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第1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扶贫工作作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关,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下面是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通过这些心得和感悟能够看到大家对于扶贫的信心,也能够感受到扶贫工作的难度,下面就和一起了解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1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是加强动态管理。广大农村基层,是扶贫工作的基础,扶贫档案的管理,科学的统计,精准的识别。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管理的具体体现。因此,有一个好的统计管理体系,是我们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现目前,扶贫工作开展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缺少的是发展的意识和路径,农村不是没有好的东西,但是因为缺少对外沟通的桥梁,导致越来越落后,因此,只有加强对扶贫工作队员的动态管理,让他们发挥出桥梁作用,那么扶贫才能更成功。

三是加强督促贫困户动起来。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各项优惠政策涌入基层农村,农户受益颇丰,但也产生了负面性,贫困户越来越懒了,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只有加强排查,加强督促,让贫困户动起来,真正做到贫困户有事可干,“逼”着他们干,最后实现自己也能干,这样我们才能把扶贫做好,做成功。

四是让主体贫困对象动起来,做得再好的工作,如果贫困户不参与,不行动,都只能成为表面现象,只有让贫困户参与进来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关于扶贫我们是牵线人,主体是贫困主体,让他们真的参与了,动起来了,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2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关键的决胜阶段,明确当下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让很多帮扶联系人遇到的“疑难杂症”,号准脉,下对药,成为了重中之重。的扶贫论述,上级部门的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资料以及相关培训,就是我们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指路灯,因为这会为我国脱贫提供保障,也让我们在扶贫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多年来的扶贫工作,让我觉得,我们要做好扶贫工作,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实现责任融合,突出党建引领

一个组织的发展,关键还是看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要求落实村书记责任机制,做好党建+扶贫的宣传员,积极支持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并且务必落实到实处;村书记的选人标准中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严格把关,把作风端正、品行良好、作风扎实,愿意为农村和老百姓服务的人员中择优挑选。

二、精准选人机制,提高带动能力

精准化扶贫的关键是精准化选人。现在有些地方是因为选人不正确,下派到贫困地区后没有认真分析当地贫困原因,没有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下派干部存在应付思想。而对于某些有至于帮扶脱贫的干部因没有将其优势特长发挥出来而空有抱负,比如要将党性强、熟悉党务的干部选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地方,把熟悉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选派到发展滞后的地方,把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选派到矛盾纠纷多,热点难点问题多的地方,让下派干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当地贫困症结。此外,对于下派干部要实施实绩考核,细化考核内容,考核优秀的干部进行重用提拔,不合格的重新选派或延长选派时期。

三、深入联系群众,突出精准帮扶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当然,扶贫工作更是要求全党全社会能够从根本上做到精准,帮助贫困群众。在开展工作中,要深入群众,多跑腿,多入户,多思考,真心实意地为贫困户着想。此外,还可以适时开展各项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接受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工作技能;对于有意向外出就业人员可以提供就业信息,帮忙联系对方单位已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增加收入。

为实现2020年全国人民共同达到小康,现各个地方高度重视党建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贯穿党建工作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落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为脱贫攻坚添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活力。

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3

通过学习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作为乡镇级政府的扶贫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 的压力。一方面,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二、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4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5

说: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 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 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 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 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 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 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 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 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2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我按照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与xxx,共同探讨,悉心教研,使所任学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帮扶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们俩经常抽休息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如:单词卡片、实物(图片)、头饰等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2、课中备课,灵活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们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词汇、句型的听说认读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洽在学习英语的氛围内。

2、图文结合,掌握新知。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单词卡片、实物教具、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并借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掌握其义,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新知过程,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认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培养他们认读的能力。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适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3、游戏活动,巩固新知。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简单易操作的趣味性、多样化游戏为主来实施教学,让学生进行反复模仿、认读、玩演、视听,从而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二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XX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第3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所谓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重申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贫困人口基数很大,脱贫任务异常艰巨。然而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短短7年时间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扬。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征程。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一大批先进分子和各方面优秀人才汇集于党的旗帜下,使得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群众基础,蕴含了无穷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同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发展问题。针对社会贫富差距还较大,一些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还处于贫困状态,党中央作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方略可以概括为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方面。精准扶贫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是让贫困群众走上幸福生活道路的重要途径,也是将贫困群众获得感落在实处的重要举措。从更高意义上讲,精准扶贫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根本点,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点。

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能形成社会合力。精准扶贫是个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需要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会有的放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因贫困需求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开掘富源。正是坚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措施,才有了产业扶贫、人才扶贫、交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涉及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方面内容。精确识别就是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扶贫开发瞄准对象提供科学依据。精确帮扶就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致贫原因不一样,帮扶措施也不一样。将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才能确保帮扶效果。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障,精准管理涉及农户信息管理、具体操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等方面。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不到位、管理缺位、管理错位、管理越位,精准扶贫就会表里不一,扶贫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成了很多大事和难事,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赢得了主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彰显的是众志成城的力量。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强调,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扶贫能够取得成效,关键也在于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施,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获得了巨大资金支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精准扶贫都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因为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贫困地区的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巨大变化。有了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贫困地区的人民才能走出大山,获得发展机会。有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靠政府帮扶建立起来的产业才有了更大范围的市场,贫困地区的人民,才拥有了平等展示自己的机会。正是因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扶贫才有了“硬核”的实现方式。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单就易地搬迁安置而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的充分彰显,绝对不会有如此“硬核”的成就。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就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敢于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既定任务。关于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已经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攻坚克难,狠抓政策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绝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好比一名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刚刚取得了60分的成绩,如果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回到起点。不仅仅局限于脱贫,要的是能稳定脱贫,能持续增收致富,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潮流,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水平,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加大扶贫力度。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即使脱贫了也有可能走回头路。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强监测,保持政策稳定。开展“两摸底”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第4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政府职能;精准扶贫;政府绩效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5-0095-07

