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声乐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声乐培训方案

第1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族声乐人才培养观教学规律

一、整体的教学理念

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声技术的基础训练始终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之中。声乐作品演唱的练习同发声技术的训练,始终是密不可分、相依相随的,这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是普遍现象。

在声乐基础训练阶段,指导者首先应把握一个宏观的、综合的声乐培养理念,那就是:歌唱意识的培养,歌唱腔体的训练,科学通道的建立,咬字、吐字的练习,是需要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解决发声技术上哪一环节的问题,比如,胸腔、口腔和头腔、喉头、声带和嘴巴的放松、打开等,都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启发下进行的。学习者凭借当时的理解,再通过完成发声技术训练,从中领悟到某些“感觉”,随后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做同一条练习,去捕捉当时认为是正确的“感觉”,同时牢牢记住那种“感觉”,然后把那种“感觉”用于声乐作品练习的演唱之中。这里说的实际上是声乐人才培养当中,训练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但要注意的是,事实上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任何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这些都是知识的相互作用,发声器官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结果。声乐的学习,特别是在发声技术的训练中,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或完成好一条发声技术的练习,无论是站在学习者领悟的角度,还是站在指导者评判的角度,都应该从多角度用综合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发声技术的训练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中,真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二、练习作品选择与训练过程中的评价

在声乐的基础训练中,始终应该用综合的、科学的和发展的观点,视学习者情况,考虑先从哪一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训练,技术上应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给学习者选择适合其程度的发声练习和歌曲作品来进行练习,这在训练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把握的标准,并不能仅依据学习者声乐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能只参照很多声乐教材中既定的、依照学校教育中学制的高低年级所指定的相应程度的参考曲目为依据。这些做法无论是对于发声训练的专业要求,还是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都是不够科学的,有时甚至是有冲突的。给学习者选择哪一方面的练习曲,选择什么样程度的歌曲作为练习曲,要着重考虑学习者的天资、专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歌曲练习同时还应兼顾学习者的文化修养。诸如学习者当时所能达到的音域范围,所能把握的音准、节奏程度以及学习者当时的歌唱能力等。这些因素无论是在发声技术训练中,还是在演唱歌曲练习中,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领悟和完成的质量。一般来说,选择适合学习者程度的练声曲,首先要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其次在完成发声练习时无太多的技术负担,这样就容易在完成发声练习的过程中,领悟到所需要的那种“感觉”,再经过几次反复练习,也容易记住那种“感觉”。如果选择的歌曲技术上也是如此,文学程度上也适中,学习者就很容易把在发声训练中获得的“感觉”运用到歌唱练习当中。反之,是很难获得这种效果的。如果选择的练声曲难度过大,学习者在技术上完成不了,就很难领悟某种“感觉”,即使有了那种“感觉”,多数也是模糊不清的,也就很难把那种“感觉”记住。而且,在声乐训练中,如果让学习者在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中,去完成在技术上胜任不了的练声曲和歌曲,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目前部分艺术院校,在声乐的训练、声乐人才的培养方面,除了宏观上依据年级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外,对某一位学生的具体指导和培养方案,还是交给指导教师去独立完成。实际上,对声乐学习者个体而言,其训练方法、培养方案基本上完全由声乐指导者一个人掌控。这就要求每位声乐指导教师,不但要具备声乐教员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把握声乐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方法。在这一方面任何一位声乐指导者,在走上声乐讲台之前,都必须具备在声乐人才培养中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实际上,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育,在很多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员,当走上声乐讲台之前,就应该补上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声乐教员给学习者选择练声曲和歌曲时,还要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严格意义上讲,当今我国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和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经过助教阶段的学习锻炼环节,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补上指导声乐训练,学会怎样入手,怎样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对每一位学习者制订培养方案。训练中,怎样看待出现的问题,哪些问题须及时解决和怎样解决。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声乐指导中,对于学习者出现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甚至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这样既不利于声乐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声乐教育者自身的成长。三、声乐教育中几种现象的思考

一些刚接触声乐指导工作的初教者,他们在声乐人才的训练过程中,往往忽视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传统上把声乐指导形象地比喻为“师傅带徒弟”,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艺术院校按其《声乐课》技能、知识的传授方式,声乐教学中人才培养规律的客观要求,把声乐课设置为个别课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不应只注意完成“班级”式的教学任务,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忽视和缺乏对各个学习者做出综合的、科学的和长远的培养方案,在指导学习者完成发声技术训练,引导启发他们分析、处理演唱作品时,就常常出现违背声乐教学和声乐人才培养规律的情况。我们认为,新老知识的学习、新旧技巧练习的完成,如果教师单一追求当时的课堂效果,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很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习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不能从单一的课堂效果预见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不可能胜任声乐指导工作的。

