解,与之零距离接触,使得一些展览教育活动更具直观性,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我国的历史、祖国的优秀文明,熟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地理民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播至更多民众,重视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

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同年龄阶段特征、不同职业的观众都有继续学习的动机,成人教育尤其必要,这要求我们博物馆从业人员目光转向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与社会及公众广泛建立密切联系。这样一个拥有如此丰富多样资源的博物馆,应该是优势的社会教育中心。我国博物馆应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得从儿童到成年人都可以在馆内接受再教育,因此我国博物馆要树立先进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

总之,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结合广泛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重视终身教育,我们要认真的吸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外国爱国主义教育举隅[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付兵儿.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6-8.

〔5〕刘连香.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东南文化,2014,(3):105-111.

〔6〕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70-73.

〔7〕徐峰.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1):81-83..

第5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优点,策略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含义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博物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博物馆的各类收藏、研究、展示、娱乐及教育等用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服务于人类社会。

博物馆数字化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的,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和补充。具体地讲,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与机构内部的信息,将传统的博物馆的日常活动和管理内容等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的结合,构筑博物馆大环境,创建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新形象。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包括藏品陈列、考古挖掘活动、文物保护及管理、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人事和物流等。例如文物的整理盘点、出入库记录、色彩的修复及分析、文物碎片的拼接和演示、陈列品的安全措施等。

1、博物馆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博物馆顺应科技潮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数字化革命,使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使文化传播结合高科技创造出崭新的领域,从博物馆功能和组织管理上实现再定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随着国际机构对文化遗产概念的近一步探讨,除了对文物实体的静态结果的研究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文物研究的动态过程,研究文物的技术和形成过程,可见,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2、博物馆数字化是组织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使用网络化办公,办公人员通过网络处理电子邮件、异地事件、展品信息网络化传输、简约的数据存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社会调查、方案征集研讨等,扩大了交流面积,带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网络实现了高速、高效的办公业态,节省了物力、人力、时间和空间,不仅节省成本还大大优化了工作组织系统,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上的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方面的优点包含两方面,一是互联网的信息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是现场参观群众的信息展示优点。

(1)、博物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信息形式的展示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使物理空间减小,手续简化,且方便群众参阅。博物馆数字化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磁盘的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联机系统,节省了物理空间;利用博物馆的数字虚拟化,参观人员可以不用直接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面,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网络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参观浏览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和其相关介绍,提前得知博物馆最近展览活动等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文化与休闲,技术与研究的双相结合。

(2)博物馆数字化对现场观众的信息展示优点。根据现场观众的喜好等因素,运用多媒体现场导读和视频点播介绍,以便现场观众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区块,方便快捷的到展室选看自己喜欢的展品。

4、博物馆数字化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运用,提高了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数字化的展览客服了现实文物与藏品的陈列受资金和展室的限制,藏品展出的比例较小,而通过数字化,可以利用虚拟的空间、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陈列和精品介绍,满足了参观者的多种需求。

5、博物馆数字化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也是保持和延续文化遗产的最佳手段。

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各件藏品的数据、图片、描述、视频影像、三维模拟展示等详细信息,比较直观,通过3D动态过程强化了感性体验,弥补了传统展览形式的单调。另一方面,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博物馆数字化对藏品的管理,建立数字档案和无形资产的收藏,减少藏品实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耗,减少丢失窃风险,同时借助数字化的加工和资源共享,使学术研究更深入和广泛。

6、博物馆数字化,业内人士把其优势总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其管理更加智能化。以自动化技术为主,楼宇自动化及消防系统等建立起的文物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为文物保护而专门研制的装置系统等科学而简约的完成了文物的智能化管理。

(2)、博物馆数字化使信息化优势增强。由信息的快速交流而实施伴随的博物馆工作体系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提高,办公系统自动化、文物藏品数据库的科学化和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化等均是其体现。

(3)、博物馆数字化使文物知识工程更加标准化。使分类、定名、术语、方法、标记、环境、鉴定、语言处理等更加完善和贴切。

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新策略

1、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技术是其关键

采用高科技支持系统,诸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数字资源整合,不仅对展品的科学管理,又给博物馆的参观者创造了逼真的境界。高科技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和保证,数字技术的资源整合则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2、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能动因素

