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精选(九篇)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

第1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52-02

机械专业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对学生的动手实践经验要求较高,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因此,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深入人心,工程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对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关键。企业在高校的招聘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创新思维,进入公司后能够缩短过渡适应期,较好地融入公司和社会活动。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校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众多学者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课外的科技实践活动做了大量改革和尝试,以培养机械专业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以及行业实践经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机械类学科竞赛的特点

在机械工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和创新已经深入人心,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和创新的科技活动,国家组织了众多大型机械类全国比赛,有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以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这些比赛内容覆盖面广泛,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和动手实践性,同时在创造创新的空间上也有很大的拓展,综合了机械设计、力学、制造学、工艺学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对模型进行设计和建模,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完成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真正意义上实现作品的独立自主化,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全面培养应用实践能力和发明创新意识。

二、学科竞赛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实践改革1.注重竞赛过程对理论专业知识的综合和应用

创新和实践的源泉来自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创新和实践又是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机械学科竞赛中设备的设计和制作牵涉到众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几何制图、材料力学、互换性等,加大学科间的相互交融,学科竞赛有利于对知识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很多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片面和零散,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不能从根源上掌握知识的精髓,譬如对三维软件的学习,很多学生对零件和装配图的画法很熟练,但是缺乏实战演习,只是为了建模而建模,不能综合考虑后期的修改,或者图纸不考虑加工环节,忽略图纸对设计意图的体现等,不能从设计加工的角度来建模和设计二维图纸。通过学科竞赛,建模的目的是加工制造,学生在反复修改和反复受挫折之后,会深刻体会到三维模型建立的真谛,减少不切实际的想法。

2.注重竞赛中工程实践的锻炼

工科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工程实践经验,在学校工程实践机会太少,一般就是实验室仪器的操作,金工实习短时间的车间操作,能够具备设计思维和知识能动性的实践机会太少,但学科竞赛提供了这么个平台。机械创新大赛以及挑战杯等赛事,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并制造设备,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书本原理等构思设备的方案,然后通过三维软件建立设备模型,制出二维工程图,根据自己的图纸以及设计方案自己制作加工,设备组装完成后,进行设备的调试。整个流程下来,学生能够进入一个企业工作环境,切身感受工作氛围,积累设备设计加工的行业经验。同时,对PROE、CAD等机械软件也进行了实战积累,加深了对软件知识的把握。

3.注重竞赛中设计的创造性和应用性

学科竞赛的产品设计和工程产品设计还是有一定区别,学生工程实践经验少,不能和企业成熟产品设计相提并论。学生的产品设计一般注重设计的概念性和使用价值性,即产品的创意和潜在的社会价值性。因此,竞赛作品更多关注学生设计时表现出来的创意和新颖度,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拓展和培训。教师在指导竞赛工作时,要注重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来源于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方方面面;同时创新也是知识的拓展,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和发展,拓展自己的思路;对别人作品的揣摩和研究,积累创新经验,从同类创造上发展自己的创意,等等。在机械学科竞赛中,作品的指导要侧重于创造性和产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观念。

4.注重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

科技的发展都是团队合作的智慧体现,学科竞赛往往强调团队合作,团队能力的也是创新实践的一个关键因素。立足于整体设备,机构设计再分配到个人,个人设计再进行综合,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的锻炼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竞赛中团队的合作也是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实践,企业中项目的设计都是众多工程师齐心合作的结晶,因此团队合作也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设计实践。每个人的设计思维都有差别,团队的合作有利于新思维和新方法的诞生,这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竞赛的作品设计团队意识很强,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就特别强调学生组队参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作品的设计建模过程中,需要大家相互沟通,整理好思绪,共同完成模型建立,同时加工制作需要更好的配合,不仅能提高设计效率,也能提高设计的质量。

三、结束语

机械学科中的竞赛大致相当于企业的一个创新项目,需要团队的合作,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既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付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整个专业知识更深层次地应用和综合。学校能够培训学生工程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机会有限,学生只能从按部就班的实验设备里摸索,或者从实践短暂的金工实习中积累经验,这些课程时间有限且过于程序式化,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意。从实践和创新环节上分析,学科竞赛覆盖面广,实践时间较长且和工程设计接触比较紧密,具备与时俱进的内容和主题,从模式以及过程中更符合工程实践,对学生的培养也更透彻和深入。以学科竞赛作为机械类专业实践环节,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行业经验积累,有利于全面培养工科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焕,招晓荷.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 (10):161―162.

[2]李平, 杜力.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99―100.

