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声乐艺术教学全文(5篇)

声乐艺术教学

第1篇: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指导;声乐教学;应用

良好的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更为优秀的艺术感知能力,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在现如今的高校教学中,对于声乐教学投入了广泛关注,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更高的学学习声乐知识,养成优秀的艺术感知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声乐艺术指导提升课堂上学生们的声乐学习效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声乐艺术指导。

一、结合作品相关背景,科学声乐艺术指导

教师在引入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声乐课堂的人文情感教学,声乐艺术指导这项工作除了要求教师们具有过硬的专业声乐教学水平以外,对教学者的文化底蕴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教师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针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教学,往往会比较枯燥,因此教师们在为学生们教学一首新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当进行作品相关资料的准备,在备课阶段就查找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生平经历、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所赋予的情感等等给,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给予学生们更多趣味性的声乐艺术指导,让学生们从多个方面进行音乐作品的了解,继而深入体会音乐作品,提升学习效果。声乐教学与数学、语文等等科目不懂,声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往往更侧重于对学生们的感悟能力的培养,而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们进行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该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境下所创作出来的,继而学生们在感悟的时候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自己也置身于音乐作品所被创作出的那个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艺术感悟。另外,教师们通过对音乐作品蕴含情感的介绍,通过教师的声乐艺术指导,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演唱的时候多多注意自身情感的表达,从而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比较饱满的表达出来。

二、把握音乐节奏声调,科学声乐艺术指导

声乐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对音乐节奏和声调的控制是学习的重点,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乐谱所标示出的节奏进行演唱,保证在演唱的过程中始终跟随伴奏,不出现忽快忽慢的情况,带给听众们美好的听觉盛宴。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们演唱过程中对于音乐节奏与声调的把握能力,在演唱中保持平稳的气息。在给予学生节奏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也发挥主动地位,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如何掌控节奏的技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们共同打节奏,或者是利用节拍器等工具来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音乐节奏错误的部分,从而加以改正。如果学生们出现音准把握不好的情,往往是由于学生们自身的乐感没有培养到位,以至于在学习音乐作品的时候不能够准确地确认其音调。因此,进行音准方面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能够分辨各种不懂的音调,当学生们对于不同音调有所了解以后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音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重复记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矫正音准,在课堂上,教师们可以为学生们重复播放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在反复的播放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继而在演唱的时候也能够根据记忆准确找到音调。

三、注重发声技巧指导,科学声乐艺术指导

在声乐演唱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发声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们学会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这样既能保护学生们的嗓子又能使得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声乐演唱。在学习声乐演唱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如何换气都有所疑惑,演唱中如果没有掌握换气技巧,就可能导致在演唱某一句间隔比较短的歌曲段落的时候,出现气息不稳、跟不上歌曲节奏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可以首先教学学生们正确的换气位置,让学生们找到最适合人体发声的部位,进而有技巧地进行换气。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们进行对歌词熟悉,帮助学生们进行歌词断句,指导学生们在演唱到特殊的歌词位置的时候进行换气,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明确换气时机,保证整个演唱过程学生们的气息更加平顺,掌握好换气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学生们声乐艺术指导的时候,应当进行唱歌方法的纠正,让学生们明白科学的演唱技巧,从而在学习声乐演唱的时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声乐课堂上,教师们应当进行声乐艺术指导的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声乐演唱的时候也能够多多注意各种发音技巧,并在学习声乐作品的时候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继而在演唱的时候能够带有丰富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与听众形成强烈的共鸣,优化声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菁菁.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责、素质及培养[J].人民音乐,2016,08:105.

第2篇: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面对歌唱的娱乐化、流行化,专业声乐是洁身自好、捍卫“专”之纯正还是顺势而为、打破“专”之自封?这是没有定论的“选择”。抑或说,两难之间的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必然性与适应性,也都会面临其对立面的责难与非议。但依然不妨碍人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并都可“自圆其说”。在我国,几大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还尽可能保持专业之专门性,在专业设置上有美声方向与民族方向,或声歌系内又分为歌剧专业、音乐剧专业、民族声乐专业等,各个专业之间保持其不可规避的内在联系之外,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各自呈现其专属性、独特性,即凸显专业性的“专”,将对“专”的提纯与钟情作为教学方向,客观上促进了专业发展的深度与精致化,使声乐学科朝着专业化的更高程度发展,同时专业化程度可与世界声乐教育水平相提并论的声乐教学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专业歌唱家,比如吴碧霞、谭晶、常思思等。作为专业声乐界的风向标性人物,这些歌唱家在展现声乐技术之高与艺术之美的同时,对声乐艺术审美也表现出两面性,一面对专业技艺的“全心全意”,一面又对大众审美取向“半推半就”。

