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脑硬件培训范文

电脑硬件培训全文(5篇)

电脑硬件培训

第1篇:电脑硬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强调精确、细节、实际、严格。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恰恰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精细化管理对于本科院校实验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本科院校实验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一)实施制度化管理建立制度是实施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对于制度的需求更为严苛,一方面要完善而合理,实验室涉及的内容广泛,实验药品、仪器设备、实验安全等,从物到人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约束。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验室体系。制度能够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因而必须要符合实际,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流畅进行。

(二)注重“精细”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重心就在于“精细”二字。“精”是精确,指的是管理必须要精确计算、精准出击,在开支采购方面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处理问题时切中要害,断绝根源。“细”指的是细节,在管理中必须要将制度细化,从微观处着手,只要将所有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小事务管理妥当,管理的整体就会更加完美。无论是管理者的能力、管理的质量、管理的系统化,都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重要的制度标准。[1]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目前本科院校的实验室中,管理工作仍然是以人为核心来展开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我们要让管理制度体现人性化,由此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让实验室形成良好的风气与氛围,才能体现出员工的工作能力,才能展现出实验室管理者的价值。

二、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一)软件方面众所周知,计算机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软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灵魂。因此,软件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实验室的应用质量和效率。软件又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相关的应用软件。首先,我们来说说系统软件。现在我们常见的系统为微软公司Windows系列的系统。个人电脑常用的是winxp、win7、win8、win10。目前,计算机实验室常用的系统软件有win7、win10。随着硬件的升级,系统软件也会跟着升级。现在的系统软件都有32位和64位之分。因此,在确定用哪个版本的系统软件时,我们一定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不影响正常使用。其次,就是相关应用软件。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分得比较细。因此,计算机实验室也是分得比较专业的,像ERP专用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等。这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像ERP专用实验室,ERP这个软件相对比较复杂,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会比较多。因此,我们需要单独为它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样才能高效发挥它的功能。最后,就是每个系统都要有一个系统恢复的软件。实验室电脑用的人多,而且经常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很容易造成系统出问题甚至崩溃。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恢复功能是必要的。[2]

(二)硬件方面硬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体魄。所有软件的正常运行都是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的。因此,硬件管理得好坏关系到学校实验课的开展。硬件一般包括电脑硬件及周边设备、网络硬件、多媒体相关硬件。这里我主要说说电脑硬件。电脑相关硬件都是很精密的电子器件,有时显得很脆弱。平时,我们一定要精心保养。例如,我们常见的同学们上完实验课就直接走人了,有些同学不关电脑。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先关闭电脑然后再断电源。如果直接断电,对电脑的相关硬件损伤很大。时间久了,电脑就会出现隐患甚至直接影响寿命周期而提前报废。

(三)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其一指教师、学生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通过细则约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确保他们的工作是符合要求且在安全状态下完成的。其二指设备的安全。重要设备必须要匹配使用守则,并说明操作规程,尤其要点明一些损害设备寿命的错误示范,以保障设备的安全。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良好的保养维护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与保养,让仪器设备拥有更长久的使用寿命。

(四)人才管理随着本科院校实验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为了确保实验室能够平稳发展,学校对人才的管理也是必不可缺的内容。第一,我们应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对于内部员工,我们要时常考核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对于新员工,我们必须要经过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才能单独开展工作。第二,我们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表现突出、工作无失误的员工,我们要有一定的奖赏。对于工作出现问题,或者造成实验室损失的员工,我们则要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罚。第三,实验室还需要引入更高学历的高端人才,以进一步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与落实。[3]

(五)制度管理除了上述几方面的管理之外,制度本身也需要精细化管理。完善、科学、有效、统一的制度是实验室更加完善的前提。因此,不断健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实验室根据国家规定、学校规范以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人员出入、使用时间、实验仪器管理等19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制度管理的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对于本科院校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是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且发挥出最大价值与服务效能的关键管理模式。我们通过精确、细节、实际、严格的管理,能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教师、管理者进行良好的行为约束,以推动实验室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凌.高校资产与实验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同济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9(34).

