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特殊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特殊教育问题

第1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美国特殊教育 教师短缺 原因 补充策略

分类号 G760

教师问题是全球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作为一个教育强国,其教师队伍同样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尽管各州情况不尽相同,但特殊教育、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教师短缺均比较严重,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尤其突出,且困扰美国教育长达几十年之久。对此,美国进行了长时间、广地域、大范围的探索。

1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短缺现状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短缺,无论是从总体数量、教师素质还是涉及的地域与类别看,都要远远超过一般学科教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数量短缺

特殊教育教师短缺普遍存在。据“面向特殊教育的高等教育联盟”调查发现,特殊教育教师短缺在全美50个州普遍存在,有98%的学区报告称特殊教育教师短缺。从现在到2018年,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增加17%才能满足需求,超过任何一个行业的需求率。例如,据相关研究(Zost,2012)表明,德克萨斯州获得完全认证(fully certified)的特殊教育教师缺额19%,在农村地区甚至达到了36%。

特殊儿童增多凸显特殊教育教师不足。Swanson(2012)研究发现,1976年,3~21岁的特殊儿童占学生总数的8%,而到2006年这一数据已经升至14%。从1993年到2006年,残疾学生数增加了将近70万名,年增长率达55%,这是学生总人数增长率的两倍还多。其中,特定学习残疾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学生分别占了约50%和25%。虽然近几年特殊儿童数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13%以上。残疾学生的大量增加更加凸显特殊教育教师的短缺。

1.2教师素质偏低

按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所确定的标准,高素质教师应当获得学士学位及任教资格证书,同时精通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知识。以此标准衡量,美国大量在岗特殊教育教师不能达标。美国教育部的调查数据表明,美国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短缺率高达11.2%,也就是说,有大约45514名在职教师达不到该标准要求。中学特殊教育教师资格问题尤其明显,有调查表明80%以上的中学特殊教育教师在其所任教学科并不能满足高质量要求。

许多学区不得不聘用持有临时或替代性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执教。据估计,在每年聘任的新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没有完全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在2003年前后,超过49000名不具备任教资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在岗教学,为接近83万名残疾学生提供服务。据统计,在2005年占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总数9.6%的教师没有获得完全职业资格证书,有些州或者地区这一数据甚至在25%以上,如哥伦比亚地区高达28%。这种质量上的不足比数量上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被研究者描述为“慢性而持续”的特殊教育教师短缺。

1.3队伍结构失衡

首先是特定文化背景特殊教育教师缺乏。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存在着大量的欧洲及亚非移民,2008年的数据显示所有残疾学生中这类学生占了将近30%。这样,特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残疾儿童教育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而具备语言及文化沟通能力的潜在特殊教育教师候选人却只有14%左右。

其次是性别比例失调。由于在社会期望中教学被看作是“女性工作”(women’s work),男性教师匮乏,男生缺乏相应的榜样模型以及社会期望,因此很少愿意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从而导致教育行业中男教师较少,而这在特殊教育领域尤其明显。

1.4区域差异显著

一般来说,经济落后地区较其他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短缺更为严重。来自美国教育就业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 for Employment in Education,简称AAEE)(2000)的报告显示,美国西部高山区、中部,高原地区和阿拉斯加地区在所有类别的特殊教育岗位都存在教师短缺。而西部、南部中心区、东南区、盐湖区和亚特兰大中部60%以上的特殊教育岗位类型都存在着教师短缺。

2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短缺原因分析

虽然也有特殊教育教师因为个人原因(如家庭、婚姻、退休等)离开或不愿进入特殊教育行业。但从总体上来看,特殊教育教师短缺主要是由特殊教育岗位社会地位低、工作负担重、缺乏足够支持及流失严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同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所有教师必须获得州教师资格证书,导致部分不合格教师被清退同样加剧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短缺。

2.1相关法规过严

Nichols等指出,相关法规是造成特殊教育教师短缺的原因之一。1997年及2004年的《残疾人教育案》(IDEA)修正案以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实施加剧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短缺。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将更多的孩子定性为特殊儿童,从而增加了特殊儿童的数量;另一方面,这些法案对于教师的任教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大量没有获得任教资格的特殊教育教师被清退,从而加剧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短缺。

2.2教师工作负担重

有些学区只有寥寥几名特殊教育教师,一名特殊教育教师要负责一个学校甚至是数个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跨越多个年级,需要掌握广泛的课程知识。如山的文件工作(paperwork)以及与家长的频繁沟通等使人们不愿意进入特殊教育行业。正如有特殊教育教师所指出的那样,由于州内“个别化教育项目”(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缺乏标准化,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并且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他们的相关信息,花费至少4个小时了解一个学生的情况,花费5个小时去检验原来教师的评语,最后用40分钟时间完成报告。这些工作需要在课下时间和周末来做,总是让教师精疲力竭。

2.3缺乏足够支持

由于特殊教育教师并不被普通教育教师认同,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与学校的主流文化之外,使特殊教育教师对于学校文化产生疏离感,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感觉孤立无援,缺乏安全感。如有特殊教育教师反映:“由于缺乏普通教育同事的理解,导致我被疏离、冷落、排除在外,并且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

特教教师缺乏资源与人员支持,反映在:(1)获得资源有限。许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材料、物理空间以及管理者的关注。一位特殊教育教师说,他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小学工作了12年,有9年时间需要成为“资源专家”,自己寻找资源,缺乏合适的材料。他与其他四位同事共用一个办公室。(2)人员支持不够。许多学校缺乏特殊教育教辅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致使特殊教育教师经常感到孤立无助。

2.4教师流失率高

“教学与美国未来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American Future,2003,简称NCTAF)将教师流失称之为“国家危机”(national crisis)。根据Boe(2005)的研究,每年平均有6.27%的特殊教育教师离开教师岗位,从事其他职业;有8.27%的特殊教育教师转行从事普通教育。也就是说,每年有大约15%的特殊教育教师流失,是普通教师流失率的2倍。每年离开特殊教育岗位的教师比新增特教教师还多。并且,特殊教育教师流失最严重的是城市和农村贫困区域的学校。

初任特殊教育教师流失率高。在所有学科的初任教师中,特殊教育教师是流失率最高的,特殊教育教师最初三年的流失率达到了19.9%。初任教师入职五年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率达到40%以上。

未获完全特教资格的教师流失严重。比如JamesMcleskey,Bonnie S.Billingsley(2008)-13J的调查显示,某大城市学区,由于特殊教育教师短缺,不得不雇用了100名未获特教资格的替代者(substitutes)填补特殊教育岗位空缺,然而,之后三年中这些教师有40%~50%选择了离开。

并且全美320万教师中有将近一半是婴儿潮(ba―by―boomers)时期出生的,他们在最近几年都将临近退休。由于以上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师短缺。

3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补充策略

根据特殊教育教师短缺问题,美国各个州、学区及学校采用了多样化的补充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特殊教育教师综合数据库

