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

第1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论文 课程教学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5-01

该文拟论述毕业论文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分析毕业论文培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来审视目前的英语本科教育,探索其对英语本科教育的指导性。

1 毕业论文培养环节与课程教学

教学计划上所谓毕业论文培养环节只是用来界定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对学生的培养远不仅限于此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2]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反映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它表明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涉及到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教学,远非短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常规教学中的弊端。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常规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体现到毕业论文质量上。

2 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高校2007、2008级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这两界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较差,思路不清晰,语言缺乏逻辑性。学生英语行文能力差,语法错误多,文章可读性较低。写作目的不明确,陈述思路混乱,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很多同学虽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却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使行文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且不注重段与段之间的粘连,整篇文章呈现出零散,脱节,中心不明确的状态。

其次,缺乏问题意识;论证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另外学生的知识积淀较少,无从发现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通过网上搜索,拼凑而来,这给论文写作带了极大的困难。再者,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被动接受,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论证过程中,这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的叙述。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笔者将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语言能力基础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两类来探究毕业论文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 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1 语言能力基础课程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行文能力差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写作、语法或某一门课程。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语语言能力低是所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课程的问题。反思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阅读课和听力课上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通常课程内容是大量解题训练,而不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语法课大多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语法点然后做大量的应试练习,脱离了作为载体的语言,学习语法的意义也仅仅是卷子上一个高低不同的分数而已。写作课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务于考试。综合英语本是一门将听说读写整合并形成语言自主输出的课程,但学生被要求背单词,背课文,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语言输出的机会。不难看出,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重心偏向于应试训练而忽略学生这个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这样的被动接受。然而,要使教师所传授的这些语言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达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语言输出练习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将语言能力基础课程的重心转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语言输出训练中将输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输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3.2 高年级专业课程

高级专业课程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课程,以及一些行业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主要来源。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却表现出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而论文选题的动因是在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就题而论,有话可说。[3]这与基础课程养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激发学生的低级心里过程(lower mental process)。以文学课为例,老师讲授每个时期特点,文学贡献,某个作家的生平,著作,对文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试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学生只需要简单背诵,再现即可,背诵再现即是不需要思维的低级心里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恰恰需要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higher mental process),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很难通过自主思维发现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对于选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以至于论文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采取“拿来主义”。由此可见,高级专业课程应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高级心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用缜密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论文项目和其它课程均为此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不应是孤立存在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同时,毕业论文对本科教育进行综合检测,对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促使高校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3]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62.

第2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质量提高策略 省属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初探 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的研究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 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 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探讨 提高农业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提高应用型高校工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刍议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浅议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如何提高园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5][10]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04-07-13).[2013-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3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近年来,国际海运业发展迅猛,船员需求量突增,船员队伍更新速度飞快,新船员不断加入船务公司。但船员的职业理想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道德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1.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船员认为上船工作能赚钱就行,不用太讲职业道德,而船务公司对新进船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

不少船员看行情吃饭,基本上都是劳务外派,感觉自己上船是为船东打工,只要按照签约合同按期完成即可,容易产生值班不在岗、航行t望不认真、定期维修保养检查马虎、装卸货物不在场甚至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都是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3.功利主义严重

目前,船务公司基本上与船员签约期为60个月海龄或8年工作期,部分船员只看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随意跳槽,只看哪间公司工作轻松、工资高,就完全不顾原公司前期的悉心培养而单方面中止合同,甚至切断所有联系以逃避相关赔偿,造成公司损失严重。

(二)“有技能没文化”现象严重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船员工作,都要获得船员适应证书,他们在校期间专注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参加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不重视文化熏陶,实操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涵养不高,这就是典型的“有技能没文化”现象。

(三)英语应用能力差,涉外能力弱

航海工作属于艰苦行业,现在学生都是95后,家庭环境较好,家长不愿孩子报读航海类专业,入学时第一志愿选择航海类专业的很少,大部分是高考入学成绩较低、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尤其是英语基础特别差;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下苦功不够,有些中途放弃英语学习,涉外能力较弱,因此培养高级船员从事远洋航行的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四)船员适应证书通过率低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操训练,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固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因此,大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突击死记硬背适任证书考试题库,理论理解不透,加上考试题库更新快,因此,考试通过率比较低。部分毕业生就算通过证书考试,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容易造成准船员“有证书,无能力”的尴尬局面。