第2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字: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学生、应用型

项目编号201510377010,2015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分类号】G642.0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创新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1]。成功的创业是需要积累经验和人脉的,大学生在工作三年、五年之后,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源才创业,这时候更容易成功创业,所以高校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是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3]。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科技的最新进展,在科技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水平,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各类学科竞赛为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现知识、运用能力的舞台。当前,应用型高校普遍建立以校级赛事为基础、以省级赛事为重点、以部级赛事为引领的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参赛和指导体系。

1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

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少了点重点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书生气息,创新潜力受限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课程框架、知识结构的制约,无法表现出来。大多数的学科竞赛源于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参考的实物,必须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书本的知识、网络的见解、同学的讨论都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对于竞赛内容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灵活运用。为了参加专业竞赛,学生可以通宵达旦的学习,学习的效果非一般的教学可以比拟的。应用型高校中各个学科的竞赛是引导大学生进行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设计的使用,引领大学生走向创新轨道,激发创新潜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是创新的不竭动力[4]。例如,电子设计大赛的比赛中,四天三夜的竞赛经历是极其艰苦的,吃在实验室,睡在实验室,反复的查找资料,改进电路,检测结论。

2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全身心投入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必然经历过长时间的培训和艰苦的磨练,养成了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首先,大多数重点本科的大学生比应用型高校中的大学生理论基础好些、学习的习惯好些、理解知识的能力些。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应用型知识。经过教师的指导,几个月的赛事准备,深受周围同学的感染,体会到工作艰辛,都自动地会热爱学习。学科竞赛要经历选拔、培训、设计、制作、调试、参赛等备赛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需要参赛的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参赛学生在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到底。只有那种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经历了千辛万苦、无数次失败后,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是对人一种探索精神、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考验。另外,学科竞赛也可以对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育。一个参赛队由几个人组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只有相互之间协调好、配合好,各负其责,才可能把项目拿下,谁都不想也不能拖累团队。因此,参加学科竞赛是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业意识的活动。

3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创业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学科竞赛由企业和政府部门直接举办,风险投资公司也参与到了大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中,从中汲取好的创意和发现优秀人才[5]。

4促进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

应用型高校参加竞赛的学生整体素质低于学术型高校和综合型高校,意味着需要更加专业的教师指导。选拔和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技能高、乐于奉献指导教师队伍是对参加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来说十分重要的。若把指导工作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中,让指导教师感觉到有动力、有奔头,既使牺牲大量的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也无怨无悔,利于提升指导队伍水平,使学科竞赛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教师指导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更容易获得好的竞赛成绩,激发大学生参加竞赛的热情,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

5促进高校实验室和学生的双向发展

应用型高校为了顺利开展各学科竞赛,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普遍建立了电子创新实验室、金工实训实验室等开放性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学生实验室相互之间交流和学习,学院提供零配件等耗材及加工设备、检测仪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面向学生开放。平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个性化的实践创新学习;竞赛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全力以赴完成参赛任务。就是这样一个稳定的创新平台,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有一个固定交流创新思想和实现创新梦想的场所。每次竞赛的作品都凝聚着学生辛勤的汗水,尤其是获奖作品,闪耀着创新智慧的光茫,把历年的作品完整保存下来,并加以整理、归类、标注,集中展出,让社会看到学生辛勤的劳动成果。

6结语

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长效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国家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伟伟,高庆华.基于科技竞赛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 171-172

[2] 李锐,汪小芳.基于技能竞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湖南农机.2013(3):199-200

[3] 王莉.理工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与实践.西安文理学院学报[J].社会科学版.2011(6):98-100

[4] 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J].2010(23):67-68

[5] 刘柏森,韩姝婷,李丹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程应用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化.2012(14):180

第3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软件专业 教学 竞赛平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33-03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目的是为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探讨这一竞赛平台究竟给软件专业教学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业教学等问题,对专业教学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模块化,连贯性不强

表1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情况表,表中看不出专业课程的教学主线,更看不出学生应该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一方面,第一个学期程序设计基础,第二个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学期C#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占了三个学期,且还开设了不同的语言,导致学生在编程入门基础学习无所适从。第二方面,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共有4门,学时都差不多,第三个学期除网页动画设计外,其余4门课程学时也差不多,课程杂,体现不出技术主线和学生软件编程知识能力的逐步培养和形成。第三方面,课程模块化,连贯性不强。看不出第二个学期的所学对第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和知识技能的积累。这样的课程安排违反了学生学习软件编程开发技术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不系统,在实践操作时无从下手,最简单的程序都写不出来。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觉得自己很差,失去学习兴趣,以后上课就开始不听,接着就是听不懂,最后干脆旷课在宿舍玩游戏的恶性循环局面。