许多州建立了州(际)特殊教育教师个人数据库(personnel databases),以便了解州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分布、工资、流动等基本状况,为特殊教育教师的招募与保留提供政策依据。2002年,肯塔基教育专业标准委员会与北卡罗来纳州教育部、北卡教育研究委员会合作,共同搜集并建立了跨州的教师数据库,包括教师的培养、需求、流动与保留等。北卡教育研究委员会对近几十年州内教师的流失状况进行了纵向分析,同时州政府还对州内的42000名教师进行了调研,以了解他们的工作条件。这两个州的数据便于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按照学科及地域分布状况招募并补充教师,并提供合适的初任教师教育项目。

3.2减少特殊教育教师需求量

Boe(2006)指出,寄希望于将来培养大批的特殊教育教师填补所有空缺岗位是不现实的,应对特殊教育教师短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减少特殊教育教师需求。所应用的策略包括:(1)减少定性为残疾学生的数量;(2)重新设计教育过程,例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或者聘请教师助手,从而减少全职特殊教育教师需求;(3)增加普通教师对于残疾学生的指导,或扩大全纳教育实践。此外,许多学校还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

3.3整合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途径

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包括改革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特殊教育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学术水平。例如,Carla McClure,cvnthia Reeves(2012)的调查显示,2004年在北达科他州,不同类别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需要学员花费很多时间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北达科他州大学改变了教师培训模式,通过案例管理和服务不同残疾学生的方式展开。这样,许多农村的小学校都能够保证每天至少有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全程在校服务。

精心设计替代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根据Rosenberg等(2007)的研究,在美国有大量的替代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alternative route certification progams)存在,尤其是在特殊教育者极其短缺的那些州。这些项目大多是为想从其他行业进入特殊教育领域的人员设计的,并且这些项目秉承美国教育部坚持实践取向的意见,通过作业、远距离教育培训候选人。许多学区还着眼于那些社区内从事过与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并鼓励他们通过一定培训进入学校担任特教工作。

为学校员工提供培训,使其具备任教资格。美国许多学区都寻求为现有普通教师、教辅人员(parapro-fessional)提供资金、时间等支持,使他们参加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获得特殊教育任教资格。

3.4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福利待遇

提高教师待遇。各州及学区教育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教师薪水不足以吸引和保留有能力的教师,因此,许多学区通过提高教师工资、增加奖金或者改革教师工资制度的方式吸引和激励特殊教育教师。来自Shaffer(2006)的研究表明,亚利桑那州的阿什福克学区将初任教师的工资提高到了36000美元,年,是该州最高的,并且该地区为新教师提供了6(130美元的奖金。

为教师提供(免息)贷款或者代偿贷款等。许多州和学区为教师提供了住房补贴等,有些州还还为大学生提供贷款,大学毕业选择到特殊教育工作一定年限,就可以根据情况减免贷款。如Putney(2009)的研究表明,阿肯色州(Arkansas)为参与教师教育项目的每名候选人提供了3000美元的贷款,如果候选人达到一定的学分绩点、获得教师教育资格并到某些教师特别短缺的学科如特殊教育任教,这些贷款将获得减免。

3.5改善工作条件

对于教师补充问题来说,使教师岗位变得更富于吸引力以减少教师的流失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者通过多种策略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多方支持。早在1994年,LittrellLl9j就为管理者多方支持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包括:(1)情感支持。考虑教师的想法,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表现出对教师工作及其人品的欣赏等。(2)教学支持。为教师提供与教学有关的帮助,包括提供必要的材料、空间、资源,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时空。(3)信息支持。为教师提供进修、会议以及有效教学等多方面信息。(4)评价支持。通过与教师持续、深入交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议等。

营造“家”的学校氛围。有学者(V L.Estrada等,2010)在调研中发现,能够长期在某一个学校执教特殊教育的教师大多提到了“家的感觉(sense of family)”作为他们一直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下去的动力。管理者、普通教育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学生像家庭成员一样的支持、关怀是他们在岗位上坚守下去的重要原因。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许多学区或者学校通过降低班额、提供教学助理以及优化教学设备的方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如斯波坎市的威尔皮尼特学区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专职的教学助理,并且将班额限定为17人左右。

3.6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贾斯特森(Gerstsen,2001)等指出,那些感觉到自己有机会在工作中学习的教师倾向于继续工作下去。因此,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对于教师的招募与保留是十分必要的。

为教师提供初入职指导。根据每一位初入职特殊教育教师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指导者。理想的指导者应当是与被指导者教授同一年级同样残疾的儿童,在一起办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指导经验,并且富于耐心。2004年,Smith等人调查发现,同一领域的初入职指导能够使初任教师第一年的流失率降低30%。指导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和程序的建立,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学方式的改进,学校文化的适应,工作压力的排解。并且这种指导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而后者被证明效果更好。

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教师的学习包括校内同事间研讨以及专业进修等。学校领导者为特殊教育教师学习提供时间和资金支持。同时,管理者通过与特殊教育教师座谈等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其薄弱方面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据L.W.Moses(2005)的研究表明,特殊教师教师在三种相关的技能领域相对薄弱,分别是教授来自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合作以及应用技术进行教学。

与大学(学院)建立特殊教育科研联系。美国诸多学校通过为大学或者学院的特殊教育实习教师提供实习基地,与大学特殊教育研究者共同开展相关研究,为本校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资源等。

3.7采用合理的招聘策略

选择合适的候选人。Mark等(2005)的研究表明,有很强家庭关系且非常愿意参与兄弟姐妹生活的人更愿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因此,学校与高等教育机构更倾向于为那些有残疾兄弟姐妹并且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提供特殊教育职业信息,这被证明是低成本且高效的。

应用灵活的招聘方式。Shaffer(2006)经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加利福尼亚教育部特殊教育管理部门在其网站开通了互动平台,为那些有志于特殊教育的人士答疑解惑。并且该网站还提供了教师访谈的录像,为网站访问者讲述教师生活的感受,解释所需要的资格证书及其获得过程。该网站还介绍了大量教师招募与培养项目,以及各种财政补贴信息等。而维吉尼亚州不仅有类似的网站,还通过广播与电视等特殊教育教师招聘信息。

4 结论与启示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补充问题是横亘在美国教育面前的重大问题,美国各级政府、各学区及相关学者都非常重视,虽然距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尚远,但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补充策略。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补充问题能够为我国教师补充提供一定启示。

4.1部分不达标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

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特殊教育领域中尚存在着一定数量不具备完全任教资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并且在特殊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教育差异大,在某些特定地域(如边远农村)和特定学科(如特殊教育),一些并不具备完全的任教资格的教师还有一定存在的必要,在没有条件为这些学校或学科配备合格教师的情况下,代课教师或不具备相关学科任教资格的教师将继续发挥作用。

