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电脑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电脑基本知识

第1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认知科学基础;脑机接口;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84-02

一、关于认知科学基础课程

认知科学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生物基础,是从“自然智能”到“机器智能”之间的桥梁。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学科,认知科学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类再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等教学领域的重要课程。[1,2]自我校2009年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来,认知科学基础一直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脑认知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与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敏锐的洞察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意识,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3]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计算架构不能有效实现具有泛化能力的人类认知信息加工机制。借鉴人类脑认知机制,通过脑认知和神经科学与机器学习相融合的方式,构建一种类脑的“学习机器”,而不是简单的“机器学习”,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此,学习并理解人类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智能信息和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以工程技术应用为背景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该学科涉及多学科内容,比如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科学乃至自然哲学等,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太浓厚,教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也颇为费心。此外,由于“认知科学基础”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大部分学生在模式识别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上面的基础较薄弱,对于该门课程的脑功能信号分析与脑机接口技术部分的教学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针对该课程理论和实时性较强、涉及教学内容多、交叉广泛等特点,笔者自承担本课程教学来,结合我校学生和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摸索改进。本文将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融合进认知科学的神经机制探索与学习,从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

本课程将使学生学习到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脑与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基本研究手段,脑与学习、意识、行为的关系,深入了解感知、注意、记忆的生物和生理学本质,实现人工大脑、人工神经网络、听觉计算、视觉计算、脑机接口、认知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目前认知科学方面的教材大多为国外翻译教材,并且聚焦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比如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同时该学科实时性较强,和当前脑与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紧密相连,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同时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认知科学基础相融合。

认知神经科学旨在联合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产生心智的,并阐明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脑机制,即在分子、细胞、脑功能区到全脑等多个尺度上如何实现认知功能。脑机接口是近二十多年来兴起的涉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及信息科学、医学等多领域的人机接口方式,是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的神经信息交流与控制通路。

该课程在大三年级开设,且该专业的学生已在前面学习中学习人工智能原理、信号处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理论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教材选择上,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认知、大脑和意识——认知神经科学引论》,并参考其他辅助教材,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脑机接口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认知神经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与意识、情绪、语言、记忆、学习等。

2.认知活动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结构、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等。

3.脑功能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包括大脑节律、脑功能信号(EEG、fMRI等)采集、常见脑功能障碍、脑信号分析基本方法(包括基于时域/频域分析的EEG分析方法、脑电源成像基础等)。

4.脑机接口技术,包括脑电信号预处理(零参考电位、拉普拉斯空间滤波、数据归一化、插值技术),脑功能信号特征提取方法、模式分类器(比如Fisher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设计。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科学基础课程交叉性强,尤其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非工科学科,对于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兴趣不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发挥自身乐观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择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避免生硬,力求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解知识点。同时,善于利用网络视频,比如在课程绪论部分,通过播放网络公开视频《打开思想的大门》片段,激发学生学习脑认知功能的兴趣。

2.注重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其他课程知识的衔接。在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教学部分,笔者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讲解了常见的人工神经元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并重点讲解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基础——感知机。在脑机接口教学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的信号处理和数据预处理的基础知识的回顾,重点复习信号滤波、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内容,再进入脑机接口系統的学习,教学效率得到了明细提升。

3.适当使用板书,细化推导过程。对于一些知识点,比如动作电位产生过程、部分公式的展示,仅依靠PPT教学过于单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播放PPT时需要适时插入细致的板书。同时板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神经细胞和感知机与人工神经网络时,教师从点到平面的距离入手,并引导学生回顾梯度下降法等相关数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切实地把前面学习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应用到本课程。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在理论课程教学期间,“认知科学基础”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在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基于Matlab和Python等工具,以2005年国际BCI竞赛的P300数据为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设计常见的模式分类器(如Fisher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分析脑电事件相关电位。同时,使用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NeuroScan和BrainProducts脑电采集放大设备,利用E-Prime设计脑电刺激程序,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集并分析P300字符拼写脑电数据。