[2]毕妤.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风,2019(36).

第2篇:电脑硬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风险;对策

一、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电算化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录入会计凭证及生成会计账簿、报表上,对于账号密码保护、会计数据及时备份、避免登录不明网站等电算化安全防护知识重视不足,最终导致会计数据被恶意篡改、丢失或非财务人员登录财务软件牟取个人经济利益等事件的发生。

(二)电算化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

一是软件方面。多数企业由于成本费用考虑,未能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委托软件公司开发核算软件,而只是购买“用友”、“金蝶”等单机、通用版财务软件。由于通用版财务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企业中,使得网络黑客轻易就能破解企业安全防范系统,非法盗取或篡改企业财务信息,造成企业会计数据丢失及泄露商业秘密。二是内部控制方面。个别企业未能对会计电算化操作、安全防护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造成企业财务软件核算岗位责任不清及管理混乱,为个别工作人员盗取财务人员用户密码非法窃取会计数据提供方便,同时,复核制度的缺失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一旦出现核算差错则无法及时进行查找及责任倒查。

(三)会计电算化操作极易被篡改

会计电算化改革前,财务人员完全通过手工对会计凭证、明细账、会计报表进行填列,复核人员在复核凭证或报表中签字、盖章即可,由于个人笔迹不易被模仿及会计档案无法随意接近等原因,因此,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数据不易被篡改。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改革后,由于所有会计凭证录入、明细账登记及会计报表生成均通过计算器操作并存放于电脑硬盘中,一旦不具备修改权限的工作人员获得登录账户与密码则可轻易对任何会计数据进行修改、下载,由于会计数据修改后不实行签字、盖章程序,导致企业会计数据在被篡改或窃取时无法及时查找非法修改人员,使企业会计数据面临巨大的篡改风险。

(四)会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多数企业将财务核算软件安装在可以登录的互联网的电脑上,加之未能对每台电脑安装防火墙软件并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极易导致会计数据受到网络木马、黑客及病毒攻击,同时,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了小型局域网络,使病毒极易快速在企业间传播,给企业会计数据造成巨大损失。二是数据传输方面。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网络安全及病毒防护方面的意识,个别财务人员使用未经病毒软件查杀的U盘等传输介质在财务软件电脑上进行传输数据,也使企业财务数据面临风险。三是数据备份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对本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备份,一旦企业财务软件电脑受到病毒攻击或硬件损坏,则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降低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的对策

(一)制定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硬件防护方面。企业应建立财务核算硬件安全防护制度,指定专人对财务软件计算机、备份数据光盘、发票打印机等硬件进行安全防护,禁止一切非财务人员接触会计电算化电脑。同时,企业应定期对会计电算化电脑进行保养与故障排查,避免因电脑硬件损坏阻碍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开展及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二是制定明确的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企业应就用户账号与密码分配、数据档案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以使每名财务工作者能够了解日常财务核算职责,做到会计电算化有章可循及责任主体明确,为追查会计差错及恶意篡改等问题提供责任落实主体。

(二)从岗位设置方面降低会计电算化运行风险

电算化操作虽然大大节省了企业财务人员核算时间及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复核、审批及明确的岗位设置,使企业电算化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相关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岗位设置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制度形式明确软件录入、会计复核、数据档案保管及软硬件维护等职责,避免因岗位设置不清造成财务人员互相推诿,影响财务工作效率。同时,对于软件录入与会计审核等不相容岗位进行彻底分离,降低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操作中因某人负责业务所有流程而造成贪污舞弊的发生。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开展,对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及外部审计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会计档案形式建立科学、可行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以提高企业会计数据安全性。一是建立会计档案借阅、归还登记制度,规定工作人员未经有权限领导签字同意前不得借阅会计档案,且在借阅与归还时应该详细将借阅部门、姓名、用途、时间记录于档案登记簿中。二是指定专人定期对所有会计电子数据进行备份,且必须将会计电子数据备份于光盘中,并详细注明会计数据所属年份、备份人及保管人等信息,提高会计数据安全性。对于需要打印的会计凭证、明细账、会计报表必须经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归档保管。