4.2建立区域教师综合数据库

美国许多州都建立了区域间教师综合数据库,统筹教师的流动与补充等。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差异显著,但区域间教师统筹力度不够。为此,应当建立区域教师综合数据库,包括教师的招募、流动与离职,以及教师的分布、工资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区域间教师统筹,开创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彼此协调,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3吸纳相关人员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在我国,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大学毕业生,缺乏多样性,部分学科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认为应当拓展教师来源,严格教师准入,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与考核之后进入学校担任教学工作,这对于教师短缺的学科尤为重要。同时,为了解决某些学科师资不足的现状,学校应鼓励相关教辅人员通过培训获得任教资格。

4.4创设良好的校园工作环境

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尤其是边缘地区或边缘学科的教师)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管理者应当创设宽松、愉快的学校氛围,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与生活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欣赏教师的工作方式,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信息支持,提高福利待遇以减轻教师生活压力等。

第2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儿童 家庭内部教育 走访调研

一、特殊教育儿童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的第一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启蒙之师。而特殊教育儿童,他们比普通家庭儿童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在特殊教育儿童的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孩子的家长必须要承担其他家庭常面临的紧张和压力,还要加上抚养特殊教育儿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要经受比一般家长更大的压力。在经过了五天对桂岭镇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走访,我们也了解到了一系列相关的情况:

关于对平安村几户特殊教育儿童的家访:

桂岭镇平安村是贺州市的众多贫困村之一,全村8500人左右,适龄儿童600人,在校学生618人,其中幼儿150人。在平安村,75%的青壮年农民人士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较多,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是哥哥姐姐照顾,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此,我们了解到,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且全部为留守特殊教育儿童。

通过我们对这几户家庭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家长为了治疗特殊教育儿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同时,山区的落后,资源的匮乏,家长们并没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所以也并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教育保障。而在这里的特殊教育儿童并不能受到必须的特殊教育,仅有1名可以跟着正常儿童一起上课,已在桂岭镇中心小学上到了三年级,成绩优秀,并能够很好地和大家相处。

二、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在几天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平安村,无论是哪类家庭,家庭教育普遍薄弱,而这又要分成3类去分析:

(1)监护人文化背景欠缺。监护人作为孩子从小最早接触到的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我们在平安村了解到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在这区间内的78%的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普遍为长兄长姐,祖父母,他们所接受过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几乎为0,初中以上的也仅仅占到了11%。这样的文化背景并不能够对这些孩子起到典范作用,也没有办法去真正的以特殊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他们眼里认为保障孩子的温饱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

(2)家长默认了不完善的全纳教育的存在。据了解,学龄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在平安村,能够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教育儿童也只有1名,其他情况严重的儿童在学校并不予以录取。针对这点,大多数的家长默认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如果孩子不能够接受到正常学校的录取,多数家长将放任孩子在家,不接受任何教育。

(3)没有特殊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估制度等不能适应为残疾儿童少年今后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的需要。全区58所特殊教育学校(含3所民办学校)仅有111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19%,而高达8l%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平安村作为仅有一所普通小学的贫困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还落后于其他地区,并没有针对教育,仅有11%的特教儿童会与正常儿童一起上课,89%的特殊教育儿童则放弃上学,家长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就错过了孩子恢复的黄金阶段,以至于孩子成长压力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大许多。

三、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所面临的众多教育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既然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的作用则不容小觑。将家长的整体教育意识增强,才能贯彻落实到孩子的身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树立家长对待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观念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将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到家长的脑海里,特殊教育儿童的前景才有希望可言。我们将会定期回访桂岭镇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向家长们推广有关于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并讲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重视全纳教育。针对于桂岭镇平安村的家长默认不完善的全纳教育问题,我们认为,除了要对平安村家长们定期的开展特殊儿童需要教育的知识讲座以外,我们还建议贺州市政府要加快对于完善教育机构的专业化问题,鼓励社会就业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上岗就业,在教育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创造新颖独特的康复训练,正确引导特殊教育儿童,给予他们所需的特殊教育,让乡镇儿童也能一样的接受到所需要的特殊教育。

3、贡献一份力量,呼吁社会团体加强支持意识,特殊教育不容小觑。经我们对于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92%的乡村人民对待特殊教育儿童处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相关了解的人民群众仅占8%。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自己的力量,联合桂岭镇社区机构呼吁并宣传,定期在乡镇组织关爱特殊教育儿童的活动,宣传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大家了解,并不断重视起来,让他们的教育前景变得更为敞亮。

第3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特殊教育的规模是反映特殊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指标。《提升计划》和《实施意见》均明确提出,到2016年,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根据中国残疾人状况的监测数据可知,2013年6-14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72.7%[1],远低于普通中小学99%以上的净入学率。近三成的残疾人未能入学,说明今后特殊教育招生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另据《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为1037人[2],约占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13.5%。这一数值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人们的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大残疾儿童少年的招生安置力度,扩大特殊教育规模,仍是当前特殊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使每名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都得到有效保障。1.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扩大招生规模,灵活增加招生类别。除招收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外,创造条件招收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针对不能入学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特教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师资和资源优势,在社区、家庭的配合下开展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范畴。2.扩大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规模随班就读是全纳教育理念的体现,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教育安置形式。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数据,近几年我国在普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占比均值为68.2%,而黑龙江省在2013年的比例只有30.7%。黑龙江省的随班就读工作进展不理想,入学人数近几年有明显下降,说明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3]。当然,这也意味着黑龙江省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安置方面的空间还很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协调处理好与此相关的师资配备、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问题。3.做好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得以提升的重点在农村。但现阶段农村特殊教育依然是一块短板,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残疾儿童未能入学[4]。政府应在资金支持、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转变家长错误观念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城乡特殊教育均衡发展。

二、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问题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基础条件。我国于2012年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在此背景下,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也逐年加大,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未来还需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提升计划》和《实施意见》也提出了今后经费投入的量化标准,即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髙,2014年达到年生均4000元,2016年达到年生均6000元,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13年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总投入为92亿元,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2100元,是普通学校的3倍左右。在2016年达到既定目标后,意味着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约为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5]。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大力支持为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近4年来,省财政为特殊教育发展投入资金1.2亿元,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全省74所特教学校中,有29所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受经济和财政状况制约,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还比较低,一些地方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经费明显不足,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步伐缓慢,仍有60%的学校没有完成建设任务,未被纳入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的学校仍有25所,特教学校专用教室面积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比例(17.1%)仍比全国(26.7%)低,现有校舍中待改造的危房面积仍有5474平方米。今后黑龙江省加大经费投入,推进特教学校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1.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三年内经费甚至要以几何级数的规模增加。因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增加残疾学生的补助金额、改善教师工资福利、新建特教学校或资源教室、现有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修缮改造、设施设备购置等都需大量经费予以保障。2.合理规划经费的支出结构现有特殊教育经费主要用于特教学校,而用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经费投入很少。要注意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的落实情况。不能因为基本建设开支过大而影响了事业性经费支出的增长需求。在事业性经费支出中,还要处理好个人部分和公用部分的比例。此外,要注意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经费投入的合理规划。