第2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我们是隶属于社团联合会的电脑爱好者协会,因为本协会几乎大部分的活动都与电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协会却没有一台电脑,所以我们电脑爱好者协会希望得到申请一台电脑,供本协会活动及平时会员学习电脑软硬件知识的需求。

电脑爱好者协会申请购买电脑的理由如下:

一。我们举办的每次活动几乎都与电脑有关系。比如:硬件的介绍和讲解;电脑的构成和组装;常用电脑软件的使用;程序编辑与设计;系统的重装与维护等等,我们的活动很需要用到电脑。如果有属于我们协会自己的电脑,能使我们的活动举办起来更加轻松便捷,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借、租用他人电脑不仅麻烦,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问题。以前举办活动大部分是借用学生们的电脑使用,这样不仅在活动之前要忙着向同学借电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们在装机活动及主机各配件认识的授课过程中都需要拆开电脑主机进行讲解,甚至是让会员们亲自动手装机,这样就难免有存在损坏电脑配件的情况出现,而且我们个人的电脑配置比较好,价格比较贵,如果借用他人的电脑不小心损坏了,在赔偿问题上将会有所麻烦,而且同学们也不愿长期将自己的电脑供给协会使用。

三。我们电脑爱好者协会在每周五晚上都有举办关于电脑知识的授课活动,无论是动手实践还是理论知识的讲解都需要用到电脑进行演示教学。因此,我们用到电脑的频率就更加频繁,而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很严格,要申请到多媒体的教室几乎没有可能。如果有了属于我们协会的电脑,不仅让我们的授课活动更加方便,而且在办公室就能解答会员们对电脑知识的疑问。

四。我们电脑协会有好多的软硬件的使用和资料的查找都是需要电脑的,协会有了电脑,就不用常跑网吧,就可以在办公室里帮助本社团的会员上网查找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还可以帮助兄弟社团很便捷的找到工作所需要的资料。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我们电脑协会的工作效率,也加强了各个社团间的合作,提升了电协的影响力。

五。我们的新会员基本上是大一新生,他们刚进大学大部分都没买电脑,即使理论课非常认真的听讲课后也很容易忘记。如果有一台属于我们大家的电脑,就可以手把手的教我们的会员,让他们得到动手机会,更快更好的学到电脑知识,丰富课外生活。

六。协会的资金是会员上交的会员费,购买电脑供会员使用,把钱花在会员的学习活动之中,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做到了。而且在电脑的配置上不需要很高的要求,只要一般的配置,能提供电脑的基本使用、满足供会员了解电脑知识就可以了。

我们电脑爱好者协会会合理分配和使用每一分钱,在一些配件方面能省则省,预算了一下大概800元左右。电脑的配置大致如下:

显示器:dell全黑(台式)含防辐射膜160元机箱:dell迷你型70元内存:512MB100元硬盘:40GB80元CPU:赛扬1.7GHZ150元主板电源:dell原装200元键盘鼠标:双飞燕40元如果上级批准了我们购买电脑的申请,在买入电脑之后,我们协会将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和规范干部及会员对电脑的使用,绝对不允许电脑爱好者协会的成员利用办公电脑进行非法操作和娱乐活动。

“普及电脑知识,繁荣校园文化”是我们电脑爱好者协会的宗旨。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电脑爱好者协会为了更好的为会员服务、满足会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将本协会的活动办的更加精彩,我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社联对我们购买电脑申请的批准!电脑爱好者协会全体会员向你们表示感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第3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技工学校 建构主义理论 任务教学法

一、引言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岗位能力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属于专业英语基础课,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意专业性;力求巩固和拓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电脑、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教学法”可以认为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任务都是一个整体计划,包含各种机会和接触面。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潜力和应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的潜力。学生在参与和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学生对所给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导致任务过程出现的不可预测、不明确甚至变异现象。因此,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 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第4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邱立(1984-),男,湖北钟祥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讲师;罗朝祥(1962-),男,湖北钟祥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3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33-02

