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的教学范文

声乐的教学精选(九篇)

声乐的教学

第1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如果我们把声乐演唱看作是一个生理反应的过程,那么歌唱活动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较为独特的高级行为,是演唱者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等生理动作的巧妙组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的软硬兼施,学生的勤学苦练,都是为了实现和完成生理动作,在实践情况中声乐演唱的生理动作必定受到心理的调控,与此同时还受到意识的支配。如果我们把声乐演唱看作成一种物理现象,那么歌者在演唱发声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共鸣、震动、泛音、高音、频率、音响、音波等因素都要受到心理意识、心理听觉、心理直觉、心理意识的控制与支配,由此可见,声乐歌唱物理层面上的声学也受到心理的调控。声乐演唱心理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演唱技能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发展,声乐演唱心理学与声乐教学联系十分密切,它贯穿于整个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掌握了声乐演唱心理学教学法后,可以深化和发展传统的生理教学法,从而进一步的揭示出声乐演唱时的根本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

二、声乐演唱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与声乐演唱的艺术实践充分证明,心里学理论在声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声乐教师在掌握了声乐教学的心理教学法之后,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意识、想象、感觉、情感等心理手段,对声乐歌唱与发生的生理进行调控。声乐演唱心理学强调多种细腻因素的协同活动,声乐教学必须建立在健全的心理调控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摆脱盲目的歌唱方法。声乐教学要建立在视觉、听觉、动觉、想象、内心情感等因素,与生理机制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使声乐教学活动更有意义的开展,做到声乐教学的过程有依据,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和突破,以此来推动声乐教学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声乐演唱心理学对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声乐演唱心理学正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为目的,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改善了学识知识的结构。声乐教师可以通过多方位的心理教学法,去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感觉,更深层次的去诠释歌唱内在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将复杂的生理过程心里化、情绪化、简单化,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声乐的歌唱不仅仅是可听的,当用心去感受时,声乐歌唱还是可见的、可感的、可控的、可想的。声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深化学生自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以此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声乐演唱心理学在实践与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演唱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歌唱的训练和艺术实践,对声乐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声乐歌唱的任何活动都受到心理活动的调控,直接关系到歌唱者的实践能力。声乐歌唱心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动,它对实践与教学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三方面:首先是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直接影响着歌唱者发声及演唱,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由此可见心理因素支配并影响着歌唱;其次是性格对歌唱的影响,演唱者的性格显现出的心理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在声乐歌唱的艺术实践中有些人在舞台上是放松自信的,有些是紧张胆怯的,这与性格因素的紧张、放松有直接关系,内向的性格更容易导致怯场的发生;第三是意识对歌唱的影响,心理学中把精神结构分为无意识、潜意识、意识三种,声乐歌唱艺术实践中,涉及到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声乐演唱实践是一种多动组合,需要用大脑的意识进行调节来完成,把显意识用于主要的动作,而其他动作则要依赖于有意识的空中,在歌唱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认识到心理特点。

五、结语

第2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一、 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记忆过程

歌唱与发声的记忆,是演唱者、学生的根本的心理品质。所谓“聪明”,就是记忆力强。演唱者在演唱实践和学习活动中,感知过的发声技能技巧、思考过的歌曲思想内容、练习过的表演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或上完课以后,并不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下留下某首歌曲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或课堂上发声的动作和感觉的印象。例如听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啊,我的太阳》,有很多男高音把帕瓦罗蒂当成自己崇拜的偶像,不仅模仿他的高音唱法,还效仿他对歌曲的处理,以及演唱气质等。这些人并没有跟帕瓦罗蒂上过课,只凭听他的演唱后,感知他的演唱技巧,并在头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映像,当自己演唱时头脑中重现出这些映像,自己并能按照这些映像自觉地进行模仿。

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指事物的识记和保持:“识记”是获得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忆有两种表现形式,就是再认和重现。识记、保持、再认、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1. 歌唱的识记

识记是在记忆过程中建立和保持外界事物印象的反映过程,也是反复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过程。初学声乐的学生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首先进行良好的识记。识记就是参与程度而言,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确定目的的自然现实的识记。例如,童年生活的片断,某些重大事件留下的印象等等。所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习以为常”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无意识记的特点是与直接兴趣有关,越感兴趣的事物越记得持久牢固,因此具有鲜明性和持久性。这种记忆对歌唱者有重要意义,因为人的许多经验和知识是通过无意识记积累起来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无意识记的作用。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方法、手段、步骤,并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在声乐学习中,一切动作、技能和技巧是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去识记的。如呼吸的技巧练习,初学声乐的学生必须通过坚强的意志,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呼吸很重要,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不仅影响发声,而且也妨碍演唱。可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不但没有尽快解决,到了毕业前仍未解决。这就是因为对歌唱与发声的呼吸没有进行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不是建立在“小聪明”上,而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是通过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实现的。

