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法律知识竞赛精选(九篇)

法律知识竞赛

第1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年是实施“四五”普法的第二年,是《中华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是《新婚姻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为进一步在全区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中开展学习宣传《妇保法》、《婚姻法》等与妇女、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热潮,今年2月,由区妇儿委牵头,民政局、司法局、劳动局、妇联和社保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计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妇儿委各委员单位、各镇妇儿委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为根本,以提高妇女儿童法制意识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开展以来,区妇儿委各委员单位共同参与,编印了5000份宣传小册子,分法到各镇进行广泛宣传;“三八”期间,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设摊法律咨询活动;与此同时,各镇妇联精心组织了群众性知识竞赛。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家庭与法律知识竞赛的初赛和决赛。我代表举办单位向参加大赛并获奖的家庭表示祝贺。 ??在本次活动中,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劳动局和区社保中心等各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挂帅,指导活动的各项工作;有关单位、各镇精心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了大赛的顺利运行;全区妇女和家庭踊跃参赛,充分显示了家庭良好的法律素质,这对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妇女和家庭的法律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相信,通过这次比赛,可以帮助妇女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促进公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带动全民学法热潮的兴起。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不仅约束了我们的行为,同时也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实行,新旧体制交替、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漏洞、一些腐朽的价值观、道德观侵蚀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污染了社会风气。因此,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对于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显得尤为重要。这更要求我们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和决策层的宣传教育中,更加注重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内容的宣传,在农村和城镇开办法制教育课程,对公民进行文化、法律及儿童优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道德规范等综合素质教育,在群众中兴起学法热潮,形成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孺皆知,人人有责”的良好思想氛围,这样才能彻底铲除几千年遗留的男尊女卑封建残余思想的饿影响,自觉抵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受到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对于我们每一位家庭、每一位妇女都要自觉学习法律,拿起法律武器,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我热切希望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做好法律法规的执行员、宣传员,使法律进入千家万户。 ??同志们,家庭与法律知识竞赛即将拉下帷幕,但家庭学习法律不会因此而结束,希望全区妇女、广大家庭以这次大赛为新的开始,努力学习,吸取更多的法律知识武装自己,捍卫自己。 ??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同志们及工作人员在此次活动中的周详安排,感谢各家庭的积极参与。 ??祝各位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第2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姓名

身 份号证码 得分

单 位 联系 话电 一、单

题选

A B DC A B C D A BC D A B CD B A DC

1、 2、 、3 、4 、5 6 、 7 、 8 、 、9 1、0 11、 1、2 1、3 14、 51、 16、 1 、71 、8 19、 20、

2、1 2、22 3、 4、22 、562、 7、2 8、2 2、930 、31、 32、 33、34、 3、536、 3、7 38、3 9、40、 、多二题选

A B C D A BC D A BC D B C D A A B C D

1、 2、 3、 4 、 5、 、6 7、 、8 9 、 10、 三、断判题对 错

对 错 错 对 对 错 对 错

第3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价值;障碍;突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外来日益频繁,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需求不断增强,参与和主动制定规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熟悉国际规则的法律人才特别是具有高外语水平、具有优良专业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十分的迫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就成为全球各国法学院重视和参与的国际赛事。而竞赛成绩既成为衡量个法学院竞争实力的标准之一,也成为培养国际化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路径。

一、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对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价值

(一)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整体法学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定位不准、水平较低、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还十分欠缺。针对我国现阶段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和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我国启动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之一是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在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方面,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法庭辩论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国际化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当前,全球已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赛事。主要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竞赛、红十字会国际人道法庭模拟法庭竞赛、国际刑事法院模拟审判赛、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亚洲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威廉•维斯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等。而我国高校在最近几年也逐渐注重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最近几年参加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的队员,多数毕业后都就职于国际组织、跨国律师事务所或出国深造。并且这些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日益受到众多跨国公司和世界著名律所的关注,甚至在比赛结束后直接向队员发出就职邀请。可以说,从今年来我国高校的一些具体实践来看,对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参与,已经成为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路径。