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指导者,特别是初教者,不同程度地给学习者选择的发声练习和歌曲练习作品难度过大,在给学习者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对某个学习者某节课的评价等方面,违背声乐学习的客观规律,常常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当时的效果,很难做到用科学的、综合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不能处理好学习者个体的培养方案,不能综观学习者个体的声乐培养过程同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不能从方向上把握培养目标的分步实施,而过分注重培养过程中个体、枝节的完美。

四、声乐训练中主、客体作用的思考

声乐教学中,有些指导者不太注意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简单地采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实际上,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定性和规律,在声乐学习中确实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实践上,在声乐学习中,指导者的表述、见解和学习者的理解领悟都不能脱离声乐学习和声乐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约束和限制。作为指导者,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在声乐教学中,指导者能给学习者的只有启发和引导,我们对学习者在技术训练和他们演唱作品的过程中的评价,不但应始终注意站在启发和引导的立场上阐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时的用语,不能咄咄逼人,能指明方向帮助学习者去理解、去领悟即可。一般来说,在声乐训练中,我们不宜提倡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语言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在这里,由于声乐学习自身规律的特殊性,任何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往往都是不够准确的。如果我们硬要把一个很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的思考得出的观点,表述清楚、准确、肯定,其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另外,在声乐人才的培养中,就天资方面来说,如果学习者自身不拥有,我们是无法给予他们的。就学习过程来看,无论我们怎么启迪、怎么样引导,他们理解不到、领悟不到的,我们也是给不了他们的。

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给学习者的在每一时段选择的练声曲和练习作品,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实际量体裁衣。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练习曲对自己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有多大,都不能太过分苛求。声乐训练中,对学习者技术训练和作品演唱的要求要纳入整个培养过程中统筹考虑,把对他们总体的要求,对训练效果的要求,应按照声乐人才培养、成长的客观规律,将其分散到训练的各时段,甚至是每次训练中分步完成,逐步达到要求。即声乐技术训练中各时段、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学习过程的宏观安排之中。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声乐训练中,指导者不应只是注意每次训练的效果,对学习者提出什么要求,对学习效果的评定都应该是从宏观入手、综合考虑、从长计议,绝不能单一地强调每一次训练的效果。声乐训练中,指导者对每一个学习者不但应能从宏观上、科学性上把握方向,还要能从每次训练中看清楚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否正确,从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加以引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声乐技术训练中,学习者的理解、领悟是受自身天资条件限制的。而且,无论是在学习的哪一时段,解决哪一环节的问题,完成的质量同样受到学习者综合素养的限制,特别会受到学习者歌唱意识、科学歌唱通道的建立、歌唱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始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者在发声技术训练和声乐作品演唱时能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长远的过程。声乐指导、声乐学习具有其他学科学习的共性,但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

可见,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发声技术训练,还是作品的演唱,始终应考虑指导理念、作品选择、技术难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因素,怎么要求,标准怎么把握。这些问题,不但是声乐训练、声乐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学习的哪一时段,是完成发声训练,还是演唱作品,指导理念不同,标准把握的不同,要求自然不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各个学科都具有的共同属性。而在声乐的学习中,即使对同一个学习者,完成同一条发声技术训练和演唱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其要求也是不同的,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这就是声乐人才培养循序渐近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来看,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取决于声乐技术训练过程中指导者的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方法、适度的标准和要求。

注: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边疆民族地区声乐教育与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 专业培养 民族艺术人才

随着诸多的综合高等院校相继开办音乐专业,越来越多的院校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但是一些院校往往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先招学生再找老师,大量的外聘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次序、统一的教学要求,更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专业课设置与实践脱节,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各个专业老师的音乐技能课主观随意,性大,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活动多数围绕理论与书本,或者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法更新,导致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笔者长期在民族艺术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参与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对于“培养人才”与“人才就业”的关系做出如下解析: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在民族高校里的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培养方案》,则是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重要实施指南。总体培养目标是“坚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二为”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音乐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表演人才,本专业为祖国各地、尤其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方案》通过四个模块:“通识平台”、“文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方案》以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核心,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育德育魂”的育人理念,依托民族院校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平台学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通识平台”的课程,培养民族高校学生的素质,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获得正确敏捷的思维方式、真诚的情感沟通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理平台”,培养民族高校学生全面宽泛的知识体系以及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技能(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时间能力),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本文就《方案》里的“专业平台”进行详细解读,对民族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计划进行详细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案》里的“专业平台”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教育部制定《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本平台的课程设计着力体现了“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特色性”的音乐专业教育特色,不但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技巧训练,而且要拓宽学生艺术综合能力,有以下特点:

1、创新性:科学合理使用“学分制”方案,明确的、直观的、预见性的课程体系,在知识与技能结构上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要求。

根据《方案》,要求学生从进校就开始设计出自己的“专业规划”,明确自己本科四年的修读目标与主攻方向,自己制定出明确的修读计划。针对音乐专业的特殊性,《方案》进行了有别于其他系科的“学分制”的制定、管理,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个性发展。如:对于音乐专业主干学科:声乐、钢琴、器乐等学科都是技术类学科,这三科的学分比重较大,这些学科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掌握声乐或器乐的技能技巧。对于含技术性的专业学科,《方案》采取的是“隐藏式学年制”,即所有的专业必修课都是按学期计划开设,学生是不能够跨年级修读的,这些学科都是每期必上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最大限度的夯实学生专业技巧能力。但在专业选修课里就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特色化的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例如:手风琴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手风琴重奏与合奏》、民乐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民乐重奏与合奏》,音乐学专业在第四学期可以在三门主干技术学科(钢琴、声乐、器乐)里“三选二”,从而获取相应的学分,充分体现专业选修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

2、应用性:注重“实效性”,加强了“可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避免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课程。

《方案》设置一系列的加强学生专业合作能力的艺术实践专业选修课程:《声乐表演与重唱》、《民乐重奏与合奏》、《手风琴伴奏与重奏》,以上课程强调艺术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合作性、应用性,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平台,给予音乐专业的同学更多的多声部重唱、重奏、合唱、合奏训练,通过这三门选修课程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声乐、器乐的表演能力,储备更多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的作品,多数是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为各级各类演出服务,为社会服务;目的之二: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队伍“创新人才培养”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学生们可以积累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目的之三:让学生们在各种赛事中、各种演出中获得艺术实践能力体验,不但学会表演作品,还会排练作品,把教室当舞台、把舞台当教室,给学生们这样的训练,从而获得真正的实践艺术能力。通过以上一些特色课程的开设,许多的民族艺术作品已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喜获佳绩,增加了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3、综合性:细化“宽口径”,强调综合技术能力,从而获得宽泛的就业能力。

在2010年教育部即将在厦举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其参赛项目为“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基础理论”与“音乐教育技能”,技能比赛就包括“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中外乐器演奏”,这一赛事项目出台,更加明确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导向一“宽口径”,强化学生们综合的应用技术能力。民族艺术院校更应抓住这一重要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的民族人才。如将《器乐辅修》则将民族乐器(胡琴、马头琴、琵琶、古筝、唢呐、民族打击乐器)等多种民族乐器作为专业辅修,即人人都可以选择一门除钢琴以外的民族乐器,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技法学习,其目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4、特色性:利用综合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合理设计两个专业的艺术技能、技巧课,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统一的毕业生。

综合性艺术院校在音乐方向几乎都开设了两个分枝专业:“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其共性:在民族高校里更需强调的是不管哪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要保护民族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多演绎、传唱民族乐曲,多创作民族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尊重、理解、学习世界的多元文化。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有深厚全面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来适应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特色性体展现在《方案》里,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术层面上的训练是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参照,给予严谨的、科学的专业技术训练,采取“一对一”专业小课,要求他们在音乐表演领域的技能、技巧运用娴熟,以“专业、精深”为目标,大力倡导多演绎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民族音乐演绎者”。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则从“基础性、专业性、师范性”进行培养,此目标就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数专业课是“一对三”小组课,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多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这样的专业课最大的好处是: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本专业的“唱法、奏法”,而且还可以学到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法”,因为这样的“小组课”有利与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作品选择等等,为将来更好地进行由“学生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这两种专业是两种不同的行业,即有着不同的规格要求,又有相似的教学目标一“民族性、应用型、实战型”的人才。