创新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同志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可见,科技创新在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思想,同时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教育平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责。然而在我国,因大学生入学前受到应试教育条条框框的束缚,部分学生往往只在乎考试成绩而轻视综合能力,对课本知识过分依赖而丧失怀疑的科学态度,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其创新能力并未全部激发出来。[2]因此,本文拟通过“头脑风暴法”这一自由畅想式创新方法激发大学生压抑在大脑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头脑风暴法会议规则及发展现状

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可见,交流沟通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头脑风暴法正是通过会议交流的形式实现创新的。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总经理A.E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以会议为组织形式,所有参会人员在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的和谐气氛中,相互陈述、补充和提问,愉悦地思考问题,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参会人员的创意及灵感。[3]人的创新能力总是局限于其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通过自由会议的方式让同一领域不同知识背景的一组人员针对同一技术问题交换想法可产生不同的思想,并以此激发出更多的想法,这就是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理论。

1.头脑风暴法会议规则

通常为保证头脑风暴法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参会人员遵循以下会议规则:第一,不作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头脑风暴法的宗旨是希望参会人员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尽可能多地提出新想法,而缺点的评论会严重打击参会人员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参会人员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而不再继续发言。第二,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或许一个人觉得离奇的想法经他人适当修正之后会逐渐变得实际可行。第三,追求设想的数量。想法越多产生创意的可能性越大。第四,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思想就是在相互激发之间得到升华,善用他人设想才能将头脑风暴法的价值最大化。[4]

遵循以上规则,头脑风暴法小组具有以下性质:第一,参会人数以5~10人为宜。第二,成员中行家不易过多。行家的存在往往会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使其总担心自己的想法会受到行家的批判而难以形成自由畅想的会议气氛。第三,参会人员最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同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人员一般具有同样的思考方式,只有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参会人员畅想交流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设想。第四,头脑风暴法对主持人有较高的要求。主持人应要求参会人员严格遵循会议规则,会议出现冷场时需引导会议使其保持热烈的气氛,鼓动所有参会人员都能打开心扉畅想问题。[5]

2.头脑风暴法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头脑风暴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空军曾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到了解决输电中断问题的最佳方案。某年,美国北部大雪导致输电线路严重破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召集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会议,在自由畅想的气氛中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发现“直升飞机扇雪”方案简单可行,这一难题就这样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了巧妙解决。[6]在国内,头脑风暴法曾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但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时未接触头脑风暴法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将头脑风暴法引入到高等院校之中,让大学生提前接触这一创新方法,逐渐形成各自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企业才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三峡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成立,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大学。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围绕水电方向,三峡大学开设的学科主要包括水利与环境、土木与建筑、机械与材料及电气与新能源等,基本涵盖了水电方向的方方面面。虽然学校学科设置全面,但因各方向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差异,不同院系的大学生往往只能接受某一方向的水电知识;如水利与环境学院偏重水利工程及水电站等,土木与建筑学院重视土木工程及岩石力学等,机械与材料学院偏重输电杆塔及线路设计等,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重视电力系统分析及继电保护等。同时,电力行业用人单位却要求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电气知识,如线路设计人员除了具备输电杆塔与线路设计知识体系以外,还必须掌握岩石力学等相关知识,以便更为合理地布置杆塔。

受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的限制,大学生不可能通过课堂学习完成所有水电方向的知识体系。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头脑风暴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同院系大学生自由愉悦的交流,互通有无,健全自身的水电知识体系;进一步针对工程实际遇到的技术难点开展头脑风暴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培养模式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自身特色,制定了三峡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组建试验群体