(二)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最重要的软件条件,需要从体系上来加以考量。要成为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其一,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眼界不能局限于当下和眼前,必须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具有国际化的视角和眼界。其二,外语水平高。除了能够具有流利的基本外语水平外,还应当具有相当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场外开展诸多工作,如与主办方、裁判团、国内外媒体或其他各国团队沟通和交流。其三,优秀的专业素养。能够对国际法体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对国际法发展的趋势有自己敏锐的判断,对国际法律实务有娴熟的应对技能和实战经验。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是一项国际赛事,作为指导教师,需要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的实际指导,也能够从模拟模拟法庭竞赛的角度进行体系化的训练,从这一角度来看,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是培养国际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三)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力

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除了具备普通模拟法庭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相关案例的国际化,竞赛语言的国际化,参赛队伍的国际化。因此,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就要求除了普通的模拟法庭的一般程序特点外,还要求教学模式的多向性,教学程序的诉讼性,案例分析和法规解释的实践性,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高等法学院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此外,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培养过程,必须是更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模式和国际化的视野训练,注重国家法律知识的实战与运用。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这会对我国高等法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示范效应,使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成为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力。

二、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中面临的障碍

(一)法学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的限制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基本定位主要在两个方面:学术研究和技能培训。要求所培养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既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又要求学生能够从事相关的法律实务。但现实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基本都是更加注重理论的讲解和传授,培养学生的事务能力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培养中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课程或实战锻炼。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一些诸如“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从整体上来看,传统的理论教学还是占据了上风,这种传统的培养体系极大的制约了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如果在目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很难打造出出色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队伍,也就很难通过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这个平台来培养更多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

(二)总体关注与投入不足

尽管国内几乎所有的法学院系都对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的意义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但在现实的教学和培养课程设置中,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常态化的实战演练或能够进行相应资源的配置的法学院系是少之又少。目前,全国有少数法学院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进行了一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多数法学院对实践性教学的态度是比较冷淡的,对于像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这样需要大量投入和关注的赛事,很多法学院感觉太过遥远,特别是在办学层次不高的学校,要集中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建设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参赛队伍,打造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十分艰难的选择。特别是有的法学院的目标并没有放在对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方面,而是将培养的目标放在了满足国内或本地域的实惠现实需求方面,对法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和要求没有更对的考虑和认识,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重要作用更是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动力来考虑。但是,时展的潮流决定我们面对国际化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做,而是要怎样去做的问题。

(三)缺乏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

当前,对于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并且也有部分法学院开始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法学院开始尝试进行了“法律诊所”式教学、“电影与法律”教学模式和模拟法庭的课程,并且已经获得了较大成效,并对实践性课程设置和建设展开了较有深度的理论探索。但所有有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没有系统的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角度来展开,更没有从具体赛事的不同分类、发展历史、未来趋势等视角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这就导致目前国内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理论研究与国际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是我国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研究和实际发展遇到很大的瓶颈。总之,目前国内高等法学院系在运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模拟法庭禁赛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的体系化。

三、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中的突破方向

(一)加强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教学的具体实践和教学理论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要发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方面的作用,必须强化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理论研究,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指导。首先,要通过理论研究系统化的研究和挖掘出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对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以及未来法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具体价值,在理论上解决当前法学教育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冷淡态度,提升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未来国际化法学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加强对当前主要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深入研究,包括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不断演变的动因、赛制与规则的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最后,在理论上梳理和总结过往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案例,研究和提炼赛事的材料,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案例和技巧应对。

(二)明确培训课程的设置和目标定位

要发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方面的作用,必须要从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明确和具体的课程设置为师生找到培养国际化培养路径的课程体系。为此,可以考虑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专门设置系统化的培训课程,通过多角度的考虑,来选择部分学生进入培训课程,进行有层次有梯队的培训,形成体系化建设和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可以打造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赛事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可以通过整合各种学校的教学资源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选拔、培训和竞赛。同时,通过系统课程化的方式和提供其他更具有事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另外,对培训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够过于求大求全,不加区分的将很多相关的课程都安排进来,要分清主次和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到培训课程的设置要有的放矢。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培养师资

第4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青年朋友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青春如歌,激情似火,知识作伴显蓬勃朝气。

女:学法用法,自律自强,法律护航谱美丽人生;

男:这是青春飞扬的季节,这是依法治国的时代,今天, 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云梦县“建设杯”宪法知识竞赛总决赛。

女:大家知道,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85年前那场可歌可泣的青年运动,永远值得我们去缅怀,去纪念。

男:今年还是新的宪法修正案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各国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政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去贯彻。