一、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工作研究现状

(一)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作用研究

自2013年11月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之后,“精准扶贫”作为反贫困工作的主要口号和目标落入实际。历经两年半的时间,“精准扶贫”已经跨出探索阶段,走向缓步深化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精准扶贫”的作用已经显现。张琦从精准扶贫的效果入手,认为我国的精准扶贫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的建档立卡制度顺利实施,精准识别程度大幅提升。除此之外,政府还调动基层干部进行驻村帮扶,强化帮扶项目与资金的精准率〔1〕。中国宁夏自治区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从党建工作成效的角度指出国家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已经紧密结合起来,顶层设计在“精准扶贫”中已经发挥引领作用,基层组织责任也在不断的落实之中,扶贫攻坚战役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2〕。黄承伟将“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在不断完善之中,为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以及社会扶贫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与空间。“精准扶贫”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国家上层建筑建设中拓宽了渠道、增加了资源、提升了水平〔3〕。钟惠林以改革试点城市瑞金市为例,以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程度为考核点,得出瑞金市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结论。在政府主导与群众自愿的工作原则下,贫困地区的设施得到改善,产业扶贫初具规模,贫困户固步自封的观念有所改变,实现了物资扶贫与精神扶贫的统一〔4〕。

(二)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两年多,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学者对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困难;二是扶贫工作效率低,偏离原发展轨道;三是贫困程度与扶贫绩效考核困难。从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困难来说,我国学者陆汉文认为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会增加贫困人口识别工作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开展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容易产生政府与贫困户的矛盾。贫困户的识别人员一般是基层官员,但由于政府与基层官员之间联系不紧密,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失效,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往往难以进行〔5〕。从扶贫工作偏离原发展轨道来说,黄妮在《论精准扶贫中行政责任机制的构建》中指出,在精准扶贫中,部分政府官员仍有“熟人圈子”观念,这使一些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排除在帮扶体系之外。驻村帮扶的领导干部脱离政府责任考核,扶贫治理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扶贫的实际成效无法落实。此外,过于形式化的监督机制较为单一且缺乏可操作性,这样造成了在扶贫中政府的违规行为愈演愈烈,偏离了扶贫的原本发展轨道〔6〕。从贫困程度与扶贫绩效考核困难来说,唐丽霞对政府实施的政策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政策实践过程中的精准扶贫机制中农户识别的技术困境以及当前的扶贫绩效考核困境。她提出贫困户的识别程度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贫困农户在逐级指标分配法下不能够被完全识别,二是由于贫困标准的不精确而导致贫困户的贫困程度难以确认。在扶贫绩效方面,她认为当前扶贫绩效考核出现困难是因为政府的政绩诉求太明显,绩效考核越来越趋于形式化〔7〕。

(三)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相比于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效果和问题研究,国内学者对于精准扶贫对策的研究篇幅较多。而主要对策集中在整合扶贫资源、构建瞄准机制、善用扶贫资金等方面。邓维杰认为“两项制度衔接”政策之所以实施绩效不高,是因为没有构建瞄准机制,要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就应该将可以界定的贫困户早日纳入扶贫体系,加强对贫困户的识别和管理,以便减少扶贫过程中对贫困户的排斥〔8〕。莫元圆提出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扶贫机制和创新扶贫管理制度,这需要政府整合扶贫资源,落实权责,调动社会资源,同时对使用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机制〔9〕。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小建在《扶贫攻坚的中国式探索》中写道,我们在目前的情境下需要创新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需要我们加大投入以夯实基础,需要我们完善机制以标本兼治,需要我们贯彻落实“攻坚扶贫计划”,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10〕。

从上述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进展来看,随着国家集中重点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进行的脱贫攻坚战正在持续推进,当前国内学术界有关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和拓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政府主导下精准扶贫所出现的瞄准低效化、考核“形式化”、政府行为偏差等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从研究成果上看,当前政府主导模式下的精准扶贫存在着不少问题,学者们也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大都只是单纯提出精准绩效考核机制的缺失和监管不力这种精准扶贫的问题,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进行政策设计的研究成果较少。在笔者看来,学者们对我国政府在扶贫中承担的职能认识不足,鲜有学者重视政府在扶贫领域的职能转变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绩效提升的作用,或者说政府职能的缺陷和转变被学者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精准扶贫工作绩效提升的引导力和主导力都依赖于政府力量,政府职能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精准扶贫绩效。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十三五”精准脱贫的新形势下,能否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有效结合,才是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这需要理论界深入研究。