表1 软件专业主干课程安排表

(二)缺少让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首先,计算机类专业不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具有很强的现场观赏性,没有很多竞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针对软件专业学生举办的竞赛仅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作为国际性大赛,ACM不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难度比较大,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因此,行业社会就缺少让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舞台。其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多,衔接性强,难度大,很难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单独学习完一门课程就可以设计出精美的作品。软件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完很多门课程后,经过不断的动手编程实践,积累一定经验才可能设计开发出相应的程序作品。所以,在专业教学上没有举办过学生作品展,更不用说举办学校层面的作品展。缺少了行业社会和学校两大重要展示平台,学生在学习上很难找到学习成就感。

(三)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缺少对拔尖学生的培养

由于招生政策的问题,高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补录的学生,在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正常录取的学生又有一段差距。而在正常的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的是大部分学生,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目标的高度。而后果就是导致少部分拔尖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不能提高并达到自己应有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优势

参加竞赛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竞赛培训引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兼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上就多开设些相对容易掌握的技能课程,让在编程方面可塑性不强的学生能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能,增强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按竞赛考纲的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可按竞赛知识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便可以入门编程,找到编程应用于实际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多方获取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多做多练,积极促进了教学的教学工作,很好的弥补了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技能水平的舞台

以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为契机,首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就建立了一次学校范围内的、让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机会。在校内设置选拔赛,只有在选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比赛。其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再次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让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能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同台竞技,真正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全国同行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看清自我,找出差距。同时也给他们指明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激起学习的热情。看到这个大赛平台给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促使了教师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学生专业课程作品展。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工程应用项目,然后将作品以多媒体展厅的形式尽可能更开放地展出。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推动精英学生的培养

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是打造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兼顾大部分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精英学生的学习培养需要,无法实施因材施教的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的教学方式。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恰好给精英学生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此项竞赛,能额外得到老师的培训指导,进行更多专业的技能训练,同时他们能与来自全国的选手比赛交流,一是方便老师发现自己学校的精英,二是方便学生找到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的不足。此外,本大赛有很多知名企业参与,获得大赛全国一等奖的选手会直接被这些知名企业录用,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品牌”毕业生。

三、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模式的创新。以全国软件大赛竞赛组织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学科竞赛,组织更多形式的学科竞赛方式。据调查,扩大招生规模后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喜欢娱乐性强的学科竞赛,不喜欢传统方式的学科竞赛。因此,需要在竞赛形式上下功夫,创新竞赛组织方式,找准学生的参赛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如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举办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竞赛,如网页设计大赛、创意创业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动画制作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

2.建立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竞赛保障机制,是学生得以安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前提,是老师安心指导创造佳绩的保障,良好的竞赛保障机制是鼓励学生参加种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良好的赛项宣传机制,让每位同学务必知晓比赛通知。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宣传,并通过赛前动员会等手段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参赛人数。其次,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校提供专门的比赛训练场地和训练设备,相关经费和政策支持,使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无后顾之忧。最后,对每次参赛进行经验总结,提高各种比赛的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纯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去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将竞赛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程序设计等相关的课程里,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训练场所。建立如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实践教学场所,开放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职业教育者的教学目标。随着各种竞赛体制的完善,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下转第160页)(上接第34页)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平台,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应该参考大赛平台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大赛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的对外交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娟. 关于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以南宁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19)

[2]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

[3] 何迎生,鲁荣波. ACM 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

[4] 李绍中.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职教通讯 ,2012(12)

第4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行业需求;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6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具有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是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力、研究能力、协作意识的系列竞赛活动。通过举办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应用型人才是指与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的,能够熟练掌握实践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现代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专门技能型人才。国外的人才培养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并无教育等级上的差异。长期以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教学的目标,尤其是那些承担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一线工作人员的新建本科院校,更是把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教学主要的任务。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把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目标、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等各方面的整合,都还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

二、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性质特点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1]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学科竞赛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以竞赛的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竞赛式的学习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不仅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还促进了校企合作,使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在学生的教育和就业之间搭起桥梁。

学科竞赛是对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及体力的极大挑战,在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核。[2]学科竞赛为能力强且有创新、协作意识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为能力尚需提升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学科竞赛具有前瞻性,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极具优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状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创新思维是科研能力发展的基础,创新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学科竞赛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它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为学生能够熟练地在操作中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供机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发现新的思路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科竞赛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参与学科竞赛有利于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改进工作。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师生能够接触并发现本行业的新尖技术,将这些技术与自身专业结合起来。参加学科竞赛可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积累学科竞赛经验并将之融会贯通于日常教学过程。参加学科竞赛可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由此可见,参与学科竞赛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学科竞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科竞赛,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广泛交流;依据竞赛结果,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行业需求为要求的学科竞赛,在设立目的上以就业为指导,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终目标,能够促进和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及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资源,订单式培养自身需要人才。面对目前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的现状,校企合作是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学科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渴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人才输出机构,高校必须把握时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系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协调发展。