于“半推半就”间,一种新颖别致、受众更为广泛的歌唱风格“被给予”,即所谓民美唱法、民通风格等。这是专业音乐创作与审美的“占有欲”在大众文化快感与普适的“亲民性”催化下产生的杂交品种,也可以说是多样性具体到歌唱表现形式的“微表情”。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不再泾渭分明,艺术音乐与流行音乐也不再各自为政,在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大背景之下,多样性成为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时至今日,尽管当时风起潮涌般的热情渐渐消退,但在专业声乐教学领域,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或地市级二本院校以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专业声乐教学中在并行着美声、民族以及其他的同时,在美声与民族领域中,教育双方似乎都更乐于接受“民美兼通”的歌唱风格。“喜闻乐见”是其中主要原因,但不排除对“专业性”之难的避重就轻,也不排除以此教学或演唱风格作为某种“退而求其次”的托辞,更以一种堂而皇之的姿态宣称找到了一条联通专业与民间、畅行于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中庸之路。然而,近十年的声乐教学实践证明:术业有专攻,尽管在艺术学科中常常无法像自然学科那样,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定义,但作为一门科学与学科,其内在的规定性与基本发展法则依然是不可违背的。民美兼通是一种歌唱能力与歌唱风格,不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乐教学方法,换句话说,吴碧霞、常思思的成功之路并不具有普适性,个人的嗓音特质与音色调节能力是一方面,长期专业化技艺训练以及灵敏的歌唱声音掌控力以及深厚的专业素养等使她们可以在民族、美声之间游刃有余。而一旦作为专业声乐教学的重心趋之若鹜,难免最后陷入两不靠、三不粘、四不像的尴尬境地。在声乐教学中常常纠结摇摆于“前后”、“明暗”、“上下”、“远近”之间,对于声音音响的审美感知是一个具有历史感的范畴,同时这些两级对立的音响状态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中的黄金比例、美感侧重各不相同。民美唱法是什么?是介于前后、明暗、上下、远近之间的最佳尺度吗?如果继续追问,这种所谓的最佳尺度存在吗?如果存在,是否人声歌唱走入至高至妙之境,也因此再无路可走?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专业声乐教学的“自在”之态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都是多元文化于不同视角之下的划分。在这种并行交叉各“元”之下有包含多个子元。专业声乐教学作为精英音乐文化的幕后“作俑者”,在西方文化(美声唱法)与中国文化(民族唱法)的并行交融中经历百余年。在现代审美文化的导向、冲击之下有变异传统、削足适履、迎合大众审美、取悦市场娱乐的“非专业化”倾向。移植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概念,如果可以将自律理解为由内而外的阐发,将他律理解为由外向内的赋予,那么专业声乐教学的严肃性、纯粹性就具有某种自律质素,从专业教法到专业唱法再到专业审美评价保持着专业人的自律精神,而专业声乐教学的同质化、异质化、多样化、娱乐化等何尝不是当代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他律围堵呢!

第3篇: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一、前言

声乐艺术指导既应注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还应强调与器乐演奏的完美配合,只有在充分注重二者的高度融合基础上,方能充分展现出作品创作力度。对于不同体裁的歌曲,更需要展现出音乐特色的差异性,使之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包含着民族音乐与诗词歌赋的融合之美,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思想文化与艺术特色,需要演唱者在进行二次创作艺术加工过程中,既能展现自身的诠释与演绎功力,还能运用灵活的演唱技巧,声情并茂地表达到作品内涵,使之引领听众进入情景交融、至真至性艺术氛围。钢琴伴奏在演唱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旋律节奏上,还是在塑造意象之时,都能在自然婉转中自如流畅地体现作品内涵。钢琴伴奏都以其丰富的层次性将演唱与演奏进行了巧妙结合,使之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例如,在黄自的《春思》中,钢琴伴奏在运用大量的调式转换中尽显春意的朦胧之美;而在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又极为细腻地塑造了四季的意象之美;还有在新疆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中,钢琴伴奏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欢快的情景氛围,使演唱者将一幅诗情画意的少数民族幸福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听众眼前。