(五)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怕苦怕累,眼高手低,大部分意愿在船上工作三至五年,工作五至八年不多,十年以上很少,虽有想做船长、轮机长、高级电子电气员的抱负,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少部分毕业生因多次参加适任证书考试未通过,灰心丧气,放弃考试,另外从事其他工作。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证书考试,对于其他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航海教学过程只注重专业理论,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航海类知识无人文素养或人文素养较低。在《海员职业道德》课程教授中,也只当一般的课程教学,没有真正与毕业生以后从事船员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船务公司对专业毕业生整体的职业道德评价较差。

(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学校重视技能教育,只按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现在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如金工工艺、水手工艺,但因教学实训设备配套不够,很多显功夫的“船舶电站”、“柴油机拆装”等实训科目很难开展,或是设备陈旧没有更新,或是安装了新设备但没有耗材维护不到位、实训受限。

(三)专业生源为沿海艰苦地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航海类专业生源大部分为沿海艰苦地区,农村生源较多,客观上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进入大学后,学生也不重视英语学习,特别口语训练不够,部分毕业生虽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英语会话能力不足,这也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四)招生基础底,大部分为调剂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航海类专业新生,高考第一志愿并非报考航海类专业,主要原因是该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家长也不赞同孩子报考,因此录取的专业学生基本上是低分数段的,即刚跨过招生学校的最低分数线,或因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而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由此种种原因,导致航海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后劲不足;也导致在三年级时放弃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即大证考试)或考了部分科目因基础差也中途弃考,少部分学生干脆不报考,直接改行从事其他职业。

(五)船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船员生活是比较枯燥,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家境优越或是独生子女,真正下决心从事航海事业的不多,而且职业发展的途径不多,基本途径是水手三副二副大副船长,机工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每条船上的基本编制是固定的,晋升空间靠的是海龄和获取证书等资历,上升空间单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海龄超过十年的寥寥无几。

三、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强调,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结合航运业发展现状和航海类院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中应深入开展海员职业道德教育,讲授好《海员职业道德》课程,在过程培养中,注重培养毕业生成为爱国爱海爱岗敬业、严把安全崇尚环保、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遵纪守法维权履责、优质服务降本增效的高素质船员为目标。

(二)加强航运文化协同育人

1.政校企共同制定航运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要取得专项培训证书,还要获取三副或三管或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和通过评估考试。所有适任证书(大证和小证)均由国家海事局主考,学校自行教学,学生参加考试,实行考教分离。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应加强政校企合作,邀请海事局、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聘用政企人员为兼职教师,共同制订航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航运人才满足社会、航运企业适用的需要。

2.加强校园航运文化建设

校园航运文化活动是培养专业学生具有航标灯精神的一种必可缺少的有效载体,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外,应开展具有航运特色的活动,主要有:一是围绕传统与当前航运文化内涵,创设航运文化共享平台;二是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航运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体系;三是围绕校友资源的系统挖掘,建立常态化校友协同交流平台;四是围绕航运企业、行业特点及需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新基地;五是以航运行业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建立校际师生协同交流平台。通过推动“三平台一品牌一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准船员)文化素能。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由七门考试压缩为五门,但基本内容没有变。究其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航海英语、轮机英语等科目通过率低。因此,要想提高船员适任证书的通过率,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上下功夫,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教学改革,编写合适本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二是采用先进的英语教学设备,用于口语训练、听力会话等;三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选择既懂航海,又懂英语的教师,可让航海类专业教师进修航海类专业英语或让英语教师学习航海专业知识。现时在海事局设定的评估项目“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等,存在试题数量少、内容不广泛,难以真正提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想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后能成为高级船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创新航海教育,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航海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航运业发展和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航海教育创新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与实践丰富结合,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实际技能。如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每位专任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授课质量、学生考试通过率与绩效考核挂钩,促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航海英语口语大赛、船舶甲板工大赛、水手工艺大赛、航海模拟大赛等具有航运特色文化活动;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双线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硬技能、软文化双线模式培养,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毕业生成为“有技能有文化”、“有证书有能力”的航运类高级人才。

(五)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工作事关高职院校办学,就业质量高低影响学生报考率、报到率,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规模。因此,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时非第一志愿报读和专业调剂原因,学校应在入学时做好新生专业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明确毕业后的工作目标,愿意为航海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应加强航海类专业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送派参加职业指导师等各种职业指导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对个别有困难的毕业生,应做“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结合起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点面结合”,取得实效。邀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进行航海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海洋观;举办专业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友好合作企业进校园举办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园讲座并厘清准船员的盲区。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四、结语

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航海类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之下,培养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运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航海教育改革,提高航海教学质量,协同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平台,促使双方互相满足对方要求,高效完成“双向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璇.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选择情况调查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4(3).