2. 歌唱经验的保持

人们识记过的事情或经历过的事情,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就是保持。保持不仅是巩固识记所必需,而且是实现再认和重现的重要保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克服遗忘的基本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识记后马上进行巩固的练习,这对保持效果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为了保持巩固的识记,刚刚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练习,对于歌唱的每种基本功,每天都要进行反复练习,否则,遗忘在识记后很快就会开始。

3. 歌唱经验的再认和重现

再认是简单的记忆现象,是与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之感,并知道已是知觉过的对象。再认速度和确切程度如何,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对原有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过去反映过的事物和当前出现的事物及其环境条件的类似程度。再认要依靠线索。线索指事物的部分、特点等。例如“闻其声,知其名”,声就是回想起这个人的线索。具有“绝对音高感”的人,能够在没有参考音高的情况下分辨出某个音的音高(甚至精确1/10个音)。这种辨音能力的实质,就是对音高标准的回忆或再认。

重现是指把过去学过的知识、做过的动作、体验过情感等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回想出来,也叫回忆。例如声乐学生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对已熟悉的笑、开、鼓、说的四字口诀,或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偶然出现在头脑中所表现出来的再现,等等。声乐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联想进行声乐技能技巧教学。如为了使声音送向远方,教师让学生联想“甩飞碟”、“打羽毛球”等动作,结果声音立刻就出来了。

二、 声乐教学中歌唱的记忆种类

根据歌唱的记忆基本内容,我们把记忆的种类主要分为形象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

1.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歌曲中人的形象(面貌、性别、年龄等),事情的形象(时间、地点、情节、发展等),物的形象(特征、属性)等,对于这些形象的记忆,可以用不同的感知去获得。对人物形象的面貌、性别、年龄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通过内心视觉形象的记忆,还可以通过听觉声音形象的感知,或是苍老的老头儿的声音,或是刚劲明亮的小伙子声音,或是温柔甜蜜的美丽姑娘的声音,以及清脆的、柔和的、的、浑厚的声音等等。

2.情感记忆,就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有些学生背记歌词很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调动情感记忆。实际上歌词都表现情感的而且是具有情感的逻辑性,整首歌词是一个完整的情感线,抓住这条情感线,歌词就容易记忆了。

3.运动记忆,是对过去做过的运动和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影响课堂上演唱和发声时最主要的记忆。在发声训练时,要利用呼吸动作记忆、咬字与吐字的动作记忆、声音运动的记忆。在演唱时,不能脱离“讲述歌曲”或“朗诵歌曲”的记忆、表情动作记忆等等。运动记忆在歌唱和发声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运动记忆是保持着已操作过动作的心理过程。初学声乐的学生的运动记忆好坏,直接影响声乐学习的进步快慢。

三、声乐教学中

对歌唱者记忆力的培养

1.识记的任务、目标要明确

心理学的许多实验表明,识记的任务、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经验的多少、快慢和牢固程度。如把声乐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练唱某歌,对甲组学生提出两周后要背唱这首歌的要求,对乙组则不提出具体时间要求。结果表明,甲组学生记忆远比乙组好。因此,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目标,有目的地去识记。

2.对识记的对象要有兴趣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促进剂。有的青年人对电影、电视、体育比赛十分喜爱,对影、视、体育明星的名字、趣闻十分清楚,但却记不住一些数、理、化公式。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前者颇感兴趣而对后者毫无兴趣,甚至头疼。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它能够使人们对某类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积极的探索,使其整个活动涂上积极的情绪色彩,优先注意它、研究它、领会它、掌握它,最后当然也就会记住它。

3.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

第3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指导;声乐教学;应用

良好的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更为优秀的艺术感知能力,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在现如今的高校教学中,对于声乐教学投入了广泛关注,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更高的学学习声乐知识,养成优秀的艺术感知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声乐艺术指导提升课堂上学生们的声乐学习效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声乐艺术指导。