女:为了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同时,进一步引导全县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共青团云梦县委和云梦县司法局联合举办了这次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男:本次竞赛活动,得到了全县各乡镇、县直各战线广大团员青年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还得到了县法院、检察院、县建设局、国税局、卫生局、土地局、教育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竞赛组委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5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知识竞赛的种类很多,但常见的有以下几大类:团的知识竞赛,党的知识竞赛,国情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竞赛,文娱、体育知识,智力知识竞赛等。

二、知识竞赛的规模

知识竞赛的规模可大可小,可面向全国,可面向全市,可面向本行业及行业系统。一般根据我们的目的和涉及的范围而定。

三、知识竞赛的准备工作

1、根据自身需要、意图或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特点,选择确立知识竞赛的种类。如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2、确立参加知识竞赛的范围。

3、请专家设计知识竞赛试题,包括初次竞赛题、复试竞赛题、决赛竞赛题、附加试题等。

4、成立知识竞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宣传组、竞赛组、会务组、联络组等。

5、制定知识竞赛的活动方案

(1)目的和宗旨;

(2)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赞助单位;

(3)参赛形式及办法。参赛形式:以局、公司或基层单位进行组队,每队由4人组成并参赛。参赛办法:①首先在各单位进行选拔赛,在各选手中选拔出4-6人(两人备用)组队。②将组队情况上报组织单位。③所有参赛队,统一笔试,从笔试中根据得分情况选出参加复赛的人选。④所有参加复赛的队通过抽签进行比赛,获胜队进入决赛,获胜队参加决赛限制在4-6个队。⑤决赛时,一般以现场必答、抢答进行,如不能决出名次,可通过附加题(难度较大)以决名次;

(4)奖励办法。一般知识竞赛奖励办法:凡参加决赛的各队均受到奖励,并按1至若干不等的分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获奖队均获得奖状、证书或奖金、奖品等;

(5)试卷及试题的审阅办法、裁决办法:一般知识竞赛的试题均由专家、专业人员负责设计,并配以正确或标准答案。因此阅卷一般由组织机构中竞赛小组负责,一些疑难问题,请专家裁决;

(6)知识竞赛的规则及要求;

(7)宣传办法。宣传由大赛宣传组负责。要求及时了解知识竞赛的情况,利用有关报刊等新闻媒介宣传。初试的试题可在相关报刊刊登。决赛时,请电视台录相或直播。

(8)知识竞赛时间安排及地点。①知识竞赛准备阶段的时间约1个月,由各单位自行安排选择选拔赛考试地点;②报名阶段的时间约为1周,地点是组委会办公地点;③初赛的时间1天,地点大礼堂等;④复赛时间2-3天,抽签决定复赛小组,采用淘汰制,获胜者进决赛。地点,可选若干个教室或会议室;⑤决赛的时间1天,多选择演播室或有录像条件的地点并备好抢答器;

(9)经费预算及来源;

(10)制定知识竞赛活动的组织要求和注意事宜。

6、制定知识竞赛招商及社会赞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目的、宗旨,招商条件、要求(或赞助条件、要求),招商单位(赞助单位)的权益及宣传办法,独家赞助或命名立杯的权益及宣传办法,联系形式等。

7、联系公证事宜。

四、知识竞赛的组织

1、动员、阶段

(1)由组织单位召集基层单位召开“知识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并下发竞赛通知;

(2)检查、走访、调查各单位准备情况。

2、报名阶段。

(1)抽出1-2人负责报名工作,收报名费;

(2)将报名各队进行汇总,将总数报竞赛组。

3、竞赛阶段

(1)将各队编入考场;

(2)通知笔试(初试)时间、地点;

(3)组织阅卷;

(4)按阅卷成绩将各队的总分数进行登记,选出10-12个队参加复赛;

(5)复赛时,组织各队抽签,并且每2-4队为一个赛组,进行比赛,组织者分别予以检查、监督各赛组情况,选出5-6个优胜队,参加决赛;

第6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国土资源所处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最前沿,是各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促进管理职能全面延伸,经局党委研究,决定举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办案质量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主旨,以建设规范化国土所为目的,以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能力标准为要求,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举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办案质量竞赛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熟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掌握执法监察案件查办程序,努力提高办案质量,进而推动国土资源工作迈上新阶。

二、竞赛活动具体事项

1、竞赛内容和分值设定:

(1)办案程序实务操作(70分)