(四)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不但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而且还需熟练掌握电脑软件操作、EXCEL制表及财务分析、预警等知识。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财务分析的技术能力存在欠缺,无法适应会计电算人化改革对于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内控制度执行及会计核算方法等业务培训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会计软件操作、办公自动化运行及财务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以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意识,也应对其进行网络病毒防范、数据备份等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王惠,刘慧茹.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第3篇:电脑硬件培训范文

继续加大对涉农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的投入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农村更广泛地普及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物质基础,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其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做了调查。问卷将村民的家庭境况划分为四个等级:“很好”、“中上”、“中等”和“欠佳”,并排除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对家庭境况理解不一致因素,经统计,每类状况的家庭电脑拥有和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分析得知,为“欠佳”的家庭中有70.2%没有个人电脑或没有接触过电脑,而为“中上”和“很好”的家庭均有半数以上拥有个人电脑或者使用过电脑【12】。说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员接触先进的信息技术机会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基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继续不断加大农村公用信息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做好有关设备的选型和购置的规划和指导,使有限的资金用在需求的重要地方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之加体现政府投入的资金效能,达到以信息科学技术支持农村的目的。

根据村民的需求提供信息及信息技术

信息需求正从生产性信息向市场性信息转变,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村民的信息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这说明村民正从生产性信息需求向市场性信息需求转变,并呈现多元化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更加便捷地获取更专业、更可靠的市场信息,尤其是农产品的供求、市场价格等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相关部门的信息提供要具有公信力,保证信息的及时、真实。⑵村民获取信息的媒体也向多样化发展。蔺桃等人在2008年的调研显示,仅有9%的村民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信息【13】。而本文调研结果显示,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村民比例为43.7%【12】。虽然希望通过当前主流的电视广播获取信息的村民仍占绝大多数,但是从信息单向传输、村民被动接受到村民主动检索、个性化获取信息的转变已势不可挡,对广播、报刊依赖逐渐减少,电视的决定性优势也在减少,互联网(包括有线、无线)应用明显增多。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农业电子商务(e-agribusiness)和物流信息传递,建立城乡居民适用的人口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完善防灾预测预报,建立对农地、森林和其它农业资源和水文、土地等资源,农副等作物的信息管理系统【14-16】,扩大农用机械电子一体化信息产品的使用,大力推广无线终端产品如手机的使用。不但研发切实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软件,而且加大对实用性涉农软件的接纳与推广力度,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和农民的切实需求进行涉农软件的研发、普及与信息资源的建设。

正确引导村民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切实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农村全面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对一些村民使用电脑网络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倾向的上网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规范。(1)对村民进行电脑硬件与软件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大多数村民缺乏电脑使用技能,电脑出现小故障时他们不懂如何处理,对系统安装、其它软件(如常用的Office文字编辑软件、浏览器等)的安装与卸载的了解少之又少,常用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普遍匮乏等。大多数会用的人也仅是将其当成一种比广播电视更为先进、体验更佳的娱乐工具。调查表明,使用过电脑的村民有74.4%通过电脑进行娱乐活动,使用电脑学习的村民仅占44.5%【12】。这些都是村民使用电脑网络获取信息的第一道障碍,对村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充分发挥有关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应将这些软、硬件知识优先传递给村民。(2)正确引导村民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由于村民意识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互联网诸多有价值的功能没有得到合理发掘和使用。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村民聊天、邮件处理比例占到74.2%,看影视的占58.9%,查看新闻信息的仅占54.0%【17】。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村民重视获取农业信息、网络求职、电子农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正确认识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其目的。(3)继续加强对农村网吧的监管力度。关于村民接触网络的场所,48.2%的村民通过网吧接触网络,39.0%通过个人电脑接触网络,另有26.2%在学校接触网络。通过网吧接触网络的比例最高,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特别是,使用过电脑的村民中,拥有个人电脑而选择通过网吧接触网络的村民占23.6%,没有电脑且选择通过网吧接触网络的村民占67.4%【12,17】,这个比例非常高。另外,在农村网吧上网的网民多为青少年,那里电脑配置低、环境差、卫生条件不够好,安全没有有力保障。我们希望通过以下措施,规范和引导村民的上网行为:①深化“电脑下乡”活动,针对村民信息技术知识的不足,由电脑经销商提供电脑销售、安装、联网、维修等一站式服务。②村委会应建设一些村上网室,给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村民接触网络提供便利。③应该继续加强对农村网吧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无证网吧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为农村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