一、结合作品相关背景,科学声乐艺术指导

教师在引入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声乐课堂的人文情感教学,声乐艺术指导这项工作除了要求教师们具有过硬的专业声乐教学水平以外,对教学者的文化底蕴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教师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针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教学,往往会比较枯燥,因此教师们在为学生们教学一首新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当进行作品相关资料的准备,在备课阶段就查找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生平经历、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所赋予的情感等等给,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给予学生们更多趣味性的声乐艺术指导,让学生们从多个方面进行音乐作品的了解,继而深入体会音乐作品,提升学习效果。声乐教学与数学、语文等等科目不懂,声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往往更侧重于对学生们的感悟能力的培养,而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们进行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该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境下所创作出来的,继而学生们在感悟的时候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自己也置身于音乐作品所被创作出的那个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艺术感悟。另外,教师们通过对音乐作品蕴含情感的介绍,通过教师的声乐艺术指导,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演唱的时候多多注意自身情感的表达,从而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比较饱满的表达出来。

二、把握音乐节奏声调,科学声乐艺术指导

声乐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对音乐节奏和声调的控制是学习的重点,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乐谱所标示出的节奏进行演唱,保证在演唱的过程中始终跟随伴奏,不出现忽快忽慢的情况,带给听众们美好的听觉盛宴。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们演唱过程中对于音乐节奏与声调的把握能力,在演唱中保持平稳的气息。在给予学生节奏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也发挥主动地位,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如何掌控节奏的技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们共同打节奏,或者是利用节拍器等工具来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音乐节奏错误的部分,从而加以改正。如果学生们出现音准把握不好的情,往往是由于学生们自身的乐感没有培养到位,以至于在学习音乐作品的时候不能够准确地确认其音调。因此,进行音准方面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能够分辨各种不懂的音调,当学生们对于不同音调有所了解以后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音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重复记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矫正音准,在课堂上,教师们可以为学生们重复播放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在反复的播放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继而在演唱的时候也能够根据记忆准确找到音调。

三、注重发声技巧指导,科学声乐艺术指导

在声乐演唱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发声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们学会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这样既能保护学生们的嗓子又能使得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声乐演唱。在学习声乐演唱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如何换气都有所疑惑,演唱中如果没有掌握换气技巧,就可能导致在演唱某一句间隔比较短的歌曲段落的时候,出现气息不稳、跟不上歌曲节奏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可以首先教学学生们正确的换气位置,让学生们找到最适合人体发声的部位,进而有技巧地进行换气。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们进行对歌词熟悉,帮助学生们进行歌词断句,指导学生们在演唱到特殊的歌词位置的时候进行换气,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明确换气时机,保证整个演唱过程学生们的气息更加平顺,掌握好换气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学生们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应当进行唱歌方法的纠正,让学生们明白科学的演唱技巧,从而在学习声乐演唱的时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声乐课堂上,教师们应当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声乐演唱的时候也能够多多注意各种发音技巧,并在学习声乐作品的时候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继而在演唱的时候能够带有丰富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与听众形成强烈的共鸣,优化声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菁菁.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责、素质及培养[J].人民音乐,2016,08:105.

第4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教育

J616-4;G642

声乐演唱是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和声乐艺术结合的产物,不同的演唱者,演唱者个性特点的不同,都会对最终的声乐演唱造成不同的影响。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动作,还需要共鸣、吐字、听辨等动作的参与,而这些动作的实施都需要依靠人精神的支配和控制。此外,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需要在人的心理调节的条件下进行,若心理活动不佳,则会对声乐演唱活动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声乐演唱的技巧,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下面对声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谈点看法和思考。

一、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调动导向作用

声乐演唱者要想成功展现歌唱活动,就要有良好的歌唱动机,就要和所要演唱的歌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利于调动生理因素,为演唱好歌曲做好一切准备,利于将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并促使机体协调。因此,要重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调动导向作用,激发演唱者进行歌唱活动的内在动力。

2.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排他作用

主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音的形象化,也就是听觉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与思维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这种行为可以将肌肉的调节摆脱掉,避免发出不自然的声音,还能够避免受到其他紧张因素的消极影响,利于演唱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坚定信心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给予歌唱的方法和技术的传授高度的重视,而忽视歌唱心理状态对演唱的重要性,这样容易使一些学习者产生心理问题,使其消减学习声乐的信心,使声乐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为此,要善于调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心理因素,使学习者产生坚强的毅力,在声乐学习中坚定信心,这样利于将进行的歌唱学习活动组织好、控制好,使其最终尝到成功演唱的喜悦。

二、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具体来说,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下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感知能力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其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就是音乐感知能力。要想正确地进行演唱,就要实现正确的感知。所提到的感知能力,既包括感觉能力,也包括知觉能力。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密切,因为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在艺术欣赏中感觉和知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者都知道声乐演唱必须以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为基础,而这种欣赏又以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为保证,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要具备“感受音乐的耳朵”。要想对音乐艺术加以感知,声乐演唱者就要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这看似是要求演唱者要具备一种生理能力,但是觉能力受大脑支配,故这种能力又是生理能力与心理能力的综合。