为达到在我校全面推广头脑风暴法的目标,首先选择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作为试点学院。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围绕水电学科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及自动化等方向,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有所差异,或偏重强电,或重视结构,或关注弱电等,这一学科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头脑风暴法。拟通过与各级辅导员、班主任沟通交流,宣传头脑风暴法,并从不同专业方向选拔学生组建头脑风暴法试验群体。

2.成立专家小组

头脑风暴法专家小组由我院各课题组青年博士及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头脑风暴法讨论范围及主题;作为头脑风暴法主持人,引导会议使其保持热烈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保证会议质量。

3.头脑风暴法会议

首先对参与头脑风暴法的学生试验群体进行分组。分组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各小组不同专业方向人数大致均衡;为会议小组分配会议主题,如:输电线路设计中的电磁、结构及土木问题。输电线路的主要功能是输送电能,其会带来诸如电磁环境等电磁学问题;输电线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平断面图和气候条件设计整条线路的杆塔塔型及定位,属结构设计问题;同时,杆塔的架设与土质条件密切相关。开展头脑风暴会议,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及自动化等方向大学生自由畅想的交流,提升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和思考程度,同时亦极有可能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创新方法。

4.学生创新能力评估

主要通过横向与纵向两种方式对接受头脑风暴法的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评估:横向评估是基于头脑风暴法试验学生群体与其他普通学生群体的统计对比;纵向评估是基于单个学生参与头脑风暴法会议前后的思维对比。两种对比的准则均以“针对同一学术课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作为依据,具体能力评估由头脑风暴法专家组综合评定。

最后,为进一步扩大头脑风暴法的创新价值,专家小组将开展会议讨论试验学生群体的创意成果,评估创意的科研价值和工程意义;同时,针对科研价值高的创意可进行科研项目立项,邀请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将创意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和工业技术。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成果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提出“基于头脑风暴法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拟通过这一模式达到以下预期成果:通过各专业学生的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激发学生潜能,自发地学习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法使大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不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形成适合自身的思维方式,顺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结合科研项目的头脑风暴法会议,让大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团队中,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笔者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三峡大学学科设置特点,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针对学生试验群体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逐步扩大头脑风暴法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立福,何纯芳,黄亚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32-34.

[2]陈兴文,刘燕.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8-29.

[3]王辉艳,武锐,吕代中.头脑风暴法综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5):53-55.

[4]贲东宁.“头脑风暴”教学法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4):37-39.

第5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习主体;学习策略;认识结构;协同整合

一、信息时代电脑、网络等信息工具的功能定位

首先,信息时代电脑可以替代人脑的部分功能如记忆、推理、演算等,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人脑,因此它应作为必需要素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现代信息、知识的增长速度加快,人脑不可能贮存这么多信息,也没有必要,对于一些机械的、繁琐的、重复的东西放到计算机或网络的存储器上,让计算机来分担我们的记忆任务,这样就可大大突破人类生理记忆的局限。一些偏僻的知识信息直接在电脑硬盘或是互联网上搜寻,也是相当的快捷方便。另外,计算机精准、快速的运算能力使人类大脑从一些枯燥繁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意义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大型计算机的开发应用还使天气预报、宏观经济预测变得更准确、更科学,将来地震预报工作的精准度的提高更离不开大型计算机的卓越表现。

运用桌上的电脑和网线可在瞬间“漂洋过海,周游世界”,游览“地球村”,了解全球动态。信息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是我们得力的助手和秘书,大量的日常事务可交由他们去做,且可相信它们能干得更好。

其次,作为学习主体的人要始终驾驭和控制作为工具的电脑和网络,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削弱。

在人类学习中,遇到的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很难用形式化方法去表达的,个人电脑无法处理这类知识,需要主体去认真体悟与理解,方可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之中。虽然现代互联网上的超文本链接能使人们更方便地查询信息,同时也很容易使学习主体注意力分散、迷失方向,而且网上信息纷繁芜杂、鱼且混珠,甚至有虚假信息、不健康信息、违法信息,这些都增加了学习主体的认知负担。这种超文本存在的认知负荷高和容易迷路等缺陷,会大大影响用户对信息的搜索和阅读。

