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中小学体育论文精选(九篇)

中小学体育论文

第1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之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问题,由于课程本身教学难度的问题,我们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让学生理解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往是采取重复和复习的方式来进行的。教师一般会进行反复讲解,在学生产生问题以后也会重复处理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例如,在教学篮球的时候,由于教师本身不是篮球专业毕业的,对于篮球的理解和一些动作、技术的掌握都有限,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收集一些文字、视频、声像素材等等,再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处理,并制作了Flas和PPT课件,在教学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了这些收集的视频、图片等资料,然后又通过学生在实际教学课之中去打篮球,让学生试着去感受篮球的一些基本动作和技术,也因此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例如,篮球的控球、运球、带球快跑、跑中急停以及投篮技术等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当然这也是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力量和高度的发育还没有达到篮球运动的要求,因此,在实践课中教师又将原本大小的篮球换成了小篮球,让学生试着去回忆视频教学中的一些动作,以及教师的演示动作去进行学习。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重难点的辅导教学,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尝试,更多地去实践。

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需要,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发展为依据,在良好地实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第一,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良好的理论认识。学生学习体育,也可以从理论上去了解体育,包括体育的发展历史,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及产生的根源,体育运动赛事,体育运动对人们的作用等,通过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第二,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和一些重大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比赛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世界杯”“N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来丰富学生对于运动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扩大学生的视野。第三,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以一些新式的体育运动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展示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体育锻炼以及健康生活的爱好。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各式各样的文化都得到了更新,体育运动亦是如此。在现今的一些新兴体育活动中,以攀岩、跳伞、跑酷等体育活动为代表,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体育运动风采和对体育锻炼的执着。教师通过展示人们进行的攀岩、跳伞、跑酷等相关的视频内容,可以丰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结语

第2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因素,分析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项能力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同时学校也是学生长身体、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场所。在许多教育者和家长的观念里,对学校的前项功能很是看重,但对后者的认识却极为模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盛装知识能力的容器,身体是基础,没有了健康,没有了生命,知识能力无所盛载,人生的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众多干大事业者都极其重视自身体能素质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当中的“强”字就包涵有身体素质强健的意思。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已越来越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个体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体”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场所,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度过的,因而学校环境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极大。

从当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来看,总体水平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健康状况一般水平的多,但体质强健的少;年龄身高比亲代明显增高,但身子单薄的多;农村学生运动能力强,但容易营养不良;城市学生肥胖的多,运动能力差;营养条件好了,但不一定精气神旺;身体耐力和免疫力不强;没有长期从事负重的体力工作,许多学生却并不正直挺拔;学习上并没有过多用功,却早早地戴上了近视眼镜;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未老先衰的却很多。以上诸种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已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对当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当下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其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一些偏差也反映出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而造成如此状况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营养、锻炼、休息、心理。当下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出现也应与这几个方面有紧密关系cssci期刊目录。这几个因素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任一个因素的缺位都会对体质健康不利,而任一个因素作用过头了,对其体质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只有这几个方面和谐统一于人之身体,人的身体才会真正的健康。

人的身体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才会健康存续,因社会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当下的中小学学生营养供给也渐趋于科学合理,至少严重营养不良的学生已是极少数个案。产生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家庭极度贫困,以致营养需求得不到保障;二是学生本人患有重大疾病,致使学生本人体质严重衰弱,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体征。