三、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必须具备良好的演奏基础,不仅能完美演绎歌剧咏叹调,还能充分展现艺术歌曲与声乐作品的内涵,使之无论在理解能力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能更加良好地诠释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速度转换,尤其是在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和声配合上形成完美而和谐的配合,使之在人声与器乐形成整体要素的基础上,既具有联合变调能力,还能展现出较强的即兴伴奏功能。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还要求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以及专业的弹奏技巧,在不断提升音乐艺术修养的同时,积累更多、更加丰富的文化与艺术知识,既能促进演奏者更加精准地把握作品内涵,同时还能真实还原创作者的风格特色,由此达到歌曲演唱与器乐演奏的完美契合,并充分展现钢琴演奏的丰富层次与独特艺术魅力。

四、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指导

(一)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时代风格

中国艺术歌曲需要在深入而精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基础上,对作品的演唱与演奏进行细致对比剖析。例如,早期创作的作品中蕴含着质朴与优雅的特色,而在中期创作过程中,则侧重于较为激进与奔放的表现形式,但在现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则以更加抒情的表达方式,注重贴近于现实生活。因此,在遵循一定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基础上,深挖歌曲内涵与表现元素,使之通过完美的力度变化与速度推进,将歌曲演唱与演奏完美结合,并相得益彰地融入配合,使作品在更加注重补充与扩展中展现出丰富的和声色彩。

(二)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二度融合

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实践中,往往需要经过二度创作与融合,由此必须在歌曲演唱与演奏的相互协调下,既能找到最佳音区与音色,还需要演唱者以适当的音量与伴奏高度融合,充分展现歌曲内涵与情感表达。例如,在经典曲目《玫瑰三愿》的演唱中,为了更加细腻而强烈地表现出旧社会女性的悲苦命运,一方面,钢琴伴奏选择了以柱式和弦伴奏为主,并在音乐强弱变化上以弹奏力度进行明显区分,使之既富于歌曲演唱的多样性,同时又使情感表达与声乐旋律和谐统一,由此达到音色清晰度与规范性在起承转接时的完美契合。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还以浑厚而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生动刻画出艺术人物压抑且随时可能爆发的紧张情绪,由此也将歌曲的整体意境尽情展现。

(三)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促进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无论是在个人表现力方面,还是在情感运用方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艺术指导,以及仔细斟酌与推敲,使之在艺术创作加工,以及演奏、演唱等各个环节加强融合,由此获得更多层次的表现力。为了更加丰富地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层次,钢琴伴奏在和声配置方面往往以柔和平稳的表现形式发挥出起承转接的作用,而在表达强烈情感时,也能结合和弦演奏得以气氛的有效烘托与渲染,从而既实现了人声与器乐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五、结语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器乐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完美融合,而钢琴伴奏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形式更需要广大艺术创作者展开深入探索,使之无论在即兴伴奏方面,还是在共性化表现上,都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过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相互协调配合,在丰富歌曲表现力的同时,也使音乐展现出完整而和谐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毓.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17(z1):76-78.

[2]张晓蓓.试议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音乐大观,2014(9):117-117.

第4篇: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教学;基本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尺度及教学原则、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每位声乐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作为老师要积极拓宽学生学习声乐的思路,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声乐艺术教学是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歌唱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咬字吐字训练、各个共鸣腔训练的一个过程。声乐艺术教学是一个很严谨的训练过程,要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及遵守声乐艺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国许多高校中,音乐系声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声乐水平较差,要在学习中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需加倍努力。老师们在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中,不要单纯地教授自己所学的某一专项技术,而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因此,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也是更为全面的要求。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同行们对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推广运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挚爱的声乐教育事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声乐艺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学中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还要进行社会实践的检验,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实践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参与艺术实践和舞台实践。因为学生将来无论是走向讲台还是舞台,都要与听众见面。学生只有在演唱实践中熟悉舞台,熟悉观众,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同时,教师也将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来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学生的实际活动对于反映一个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较高的文学鉴赏力,同时对作品的认识也不能只停留在浅层,要能够做到,对声乐文学所塑造的形象、蕴含的意蕴、负载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做出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诠释。更进一步讲,还要对整个作品进行艺术表现和再创造,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与引导。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学生是教学训练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训练的主导。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学过程能否高效率进行其主要保证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学生有进步时,一句“你行”可以让学生信心倍增,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的一个细微动作如微笑、一声“没关系”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进行再次尝试,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许多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改正,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这样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问题留下深刻印象。在授课结束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复结。