二、《方案》充分了体现民族高校对艺术人才培养方法的特性,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1、“人才培养”的始终贯穿着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

综合民族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现肩负着对本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要保护他们天生的艺术资质,再给予合理的专业训练,通过专业技能学习,能够更好地从祖辈的口中传承音乐文化;通过专业学习,懂得走向“山间原野”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会用音乐技术的耳朵,在舞台上展现、传承原生态音乐;懂得舞台上的原生态艺术作品,除了遵循艺术作品的客观规律(规范的音色、音准、节奏以及自己民族的乐音体系),还需遵循作品必须源自生活,体现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具备鲜明的民族性,能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在专业培训过程中,扩大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与传承意识。对专业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的选择上也应体现56个民族的融和与包容。

2、多开设民族器乐课程,对民族乐器的学习目的是学习乐器的技巧以及学习与乐器相关的民族文化:

民族乐器在我国是最为普遍的乐器。通过高校民乐专业的学习,对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历史、民族风情会有进一步的学习。民族高校的毕业生具备民族乐器的技能才能更好服务于各级各类机构,尤其可以在西部民族地区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例如“二胡”作为专业辅修,通过这一号业的技能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胡琴”更宽泛的性能、演奏技艺和文化背景,了解到它们时常都担任各种民族器乐合奏以及伴随着戏曲、曲艺、歌舞、民歌等艺术形式。学习这类擦奏弦鸣乐器的演奏技巧,实则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学习。

3、民间音乐采风、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以及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第3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学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师法》、《教育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颁布,对承担提高劳动者素质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基地,它以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为目标,为了真正实现其培养目标和规格,音乐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技能训练,声乐教学技能又是中学音乐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然而,从对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调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演唱能力较强,而学生的教学技能却很差,普遍反映为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证明,目前那种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演唱技术,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不仅对教师授课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对每种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范围、效果和质量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技能的培训和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可操作性。更加突出了教学技能的训练,化了教学技能训练。因此,对声乐教法课程进行微格教学研究,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法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设计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控制原理。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从无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发生改变的明确阐述。教学技能则是为达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技巧。在微格教学训练时,训练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针对任何一项简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受到教学目标的控制,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师范生又必须熟悉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明确技能训练的目标,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控制教者的教学活动,控制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控制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规范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

2、要素分析原理。微格教学的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构成这一整体的各要素(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教学评价等)及其复杂的制约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分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传播效果的动态过程进行探索,从而确定富有成效的设计教学方案。

3、优选决策原理。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教学而言,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好的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优选出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力争使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于特殊的教学情境。

4、反馈评价原理。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过程,它不仅有信息的单向传递,也有信息的双向交流。教育传播理论认为,反馈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系统,使教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己的传播行为作出改进。在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设计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反馈信息来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

(三)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在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

2、教学过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条件,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

3: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束时,如何获得反馈信息,以评价教学效果。

(四)微格教学的设计依据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评价微格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微格教学时应依据声乐教学法课程的总的教学目标,结合微格教学训练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微型课教学目标,通过微格教学逐一实现微型课教学目标,从而逼近和实现教学的总目标。

2、教学内容: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时,虽然只是通过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但是,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教师应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分析教材体现出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使教师掌握分析、研究教材的方法。

3、教学对象:通过对学生特征的分析,获得学生集体及个体有关知识基础、认知特点、智力水平、演唱技能水平等各种背景资料,作为微格教学设计安排的依据。

4、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以及记录、储存、再现信息的各种资源的媒介。教学媒体的选择不但依赖于每种媒体的特性和功能,也有赖于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教学内容是媒体选择的重要依据,对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尽量选择直观的媒体。对比较直观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媒体。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认知水平来选择媒体。

(五)微格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微格教学的设计依据,结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特点和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程序(流程图1)。

图1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流程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实施

(一)微格教学的实施程序

为了更好的对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进行控制,根据微格教学的设计程序,结合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步骤流程(流程图2)。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阶段划分

为了更好地对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我们把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分成四个阶段,每个微格教学阶段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微格教学前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该项微格教学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并对该阶段微格教学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出要求。通过微格训练有95%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微格教学。指教者(学生)严格按照微格教学程序和教学阶段,认真准备每次的微格教案。