当下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提供的生活费在每学期已很不少,然而学生中还是会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不佳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寄宿制学生中发生的情况较多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公寓或学校附近的小餐馆提供的饭菜质量不达标。如果食堂或小餐馆的饭菜价格不菲,但质量欠佳,就会让寄宿制学生虽花了钱,但营养却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学生的食欲会越来越差,体质也会因营养不良而衰弱;二是学生把家长给的生活费用花到了吃零食或上网打游戏等非正常生活消费上,迫使生活费被削减,从而一日三餐得不到保障,长此下去造成营养不良;三是部分学生偏好吃方便面等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吃多了,以致消化功能不良,从而变成营养不良体质。而走读生由于大多是在家中吃饭,饭菜口味和营养应有保证,但有些学生由于偏爱吃零食,如小摊上常卖的麻辣串等,以致吃坏了自己的肠胃,造成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差,消化吸收功能差,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让学生体质欠佳,但同时营养过盛也会让学生体质不良。中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部分器官代谢较快,对物质营养的需求也就较多,有些学生就会出现食欲特别旺盛的现象。此类学生如果在饮食上不加节制,大饮大食,以图吃得痛快,而自身如果又属于懒于运动的一族,那么过盛的营养就会在身体里堆积,出现肥胖症状,而我们都知道过度肥胖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时下的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肥胖症状不是少数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城里学生比乡下学生多,营养过盛与缺少体育锻炼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身体在于运动。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阶段,适度的体育运动是必须的,但当代的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舒适,不爱运动或运动量较小就极为普通。出门就坐车,上下楼梯乘电梯,体力活不干,平时无事就在床上卷成团,是当代中小学生真实的写照。学生的家长及教师中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只要学习好,身体锻炼不锻炼无所谓。没想到正是这无所谓让营养过盛的学生无法消耗代谢,让懒于运动的学生体质日渐下降。养尊处优的生活是健康的大敌。学校在教学期间设置了一定课时的体育课,但有些学校体育课活动单一,运动量小,学生兴趣不大,以致体育课质量不高,也有体育课形同虚设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学生体质更差。锻炼需有一种意识观念,当代人往往富于营养观念,却缺乏锻炼观念。没有科学适度的体育锻炼,人的身体也同样不会健康强壮。缺少锻炼除了会让学生体质下降外,一些疾病如颈椎腰椎病、近视眼、神经衰弱、精力差等也与缺少锻炼有关。同时锻炼还需要有强度的观念,并不是简单的走一走、跳一跳就是锻炼了,而是在锻炼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体力透支,以实现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等器官功能的锻炼。

个人良好的健康需要每天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虽然国家早已出台有关保证中小学学生休息时间和减轻课业负担的政策规定,但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的休息时间缩减了不少,使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中小学生每天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学习上的作业负担又很重,使得中小学学生身体非常疲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健康的身体就被拖垮了。如果某些学生还有点灯熬夜的学习习惯,睡眠时间会更少,对身体健康更为不利。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互为影响的,心理出现问题,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当代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竞争大,睡眠时间不充足,在心理压力大的时候还会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记忆力和理解力衰退、失眠、乏力、厌学等心理症状。如果过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调节,身体体质也会衰退。除前面所述的几种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外,疾病、环境污染、缺乏健康知识和不讲究卫生习惯等也会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少年强则国强cssci期刊目录。”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重视学校食堂的管理,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做到饭菜价格适中,切不能让食堂以营利为目的。饭菜要尽量做到种类丰富、鲜美可口、卫生安全,从而保证学生的饮食营养。各个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政策,不能将学校食堂承包给私人经营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最好由学校集体经营,以便于学校管理食堂。学校超市是学生在校购物的主要场所,方便面等食品不要大量购进。要在学生中宣传科学的营养观念,学校要开展科学饮食的课,指导学生合理地饮食、合理的生活开支。

其次要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学校要建好体育场地,配置体育设施,学校要多举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要开足政策规定的体育课时数,并要开展高质高效的体育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体育锻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理念、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第三要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决不能因抓教学成绩就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合理作息、科学学习。

第四要开展好心理健康课,要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压力过大现象要及时排查,及时疏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要多向学生宣传预防疾病的知识,比如宣传预防流感的知识,预防乙肝的知识,预防近视眼的知识。当代的很多疾病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我们除了要求学生保护环境外,还应要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污染,比如不用一次性碗筷,不用一次性纸杯,警惕手机电脑的辐射等。要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如勤剪指甲等。要向学生宣传一些养身保健的知识,比如不要暴饮暴食、饭后走一走、早睡早起、每天要睡子午觉、穴位按摩、年青人不要过早过性生活、运动后不要冷浴、月经期注意保暖、要善于宁心调息等。

第3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休育锻炼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完成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锻炼,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友好协商等良好品质,通过对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及商丘市第十中学部分学生,共100人,各为50人,其中男生50人小论文,女生50人。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检索,分析和利用。

②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进行了专家论证,认为问卷设计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发放问卷总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③数据统计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通过EXCEL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学生都希望远离统一组织模式,开展小群体活动,特别是取消早操,由他们自己选择锻炼方式。

表1大、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统计

 