2.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想象能力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还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是音乐想象能力。想象指的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不同于常规性思维,想象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结果都已经证实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不管哪种劳动过程,其都需要想象。此外,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文学等等创造性的活动,想象都是其一个必要方面。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我们无法用眼睛看见,也无法用手触摸到,只能依靠过硬的想象能力才能够形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想象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情感能力

声乐演唱的生命是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并以此感动受众。所以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情感能力。

(二)注重实施心理调控教育

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演唱,声乐演唱者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要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技巧外,还需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实施心理调控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这样利于发声器官处于积极打开的状态,并协调配合,利于完善声乐演唱活动。

三、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形式

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形式要以人性化教育为原则,采用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主要不良心理状态有紧张、过度兴奋与消沉。若善于利用心理学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原理,则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不少的学生都有紧张的心理,且这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对歌唱技术的掌握,随着紧张程度的加深,他们对歌唱技术的掌握程度越发不理想,这样就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就造成学生产生继发性的心理紧张,导致他们在声乐学习中遇到困难。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高级神经的相互诱导原理中的同时诱导原理,注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则利于缓解学生产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逐渐消退对歌唱技术掌握的畏惧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此外,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还有怯场,学生往往一进考场就紧张,身体就僵硬,歌唱水平也往往不如平常。为了克服怯场心理问题,声乐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想方设法解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怯场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很有必要。声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演唱的心理状态,以对智力与生理技能的发挥加以促进,促使获得更好的声乐学习效果。

第5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一、前言

声乐艺术指导既应注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还应强调与器乐演奏的完美配合,只有在充分注重二者的高度融合基础上,方能充分展现出作品创作力度。对于不同体裁的歌曲,更需要展现出音乐特色的差异性,使之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包含着民族音乐与诗词歌赋的融合之美,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思想文化与艺术特色,需要演唱者在进行二次创作艺术加工过程中,既能展现自身的诠释与演绎功力,还能运用灵活的演唱技巧,声情并茂地表达到作品内涵,使之引领听众进入情景交融、至真至性艺术氛围。钢琴伴奏在演唱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旋律节奏上,还是在塑造意象之时,都能在自然婉转中自如流畅地体现作品内涵。钢琴伴奏都以其丰富的层次性将演唱与演奏进行了巧妙结合,使之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例如,在黄自的《春思》中,钢琴伴奏在运用大量的调式转换中尽显春意的朦胧之美;而在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又极为细腻地塑造了四季的意象之美;还有在新疆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中,钢琴伴奏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欢快的情景氛围,使演唱者将一幅诗情画意的少数民族幸福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听众眼前。

三、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必须具备良好的演奏基础,不仅能完美演绎歌剧咏叹调,还能充分展现艺术歌曲与声乐作品的内涵,使之无论在理解能力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能更加良好地诠释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速度转换,尤其是在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和声配合上形成完美而和谐的配合,使之在人声与器乐形成整体要素的基础上,既具有联合变调能力,还能展现出较强的即兴伴奏功能。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还要求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以及专业的弹奏技巧,在不断提升音乐艺术修养的同时,积累更多、更加丰富的文化与艺术知识,既能促进演奏者更加精准地把握作品内涵,同时还能真实还原创作者的风格特色,由此达到歌曲演唱与器乐演奏的完美契合,并充分展现钢琴演奏的丰富层次与独特艺术魅力。

四、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指导

(一)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时代风格

中国艺术歌曲需要在深入而精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基础上,对作品的演唱与演奏进行细致对比剖析。例如,早期创作的作品中蕴含着质朴与优雅的特色,而在中期创作过程中,则侧重于较为激进与奔放的表现形式,但在现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则以更加抒情的表达方式,注重贴近于现实生活。因此,在遵循一定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基础上,深挖歌曲内涵与表现元素,使之通过完美的力度变化与速度推进,将歌曲演唱与演奏完美结合,并相得益彰地融入配合,使作品在更加注重补充与扩展中展现出丰富的和声色彩。