三、形象直观原则

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在声乐艺术中表现力很强,观众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看到演唱者的面部表情以及动作。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手段来体现在教学中:

1.示范与模仿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范唱,准确、形象、生动而富于表情地把“抽象”的声音感觉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感官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呼吸训练时,教师的示范不仅要让学生看,还要让学生用手对教师的示范进行体会,腰围扩张的具体感觉如何,然后学生再练习、老师再进行检查,由于腰围扩张的动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学生能体会具体,且容易掌握。同时,声乐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声乐演唱的感染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主观转化为客观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上课时可让学生互相听课,尤其是同一类型的声音,如张三旁听李四上课时,会发现李四做不到老师的要求,张三却看得非常清楚并完全赞同老师的意见,而且总觉得如果自己站起来唱,就能立即做到。可是当张三与李四位置互换后,张三也同样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演唱,这时李四的感觉和前面张三的感觉完全相同,他们的观念都已经改变了,坚信老师的正确,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克服的办法和改进的目标。这样“当事者迷”的弊病就将逐渐被“旁观者清”的优点所克服。

3.形象比喻启发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比喻来启发、引导学生,使抽象的感觉变得更具体。如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形象的比喻方法,他把气息比喻为穿珍珠的一串线,歌唱中的每个字比喻为珍珠,学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启示中,很容易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以“手风琴的风箱”来比喻歌唱呼吸的作用、以“半打呵欠”启发学生体验歌唱的吸气状态、用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呵气的喉咙状态体验歌唱时打开喉咙的感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这些比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常常用右手平放于小腹前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气息位置,用母指向上竖立以提示学生歌唱时声音要竖起来,用手掌作弧形状提示学生上腭要自然抬起、形成口咽腔的共鸣体。像这些现象的比喻在教学中如果运用自如,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太难了,实践中我经常会用到这些教学“语言”,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循序渐进原则

声乐教学是科学的、系统的和严谨的,循序渐进原则包括声乐基本训练步骤的循序渐进,也包括教材曲目的循序渐进,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应当循序渐进地学习一切。”声音训练基本步骤的循序渐进指: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过渡好换声区,发展高声区,最终达到声区的统一。如果盲目地练习高音,追求音量,甚至想寻求一条捷径,其结果都会适得其反。所以声乐教学必需是有目的的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选择教材曲目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选择教材曲目时,要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嗓音条件,由易到难。还应注意既要防止互相攀比、好高骛远、贪大求难;也要防止谨小慎微、过于保守、停滞不前。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注意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又要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的发展。所谓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指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个模式、一种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地用于所有学生,还不能将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模仿某个歌唱家的声音,使学生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声音。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所谓的“症”就是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即“症结”;所谓的“药”,就是教师在克服这些“症结”时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和措施。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这个道理。

六、辩证统一原则

辩证统一是指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去分析和解决演唱与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以及片面性,尽可能地不走或少走弯路,获得正确的途径。声乐艺术教学中的辩证关系,存在于“讲授”与“学习”、“声音”与“感情”、“局部体现”与“整体表现”、歌唱状态的“用力状况”与“放松情况”、呼吸的“控制力”与“流动力”、唱法的“真声”与“假声”、吐字的“宽泛”与“狭窄”、声音的“明朗”与“暗淡”等一系列矛盾之中。如“讲授”与“学习”这一对矛盾,既包含着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的对立与统一,也包含着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又如“声音”与“感情”二者的关系,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声音”是手段,“感情”是目的,在教学中要采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二者的辩证关系,又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又如在唱法中用辩证的观点来解决“真声"与“假声”,就能在教学与演唱中建立起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结合的混声唱法。再如在歌唱吐字中“宽泛”与“狭窄”,以“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开口音竖着唱,闭口音打开唱”的等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二者的关系。对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上也有辩证关系。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处理需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才能把握好变化、对比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处理快与慢、强与弱、虚与实、明与暗、动与静、断与连及高亢与低回等这些对立面的统一时,采取“欲快先慢”、“欲强先弱”、“断中有连,连中有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等辩证的表现手段,就能较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感情。所有这些都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旭.声乐教学初探[J].民族音乐,2003(05).