[2] 刘超.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创业就业,2014(09).

[3] 刘益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4(1).

第4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但因缺乏信息素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令人担忧。结合英语学科论文教学和论文指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对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6年,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下的定义是“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由RobertBurnhein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的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应包括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内涵基本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进行有效检索;能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所获得信息和自己从事的专业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的缺失

21世纪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进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超过80%的高校开办了英语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定位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即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逻辑论证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综合能力。总体看来,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学术与研究能力不容乐观,其原因,信息素养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道德的缺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使用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与规范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伴而生,只要有学术创作,就必须遵循相应的学术行为准则和规范。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自然应该遵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但笔者在毕业论文的批改、评阅和分析中发现,不少学生错误引用或随意改变引文内容,文献引用格式很不规范。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欠缺,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类课程,但是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还局限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和怎样利用图书馆等的专题讲座这样狭窄的纯技术性范畴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可能会把这种作风带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息获取能力的缺失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大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或者举办了文献检索讲座,但很少与英语学科相联系,缺乏现场操练,学生感觉抽象或缺乏兴趣,结果仍对信息检索一知半解。此外,不少学生仍习惯于利用传统纸质文献,对电子文献的利用知之不多。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检索方法,不能正确地运用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尤其是网络电子信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信息检索手段单一,论证资料匮乏,论证过程中缺乏有说服力的文献材料。根据路文军对五所高校468名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作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来源于图书馆的占78%,主要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只有10%(44人),参阅相关论文的只有10%(46人)。研究还表明:2/3以上学生的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图书馆纸质资料,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率还很低。而对另一常用的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滚雪球(snowballing),也只有10%的学生使用,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掌握这一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这样,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参考文献来源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深入思考,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迸发了。

(三)信息处理的创新能力缺失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和论证过程中,缺乏发散思维,很少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写作思路狭窄。在写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仅限于对现有知识的梳理与重组,对语言现象或教学过程的描述上,内容缺乏深度和新意。他们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和检索各种信息进行广泛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此外,他们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得体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与他们合理利用、检索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不无关系,即信息素养匮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三、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毕业论文水平

(一)将知识与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learning)”,即以信息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存取访问、组织和评价等,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英语专业学生处于国际化前沿的学习环境中,面临着更丰富的多元化信息选择。但他们在信息检索和信息选择中,往往不加分析和筛选,或者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因此,应将信息素养教育和具体学科论文写作结合,现场操作,为他们创造信息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开展信息实践活动,使他们成为信息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从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素养培养。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统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不太满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结合具体学科,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之中并进行操作实践,能让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二)培养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除论文写作教学课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指导方向的实际情况,给所指导的学生“开小灶”。指导教师把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评价和鉴别的方法渗透到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如开题报告、文献查阅、文献引用、论文结构、论证方法、论文格式的要求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修养,把自己的信息检索方法与所指导的学生共享。其次,定期召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把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方法和思路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共同进步。

(三)借助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摇篮,是提供文献资源检索、文献信息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全方位的信息中心。因此,图书馆是培养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信息检索课程中应该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将电子资源检索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加强与本校院系之间的合作,要有专业教师的参与和介入。图书馆界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让信息素养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而其他学科也要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唯技术论、唯计算机论等观点的片面性,把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共同勾画出信息素养教育的新体系。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英语学科论文教学教师的合作与联系,定期举办相关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其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对培养学生自主、合法、规范地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根据已有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构建个人理解,也即是将认识与本体结合,最终实现创新与突破,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到英语学科教学之中,也即是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评阅及分析中找到学生缺乏的信息素养因素,然后在论文指导和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写作与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对英语专业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对其他语种和其他专业学生论文的改进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路文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卜友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5]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6]马桂花.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

[7]符绍宏,夏方,李宁.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动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8]刘春静.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9]王守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8,(3).