内容:以非法占地类案件处罚为主,含法律文书送达回证、取证、违法案件处理决定呈批表、立案呈批表、现场勘测笔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处罚告知书、询问笔录等各程序的实务操作。

(2)法律、法规理论知识(30分)

内容: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处罚的法律法规条款为主,包括《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行政处罚法》、《条例》等一系列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2、参加对象:

国土资源所全体工作人员均参加执法监察业务培训,再随机抽取参赛人员,共20人。

(1)各国土资源所班子成员各1人,人员由国土所自行决定,共6人;

(2)各国土资源所监察主管必须参加,共6人。

(3)随机抽取8人,其中城关所、平桥所各2人,其余国土所各1人,竞赛前三由分管领导牵头,办公室、监察室、监察大队一起抽签决定。

3、竞赛时间和方式

(1)竞赛时间:10月份。

(2)竞赛采用开卷形式,但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到他人处抄袭。

(3)竞赛时间为120分钟。

3、结果应用

1、本次活动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分值5分。即根据参赛人员的个人成绩,得出所在单位的平均成绩,再按比例计入年度考核成绩。无故缺考或无故不按规定进行考试的,成绩以零分计,并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评先资格。

2、本次活动设立个人优胜奖项。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设一等奖1名,奖500元;二等奖2名,奖300元;三等奖3名,各奖200元。

第7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教学竞赛多以教师的现场授课为主要形式,以专家、领导、教师和学生为评价方,根据制定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竞赛目的是在院校范围内树立教学模范,倡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向他们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竞赛在已有一定办学历史的我国一流高校中是行之有效的,但对于办学历史仅为十年的独立学院,目前采用的竞赛方式和评判指标与一流高校的较为相似,对此,笔者认为其竞赛效果有待商榷,原因在于生源质量的差异导致教学方式的不同,对于优质生源的院校采用的教学竞赛不能简单地为独立学院套用,独立学院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竞赛评价指标。

独立学院教学竞赛评价应从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向对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综合评价转变。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授课技能的同时应采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归纳、练习、点评等教学方式,追求学生学有所获,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竞赛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学竞赛是各院校普遍采用的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之一。教学竞赛的基本过程通常是由院校制定竞赛规则和评价标准,由各教研室评选出教学优秀的教师,以公开课的形式,经专家、领导、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选小组的评价,评选出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倡导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以提高全院系的教学质量。

基于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中,年轻的、非师范的全职教师所占比例较高的现实,教学竞赛可以起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但在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教学竞赛难以全面体现。

1教学竞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教学竞赛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方面,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驱使每位教师在公开场合下都会努力表现自己,会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此,参加教学竞赛的教师在赛前会充分准备,提高专业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确保在竞赛时尽显才华,这也是组织教学竞赛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教学竞赛的优胜者往往会获得奖励,所获的荣誉在今后的各种评比、晋级中都能起到正面作用,这促使参赛教师赛前积极准备。再一方面,教学竞赛能在院校内形成人人争先的优良教风,树立教学典范,倡导教学创新,提高全院校的教学质量,这是教学竞赛的主要目的。

2教学竞赛难以全面展示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

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竞赛评价指标与一流大学的基本相似,主要在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方面更多地反映了教师的“教”的能力。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等方面都较一流大学学生低,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施教,使学生“学”好,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与一流大学有不同,有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教学竞赛应体现和促进教师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和教学能力上提高。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竞赛较多的反应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的展示,与教学效果有所脱节。

二生源质量不同要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竞赛内容

创立于世纪之交的独立学院至今只有十余年历史,因学院性质是公办民助,办学历史短,使独立学院历年录取的学生的考分都在中下水平。以山东省近二年高考录取投档成绩为例(750分为满分),2011年本科第一批次的第一次投档中[1],文科的最低分是570分,理科567分,而独立学院本科文、理的第一次投档最高分是558分和555分;2012年本科第一批次的第一次投档中[2],文、理科最低分分别是573分和582分,独立学院本科文、理科最高分分别是556分和599分。显而易见,独立学院录取的学生成绩整体低于我国一流院校录取的学生成绩。

1生源质量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高考分数低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机械单调,学习自律性不足。

第一,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问题。一般而言,升入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有优异的成绩,他们入学后往往对学习有兴趣,对人生有规划,对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而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学习的动机较模糊,大致可分为三类:为继续升学考研而学,为完成大学学历并为今后谋求满意的工作而学,以及仅为获取大学文凭而学。