问题

选择

大学生人数

%

中学生数

%

1.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

11

23

7

15

偶尔

30

61

28

58

不一定

8

16

13

27

2.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

2小时

4

8

9

19

1小时

17

35

27

56

半小时

28

57

12

25

3.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

1次

11

23

11

23

2次

25

51

13

27

2次以上

13

26

24

30

4.开展课外活动以何种方式为佳

小群体活动

23

47

27

56

个性参与

4

8

2

4

学生强制实行组织

10

20

8

17

学校统一组织

12

25

第4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确切的落实,应该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建立一个标准,让体育教师能够根据质量的标准反思自己教学过程。

1.1让每位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课中的自我价值感,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最大接受学习的机会。合理的安排学生练习,不能将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待中,使不同体质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满足学生的需要,确保每位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使体质差的学生平等参与,并加强关注。

1.2教学内容不仅有意义并且有趣味性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影响教学的价值。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新课标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提出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框架,各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并确保其趣味性。教学内容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内容应多样化、趣味性;促使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互帮互助,并提高自己及他人的健康意识。

1.3教学方式多样化

好的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讨厌体育课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中提出了现代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在选择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明确了解各种教学法。教法选择应严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1.4合理并负责的实施课堂教学

负责任的落实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必要保障,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责任心也是一名教师的素质所在。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以:

(1)保证每位同学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对体质差的学生加强关注。

(2)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保证每位同学的安全,保护学生。

(4)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不得用体育来惩罚学生。

1.5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检测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才能科学、合理新课标提出对学生的评价从体能、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健康行为几个方面进行,同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运用。

2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标准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教师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

2.1树立正确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思想

2.1.1转变观念,具有生成性教学的意识大部分体育教师一直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严格按照教案进行上课不懂得变通,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导致学习效率低。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而笔者则提出生成性教学的意识,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

2.1.2建立平等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两者之间是互相、平等的关系,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聆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平等对待不是满足学生所有需求,让学生控制整个课堂,而是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反复的揣摩,对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意见进行落实。

2.1.3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应明确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德育,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优化内在的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2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

2.2.1不断更新现代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转变,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摒弃传统的只重视技术教育的理念,转变为重视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区别对待每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要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的适应学生的心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导致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评价运动技能又要评价学习态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以及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

2.2.2提高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就犹如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每届学生接触的事物不同,使学生的心理发生着变化,每位教师都应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摒弃过时的知识,适应学生心理。专业技能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

2.2.3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是实现课程标准改革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科研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提高自己的成功感。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需要教师不断的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前沿知识,不断的充实、调整、优化自己,提高科研能力,为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3结论

第5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和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究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轻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摘要:"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喜好,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熟悉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平安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喜好,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摘要:"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把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把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把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和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熟悉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熟悉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果断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喜好。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熟悉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轻易地把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重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喜好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熟悉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摘要: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索,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把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喜好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喜好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碰到这样哪样不同的新问题,非凡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第6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为了了解和掌握在校师范生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认识与意见,以及他们对该课程的需求,笔者特进行了问卷调查.

1.1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对“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认识进行的.81.5%的教师认为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促进教学, 是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62.3%的教师对于课程、反思型教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等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的知识比较熟悉,而对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理论、隐性课程则比较陌生.为了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急需提高的方面有:科研能力(71.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51.4%)、学生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和心理知识(50.6%)、课件制作与多媒体的使用(49.4%)、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39.6%).有78.3%的教师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应对师范生加强说课、模拟课堂训练,增加实习的时间与次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师范生走进小学课堂,亲临教学现场,缩短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1.2对师范生进行的调查25%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作用较大;12%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与教学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63%的师范生认为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不是很好;54%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设置不够合理有效;42%的师范生认为教学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渗透不够.可见,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困境

2.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进入新世纪,随着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的蓬勃兴起,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淡化“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界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界于语文与教育学的边缘性学科,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有些院校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进行整合,归属于教育学专业;有些院校将其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处于不被重视的边缘地位.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忽视其他教育类课程,一般在学科专业课程之外,另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三门课程,并将其当作点缀课程.教育课程门类单一、教学时间偏少,忽视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受到公共课程挤压,课时一再减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选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立体发展模式.