提高现有博物馆工作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培训科学技术和管理内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博物馆数字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引进行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借助社会公共资源的专业力量,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四、结论

总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博物馆数字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程。无论是博物馆在组织机构办公上,还是参观者对文物的文化交流上,亦或者是文物考古研究上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好处,我们坚信,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会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数字化博物馆与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9期

第6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学学科 回顾 反思

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一直以西方国家的理论为依据,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学科研究体系。即使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与国外先进学科模式体系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现实物馆的发展需求。所以,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以期获得建设性成果。

一、我国博物馆学学科的形成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要保存、流传,就直接促成了中华大地上林林总总的博物馆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博物馆文化。按照现代对其的定义,我国最初的博物馆出现在19世纪左右,博物馆的建立为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与前提。

20世纪中期我国第一个以博物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协会成立了。此时,博物馆协会制定了博物馆相关的重要理念,并秉持科学开放的态度进行相关研究和建设,细化了制作结构,明确了各方分工,开办了专业的杂志报刊,产生了各种学术观点,创建了百家争鸣的平台,促进了我国博物馆学学科的深入发展。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国研究者把国外藏品为民众所有的理念吸收进来,转化为我们自身的研究中心,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藏品对于人们的真正价值。可以让民众享受到来自远古时代的精神文明创造,感受到艺术品中散发出的古人的聪慧与勤劳,以激发人民大众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此外,也能发挥一定教育作用,教育民众欣赏美的态度,提升其科学观。在此基础上,学界也明确了博物馆进行展览所需秉持的原则、面向的服务群体等问题,其宗旨还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不少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主要以国外经验为蓝本,探索我国博物馆学的发展之路。

二、中国博物馆学学科的初步发展

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博物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在建国后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走了一些弯路,进行了不少社会性的组织活动,这些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博物馆学的研究,因为管理不足,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但是客观的讲,在这一阶段也并非没有任何的进步与起色,在相关理论和教育等方面还是有一定成绩的。

因为政治的原因,这时期的任何事物都被烙上了阶级性的印章,博物馆不得不站在政治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实施。1951年,相关部门组织了博物馆宗旨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明确了博物馆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使得政治导向成为了博物馆管理的唯一标准。因为这一阶段受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此时所出版的大多数研究著作都以典型意识形态的苏联译作为主,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在方式方面,都凸显出了其实践性强的特点。1960年,南开大学开设博物馆学这一专业,正式开始招生,对于高等教育中加入博物馆学学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三、中国博物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博物馆学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非常积极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理论的研究、学术探讨的积极性、出版的著作和刊物等几个方面。

1981年国家组织了关于博物馆学的研讨会,这次会议为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做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会h上,各方代表充分思考积极发言,深刻反思,研究出了未来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前进方向,并一致通过把博物馆学纳入到独立研究学科中的倡议。从此,博物馆学开始真正成为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开始有了自身的特色,不再依循国外传统的理论体系,开辟出了三个新的专业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针对我国博物馆建设和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有效的研究和探索。

20世纪90年代后期,博物馆学的研究重点逐渐向实际应用型倾斜。用创新性的思想和手段改进现存的不合理方面,转变以往单一注重理论研究的特点,结合实践基础,针对性的进行调查研究。大量高水平的专业论述和著作都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不仅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成果和问题,也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教化上,以杭州大学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这一专业,开始培养专业型人才,也为博物馆学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大量的高素质学生从事于博物馆学的研究和探索,使博物馆学拥有了应有的学术尊严,强化了博物馆学的研究力量。

四、中国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反思

通过上述学科史的梳理和回顾,了解到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实践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初,比较突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并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履行博物的义务和社会使命。在建国后,博物馆学的研究方向已经促使博物馆承担特殊的政治使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探索其文化使命,这说明西方博物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道路上是不平坦的。

第7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一)志愿服务活动。

博物馆与上海市委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等单位合作开设“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点”“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点”,通过开展案例教育等形式,探索由基层实际案例为出发点,总结基层实践上升至理论高度的党建研究新模式。与长宁区建交委、华阳路街道、李琴工作室等单位合作,针对展陈内容共同开展案例教育,结合真实案例,共同探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如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二)社会教育活动。

博物馆整合资源,面向社区开展文物收藏讲座、论坛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课堂活动,面向企业开展名家讲坛等活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全社会学习历史、了解博物馆、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创新教育形式,举办“接地气”的互动活动