(一)学科竞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完备,其他非智力因素能力,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的培养同样应该包括在内。学科竞赛完全符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商方面的要求,是多学科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运用。要想顺利完成竞赛任务,参赛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平时所学知识转化应用到实际中。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生密切配合,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组合能力、调试能力、文章撰写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精神等,“可以说,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4-5]。

(二)学科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和校企合作

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生存发展,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参与竞赛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对社会新技术新问题能够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大众意识。

在就业竞争中,多层面、多规格、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据统计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学科竞赛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综合技能,使学生在毕业之际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许多学科竞赛都会受到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如飞思卡尔,在竞赛中获得奖励的学生会得到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仅学生自身的名气被打响,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也得到提高,可以使学生的就业率增加,使学校获得优秀生源,形成学生和学校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发现适合自身行业发展的学校科研方向,进而主动联系学校,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有利局面。

基于行业需求的学科竞赛在学生培养、学校发展、学生自我发展、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学科竞赛仍然在不断发展完善,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共同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31-33.

[2]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39.

[3]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39.

第5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 能力发展;三位一体;引导平台;闭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09-04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其中,高校的高等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今,高校培养学生有“三驾马车”――教学、实践和竞赛。三者各自都有培养的目标和重点,但要想有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三驾马车”必须朝着同一方向并驾齐驱,也就是三者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教学和实践早已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而竞赛则在近年来受到各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已被有关教育部门和社会评价机构作为评价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竞赛的成绩也和各种评奖评优优惠政策直接挂钩,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提高。

竞赛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目前竞赛的开展情况与培养能力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生多平台的合理引导和帮助。所以,要切实缩小这种差距,必须积极地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构建教学、实践和竞赛的一体化体系,提出行之有效的各项融合措施,让三者同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本科教育而言,其实就是要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力的良好发展才是各项教育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

本科人才培养的能力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并非某一种培养途径就能实现,教学、实践和竞赛培养的能力既有交集,也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构建教学、实践和竞赛三位一体的协调体系,让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才能相得益彰,发挥出“1+1+1>3”的放大效果,更加显著地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3 教学、实践和竞赛的相互作用

教学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1)教学为实践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广义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狭义的教学即理论教学。本文所谈的教学是狭义的理论教学,而将实践教学作为实践的一部分。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而实践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加直接地认识学习事物的过程。科学理论知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实践必然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否则实践会变得盲目或无措。因此,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帮助其明确实践的方向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保障实践的合理开展,最终有效地培养实践能力。

2)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理论知识一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学生的理解存在困难。如果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则可以避免空谈专业理论,弥补理论教学过程中感性认识的不足,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环节所学知识的二次理解[1]。同时,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实践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善。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展,学生可能会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会对理论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改善。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甚至整个专业教学质量的优劣,并为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开拓新的专业理论领域提供实践依据[1]。

实践与竞赛的相互作用

1)实践为竞赛奠定操作能力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竞赛可以作为高校实践环节的一种类型,但竞赛本身又是一个特殊的培养能力的途径,与高校的实践环节有着很多的不同。高校的实践环节开展的一般是与理论教学知识对应的认知型或基础操作型的实践活动,而竞赛是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问题或探索创新的过程,因此,实践的作用之一就是为竞赛的解难创新奠定能力基础,具备扎实的基础实践能力,才能在竞赛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2)竞赛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实践具有理论教学缺乏的直观性和操作性,但单纯的实践也可能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实践能力,却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学生也会逐渐失去积极性。而竞赛往往需要较高的实践能力,并给予更广阔的能力发挥空间,既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也提供了高平台,会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提高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另外,竞赛的高要求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竞赛促进实践软硬条件的改善。通过学生参与竞赛、教师指导竞赛,可以发现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发现学校实践环节的不足。同时,竞赛的开展为各院校提供了教学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在与其他院校的竞争比较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这些不足包括软、硬两方面,既可能是实践内容、实践师资队伍等软方面有待调整和完善,也可能是实验室、实验设施等硬方面需要加强建设。同时,由于竞赛需求,学校应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开放的场所和必要的条件支持[2]。

总之,竞赛可以促进实践环节的改善。

竞赛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1)教学为竞赛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如同教学对实践的作用一样,教学也为竞赛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特别是对于学科知识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高校的教学内容构成众多竞赛的知识要求的一部分,学生需掌握这些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2)竞赛促进学生的延伸学习。竞赛一般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深厚的理论知识,即使一些专业课程会涉及相关知识点,基本上也都是基础知识,不能满足竞赛的要求。而课堂的教学课时也有限,学生要想加强自己的知识体系,必须自主进行延伸学习。