2.2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由于设立该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比较晚,大多数教师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一般情况下,该学科教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担任,其汉语言文学知识扎实,但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二是由教育院系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担任,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分析得深入而透彻,但缺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中缺少鲜活的课例,理论教学脱离教学实际;三是由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担任,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但习惯于用实践代替理论,缺乏理论层面的提升.[3]因此,缺少具有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又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的优良师资.3.3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应使师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形成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教学中,缺少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的课程培养目标.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对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则不够重视;重视知识的获得与经验的积累,忽视广博知识的掌握与个体的整体发展;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忽视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过于注重规律与原则的教学,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边活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新课改教学理念涉及较少,侧重讲授课程论部分,而淡化教学论部分,所授理论知识空洞,缺乏针对性,缺乏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联系.师范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活动很少,备课、试讲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也很少.没有充分拓宽教学视野和课程空间,很少结合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合作探究等,深化师范生对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4教学实践措施不够扎实有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实践.很少结合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扎实的教学技能训练.很少结合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即使训练,也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与讨论交流,缺乏相应的检查督促手段,教学技能训练、教案设计、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形式,致使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语言表达能力差,缺少逻辑性,缺少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不了解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搞不清教材中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不会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不会分析教材,照抄教参与教案“.三字一话”基本从教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仅仅限于理论上的感知,谈不上熟练掌握,有关课件制作更是大多数师范生的知识盲点,难以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实习时间短、方式单一,师范生难以培养起相应的教学素养.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实践上缺乏重视.

3.1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对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关系认识不恰当.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忽视对广博的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忽视其他课程以及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教育理论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学设计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导致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地位下降.没有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误区二:对掌握知识、获得经验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恰当.当前很多师范院校,追求综合化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办学理念,削弱专业课程,弱化专业基础,师范教育边缘化倾向日趋严重.师范性决定了实践性,师范生既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而经验的获得与理论知识的指导密切相关,需要实践中的锻炼与积累.然而,师范院校注重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学技能训练则重视不够,缺乏实践中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突出实践环节,体现教育实践以及教学技能的培养.误区三:对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关系认识不恰当“.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应结合基础教育的需要,为基础教育服务.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中应精讲基本的、适用的理论,结合教学实例,降低师范生接受理论的难度,增补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师范生内化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师范院校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处理不当,盲目的向综合性院校看齐,没有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的任务落到实处,没有充分体现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3.2实践上缺乏重视从实践过程来看,缺乏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系,主要表现为:(1)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应夯实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语文课程的现状,关注语文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学习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掌握从事语文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式,能够选择恰当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然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没有体现明确的教学实践目标.(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论部分,应通过分析教学论中呈现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教学论重在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强化教学能力的理论支撑与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学中,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以帮助师范生掌握、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链接,基础理论与实用知识的联系,使本课程能够有效的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架构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然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记忆,增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教学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组织教学等,没有形成训练制度化,缺少针对性,没有定期组织师范生进行试讲.忽略对师范生读书的指导,忽略读书能力的训练,解读文本能力较差.缺少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能力较差,没有有效地吸纳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实施和评价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没有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自身特点等进行独立、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引导师范生理解、分析、把握、处理好教材,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

第7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2011年开辟体育教学专栏的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院学报》和《体育教学》载文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显示:(1)从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则局限于中小学体育。(2)从投稿来源看,三大核心期刊主要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的投稿来源复杂,囊括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省市级教育局等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协会、记者和高校师生。(3)从体育教学研究内容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研究面广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最新体育政策和信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4)从研究层次看,总体研究成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学刊高校体育中小学体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资料,结果显示: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开辟体育教学专栏的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和《武汉体院学报》,因此以2011年第1-7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和《武汉体院学报》的体育教学专栏文章为研究对象。《体育教学》作为研究体育教学的重要阵地也列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综述总结发现,三大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于高校体育,对中小学体育鲜有涉及。《体育教学》研究范围局限于中小学体育。三大体育核心期刊投稿作者绝大部分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投稿主要来自中小学体育教师。由此可得知:三大核心期刊与《体育教学》似乎“划江而治”,分别控制高校体育、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科研阵地,既不利于体育教学理论的完整构建和深入研究,也妨碍了体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地理环境优势是一种重要资源,即大学体育和中小学体育的研究各自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同时限制了他们向对方领域研究的延伸。

(一)三大体育核心期刊2011第1-7期体育教学研究侧重点与国家当前体育教育政策和文件联系紧密相关。

《体育教学》着重于时事政策信息介绍和教学实践感悟。二者在体育教学研究方向上都倾向于应用型研究,前者学术性强,后者局限于教学实践感悟阶段。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研究内容多为教学实践感悟,研究成果理论化和系统化有待提高 纵观《体育教学》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发表的文章多为教学所感所思,虽与教学实践联系紧密,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能上升到科学化和理论化的高度,研究成果就难以推广,科研水平就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体育教学科研现状分析