[10]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

第5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学生 就业 核心竞争力

安康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2704)。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既面临着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又将面临择业过程中遭遇更大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新建本科院校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如何使英语专业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关注的焦点之一。要切实解决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有效培养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新建本科院校与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新建本科院校

所谓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后新增的本科院校。有统计表明,截至2010年3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61所(不含独立学院),占全国同期792所普通高校的32.95,在本科院校序列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新建本科院校“首要目的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他们毕业后普遍是面向基层,直接就业,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这一点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培养知识广博、理论基础宽厚的研究型人才是不同的。从教育特征看,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性、一定程度系统性、一定程度学术性、一定程度创新性”。[1]它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无论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还是从办学历史、经费投入上,都暂时无法和老牌、重点大学相提并论。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认识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在就业方面,由于在各行业卓有成效的毕业生还不多,学校的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在社会上还缺乏知名度,这使得就业率偏低。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面对并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

2.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是由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于1990年正式提出,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独特的能力。[2]

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作为竞争主体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通过对知识、能力的有机协调与整合,形成独具的,获取持续竞争力优势的就业竞争力,其主要由英语专业能力、英语实践能力、求职能力以及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等要素构成。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对英语专业的竞争态势作了如下描述:在全球化的新时期,“优秀的外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各种社会挑战的中外文运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独立开展与外语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对外国文化的评判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是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宽阔的知识面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一代国际化外语人才”[3]。

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努力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就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而言,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四项素质, 四种能力”。“四项素质”即由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构成的“综合素质”。 “四种能力”即由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组成的“综合能力”。[4]

制约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影响他们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思想观念保守

当前,英语专业已不再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英语专业也和其他大多数专业一样,面临就业难的困境。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他们与重点大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显得毫无优势。但依然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应进入正规公办中小学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这才符合自己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工资高、工作稳、离家近”仍然是他们的择业标准,但同时也是他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有时学校即使提供了省外或省内偏远地区的就业岗位,也往往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上,择业时常常面临重点高校毕业生的挑战,自卑、羞怯的心理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

2.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择业意识形成较晚

大学生要成功地就业,就必须先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较早地形成择业意识,同时树立明确的择业目标。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到了大三才开始形成自己的择业意识,到大四才寻求自己择业的目标。同时,加上一些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了解不够,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这种状况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将必然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

3.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不够扎实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就是要有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应用型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还应在此基础上对某一方向或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不至于被用人单位看作是“一个英语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用得更纯熟的学生”。

然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一旦接触到商务、外贸、金融等领域,则几乎知之甚少,难以被用人单位录用,或是由于不懂这些专业知识而放弃就业岗位。当然,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和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也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是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首,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语调较差,口语表达不够流畅;在写作方面,有些学生对常用应用文的格式还显得不够熟练,这些都成为他们就业受挫的重要原因。

4.专业实践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众所周知,新建本科院校不像老牌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训方面,既有着广泛的基地,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就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相当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联系实习来解决专业实践问题,这样一来,既缺乏实训的系统性,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难以保证实践的成果。当学生一旦在就业中要求展示其实践能力时,就显得“捉襟见肘”。

培养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就业择业指导与服务,较早培养择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英语专业大学生已不能再将自己定位为社会精英,而应是普通劳动者,这对提升他们的就业率尤为重要。为此,高校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先就业、再创业”的就业观,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到省外,到基层,到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就业。其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尽早形成择业意识,尽量避免临近毕业时的“临时抱佛脚”现象。再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培训,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培训其职业理念,择业知识等职业素质。最后,切实采取措施,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校友资源、毕业生自身的社会关系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等,与用人单位建立多种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开好专业方向课程

从目前人才需求看,用人单位多青睐英语基本功扎实同时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要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就必须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好专业方向课程。只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才会受到用人部门的欢迎。以英语(商务方向)为例,除开设英语专业常规的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外,还需开设商务英语翻译、商务礼仪等相关方向课程。“这关系到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5]

3.重视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不断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

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良好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首要的要求,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目前更显得必要。”[6]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需下大力气,不断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得体的英语口语,较强的读写译能力。这样,才能使得“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别界限”不再“模糊”,凸显英语专业学生的实力。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应有一个“较高”要求,对此,“我们怎么要求都不会太高”[7]。

4.培养较强的跨文化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跨文化的专门研究是英语专业核心的培养目标。”[8]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为地方院校,在对外和国际交流方面,并无多少优势。作为这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要有清楚的认识,在日常学习中应自觉培养自己的外语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增强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还是基础课程,而实践和应用课程相对较少。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见习、实习,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采取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形式,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主动和企业联系、合作,探索建立“实践教学就业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我们能真正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增强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9]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等.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基本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9):38-39.