(二)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二度融合

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实践中,往往需要经过二度创作与融合,由此必须在歌曲演唱与演奏的相互协调下,既能找到最佳音区与音色,还需要演唱者以适当的音量与伴奏高度融合,充分展现歌曲内涵与情感表达。例如,在经典曲目《玫瑰三愿》的演唱中,为了更加细腻而强烈地表现出旧社会女性的悲苦命运,一方面,钢琴伴奏选择了以柱式和弦伴奏为主,并在音乐强弱变化上以弹奏力度进行明显区分,使之既富于歌曲演唱的多样性,同时又使情感表达与声乐旋律和谐统一,由此达到音色清晰度与规范性在起承转接时的完美契合。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还以浑厚而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生动刻画出艺术人物压抑且随时可能爆发的紧张情绪,由此也将歌曲的整体意境尽情展现。

(三)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促进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无论是在个人表现力方面,还是在情感运用方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艺术指导,以及仔细斟酌与推敲,使之在艺术创作加工,以及演奏、演唱等各个环节加强融合,由此获得更多层次的表现力。为了更加丰富地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层次,钢琴伴奏在和声配置方面往往以柔和平稳的表现形式发挥出起承转接的作用,而在表达强烈情感时,也能结合和弦演奏得以气氛的有效烘托与渲染,从而既实现了人声与器乐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五、结语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器乐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完美融合,而钢琴伴奏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形式更需要广大艺术创作者展开深入探索,使之无论在即兴伴奏方面,还是在共性化表现上,都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过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相互协调配合,在丰富歌曲表现力的同时,也使音乐展现出完整而和谐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毓.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17(z1):76-78.

第6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表象背后;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10-02

一、声乐教学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目前,声乐教学已经开始在音乐艺术教育之中占据着更加主导的地位和显著的作用。对于声乐教学和教育来说,主要目的就是积极的培养更多的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声乐歌唱更加基本的理论、更加基本的技能,采取和运用更加基本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广大学生具有更加良好的声乐歌唱情趣,能够充分的分析以及科学的理解、表现出现代声乐艺术作品,积极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声乐歌唱领域的训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式方法。现代声乐教学需要将旧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框架予以打破,重点在声乐教学和教育领域建立声乐教学人才培养方向,将声乐教学与音乐院校的其他领域的艺术培养和专业学科设置有机的区别开来。认真遵守声乐教学的发展规律,在现代声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继续沿袭和继承声乐教学领域的培养模式。对于声乐教学的对象来说,充分考虑到声乐教学的声音条件、声乐教学的音乐素质、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等诸多关键因素的不同和差异性。建议探索采取声乐教学小组授课的行之有效的形式。目前,声乐教学已经呈现出技能化的发展倾向,因为声乐教学缺乏一定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进一步的重新塑造广大学生的声乐教学年限,有的存在声乐教学中的急功近利的方向,以突击声乐教学学习为主要特征,通常仅仅学会几首考试过程之中必须考的曲目,而对于声乐教学的歌唱理论知识、技能等关键因素,没有能够实现循序渐进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因此,对于广大声乐教学学生来说,需要在更加专业的发展层次和层面进行学习,有的声乐教学学生存在基础较为薄弱的现实情况。进入到学校之后,广大学生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教学,到进入到更加系统的、更加正规的声乐教学学习,但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在声乐教学歌唱过程之中,仍然伴随着一系列的声乐教学的不良习惯和声乐教学等诸多的毛病。因此,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队伍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声乐教学的现实困难,导致有些声乐教学技巧和技术难以转化为学习的实际成果,进一步忽视了声乐教学演唱的具体表现张力。有的声乐教学专业化发展程度与目前的声乐教学教育的多元化现实发展需求实现了脱节,从目前阶段的声乐教学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看,有的声乐教学音乐教师来自于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但是有的高等院校在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声乐教学师资培养、声乐教学引导方向等方面,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培养声乐演员的传统教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发展需求。