第一阶段、教师讲解技能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语音、语调、语气、音量、语速、节奏等教学语言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时采用朗诵歌词、讲解演唱作品、分析曲目、讲解演唱技法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能力。第二部分为教师讲解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讲解的结构、语言清晰流畅、使用例证、形成连续、进行强调、反馈等讲解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时采用讲解演唱作品、分析曲目、讲解演唱技法的形式,运用演唱法、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来提高学生讲解技能能力。

图2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步骤流程

第二阶段、声乐专业技能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范唱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正确范唱、错误范唱、夸张范唱等培养目标。第二部分为伴奏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即兴伴奏、固定伴奏培养目标。第三部分为声音辨析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共鸣腔体使用、声音运动方向、发声状态、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歌曲情感、演唱歌曲整体性培养目标。训练方式:采用小组课微格训练的形式,从生活中各种感觉提炼出歌唱感觉、正误对比、自我感觉、形象比喻、模仿、讲解与范唱进行声乐专业技能微格训练,运用比较法、演唱法、伴奏法、例证法、述说法、谈话法、演示法、示范法,采用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矫正式指导法、对比式指导法、兴趣式指导法进行微格训练,提高学生范唱技能、伴奏技能、声音辨析技能的指导能力。

第三阶段、教学控制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制定出教学组织、教学容量、教学时间、教学节奏等控制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方式:采用小组课、个别课微格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教学控制技能能力。

第四阶段、说课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制定出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的“说课”能力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说课”微格训练的形式,运用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进行“说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说课”能力。

(三)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与评价

1、成立微型课教学班:对温州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02级80名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分班,教师讲解技能训练、教学控制技能训练、说课技能训练微型班由5-7人组成,声乐专业技能训练由个别课、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学生在技能训练的不同阶段,根据该阶段技能的训练目标,学生轮流扮演教师讲课。

表1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一览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技能综合评价得分检验一览

第4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1.1从教材改革入手,目前研究学前特殊教育的音乐教育尚属空白,使用的教材都是普通师范音乐教育融入学前特殊教育理念,结合特殊儿童的特点,编写音乐教育教材,教材内容紧密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构建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不仅有清晰的音乐教育知识与概念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善于创新的思路。要增加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与测评、音乐教学评估与学绩测验、特殊儿童音乐教学与实践方面的能力。在学前特殊教育中游戏治疗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特殊教育手段之一,这种以游戏为媒介对特殊儿童进行咨询和辅助的游戏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编写教材时,笔者结合特殊儿童的特点设计了一些音乐游戏,象:声音识别游戏、声音模仿游戏等,听觉游戏主要针对视觉障碍的儿童,目的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敏感度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具有视觉缺陷补偿作用。象做伴随手指歌曲练习手指灵活度的游戏,有助于训练孤独症儿童非语言能力的表达,目前这也是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正在研究的课题,同时也可以训练有残余听力儿童的手指语的表达。音乐治疗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结合音乐治疗的理论,重点编写了适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训练,比如声音传递练习、节奏接龙练习、声势练习等,研究表明这种以节奏为主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智力落后、具有听觉障碍的儿童非常适用,这也是进行音乐治疗中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的律动练习,是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所采用的音乐教育手段,如听音乐走步和跳跃活动、敲鼓活动等。聋哑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音乐做各种节奏动作,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和内容,还可以做哑剧练习等。

1.2在音乐教学方法中加强对学生特殊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按音乐学科不同内容,有重点地分环节模拟施教。其中包括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音乐教学技能检验、教学评价等内容。在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中,重点融入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及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编写教案。比如针对视力障碍儿童设计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以听觉训练为主,利用各种音乐教学手段训练儿童对声音的分辨,触觉的准确性。针对孤独症儿童设计的教学内容以节奏感知,简单节奏训练为主,培养他们对周围声音的一种感知能力。通过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与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对比显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音乐技能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殊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是特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前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要注入音乐教育评估的理论,使音乐课教学质量从定性的评语,转化为定量化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特殊音乐教育的平台,从特殊音乐教育规律出发,逐步建立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的研究能力。

2教育实践

2.1联系本院的音乐教育现状和实际,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如何在自己所具有的音乐基本技能前提下,结合特殊教育理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是每个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并加以实施。

2.2在见习、实习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形成实习论文

2.3实习中设立最佳音乐课,要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教学策略研究意识和激发学生音乐教学艺术的创造能力

2.4利用学生试讲中的评估环节,培养评价、考核特殊音乐教学能力,做到能评、会评、会设计有关问卷等学生既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又能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和完善评价指标。