三、特殊教育师资建设问题

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员数量充足、专业化水平高的特教师资队伍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特教教师队伍的建设,自2003年以来,我国特教专任教师数量从3.03万增加到4.57万,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特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提升计划》和《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特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为加快推进特教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政策支持,有利于特殊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就黑龙江省而言,特教师资还存在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欠缺、待遇较低等问题。1.增加特教教师数量黑龙江省特教学校现有在校生9317人,专任教师1850人,生师比为5.03:1,与《实施意见》中确定的3.1:1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部分特教学校教师编制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编制较为紧张。今后要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在配足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包括学科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康复训练教师、残疾学生生活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在内的教师类型的齐全。2.提升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特教教师专业证书制度,致使特教教师专业准入标准不明晰。加上部分教师学历较低、缺乏职前或在职专业训练等因素,使得特教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打了折扣。因此,应以《提升计划》为依据,建立特教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制定特教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逐步实行特教教师持证上岗。要重视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入职筛选工作,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培养、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3.提高特教教师待遇要落实特教教师津贴、随班就读岗位补贴、送教上门工作和交通补贴等待遇的规定,实现国家对特教教师的倾斜政策,在职称评聘上要向特教教师倾斜,以此鼓励更多的特教教师安心地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

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问题

第4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特殊群体 教育管理 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New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pecial Group Education Management

ZHANG Zh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5)

Abstract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cale, the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 the ris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special group. It also combines with practical work to propose some coping tactics in this regard.

Key words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new problem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进入“大众教育”。学生进校门槛降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商品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高校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特殊群体。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因而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真的研究、分析,采取具有时代感和实效性的工作对策,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学业、身心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成仁。

1 当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基本状况分析

1.1 学习困难学生群体

《普通高校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按学校的规定补考。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累计有三门课程或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应予留、降级。” 造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是青年人的“托儿所”,是人生学业的终点,这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有直接原因的。中国的学生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管理下的应试教育,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到了美丽的象牙塔,没有家长和班主任的严格看管,这些学生的心理、行为、生活习惯等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导致他们厌烦学习,不思进取。

第二,有的学生认为大学就是社会,将自己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用在学生工作和社会交往上,认为上大学仅仅只为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出现频繁的逃课、晚归、不学习等现象。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生会或社团的干部竞选、晋升等方面,导致一些大学的学生组织充盈着腐败官僚气息。

第三,有的学生是因为中学时代的学习基础差,这部分学生有些是来自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例如高等数学这门科目,有些沿海地区高中时代已把导数、极限等问题做了详细讲解,而许多偏远地区的高中课堂上并未涉及这部分内容。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因知识、概念的断层而跟不上教学进度。

第四,有的学生是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有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有些会花大量的时间用在校外兼职、做小本生意等,把大学的重心放在赚钱上,耽误了学业。

第五,有的学生因为大学期间谈恋爱而影响了学业。谈恋爱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二人世界里,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集体活动时间、社会实践时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时间等等。频频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及时完成作业、逃课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因为恋爱情感纠纷而未能完成学业。

第六,有的学生是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授课方式与高中不同,每节课学习的知识量较多,甚至有些科目一节课要学一章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课下花更多的时间仔细分析老师课上的讲授内容。有些专业一个学期开设八、九门专业课,如果学习方法不得当,这些学生会有学习的困惑。

1.2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每年需要交付几千元的学费,还有平时日常的生活费,对于年收入仅仅只有几千元的贫困家庭来说是巨大和沉重的负担。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不愿意或害怕和周围的同学沟通、交流,封闭自己、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贫困家庭的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考入理想的大学,通过自己的学位证书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与自己的心理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大部分应届毕业大学生收入只有一两千元,除去房租、水电费和日常生活开销,所剩无几。加之走后门、找关系等不公平的社会就业现象,容易引发贫困生愤世嫉俗、思想偏激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导致抑郁、焦虑、嫉妒、孤僻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1.3 心理困惑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和年龄特点,更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①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心理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②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加之学生时代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导致许多心理困惑。

1.4 恋爱和情感问题群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与异往并恋爱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而亲密的形式。③在“性”的问题上表现出相仿和尝试的开放心理,高校的同居现象非常普遍。而失恋、婚前、意外怀孕等后果对大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出现绝食、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念头。

1.5 迷恋网络群体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空间、语言空间、知识空间、交流空间、交往空间等等,然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1)迷恋网络游戏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大多数是男生。许多男生在大学的主修课程不是专业课,而是魔兽争霸、魔兽世界、穿越火线、天龙八部等各种游戏。

(2)迷恋网络电视剧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大多数是女生,许多女生喜欢看韩剧、肥皂剧等等。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这部分学生更是窝居在宿舍,更有甚者一个月不出宿舍,频繁出现逃课、不学习现象。

(3)迷恋网络娱乐八卦群体。当代一些大学生不关心时事政治,不关心新闻联播,不关心国家政策。他们认为政治和他们没有关系,而他们关心的是娱乐综艺和八卦新闻。明星们的恋爱、分手、结婚、离婚、整容等等八卦新闻是这些学生平时最为关心和热议的“课题”。

(4)迷恋网上聊天、交友群体。目前的网络聊天、交友的软件繁多,如人人网、QQ、飞信、微信、微博等等,网络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一些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相信“微信摇一摇”等等这些所谓的“缘分”,甚至一些学生与陌生网友见面、开房等危险行为,由此会引发一系列心灵和身体的伤害,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失去生命。

1.6 虚荣拜金学生群体

在这个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一些高校大学生也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在校园里开豪车、买名牌包、名牌衣服、买奢侈品的现象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炫耀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贵族消费等等,纯净的大学校园弥散着奢靡之风。有些学生是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拜金;有些学生是从每顿的饭菜上节省一个学期或一年,只为能满足她(或他)虚荣心里的那件奢侈品;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通过校外交友或不光彩的渠道来获取钱财,从而满足对奢侈品的追求。

2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2.1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热爱学习的意识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全国有个别高校成立学习支持中心,内设学困帮扶、学业咨询、学优拓展、学习咨询等板块。建立建全学困帮扶制度,主要表现在:(1)建立跟踪建档、动态管理制度。(2)建立任课教师管理制度。(3)建立二级学院学困帮扶联络员联系制度。(4)建立家长联系制度。(5)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生配对帮扶制度。

2.2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生活实践课程教育

生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注重培养大学生特殊群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经验积累是构建整体优化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议大学开设家政综合技能实践课程。例如开设烹饪、衣物修补、服装设计、装修、园艺、家务整理、电子产品初级维修、家用电器初级维修以及汽车的养护维修等选修课程。可以举办烹饪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不但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恋爱观和性道德观教育

高校应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和冲动,以及对“性”的正确认识。可以邀请医学院的专家教授来校做专题讲座,如性健康讲座、性教育讲座、性危害讲座等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问题和轻率的后果及危害,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和性道德意识。

2.4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消费观和金钱观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和高调消费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许多人却忘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和金钱观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1)通过开设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2)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经济独立意识。(3)建议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校内网、校报、校园资讯等宣传媒介进行正确直观的消费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总之,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强,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树立自信、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律、自制意识,使其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成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 匡令芝,郭毅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J].黑河学刊,2005(6).