3)竞赛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丰富。竞赛的命题会根据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社会热点等制定,这对教师是一种引导作用,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更多要求。另外,竞赛也可以促进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4 教学、实践和竞赛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教学、实践和竞赛两两之间都有着相互的正作用,如果三个环节独立开展,就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则难以有效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因此,应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协调体系,并且构建过程不是三者直接融合,而是根据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次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整体的融合,达到三位一体的目标。

教学实践一体化

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院,实践教学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所占的分量也会有所不同[1]。因此,应当根据具体的专业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能过多地空谈理论,也不能一味实践,要使两者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让学生既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

2)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衔接。让教学和实践良好配合的另一个关键是加强两者在实践上的衔接。一方面,当理论知识教学完,应趁热打铁,紧接着开展相应的实践环节,而不是彼此分隔很久。对于刚学完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有一些疑问,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相互配合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避免实践环节开展在先而理论知识学习在后,否则会导致两者的脱节,实践的效果会大大减弱。

实践竞赛一体化

1)竞赛与基础实践的融合。将竞赛的主题融入学科基础实践中,为基础实践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让基础实践更准确地服务于竞赛。比如工程训练是很多工科院校的必修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该实践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于2009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旨在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为了在平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更好地为竞赛做准备,可以将竞赛的选题和要求融入工程训练计划中。

除了主题之外,还可以将竞赛的成果向基础实践转化,竞赛的结束不是研究和创新的终点,通过基础实践加以延伸。比如毕业设计是大学实践中的浓重一笔,但其选题往往会成为学生的一个难题,因为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限,仅研究理论则难度较大,也不易得到教师的认可,而将竞赛的成果向毕业设计转化,就是一个巧妙的选择。竞赛的结束也往往不是研究的终点,学生可以在原来参加竞赛的成果下继续深入研究,深化完善研究成果。

2)竞赛与社会实践的融合。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志愿活动、公益活动、“三下乡”等互动,看似与竞赛没有任何的联系,其实不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观察到社会上的现象,开拓视野。同时,学生也可能发现人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这些现象或问题很好地拓宽了学生竞赛的选题和角度,而不是只局限于校园内。将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思考向竞赛转化,既有利于分析解决问题,也能增强竞赛的实际操作性和现实社会意义。

3)竞赛与企业需求的融合。高校培养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最终输送到不同的企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即使学生顺利就业,进入企业后也可能面临能力不够或不能为企业所用的问题,阻碍他们的职业发展。要想让学生迅速满足企业的需求,应提前进行培养。企业合作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途径,而将其和竞赛融合,则会产生更理想的效果。

首先,企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亟待解决的难题,与学校合作举办相关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校企可以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研究。

最后,对于优秀的竞赛成果,借助研发中心,校企共同帮助学生实现成果向技术的转化。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完成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校企双赢[3]。

竞赛教学一体化

1)竞赛课程设计。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等,其中部分课程知识虽然会和多项竞赛有关,但都没有高度匹配竞赛的要求,难以在理论上有效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分别对竞赛类型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根据竞赛要求设计出专门的竞赛课程,建设系统的竞赛知识体系,针对每门课程,开发和建设教学资源以及案例库等教学辅助资源[4],更好地指导学生。

2)竞赛模拟实训。目前,在教学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越来越多样化,不只是局限于课程结束后的考试,还考查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在平时开展相关的竞赛模拟实训,既可以丰富考核形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提前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为正式的竞赛打下基础。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学生会学到电子商务以及商业计划书的相关知识,教师则可以借鉴“三创赛”的形式和内容要求,让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并在完成后给予评审以及汇报评比,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这种训练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发现竞赛方面的不足,找到更明确的完善方向。

5 构建效益分析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和竞赛两两之间的一体化的构思,在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传递的一个闭环,如图1所示。这个闭环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会推动每个环节的不断完善,并且教学、实践和竞赛彼此之间的衔接融合,可以发挥出“1+1+1>3”的放大作用,这种作用将体现在以下方面。

多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竞赛 通过教学竞赛一体化,课堂将成为引导学生参与竞赛的一个天然平台;通过竞赛与企业需求的融合,企业和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将成为引导学生的创新平台。另外,校内的科技社团承担着竞赛培训和举办的部分责任,是引导学生的大众平台。如果充分发挥每个平台的特色作用,则可以解决学生参与竞赛的众多问题,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全方位协调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和竞赛一体化的体系构建,三者将形成紧密配合的良性闭环,最终服务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其中某一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将在其他环节得到补充和改善;另一方面,对于三者皆可培养的能力,培养力度将得到显著加强。因此,能力培养的效率将极大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将更加全面。

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实践和竞赛一体化的体系构建,对教学和实践内容、教学和实践方式、教学和实践条件以及考核方式等提出更高或更新的要求,有利于教学和实践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以能力发展和三位一体的理念为导向,也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27-128.