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提供个性化培训策略

继续完善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我国在进行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已经花了很大力气且已见成效。在今后农村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制定我国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培训的战略规划时,一方面继续加强有关组织、部门的落实;另一方面,动员全社会成立助民组织,为政府的农民信息技术培训起到补充作用,可以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农协”负责了日本多数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而且由于日本农民亲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益,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非常高,自主性也很强,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16,18】。民助民间组织活跃在农村一线,贴近农民日常生活,主要是协助和配合政府部门的培训工作,当政府此项职能在某些地区缺失时,他们能弥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不足,农民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助民组织信任感增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能顺利展开,可达到各地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全面覆盖。⑵根据村民年龄与文化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按照年龄与文化程度与信息技术培训关系的调查分析结果【17】分别如图2和3所示,村民较少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随其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呈现不同趋势:①年龄越大,没有学过信息技术知识、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村民比例越大,中老年村民对电脑网络知识知之甚少,一些年轻村民即使天天接触电脑网络,也几乎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②从未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村民,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比例急剧下降;③随着年龄的增长,村民的自学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都明显降低;④综合年龄与文化程度两个层面来看,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且年龄在36岁以上的村民,对信息技术培训的需求较迫切。因此,有关部门制定培训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为所有需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村民建立个人培训档案,记录和跟踪培训效果。②年长的村民几乎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可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授以他们最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达到扫盲目的。③年轻村民且还是在校学生的,要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主。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培养电脑网络的实践操作能力,回到家中可以指导帮助家人使用电脑网络,是农村扫除“电脑网络盲”的很好的途径之一。④年轻但已不上学的村民直接从事生产活动,他们接触电脑网络较多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要重点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多提供实践使之熟练掌握涉农信息技术。⑤对于中年村民应从应用方面着手,使用能最快见到效果的培训方式,让他们快速掌握亟需的电脑网络操作方法。信息技术的特点是操作性、实践性强,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还要对农村学校扩大实验机房面积及升级设备等,加强软硬件更新措施,保证村民学有所练、所用。

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思路,注重农民信息的获取与应用

欲使农民在其生产生活中应用先进的信息资源,首先要让他们知晓有这样功能强大、便捷获取的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技术的存在,如何应用农民乐于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信息服务及推广,是有关信息化工作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宣传推广方式是“由上到下”的专家或科技人员讲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该通过农民偏好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来宣传和开展信息服务,而且在要分析具体情况,差异化对待不同年龄与文化程度的村民,分别通过他们偏好的信息获取技术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调查的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在“家”和“公共场所”获取信息的占比越高,在“学校”获取信息的占比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在“家”获取信息的占比越低,在“学校”获取信息的占比越高12。据此,本文认为:①年龄在“19-25”岁且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已经具备了一些电脑网络基础知识,应多方式、移动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在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农村社会进步方面,发挥好他们的主力军作用。②注重反馈,及时收集“三农”需求信息,注重信息服务的及时性与效果,加大力度使农民开展与经济创收、生产经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自主式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③不但要面向全体村民,通过电视广播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信息服务宣传,还要重视农村“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即锁定农民中具有影响力和模范带头作用的村民,通过组织他们的事迹宣传或者让他们自己向村民介绍自己的经验等活动,通过口头和公共场所传播,起到言传身教的信息服务效果。