第5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疆 特殊教育师资 现状与对策

分类号:G760

近年来,新疆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等原因的影响,新疆特殊教育基础薄弱,特殊教育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它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大量的数据调查分析及广泛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

1 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1.1 特殊教育教师的总体数量严重不足

200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规划投资1.58亿元为新疆新建和改扩建30所特殊教育学校。随着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疆特殊教育资源快速扩充,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入学人数稳中有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9年,残疾儿童在校生由1329人增长到了1562人,六年共增长了233人,增长率为17%;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数只增长了53人,增长率为14%,其中专任教师增长了30人,增长率为10%。教师人数的增长率低于学生人数增长率近7个百分点,这使原本就存在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剧。教师数量不足衍生出的现象是代课教师数量的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1年,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代课教师数量占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比例从3.15%提高到了12.66%,提高近10个百分点。代课教师的增多加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负担,因为这部分聘用人员的工资主要从学校有限的学生公用经费、伙食费和社会捐款中支付。此外,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同工不同酬,会使代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刚投入使用的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逐步转入正轨,再加上即将建成的项目学校以及各类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等相关部门和行业所需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业师资,新疆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

1.2 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民族、地区比例严重失衡

据王雁等人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2个省市32个城市145所特教学校3215名教师所做的调查显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非常明显,女性教师占有效样本的75.3%。新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更为严重。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1年,新疆女性专任特殊教育教师所占的比例始终高于75.79%。男女专任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这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而且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新疆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特殊教育学校全部为寄宿制学校,学校管理、安全保育、维稳任务繁重,每天都需要教师值班。由于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在普通寄宿制学校通常由男教师值夜班,但在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也不得不值夜班,这一方面给女教师带来了各种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产生了诸多隐患。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新疆有106.9万残疾人,其中少数民族残疾人有71.3万,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66.82%,这个比例比新疆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59.9%)高出近7个百分点。与少数民族残疾人(包括少数民族残疾儿童)高比例相对应的却是少数民族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比例。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1年,新疆少数民族特殊教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的比例一直比较低,始终没超过22%。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北疆和东疆,由于受历史、地域等原因的影响,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和东疆发展水平比较高,而南疆发展水平比较低,这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特殊教育师资方面也体现得非常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近40%的特教教师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126人),北疆、东疆地区拥有的特教教师(220人)约占全疆特教教师总数(316人)的70%。南疆地区人口有1016。87万,占全疆总人口(2181.33万)的46.63%t8J,但南疆地区拥有的特殊教育教师只有96人,仅占全疆特教教师总数量的20%。高级技术职称特殊教育教师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更为严重,71.74%(33人)的中学高级和42.74%(53人)的小学高级特殊教育教师分布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整个北疆和东疆地区拥有的中学高级特教教师(42人)和小学高级特教教师(88人)占全疆高级技术职称特教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0.97%、70.96%。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上的严重短缺、质量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南疆特殊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1.3 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教师专业化步伐缓慢

2009年以前,新疆高等院校尚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全疆只有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暨新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开展了两届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1996届、1999届,共计80人)和两期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短期培训(共计100人),1996年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为公费生,1999年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为自费生。全疆中小学实行教师学历达标后,该培训中心由于办学层次较低、学生学历无法满足特教学校需求以及不是公费生而面临招生困难,因此从2002年起该培训中心便停止了招生。直到2009和2010年,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才分别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科、本科层次学生,填补了新疆多年以来特殊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空白。

从2002年至2009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新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几乎全部依赖疆外的高校。由于新疆地处西部边陲,距离内地发达省市遥远,出疆培训成本高、路途花费时间比较长,特教学校又面临办公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等问题,致使这段时间出疆受训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和受训时间非常有限。2006年至2008年,新疆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只占新疆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31.81-38.66%,而同期全国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占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53-54%。此外,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提升途径狭窄,绝大部分老师的学历提升和职后培训只能依托疆内普通师范大学(学院)完成,培训的内容和课程呈现出明显的“普通教育化”现象,缺乏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1.4 群众性特殊教育学术团体尚不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比较缺乏

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全疆特殊教育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曾为推动新疆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该团体由于种种原因,在2009年时被注销。由于没有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这一纽带与桥梁,全疆特殊教育学校校际之间、与疆外兄弟学校之间缺乏交流、研讨、合作、分享的平台。2010年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重新登记注册,重新建立了管理制度,该学术团体重新开始开展各项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但从目前看,该学术团体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才可能更好地为新疆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性平台。

2 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2.1 打造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平台

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应该把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到相应的教师发展制度之中。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即《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正根据该《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本省(市、自治区)的配套政策。新疆应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作为规章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工作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重点安排。除此之外,在宏观政策或其他相关政策中,也应纳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内容,以便使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能与其他各类教师的队伍建设工作一道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2.2 坚持“特教特办”,创造专有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和普通教育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强,其专业发展有着一些特殊的需求。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在我国各类教育中起步最晚、基础最薄弱,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我国教师工作中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要切实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这一薄弱环节,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和机制。2012年12月,我国颁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该《意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特教特办”的原则。因此,在统筹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时,新疆还应努力创造专有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不足的问题。新疆在2009年专门颁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暂行办法》。该文件虽然提高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将特殊教育学校班额定为8-12人,盲生班班师比定为1:4,聋生班班师比定为1:3.5,智障班班师比定为1:4.5,普通中小学附设的特教班师比定为1:4。但该标准依然难以满足新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近两年,国家和新疆自治区举办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因为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短缺而面临日益严重的“工学矛盾”困扰,即学校如果外派教师参与培训,则面临学生无师可教的现象。这造成新疆各地、州、市在选派特殊教育教师参训时,存在着数量上不能完成培训分配指标、质量上无法保证按要求选派参训教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益。如2012年新疆首届特教“国培计划”计划培训40人,实际参训教师人数仅为21人,培训的对象本应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但实际参训教师中具有特殊教育经验的只有13名,占62%,新上岗和即将上岗无特殊教育经验的学员有8名,占38%。

此外,新疆2009年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既未涉及康复类专业人员的编制标准,也未涉及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资源教室)教师的编制标准。特殊儿童有着自身特殊的需求,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他们既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复。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康复类课程基础上,根据特殊学生不同类型障碍特点,增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康复类课程。另外,为加快普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目前都在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而要保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防止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现象,就需要加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资源教室)等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因此,新疆今后应在落实好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细化编制结构,以便为特殊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员支撑。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是所有教师中面临挑战和困难最大的、要求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十分辛苦,必须付出比普通教育教师多得多的努力和心血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2010年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在原有15%基础上又增加了15%,但因为只是在工资前三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高定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因此和当地平均收入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依然不高,只能算是中等或中下等,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依然不高。因此,新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以激发更多优秀人员(尤其是男性优秀人员)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来源和性别失衡。此外,2010年新疆虽然在《实施意见》中规定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但因为教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70%)和奖励性(30%)两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又是在绩效工资总量上做人员之间的调整,而不是通过工资增量实现,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措施的奖励性特征就难以实现,大部分随班就读教师的收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新疆这样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多元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班就读在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疆今后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待遇,调动起广大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工作任务的积极性。