电脑和网络虽可实现海量信息的贮存和交换,但不能代替人脑自身的记忆,学习不仅是为了继承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进行知识创新,大脑中若是缺少足够的知识积累,就不能形成知识聚合,创新创造也就不能实现。即便是解决常规问题,大脑中亦需储存足够的信息。在使用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时,要防止“电脑越先进,人脑越退化”的现象出现。由于对电子储存器的依赖,很多现代人记忆能力下降,一些基础性信息记不住或不愿去记,如将朋友和家里人的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一旦存储器丢失或断电便惊恐不安、无所适从。

电脑的运算速度很快,也很准,但必须由人去安排。过分依赖电脑的运算,会造成人类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退化,这种现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明显。有研究表明,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对计算机、计算器的过分依赖,一些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有明显降低。

在虚拟世界中巡游,作为主体的人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促使主体认识结构中虚拟化成分增加,赛伯空间容易使主体产生类似于现实世界的感觉,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往往造成自我切换的失败”。所以,对于电脑和网络的利用过程中,主体需具有清醒自觉的意识,提高对工具的驾驭能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可将人类最美的精神之花交给电脑和网络。

二、信息时代的最佳学习策略:人脑、电脑与网络间协同整合

现代学习中要积极利用电脑贮存信息、快速计算等强大功能,否则便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去驾驭电脑,使其为我所用,谨防被异化。协同整合人脑、电脑及网络的功能是最佳的学习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主体认识结构

主体认识结构“是主体在认识特定事物之前基于过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获得并逐渐积累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概念、范畴体系的总和及其组合方式,是主体继续认识尚未被认识的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因素之所在”。主体认识结构是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等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其进一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说在计算机出现前的主体认识结构是单纯人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有机的认识结构,那么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出现之后,计算机具有主体的部分功能,即它是一种功能主体,必然使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无机的认识结构出现了。”这样在有机认识结构与无机认识结构的相互协同中,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整合中,信息时代主体认识结构不断升级。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的观点,主体认识结构的形成通常表现为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同化是把客体直接纳入和吸收到认知结构中来;顺应是当新对象无法被同化时,主体认知结构本身进行调整、改造,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再来把握对象。认识结构的同化包括感知、记忆、认同、内化和调节等环节;认识结构的顺应则分为酝酿、创造和外化等。在信息时代,主体认识结构形成的同化阶段要注重各种信息通道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单元之间的协调;在顺应阶段,利用电脑网络技术改造认知定式,促进认知信息整合,实现高层次的创造、创新。

(二)在信息流通各环节,综合运用人脑、电脑及网络,他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功能最大化

从信息的搜集来说,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搜集的效率。但搜集怎样的信息、如何进行搜集仍需学习主体去进行控制。尤其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时,真假难辨的信息泥沙俱下,学习主体应能去伪存真,选择真实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防止被无关的超链接所干扰,尽可能快速接近自己的目标。

学习主体可以运用电脑或网络对人类的生理记忆库进行扩容,突破大脑记忆的局限。这样在现代学习中形成了两个记忆库,其一为生理上的人脑记忆库,其二为物理上的外脑记忆库,两大记忆库之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协同,实现最好的记忆效果。人脑记忆库储存那些重要的、常用的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而一些繁琐复杂的、偏僻且不常用的内容可交由外脑储存,需要时从中查询。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脑中储存信息要尽可能按照人类知识结构的特点去储存,保证外脑中知识信息高度有序,让主体熟悉其记忆储存的内容和方式,从而使人脑与外脑间信息通畅地交流互动,功能协同整合,实现人机系统最大化功能。另外,虽然外脑能代替人脑储存大量的信息,但人类大脑不能因此而偷懒,自身的记忆任务一点也不能减少,只是记忆内容的性质有所改变,在人机任务分工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人类的大脑及思维是自组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的储存量将决定其质量的高低,只有信息存量达到一定值(临界值)时,知识信息才在这个系统内产生相干效应,发生聚合与创新。人脑要不断地思考加工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刷新,防止信息过载与信息混乱。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还可运用计算机来做模拟实验,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更把计算机实验推向一个新阶段。有些实验在现实世界中去做,成本太高、周期太长,可在电脑网络等虚拟世界去做;有些特殊危险的环境,人类无法直接进入,可用计算机代替人类去进行这类试验。现代个人电脑主要模仿的是人类左脑的功能,因此,可将部分逻辑思维任务交由电脑去完成,人脑积极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合,在人机互动中实现科学创造。