2.5切实抓好实习环节在实习前的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实习模拟实践课程,以便更好开展教学实践工作。

3结语

这种以目标模式理论为依据的学前特殊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掌握特殊音乐教育教学规律的特点,具有从事特殊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结合见习和实习,加强了实践环节,落实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强化提高了音乐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学前特殊音乐教育课程中既有音乐学科中不同的知识板块和相对完整的训练,又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发挥其整体功效。

3.2教学运行的动态性从第一章节开始到结束,整个教学运行呈动态发展变化。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再到理论分析,再上升到实际应用,其知识能力不断更新与提高。

第5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声音 音乐 发声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71

一、跟随模仿――音乐发声的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而小学音乐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天性,针对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有好奇心的心理,播放一些适宜学生学习的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国内外各种成功案例无不证明基础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达到一定的量之后会形成质变。跟随模仿就是学生积累基础的开始,由最初阶段做起,逐步产生兴趣,形成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学生初步接触音乐,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跟随模仿不是盲目地跟唱,教师要适时地纠正学生在跟随模仿时所产生的错误,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

以《星星点灯》这一课为例,要让学生对发声训练产生兴趣,乐于跟随模仿,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发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将歌曲清唱一遍,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崇拜情结,当学生听到教师唱的与多媒体中播放的分毫不差时,对教师的崇拜之情会油然而生,进而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当教师唱完,询问学生“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这首歌唱出来?”时,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唱歌的冲动。最后,教师将歌曲播放一遍,让学生模仿多媒体中歌曲的发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且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激励中感受到模仿歌曲的乐趣,对此产生兴趣,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带动――音乐发声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为课堂的指挥棒,为学生接受知识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发声训练之时,只是跟随模仿是不够的,教师的带动必不可少。跟随模仿只是一个培养兴趣的过程,要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发声的水平,那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而教师的带动指导就减少了学生走弯路自己摸索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话比较听从,所以教师在教导之时,学生会比较配合,减少了教师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对发声训练,教师在带动过程中要积极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活跃起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声水平。

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在小学音乐的发声训练中,教师的带动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感受到这门充满美的学科的魅力。以《好朋友》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好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有比较不错的同学,在他们眼中,这个同学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然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与这位同学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开始分句教唱,学生分句学唱。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跟随着教师学唱。这样的发声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把握住准确的发音,减少失误。学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把握了准确的发音,也回忆起了与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的快乐场景。

三、自主训练――音乐发声的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完第一阶段的兴趣培训之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声训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这项训练产生了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下就会自主进行训练,牢牢掌握教师在课堂所讲的知识,将音乐发声进行升华。“成功就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赋”,可见任何人的成功都与努力是分不开的,虽然天赋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努力,那么这天赋就算浪费了。谚语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的热度是不够的,要保持这种热情,就离不开教师的激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著名音乐家成功的案例,如贝多芬。

以《爷爷故事多》这一课为例,学生多喜欢听祖父辈讲故事,在对这一课进行课下自主练习时,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经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以前发生的历史故事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回到家后也会让爷爷给自己讲故事,并且与课本知识进行对照。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联想这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音乐的发声,在感悟中使音乐发声水平得到提高。在回到课堂之后,教师在课下进行自主训练时,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将这种热情保持下去,并且解答学生在课下训练时所遇到的难点。教师的鼓励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一剂强心针,而且会将教师的意见执行下去,逐渐形成习惯,领悟到音乐的真谛。

第6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声乐训练 歌唱心理 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声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声音的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却忽略了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久而久之,师生投入了大量艰辛的训练,声音效果并不理想。在声乐训练中,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成功的一半。

一、建立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互信关系是声乐教学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起来的。作为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和信任教师,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不能自以为是。另外,要及时坦诚地向教师反映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感觉。教师也应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解除学生的疑惑,教师还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表扬学生上,不要指责和批评太多。要帮助学生释放心理负担和压力,给学生指出不足之前,要先对其优点与进步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不断树立信心。

二、在教学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思想情绪

在声乐训练中,保持一种轻松、愉快、兴奋的情绪,就能使歌唱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歌唱者思维好,无心理负担,随之理解力、想象力也会大大增强。

良好的思想情绪来自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要积极主动配合,按教师要求去做,上课时把一切杂念抛在脑后,思想是轻松的、稳定的,始终要保持一种兴奋的歌唱欲望;二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能态度生硬,要给学生尽可能宽松的环境,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