第三,要探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近些年,新疆不断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进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推进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原则,从严入口标准。但因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所列的七类教师资格种类中,没有关注到特殊教育教师,因此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只是从源头上保证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却并未真正考虑到特殊教育教师极强的专业性,无法保证招聘的教师一定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工作。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虽然各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型、标准等不尽一致,但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已经成为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新疆今后还需加强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服务人员、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等各类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种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明确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才能促使特殊教育教师更快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第四,要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聘制度。目前特教教师职称评聘没有单独的系列,都是与普通学校教师混在一起评聘,评审标准也只能参照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这种职称晋升评聘制度既无法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独特性,无形中损害了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的利益,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误导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新疆今后亟需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聘评审制度,争取单列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研究制定特教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引领特教教师走向专业化。

第6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高校特殊学生管理对策

一、高校特殊学生的界定及特点

1、特殊学生的界定

高校特殊学生是指在个人经济状况、教育权益维护与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享受、就业机会选择和身心健康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不利或劣势境地的大学生群体,也指那些在学习生活中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等原因而存在障碍,或者身体存在先天性的或后天造成身体机能丧失的学生群体的集合。

2、高校特殊学生的特点

(1)群体类型多样性。高校学生群体十分庞大,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及困难各不相同,形成原因的不同也导致特殊学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高校殊学生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群体、学习就业困难群体、生理或心理障碍群体等。这些特殊群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因,因此,不同的特殊群体需要采取的教育管理的思路也各不相同。

(2)形成原因复杂性。特殊学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其成因的复杂性,导致其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呈现出不同的言行举止,把握好每个特殊学生的成因是做好特殊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总的来讲特殊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正常的大众学生群体不同。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对高校学生群体教育的不同作用机制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成为了特殊大学生学生群体产生的必然原因;国内外环境因素、当代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速是特殊学生形成的外在因素;大学生个人原因是特殊学生形成的内在原因。

(3)管理与教育工作漫长而困难,是一个具有过程性特点的系统工作。特殊大学生群体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表现出与大众学生群体的不同的地方,他们渴求能在正常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但他们的自尊心极容易受到伤害,对某些涉及到他们底线的问题极其敏感,不愿与人沟通和交流,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介于特殊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求非常高,而且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为人的思想是能动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其“三观”的改造工作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要想做好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的。

(4)后果危害性大。高校特殊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问题的反映过于敏感,因此,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时分严重的校园安全问题,即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也将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刚”“药家鑫事件”等等都说明了对高校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忽视该群体的后果严重性。

二、当前高校特殊学生的现状

(1)身心状况。特殊学生的身心状况设计其心理健康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当前高校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多数特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长期以来很容易导致特殊学生产生种种不满和反抗倾向,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态;特殊学生的自卑、自闭情绪浓厚。

在身体素质方面,特殊学生,因为其特殊性,往往很少参与体育运动或校园集体活动,多数属于沉闷型学生,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少特殊学生将自己沉浸于网络等虚拟的环境中,去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或者通过玩网游发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满;在高校特殊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有着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的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得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影响,担心别人歧视他们。

(2)学业情况。在高校特殊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学业问题产生各种问题。进入大学后,教学模式同高中时代有了质的不同,压力的突然释放,以及学习节奏的突然放缓使得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没有了紧迫感和学习动力;或者由于调剂等原因,有些学生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这些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再加上网络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严重者甚至荒废了学业,造成严重后果;还有一部分特殊学生属于学习困难型学生,由于进入高校之前的学习基础的差异造成学生群体在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技能、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存在着显然的差异。从而,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面对与高中时代不同的授课方式、自我学习氛围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出现问题,他们无法快速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成绩及各类竞赛中总是处在失败者的阴影中,长期以往致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开始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问题将会愈发严重。

(3)家庭情况,特殊学生中,与家庭经济问题有关的特殊学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我国地缘辽阔,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当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及突然遭受意外灾害或家庭变故等突发因素的存在,造成了高校贫困学生的增多。贫困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性格相对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经济问题对这些学生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了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使得他们无法与校园主流圈融合,严重的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二是家庭条件极其优越的学生,殷实的家底,身后的家庭背景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父母过分重视物质给予,忽视精神意识上的教育,容易造成学生自立性差,不会妥善处理同学关系,甚至价值观的偏离。最后,还有些特殊学生深受家庭特殊原因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矛盾、亲人突然离世、家庭暴力等问题的困扰,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对这些家庭特殊问题的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失衡、情绪低落等现象,日常表现多为情绪低落、厌学、脾气暴躁,更有甚者以抽烟、酗酒等自我堕落的方式来排解压抑和烦恼。

三、对高校特殊学生的教育及管理的有效对策

1、高校辅导员针对特殊学生的定位要准确。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处在最前线的位置,在培养和塑造人才的学生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特殊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针对特殊学生做好角色的定位。在于特殊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必须首先取得工作对象的信任,必须让对方感觉到兄长姐妹般的温暖,愿意并且能够把心中的情节展现给你,可以说,辅导员的爱心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的恢复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实现多重角色的转变。

2、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的特点,找准问题的根源,从问题的源头入手,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多样性特点,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灵活多变。比如,对于某些心理有障碍的特殊学生,他们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偏失,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管理组织及学生群体等的作用,通过开展阳光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集体活动来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并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设置在线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给心理障碍学生提供缓解压力的平台。不同的特殊群体,有不同的成因,高校在对特殊学生的管理中要从问题的源头入手,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实现特殊学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

3、构建特殊学生信息库,对各类特殊学生实行一对一辅导员负责制。高校学生主管领导要亲自牵头,以学院为单位,对全体学生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定期排查学生的不良倾向,另外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个人的信息变动情况,特别要把有家庭困难、单亲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管理和帮扶对象,通过构建特殊学生的信息资料库,由辅导员实施一对一的帮扶,形成从上而下的动态管理系统,将特殊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提到一定高度,做到高度重视、灵活应对。

第7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经费保障。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特殊教育,先后出台了《龙岩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龙岩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特别在经费方面给予倾斜保障。市政府每年从各级统筹的残疾人事业基金中划出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并做到每年有所增长。从2010年起,全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全部都实现了全免费就学。

 

(2)完善体系,两头延伸。龙岩市以“对县督导”为抓手,推动“双高普九”和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的实施,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巩固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高,入学率每年都达95%以上。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教育工作的同时,龙岩市高度重视抓好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工作。

 

(3)深化课改,提高质量。龙岩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一届规模较大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开放日活动。每届活动都突出一个主题,并做到“八个一”:一场专题经验汇报;一个反映全县特殊教育工作的光盘;一组示范课;一场师生素质展示;一个教学成果展示室;一个“校长论坛”;一套材料汇编;一本特殊教育论文集。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市县两级教研员经常下校进行示范课指导、材料把关,市教育局责任科室人员多次下县开会研究,布置工作,加强指导,分管领导亲临大会并讲话。每届活动都能紧扣主题,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向与会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互动学习平台,并能很好地推进承办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社会反响大。