(一)从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则局限于中小学体育。

(二)从投稿来源看:三大核心期刊主要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的投稿来源复杂,囊括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省市级教育局等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协会、记者和高校师生。

(三)从体育教学研究内容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研究面广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最新体育政策和信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

(四)从研究层次看:总体研究成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四、当前体育教学科研现状的对策

体育教学科研的科学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离不开体育师生在体育科研领域刻钻研和从严治学。并借助以下对策:

(一)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一是不同院系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科研交流与合作,二是同一学校或相邻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组建科研团队,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研究内容,形成研究特色,造就局部科研优势。

(二)政策支持。一是在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建构中,将体育科研列为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二是学校应该将体育科研与职称评定绑定,激发体育教师科研的热情。三是中小学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订阅体育核心类期刊和相关书籍。

(三)以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杠杆,对科研内容和质量做出调控。在科研考核评价过程中突出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研究人员研究基础理论的热情。建立科学严谨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是遏制学术抄袭等不良之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攀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李静波,攀莲香.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J].体育学刊.2005.12(1):78-80.

[3]韩会君,解奎龙.中国体育科研的误区[J].山西体育科技.2002.22(4):6-7.

[4]顾雪芳.中学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1.3.

第8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尤海军 大安市乐胜乡古城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语文实践性学习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语文课程的人文实践性凸显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在课堂

教学还是在课程评价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多样的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被开发开始设计并呈现在各版本的教材中。但

却没有明确提出构建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设计体系。我们认为,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是直接为语文实践性学习服务的课程内

容,那么其体系设计建设也必须遵循其内涵与必要性出发。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实践;设计;构建

一、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设计有其特定的阶段性要求,

小学,特定对象,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单一的语文人文性实践

活动是构成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的基础,也是人文性实践活动体

系设计的重要元素,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不仅重视对于单—语文

人文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但它更重视的是各个实践活动之间的整

体联系,它们共同服务于一个目标,于多样中体现统一。另外,

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作为一种应用性的实践,它能够具

体体现语文活动课程理论和语文实践性学习方式理论的实际运

用,应该为当代语文教育新理论与师生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那么其结果应该是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二、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设计的必要性

(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程

度正在日益加深,同时,崇尚国学的风潮在国内再度掀起,也带

动了教育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

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

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的设计应当结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语文教育的特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意识,

并通过人文性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语文学科

的理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人文性实践活动的设计来

更加全面、充分的展示语文学科的内涵,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

解,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以达到语文教育促进学生价值

整体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重要途径

语文实践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

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当前不少学生

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比如一提作文就

头疼,还有学生认为已学过语文,早会了,为此听语文课当然提

不起精神。伴随着这种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

形成对语文学科的排斥的心理状态。而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

体系设计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实践兴趣与方法,切实促进学

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当前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思想上轻视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和有效落实的最大障碍。进行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教学是一

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各大教育机构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来

说,需要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克服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从教育

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里,小学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

的,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造成太多的教师多用填鸭式的教

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个人创造性难以发挥,造成了孩子对所学知

识的兴趣极大的缺失,自主学习能力持续下降,变成了死记硬背

的机器。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中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采取活泼生动

的教学手段来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仍然

有很大部分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思想固化,没有摆正自身的

位置,教师,应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航者和辅助者,而不

是主宰者。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固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小学学

校存在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实践能力培养轻描淡写或重

视不够,对学生也只是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的过程。从而

在教育教学的思想意识上,把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管理放在首

位,而轻视实践教学和时间教学的管理。

四、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的建立

(一)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任何涉及活动

都是从理论认识上的一种新的实践过程。小学语文课程实践系统

的设计也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上文所述的语文活动课程

理论和语文实践性学习理论。我们开始在中小学语文的人类实践

活动安排的考虑,并认为中国人文实践系统设计教学的需要,他

们是小学语文课程实践系统的设计出发点。其次是小学生身心发

展的理论和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小学语文课程实践系统

的设计必须考虑的计划安排和实施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特点,与法律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一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和教材编写的理论。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还具有科学的范畴及

其理论基础,掌握设计理论是小学语文课程实践的系统设计的重

要前提。

(二)学科性原则: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具有

实践性,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在学习功能上具有整合性。

特别是活动内容应能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对语

文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新世纪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是

创新教育的时代,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学

科性方向的再度明确。在这个背景下,继续贯彻过去流行的语文

教学原则,已不能适应新世纪语文教学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现

有的语文教学原则进行适时的审思。如现行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的语文实践活动尽管主题各异,形式有别,但都把培养学生表达

能力作为重要的活动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人文性实践活动的

语文实践属性,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体系设

计的构建方面,客观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

们的重视。 在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坚持原则,

具体实施,良好反馈等细节方面的问题,并持之以恒。总之,在

素质教育体系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人文性实践活动在小学

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

协调发展,是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可行

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篇[M].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7.