[2]彭天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学原则[J].美与时代,2002(16).

[3]胡玲.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原则[J].大众文艺,2009(16).

[4]赵景华.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04).

第5篇: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民族声乐;高校教学;艺术评价;价值探讨

从本质上讲,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音乐体裁,应该受到重视,当我们把民族声乐艺术渗透到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时,民族声乐艺术则变成了一种工具,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声乐艺术在汲取西方音乐精髓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创造出了新式的民族声乐艺术。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民族声乐本身的音乐价值,对民族声乐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挖掘民族声乐的潜在价值,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对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更好的诠释,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一、民族声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代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应该更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借鉴以及传承,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探索精神,可以更好的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声乐艺术依据我国特色民族文化形成的艺术形式,并且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非凡的文化传承意义。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声乐艺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多种浓厚的民族精神,比如,《大江东去》,《赠前敌将士》.这些优秀文章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完美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还能够带给学生很大的鼓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2、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在开展高校声乐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声乐学习中去。民族声乐艺术结合了中西方最精髓的音乐部分,另外,它是由西方的创作艺术、中方的韵律之美以及民族音乐艺术家的热情和感情,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文化的浓厚民族精神和情感。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时,将民族声乐艺术渗透到日常声乐教学课堂中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在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时,学生还能够体会到西方的创作之美,不仅如此,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作曲家进行精神交流,充分感受民族声乐艺术在作曲家手中所体现的韵律之美,从而促进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热情和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比如《春思曲》,《问》,《叫我如何不想他》,都是对民族声乐歌曲的最大的补充,对于在音乐方面的初学者,通过练习它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大收获,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多个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想要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高校学生自身必须拥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才能将艺术文化表现出来,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如此。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优美内涵和韵律,要想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民族声乐艺术,还要通过表演者自身的艺术形象、表现技巧、演唱能力将其良好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如《槐花几时开》中包括很多关于地方语言的内容,表演者通过表演其节目,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发音能力,还能够更好的练习歌唱技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具有多种题材,另外,有的适合美声表演、有的适合民族演唱,供学生可选择的形式很多。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通过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学习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其浓厚的热情和情感,从而可以从各方面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

二、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未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的价值和意义。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含有丰富的西方音乐文化,加上西方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的教学手段、模式理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并注重西方声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却忽略了具有浓厚的韵律和韵味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由于部分高校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要教学目的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民族声乐文化,体会不到那种独特的民族韵味和民族情感,导致无法提升学的生综合素质,领悟不到民族声乐的魅力。

2、没有科学合理的民族声乐教材内容

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的声乐教材内容,西方音乐被编入的数量及质量都远远高于民族声乐,由于高校对民族声乐的选编内容较为不合理,并且学生在学习声乐是大多数接触的是西方音乐,较少涉及民族声乐。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除了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基础文化和素养进行一定的培养,否则学生只能根据要求学会怎样发音,却不能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影响民族声乐文化在国内的延续和传承。

三、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意义

要想在高校更好的进行声乐教学活动,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民族声乐文化的价值意义。民族声乐具有多种形式,并且,其自身特点是短小精悍、旋律伴奏严格编排、技巧与艺术相结合,其主要作用主要是为了补充其他音乐形式,从此看出其存在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从民族的角度看待民族声乐艺术,尽可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价值,从而更好的传承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声乐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价值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的热情,借鉴它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2、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资源的研究与挖掘

要想更深入的了解民族声乐文化,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较高强度的训练,还要对学生讲解创作背景、相关文化知识、艺术美学等各方面知识,因此,对声乐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对声乐有着一定的歌唱能力,另外,还要对传统民族文化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中国诗词曲赋。为了全面发挥民族声乐的价值,必须注重其教材内容的开发,要从唱法、难易程度、作曲家、曲目进行研究,选择好优秀的民族声乐文化内容,并对其进行推广。同时,在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时,还应该结合传统教材内容,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渗透到其中,实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民族声乐教学开发,从而促进民族声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并为民族声乐文化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四、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重要借鉴内容,因此,声乐教师在今后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民族声乐艺术的应用价值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意义,结合民族自身声乐教学的特性以及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将民族声乐艺术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J].音乐时空,2015,(18):177.

[2]陈琛.探讨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发[J].音乐时空,2015,(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