 

此外,龙岩市还积极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参加并承办全省特殊教育片区教研活动;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组织市特殊教育学校牵头开展全市智障片区教研活动等。

 

(4)加强培训,培养师资。一是充实教研工作力量。龙岩市于2006年成立了龙岩市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吸纳了20余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2011年市教育局配备了一名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主要负责全市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13年又成立了市特殊教育学科教研中心组,8个学科组组长都由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每年牵头开展一次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市教育局为行政推动,市普教室为业务指导,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牵头负责、骨干教师积极配合的上下呼应、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龙岩市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凡是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都积极争取参加。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省骨干教师6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名校长3人、市名师5人等。三是组织教师竞赛活动。龙岩市每年举办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内容有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功和工作热情。四是开展教学论文评优活动。龙岩市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特殊教育论文评优活动,聘请专家评委严格评选,力求论文的质量和实用性,并择优汇编成册在市特殊教育课改开放日活动期间交流。评优活动有力促进了特殊教育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教学素养。

 

(5)大力推进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自2010年福建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以来,龙岩市共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545万元,市级资金1970万元,县级资金579万元,社会捐资82万元,每所特校都实施了一幢及以上教学楼或综合楼建设;争取省级康复设施设备补助资金720万元,市级资金60万元,县级资金8万元,社会捐资41万元。通过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极大改善了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了全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1)经费困难。由于特殊教育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专业性强,所需专用教室和康复器材设备比较多,而且价格昂贵。目前,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基本配置完善了教育教学和康复所需的器材设备,但在后续的添置和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经费困难;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并且管理难度大,教学辅助和后勤保障的保育、医护、保安、食堂工作人员等基本上都需学校自聘,给学校增加了不小的经费压力。

 

(2)师资不足。①数量不足。省、市相关文件都规定了“特殊教育学校按不低于师生比1∶3的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龙岩市现有正式在编教师216人,缺编56人;②力量不强。全市大多数康复课程的教学、康复仪器设备的使用大部分都是由才经过短期培训的教师负责,烹饪、家政等部分技能学科的教学也基本上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能力进行开展,教育教学的层次水平比较低;还有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师培养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领衔、带动作用。③随班就读工作力度不够。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因素,全市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大部分教师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难以从时间、方法、内容和质量等方面满足学生学习的特殊需要。部分学校虽然接收了残疾学生,但主要仅从生活方面关心照顾他们,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上不管少问,随班就读往往容易变成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

 

三、发展对策与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多方支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心支持,多方位、多渠道筹措特殊教育办学经费;建议市政府把不低于5%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由财政部门每年直接划拨到教育专户,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积极建议各级政府列出特殊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办学影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招聘教师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政策倾斜,切实做到按“需”招聘;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康复学科的培训,以强化专业学科的教学;学校要依托当地教研部门,通过教研活动、外出学习、课题研究、对口交流等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打造教师队伍;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沙龙等方式进一步架构完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师培养体系;建议省级教研部门多组织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评优、论文评选等活动,以激发教师活力,提高教师素质。

 

(3)加强指导,切实推动随班就读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学校为骨干,促进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尽快建立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并积极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跟踪,切实重视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发展,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4)深化课题研究和学科教研,努力构建具有闽西特色的特殊教育课程。目前,特殊教育还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足和学校教研形式单一、课题研究停留在表面等现象。“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老师,体现在学生身上。”为此,要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把广大教师从以往单纯的课程实施者推向教学研究的前沿,也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充分发挥市学科教研中心组的作用,与课题研究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互动,积极有效地实施教科研兴校策略。通过深化课题研究和学科教研,不断拓宽特殊教育教学视野,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地方、校本教材,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第8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现状对策2008年11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批复了2008年~2010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批准新疆30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配置教学、康复训练必备设施2700台(套、件)。国家又安排下达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2180万元,其中涉及新疆项目学校6所,其中购置设备480万元。如今,30所特殊教育学校已陆续建成,设备大量购入,陆续投入使用。那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的配备标准已经出台,但还没有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的研究,尤其在新疆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的提高,也没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本次调查对象为:新疆某盲人学校的基础部教师,某聋校的教师以及某培智学校的教师,收回问卷70份。对3所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并结合实习期间的实地观察所得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2.研究工具

本次的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题目两部分,题目题型为选择和开放性问题两种。本次访谈采用自编访谈提纲针对3所学校的教师和相关负责人进行,内容涉及各特殊教育学校的仪器设备的配置、使用情况及改进措施建议等。

二、仪器设备使用现状与问题

1.仪器设备的购置不够合理,特殊教育专业性不强

调查发现,在学校的仪器设备配置是否合理一题中,选择很合理的人数为21人,占总人数的30.9%,选择较为合理的人数为46人,占总人数的67.6%,选择不合理的,仪器几乎没有的人数为1人,占总人数的1.5%。此题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仪器设备的配置较为合理,所以还需将仪器设备的配置合理化。

13%的教师认为,许多仪器设备只适合普校使用,缺少特殊教育专业仪器设备。8.6%的教师提出了有些设备不符合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问题,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仪器设备的购置时也应引起重视。这里是一个图片大部分教师可以在需要时用到仪器设备,小部分教师因为仪器设备数量有限用不到仪器设备。

2.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设备使用上,只有33.8%的教师达到熟练水平。在调查的教师中,反映出教龄一年以下的教师和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仪器设备使用水平因为相关培训少而较低,这反映出近些年仪器设备的购入以及不断地更新使得教龄长的教师没办法根据更新来提升自身的技能,加上相关培训少,教师感到提升自己的技能比较困难。而教龄短的教师因为刚进入工作岗位,对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教龄在2~5年的教师因为年龄较轻,技能学习速度快,体现出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较好(如下表所示)。

在问卷的分析中发现,康复教师普遍仪器设备使用的熟练水平比较高。调查了解到,康复课的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对康复课程和仪器设备的使用都比较了解,专业技能较其他课程教师水平要高。可见专业培训对教师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3.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及时

在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23.5%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管理水平还不够。4.4%的教师认为管理分散,管理有待加强。这里是一个图片

在仪器设备的维修与更新上,有13人认为学校的仪器设备维修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剩下的4人认为因为学校没有专业的人员而使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占总人数的5.9%。由此可以看到,仪器设备的维修还是存在不能及时维修影响教学的现象的,而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修,维修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三、改善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使用现状的建议

1.仪器设备购置前注意充分论证,完善仪器设备的配置

各学校要在自身学校的资金范围内购置需要的仪器设备,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不求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但要符合学生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仪器设备的配备合理化。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工作要做到方法科学、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民主决策,由于有教师提出仪器设备的购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和教材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仪器设备购置之前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需要及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能否发挥到最大,将需要的仪器设备上报,避免一些仪器设备购置后闲置,一些仪器设备需要却没有的情况发生。学科需要的仪器设备要体现专业性,尤其康复课程的仪器设备要保证齐全,尽量使各学科所需仪器设备都配置合理,体现特殊教育的仪器设备的专业性。