二、声乐教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存在于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为,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和采取人体的嗓音这一比较特殊的形式,进而对于声乐教学中乐曲实现吟唱的目的,能够充分的展示出声乐教学乐曲的独特美感。需要以人的独特的声音来进一步的表现出声乐乐曲的美感,必须首先认清楚语言作为身体的重要表现要素和形式,将人声与声乐语言之间有机结合,进而产生声乐教学的音乐唱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声乐教学教师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声乐教学教师的水平仍然达不翻专业化的发展水准,声乐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的实际质量,直接关系到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否能够达成。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必须能够胜任声乐教学的本职任务和工作岗位职责,作为优秀的声乐教学演唱者来说,对于声乐教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具备更加基本的更加专业的声乐教学技能以及扎实的声乐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声乐教学教师有的直接是从音乐高等院校毕业而来的,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专业领域的知识,但是,声乐教学教师在实践工作的经验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欠缺。同时,还有的声乐教学教师具有了一定的声乐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较为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因此,声乐教学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培养和较大幅度的提升。二是,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对于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来说,没有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没有有效的实现声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目标。通常认为,声乐教学应该更加关注教学教育与研究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和水平,但是有的声乐教学相对不够重视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领域的研究与改革创新。目前,声乐教学的教材均具有较为系统的、综合的特征,但是,有的声乐教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涵盖面比较窄,有的声乐教学教材甚至存在完全照抄照搬的弊端和情况,直接能够导致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广大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三是,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讲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的声乐教学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甚至错误的认为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唱技巧是想脱离的,认为在声乐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可有可无的。在广大的学生面前,声乐教学教师更加关注的是专业演唱的技巧和知识,但是相对的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这种授课方式和方法直接导致广大学生在声乐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音乐素质的显著提升。声乐教学模式仍然不够科学和规范,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很好的形成声乐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经验、基本特色等关键内容。对于广大学生的声乐教学学习主要目标,没有达成较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以及在声乐教学实践教育和培训过程之中,诸多的声乐教学环节也相应的存在着一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声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有的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相对的缺少一定的改革创新意识和精神,有的声乐教学没有始终坚持把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和声乐演唱的有关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广大学生根本没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的显著提升。

三、声乐教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改进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

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声乐教学教育的大纲要求,科学的确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发展实际的教学大纲。认真学习借鉴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经验和先进做法,在声乐教学领域积极的探讨和革新,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声乐教学发展规律,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从简单的声乐练声等基本环节做起,从声乐教学的较小的曲目练起。对于声乐教学教师来所,要更加认真的更加深入的更加细致的研究声乐教学的对象、声乐教学的过程、声乐教学的目的、声乐教的计划等之间的有机关系,深入细致的指导和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已经学过的声乐演唱技能,鼓励广大学生苦练声乐的基本功,逐步的提高声乐教学联系曲目的比较难度。进一步创新声乐教学理念、观念与方式、方法,在声乐教学教师给广大学生的布置联系新歌的同时,需要积极的帮助广大学生深入掌握和了解音乐声乐作品的历史背景、表现内涵等诸多关键环节。坚决避免以往的那种模仿原唱的方式方法,在充分圆满的完成声乐作品个性表现力的同时,积极构建起更加正确的、更加美好的、更加科学的声乐和声音领域的概念,促使广大的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和学习声乐新歌的具体演唱步骤和演唱要点。

(二)建议进一步营造声乐教学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声乐教学关系的营造,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的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声乐教学学习,努力构建起更加良好的、和谐的、合作的、伙伴的声乐教学关系,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有机配合。努力避免以往那种权威教学的模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重要职能作用。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生来说,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声乐教学的智能活动,积极探索和探寻新的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之中,和谐的声乐教学关系是首先要充分考虑和思考的内容。积极培养广大学生的声乐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确保让广大学生在声乐歌唱演唱技巧之中,能够充分的掌握学习的动机,进一步丰富的声乐教学思想情感,进一步坚定声乐教学学习毅力。围绕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将声乐教学表达作为一种特殊的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将其与音乐舞台的表演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要更加具有优美的声乐声音、声乐教学演唱的技巧、声乐教学艺术表现等关键环节。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同时还需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培养广大学生的声乐演唱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感性认识,科学的设立声乐教学的实践基地。

(三)建议进一步激发声乐教学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的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够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坚持声乐教育教学的目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声乐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始终坚持以教师作为中心环节的理念和模式,纠正以往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过程之中,声乐教学教师需要努力的营造起更加轻松的、更加自在的、更加愉快的学习良好环境,重点加强声乐教学教师与广大学生之间有效互动与有效交流,进一步的强化广大学生的声乐审美意识。建议进一步充分借助和利用声乐教学优质资源和声乐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声乐教学中的各种理性的思维和信息尽力的转化为声乐教学感性声乐信息。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更加动态的、更加灵活的掌握广大学生的动态和心态,进一步大力培养声乐教学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唐方方.关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唐方方.高职声乐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l(9).

[3]李向蜂,段永慧等.关于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财会研究,2009(6).

[4]王容.试论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第7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决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8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音产生过程 声乐教学法 “本体” 歌唱机能状态 艺术表现力

“声乐教学”对于每一个声乐教师和声乐学习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一个简单的偏正短语,许多年来却让国内外诸多的声乐教师和学习者寝食难安,笔者也是其中一员。 声乐的教授和学习亦难亦易,主要在于教师、歌手以及群众的审美评判标准。那么,声乐教师和学习者应从何种维度出发才能锻造出美好的声音,进而生发出悦人的曲调呢?