二、 精准扶贫绩效困境亟需政府职能转变

(一)精准扶贫的绩效困境

1.扶贫部门职权过于集中

政府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在扶贫工作开展之初就已经显现。现今的扶贫工作虽然扩大了行政管理体系,增加了社会参与程度,但是在一些工作细处仍会体现扶贫部门职权集中以及过度行政化的弊端。由于扶贫部门职权过于集中而产生的比较典型的社会问题就是扶贫领域的贪腐。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扶贫资金”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克扣资金,优待亲友,接受贿赂等贪腐问题屡见不鲜。根据中纪委的最新统计,近几年来的贪腐案件中,涉及扶贫领域的大多发生在乡镇站所和农村基层组织。究其原因,监管不善是根本原因。在政府体系下监管不善势必会阻碍扶贫攻坚战的开展,影响扶贫的绩效。从另一个角度说,政府主导扶贫工作无疑是合理的,但是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需要事必躬亲。当政府以全面的眼光考量扶贫工作时,就很容易忽视贫困地区的差异性,忽视一些看似微小但至关重要的环节的作用。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上到战略与政策制定,下到确定贫困户具体情况,这就好像在做一件衣服,从设计到裁剪再到售货完全不需要其他辅助。这样的过度集权化往往会导致扶贫工作效率降低,资源分配难以顺畅,同时妨碍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评估社会力量在扶贫中的成效。打个比方说,扶贫部门具有扶贫项目的委托权,如果扶贫部门将扶贫项目委托给生产部门实施,那么生产部门在进行扶贫的过程中往往会按照生产发展的套路去操作“精准扶贫”,这样不对口的委托会使工作效率下降,难以保障扶贫的精准性与科学性。扶贫工作需要自上而下的开展,同时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审视,扶贫部门职权的过度集中不仅不利于收集扶贫工作的反馈,也不利于决策之后评估工作的进行。

2.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开展的一个难点在于尚未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这个动态管理机制应该包含扶贫对象识别与管理机制、驻村工作帮扶机制、针对地区的产业扶贫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所谓动态管理即是指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况,开展与之相符的扶贫措施,实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我国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扶贫对象多为主观推测而来,且对于扶贫的调研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因此常常会出现扶贫对象无法准确识别的状况。与此同时,在已经确定了的扶贫对象的管理上,国家尚未建构一个普遍适用的分类管理体系,一些贫困对象在初期响应国家政策,跟随政府引导,但是在后期由于政府没有跟进管理,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扶持,重返贫困的现象不在少数。如此前期的扶贫投入则成了一个形式化的过程,未起到真正的效果。就拿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来说,西南和西北边远地区人口较为分散,且人数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较少,贫困密度较大,在扶贫过程中也要考虑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以及少数民族意愿和可接受度等人为因素。考虑的因素复杂就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也需要政府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这样“动态”才能得以实现。

驻村帮扶机制的构建是以基层干部为驻村主体,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国部分试点地区现在初步确立了驻村帮扶机制,但是其运行过程带有行政化色彩,较不灵活。如,干部对待扶贫工作态度敷衍,趋于表面化、形式化。驻村干部多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与贫困地区生活脱轨,不了解农村贫困状况,不能够与贫困户打成一片,致使人际关系紧张,贫困户的热情难以调动。驻村干部的考核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建立,激励制度形同虚设。

在扶贫过程中,扶贫项目无法交予市场承接,贫困地区与市场脱轨,市场的功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贫困地区的核心特征是经济基础薄弱,石漠化地区贫困户比重大。而经过调研显示,因地制宜地实施产业扶贫是广西可以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步骤。因地制宜就是指考查广西的地理因素,以广西特有的生态优势,承接产业项目,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因地制宜地实施产业扶贫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衔接,也需要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引入人才与技术,这在目前来说都是不易实现的。因此,针对地区的产业扶贫机制无法建立,地区扶贫的效果未能放大。

在“精准扶贫”中,扶贫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地区贫困程度的不协调。我国的扶贫片区较为广泛,如果不能够实时考核资源与贫困地区的匹配程度,就极容易导致资源使用在某一个贫困地区过剩,而在另一个贫困地区短缺的问题。迄今为止,我国仍有部分贫困地区连最为基本的公共设施都没有建立,其本身的基础条件也相对较差,这些地区不仅没有享受到扶贫资源,而且其贫困程度也拉低了整体扶贫的效果,不利于进行有效改革,也不利于扶贫工作整体绩效考核评估。

3.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缺乏

在我国,农民是“精准扶贫”的扶贫主体,他们也是扶贫政策与措施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们的“受益者”的身份并没有体现出来。文化水平偏低、党员干部稀少、传统伦理观念限制以及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等原因使农民的主体意识相对缺乏。在扶贫工作过程中,农民没有意识到国家政策的惠民性,一些农民甚至认为他们不是干部,就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们不需要关注也不需要参与。贫困地区的农民以家族群体利益为导向,忽视了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在长期贫困的生活状态下产生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农民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不高,热情度消减。欲扶贫先扶志,对多个农村地区的调研显示,多数农民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量有没有变多,却没有重视自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农民不会思考为什么国家要扶贫,只会考虑国家给到实处的资金有多少,这些资金有没有用到自己身上,这样就无法在根本上摆脱贫困状态。“精准扶贫”政策在扶贫对象主体意识缺乏的情况下融入贫困地区难上加难。国家识别的扶贫对象没有得到政策惠及,贫困地区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扶贫绩效考核的难度因此增加。