为继续升学考研而学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在学习上较积极主动,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自觉学习,这部分学生在独立学院学生中的比例不高。对于为完成大学学历并为今后谋求满意工作而学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但不放弃学习,他们对好的学习成绩仍有追求,对家庭付出的高昂的学费有精神负担,但他们对于学习中遇到困难通常采用的是简单方式予以解决,如照搬原理、死记硬背,学习成绩一般,这部分学生在独立学院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那些仅为获取大学文凭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比例较小,但他们的行为对校园的学风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在总体上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很高,学习上主动性不足,这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教学责任心和更高的教学能力。与一流大学教学不同,独立学院的教学更强调“教”,不仅要教知识,还要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第二,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单调。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习方法有较大的关系。一流大学的学生通常有各自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不一定很多,但学习效果好。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机械单调特点,表现为不预习,少复习,被动练习,少分析,少应用,考前死记硬背等。

据笔者多年从教观察分析,独立学院学生较少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上课时以听课为主,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生基本以在课本上做标记方法代替做笔记;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主观上也不想多布置课余练习,往往以课堂练习取代,对于少量的作业,也仅批阅其中小部分;教学中,学生多关注结果,多用强记方式而较少用建构方式、迁移方式理解和记忆知识;平时缺乏主动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

机械单调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能理解与领会所学知识,使知识脱离实际,不会应用,知识体系难以形成,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积累,造成学习效果差。

第三,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自律性不强。独立学院尽管加强了学生管理,学生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在自律性方面,明显表现为欠缺。被动式学习,少晨读和早自习,少自习和复习,应付课余作业,以考试内容为目标学习,学习中多采用简单询问答案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不是通过分析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当需要权衡业余兴趣和学习时,往往把学习置于次要位置。

学习自律性不足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校加强学生的教学管理,对端正学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会引起学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律性,需要教师、辅导员、院校各管理部门的教师和员工共同努力,其中授课教师对增强学生学习自律性的作用较大。

2独立学院教学竞赛应与其教学方式相适应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机不清,学习方法欠完善,学习自律性不高,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采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而教学竞赛应以推动教师这方面的教学责任心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使学生学有所获为目的。

以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研究:

第一,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讲授,原因是课程中教师简略讲授的或要求学生自学的部分,学生通常认为不是考试重点而不看不学。教师在全面讲授的同时应突出重点,独立学院学生在分析学习重点的能力比一流学校的学生略差,以至于有学生在考前复习时面对教科书产生畏难情绪。

第二,既教思维,又教表达,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以理念形式根植于学生的记忆中。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应将思维方法和分析角度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对分析角度进行补充,对分析结论进行反思,并结合实际进行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独立学院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生表现出不做笔记,课后也不向教师提出复制多媒体教案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学生在课后自习中难以抓住课程重点。这种以“听”课为主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效果难以理想。因此,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中应突出重点,或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做笔记。通过教师讲一遍,学生记一遍,课后练习一遍,考前复习一遍,考试重复一遍的多次重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在分析和阐述具体问题时,学生普遍表现出表达不准确,层次不清晰。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对于问题的阐述与表达应进行示范与强调,课后适当布置课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能力。当学生感悟到自己的论述表达能力提高后,他们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授课中教师应适当穿插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与学生今后专业或工作方面的关系,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课余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布置、批阅课余作业,公布参考答案。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自律性不足,教师应根据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布置一定量的课余作业,通过批改作业、公布参考答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在公布答案的同时,教师应倡导学生以后用自己更精练的语言论述问题,培养学生的个性。尽管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完成适量的课余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教师对作业的批阅对学生更认真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的作用是明显的。

第五,提高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包括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阐述的准确性,语气语调的适宜程度,还应包括语言的哲理性。富有逻辑性和哲理性的语言更具说服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前,独立学院年轻女教师比例较高,由于男性在心理学方面与女性存在差异[3],男性富有独立性、主导性、竞争性、冒险性、自信心强的特点,在授课中男教师的传播能力较女教师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索求愿望。因此,女教师自觉完善语言感染力,对提高教学效果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基于独立学院教的教学方法特点,教学竞赛的评价体系应充分包括这些内容,这样的竞赛对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倡导适合独立学院的教学方法能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独立学院教学竞赛指标应包括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教学竞赛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教学竞赛评价指标应有别于一流大学的指标,更多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和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的教学竞赛评价指标除了包括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应增加对提高独立学院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的指标。