三、坚持简单施教的原则

第7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程;定位;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声乐课程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整体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①掌握歌唱的基本发声原理、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②熟练掌握儿童的声音特点。③掌握正确的少儿声乐教学方法。

能力目标:①具有正确的分析和表达歌曲的能力。②具有较强的少儿声乐教学能力。③具有简单的少儿歌舞的创编能力

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同感。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歌唱技能是必须掌握和今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以及幼儿特长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且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声乐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与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相关幼儿园、小学合作建立校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构建“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首先,大多数学生参加过省级艺术联考的测试,一小部分学生虽没有经历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但在入学前也是经历过校考的专业水评测验的,因此可以说学生入学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兴趣也比较一致。但音乐综合能力普遍较差,严重缺乏实践能力,文化知识结构单一,所以在处理作品的时候并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二,要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要提高文化素养,建立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1)根据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学习内容。

(2)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认知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选取教学内容。

(3)选取符合岗位需要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我们根据“歌唱技巧训练,由易到难;声乐教学能力训练,由弱到强;学科素质教育,由浅入深”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以声乐演唱和培养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线,通过校内外实践训练,多元化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演唱与表演技巧,融教、学、演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固定教材为主,参考书籍为辅的并用模式。目的是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演唱作品,做到因材施教。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1.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了:分层式、实践式、和观摩式为一体

(1)分层式:根据每个学生嗓音条件的不同和每个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除了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声乐作品表现力的提高。在教材的使用和作品的选择上采用“因材施教,按条件分层次培养”,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不仅强调专业的基础性,更要促进声乐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2)实践式:第一,每学年都举办一次声乐专业的技能大赛,不定期的推荐学生参加省,市级甚至部级的各类声乐比赛。第二,推荐声乐专业优秀的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积攒舞台经验。第三,帮助优秀毕业生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和毕业班乐汇报音乐会。

(3)观摩式:一方面,音乐系声乐专业的老师经常举办“声乐教师专场音乐会”的教学观摩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对声乐的表演教学有一定的直观学习,学习每一位教师的表演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国际知名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经典歌剧视频和声乐大师的现场教学。

2.课程对校内、外实训条件要求

不光在各个环境中实行教学方法,也要求学校对校外实训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除了组织学生观摩和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之外,学校还应和多个知名幼儿园合作,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校内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能够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课程对课程学习资源的要求

第8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10-01

当前我国的声乐教学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表现为一些声乐教学方法不仅毫无效果,甚至使很多条件较好的学生不但没有取得任何进步,甚至还导致其丧失基本的歌唱能力;有些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一味的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以及简单应用,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的知识,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有些教学手段效率较低,使学生长时间内不能掌握要领,进步缓慢。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教学观念过于传统等等。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如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呢?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由多种学科共同组成,如: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音响学、哲学等,所以声乐艺术的本质是全方位地与其他学科相交叉。在声乐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从声音到声音、从技巧到技巧、从方法到方法的生理教学模式上,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使他们面对众多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束手无策。学好声乐不仅要从声音、方法、技能上努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基本理论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准确的鉴赏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将音乐的审美要求和音乐的人文内涵相结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教学,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的歌唱技能的同时,整体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二、注重提高声乐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经得出这么一个论断:“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可见,教师在乐声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必须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主要包括:(1)声乐教师应具备正确的、系统的、先进的声乐理念。如果声乐教师对声乐的理解不深入或者存在偏差,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有了正确的理念,才能深入拥有并理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2)声乐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好的演唱是建立在对生活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科学的发声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的。声乐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提高音乐理论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文学修养和史学修养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走出“重技轻艺”的误区;(3)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良好的声乐教学是 “言传”与“身教”的有机地结合,一位具有较高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必定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三、运用有效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主要注意的是:(1)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即在训练之前,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针对性的制定系统训练方案;(2)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从基础训练开始,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教师也不能揠苗助长,声乐教学一定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3)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教育学生从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在歌唱中不可故意深呼吸;(4)指导学生先从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第9篇:声乐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个性发展;技能培养;人才理念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the necessity of professinal ptactice.In practice ,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new skills,new science,new ideas.In practice,teaching students to develop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training needs of professionals and various talents in a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Personality development;Skills training;Ptactice teaching;Talent Concept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是适用市场经济需要,就业能力强,用人单位欢迎的各类专才、歪才、奇才、怪才、人才。培养的人才的特点精技能、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新思想,富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劳动者。