[2]霍小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起源及其含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8-48.

[3]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35―236.

[4]李新博.论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8):9―11.

[5][6][7] 庄智象:外语教育名家谈(1978--2008)[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16―218.

[8]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7-12.

第6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瓶颈 职业英语 社会 发展

以山东来为例,职业院校有一百多所之多,无论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办学目标无一例外都是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既有技术又会英语,毕竟,中国的发展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以我所在院校为例,首先,从招生的生源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居多,成绩普遍不是很好,或者有个别有特长,或者对学校开设的某些专业有特别的爱好的学生,所以他们的英语基础很薄弱,自信心也不够。第二,从教师力量上说,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是本科或者研究生,博士毕业的很少,这就局限了职业院校搞一些深层次教学或者科研活动的开展。第三,从学校设施建设上说,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设备很匮乏,语音教室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局限了学生英语听力的发展,而听力在英语教学中是最重要的,第四,英语方面的课外活动不是很多,这就让学生将英语误解为只是为了学习,或者考试,忽视了英语本身自然的美丽,同时也体会不到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最后,就是英语教学方面的资金少,比如教师出国,还有外出参加培训等等。

目前,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学校设置了数控、电子、模具、海关报关、营销等28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签约海外企业,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签约外企,例如保时捷、德国大众,还有德国宝马等等,从反馈的信息看,学生的英语是哑巴英语,跟客户交谈,订单谈判方面比较的弱,有的学生毕业后因为英语发音或者听力薄弱,口语不好而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所以英语相比学生的专业来说,更为重要,英语更是学生就职的敲门砖,没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就会被发展的社会淘汰。

针对这些瓶颈,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按照不同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进行针对性设计,将优点更加突出,将弱势转变成长处。比如可以开设多种类英语课堂,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来安排。多种类课堂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所有的学生必修的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课堂,这样不仅优化了第一课堂,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的英语知识,巩固了基础知识,也同时优化了第二课堂,让学生拓宽了英语视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第二,认真重视教师的学历,或者进修培养,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才可以从中受益。在学校认真组织英语教师观摩课,公开课评比,开展教师间的团体研讨会,相互交流,切磋教学经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三,将语音室充分利用,重新重视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给同学们放英语歌曲,还要给同学们放英文电影。第四,认真组织英语方面的课外活动,比如每周六定为学校英语角,设定一个教室为爱好英语口语的学生作为英语口语交际的场所,可以举办英语歌唱比赛晚会、英语电影配音大赛。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等等。第四,学校方面需要支持英语教学,不仅是设施方面的支持,还有资金方面的支持,多派教师出去参观外校,交流学习,外派出国,带回实际的有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等。我校在最近几年已经公派了很多批教师到德国调研,进行实地考察,带回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和技术。近一年中,学生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感染中,学生在英语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毕业生签约外企率,外派率居高不下。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以上是我针对我们学校提出的瓶颈以及解决建议。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然而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英语却是不可忽视的,而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学校的培养,因此,搞好职业英语教学,无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更多的身怀技术的莘莘学子,用流利的英语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去,为中国,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3]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7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实证研究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巩固大学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毕业论文写作不但具有本科教学中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同时也是衡量和检验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3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强化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近年来,各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以本校英语专业2012级和2013级部分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来分析探讨本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拟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对比研究

1.问卷设计。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在开展问卷调查之前,笔者所在课题小组成员对我校外语学院2012级论文指导教师(43名)开展访谈,并对指导教师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基于前期的理论综述和指导教师反馈,本组成员将问卷调查设计为29个问题,其中前27个问题为选择题,后两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论文撰写前的准备阶段,论文撰写过程阶段以及论文撰写后的评价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每个阶段涵盖不同的侧重点。论文撰写前,着重了解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了解学生选题出现的困难以及学生对于论文指导教师的评价。论文撰写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难点,主要存在于论文撰写时间、论文文献查找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三个方面。论文撰写后,着重了解学生对于论文的答辩管理评价、论文的评定管理评价以及论文的质量管理评价三个方面。