1课余作业量和作业批阅率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安排适量的课余作业并批阅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量大,增加此指标,更多地是对教师的责任性的评价。作业应基本按章节布置,但不能少于一定数量,以章节的重点为主。

2多媒体与板书质量

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效果可以加强学生理解,减少课堂准备时间。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重点不突出,不利于做笔记,教师对多媒体教案不经改动重复使用等。

做笔记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并以多媒体形式提醒学生做笔记,或以板书方式使学生跟随教师做笔记,改变学生“听”课的习惯,培养记笔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案的质量。

3授课中的逻辑性和哲理性

教师在授课中的逻辑性阐述非常重要。通过对现象、规律、结论、应用的分析和阐述,不仅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思维方式传输给学生。优秀的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学能力。

教师授课中的哲理性语言对学生能产生触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能。比如欧债危机是欧洲国家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果,欧洲国家欲维持富裕程度必须有领先于世界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经济在未来完成了以投资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后,国家创新能力将决定我国富裕程度和国际地位,因此,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理念,树立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对我国今后发展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教学中的逻辑性阐述和哲理性语言对年轻教师是一种挑战,将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充实和完善,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

4考前调查、考试成绩分析、考试内容检查

考前以复习为名圈定考试范围,这种现象在独立学院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行为将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缩小了教学大纲的规定范围,使考试成绩失去测评教学效果的价值。

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正常的考试成绩应符合正态分布。教学竞赛获奖教师的教学效果应符合这个结果。

评价试题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考试题量是否基本满足考试时间。通过对试卷的检查评定,可以促使全体教师认真对待学生学业的测评,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负责地执行教学大纲,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产生直接的作用。

总之,独立学院的教学竞赛评价指标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队伍的特点进行细化,这样的进行竞赛对促进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对完善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2011年本科一批一志愿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DB/OL],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7-11[2011-7-19].http:///score/ gaokao/index.shtm

第8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确保普法规划任务圆满完成,工商局积极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号召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全分局100多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实现了宪法学习全覆盖。此次竞赛我分局取得优异的成绩,平均分数94分以上,其中52人100分,34人90分以上,剩余人员都达到了80分以上。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绿园分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宪法,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第9篇:法律知识竞赛范文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经历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阶段,期间关于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术型”为主,还是以“应用型”为核心一直存在争议。由于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进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因此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是法学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根据学校地域特点、目标定位等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类型。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其对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影响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它的实现途径应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其反映在法学教育中,形成“应用型法律人才”。对此,笔者理解为“具有足够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法学知识,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单位的法律实务工作并且具有较强的法律伦理和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大多数地方性高校的师资、实习机会、硬件设施等教学资源极其有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学校不仅可以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也能使学生的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防止出现毕业生所学非所用或者无法与用人单位要求对接的尴尬情况。

(二)“应用型人才”与实践教学

从上述“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来看,其必然与法律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实践性是法学教育的基本,目前各高校常见的实践形式包括各种类型的实习、毕业论文、案例研讨、职业实训、模拟法庭等。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形成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后两篇)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解决法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问题。教育部、财政部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可见,完善法学实践教学是为法学学生奠定扎实技能的基础和主要方法。也是顺应时展,解决法学教育困境的有效措施。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国外一些法学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不管是大陆法系的德国(设置两年左右的实践培训)和日本(司法研修所内设置16个月的实习),还是英美法系的英国(为期两年的职业训练和实习)和美国(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其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大多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上述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有丰富的借鉴作用。实践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因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具备系统性。这一原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第一,各种实践环节的设置应杜绝任意性和随意性。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事先对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论证,进行整体设计,在相对完整的教学周期内按计划完成各种环节。当然,一个完善体系的形成总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适当遵循灵活性,满足学生需要。

第二,各个环节之间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对于其能力的培养、考查就应设计不同难度的实践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分层次、递进式的设置实践环节,既能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类型的实践方式,又能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转换思维的技能训练上有足够的空间一步一步提升。