(一)举办寻访活动。

以博物馆为核心,在全区增设22个实践参观点,开辟四条参观线路,全面展示长宁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创新、志愿服务、法律服务、社区居民区管理以及为区域园区和商务楼宇白领提供便利“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成果。通过寻访活动,参观者带着从博物馆里了解到的知识,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党组织在各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志愿服务活动。

博物馆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联合开展了志愿讲解员、志愿引导员的招募培训工作,首批招募的50名志愿引导员经培训已正式上岗,4名志愿讲解员已开始为参观群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充分体会了“凝聚力”精神的内涵,在自身受到教育的同时,也为博物馆、为社会努力奉献。

(三)服务基层活动。

博物馆邀请展览中部分典型事件的亲历者参与媒体互动,讲述当年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鲜活事例,挖掘和展示“博物馆里的故事”,分别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民营企业的白领青年在馆博物馆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祝福他们“凝心聚力到白头”。

三、开设网上博物馆,搭建“不落幕”的网络平台

第8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 博物馆教育 学校教育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99-02

一 博物馆教育的内涵

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这种活动对象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少年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又有无固定组织形式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狭义的教育即是“学校教育”。

博物馆教育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举办陈列和其他视听手段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从此定义而言,博物馆教育应当属于社会教育的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教育主要围绕着展览而开展,展览承担了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人们只要谈及博物馆教育,基本上就是指参观展览。按照教育学的说法,构成教育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所以,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便是馆方或策展人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通过展览(教育媒介),向前来参观展览的观众(受教育者)传播特定的信息和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博物馆展览教育虽然仍然是博物馆教育的主导形式,但在实践领域中,“许多博物馆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单一的展览,而是积极开展围绕展览的拓展式教育,构筑起多维度和立体式的教育网络”。严建强教授根据对国内外博物馆实践的长年观察,总结出了拓展式教育的五大主要活动类型:(1)以现场活动为内涵的拓展教育(如在考古博物馆中,观众可以进入工作人员安排的考古现场进行挖掘);(2)穿插在展厅中配合展览的局部性拓展教育项目(如展览中的小剧场、小影院、小教室,以及信息角、发现角和探索角等);(3)面对低龄人群独立的互动与操作项目(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专门为小朋友开辟了一个可以动手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工艺坊);(4)将在教室中听课的方式引入博物馆拓展教育(如博物馆会围绕新推出的展览开展一系列学术讲座,为观众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增加观众对相关知识领域的理解力与敏感性);(5)利用独立影院和演艺开展拓展教育(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的“丝情偶意――泰顺提线木偶艺术展”中,每个周末都会邀请提线木偶艺人来表演一整天的提线木偶戏)。

因此,博物馆确实是一个教育机构,然而传统教育学却很少将博物馆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根据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全体大会”上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其定义跟往年《国际博协章程》中“博物馆”的定义相比,一个最大的不同便是把“教育”放在了博物馆三大目的的首要位置。此外,在博物馆的三大基本职能――收藏、研究、教育之中,教育是博物馆的中心职能,其他两大职能的展开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教育。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教育对于博物馆的存在意义重大,博物馆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 博物馆教育的特征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尽管在教育界受到的关注度较低,但与学校教育相比,却有十分显著的特征。

严建强先生将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加以深化和提炼,总结出博物馆教育最为突出、最能与其他教育机构做出区别的三大特点:(1)博物馆是唯一以真实物品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教育场所;(2)博物馆是社会上为数不多的非强制性教育机构之一;(3)博物馆是唯一让学习者在不停地站立和行走中接受教育的地方。

第一,博物馆的首要特征是实物性,具有藏品是实物作为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的首要条件。“从博物馆的雏形时期,到现代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其根本的共同点就在于它的实物性。这一根本的共同点,是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点。”博物馆教育离不开实物,实物是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首要载体;而学校教育往往以课本作为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是否以实物为教育媒介成为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最显著的特点。

第二,学校教育通常具有强制性,如中国实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而是否去博物馆参观展览,去哪个博物馆参观,去博物馆参观哪个展览,完全取决于观众的个人兴趣,并没有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强制任何人必须去参观。博物馆办得好不好、客流量多不多,也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展览质量、研究水平和教育活动。这是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第二大特点。