2.问卷实施。本问卷设计完成之后,本课题组5名指导教师首先抽取各自指导论文的2012级学生共计80进行了问卷调查,于答辩结束之后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发下问卷调查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本课题组成员针对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学生对于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相统一;(3)增加指导教师修改论文次数;(4)适当延长论文撰写时间;(5)提高文献查找能力;(6)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7)加强答辩过程的过程管理;(8)规范论文评定标准;(9)加强论文的质量管理。本课题组成员一致在2013级的论文指导工作中坚持这九项措施,在2013级的论文指导工作中严格要求。随后本组成员收集各自指导论文的2013级学生共计80进行了问卷调查,发下问卷调查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随后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分别形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

3.问卷调查结果和讨论;经过两次的问卷调查和统计,本组成员获得了数据,并对此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表1和表2收集的是论文撰写前学生准备撰写论文的数据对比。表1数据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对论文的重要性要明显提高,这组数据说明加强论文重要性教育是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才能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2数据显示出实验组比对照组在选题与教师一研究方向一致性有所提高,这也与本组指导教师在选题阶段与学生加强沟通有直接的关系。说明学生论文选题受指导教师影响较大。学生选题与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专L,利于论文指导工作的展开。

表3至表6收集的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撰写时间,修改次数以及学生存在主要的困难的数据对比。以上数据显示实验组教师修改学生论文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这个结果在另外一项问题(你对你的指导教师是否满意)中也得到数据支持,学生对于教师的论文修改次数的提高有积极的评价。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普遍长1到2周,该数据对比使老师在实验组加强论文指导和监督的结果,同时也是实验组学生重视论文撰写的体现。对于学生论文撰写中出现的困难,表5体现的论文撰写中查找文献途径受限,该数据对比表明实验组的上网查阅文献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完全不查阅文献的情况没有出现。反映出本组指导教师在实验组学生中加强文献检索指导,学生网上检索文献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表6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论文撰写中,语言组织一直是难点。不少学生习惯用翻译软件组织语言,致使全篇论文中式英语随处可见。该数据说明语言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语言基础决定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并无直接关联。

表6至表9收集的为论文撰写后学生对相关的评价数据对比。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对答辩过程、论文评定和论文质量管理方面的评价明显提高,说明本组指导教师对实验组的论文答辩、评定、管理三方面的改进与优化提高了学生对以上三项的结果评定。因此,规范论文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评价和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论

通过对我院2012级和2013级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表明提高论文质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保障教师的论文指导时间。三是管理层要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监控,规范毕业论文评价和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样本不够大,被调查者人数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穆风英.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138-142.

[3]杨宇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反思[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8-112.

[4]张奕,王健.构建多维化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1-72.

[5]张春芳.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第8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课程设置

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经济背景下,由于高校扩招和专业设置趋同等原因,英语类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失业最严重的专业之一”。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更加严峻。鉴于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理念已深人人心,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高专学院的教学改革,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按照《大纲》要求,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3)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专业途径,强化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为使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的操作能力,并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实行了实践教学“1321”的教学模式,即每一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除2个学期的理论教学之外,还增加1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共4周),第一学年的实践教学为“模拟商务情景”,第二学年为“虚拟公司”,第三学年为“毕业实习”。

(1)“模拟商务情景”安排在学生完成英语语言的框架教学后。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围绕英语技能系统知识训练的主线,并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共包含了十个英语情景:初次见面问候,介绍工作;公司介绍,工作经验;工作地点环境介绍,电话留言;日常工作,常见工作问题;工作计划;公务旅游;交易会和销售;产品介绍;公司与工厂未来趋势;享受公务旅游,内容安排从易到难。

(2)“虚拟公司”实践教学以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契机,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业务环境,向学生提供较浓的职业氛围,以利于强化他们的英语表达、用语能力和基本的商务技巧。“虚拟公司”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各种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外贸能力和职业素质。

(3)学生在毕业前可通过假期和毕业实践期间参与毕业实习。学生必须在与英语专业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四周的实习,要求每周记录工作心得,并提交实结。此外,还要求只有参加了毕业实习的学生才能进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并得到毕业证书。

二、 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建设策略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模块

(1)市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英语为主。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精读、听力,口语、翻译、英语阅读等英语课程,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结合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外贸英语洽谈、外贸单证实务等知识。

(2)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突出技能。要求学生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其他实用技能,努力做到知识技能化,技能证书化,证书多样化。组织学生参加四、六级英语统考,省计算机统考,实用英语和省计算机考试通过率近百分之百。

(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重在教育。认真落实教管结合、重在教育的实用方针。鼓励本系教师严格教学要求,加强家校合作,对有问题的学生重在教育和转化,鼓励学生自我管理,结合实际,让学生自行管理早读和夜自修,开展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如英语角和文学社,搞好系风、教风、学风建设。