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生产不再是每个主体的单打独斗、单兵作战,而是需要众多个体联合起来分工协作、协同攻关,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能,它将整个地球连在了一起,就某一问题可以向全球专家学们征询意见,作深入广泛地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第6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加入了诸多新内容。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进行探析,以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 转贴于

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的人员异常缺乏(齐鲁晚报等诸多报刊杂志都曾大篇幅报道),不少企业虽高薪求才,却无才可用的。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五、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合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希望能对大家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成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2):22.

第7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加入了诸多新内容。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进行探析,以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www.133229.cOm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的人员异常缺乏(齐鲁晚报等诸多报刊杂志都曾大篇幅报道),不少企业虽高薪求才,却无才可用的。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五、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合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希望能对大家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成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2):22.

第8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为给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依据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课题组对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欠缺,应明确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完善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 13号)文件精神,“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加快造就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界的首要任务。鉴于此,本着了解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的目的,本课题组组织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思路、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辅以电话联系和网络qq等方式。其中,问卷是根据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对电脑动画设计专业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问题的看法设计而成的,共分三卷,教师卷、学生卷与企业卷。访谈调查分别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其中学校卷分别向学校与教师进行访谈,企业卷分别向企业与企业员工进行访谈。所有调研都是本着真实、可靠、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行的。

2.调查取样与样本容量

本次调研选取了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5个省:浙江、四川、广东、北京和湖南,调查相关中等职业学校30所,每个省6所,相关企业10个,每个省2个。在中职师生中,分为动漫专业组、设计艺术类组以及其他非相关专业组,分别对3组样本随机取样,每组100人,共300份问卷。(如通过网上投票可适当提高样本容量)企业问卷100份。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92份,回收率为98%;无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87 .2%。

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五个方面进行:企业对动画设计初、中级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目标实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能力结构。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动画设计初、中级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 经调研发现,企业看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对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都平等对待。其中有46%的企业认为“能力比学历重要”,有42%的企业认为“两者同样重要”。44%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职称评定应“同等对待”,22.2%的企业认为“根本没有差别”。56%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同等程度”,22%的企业认为“根本没有差别”。但仍有66.7%的企业认为社会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评价低于其他普通高校同类学生。

企业代表同样指出,对于电脑动画专业的学生,最应掌握电脑软件的是flash, photoshop, 3dmax,illustrateo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目标实现情况 经调研发现,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学到的有效动漫知识有限。48 .7%的学生认为从事动漫工作的技术人才,其动漫知识主要来自专业公司就业经历,33.6%的学生认为主要来自自学,32%的学生认为来自国内院校动漫专业,还有来自于境内外培训的。38 .1%的人认为学校知识有所欠缺,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的占33%,还有2.7%的人认为学校学习完全是浪费时间。师生对所在学校的动漫专业现状不甚满意(教师的不满意度达到32 .7%),学生普遍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对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满,但对所在学校的实践训练课基本满意。学校安排的技能考试通过率比较高,而且对学生就业产生了帮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感到乐观,并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能够适用于实际工作。