4.扶贫监督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独立的扶贫项目评估机构已经在地区的多层级中设立,但是执行机构与项目评估机构数量不等,执行机构的缺乏阻碍了我国扶贫考核体系的建立。另外,我国的贫困地区差异性较大,贫困程度、扶贫工作进行的程度,扶贫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大都不同,全面的科学的扶贫绩效评估制度尚未建立,造成了评估指标不明晰、扶贫下一阶段目标不明确的状况,扶贫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不强,扶贫考核机制成了表面化的“纸上谈兵”。从监督的层面上说,政府进行扶贫项目监督缺乏客观性,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又难以调动,无法充当稳定的第三方监督组织,监督就出现了双重困难,不利于扶贫的绩效考核。回访机制作为扶贫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监督考核的形式化中被忽视。如在四川部分山区扶贫开发项目预计实施周期为五到十年,这样的长周期需要连续的监督考核机制,并且需要建立有效的回访机制,以便发现项目运行中的新问题,为后续项目的进行提供阶段目标。如果回访机制无法在项目中得到体现,那么五到十年的项目周期只会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相关调研表明,在没有实际适用的监督考核体系的贫困地区中,返贫困率也会提升。扶贫监督考核体系脱离形式化,着眼于实际,讲“真”,讲“实”,才能有效促进精准扶贫改革发展。

5.社会参与扶贫机制仍需完善

社会力量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后备军”,但这个“后备军”的规模还不壮大。自《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颁布之后,精准扶贫工作面开始扩大。四川省和甘肃省率先调动社会力量,创新扶贫机制。但是由于试点开发社会参与机制的贫困地区较少,贫困地区的经济实力落后,且对于财政资金与资源的发放需求较大,社会力量即使调动,相比于我国的总体社会力量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此外,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高于西部,而贫困地区多集中在西部。这样也不易实现东西部的人员调动,社会力量的组织群体没有条件壮大。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力量作为第三方支援组织无法站在前线,社会的资源难以调动,市场进入扶贫地区在社会力量重重受阻的情况下成为空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参与扶贫的效率也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力量不系属党政机关领导,缺乏核心领导人物带动,在开展扶贫救济的工作中有时像一只无头苍蝇,乱撞乱扶。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不能保证“质”与“量”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极有可能是反作用,对“精准扶贫”绩效体系建设有害无利。

(二)精准扶贫的绩效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契合

1.改革政府经济职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在政府行政化体系下,由于缺少监督制约机制,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市场干预力量不强,掌握扶贫资金的官员们容易受利益驱动,造成扶贫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去。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过于死板,在很多环节过于强调形式,也会导致扶贫资金的重复使用,产生扶贫资金流失与浪费的情况。为了保障扶贫资金能够落实到贫困户中,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对原有的政府体系下的扶贫机制和扶贫资金管理体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只有护住扶贫资金,才能够为扶贫工作提供经济动力,才能够让“精准扶贫”有绩效可言。由此,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至关重要。

2.发挥政府文化职能,为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提供精神动力

“精准扶贫”不仅要在物资上扶贫,也需要在精神上扶贫。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教育水平不高,对国家新政策没有充分认识,没有意识到身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的文化职能亟待发挥。政府需要制定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在贫困地区办学,优化教育结构。同时也应该引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我党积蓄力量。在人心稳定、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精准扶贫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政府发挥文化职能将为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提供正能量。

3.稳定政府社会职能,公正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

政府的社会职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即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这个职能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资源的调节作用。政府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缩小发展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稳定社会职能对于合理地分配扶贫资源,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有很大意义。做到一碗水端平是极不容易的,因此,政府只需走稳走平,做到相对公正,就可以为扶贫工作开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在这个稳定的环境下,精准扶贫不仅可以做到精准,还可以做到大面积扶贫,对于扶贫绩效的提升有一定助益。稳定政府社会职能,促进政府公正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在精准扶贫的“棋盘”上是必下之棋。

三、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建构

针对我国当前政府体系下的绩效困境,以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完善精准扶贫绩效体系,确保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建构科学、合理、有效的精准扶贫绩效体系。

(一)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出政策设计与执行监督功能

通过深入“简政放权”的理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仍是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扶贫工作,政府承担的相关事务工作可以适当下移,但要有重点地发挥其职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政治职能,做好顶层设计,配合拟定扶贫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划,同时发挥督办检查职能,加大监督力度,在政策方针的辅助下提升精准扶贫绩效。在政策执行上,要做到省市县三级联动,因地施策,因户施策,精准执行国家政策要求。在三级联动的同时也要建设三级监督体系,即由省来监督市,由市来监督县,由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来监督“省、市、县”这三级的工作,形成协同共进的监督格局。改变政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局面,需要政府适当分权,如将调研调查委托给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减少党政干部下乡调研的比率,提升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将整合与分配扶贫资源分成多步骤进行,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点,由政府稍作引导,市场自主调整资源;将政府的部分评估功能委托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评估,减轻政府的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加大了评估的公正性,体现了评估过程的民主性。政府“简政放权”,在华丽的顶层设计基础上实现经济、监督等职能的转变,有利于精准扶贫增加其精准性,并且为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扶贫资源与信息的有效整合,建立扶贫动态管理机制