加强涉农信息资源建设,重视其服务质量和效用

多次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市场价格、农业新闻、气象信息、供求信息、生活百科、农业专题、农药、地方经济和科技动态”等信息的关注度较高12,所以在进行涉农信息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网站建设时,要优先考虑这些需求。只有当农民迫切的信息服务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才会对信息技术产生信赖感,才会有意愿和动力去接纳和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使得信息技术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针对我国涉农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规模小而分散、数据繁杂等特点,各省市应当充分调查所属县或乡镇拥有的涉农基础数据,逐步采集。建立县级或乡级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制度,统筹实现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涉农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互通和共享,而且要尽可能发挥已有信息资源的效用。为顺应农村信息与媒体的发展潮流,农村信息服务的提供应构建农民信息需求偏好表达收集机制,从主观提供向以农民切实需求为导向的信息供给模式转变;由重信息数量到重信息质量转变;由侧重生产信息到市场、政策、文化、生产等多元化信息转变;由偏重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向信息网络方式转变,由被动接受信息服务向交互式(如博客、论坛等应用)甚至是自助式式信息服务转变。

第4篇:电脑硬件培训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隐患;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现代企业改革与管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准确的获得市场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也可以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开辟新的贸易渠道。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打破了市场壁垒,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泄露的风险与利益是相伴而存的。企业专有账号密码的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所以,研究如何防控企业的网络安全风险显得至关重要,将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1.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网络为世界创造更多的财富创造了便利,但同时,各种弊端也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恶意插件和电脑病毒,使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面对这种挑战,了解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首先,我国很多企业里缺乏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这是跟我国的计算机研究起步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因,在技术方面处于劣势。其次,很多企业只是把重点放在了生产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对网络信息泄露带来的损失估计不足,企业里的计算机使用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电脑维护习惯,如定期杀毒等,是的企业里的很多计算机系统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2.企业计算机网络存在的隐患

2.1计算机安全系统存在漏洞

现在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如果硬件发生故障,将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服务器出现故障,对信息的读取就会产生影响。很多企业使用计算机仅限于文件的传送和档案的管理,很少用到网络。所以在这一方面存在着管理的漏洞,计算机一旦联网就很容易会受到病毒的入侵和感染,很多数据就会莫名其妙的丢失,给不法分子和黑客以可乘之机。

2.2管理不到位,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在网络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网络安全正确的认识,而且网络建设研究的理论在我国尚不成熟,企业创设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专业性尚待提高。我国对企业的局域网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网络安全系统的维护也缺乏专业的人才,甚至有的维护人员是门外汉,没有接受过一天的岗前培训,在安全意识方面缺乏警惕性。企业管理层对网络安全知识基本不了解,管理工作有疏漏,导致企业的各种机密信息经常泄露,有些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3.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物理安全措施

为了防止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受到黑客的袭击,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策略,首选是物理策略。物理策略的侧重点是对电脑硬件进行防护,防护的内容主要是防止计算机硬件由于受到外力的冲撞或者是不可抗力的损害。物理策略是计算机保护措施的基础,物理安全策略有利于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设置。

3.2信息加密措施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个部门会经常传送文件,在传送文件的过程中,会导致信息的泄露,所以,只有采取措施对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才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的信息被泄露,特别是那些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的商业机密,加密措施可以防范不法分子盗窃信息,通过密码保护,最大限度的阻止了黑客进入企业内部。比如说,设置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密码钥匙,就可以起到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的作用。

3.3提高安全检测技术

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计算机系统内部存在的木马病毒以及恶意插件等,并第一时间排除掉这些异类,把对企业系统造成的破坏指数降到最低。提升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系数,为企业的正常经营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涉及企业经济利益的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如电脑病毒的入侵以及商业机密的泄露等。所以,作为企业,首先要做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来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安宁.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的网络安全体系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34期.

[2]文凯,朱江.基于策略的网络安全管理[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年11期.