(4)采用以专业社团为依托的学生技能训练模式

专业学生社团是系部与企业通过订立合作协议的方式合作共建的,协议规定了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社团的名字一般以企业的名字来命名,社团的运作由学院和企业双方各出一个人来负责日常工作,社团成员由校方和企业通过招聘的形式挑选。

(二)完善教学资源与设施配套建设,实现课程网络化

(1)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养,通过课程设计、校外实训基地、课程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

(2)整合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本土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年轻教师学历进修外,抓好在职教师的在职进修。充分利用兼职教师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教育,使他们成为成功的跨越语言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教育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创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语言输入载体形式多样化,利用声、光、电、影、形、色等多种元素的功能,实现视听说英语全接触,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突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高效性和因材施教性。

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英语专业的开放性、示范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职业能力、会动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胡织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1—73.

[3]孙建奎,宫钦言.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 00-1 40.

[4]吴敏,魏利达.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48-49. ’

收件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天河路36号郑州经贸职业学院A410办公室

收件人:胡巧玲

第9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其就业率低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进行完善,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困境,并进一步分析了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创业教育;高职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困境

1、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不高

通过本人对近三年来我校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来看,毕业生真正从事与商务英语有关的人员比例不超过40%,这些岗位主要包含了外贸业务员、跟单员以及报关员等职务。事实上,企业对这些人员的需求远远大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企业当下十分需要既精通英语又懂得国际商务项目的复合型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因为很多岗位需要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无论是电函拟写还是文件翻译,都需要学生拥有相关的语言技能。不仅如此,这些岗位通常也需要学生懂得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熟悉国际惯例,很多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水平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而不得不转业。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因为缺乏与企业岗位的沟通与协作,不能准确地把握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情况,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岗位对接能力。无论是出于什么角度,这些都造成了专业资源的浪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仍需要不断被创新和优化。

2、学生缺乏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缺乏与本地经济密切联系的特色教育,课程设置都大同小异,这就使得毕业生走向市场时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下我们倡导全民创业,但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人群中,我们很少发现有学生愿意去主动创业的,大部分的毕业生都选择了降低标准或者另投他行。即使一些毕业生尝试过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创业的内容也都与本专业无关,且成功几率不高。事实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英语沟通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商务知识基础,在国际贸易日趋成熟的今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发达的经济地区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完成自主创业。但是,当下的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对于一些创业机会,往往无动于衷。之所以会确实这种创业意识,与高职商务英语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需要通过专业的教育去引导,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将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二、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1、制定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融合的教学大纲

通常情况下,职业生涯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结合惯用基础与重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全面覆盖,抓紧特色,提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加强平台的构建,以此来拓展辅导的内容。实现教学大纲的构建,重点做好商务英语创业实践教育的基础。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的理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市场分析与营销、财务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完成创业计划书,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大纲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流程、具体的内容以及评价体系。

2、构建多样化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平台

商务英语专业的创业道路探索在大学生群体中正在扩大其范围及势力。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学府的教育,在自身能力与技能选择上,更加契合创业的需求。但是,当下的大学生创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其成功的几率。国家和地方政策、商务英语创业和实践教育、创业资金、个人实战经验和其他外部支持等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性,且对于不同创业模式具有不同的影响。实现创业教育的专业技能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当中展开一些有效的创业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利用学校的资源,展开学院的创业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并配备相关的教师进行辅导。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进一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实训基地,完成校企合作的平台构建。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想要创业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充沛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为一体的优秀实践性人才。

3、实现与基础知识融合的创业教育

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创业就业社会背景,大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完善有关的教育体系构建。创业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创业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完善的。创业的精神与能力不能离开具体的创业认识与实践,然而认识最根本还是从知识中获得的。商务英语的专业创业需要将专业知识理论融入创业教育当中,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得到优化。课程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具体可以通过三个部分完善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第一,设置通用创业课程。第二,建立于商务英语之上的创业课程。第三,融入专业知识的创业课程。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把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应区别性地利用有关影响因素,例如地理环境、市场条件等等,为其创业创造有利的支持。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结语

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融合,是今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重点趋势,创业教育也应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融合创业教育理念,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大有裨益。本文结合了当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了几条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高职院校教育创新作参考。

作者:王小琳 朱佳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居珈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三创”活动的有效实践路径探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