2.建立新型的师资队伍

(1)转变观念,使仪器设备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特殊教育专用仪器设备陆续配置之后,特殊教育仪器设备的作用慢慢显现,尤其是康复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接受特殊教育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真正转变观念,将教学和医真正的结合在一起,秉承“医教结合”的理念,将仪器设备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在教学中康复,在康复中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考虑,为了使其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考虑,将康复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发挥特殊教育仪器设备应有的作用。

(2)注重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首先,要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在招聘录入新教师时,新疆需从自治区层面严格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不断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教师的培训上面加大投入,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技能的提高,多举办相关的讲座,请专业人员讲授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学校要鼓励特殊教育教师参与相关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安排他们参加专业技术讲座或相关仪器操作与维护培训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交流,使他们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技能,进而造就一批懂教学、有技术的特殊教育教师。课下举办相关的活动、比赛等,通过比赛形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有技能、敢创新的教师进行奖励,刺激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教师间要形成一带一或多带一的相互学习模式。最后,可以建立网络远程培训中心,建设覆盖全区的网络远程直播课堂教学系统,搭建特殊教育教师学习平台和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选聘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与维修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影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一大影响因素,特殊教育学校要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仪器设备,定期的检查,更新设备。虽然各学校都有专门的教师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但教师毕竟还有教学任务,因此应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管理仪器设备,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修工作,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记录和教师的使用记录,在仪器设备出问题的第一时间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在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对仪器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查,及时更新损坏的仪器设备,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所聘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能的考核,对仪器设备足够地熟悉,能够熟练操作仪器设备,按时检修仪器设备。同时,此类人员也应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的通知.

[2]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

[3]黄昭明,卢巧云,周红省.培智学校教学康复专用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解读――培智学校教学康复专用仪器设备配置原则及内容[J].现代特殊教育,2010,(02).

[4]张学平.提高高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能初探[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05).

[5]张玉红,关文军,贾玲,苏秦,赵建梅.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08).

[6]蔡颖.关于高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能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

[7]路雅丽.浅谈如何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03).

第9篇:特殊教育问题范文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2014年,我国特殊教育相关多个部门经过协商,联合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其中,重点提出,“必须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1]这代表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即意味着此问题不但重要而且急迫。

 

所以,必须立即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便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水平,解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

 

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区别于一般的教师,其必须要有专门的技能应对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为此,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但是,我国残疾人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残疾人学生的数量在逐渐上升,专业残疾人学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规模明显增大。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并没有同步大幅度增长,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截止到2002年,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为1:1257,这是一个严重失衡的比例,说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严重不足,特殊教育教师存在巨大的培养缺口。[2]这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巨大障碍。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总体水平一般

 

根据特殊教育相关研究部门的调查,截止到2005年,我国特殊教育在职教师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合计比例大约为21%,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3%,剩下的教师为高中甚至以下学历。从学历层次的比例看,其合格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学历在高中之下,这说明在我国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中至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特殊教育培养,他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会存在不足。而且,即使是学历合格的教师,和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

 

这些距离需要用实践去逐渐拉近,而入职后的培训可以帮助教师快速积累经验,完成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的转化,可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入职后的培训非常少,每年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可以接受在职培训。就业前的培训不足和入职后的培训缺少,导致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总体水平长时间原地踏步,难以提升。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不强

 

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认识上的误会导致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效能感相对较低下。在社会上很多人眼中,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多是因为能力不足才会无奈选择这个行业。他们多会用一种异样或者轻视的眼光来看待特殊教育教师。天长日久,这些教师内心经过长时间压抑,心理会产生一定的阴影,这将会影响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排斥,逐渐难以认同。长时间不能从工作中获取成就感,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劳动的快乐将会导致教师对其工作丧失热情,进而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研究力不强

 

当前,特殊教育教师中很少有人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其专业化发展进行专门研究。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其教学任务只是按照课标的要求展开课程教学。而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任务,和自己并没有关系,不是自己职责分内之事。在此种认知的引导下,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很少人进行科学研究。其科研能力的薄弱限制了其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阻碍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进步。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起步较晚

 

相对于国外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国内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3]至今,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仅仅三十年左右时间,研究内容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比如,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有了初步的统一意见,而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制定的解决对策有所偏颇。在短时间内很难真正解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我国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截止到2012年,国内只有39所学校设置有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其中有9所院校设置有博士培养点。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总数不过几百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更少。[4]这代表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培养严重不足。同时,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严重不足。大多数院校特殊教育的教师都缺少,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时间参加职业培训。到2013年年底,我国每年只有4%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参加非学历培训。因此,无论是学历培训还是非学历培训,其培训力度都显不足。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特殊教育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一般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但接受新知识速度慢,有的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阴影;甚至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也学不会一个字,想要教出成绩非常困难,让教师看不到希望。而且,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认知也存在误差,他们多数认为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会从事特殊教育教学。

 

这就决定了教师想要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有更好的耐心,对家长和社会上各类人员对自己的误解能以平常心面对。这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之进行开解和引导。而我国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并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多数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配置。[5]特殊教育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

 

(四)特殊教育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我国多数特殊教育教师都没有科研意识。在有的教师看来,自己只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任务是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问题,和自己无关;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让自己精疲力竭了,感觉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进行科学研究;也有的教师会认为自己不具备科学研究的条件,或者看别的同事也不进行科学研究,所以自己也不需要进行科研等。总之,教师总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激发科学研究的意识。

 

三、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对策

 

(一)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很多概念,也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这些概念的内涵和问题还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天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和一线教师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

 

特别是教育界的专家,要加大对此问题的研究,以便整理出系统的理论为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为他们教学活动的进行指明方向,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走弯路的可能,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保驾护航。

 

(二)增加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的比例

 

合理安排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现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准。(1)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结合在一起。学历培训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相对专业、系统的特教知识,而非学历培训,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提升教学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两种培训形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可以明显地提升特殊教师专业化的水平;(2)积极地展开网络培训覆盖。

 

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使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建立连接,相互交流经验;(3)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评估制度。必须从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培训的课时以及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方面对特殊教师培训进行评估,以便为特殊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提供保障。

 

(三)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干预

 

鉴于当前社会对特殊教师的认知情况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必须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干预,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社会的有色眼光,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要帮助他们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为其提供正面的解决途径;[6]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们的心理问题消失在萌芽阶段,不至于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心理健康。

 

(四)激发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目前,我国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方面的研究力度并不大,特别是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人数更少。[7]所以,动员广大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加强理论和实践的链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成为稳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基础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8]学校应为多采购一些登载有特殊教育前沿理论的书籍和杂志等提供适当的经费保障,让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多吸收这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身知识的高度。此外,对于做出研究成果的教师,学校要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同时,学校还要从精神层面给特殊教育教师给予激励,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如在职位晋升的时候,给予政策偏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