第三,参观博物馆的展览必须要不停地走动,才能如期接收展览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从而实现博物馆教育的目标。而在学校,学生通常都是坐着上课,听老师讲课。这又是一个博物馆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特点,涉及博物馆疲劳和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效应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在做博物馆展览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参观者的体能,从参观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贯彻人体工学原则,尽量使参观者以更少的体能消耗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所以,英国的博物馆学家

莫利・哈里森说:“每一座博物馆都应有自己的重点。办法必须灵活,所采用的设备必须多样化,外观要精美,功能要齐全,在通俗水平上讲解展品时必须时时站在观众的立场,从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尽管我们是与物打交道的,但必须牢记,我们是在为人而工作。”

三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界受到的关注程度较低。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学校教育虽然具有强制性,但“人在学校教育期间,不可能完成他们的全部教育,哪怕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十二年教育课程,再进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成绩依然很好,但仍不能说完成了全部学习,成为有完美教育的人。”而且,教育是终生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少而必需部分。各时期的学校教育都有其终止点。正因为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博物馆教育恰恰是目前正在兴起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比如杭州市于2008年3月在全国率先启动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外,走进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场馆,打造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杭州模式”。西湖博物馆、唐云艺术馆等71个公益性场馆成为首批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第二课堂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参加博物馆所组织的各种活动。实际上还不仅限于上文提到的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而是沿着拓展式教育的理念进行开拓性的实践。如唐云艺术馆策划的“名家名作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版画家赵宗藻,浙江画院副院长、著名花鸟画家张伟民等艺术名家到杭十一中为学生零距离地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课;杭州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模拟考古活动,让孩子们踩着泥巴,拿着小铲,寻找埋在深处的青瓷、砖块等文物;杭州图书馆与下城区教育局共同开展“第二课堂进校园”读书活动,双方还达成协议,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免费提供给下城区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等。

四 结论

第9篇: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

策展人章明、卜冰、张佳晶介绍说2010年中国博物馆总数为3020座2011年总数为3415座,平均每天新增一座博物馆2012年,中国博物馆的总数达到3589座。面对这样惊人的速度与规模,策展人感到有责任与义务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探讨博物馆建筑的深层次文化命题,包括博物馆建造与使用、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呈现与观察,事件性与日常性等,这次展览突破了建筑展通常仅仅展出建筑模型、照片、图纸的传统做法,邀请12组建筑师或艺术家以泛视觉艺术的方式讲述博物馆建筑,做博物馆建筑的呈现而非再现。

章明与张姿的大型模型装置波光潋滟,天幕的投影与水影互动,直切“蜃景”的展览主题,以两组截然不同的博物馆类型,“大的/小的”,并置呈现从而建立张力体系,既质疑其一端的圣殿情结,亦反思另一端对个人表述的迷恋。

展览中有两组作品以本次展览的主场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题材创作,张佳晶将博物馆建筑连续剖切以去除“建筑的傲慢”,并让观众看到他们并不熟悉的建筑剖面景象;卜冰与柴涛的圆环形视频组合装置则混合了障物馆内多角度视角的录像与监控镜头,反转博物馆参观中的看与被看关系:“你看博物馆的时候,博物馆也在看你”。

冯路与刘宇扬通过网络平台向建筑师们征集了大量“未建成”的博物馆建筑模型。线上与现场的同步展示,以及微博等网络媒体上的讨论回馈共同构成了这件作品。

都市实践与刘家琨在这次展览中都展示了各自的博物馆建筑作品。都市实践在展厅现场重构了他们所追求的“最大包容性的公共空间”;刘家琨则以循环播放的两段录影资料介绍了他的两个博物馆作品。

展厅内巨大的奶牛花斑图案的壁纸是Jeffery Johnson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大型城市实验室团队作品,他们的研究工作收集了百余个近年建成的博物馆平面图,直观展现了令人惊讶的建造规模与形态多样性,他们认为在中国这样疯狂的建造活动背后必然蕴含了或许能够影响全球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新榜样。

未知博物馆是一个对制度化博物馆持续展开批判与反思的艺术家团体,艺术家邱黯雄这次的作品“借艺术”计划讨论的是如何向从图书馆借书一样把艺术从博物馆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