3.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在课程安排上,67%的企业代表选择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安排方式,另外33%的企业代表选择了理论与实践课各占50%的课程安排方式。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企业的代表认为美术基础对于动画设计专业很重要,有必要开设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有必要选择性的开设计算机后台程序方向的课程(如html/javascript/asp网站设计/sql-server),文化课程的学习跟专业课程一样重要,课程应根据动画制作流程进行编排。教材应该重点放在动画制作,教材中的动画案例都应该是优秀成功的案例,某些课程可在企业中完成,学生应该在具备部分专业知识后进人企业实践。

企业代表还提出,电脑动画设计的主要工具是手绘板,国内动漫相对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差距、宣传的差距、全方位的差距上。

4.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依次是: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欠缺,重视学生学习辅导、忽视了心理辅导,对学生道德职业教育欠缺,与学生沟通较少、不了解学生;我国现阶段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最缺的能力依次为动画软件操作能力、企业互动能力、绘画理论讲解能力、绘画能力、连续动作绘制能力及其他;中职教师应加强的教学能力依次是教学创造能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表达能力、交流技巧与人际沟通能力、社会联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教师)希望依次在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教育学理论、方法等方面加以培训;(教师)希望依次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进修或函授获得更高的学历、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及其他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

企业代表认为,我国现阶段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依次最缺乏企业互动能力、动画软件操作能力、连续动作绘制能力、绘画能力、绘画理论讲解能力;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要具备手绘背影的能力和表演的才能;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最应该具备综合素质、引导、实现动画想法、创意才能。

5.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调查中企业代表认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至少需要掌握三到四门软件操作,要有动画相关企业实训经验,要同时掌握二维与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要掌握动画制作的各环节操作,具备手绘的能力,应具备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学历对于动画设计专业中职教师有一定的影响。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是加帧修型,教师需要掌握手绘板操作,要具备表演才能。根据调查结果,企业代表、教师认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如下表:

6.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的问题

对于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企业代表也表达了许多的看法。(1)对于培训的整体意见。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应分成二维电脑动画班与三维电脑动画班进行培训;中职二维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需要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培训;中职电脑动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需要学习上岗培训课程;上岗、提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要有所区别;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每期培训完后要进行考核;需要根据湖南影视动画制作特点开设animator软件课程;中职二维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应分成上色培训、动画加工师培训、原画师培训、场景培训、后期合成培训。(2 )对培训教材的意见。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教材应该是简单实用的;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动画后期制作(剪辑、视频合成、音频合成等)技术的教材、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依次重要;教画应用软件教材就强调动画实例讲解;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教材编写的重点依次是动态造型、时间与节奏、动画夸张与变形、连续动作绘制及其他;从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教材中最应体现设计理念和创意知识;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教材需要分别编成二维与三维教材;动画后期制作(剪辑、视频合成、音频合成等)技术教材应以实例讲解为主;教材的每章节后需要编写适当的习题;三部培训教材的内容可综合成一个动画制作案例进行教学;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教材重点是flash软件的应用。(3)专业课上教师应掌握flash, animator等动画制作软件,课程编排应突出“具体性与实践性”。

三、提高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1.明确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学能力包括通识教学能力和核心教学能力两大能力要素。通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职业都应该具备的教学的素质能力要求,是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描述。它可以分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也称职教教师的主体能力。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特性,首先体现在其设计教学的性质,其次体现在其动画行业的性质,具有双重的特性。因此中职电脑动画设计教师应包括以通识教学能力为基础、核心教学能力为主体的教学能力。如表2所示: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对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除首先满足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外,更应该了解和掌握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技能,并懂得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所培养的中等专业人才未来将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有:动画制作公司从事原画制作、中间帧制作、修型制作、背景制作、合成等工作;游戏公司从事角色建模与渲染、动作调帧、后期编辑合成等工作;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动画广告制作工作;电视台、多媒体制作公司从事动画特效与片头制作等工作。中职计算机动画专业的培养定位中的专业能力至少应该包括:美术基础、动画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

第9篇:电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342-01

一、导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合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希望能对大家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