[2]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1.

第9篇:中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东北地区;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构成因素

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具有显性特征,更容易被人重视,精神环境基本属于隐性环境,则往往被人忽视。实际上,精神环境将对青少年产生更直接、持久而且深刻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地理位置和环境、思想观念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受到了制约和影响。对东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环境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东北地区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意义深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东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高中1000人、初中1000人、小学1000人)抽取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和学校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一是设计、发放与回收问卷。对东北地区的部分农村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了“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模式及要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发放3000份,回收30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851份,有效率95%。二是效度检验。本研究对问卷采用了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进行检验,利用因素负荷量来进行区别性因子构建。问卷的KMO为0.786,说明问卷的效度较高。三是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对问卷的同质性信度进行了检验,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7。说明问卷总体具有良好的信度。

(2)访谈。对东北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校领导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数理统计。运用Excel2003、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与统计,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

1、项目分析

本研究采用区分度分析。将量表57个题目按分数高低排序,找出上下各27%处的分数,分为2组。再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的题目有31个(p

2、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方差正交最大旋转法和主成份分析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6个因子为主因子,累计解释率为总方差的52.871%。第1个主因子命名为“体育信息舆论”(特征值8.242。累计贡献率26.587)(V11是否经常关注体育比赛和新闻,V13体育知识讲座,V3体育教学状态,V5体育图书,V8体育教材,V15体育宣传栏); 第2个主因子命名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风气”(特征值2.422。累计贡献率34.398)(V39体育锻炼价值取向,V29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及态度,V34身体健康情况,V49体育道德观,V51体育精神观,V56身体自尊态度);第3个主因子命名为“学校体育传统” (特征值1.755。累计贡献率40.059)(V7学校校训,V12体育口号,V2标志性体育人物,V22有无校运动队,V17是否举办体育文化节);第4个主因子命名为“体育教师的教风、教学气氛”(特征值1.441。累计贡献率44.708)(V48体育教师体育观念,V50体育教师业务水平,V57体育教师精神风貌,V55体育课堂秩序,V42课堂教学组织); 第5个主因子命名为“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特征值1.126。累计贡献率48.341)(V25好生与差生之间的关系,V23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关系,V35正常体形与特殊体型之间的关系,V36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V3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第6个主因子命名为“精神文化环境发展目标和计划” (特征值1.033。累计贡献率51.671)(V14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发展指导思想,V19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发展具体措施,V9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发展奋斗目标,V4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发展主要任务)。

三、讨论

体育教师的教风和教学气氛的贡献率最高。体育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育人风范、教学艺术和教师形象更容易对中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反映学生集体与课堂教学情境之间的关系[1] 。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风格直接制约影响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动力,更是建立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关键。

学校有校风,班有班风。班风与校风密切相关。校风、班风作为学校的师生思想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奠基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风气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中所持态度和采用的方法。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风气,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还必须要在目标和计划下指导进行。目标为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指出发展方向,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所以,建设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必须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实施计划指导师生开展各自体育文化活动,更好地发挥体育文化在校园环境中的作用。

学校内部存在着各种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将对学校体育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广大师生员工能否形成一个团结统一、密切配合的集体,充分发挥良好的集体效应与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情况密切相关。[2] [3]

根据信息理论,体育教学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信息、体育教学状态信息、体育教学物质信息。[4] 通过各类体育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最终实现体育活动。[5]

四、结语

东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环境包括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学校体育传统(校风、班风)、体育教师的教风和教学气氛、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风气、体育信息舆论、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等。因素负荷量平均高于0.5。

【参考文献】

[1] 贾玉科. 山东省高等体育院系教学环境的现状及对篮球教学影响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6.

[2] 邓月宁.论学校体育环境及建设[J] .四川体育科学,1995(1) 36-39.

[3] 方程,李玲.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涵义和构成要素[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6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