构建“动态管理机制”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注重扶贫的实时性,及时性,“实事求是”就是将在变化中的贫困状况与实际结合起来,让信息接收速度与扶贫工作相适应,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建立扶贫动态管理机制还是要从前文中所提到的“扶贫对象识别与管理机制、驻村工作帮扶机制、针对地区的产业扶贫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这四个子机制入手。从扶贫对象识别和管理的方式来说,扶贫部门可以采用信息化识别与管理,将贫困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扶贫初始、贫困状况中期评估与扶贫收尾,然后将已经识别的贫困对象的基本数据在电脑上录入,对这些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阶段性更新,对可测量的资料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增进扶贫效果。从驻村工作帮扶机制来看,建构的关键点在于基层干部需要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状况,帮扶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日常生活融入贫困对象中去,多与贫困地区的村官党员交流,将“驻村”当成“驻家”,同时基层干部要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与畅通,减轻贫困地区的贫困动态波动程度。产业扶贫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则是动态管理机制的一个核心,二者相辅相成,资源整合机制有助于整合地区资源,瞄准资源需求,推动产业扶贫的发展,产业扶贫机制推动贫困地区的市场构建,有助于市场进入贫困地区后进行资源整合。扶贫的动态管理机制需要政府通过多渠道采集信息,将扶贫资源与信息高度整合,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发挥。

(三)培育贫困主体的主动脱贫能力,增强扶贫绩效内生动力

贫困对象的主体意识不强,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不高,自主脱贫的能力尚不具备。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从培养贫困对象的主体意识着手。政府应在贫困地区开展民主宣传与政策教育,让广大贫困对象转变传统观念,接受新观念,发挥主动性,增强主体意识。扶贫工作在进行时应该遵循先“个别化”,再“普遍化”的原则,也就是说,扶贫工作从意愿强烈的贫困户开始,以最高效率帮助这些贫困户改善贫困状况,让先享受到“精准扶贫”成果的贫困户发挥“榜样”作用。如此一来,其他贫困户对于扶贫政策的支持力度会提升,自主脱贫的意愿增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了贫困主体的自主脱贫意愿之后,针对贫困地区情况适当引入人力与技术资源,以“TOT培训模式”(培训师对培训师的培训,是指专业培训师培训少部分学员,学员接收知识后成为培训师对其他学员进行再培训)对农民进行相应的知识与技术培训,激发贫困主体的自主脱贫能力,为政府工作节省事节,增强扶贫绩效内的生产力。

(四)推动第三方介入扶贫绩效考核,构建扶贫绩效监督考核长效体系

第三方力量包含社会组织与团体以及市场。第三方力量在政府与扶贫对象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它有效地将政府、社会、市场的资源疏通并连接在一起。推入第三方介入扶贫绩效考核,应该考虑在扶贫绩效考核的哪个环节让第三方介入以及第三方力量在介入扶贫绩效考核中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在扶贫绩效监督考核长效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笔者认为,第三方力量与政府是合作关系,因此应该采取全权参与,部分执行的介入形式。即第三方力量在扶贫绩效考核中以监督观察的形式全程参与,在扶贫项目中间环节行使考核考评的权利,在扶贫项目终端评估环节,提出评估意见作为政府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第三方力量以观察监督的形式全权参与保证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弥补了政府的监督职能的漏洞,让政府难以发现的隐匿问题浮出水面。第三方力量不完全以执行的形式介入是为了保障政府的主导性,绩效考核长效体系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才有可能建立起来,而第三方力量介入扶贫绩效考核是锦上添花。在第三方力量介入扶贫绩效考核中之后,应该采取专项调查,市场核查、实地核查以及走基层听民声等方式进行周期性的有计划的考核,第三方评估作为民意反馈,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扶贫工作的不足之处。尽快引入第三方评估,使之介入扶贫绩效考核中,扶贫绩效监督考核长效体系的构建将不再是空想。

(五)拓展社会扶贫领域,激发扶贫绩效活力

拓展社会扶贫领域,不仅指在地域上的拓展,也指在援助资源上的拓展。地域上的拓展是指地方政府联动其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开启对接与合作模式,实现经济发达地区对于贫困地区的帮扶与资源转移,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增添扶贫绩效考核的活力。贫困地区在政府发挥职能、党政机关充分动员的基础上,广泛联系社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让他们对扶贫进行支援。企业旗下的慈善基金会,事业单位组织建立的工会,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机构都可以作为拓宽扶贫领域的援助资源。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一些扶贫项目委托给执行能力较强具备公益性的社会组织。这样既保证了社会组织高度参与扶贫工作,又能够提升政府工作绩效。总之,拓展社会扶贫领域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稳固民心,激发政府与社会组织在扶贫绩效评估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琦. 通过精准扶贫完成扶贫脱贫任务〔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 (12).