[2]付兴峰,张常年,肖秀玲,等.以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契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00-101.

第6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改革

1什么是学科竞赛,什么是课堂教学,以及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的关联

学科竞赛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其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得到应用。那么,什么是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带给课堂教学的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下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指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可以提前接触该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对于该方面的兴趣和素养。想要在这场特殊考试中有个满意的答卷,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科竞赛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和动力,课堂教学又为学科竞赛奠定了基础。

2

学科竞赛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分成学术意义、成果意义和促进意义

目前,各高校在培养人才上,努力尝试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创新意识的理解不透彻,内涵不够;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没有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建设创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专业对创新能力要求很高,一旦重视不足,加之没有很好地结合创新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脱离,整个教学成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个时候,学科竞赛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缺失。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课外教育培养模式,是主体课堂的一个实践教学辅助模块,通过在学科竞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实践活动是设计理论的应用过程。但目前学科竞赛教学模式并不是很成熟,没有形成和设计专业要求相适应的体系,导致各类设计竞赛在整体教学中的利用率不高。所以,把“竞赛教学”引入课堂能改变平时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并将竞赛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补充中,形成创新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2.1学术教改意义

学生知识需求、适应市场要求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在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模式以虚拟课题为基础,将本专业的单个年级学生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开展设计实践。以这个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像是主体课程实践环节课时的延长,课堂的虚拟课题和主体课程中的课程作业也存在很大的雷同性。在课堂中的设计结果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设计评价,学生只能在班级内部进行互相学习,无法促进竞争性学习。引入“设计竞赛”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设计评价。设计成果的比较范围也从过去的班级内部扩大到校际之间甚至是国际之间,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许多高等院校现有的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教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技能训练轻综合创新锻炼。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设计竞赛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设计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不能只靠课堂的训练,而是要依靠相关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形成培养学生参赛必备的综合创新等相关素质的课程体系。

2.2成果意义

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学生们投入了莫大的精力和心血,所得到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比赛中得到的奖励本身。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竞赛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近似于实际设计项目的过程,经历从设计调研、设计定位、创意草图、方案确定、制作模型及效果图等几个阶段,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在主体课堂中学过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专业能力,积累设计实践的经验。

2.3促进意义

妥善处理竞赛教学与主体课堂教学的关系,如果仅仅强调理论或实践的某个部分,容易造成过犹不及的偏颇,设计教学也同样如此。所以,提倡在课堂中引入设计竞赛,并不意味着用设计竞赛替代课堂教学,如果学生缺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锻炼环节的训练,很难在设计能力上有实质性的提高。将设计竞赛教学引入课堂能调动学生参与设计实践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扮演的引导性角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难度和内容的设计竞赛,并且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竞赛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是希望学生通过竞赛提高设计能力和素质,同时增强自信心,能更好地应对进入社会以后的设计实践活动。

3如何将课堂教学引入学科竞赛及期望、展望

如何将课堂教学引入学科竞赛。以下就是在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的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为“讲授+设计实践”。在讲授时候重点讲课堂知识点,在实践环节在探讨如何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把学科竞赛引入进来,让同学们一起围绕知识点参与讨论,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如何让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实践环节最后使学生产生不少优秀作品甚至获奖作品。

第二,在课堂讲授时,举例说明更具体,可以拿出历届优秀作品作为教学实例,这样相互点评、比较,从中学习各种知识点,更能理解课堂内容。

我们再来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

第7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劳动竞赛 企业职工 工作重点多年来我在从事工会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发现,循序渐进地摸索出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获。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开展劳动竞赛

企业劳动竞赛是职工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经济建设中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紧密联系党、政、团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劳动竞赛能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这几年,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劳动竞赛在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传统的劳动竞赛是“大生产”式的群众性生产活动,尤其是在我们企业以劳务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体力型竞赛自然成为主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型、智力型的竞赛活动越来越多地要求我们在开展竞赛活动中,把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其中,要求不仅是指挥者、管理者还是一般作业者都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但目前在作业层中,一些员工的知识层次较低,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

二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劳动竞赛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但由于工会不是直接主抓生产的部门,对基层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程不能给予直接指导,所谓外行领导内行,不会抓或不敢抓,所以由工会牵头主抓,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验收的组织格局,必然将造成“大虚松”的缺点,产生管理上的脱节,从而影响到竞赛的效果。

三是劳动竞赛是一个传统项目,在做法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所以往往在形式上缺乏新意,穿旧鞋走老路,没有新鲜感。因此,从领导者的主观上就产生了厌倦心理或应付态度。直接影响了竞赛的组织开展以及最终的效果。