(二)全面性原则

美国首席大法官霍尔姆斯曾经说过:“法律不是逻辑的结果,而是经验的积累。”实践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动手、动脑能力有所增强,获得法律实务经验。因而经验积累的过程就需要尽可能多的采用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全面的学习平台。一方面,这样的平台既包括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又包括专门的集中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实践类型上应涵盖观摩、模拟、亲身参与和科学研究等多元化形式。观摩(参观与旁听)能够使学生感受法律职业的魅力,加深对这个专业的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模拟(模拟法庭或者模拟法律诊所)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设计好的场景,初步体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标准流程;亲身参与则使学生直面社会,这个过程能够弥补理论教学与法律实践之间割裂的部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伦理性原则

在法律职业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法律职业者如果缺失伦理,不仅会损害其个人利益和形象,更是对法律职业群体形象的抹黑。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是灵魂,法律知识和技能是工具。因而,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贯穿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教育。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本科阶段的法学实践教学在不同学期可以选择以下形式:

(一)观摩类实习与直接参与的实习

实习类环节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分为观摩类和直接参与两种。观摩类实习包括旁听法庭审判、参观司法机构、监狱等场所。这类实习具有直观性,适合刚刚接触法学专业不久的学生,既能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法律职业,同时又能给他们冲击性和新鲜感,初步培养对法学的学习兴趣。但是观摩类实习获得的多为间接经验,学生要想获得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则需要亲身去接触实务工作。因而在观摩实习之后,需要将学生安排到各种法律机构和部门,如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和律所等,增加面向社会的机会,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法律工作。

按照系统性规则,两类实习循序渐进,观摩类的安排在第三学期较为合适,直接参与类因为需要更全面的法学知识,适宜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

(二)模拟法庭与模拟法律诊所

模拟法庭是目前法学院常用的实践教学手段,而模拟法律诊所则是今年来新兴起的源自于美国诊所教育的教学手段。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通过模拟一个案件的解决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的法学知识既包括实体法,又包括程序法),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训练。区别则主要是模拟法庭更注重法庭审判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集中锻炼在出庭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而模拟法律诊所则使学生经历从接受案件到审理案件最后得到判决结果的全部过程,从如何接受客户委托开始,到研究案件过程,确定诉讼策略,搜集证据,最后准备法律文书以及开庭表现等,甚至包括如何调解与请求执行。除此以外,模拟法律诊所是以律师身份为视角,所锻炼的能力为律师事务技能,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贯穿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

模拟法庭与模拟法律诊所都非常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并适宜同时展开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要求较高,适宜在学生学完基础性的程序法和实体法以及文书写作课程之后开设,建议设置在第五学期以后。

(三)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既是竞赛,又是教学方法,其之于法学教育的意义今年来不断受到重视。法学学科竞赛常见的有专业辩论赛、模拟法庭大赛、公诉人(或者律师)辩论赛等。上述竞赛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临场反应能力,同时在专业技能上,学生需要进行法律分析和研究,以专业知识论证自己的主张,因而能够起到巩固和扩展知识的作用;此外,法学学科竞赛一般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还需注意自己的沟通、协作和交流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竞赛过程,既检验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又锻炼了写作、表达、反应能力和处理法律事务的技巧,对于提升人才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科竞赛能够全方位的锻炼学生,因而从进入大二开始,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连续训练,可以将其设立为集中实践环节,也可以围绕比赛设立课程或者围绕课程设置比赛内容,使学生习惯于竞赛的氛围,提升自己整体素质。

(四)论文写作

法学教育面临大变革的今天,很多人认为论文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 “实践能力”的目标相悖。事实上,法学论文写作通过对一个论题的研究,首先锻炼的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再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对资料搜集、整理、筛选;进而培养学生需要以所学知识结合资料,进行深度延展,以充分的论据说明问题,阐述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锻炼了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论文写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设置上,论文写作可以包括课程小论文、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设置中位居“承上启下”位置,通过“课程小论文”的前期训练,使得学生积累一定的研究意识,再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平稳过渡到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

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除了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设置各个环节外,对于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也不能忽略。

第一,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前者如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法援机构、律所等实务部门,是锻炼学生直面社会和运用法律知识的最佳场所。加强与实务部门的交流与联系,除定期将学生派往实习基地外,还可邀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人才担任实践课程的指导工作,从而实现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后者则主要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对于实训基地的使用,一是不断完善设施设备;二是制定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防止使用的随意性;三是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特别是可以对一些非诉讼法律行为进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