〔2〕马洪海. 以党建工作新成效扎实推进精准扶贫〔J〕. 共产党人, 2015, (24).

〔3〕黄承伟.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 开发研究, 2015, (2).

〔4〕钟惠林. 瑞金市财政扶贫工作现状及对策〔J〕. 当代农村财经, 2015, (3).

〔5〕陆汉文. 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可行途径〔J〕. 国家治理, 2015, (38).

〔6〕黄妮. 论精准扶贫中行政责任机制的构建〔J〕. 宁夏党校学报, 2016, (2).

〔7〕唐丽霞. 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5).

〔8〕邓维杰.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 农村经济, 2014, (6).

第5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四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五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六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七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二: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二)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4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14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第6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人还是那些人,只用了两年多时间,黄鹤村脱胎换骨、化茧成蝶。如今道路变宽、村庄变美、环境变优、村民变富、生活变好。一切的变化,就在于扶贫的精准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一次又一次走家入户、实地调研,号脉查因,对症治贫。为推进各项扶贫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又率领相关部门领导一次次现场办公、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他对那些在奔小康途中掉了队、遭了穷的群众的深厚感情。其身体力行,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扛在肩上,为各级领导提供了示范。黄鹤村之变,是精准扶贫的样板,其中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咀嚼,从中汲取营养。

扶贫要动真感情。贫困群众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贫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方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算不得“全面小康”。对贫困群众动真情,是道义、也是责任。只有对穷乡亲有深情厚谊,才能体会到他们的艰辛艰难艰苦,才能对贫穷有“切肤之痛”,才会在帮扶的路上坚定不移。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党的政策要用真情去落实,帮扶到户要用真情去体现。不带真情扶贫,不叫真扶贫,感情不到位,就扶不好贫。对黄鹤村的那份情感,体现在市委书记的身上,体现在扶贫工作队员身上,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上,体现在相关帮扶部门上,体现在支村两委上。多点出力、各方发力、共同给力,“输血”更“造血”,授鱼更授渔。这样扶贫,才会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黄鹤村的经验是多重的。诸如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的路子,增强自我致富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发挥支村两委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重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重视和发挥“能人”的引领和表率作用。这些经验也启示我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黄鹤村人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归根结底是干出来的。这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正是我们推进三大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最重要法宝。

精准扶贫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求我们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总书记对江西人民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日前,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修水县召开,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如擂战鼓,发力冲锋;似撒甘霖,滋润心田。会议下发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18年,提前两年在全省实现“一个率先三个明显”的目标。任务已下达,关键在落实,各级各地要围绕这一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深化扶贫攻坚,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号准“贫脉”上多下功夫。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各级各地要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要求,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要怀着真挚的感情,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摸准摸实,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要分清致贫原因,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推进精准扶贫打好基础;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切断“贫根”上多做文章。开展扶贫攻坚,就是要切断致贫返贫的根源,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强化扶贫攻坚的实效性,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上、放在贫困农民获得实惠上、放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基础扶贫、科教扶贫、保障扶贫、旅游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摘掉“贫帽”上多想办法。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地方党政一把手,如果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不能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不能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的表现;在做大总量、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民生得不到保障、贫困得不到消除,就谈不上做大九江、打造双核,谈不上财政年均增百亿、工业五年过万亿;贫困人口不脱贫,贫困县不摘帽,就实现不了全面小康社会。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贫帽”与执政为民的宗旨不相吻合,与做大九江的目标不相匹配,与全面小康的步伐不相适应,切实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摘掉贫困帽子”为荣、“摘不掉贫困帽子”为耻的思想,担起扶贫攻坚之责、立下减贫摘帽之志、迈出小康提速之步,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明确目标“率先摘”,注重实绩“真正摘”,加大投入“保障摘”,强化帮扶“合力摘”,变“要我摘帽”为“我要摘帽”,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脱贫,成于精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现场推进会精神,把实施精准扶贫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工作举措落实好,把目标任务完成好,坚决打响打赢精准扶贫的攻坚战,为全力做大九江、加快小康步伐不懈努力。

精准扶贫党课讲稿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通俗地说,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到人,精准到物,可精准扶贫竟然出现了极其荒唐的事,拍完照片再没来过。如果这样也算是精准扶贫,实在是对这个词的亵渎。

荒唐“精准扶贫”不只是表现在拍个照就走了,有的扶贫干部是“走读”,根本没有驻村帮扶,有的长达10个月都没露面。有的是乱扶贫,比如武汉江夏区舒安乡何桥村的易学火老人今年82岁,目前只有每月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且患有严重风湿病。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以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4个月后,由于老人缺乏养殖技术,送来的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老人连自己吃饭都有问题,还让老人去养鸡,这样的扶贫完全是瞎胡闹,怎么能说是“精准扶贫”?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需要扶贫干部将工作做到家,将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在事先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因为贫穷的原因各不同,乱扶贫只能适得其反,甚至使受助群众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相结合。对于扶贫干部的乱作为现象,需要监管到位,及时纠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干部,要果断摘掉其乌纱帽,决不能让被扶贫的群众受到伤害。