笔者认为,以生理学、解剖学、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基础,以心理学积极主动的调节为轴心,是每个声乐教师(声乐教师本身也是歌唱者和终身的学习者)和声乐学习者所必须了解的。而对于声乐教师来说,以上四门学科的基本知识是其必须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否则,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而对于学生,作为被教授的对象,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也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这些常识、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独立的学习中更加理性的掌握声乐技术(当然,技术的训练不能脱离声乐艺术),进而学习、掌握和享受声乐艺术。鉴于此,笔者从声音的产生过程与声乐教学法的关系、歌唱机能状态与艺术表现力的关系两个维度出发,阐释我对声乐教学的理解。

一、声音产生过程与声乐教学法的关系

声乐教学的方法从本质上讲并无对错与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说。不管是多么先进多么流行的教学方法,如果对接受者不适合,那么这种教学方法也是错误的。因为,一百个声乐学习者就有一百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如此多的不同本体(在这里指不同的声乐学习者)有无共通之处呢?回答是肯定的。纵观近十多年来的声乐教学研究文论,以教学经验、感觉居多,较少有从歌唱本体对声乐教学的得失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反思。仅如此,是否有点本末倒置或舍本求末呢?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声乐教师往往依赖经验教学,当然,凭经验教学也培养了很多不同层次的歌手。但是,凭借经验教学时,容易造成某些初学者错误地理解教师的要求,并且按照这种错误的理解去歌唱,造成了这些学生的歌唱状态完全建立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上,他们并不知道正确的歌唱感觉背后真正蕴涵着解剖学、生理学和声学的道理。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准确的描述声音的产生过程很重要。实际上,我们对歌唱机理的认识非常有限,对声乐教学的实证研究方面相当滞后(主要表现在实验对象的缺乏和实验手段的落后),声乐教学基本上局限于感觉、经验(属心理学科范畴)的“单一路径”,若想揭示歌唱的奥秘,各个学科之间相互紧密的合作是必须的。近些年来,由于声乐教学与嗓音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声乐教师更加尊重科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倾向于根据学生的生理结构、腔体状态来指导歌唱。从这一点上来讲,声乐教师的教学更加科学化,他们的工作更像是嗓音矫治专家所进行的嗓音矫治训练工作。目前,声乐教学的工作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艺术、科学、体育、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结合和应用。这种结合必将会扩充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孕育出更加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

正确理解对声乐教师的要求对声乐学生学习歌唱非常重要,学习歌唱的过程就是学生大量的感觉和直觉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调整和改变肌肉状态的过程。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感觉,对声乐学生来讲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常会感到不自在,甚至有时会感到难以忍受。学生如果按照老师的要求是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来,但是学生总觉得这种声音很奇怪或不好听,初学声乐的学生不容易与老师一同感受这种声音的变化。只有当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过程,他们才能更好地服从老师的指导,接受声音的改变。而在这样的一个“不自然状态”的复杂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出现反复的疑惑,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声乐学习者,不论在发声和歌唱过程中产生何种感觉,都必须要从“本体”综合考量,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有理性的、科学的认识。作为声乐教师,不能仅靠自我经验,把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当做科学,凭借教师的话语霸权让学生强行描摹自己的感觉。一定要把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并能够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准确、客观的分析,使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优化,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歌唱机能状态与艺术表现力的关系

“机能(enginery)”一词常见于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等学科中。泛指在物质(物体)系统中,其某一部分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其功能(function):一方面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作用和活动能力,另一方面指人体器官的作用与活动能力。例如,机器不转要生锈,身体也一样,如果长期不运动便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同时离疾病的距离也不远了。那么,从机能的维度出发,声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歌唱机能状态的过程-----即声乐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开发、并进一步调节身体这个“乐器”以达到更好的效度的过程。僵硬死板、固定不变的声乐教学方法在世世代代相传中已经面目全非了,只采用感觉、好像等诸如此类的声乐教学语汇未免太过单一、刻板,只偏重于采用以认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2】)为重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是不科学、不合适的。靠此方法培养起来的歌唱机能状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就是学生常常抱怨的“感觉不好”,“状态不佳”,“头腔打不开、共鸣焦点不集中”等等。这种声乐教学的侧重现象在国内外声乐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纵使西方国家以实证研究著称)。声乐教学只有立足于对歌唱过程的全面了解,并切实掌握歌唱的基本原则,才能使声乐教学成为富于创造和令人愉快的过程。由于每位学生的体形、喉器构造、嗓音条件、共鸣腔体、膈膜韧度等存在着差异,歌唱要求也不一样,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需求有所了解并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帮助学生把歌唱好。