1.实践教学

学校教学每年分三学期制,第三学期共四个月为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学期,将课堂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选修学校组织的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军乐合奏课。学生必须参加艺术实践课:合唱、舞蹈、独唱、重唱、独奏等排练、演出,由于实践演出排练由专业技能较高的教师指导考核考核,学生参加学习、考试,学期末考核成绩直接影响学生毕业成绩。

1.1 成立实践基地。

学校为实践教学成立大学生艺术团:下设有民乐团、军乐团、电声乐团、西洋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为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培养技能提供场地。

1.2 训练演出。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早晚训练,选有经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各团分头排练、演出,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技能。

1.3 专业课理论教学。

学校定期举办新年音乐会、学校129艺术节、大学生音乐会、节日庆典音乐会,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场地,让学生专业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入音乐厅参加社会活动演出,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技能。

1.4 教师指导。

学校选派专业能力强指导艺术实践教学,在社会聘请职称高的教师对合唱团、军乐团、民乐团、舞蹈团等团体进行专业指导训练。

1.5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根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器乐、舞蹈、声乐各艺术团训练演出,每年教学三学期为艺术实践教学学期,并有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文件指导,艺术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明确规定教学时间、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技能提高,对教师教学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艺术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2.学生个性化教育

学生专业能力强,有较高的职业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的需要,就业能力强的人才是受教育要有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基本素质与自身条件打造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进行学习、训练、不断完善自己的优势学科打造自己的特殊高超的技能,充分发展个性,弘扬个性,达到彰显学生与他人不同的专业技能。

2.1 音乐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音乐教育需要教师是宽专业、厚基础、精技能、重品德、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同时要个性鲜明,专业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而是一专多能,专业技能个性突出发展带动整体发展,促进人才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首先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这就需要个性教育发展来完成,我们通过社会对人才需要发展,研究教学规律,打造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要的专才、歪才、奇才、怪才等各类人才,解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的选择和实践需要。

2.2 教育发展与教改。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研究培养未来小学音乐教师职业技能个性的发展,训练科学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发展,研究培养每位学生的潜力,学生将来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发挥所能,张扬个性,彰显才能,打造学生的师魂、塑造人格、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

2.3 音乐教育教学与教改。 鸡西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教学方案科学,教学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新世纪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精技能就业能力强为核心为办学理念,课堂教学围绕强化学生将来就业能力,人才培养实施教学。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张高的张高,能长胖的长胖,分槽饲养,打破就教育模式,批量生产,流水式作业的教学。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修器乐、声乐、舞蹈等学科,在艺术里进行艺术实践,排训演出拓宽学生就业门路,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2.4 时间教学与考核。

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实行实践教育,学生能力提高,教师进行考核,实行学分制,为提高艺术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知识,为毕业积累学分。教师完善学生自身知识的结构,指导学生按时完成选修课和艺术实践教学任务。

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省、市、校的各类音乐比赛,参加比赛对学生专业技能是一个提高过程,要比赛学生就要参加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对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效果显著。各类比赛为学生提供提高专业的平台,激励学生对专业发展的热情,教师赞扬、鼓励学生专业技能的进步,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比赛为学生提供技能提高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成才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3.音乐教育现代人才教育理念

纵观世界各国人才培养,他们大多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人才成长的规律告诉我们,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技能提高是由量变到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量的飞跃。知识横向的发展作为基础,才能建立纵向的塔尖。知识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科学家不但要精通自然科学,还要对社会科学有很高的建树。政治家不但精神社会科学还要对自然科学有所研究。知识结构全面是人才走向的趋势,如爱因斯坦、钱学森、西恩、撒切尔夫人、宋庆龄等,他(她)们都受过良好音乐教育,是音乐给他们智慧的翅膀,是音乐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3.1 现代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通过音乐选修课,学生参加声乐、器乐、舞蹈技能训练,艺术合成演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器乐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十指独立运动,手指独立运动使大脑与小脑、左脑与右脑的平衡发展,同时使学生思维多元化、立体化。参加声乐训练的学生在美丽的各国经典民族中,学习了解,感悟世界各族人民的先进文化、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人文地理等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思维、形象思维,使学生思维多元化、立体化。

音乐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充满着和谐美,净化洗涤学生心灵,完善人格、启迪智慧、使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成为复合型人才。

3.2 音乐教育要打造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