第7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市委关于扶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好7月10日县委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我县"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专题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精准识别贫困户,是如期建成小康的新要求。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因此,我们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到2018年如期脱贫。实现这一目标,再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要作为今年扶贫攻坚的"一号工程",置于"重中之重"地位,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只有对象精准,才能解决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对象不明、分布不详的问题,才能聚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分年度、分批次脱贫"摘帽",顺利完成上级党委立下的"军令状",最终实现扶贫攻坚战决战决胜。

第二,精准识别贫困户,是落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新任务。指出,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现精准脱贫。今年6月以来,全局性的扶贫攻坚战已经展开,这些真金白银的扶贫要必须落到具体的贫困户头上去。只有抓住对象精准这个核心,用好贫困户建档立卡这个平台,才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一是对象精准将为"四个一批"到户贯通渠道。从去年全县建档立卡情况看,扶贫对象底数不清、信息不准现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如何落实"四个一批"扶贫政策,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就必须对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一步进行识别、核查、过滤,精准到户,定位到人,才能贯通"四个一批"入户渠道,与贫困户进行有效对接。

二是对象精准将为"六个精准"到户搭建平台。只有打破传统的扶贫就是给点钱,捐点物,"胡子眉毛一把抓","萝卜白菜一锅煮","手榴弹炸跳蚤"的局面,才能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农户信息系统,不仅能为扶贫和民政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也能为发改、住建、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工作提供通用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平台,快速准确地找到扶贫对象,有针对性地帮扶项目、资金、技术。同时,更能为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济困、投身扶贫公益事业畅通信息渠道。

第三,精准识别贫困户,是"扶真贫真扶贫"的新举措。6月18日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着重指出:"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找准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扶真贫、真扶贫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对XX来说,7.66万贫困人口就是最大的"真贫".只有把抽象化的"真贫"数字瞄准锁定,具体到户头、细化到人头,才能称得上是"真扶贫",才是最实用、最实惠的扶贫举措。

二、理清思路,切实把握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省、市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出台之前,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打好时间差,超前谋划扶贫攻坚挂图作战工作。继续按照"县级统筹、镇负总责、村抓落实、总量控制"的原则,于9月10日前完成工作任务,具体要重点把握好五个环节。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各地要召开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动员大会,认真传达会议精神,把扶贫政策知晓权原原本本还给贫困群众,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浓厚氛围,一环一环搞好衔接,一级一级抓好落实。

二要准确界定范围。农村贫困户包括一般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种类型。一般扶贫户必须是以整户为单元,家庭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的脱贫愿望、处于扶贫标准线下的农村家庭居民。扶贫低保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低保户。民政部门已识别登记的低保户和五保户,特别是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要全部纳入贫困户,一并建档立卡,实施政策兜底一批。低保人口、五保人口和这次要识别的扶贫人口总数不得突破去年省下达XX的建档立卡贫困规模,国家贫困信息系统已经录入锁定,只减不增。

三要科学量化评分。总的要求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拼户组装;严禁"富人带上穷帽子,穷人哭得流鼻子".在量化评分过程中,要坚持"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八个一"工作法,实现精准识别。"四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优先"即:五保户和低保户优先、无房户和危房户优先、重大疾病和残疾户优先、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户优先、因教和因老致贫户优先。"六进"即: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孩子未成年的农户要进;二是不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农户和单亲家庭要进;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生病、不能从事基本劳动的农户要进;四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占家庭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户要进;五是住房不避风雨的农户要进;六是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户要进。"七不进"即:一是近三年内有标准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能进;二是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农户不能进;三是家庭拥有小汽车或大型农机具的农户不能进;四是直系亲属有吃财政饭的农户不能进;五是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不能进;六是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农户不能进;七是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抹牌导致贫困的农户不能进。"八个一"即:暖心家常拉一拉、扶贫政策讲一讲、致富方法找一找、帮扶措施定一定、合影照片拍一拍、民情日记一记、工作心得写一写、联系方式留一留。逐条对照评分,摸清贫困家底,找准致贫原因,给贫困户算个良心帐,算个明白帐。严禁"入户调查嫌啰嗦、他人介绍敷衍过、闭门估计摸脑壳,结果搞得群众意见一大摞".