二、顺应体制的改革,不断创新开展劳动竞赛

近年来,随着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工会在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新时期内推陈出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生机和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改以往传统劳动竞赛的模式,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竞赛。

1.要用创新思维指导劳动竞赛。“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劳动竞赛,就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核心,按照“做企业之需,想职工所想”的原则选好竞赛的主攻方向,使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1.是要引入竞争意识。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职工原来手中的“铁饭碗”早已不存在。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立足岗位,学好本领,才能在企业中竞争上岗并占有一席之地。而劳动竞赛正是检验员工能力的水平的标尺,鞭策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把竞争意识引入劳动竞赛,才能赛出水平,避免流于形式。2.是要强化学习观念。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适应时代、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劳动竞赛的高层次要求。在竞赛中,营造一种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2.要用新形式丰富劳动竞赛。竞赛年年搞,但形式内容差不多,没有抓住职工的兴趣,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新时期我们要把劳动竞赛融入新的元素。

(1)是要灵活多样。竞赛形式要实现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奖评的效果。竞赛的范围可以涉及到多层次,不仅限于操作层,还要引入管理层。认真开展各环节、全方位的劳动竞赛,形成从生产到管理、从单项到综合各个环节的竞赛格局。竞赛的效果可以用多角度衡量,注重刚性指标同时,也不能忽视柔性成果。

(2)是要突出特色。竞赛活动要有让员工心动的亮点和新鲜感,使竞赛听起来心动,做起来有劲,增强职工参与的热情。

3.要用新内容深化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不仅要注重形式,还要深化内容。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劳动竞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1)是突出经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施工项目的科技含量是企业致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劳动竞赛,用科学的进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2)是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从制度化管理向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转变,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在劳动竞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创新劳动竞赛的新领域,不断培养新时期企业人才

1.是要健全组织,形成新的劳动竞赛领导格局。把由工会牵头主抓、党政工团配合的组织机制,变成由工会宣传发动、相关业务部门主抓、党政工团配合,工会表彰验收的组织机制。随着企业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领导者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命运紧密相连,由工会主抓变成相关业务部门管理主抓,能够更深入发现问题、更直接的解决问题,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切中要害,便于工作的开展,避免流于形式。

2.是要量化考核。竞赛要制定严密科学的考核方案,细化每一项考核程序,坚持以量化考核为主,综合考核为辅的原则。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力求实效。

3.是要奖罚分明。竞赛,顾名思义,就是超常规的做法,按部就班不行。竞赛中员工要付出超常规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奖罚分明就是要该奖必奖,该罚必罚,毫不手软。通过竞赛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召开表彰大会、物质奖励、张贴光荣榜等形式,积极营造一种“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氛围,使竞赛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第8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一直以来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我国的学生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存在着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很长时间成为教育界甚至全民的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各层次的研究者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 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件的提升都要良好的教育打基础,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受到我国固有的课堂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多方面的研究者们都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分析。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着以下几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加重要,成为了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标志。2)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知识、设备以及概念层出不穷,不断地被改革和更新,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很难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在社会上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3)对于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来说,以前的生产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果学生不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4)创新实践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从哲学上说,劳动创造了一切,人类是靠双手来开发大脑的,可见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其他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知识阐述

2.1 专业技能培训的概念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培训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要求,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和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的培训工作。

专业技能培训是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就业的需要。学生如果想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进行生产劳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所以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2.2 科技竞赛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科技竞赛是一种与科技课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的某项校级、地区级、部级甚至国际级的针对某种项目或某个研究范围的各类科技竞赛,一般可单人参加也可学生自由组队参与。例如较为常见的“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数奥等。这些科技竞赛大多都是基于对学生理出学科知识(包括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动手技能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2.3 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除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以外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诸多要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之在主观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怀有极大的兴趣对现有的知识开展探索创新。

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分析

3.1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那种想要创造崭新的、尚未出现的新的事物或观念的某种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意向、想法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创新能力的基点和出发点,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进一步的产生出创新能力。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决定了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这两项活动中,学生都需要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两项活动,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法,要有钻研的精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两项活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了探求心理,进一步引导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产生出创新行动。

3.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当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的层面上才产生出了创新思维,这个升华过程就是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实现飞跃的过程。在长期的校园学习中,受到旧有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某些惯用的、格式化、大众化的思维模式。一旦面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或者某些从未经历过的现实问题时,他们会一贯地、不加考虑地应用这些固定化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处理问题。这在处理问题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针对学生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的途径。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通过认识、操作、摸索到熟练应用;在科技竞赛中,通过选题、分析、到设计完成作品,无不对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多样性创意,训练其思维的发散性,通过缜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技能的掌握