斯托克豪森曾说过:“若想使歌唱成为艺术,歌手必须拥有高尚的情操,并把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通过歌声传达给听众。”这句话很好的把对歌唱艺术表现力的要求做出了阐释,良好的歌唱机能状态是声乐艺术表现力的技术层面的基础。好的声乐教育应当把艺术表现、机能状态、身体平衡、心理情绪与学生的疑惑与好奇心充分的结合起来,而且老师和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沟通。这种全方位的歌唱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传授整体歌唱的感觉和过程,从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机能状态和艺术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是保证学生稳步前进和自然歌唱的基础。声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惑和思维混乱,导致一些学生只在某些方面下功夫。然而歌唱机能状态与歌唱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歌唱艺术必然要以良好的歌唱机能状态为依托。学生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将二者溶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英)梅丽贝丝.邦奇著.韩丽艳 蒋世雄译 歌唱动力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

[4]威廉?文纳著.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年版.

第9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学;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23-01

一、情感教学的原则

声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有着独有的特点,主要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是老师对学生的最直接的教学。因此在授课时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和“师生情感交融”这三条原则来阐述。

“寓教于乐”的含义是老师在授课或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并自愿地乐于接受新知识的一种状态。老师的引导对与一个学生而言及其重要,老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老师要带动学生和调节学生情绪就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入手,把学生领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情绪与心理现象不一样,它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老师应时刻把握住这个重点把学生的情绪转到一个良好的起点上为愉快的接受知识做准备。

“以情施教”的含义主要是让老师在传递知识的方式上用积极的情感去处理教学内容,以达到情知交融的一种教学效果。老师在课堂上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怎样去把握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和方式来传递正确的内容是我们必须熟知的。因此作为教师这个重要的角色,他不仅要考虑到授课过程中的情感方向,还要意识到人在这种传递过程中所伴随的情感的因素,结合这两点后以自己乐观积极的状态去影响学生的学习。

“师生情感交融”意指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度。这也是在情感教学原则中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授课的过程以及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融洽和谐的相处,便会影响知识的吸收,因此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声乐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及情感积淀

声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引领学生的一面旗帜,务必有带领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义务,因此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想道德都有待提高,它决定着教学质量,也决定着声乐人才的合格率,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声乐教师作为传授声乐知识和技巧的特殊教师,尤其强调教师的技能性,应十分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素养,首先是注重自身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对学生言传身教。声乐教师只有在学生面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才能促使学生有学习声乐的激情和欲望,才能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不断进步。声乐教师只有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在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中出现失误或错误,声乐教师必须运用专业的知识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的纠正。

(一)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声乐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包括对歌词的理解、旋律的分析以及对情感的把握等。对歌词的理解要求声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深层次分析歌词背后蕴含的意义。对旋律的分析要求声乐教师能从旋律的几度跳进、和声织体的分析等了解歌曲的大概框架,对情感的把握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才能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和创作目的等方面深刻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钢琴伴奏技能

钢琴伴奏作为声乐的基本伴奏形式是声乐教师必须培养及不断提升的一项技能。伴奏对于一个演唱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完美的伴奏不仅有利于声乐演唱部分的完整性,还能为演唱锦上添花,增强作品感染力。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如果学生要求对一首作品进行即兴伴奏,那么还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即兴伴奏能力,这样将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

随着现在全世界声乐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声乐技巧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一些陈旧的声乐技巧可能已不够科学,这就需要声乐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地学习新的技巧,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对最科学的技巧。在课堂上把握好师生的互动关系、师生角色的定位,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获得知识,老师也要注意好课堂结构的调整和安排,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声乐中情感与技巧是相辅相成的,以情感带动声音,以声音传递情感是声乐永恒的追求,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情感的积淀。但声乐中的情感不能滥用,必须配合声乐技巧加以发挥,没有情感的技巧和没有技巧的情感同样显得苍白,无法完整诠释一个作品。教师在演唱过程中,情感单薄的部分要注意控制情感,如表现得太过会给人做作的感觉,情感浓烈的部分要注意爆感,将演唱推向高潮。

三、声乐情感教学与审美感知

声乐中的情感教学与审美感知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声乐情感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感知能力。《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的,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声乐教师,应当贯彻新的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把审美感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人为本,以作品为宗,情感与审美相结合才能彰显声乐教学的人性化与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