四要严格公示公告。在这里,我要着重指出的是,要严格履行"两公示一公告"工作程序,村委会根据入户调查评分倒排情况,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后,在当地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进行公示,镇政府再集中进行公示,每次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暗箱操作。群众无异议后,县扶贫办集中在政府网站公告。这个程序不走好,不走扎实,老百姓势必会上访不断,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非常被动。

五要做好资料归档。贫困户民主评议过程要在村委会记录本上有专门记录,统计表上要有贫困户签字及相关负责人签字,镇政府要有审核的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各个环节都要有纸质资料,作为原始资料永久保存。县、镇两级都要有贫困户纸质档案和统一的电子档案。各地按照动态管理进出的扶贫对象,其纸质和电子档案也要及时更新,以备查验。

三、强化责任,全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任务圆满完成

这项工作时间短、涉及面广、矛盾集中,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按时高标准完成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县扶贫办具体实施,县纪委、监察局跟踪检查监督,县直各驻村帮扶单位积极参与,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地也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防止在工作上"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当扶贫必尽之责,党员干部要担当扶贫应尽之责,消除怕麻烦、怕矛盾的思想情绪,共同把贫困人口找准找到位。再次进村入户,遍访贫困群众,查民困、问民计、惠民生,不仅体现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对贫困户的关心,也是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贴近群众、造福群众的重要体现。2011年首轮"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三万"活动已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省委李鸿忠书记已经指出,明年"三万"活动的主题就是扶贫,本次进村入户调查识别贫困户也能为明年的"三万"活动做好准备。现在正处在盛夏酷暑季节,各级党员干部要发扬"三万"活动精神,克服困难,心系贫困群众,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化作老百姓感激的泪水,在全社会传递更为强大的扶贫济困"正能量".

二要严格检查,跟踪督办。县"四大家"领导要经常到所联系的乡镇指导工作。县直驻村帮扶单位要对每个驻点村派出3人以上的工作队深入调查一线,一名责任领导,两名以上年轻的驻村干部,让他们走出机关,到农村接接地气、访访贫、问问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办要适时跟踪督办,通报进展情况。各地也要组织督导组,深入到村、组具体指导,将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及时向党政"一把手"汇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全面核实,及时整改,不留死角。各地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密切协作,从贫困规模控制、贫困指标设定到贫困动态管理全过程都要精细精准。

第8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稳定脱贫为目标,分类制订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对象收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明显成效。

(二)任务目标。全办精准扶贫工作共涉及吴家堡、刘庄、西王三个管区,确定贫困户85户280人,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或因残及低保、五保等情况。根据精准扶贫要求,采取“专人办公、挂图作战、定期销号”的办法,确保2016年底完成全办扶贫解困任务,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贫困人口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的脱贫目标。

(三)扶贫对象。2015年全市执行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的扶贫标准,2016年我办将根据上级要求执行4165元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三个管区的贫困户85户280人,同时对脱贫人口进行跟踪管理,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对因伤致残、因病等原因导致新增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全办扶贫帮扶范围,逐步建立街道扶贫长效帮扶机制。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针对全办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实现精准扶贫。充分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发挥帮扶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农民致贫原因和自身意愿因户施策,实现增收脱贫,做到应扶尽扶。

2.坚持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区直包挂部门和辖区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及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集中开展全办脱贫攻坚行动,形成发展合力,攻坚克难,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3.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将本次精准扶贫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相结合,立足实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办事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统筹、协调、督导职能。配强配足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同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调度、报告制度,定期召开包挂单位联席会议,掌握工作进展,分析扶贫形势,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通过就业带动脱贫。人社中心要结合上级政策和工作实际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对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贫困人口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并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和援助,确保顺利实现就业。各管区要统筹协调区域内所有用工资源,为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就近提供就业岗位。

(三)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社会事务科要根据农村低保制度,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苑规模,将年龄较大的贫困人员纳入其中。残联及时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做好等级审核工作,扩大残疾贫困人口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范围。计划生育科要对贫困人口开展医疗救助,建立“贫困家庭健康档案”,全面实施贫困家庭新生儿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公共项目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避免因智力、精神疾病、重大传染病、先天疾病等因素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四)统筹协调合力攻坚。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办公室要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积极作为,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确保每个农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确保农村家庭不因子女就学而致贫。宣传办公室要深入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和农村“四德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作用,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良好风尚。开展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宣传活动,总结推广脱贫典型,激发贫困户依靠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增收脱贫的决心和信心。政法科、司法所要对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贫困、经村组织协调仍不履行的,采取司法调解、司法干预等手段,促使子女履行好赡养义务。

三、加强组织保障。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健全领导机构,形成街道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科室负责人和管区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领导体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办扶贫开发工作。各管区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管区总支书记作为各自管区的联络人,负责辖区各村与区直包挂部门的对接。各村两委主要领导是本村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为本村群众脱贫的重任。各村要在两委成员中选出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区包挂部门、办事处扶贫办公室对接,按要求上报工作进度。

(二)做好统筹协调推进。区直包挂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履行好扶贫开发的责任,全面参与脱贫攻坚。办事处扶贫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协调、督导推进各管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办事处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第9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扶贫论述摘编》详实的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系统的展现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通过对《摘编》进行深入学习,深刻的感觉到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具体工作中务必要做到树立必胜信心、攻坚克难、上下协同、扎实开展工作。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回顾中国几十年来的减贫事业历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这一论述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情怀,我们要学的为民情怀,立下远大理想,在脱贫攻坚中,坚定的信念、勠力同心,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摘编》中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二字,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要下“功夫”,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搞手榴弹炸跳蚤,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还得手锦巧。”提出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把讲规矩守纪律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明底线、存敬畏、知行止,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说不,有力筑起脱贫攻坚的“纪律防线”。《摘编》中的内容警示我们,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消除急躁和厌战情绪,严守纪律戒心,真抓实干,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