第5篇:电脑硬件培训范文

1.1网络会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方式以及深度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网络会计有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就是数据、资源能够共享,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使零散的财务数据可以快速有效的聚合,并得到高效率的处置。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会计得以突破传统会计的简单业务范畴和操作形式。能够非常方便的结合网银付账、催帐以及缴税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改进和延伸会计业务功能。同时,由于网络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十分关注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可靠。另外,网络会计的成功应用,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体系的运行也将更加严格和更加规范,也就促使财务管理软件与ERP软件的整合更加成熟,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1.2网络会计的不断普及以及它本身的开放性能,也会导致会计数据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增加

由于在网络条件下,数据的存储管理更加灵活而开放,想要对数据访问进行控制更加困难。加上在网络环境中时刻都存在各种恶意窥探、破坏行为。诸如各类病毒、木马程序的流行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保障的难度加大。当数据可能被非法访问,甚至是恶意篡改、删除时,数据的完整性及可靠性保障成为问题,会计信息如果失真,对会计工作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完善相关的会计信息安全技术及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保障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

1.3网络会计对数据权限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许多软件设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在模块化的应用不够合理,各功能集成但却没有完善的模块管理控制机制,或者虽然有权限管理模块,但不能结合和适应企业业务系统中岗位与职责的细化需求。导致非授权用户可能非法访问受限数据。另外,很多通过口令进行访问控制的技术不如传统签章安全可靠。部分口令过于简单或者用户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导致口令容易泄露,这将直接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4网络会计内部控制依靠于财务软件以及网络系统的改善和提高

在目前的网络会计条件下,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有程序体系与制度管控两种类型。而程序体系指的是电脑硬件和软件体系,程序体系控制注重以电脑软件功能模块来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此功能模块在软件或者程序运行开始由研发人员设计试验调整,并且经过有关国家检验测试后正式运行,公司管理人员不需要对它进行控制。而公开出售的财务软件为了实现更好的商业效益,很多功能设计成更通用、操作便捷,这就导致安全的针对性及安全的实施环节都大打折扣。

2改进网络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2.1建立完整的会计体系安全制度,加强网络会计安全管理

这主要包括一方面改善软件和硬件环境,要配备质量更加可靠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强化对机房的管理,对于网络会计的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要进行用户访问登陆、网络隔离等技术措施处理。对于应用中财务软件实施改进或升级,应该认真履行审核、批准的正规手续并严格接受监管。同时对于数据操作要形成记录工作日记。对会计数据本身要在访问口令、数据加密、电子证书管理等环节做充分工作。同时,要构建企业信息安全防火墙,建立信息加密流通通道,保障数据传输的保密安全工作。

2.2健全网络会计系统的管控,避免舞弊现象的出现

首先需要设立相对应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内部控制,不能受制于财务部门,对于操作的权限以及相关的口令与密码要掌控好并在内部能够形成相互的岗位牵制。信息系统的研发以及测试、运行和维护这些岗位要实现相互的分离,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各种技术漏洞。其次,要在内部设立专职的监督人员,同时让监督岗同操作岗相互分离,提升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将操作人员所处理的数据进行核对与备份工作,还需要对操作部门的安全防范来进行评估,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舞弊现象。

2.3健全网络会计系统的操作控制,强化档案的有效掌控

操作控制通常指的是强化对于有关的数据录入以及财务凭证的审查核对、报表的输出控制。出于保障数据安全的需要,需要对口令的权限进行控制,还可以利用口令与指纹并用的方法来避免口令被他人取得。同时要求做到专机专用,操作人员不能在工作电脑上下载外部的各种软件,防止病毒的侵入。此外还要求健全相互制约监督的岗位制度。在进行数据的录入工作之前需要有专门人员对于数据来审核。财务的档案与资料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看管,对数据的管理进行相应的加密处理,那些较为重要的档案资料需要打印号并装订成册,有利于系统数据的恢复。

2.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控制的作用,健全相应的机构

企业需要积极地进行审计研究工作,发挥出内部审计所应当具有的效用。在网络会计的环境之下,内部审计人员不但需要全程的参与系统的研发以及日后的修改和升级工作,还要对于整个网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的标准进行全面的评估,核对数据并控制各种相关的财务信息。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强化对于网络会计各部门的日常监管,并将监管结果形成文字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