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新技能同样居于创新素质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技能才能得以表现和确认的(的字不要)。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就是一项技能的实践环节,在这两项活动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身学习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地对创新技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和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重点阐述。这两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来对创新能力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等.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84-185

[2]孔丽英,梁汉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5):8-10

第9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32-02

一、概况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全国许多大专院校先后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为了检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及特色,先后成立了许多与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活动,此外还有综合性的大学生竞赛等。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表现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上述的各项大赛中都取得过优异成绩,对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学科竞赛的运行机制。

湖南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竞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导游服务技能和饭店服务技能等技能竞赛为主的第一阶段,以旅游规划或旅游产品设计等策划设计竞赛为主的第二阶段。最初的旅游管理类的学科竞赛主要集中在导游服务技能和饭店服务技能体现服务水平的操作技能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人才层级的分化趋势,较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竞赛逐步转化为以旅游规划或旅游产品设计等策划设计竞赛为主的智能比拼。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的现状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竞赛从部级、省级到市级都有;而且比赛内容涉及导游实务、导游理论、饭店服务技能、旅游产品设计,甚至个别的旅游规划比赛;形式多样有如导游现场讲解结合知识笔试,旅游调查论文,旅游产品策划书等。个别地区还有旅游形象口号,旅游会徽等设计大赛。

2.基础相对较差,信心不足。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相对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对参赛的意愿较强,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储备欠缺,因面参赛的信心不足,较多的学生会选择规避。因而在一些大赛中表现出参赛选手的差距明显。

3.参赛水平未能最大程度展现。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有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只能抽出少量的课余时间来指导培训学生,时间非常紧张。另外,学生在比赛时往往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比赛,专业教师通常只在个别方面能够指导学生,因而需要有各类有专长的教师进行集体全面指导,自然就缺乏人手,参赛选手的表现通常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

4.师生缺乏参赛积极性。参加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校通常依据以获奖级别的进行奖励,如果没能在比赛中获奖,那意味着参赛师生努力付出没有任何形式的回报;即使能获奖,也许可能得到的奖励与付出的努力不对等,这自然会在师生心里产生消极影响。

三、学科竞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

1.提升导游词创作水平。在旅游类综合技能大赛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学生的导游词创作,学生通过平常时经验积累和现在的知识水平,把景区景点的导游词撰写不同的风格,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比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提升导游服务技能水平。在导游服务技能比赛中其中重要一个内容就是现场模拟导游,要求学生规范化导游语言进行导游讲解,为了能在比赛中有突出自己的特长,学生在讲解方式、语言组织、结合景点文化特色等各方面精心策划,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独特个性表现出来,从整个比赛过程来看,无不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展现。这样以来就便于学生创新思维。

3.促进全面素质提升。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导游人员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还要求导游人员才艺出色能言善语。为了让旅游者开心愉悦,便于导游工作的开展,导游人员应通过各种方式与旅游者的交流,获得旅游者的认可,其中必备的才艺以及沟通技能是导游人员不可缺少。而在展现这些才艺与技能的过程中也是体现出一种创新能力。

4.设计开发新颖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设计或策划比赛中,要求学生结合当地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需要学生结合当地景区的资源特色、客源市场、文化底蕴等一系列的内容进行整理,重新组合,参加借鉴其他的一些成功典范,设计新的旅游产品,这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5.学会一些辅助技能。通常为了完成创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他们往往需要学会一些必要技能。如掌握一些必要的电脑软件的运用及一些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等。如绘制相关的旅游图表时,制作相关的旅游动画效果图等。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1.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践课程改革,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校内外的实训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任何创新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已有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学生要通过实践训练活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实训实践教学平台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部分知识漏洞;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发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创新活动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只有建设比较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才能达到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创新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内容的适应超前,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以及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相关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较多的机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或新内容。为了适应创新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水平、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充实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3.组织开展参加各类型的旅游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参加各类型的旅游竞赛活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展现的机会。学生参加各类旅游竞赛活动都是通过逐层筛选方式进行的,而且通常都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比拼,为了能在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闪亮点、创新点。这就要求他们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促使他们在不断的竞赛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同时,通过旅游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进,做到以赛促教,以教促赛的良性循环模式。

4.开设易于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专业课程。培养创新性的人才,需要有创新性的专业训练,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旅游企业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的特点,有意识开设部分易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或创新思维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些经典案例,分析创新成功与失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良好的学习创新机制,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学生的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创新机制。一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要注意创新人才的梯队培养。三是定期举行有关的专业竞赛活动。四是对带领学生创新的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及学生的创新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教学互动,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严薇,杨天怡,等.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2):107-108.

[2]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1):2-3.

[3]陈伟强.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科技信息,2011,06(6):45.

[4]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62-64.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Based on Subject Contest

LI Rong-gui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China)

相关热门标签